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万鹏编辑:陈英2019年9月21日星期六Tel:(0755)83509452
焦点FocusA3
“口红效应”发酵高端消费品走俏
证券时报记者孙亚华
近日,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产销下降,8月销量近年来首次未达到200万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低迷,但是,豪车品牌却在此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
纵观其他高端消费品市场,爱马仕、LVMH等时尚奢侈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连续破纪录;酒类龙头茅台的价格飞天、一瓶难求……不难发现,中国的消费品高端市场正集体进入“牛市”。
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为何高端市场走出独立行情?其背后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口红效应”。
拨开迷雾看本质,实体经济中消费市场的表现趋势,也同样可投射到二级市场投资中。
汽车市场两极分化豪车销量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汽车产销1593.9万辆和1610.4万辆,同比下降12.1%和11.0%。
今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9.1万辆和195.8万辆,同比下降0.5%和6.9%。
国内汽车市场一般在8月开始进入销售旺季,但今年8月销量较7月同比降幅出现扩大。
同时,8月销量自2016年以来首次未达到200万辆水平,反映出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
但是,豪华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不振的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
2019上半年销售(含进口销量)163万辆,逆势增长1.6%,豪车国产化率70%,均为历史高点。
豪华车市场以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和奥迪(BBA)为主,数据显示,目前BBA的份额合计稳定在60%左右,在华销量稳健增长,其中宝马今年累计销量获得超10%增幅。
具体来看,今年1-8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46.2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5.7%;奔驰累计在华交付47.0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奥迪在华(含香港市场)累计销量为42.74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奥迪8月份在华交付了5.8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创下历年8月份销量最佳纪录。
二线豪车(凯迪拉克、沃尔沃)市场份额在近四年实现翻番,与此同时,自主豪华品牌也表现出色,领克和魏派逐渐站稳了脚跟,红旗在2018年下半年起复苏迅速,销量突飞猛进。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豪华车逆势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下探。
近年来,豪华品牌价格早已摆脱原本高高在上的身段,开始逐渐降价。
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凯迪拉克,所有豪华品牌的入门级产品市场终端的实际售价均不到20 万元。
此外,根据相关政策,国5排放在部分省区下半年无法上牌,国5车型急需去库存,这就造就了今年豪车的大促销,出现“七折虎八折豹、五六折的阿尔法·罗密欧”的现象,甚至凯迪拉克的入门型号ATSL一度下探到15至16万的区间。
既有豪华品牌的加持,又有合资品牌B级车型或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的实惠售价,造成了更多消费者选择豪华品牌。
但是在更深层次上,经济整体低迷但入门级奢侈品繁荣的现象,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口红效应”。
在美国,通常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再购买昂贵的房产等,但仍然存在的消费欲望,使得消费者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廉价奢侈品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口红效应”下的奢侈品市场 除了入门级豪车逆势增长外,时尚类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也同样表现火爆。
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延续了2017年破纪录的增长,增速连续第二年达到20%,至1700亿元。
此外,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3%。
2019年延续了增长趋势。
近日,LVMH、开云集团、爱马仕等海外奢侈品集团公布二季报,财报中均强调上半年中国地区销售强劲,促进了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
爱马仕上半年总销售额达32.84亿欧元,同比增长15%,其中,二季度销售额为16.7亿欧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为7.54亿欧元,同比增长7%;营业利润率为34.8%,已接近2018年上半年创下的34.9%的最高水平。
