4综合LOCAL,阿里云服务器多少钱一个月

一个月 3
主编:肖洁编辑:郭爽校对:何工劳E-mail押news@ 4综合LOCAL 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Tel:(010)62580633 大数据助天文学研究风光无限 ■本报记者彭科峰 战国时期,一本记载着800多颗恒星名字和位置的《石氏星经》,是祖辈们探索宇宙的秘笈,被誉为最古老的天文数据库。
240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超高速星。
有趣的是,这个发现并非由天文观测获得,而是利用中国虚拟天文台公布的数据“算”出来的。
事实上,除了科学家,普通百姓也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来实现“天文突破”。
此前,安徽合肥一名年仅10岁的小学生廖家铭,在没有任何观测设备的前提下,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发现了一颗超新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年龄最小的超新星发现者。
“打电脑”的天文学家 “由于我们观测的是宇宙中比较遥远的星体,到达地球的信号很弱,很容易淹没在城市的灯光里,因此天文望远镜一般都建在大山深处。
”从北京市区驱车前往位于河北省的观测站,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的工作常态。
然而,从2017年4月份起,赵永恒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另一项工作上:“打电脑”,因为他加入了一支特殊的“尖兵部队”———由国台 联合阿里云成立的科技指导委员会,成了首批受聘专家之
一。
毕业于河北师大的赵永恒,走出校园后就进入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成为一名“追星人”,除了观星星,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玩电脑。
十几年前,作为国台最懂电脑的研究员,赵永恒用一台从中关村市场淘来的旧电脑鼓捣出了一个网站,这就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雏形。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把国内外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放到这个平台上。
” 广袤的宇宙意味着海量的数据,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以赵永恒负责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为例,它可以同时观测四千个天体,相当于同时启动四千台天文望远镜。
到目前为止,已经观测了将近3000个天区,收集了超过600万条光谱数据。
“天文学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两年数据就翻一番。
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国家,不可能及时地把所有数据都分析完,所以数据开放程度越高,被研究的机会就越多,产生的科学成果就会越多。
”赵永恒说。
开放共享的天文数据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2016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达成了战略合作,引入最 前沿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天文数据开放共享。
“今天不懂互联网几乎是寸步难行。
”每次跟阿里云的技术团队开会,赵永恒都感觉收获良多,“15年前,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网站,如今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迁移到云端后,成为一个集成超过500TB的科学数据、1.5PB的存储能力、700多Tflops计算能力和100多种软件的超级平台。
” 赵永恒希望,未来的虚拟天文台能够成为全世界天文学者和爱好者获取天文数据、开展天文研究、进行科普教育的综合基地。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
”正如赵永恒理解的,国家天文台联合阿里云成立的跨界“尖兵部队”,由最懂天文的技术专家和最懂技术的天文学家组成。
“我们从哪里来?时间有没有起点?宇宙是怎样诞生和演化的?要想回答这些终极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庞大的天文数据库,而技术则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赵永恒表示。
将天文科普进行到底 为了给国内的天文爱好者提供一个稳定地展示自己才华和交流的平台,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崔辰州等的多方努力下,国家天文台LAMOST 大科学工程设立了一台专门无偿为天文爱好者和业余天文组织提供主页空间的服务器———“宇宙驿站”,并于2002年3月12日对外开放。
200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大会上,“宇宙驿站”荣获组委会特别提名奖,理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网络科普道路”。
“宇宙驿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台专为天文科普服务的网络服务器。
服务器在天文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日渐升高,国内许多爱好者和组织把自己的主页建立或迁移到这台服务器上。
2017年1月,“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前不久,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和郭守敬望远镜巡天数据成功上云,“宇宙驿站”天文科普网站群100多个天文科普网站同时上云,更好地服务广大天文爱好者。
崔辰州认为:“天文学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科学,每天由天文观测设备捕捉到的海量天文数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宝贵的科学普及和教育资源。
” “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这些数据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分享,而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加速了学科发展和大众科普。
”崔辰州表示,“因此,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必须由数据、由新技术来驱动,通过互联网把国际、国内的专家以及广大公众连接起来。
” 简讯 李德仁院士获移动测量技术大会杰出成就奖 本报讯日前,第十届国际移动测量技术 大会(MMT2017)在埃及举行。
鉴于多年来为 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与推动所作出的开拓性 贡献,大会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 院士李德仁“杰出成就奖”。
同时获奖的还有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查尔斯·托特。
据悉,国际移动测量技术大会每两年召开 一次,是全球移动测量技术与应用领域的顶级 会议。
李德仁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从移动测量到 智能机器人测量》的特邀报告。
他还以武汉大学 移动测量系统的项目示例为基础,展示了移动 测量系统从第一代基于图像的示例到街道级, 再到无人机和测量机器人的发展。
