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教的智慧结晶,cg王氏教育怎么样

王氏 0
文化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名誉主编:袁仁国 2015年7月24日星期五Tel(押010)62580723E-mail押dushu@
9 家训:中国传统家教的智慧结晶 姻本报记者张文静 今年5月起,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了名为“中国传统中的家训”的专题。
从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浙江金华郑氏家族,到浙江兰溪的诸葛后裔,从江西吉安胡铨后人的“家规十条”,到陕西汉阴的《沈氏家训》,网站通过视频短片、家训摘编、家训解读、专家观点、采访札记和图集等方式对这些家训进行解读,希望带着观众“走近那些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传统家规,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良好家风”。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初《朱伯庐治家格言》中的这几句话,人们并不陌生。
这篇“朱子家训”通篇只有634字,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治家、修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至今被人传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
作为治家教子、修身处世重要载体的“家训”,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面对社会急速转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家训中找寻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智慧。
“谦逊为先,恭敬为贵” 今年两会,人大代表曹可凡带来了一份名为《关于挖掘家族历史重建家庭型社会的建议》的议案,呼吁有关部门鼓励百姓挖掘家族历史,弘扬良好家风家训,重建家庭型社会。
“家,是社会的细胞。
家族,是一种延续。
家族历史也必定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面对媒体,曹可凡如是说。
这个议案源于曹可凡自己的感触。
今年,他与历史学者宋路霞合作撰写的《蠡园惊梦》一书出版。
在修家族史的过程中,一封家书让曹可凡深深触动。
在这封写给在上海打拼的儿子王禹卿的信中,曹可凡的高祖王梅生写道:“为人要谦逊为先,恭敬为贵,万不可有骄傲之……谦敬两字,何地不可往,何处不可藏。
复望儿去骄为谦,转傲为敬,无论上中下,终要以礼相待,无生嫌隙。
至要!至要!”王禹卿和哥哥王尧臣,十几岁便从无锡乡下到上海谋生,历经时代动荡、商海沉浮,终于造就了赫赫有名的王氏家族。
信中“谦逊为先,恭敬为贵”的八字家训让曹可凡尤为震撼,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家族中五代人确实都在潜移默化地按照这个家训在做事。
先祖训诫,竟让后人受用至今。
“我祖父没有留给我们一分钱的遗产,可是我觉得自己非常富有。
这八个字,字字值千金,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曹可凡说。
由于合作著书,宋路霞与曹可凡开始有了接触。
在她看来,在曹可凡身上确实能看到“大家族的礼貌礼节”。
“如果你见到曹可凡的母亲,大概就会知道曹可凡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他的母亲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待人待事风度极 7月9日,几个小朋友在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 “百家训”墙前朗诵“百家训”。
来源:新华网 荩嘉德2013春拍会上,曾国藩手书家训以230万元 成交。
好。
”宋路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近现代家族史、上海地 方史研究和创作的宋路霞,与李鸿章家族,盛宣怀家族,张静江、张石铭家族等的后人有所来往,也对这些家族的家训、家风有了更多了解。
“有的家训是书写下来的。
比如,晚清上海史上较有作为的一任道台聂缉椝,是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的丈夫。
我在与聂氏家族后人交流时就看到过曾纪芬亲手书写的‘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八个字,这是她对后人的要求。
”宋路霞说,“还有一些家训是家族后人口口相传的,比如,李鸿章家族除了有写入家谱的家训外,还有口头传诵的,就四个字———‘屡败屡战’。
这四个字源于李鸿章的故事,后人以此告诫自己要有永不服输的精神。