爱马仕强调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来自中国。
爱马仕的首席财务官公开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呈加速状态,在8月表现尤其突出。
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也对外表示,二季度中国市场延续了增长趋势,中国消费者带来的销量增长,仍然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时装和皮具部门中的许多品牌都因中国消费者而取得强劲的增长。
路易威登还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在法国增设约1500个生产职位,以加快生产,满足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
在生活当中,奢侈品牌享有很特殊的市场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奢侈品不仅是提供使用价值的商品,更是提 供高附加值的商品。
对奢侈品而言,它的无形价值往往要高于可见价值。
由此推广到其他行业,很多消费行业的龙头高端产品也同样具有奢侈品属性,符合当下奢侈品火爆的现状。
以白酒业为例,具有奢侈品属性的高端白酒也表现火爆。
如今,价格数千元且一瓶难求的茅台酒已不仅是消费品,而且还是被附加了社交属性的奢侈品,呈现出“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凡勃伦效应。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深圳10家烟酒店及商超,发现专卖店中的飞天茅台大量缺货,有的店预约需要排到几个月后。
甚至还出现了只卖熟人、不卖散客等现象。
贵州茅台的业绩同样亮眼,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88亿元,同比增长18.24%;实现净利润199.51亿元,同比增长26.56%。
此外,同样卖高端白酒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披露的中报也显示其实现稳健增长,量价齐升趋势显著。
但是中端类白酒例如剑南春、水井坊、酒鬼等就动销相对平稳、铺货较弱,与高端白酒火热销售成鲜明对比。
消费龙头股市场空间巨大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均出现了同步回落的迹象。
为何在经济相对不那么繁荣的时候,奢侈品市场反而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现象? 纵观世界经济史会发现,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往往是金融产业、制造业蓬勃发展;而经济萧条的时候反而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消费品行业发展迅速。
对 于价格弹性不敏感的富人阶层,在经济不景气、投资回报较低时,他们更倾向于把资金从投资品中抽离,用于消费。
对于普通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落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但当住房等昂贵支出回落时,居民手中的余钱反而增多,出于心理落差的补偿,可以用于消费那些“没那么必要”的消费替代品,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口红效应”。
这些都促进了奢侈品,尤其是入门级奢侈品的销量大幅增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虽然近期宏观消费数据有所下滑,仍对我国消费市场前景以及大消费板块坚定看好。
在他看来,虽然当前消费数据在GDP中占比是被动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疲软情况下,消费比其他“两驾马车”———投资和出口下滑速度更慢,消费总体上仍处于增长态势中。
李迅雷表示,在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化并存的情况下,高端消费、品质消费至少未来两三年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而在30年的长周期视角中,对标美国来看,中国消费龙头股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李迅雷认为,影响高端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高端收入人群,改变一个国家高端人群收入水平的因素有三点:税收、金融危机或战争。
目前,中国有三大税种(房产税、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没有正式征收,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会征收的迹象;金融危机也是缩小差距的形式,但是对经济的伤害太大,中国的宏观调控和防范风险能力很强,房地产泡沫破灭也不太可能看到;而战争目前则更难看到。
因此,高端消费在三到五年内还看不到“衰落”的迹象。
看不透基本面抄不好底 陈嘉禾 买得便宜卖得贵,这样的投资,容易赚钱,想必所有投资者都不会反对。
但是,为什么每次市场大跌、优质资产的估值很低的时候,投资者们还是不能坚定地买入呢?其中原因有许多,但是有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基本面了解得不够扎实。
不敢抄底因为不够了解 家门口超市打折,日用品全部五折甩卖,过时不候,你会去抄底吗?肯定会。
因为你知道家门口的这家超市卖的是什么东西,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经常买的东西,价值显而易见,买得便宜就是赚到。
在这个“超市模型”的情况下,投资者是完全了解基本面的,因此在打折的时候,就会坚定地抄底。