他期待智能 测量机器人的强势发展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 融合带来巨大机会。
(崔雪芹) 四语种版
《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出版 本报讯近日,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一书已翻译成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三种语言,实现用国际语言精准传播“一带一路”的内涵实质。
该书作者是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
从2013年,赵磊就开始主持、研究“一带一路”的课题,在国内先后到20多个省区进行调研,与此同时他还到亚、欧、美、澳的10多个国家进行课题考察。
《文化经济学的“一带一路”》是赵磊教授第二本有关“一带一路”的专著,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刘万生龙海波于泓) 浙江大学打造一流冷冻电镜中心 本报讯5月9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 正启真报告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清华大学副 校长施一公院士、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建红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中国科学院 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校电镜中心主任周正洪教授等来自国内外知名 高校的顶级冷冻电镜专家共同启动了浙江大学 冷冻电镜中心的成立庆典仪式,为浙江大学
120 周年校庆送上又一份贺礼。
(崔雪芹) 实习潜航员首次担任“蛟龙”号主副驾驶探深海 据新华社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月 10日首次迎来两位实习潜航员担任主、副驾 驶下潜作业,这也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 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潜。
“本潜次作业任务以近底测线观察为重 点,补充调查为目的。
因此我们做了精心准 备,同时要求下潜人员精细操作、通力合作, 确保下潜安全。
”本航段现场总指挥邬长斌 说。
(刘诗平) 5
月10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品牌日”。
近些年,一批中国企业在完成国内布局的同时,带着古老传统、高新技术、先进生产力“走出去”,深耕海外市场,对接全球市场需求,在全球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与世界实现价值共享、互利共赢,让世界逐渐对中国品牌“路转粉”,向世界传递全方位开放的鲜明信号。
图为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一名女子在一家传音手机专卖店前使用自己的传音手机。
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上海张江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本报讯(记者黄辛)5月8日,《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听取公众意见。
根据规划草案,张江科学城未来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成为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本次规划对张江科学城建设提出了新的 定位目标: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成为以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为主,以科创为特色,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成为“科研要素更集聚、创新创业更活跃、生活服务更完善、交通出行更便捷、 生态环境更优美、文化氛围更浓厚”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在总体格局上,张江科学城将强化对外衔接,注重与市域、长三角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的网络协作,强化内部整合,整体考虑水网、绿网、路网、轨交网和慢行网,构筑“一心一核、多圈多点、森林绕城”的空间格局。
2017创交会本月下旬在广州开幕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记者潘希)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协获悉,2017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将于5月25日至26日在广州举行,本届创交会以“创享广州合作共赢”为主题,由中国科协、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同主办,广州市政府承办。
据了解,本届创交会展出面积约2万平 方米,参展单位近700家,有超过1300项科技创新成果项目亮相。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综合展区内还设置了“一带一路”主题展区,展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55个项目。
展览设综合展区和专项展区。
其中,综合展区设专业板块、高校板块、国际板块;专项展区包括广州(国际)机器人展、创新科技知 识产权专展等。
值得一提的是,与去年相比,参展的科技 创新成果数量有所下降,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昊解释说,“兵不在多,而在精。
”今年的参展项目更加强调创新精品,也经过了更长时间的项目征集和高层次专家评审。
评审设置了更高的门槛,其中一条标准就是强调入选技术成果必须是可落地、可产业化。
砒砂岩抗蚀促生研究与示范首战告捷 本报讯日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四个课题全部通过水利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这四个课题分别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承担,分别从砒砂岩侵蚀岩性机理、固结促生技术研发、砒砂岩改性筑坝技术研发和岩区抗蚀促生措施立体配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开展研究,为新时期砒砂岩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据悉,砒砂岩被称为“地球的生态癌症”,该岩石平时坚如磐石,遇水则溃散成泥。
砒砂岩区集中分布于陕晋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也是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罪魁祸首。
作为第一课题负责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时明立课题组首先建立了砒砂岩地貌三维浏览与分析系统并制作了地貌图集,实现了地貌信息提取的自动化等。
他们阐明了砒砂岩 区水文环境变化特征,揭示了降雨、入渗、径流、土壤、植被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等。
东南大学教授吴智仁带领第二课题组,自主研发了环境友好型亲水性抗蚀促生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该材料的抗剪性能、表面硬度等基本性能。
他们研发的抗蚀促生材料具有缓慢吸水、释水和保肥性能,能促进种子发育和植物生长,实现植被的恢复。
同时,他们还揭示了复合材料的抗蚀促生机理,并研发了便捷式一体 化施工设备,适合在砒砂岩区高陡坡面进行施 工,编制了砒砂岩固结促生生态护坡工法。
