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育,2022.04.16CHINA

美工 0
ARTWEEKLY 16美育ARTEDUCATION 责任编辑/黄俊娴/0571-85311398 青少年展馆体验的多种可能 “馆-校-家”之间如何建立成长桥梁 ——利用博物馆课程资源学习的再思考 ■章献明 博物馆教育可能性的思考 博物馆学习项目化的推进 要把博物馆资源转化成教育资源,
让孩子能从中受益并主动地开展学习,需要多种因素的集聚协同完成。
首先博物馆资源的转化与学校教育密切的关系。
无论博物馆是否在学校周边,用好所在城市的博物馆资源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从分项任务的角度来说,似乎德育活动、美术学科的教育更需要用好这些博物馆。
学校和老师将博物馆资源列入校本课程资源目录,是博物馆资源转化和学习的关键因素。
其次,博物馆资源的“被利用”与家庭教育有关。
家长们是否有“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的认识和行动,是博物馆资源转化另一种重要因素。
这种是个体为主要行动单位开展的博物馆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博物馆资源的学习。
博物馆资源到课堂资源的转换 把博物馆资源课程化,是将博物馆资源引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置条件,也是将博物馆资源到学校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资源转化的基本条件。
在实践课程资源化的过程中,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博物馆性质和特点出发转化课程资源。
大多数博物馆都有特定的属性,也有其清晰的定位,学校在进行博物馆资源的运用和转化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博物馆的内在价值,即博物馆中的综合及专项价值。
学校和老师首先要充分地读懂这些博物馆的定位和展品展览内容,在此基础上去开展课程资源的转化,这样就能充分用好这些博物馆的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的作用,还能使学校课程资源不断地走向深入。
以浙江博物馆为例,“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黄宾虹艺术馆”,这两个馆是长常年展览的基本陈列,是能反映浙江历史和艺术家特色的两个重要场馆,学校从这两个场馆的历史性、专业性出发,能设计出诸如“我的家乡在浙江”“喜欢黄宾虹的理由”等一系列的教育课程。
其次,根据学校学段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课程。
学校根据自己办学的学段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设计博物馆课程,是学校善用博物馆资源,将博物馆资源课程化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和具体表现。

三,结合学校活动和学科教学需要实践课程。
在学校活动中融入博物馆资源,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需求。
同时,像美术这样的艺术类学科如果能较多地引用当地博物馆资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了解历史,感知艺术作品,将会对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学校的博物馆课程时,并不是把学生带到博物馆或拉进场馆就可 当下,中国博物馆从“精英式”的存在,到走入公众的视野,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教育的必然过程。
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集历史、人文、艺术等多种价值于一体,特别是历史文化价值。
可见,博物馆还应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从广义角度理解,博物馆资源应该更有效地进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博物馆也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并逐步纳入学校课程的选学范围,是当下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浙江美术馆伢儿花语展览现场 应歆珣美术馆盒子计划“天鹅绒计划——不确切的美好生活” 以了。
而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考察博物馆,做好活动计划,还要给学生布置必要的前置学习任务,并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些学习支架(例如发放学习单,设置小组学习任务,设定学习比赛的项目等)或鼓励学生在进入博物馆前开展自主学习和资料的收集。

四,立足鼓励参与和人人得优为主评价课程。
根据需要尽力让学生多去博物馆,让进入博物馆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真正的学习,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这是开展博物馆课程设计时的评价基础,也是开展博物馆学习的重要前提。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通过博物馆开展的学习并非单一进行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的比较综合性的学习。
这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虽然程度可能不同,但通过学习,学生对于韩美林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作品形式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学生的年龄,更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开展博物馆课程的学习。
所谓从博物馆资源到学习资源的再生,是指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能够用好博物馆资源“举一反三”地开展学习,从而将博物馆的课程学习进一步项目化。
一方面,博物馆资源课程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以实地学习为主的课程化学习,将博物馆学习的课程“项目化”,同时,还可以用好网络及远程资源充分开展非本地博物馆资源的学习。
能走进博物馆开展实地的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其中的场馆氛围,以及真实展品的吸引力,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展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值得肯定。
在一些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网络化的远程博物馆课程学习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另外,现在大多数博物馆都开设有“网上展厅”“数字博物馆”等,这些还为 孩子们的居家个体化学习和在校集体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博物馆资源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反复学习,且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
鼓励博物馆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是为了将博物馆课程更小型化,“切片式”的项目化学习,能使庞杂的博物馆课程体系更具体化,对学生更贴切,这种“贴身”的项目化主题活动,能使学习更精准,更有效。
博物馆课程生活化思考 我一直坚持,博物馆资源是可以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的。
这就需要让博物馆的资源关联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博物馆资源回到生活中,这需要精心的设计与打造,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里的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出处,无论是历史的或是艺术的,是器物还是作品,哪怕是一些拥有现代科技的城市展览馆,也都将充满生活的味道——无非是这些生活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或是将来的。
联系历史,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学生当下的生活环境与时代特点,都将是学习博物馆课程的重要支点,所以,让博物馆课程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在博物馆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使大家不再认为“博物馆离我们很远”,这也是博物馆课程得以长久存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大大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也为当下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对于博物馆资源的充分、巧妙利用,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帮手,发挥地方资源的作用,充分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这些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作者为浙江省美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校长)

标签: #语言 #web #小码王 #程序 #软件 #软件 #文件加密 #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