但是,如果换到一个新地方,一个古董铺子也挂个牌子:“五折甩卖、仅限本周”,你会进去抄底吗?一般来讲,不会,因为你不了解古董,对它这个打折没有对比。
换句话说,你对古董这个行当的基本面一无所知,即便看到价格下降,也不敢投资。
资本市场打折的时候,也是一样。
投资者如果对打折的资产,有对家门口超市的眼力劲,那么抄底就会无比 坚定。
可是如果不了解呢?那么他们在抄底的时候,就会犹犹豫豫、畏首畏尾:打折的价格不足以让他们做出决断。
当然,“了解基本面,才能抄好底”,不应当简单地被理解为“只要了解基本面,就可以抄底”。
在电影《大空头》中,曾经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
”也就是说,对一种资产不够了解,因此在价格很低的时候畏首畏尾不敢抄底,虽然会让投资者少赚一些钱,但是并不会杀死投资者。
反之,自以为很懂一种投资,敢下重注,结果下注以后发现下错了,这才是最要命的。
天堂和地狱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了解基本面,所以抄好底”和“以为了解基本面,结果搞错了,最后亏得一塌糊涂”之间,有时候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以为了解基本面易失误 2015年A股市场从6月份的最高点跌下来,许多投资者看到市场大跌,纷纷涌入了分级基金的B端。
当时,这些投资者自认为了解分级基金B端的基本面:这是一个带杠杆的指数产品。
简单来说,分级基金本身就是一个指数基金,不同点在于,它把这个指数基金的收益,人为地拆分为
A、B两种形式交给投资者。
A端投资者拿固定收益,剩下无论赚 钱还是亏损,都由B端投资者承担,相当于B端投资者借A端投资者的钱买入指数基金。
许多投资者看中了分级基金B端的这个杠杆优势,又看到市场大幅下跌、很多股票估值大降,于是理所当然地抄底买入:这就是典型的“以为了解基本面,结果抄错了底”。
事实上,为了保护A端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在2015年,许多分级基金B端都设有“到点折算”条款。
简单来说,如果指数基金本身下跌得太厉害,B端投资者剩余的本金不多、继续下跌可能会侵蚀到A端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基金公司就会提前结束B端投资者的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场日后反弹,杠杆被清除过一次的B端投资者,就不会赚到和之前亏损对应的那么多钱了。
结果,这一致命的细节却不为许多B端投资者所了解,他们因此亏了许多钱。
不确定基本面少量入仓 “了解基本面,所以抄好底”和“搞错基本面,所以抄错底”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还有一种状态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
投资者在进行了详细研究工作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基本面,因为有些基本面天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让我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中间状态的不确定性。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 事件中,乳制品企业的股价受到巨大打击。
但是,所有的乳制品公司都能挺过危机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社会舆论的强烈程度、政府的处理方法、法院的判决结果。
在2012年的白酒行业塑化剂危机中,所有的白酒公司都能平安无事吗?消费者的反弹到底会有多大,事情会得到控制吗?答案也是不确定的。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行业都会长期存在,但是其中的公司到底如何?存在一定的变数。
在以上的几个案例中,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大跌的资产价格,以及在当时看来并不那么确定的基本面。
投资者应该怎么做?放弃这些机会吗?还是重仓买入?我觉得,既然这种投资机会的状态处于两个极端之间,那么投资者也应该采取一种非极端的投资姿态:买入一小部分仓位,同时买入的仓位尽可能地分散在不同的标的上,这样,在不同的事件中积少成多,既分散了风险,也能取得一部分收益。
所以,虽然价格下跌往往意味着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但是这种时机的把握来自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
沃伦·巴菲特所说的“扩大投资者的能力圈”,其意义也正在于此:只有当一个投资者了解了更多的事实真相以后,才有能力面对资本市场扔过来的那些投资机会,以及分辨出混杂在其中的投资陷阱。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翟超/制图 开市即将满两月科创板交易渐趋理性 桂浩明 到本周末,科创板上市交易就满两个月了。
两个月的时间不长,期间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从初期的25家增加到29家,市场规模的扩张不能很快,但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大家总结、回味。
整体符合预期 在科创板开板的时候,不少人担心的是因为其发行价普遍比较高,会不会导致破发?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担心会不会出现非理性炒作,股价大起大落,并且影响到整个行情的稳定。
不过现在来看,这些担心显得有点多余,科创板的运行基本是符合预期的,整体走势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科创板股票的高价发行曾经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市场化定价,从而打破了多年来23倍市盈率的禁锢,平均发行市盈率在40倍以上,超过百倍的也非个案。