大连理工大学王立久教授带领第三课题 组,对砒砂岩的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进行分 析,通过建立砒砂岩的结构模型,最终揭示了 蒙
脱石在砒砂岩溃散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 构建了砒砂岩二元模型及其溃散控制理论。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找到砒砂岩区乡土 植被形态特征及其生境分布规律,弄清楚不 同浓度抗蚀促生材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揭 示抗蚀促生材料对砒砂岩区优势植物萌芽能 力的临界浓度及其机理。
”项目首席科学家、 第四课题组的负责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姚文艺说。
(史俊庭) 发现·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发现食道癌经右胸手术
患者生存率更高 本报讯(记者黄辛通讯员王懿辉)多年来,国内外食道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始终存有较大争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研究团队发现,经“右胸”切口食道癌手术的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经“左胸”切口的食道癌手术。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外科学年鉴》。
陈海泉告诉记者,食管癌手术“左胸”入路方式仅需一个切口,而“右胸”入路通常需要右胸和上腹部两个手术切口,存在“切口多,手术风险大”的担忧。
然而“左胸”手术由于胸腔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困难且清扫范围不足,极易给患者后续复发、转移埋下“祸根”。
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该团队历时2年入组了300位食道肿瘤患者随机接受“右胸”或“左胸”食道癌根治手术,分别150位患者。
研究团队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似,包括常见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吻合口瘘等。
客观数据证实“右胸”入路手术并未增加手术风险。
事实上只要秉持肿瘤外科治疗的规范化操作,两种手术方式同样为食道肿瘤外科治疗的安全术式。
在陈海泉教授看来“,右胸”手术患者明显的生存获益在于“右胸”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更加彻底全面。
在本次研究中“,左胸”手术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18个,而“右胸”手术为22个,多出4个淋巴结的清扫,很大程度“剿灭”了未来复发转移的那些“危险分子”。
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有3个因素与食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明显相关,即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治性切除的“彻底”与否。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 发现蚂蚁可破译白蚁交流信息 本报讯(记者郭爽)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实验与理论生态研究组博士生文晓岚与版纳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助理研究员文平展开合作,研究了版纳地区横纹齿猛蚁对同区域的几种培菌白蚁捕食过程中的化学通讯机制。
结果发现,蚂蚁可破译白蚁复杂多变的交流信息。
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
社会性昆虫如白蚁、蚂蚁、蜜蜂等,往往具有丰富的巢群内外的交流信号,并可被捕食者窃听。
虽然蚂蚁捕食白蚁的现象极为普遍,但是两类群的捕食关系中的化学通讯机制并不清楚。
科研人员发现,猛蚁对白蚁窃听的信号主要来源于白蚁的腹板腺的踪迹信息素。
云南土白蚁会根据采食状态调节踪迹信息素的两个成分十二碳一烯醇(DOE)和十二碳二烯醇(DDE)。
其中,DDE对云南土白蚁同群个体比DOE具有更强的召募活性,其气味对蚂蚁来说指示着更丰富的猎物,也具有更高的被防御风险。
蚂蚁能够从嗅觉上有效地、高灵敏度地区分这两个成分以表现出不同的捕食行为反应模式。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属白蚁使用不同的踪迹信息素。
除土白蚁有DDE和DOE两个成分用于食物信息交流外,开放空间采食的大白蚁信息成分只有DOE,且分泌量大能引诱猛蚁,它们分化出了大量兵蚁品级分布于采食队伍周围用于防御猛蚁捕食。
而钩白蚁属则只使用痕量的召募活性成分DDE以实现化学“隐形”。
捕食者的选择压力使得不同属的白蚁所使用的化学通讯机制不尽相同。
华北理工大学 豆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取得进展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华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希胤课题组在豆科作物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植物生理学》上。
豆科作物是人类粮、油等食品的重要来源之
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包括大豆、野生花生等10个豆科植物也因此相继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然而,目前缺少一个综合性豆科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平台。
研究人员对10个豆科植物受反复多倍化影响的复杂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层级解析,构建了基因组间的与多倍化事件和物种分歧事件相关联的同源基因列表。
研究发现,大豆最近加倍产生的重复染色体之间基因保留水平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一发现支持大豆可能有一个同源四倍体祖先。
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植物的进化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并对豆科植物分化过程中的关键进化事件及其发生时间进行了重新测定。
武大与华东师大 发现胆固醇共价修饰新蛋白 本报讯(记者黄辛)日前,由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仇文卫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细胞》。
这是继第一个胆固醇修饰蛋白hedgehog发现20年后,科学家找到的又一共价修饰蛋白,颠覆了长久以来认为hedgehog是唯一被胆固醇修饰蛋白的认识,并发现胆固醇除了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仇文卫实验室设计、合成了新的胆固醇分子探针,并与宋保亮团队一起利用此探针建立了一套新筛选方法,结合质谱手段,发现hedgehog通路的重要下游信号转导蛋白SMO可以被胆固醇修饰,并鉴定到SMO的修饰位点在其N端的Asp95(D95)位。
宋保亮团队证明了胆固醇修饰是其发挥功能必需,Smoothened的修饰位点突变可导致小鼠胚胎发育畸形而致死。
由于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发现提示Smoothened的胆固醇修饰可以作为治疗相关肿瘤的新靶点。

标签: #需要多少钱 #多少钱 #培训班 #多少钱 #美工 #股票代码 #熬夜cd4会下降多少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