” 碎片化时代的家风传承 “家书、家训和家风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丁说,传统家训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修身、治家、立业,本质上是伦理教化和人格塑造,主要内容则包括孝亲敬长、勤劳节俭、励志勉学、忠君爱国、慎重交友、宽厚谦恭、谨言慎行等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训思想直接影响着社会思想。
从家训文献中,我们往往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主流伦理观念。
家训作为一种立身、立言、立德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具有共性,所以,一个家庭或一个人的家训著作也常被他 人所借鉴,成为各个家庭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朱伯庐治家格言》。
”张丁说。
一个家族中家训的代代相传,会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形成的、具有道德约束的行为规范,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传承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张丁介绍说,“在家风的传承过程中,家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家书则是家训的书面表达,它们与家谱、家约、家礼、家规等环环相扣,互为补充,为家风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 对于一直从事民间家书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张丁来说,多年来接触了很多让他动容的家风故事。
比如,无锡科普作家王巨榛喜欢家书和日记。
1998年,王巨榛听说家在温州的大姐得病住院。
于是,此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王巨榛每天给病中的大姐书写一封家书明信片,介绍新闻时事,回忆家庭往事。
他的大姐当时病得无法起身,就托人代读弟弟的来信,每天面对印着美丽风景的来信,沉浸在温暖的手足亲情中。
王巨榛说,记日记和写信已成为他的家风,“翻阅这些家书和日记,种种父母恩情、手足亲情历历在目,激起我阵阵心潮”,全家几代人“上爱下敬、左右相亲,雁行有序,十分和睦”。
“家训、家书是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
然而如今,随着电子通信手段的快速发展,传统家训和家书渐行渐远,家人之间的交流更多依赖电话、网络和手机,信息交流进入即时化、简单化和碎片化的时代。
人们担忧,电子邮件、短信、微信能否承担家风传承的重任?家风面临传承危 机。
因此,我们现在充分收集和挖掘丰富的民间家书资源,并通过文献整理、展览展示为公众所知,是很有必要的。
“张丁说道。
把目光投向民间 如今,对家训和家风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但在张丁看来,人们的眼光往往更关注名门望族的传统家训,而对于广大的民间家训却不够重视。
“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有家庭就应该有家训。
在古代宗法社会,家训是维护家庭和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受文化水平的局限,早期文献类的家训主要分布在贵族官僚阶层,普通平民则主要靠口头家训来实现家庭教育的目的。
因此,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大量的家训文献主要都是贵族官僚阶层留下的,普通平民的家训与他个人和家庭的历史一样被历史遗忘了。
”张丁说。
但是,随着家书的普及和民间化,家训也开始了民间化的进程。
张丁介绍说:“民间家书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家训文献,那些普通人的家训故事由此浮出水面。
” 而且,在张丁看来,民间家书所包含的家训内容更加丰富。
“民间家书里的家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软性的,不是刚性的,不是命令式的,而是谈话式的,娓娓道来。
伴随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和亲情表达,听者比较容易接受。
有些还留有互动的痕迹,可以看到家训教育的效果。
” 比如,1900年正月,在外经商的郝文贵收到了父亲的一封家书。
信中说:“在外居住,保守身子要紧,学习生理为务。
办事要慎,处众要和。
常看有志者之行事,莫效无恒者之尚浮。
近日能受其苦,后日必得其甘。
与上下人相处,以忍让为主。
办事不遂己意,以宽宏为是。
你的年纪尚幼,全要受人指点。
艺业不成,当凭谦逊学习。
” “父亲在信中叮嘱儿子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反映了中国民间传统的教子之道。