但是,通过设计相对完善的询价制度,同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发行人的投资价值与风险因素,因此,虽然定价是较以往高了,但还是得到了一批具有较强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认同。
一段时间来,这些股票的表现也证明,其发行价基本是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相关公司在这过程中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对于增强企业实力,加快发展是有利的。
而这种状况,也正是科创板提高市场化程度的结果。
不可否认,科创板在开始交易之初,股价波动还是比较大的,盘中也有过振幅超过30%的案例。
应该说,作为一个实行全新交易制度的板块,新股上市之初股票在寻找定位时多一些曲折,也是很自然的。
好在这个过程比较短地就过去了。
在第一周的后半周交易中,股价波动就很少有超过20%的,进入到第二周后,上下振幅普遍在10%之内,更是鲜有天地板出现。
表明了投机性力 量已经很难在交易中大肆兴风作浪。
在全面引入融券这种做空机制后,股价的异动少了,行情相对收敛。
而没有大起大落的走势,也使得投资者能够以一种较为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科创板,开始着眼于中长期的布局。
市场逐渐理性 当然话还是要说回来,毕竟科创板现在体量还小,在市场上多少显得有点供不应求,这就使得它很容易获得较高的溢价,而这种溢价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是难以长时间维持的。
因此,科创板在上市后经过了短时间的冲高及随后的高位震荡后,开始寻找合理价格中枢的过程,其交易重心通常会有所下移。
必须承认,这种下移在科创板上市满两个月后的现在,仍然没有完成。
并且不断有所反复,个股也在持续出现分化,但就趋势而言,还是处于探底的过程中。
此刻,对于短线资金来说,因为交易性机会不断收缩,客观上是不得不开始淡出(这也是科创板近期交易金额下降、换手率不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中长线资金来说,则还是在观察、等待阶段。
毕竟,要在几十个估值不太低的科创板公司中挖掘出有良好成长性,未来几年业务有望翻番的公司,且风险可控的投资目标,也确实不容易。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投资机会的展现。
因此,当前科创板的行情,即是一种价值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在为下一次的爆发准备条件。
应该说,围绕着科创板的推出,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也确实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在一个曾经投机氛围浓郁的市场中,新开的科创板能够平稳起步,在不长的时间内理性的交易行为逐渐占据上风,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当然,科创板要真正成熟起来,还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考验。
但既然已经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以后的路就会变得好走起来,科创板真正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这一天,也就不会很远了。
(作者单位:申万宏源证券)
纵观其他高端消费品市场,爱马仕、LVMH等时尚奢侈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连续破纪录;酒类龙头茅台的价格飞天、一瓶难求……不难发现,中国的消费品高端市场正集体进入“牛市”。
在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为何高端市场走出独立行情?其背后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口红效应”。
拨开迷雾看本质,实体经济中消费市场的表现趋势,也同样可投射到二级市场投资中。
汽车市场两极分化豪车销量逆势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汽车产销1593.9万辆和1610.4万辆,同比下降12.1%和11.0%。
今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9.1万辆和195.8万辆,同比下降0.5%和6.9%。
国内汽车市场一般在8月开始进入销售旺季,但今年8月销量较7月同比降幅出现扩大。
同时,8月销量自2016年以来首次未达到200万辆水平,反映出目前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低迷。
但是,豪华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不振的背景下走出独立行情。
2019上半年销售(含进口销量)163万辆,逆势增长1.6%,豪车国产化率70%,均为历史高点。
豪华车市场以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和奥迪(BBA)为主,数据显示,目前BBA的份额合计稳定在60%左右,在华销量稳健增长,其中宝马今年累计销量获得超10%增幅。
具体来看,今年1-8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46.2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5.7%;奔驰累计在华交付47.0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奥迪在华(含香港市场)累计销量为42.74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奥迪8月份在华交付了5.8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创下历年8月份销量最佳纪录。
二线豪车(凯迪拉克、沃尔沃)市场份额在近四年实现翻番,与此同时,自主豪华品牌也表现出色,领克和魏派逐渐站稳了脚跟,红旗在2018年下半年起复苏迅速,销量突飞猛进。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豪华车逆势增长的直接原因是价格下探。
近年来,豪华品牌价格早已摆脱原本高高在上的身段,开始逐渐降价。
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凯迪拉克,所有豪华品牌的入门级产品市场终端的实际售价均不到20 万元。
此外,根据相关政策,国5排放在部分省区下半年无法上牌,国5车型急需去库存,这就造就了今年豪车的大促销,出现“七折虎八折豹、五六折的阿尔法·罗密欧”的现象,甚至凯迪拉克的入门型号ATSL一度下探到15至16万的区间。
既有豪华品牌的加持,又有合资品牌B级车型或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的实惠售价,造成了更多消费者选择豪华品牌。
但是在更深层次上,经济整体低迷但入门级奢侈品繁荣的现象,符合经济学理论中的“口红效应”。
在美国,通常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再购买昂贵的房产等,但仍然存在的消费欲望,使得消费者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廉价奢侈品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
“口红效应”下的奢侈品市场 除了入门级豪车逆势增长外,时尚类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也同样表现火爆。
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显示,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整体销售额延续了2017年破纪录的增长,增速连续第二年达到20%,至1700亿元。
此外,报告指出,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33%。
2019年延续了增长趋势。
近日,LVMH、开云集团、爱马仕等海外奢侈品集团公布二季报,财报中均强调上半年中国地区销售强劲,促进了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
爱马仕上半年总销售额达32.84亿欧元,同比增长15%,其中,二季度销售额为16.7亿欧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为7.54亿欧元,同比增长7%;营业利润率为34.8%,已接近2018年上半年创下的34.9%的最高水平。
爱马仕强调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来自中国。
爱马仕的首席财务官公开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呈加速状态,在8月表现尤其突出。
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也对外表示,二季度中国市场延续了增长趋势,中国消费者带来的销量增长,仍然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时装和皮具部门中的许多品牌都因中国消费者而取得强劲的增长。
路易威登还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在法国增设约1500个生产职位,以加快生产,满足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
在生活当中,奢侈品牌享有很特殊的市场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奢侈品不仅是提供使用价值的商品,更是提 供高附加值的商品。
对奢侈品而言,它的无形价值往往要高于可见价值。
由此推广到其他行业,很多消费行业的龙头高端产品也同样具有奢侈品属性,符合当下奢侈品火爆的现状。
以白酒业为例,具有奢侈品属性的高端白酒也表现火爆。
如今,价格数千元且一瓶难求的茅台酒已不仅是消费品,而且还是被附加了社交属性的奢侈品,呈现出“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凡勃伦效应。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深圳10家烟酒店及商超,发现专卖店中的飞天茅台大量缺货,有的店预约需要排到几个月后。
甚至还出现了只卖熟人、不卖散客等现象。
贵州茅台的业绩同样亮眼,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88亿元,同比增长18.24%;实现净利润199.51亿元,同比增长26.56%。
此外,同样卖高端白酒的五粮液、泸州老窖披露的中报也显示其实现稳健增长,量价齐升趋势显著。
但是中端类白酒例如剑南春、水井坊、酒鬼等就动销相对平稳、铺货较弱,与高端白酒火热销售成鲜明对比。
消费龙头股市场空间巨大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均出现了同步回落的迹象。
为何在经济相对不那么繁荣的时候,奢侈品市场反而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现象? 纵观世界经济史会发现,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往往是金融产业、制造业蓬勃发展;而经济萧条的时候反而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及消费品行业发展迅速。
对 于价格弹性不敏感的富人阶层,在经济不景气、投资回报较低时,他们更倾向于把资金从投资品中抽离,用于消费。