”张丁说,“这些植根于民间沃土中的家训,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也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 在张丁看来,如今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构建当下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价值观的养成不能靠简单的背诵和表面的张贴,而应深深植根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伦理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家书是人们内心世界的反映,家训是亲人之间的谆谆告诫,家风是一个人生活成长最有力的熔炉。
采用家书的方式,行使家训的目的,在美好家风中熏陶出来的价值观,一定是积极向上的。
这也就是我们重视和研究家书、家训和家风的现实意义。
”张丁说道。
西洋镜 德国小镇举办传统服饰节 德国巴伐利亚州东南部的小镇罗森海姆,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脚下。
7月19日,9000名传统服装爱好者聚集于此,身穿极具巴伐利亚特色的皮短裤和少女装,庆祝一年一度的传统服饰节。
当天的气温达到了33℃,但炎炎烈日却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
男士们穿着刺绣的皮短裤、羊毛夹克和长筒袜,女士们则身着一整套传统少女装,包括束身衣、紧身上衣、蕾丝花边衬衫和围裙。
已退休的玛丽-露易丝·科勒出现在游行队伍中,这已是她第50次参加庆祝活动了。
于她而言,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就像是自己的第二层皮肤。
“我们从小就穿这样的衣服,在节庆场合都会穿。
”她说。
巴伐利亚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
女士一般穿带有敞口衣领、束腰的裙装,上面缝有精致的蕾丝花边,从肩部到胸部装饰有一块长方形的布,布上配有蝴蝶结、徽章、珍珠、纽扣等装饰,袖子一般是鼓鼓的泡泡袖,下身的裙装式样则与围裙相似。
男士多数配戴一种装饰有羽毛的爵士帽,上身穿没有翻领的外套,下身穿皮质短裤。
如今,这种传统服饰已不见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仍然被当地民众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在重大庆典和节日活动时穿着。
当地传统服饰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
今年的游行持续了两个小时。
道路两旁挤满了围观的民众和乐队,他们一直在欢呼喝彩。
游行结束后,民众会围坐在蓝白相间的帐篷下,迎来另一项传统活动———喝啤酒。
帝国大厦亮绿灯庆祝开斋节 7月17日晚,为庆祝开斋节,美国纽约的地标性建筑帝国大 厦点亮了顶楼的绿色景观灯,直到次日凌晨2点才熄灭。
据帝国大 厦的新闻发言人介绍,每年开斋节,帝国大厦都会亮起绿色景观 灯,这一庆祝方式已经延续多年。
实际上,每逢传统节日,帝国大厦都会点亮具有代表性颜色的 景观灯,这已经成为知名的文化夜景。
比如,每年复活节,帝国大厦 都会亮起柔和色调的景观灯,光明节会点亮蓝色和白色的灯,到了 圣诞节则会改成红绿搭配的灯光。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帝国大厦也会亮灯庆祝。
比如,在世 界海洋日,蓝色、白色和紫色的灯就被点起。
在纽约曼哈顿举行
年一度的争取同性恋权益大游行当天,帝国大厦则亮起了彩虹灯 以庆祝美国同性婚姻合法。
最近,为庆祝美国女足获得世界杯冠 军,帝国大厦还亮起了代表星条旗的红白蓝三色景观灯。

1964年起,帝国大厦顶部30层的外墙开始全部用彩灯装 饰。
1984年,自动变色灯的安装使得灯光的表现力更为丰富。
从 2001年开始,帝国大厦在每年中国春节和国庆节晚上,都会点亮 象征吉祥的红、黄两色彩灯。
除特殊日子外,帝国大厦在夜幕降临后只开白色景观灯。
每 年,都会有来自全世界的几百份申请发送到帝国大厦,以各种各样 的理由希望在特定的日子亮起指定颜色的灯光。
虽然申请的筛选 过程没有被公之于众,但帝国大厦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们不接 受政治、宗教以及私人活动的申请。
栏目主持:艾林 看电影 《大圣归来》早在正式上映前就顶着
不少光环,作为全球首部西游题材3D动画电影,它在戛纳创下中国动画电影海外最高销售纪录,还在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为传媒大奖设立12年来首部入围的动画电影。
酝酿了8年之久的“孙大圣”,没有让人失望。
他甚至让一干挑剔的网友们免费自愿为电影宣传做“水军”(简称“自来水”)。
也正是有了大量网友的力荐,口碑的传播,《大圣归来》完成了一次国产动漫的大逆袭。
口碑、市场双丰收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大圣归来》,不妨先来听听专业人士的点评。
在没有走进电影院之前,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教师崔蕴鹏坦言,对于影片的疯狂“炒作”有些天然的反感。
然而在看过之后,他很自然地加入了“炒作”团队。
他用“惊喜”来形容这部国产动漫。
抛开取材带给中国观众先天的亲近感,“仅从视效上,《大圣归来》做到了目前国内CG动画的巅峰水平。
”崔蕴鹏说,无论是整体的美术设计,还是细节处理,无不透出导演和制作团队对于中国美学的追求。