对于普通阶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落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但当住房等昂贵支出回落时,居民手中的余钱反而增多,出于心理落差的补偿,可以用于消费那些“没那么必要”的消费替代品,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口红效应”。
这些都促进了奢侈品,尤其是入门级奢侈品的销量大幅增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虽然近期宏观消费数据有所下滑,仍对我国消费市场前景以及大消费板块坚定看好。
在他看来,虽然当前消费数据在GDP中占比是被动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疲软情况下,消费比其他“两驾马车”———投资和出口下滑速度更慢,消费总体上仍处于增长态势中。
李迅雷表示,在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化并存的情况下,高端消费、品质消费至少未来两三年仍将维持高景气度。
而在30年的长周期视角中,对标美国来看,中国消费龙头股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李迅雷认为,影响高端消费的主要因素是高端收入人群,改变一个国家高端人群收入水平的因素有三点:税收、金融危机或战争。
目前,中国有三大税种(房产税、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没有正式征收,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会征收的迹象;金融危机也是缩小差距的形式,但是对经济的伤害太大,中国的宏观调控和防范风险能力很强,房地产泡沫破灭也不太可能看到;而战争目前则更难看到。
因此,高端消费在三到五年内还看不到“衰落”的迹象。
看不透基本面抄不好底 陈嘉禾 买得便宜卖得贵,这样的投资,容易赚钱,想必所有投资者都不会反对。
但是,为什么每次市场大跌、优质资产的估值很低的时候,投资者们还是不能坚定地买入呢?其中原因有许多,但是有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对基本面了解得不够扎实。
不敢抄底因为不够了解 家门口超市打折,日用品全部五折甩卖,过时不候,你会去抄底吗?肯定会。
因为你知道家门口的这家超市卖的是什么东西,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经常买的东西,价值显而易见,买得便宜就是赚到。
在这个“超市模型”的情况下,投资者是完全了解基本面的,因此在打折的时候,就会坚定地抄底。
但是,如果换到一个新地方,一个古董铺子也挂个牌子:“五折甩卖、仅限本周”,你会进去抄底吗?一般来讲,不会,因为你不了解古董,对它这个打折没有对比。
换句话说,你对古董这个行当的基本面一无所知,即便看到价格下降,也不敢投资。
资本市场打折的时候,也是一样。
投资者如果对打折的资产,有对家门口超市的眼力劲,那么抄底就会无比 坚定。
可是如果不了解呢?那么他们在抄底的时候,就会犹犹豫豫、畏首畏尾:打折的价格不足以让他们做出决断。
当然,“了解基本面,才能抄好底”,不应当简单地被理解为“只要了解基本面,就可以抄底”。
在电影《大空头》中,曾经引用了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
”也就是说,对一种资产不够了解,因此在价格很低的时候畏首畏尾不敢抄底,虽然会让投资者少赚一些钱,但是并不会杀死投资者。
反之,自以为很懂一种投资,敢下重注,结果下注以后发现下错了,这才是最要命的。
天堂和地狱往往只有一线之隔,“了解基本面,所以抄好底”和“以为了解基本面,结果搞错了,最后亏得一塌糊涂”之间,有时候区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以为了解基本面易失误 2015年A股市场从6月份的最高点跌下来,许多投资者看到市场大跌,纷纷涌入了分级基金的B端。
当时,这些投资者自认为了解分级基金B端的基本面:这是一个带杠杆的指数产品。
简单来说,分级基金本身就是一个指数基金,不同点在于,它把这个指数基金的收益,人为地拆分为
A、B两种形式交给投资者。
A端投资者拿固定收益,剩下无论赚 钱还是亏损,都由B端投资者承担,相当于B端投资者借A端投资者的钱买入指数基金。
许多投资者看中了分级基金B端的这个杠杆优势,又看到市场大幅下跌、很多股票估值大降,于是理所当然地抄底买入:这就是典型的“以为了解基本面,结果抄错了底”。
事实上,为了保护A端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在2015年,许多分级基金B端都设有“到点折算”条款。
简单来说,如果指数基金本身下跌得太厉害,B端投资者剩余的本金不多、继续下跌可能会侵蚀到A端投资者的本金安全,基金公司就会提前结束B端投资者的杠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市场日后反弹,杠杆被清除过一次的B端投资者,就不会赚到和之前亏损对应的那么多钱了。
结果,这一致命的细节却不为许多B端投资者所了解,他们因此亏了许多钱。
不确定基本面少量入仓 “了解基本面,所以抄好底”和“搞错基本面,所以抄错底”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还有一种状态是投资者经常遇到的。
投资者在进行了详细研究工作以后,发现自己并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基本面,因为有些基本面天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让我用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中间状态的不确定性。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 事件中,乳制品企业的股价受到巨大打击。
但是,所有的乳制品公司都能挺过危机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这取决于社会舆论的强烈程度、政府的处理方法、法院的判决结果。
在2012年的白酒行业塑化剂危机中,所有的白酒公司都能平安无事吗?消费者的反弹到底会有多大,事情会得到控制吗?答案也是不确定的。
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行业都会长期存在,但是其中的公司到底如何?存在一定的变数。
在以上的几个案例中,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大跌的资产价格,以及在当时看来并不那么确定的基本面。
投资者应该怎么做?放弃这些机会吗?还是重仓买入?我觉得,既然这种投资机会的状态处于两个极端之间,那么投资者也应该采取一种非极端的投资姿态:买入一小部分仓位,同时买入的仓位尽可能地分散在不同的标的上,这样,在不同的事件中积少成多,既分散了风险,也能取得一部分收益。
所以,虽然价格下跌往往意味着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但是这种时机的把握来自对基本面的深入了解。
沃伦·巴菲特所说的“扩大投资者的能力圈”,其意义也正在于此:只有当一个投资者了解了更多的事实真相以后,才有能力面对资本市场扔过来的那些投资机会,以及分辨出混杂在其中的投资陷阱。
(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翟超/制图 开市即将满两月科创板交易渐趋理性 桂浩明 到本周末,科创板上市交易就满两个月了。
两个月的时间不长,期间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从初期的25家增加到29家,市场规模的扩张不能很快,但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大家总结、回味。
整体符合预期 在科创板开板的时候,不少人担心的是因为其发行价普遍比较高,会不会导致破发?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担心会不会出现非理性炒作,股价大起大落,并且影响到整个行情的稳定。
不过现在来看,这些担心显得有点多余,科创板的运行基本是符合预期的,整体走势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科创板股票的高价发行曾经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市场化定价,从而打破了多年来23倍市盈率的禁锢,平均发行市盈率在40倍以上,超过百倍的也非个案。
但是,通过设计相对完善的询价制度,同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发行人的投资价值与风险因素,因此,虽然定价是较以往高了,但还是得到了一批具有较强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认同。
一段时间来,这些股票的表现也证明,其发行价基本是处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
相关公司在这过程中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对于增强企业实力,加快发展是有利的。
而这种状况,也正是科创板提高市场化程度的结果。
不可否认,科创板在开始交易之初,股价波动还是比较大的,盘中也有过振幅超过30%的案例。
应该说,作为一个实行全新交易制度的板块,新股上市之初股票在寻找定位时多一些曲折,也是很自然的。
好在这个过程比较短地就过去了。
在第一周的后半周交易中,股价波动就很少有超过20%的,进入到第二周后,上下振幅普遍在10%之内,更是鲜有天地板出现。
表明了投机性力 量已经很难在交易中大肆兴风作浪。
在全面引入融券这种做空机制后,股价的异动少了,行情相对收敛。
而没有大起大落的走势,也使得投资者能够以一种较为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科创板,开始着眼于中长期的布局。
市场逐渐理性 当然话还是要说回来,毕竟科创板现在体量还小,在市场上多少显得有点供不应求,这就使得它很容易获得较高的溢价,而这种溢价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是难以长时间维持的。
因此,科创板在上市后经过了短时间的冲高及随后的高位震荡后,开始寻找合理价格中枢的过程,其交易重心通常会有所下移。
必须承认,这种下移在科创板上市满两个月后的现在,仍然没有完成。
并且不断有所反复,个股也在持续出现分化,但就趋势而言,还是处于探底的过程中。
此刻,对于短线资金来说,因为交易性机会不断收缩,客观上是不得不开始淡出(这也是科创板近期交易金额下降、换手率不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中长线资金来说,则还是在观察、等待阶段。
毕竟,要在几十个估值不太低的科创板公司中挖掘出有良好成长性,未来几年业务有望翻番的公司,且风险可控的投资目标,也确实不容易。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这就是投资机会的展现。
因此,当前科创板的行情,即是一种价值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在为下一次的爆发准备条件。
应该说,围绕着科创板的推出,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也确实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在一个曾经投机氛围浓郁的市场中,新开的科创板能够平稳起步,在不长的时间内理性的交易行为逐渐占据上风,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当然,科创板要真正成熟起来,还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考验。
但既然已经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以后的路就会变得好走起来,科创板真正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这一天,也就不会很远了。
(作者单位:申万宏源证券)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