同时,在人物设置上,小和尚加孙大圣的配置,完全符合当下动漫迷的心理需求———“萌又燃”(本词来源于日语“moa”,意为“可爱,且让人燃烧起来”)。
“更难得的是,影片的制片方数量众多,但影片的叙事、情节设定并没有受到干扰,也没有刻意的植入或弘扬。
”总之,在崔蕴鹏看来,这是人们一直在期待的一个很纯粹的故事。
“国产动漫与美、日最大的差距还在于编剧本身以及对剧情的整体操作上。
”崔蕴鹏说,“尽管《大圣归来》的不足之处也正是在于剧情发展的节奏和连贯性上,尤其是略显仓促的结尾高潮。
”但他依然认为,瑕不掩瑜。
“事实上,这部影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第一部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国产动漫。
”崔蕴鹏说,国产动漫一直以来被贴以“低幼化”的标签,且制作粗糙,或 是像《魁拔》系列那样,年龄定位高,但商业运作并不成功。
受众广,意味着众口难调,但《大圣归来》既有小朋友喜欢的笑点,又戳中几代中国人的情怀,难得地收获了几乎一致的好评。
曾经的我们何时归来 技术评价对《大圣归来》显然很重要,但在观众眼里有“情怀”已是诚意满分了。
尤其是“80后”,几乎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一代,但当今的大荧幕,早已被超人、蝙蝠侠、蜘蛛侠这些生长在西方世界的英雄所霸占,尤其当复仇者联盟以群体英雄的姿态出现时,我们甚至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古典精气神的英雄是什么模样。
《大圣归来》讲的是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了封印,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的故事。
严格来说,故事本身只是借鉴了《西游记》的角色原型,情节设定则完全独立在其之外。
江流儿不是《西游记》中“絮叨”的唐僧,他就像儿时听着孙悟空的故事、做着英雄痴梦的你和我。
“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我们多少次期盼相遇的英雄就是这般模样。
有一天,梦想成真,你最想对你的英雄说什么: 江流儿:大圣,二郎神真的有三只眼 大圣归来: 睛吗?江流儿:大圣,大 圣,巨力神是不是力气很大? 大圣:很大!江流儿:四大天王是兄弟吗?大圣:是姐妹!江流儿:那哪吒是男孩吗?大圣:不知道!江流儿:托塔天王有塔吗?大圣:没有!江流儿:那塔里有人吗? 姻 朱香 英 雄 的 模 样 大圣:哎西,没 有! 江流儿的话,句句问在你儿时的心 头上,美好万分。
也有人说,江流儿是悟空遇到的内 心的小孩。
五行山下的他无奈、认命,但 被江流儿解救后的他,尽管仍然戴着镣 铐,却不是被唐僧戴上金箍而限制自由 的悟空。
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开封印,重 获自由。
导演田晓鹏用一首
《从前的我》为 《大圣归来》作注脚,“若是遇见从前的 我,请带他回来。
”这是悟空的独白,也是 活在成人世界里的我们的。
在这个观众对影片的要求已经降低 到“能认真讲好一个故事”的国产电影市 场,大圣用他的“回归”告诉我们:不幻 想,不痴狂,坚信灿烂生命的模样,怎能 不让人泪流满面! 文化微议 音协否认将收《哀乐》使用费 7月11日,著名音乐家罗浪逝世。
罗浪影响最广的作品是1945年创作的《哀乐》。
《哀乐》首次在国家典礼仪式上被采用,是在1949年9月30日下午。
新中国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随后在天安门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当毛泽东主席为纪念碑基石落下第一锨黄土时,由40余人组成的军乐队奏出《哀乐》深沉凝重的第一个音符。
至今全国各大殡仪馆每天约200万逝者家属在免费使用《哀乐》。
罗浪曾说“:免费用没关系。
” 在罗浪逝世后,有报道称,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有关人士认为,应该向殡仪馆收取《哀乐》的使用费,以表达对音乐艺术家的敬重。
很快,音著协出来辟谣,称报道是子虚乌有的捏造。
但《哀乐》该不该收费也由此引发热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表示,有作品就有著作权,他人商业性使用必须付费。
殡仪馆的使用是商业性的,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向其收费是合理的。
但也要根据著作人的授权情况而定,如果著作人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说过“免费用没关系”,表明已明确授权,他人可以免费使用。
点评:罗先生出于公心主动宣称免费,是作者的大度和高尚。
这场热议应该要引起习惯了“免费午餐”的人,对“音乐著作权”的认识。
故宫藏《岁朝图》复制版亮相 近日,故宫珍藏乾隆皇帝御笔《岁朝图》组画复制版亮相。
据悉,故宫博物院下属的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河北百年巧匠手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底开始合作,共同研发的故宫藏画木制工艺品。
木质工艺品运用独创的“木绘拼花”技艺对故宫博物院院藏书画精品进行二次创作,用于生产家庭、办公空间的装饰品。
《岁朝图》是首个合作项目。
故宫博物院所藏《岁朝图》一般为新年伊始由皇子、侍臣、宫廷画师所绘的节日画,常以灵芝、如意等静物为主题,表达迎新纳祥的美好愿望。
“岁朝”也因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应时并受人喜爱的题材。
这次推出的六幅《岁朝图》为乾隆帝御笔亲绘。
点评:让文创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才能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啊。
故宫藏品180万件,得开发出多少文创产品,想想都是美的! 宫崎骏第7次宣布退休又复出 吉卜力工作室证实宫崎骏导演正制作全新动画短片《毛毛虫波罗》,他将首次在作品中使用CG技术,这部短片预计花费3年时间,届时会在东京·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上映。
《毛毛虫波罗》的故事题材还在保密之中。
目前来看,只能确定这是一部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一般指片长在30分钟以内的动画作品,以10~15分钟长度的居多,短的只有几分钟甚至一分钟左右。
此外,大师也借鉴了目前动画片制作的流行方式,首次采用了CG技术,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会让画面的视觉感得以全面提升。
据统计,有关宫崎骏退休后再次复出的事件,有据可查的就达到了7次。
第一次是在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时期;随后是1992年《红猪》上映时期;1997年《幽林公主》上映时期;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时期;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时期;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上映时期;上一次则是2013年9月《起风了》上映时期。
对于宫崎骏的屡次退休又复出,日本网友纷纷表示已经习以为常,更是调侃“要大师退休,可能跟戒烟一样难”。
点评:是真爱。
除了7次复出,还有3年30分钟。
欧美多家歌剧院举步维艰 日前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5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上,全球多国的歌剧院经营者及艺术家表示,近年来多家歌剧院经营举步维艰,受众群体持续萎缩,歌剧艺术发展呈现低迷态势。
歌剧《歌女乔康达》的意大利籍导演皮尔·路易吉·皮兹说:“歌剧这种艺术形式一方面在经济和政治危机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也面对观众减少的尴尬局面,即使是在老字号的歌剧国家也不例外。
例如意大利虽有久远的歌剧历史,但意大利人观看歌剧的兴趣正在减少。
” 2014年意大利13个主要歌剧院中,约有8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罗马歌剧院负债4000万欧元。
同时,近年来歌剧观众呈老龄化趋势,据统计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从2002年开始票房收入在不断下滑,受众基本在60岁,且平均年龄还在逐年增加。
歌剧是一门融合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为一体、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
点评: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都在疏离经典。
人大校内古代文物遭严重破坏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草坪上散落着几尊石像生,但现在损毁严重,石像生有些部位出现断裂、缺失等情况。
该网友白先生是文物爱好者,他说,自己去人大办事,在人大操场北侧后勤集团办公楼旁边,看到草地上有石羊和石马以及一文一武两翁仲,文官手持朝板,但头已经不在了,武官拦腰断裂,虽然石像躺在地上,但仍能判断其站立高度可超过3米,线条饱满。
有记者致电人民大学校办公室等部门,均被告知不清楚该谁来管理以及如何管理。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会去调查,但散落各地的文物很多,文委难以一一掌握。
同时,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表示,该校园内的石像生至少是明代文物。
同时,他也表示,博物馆征集散落在各地的文物面临尴尬处境。
点评:查阅一下居然发现2013年10月下旬,就有媒体报道过人大校园内的石像生损毁严重,当时,人民大学后勤集团物业管理部和海淀区文委均表示会去现场查看,进一步了解此事。
但时至今日,这些石像仍然散落在人大校园内。
(栏目主持:李西米)

标签: #净水器 #汽车 #贝维生 #雪铁龙 #垃圾 #苹果 #cx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