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服务送上门定制适老产品搬进家,2021年9月22日

床垫 9
星期
老人希望居家养老不想住养老院,可子女缺少时间和专业技能无法照顾,如何化解这个难题?近两年,石景山区依托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和长期护理保险两项国家级试点项目,推行的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或许能找到一个突破口。
居家养老“第三张床”:专业服务送上门 石景山区老年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试点项目自2020年10月正式启动,家住杨庄北区的邵秋立是此项目的服务对象之
一。
“剪指甲、搓脚后跟,再给老爷子捏捏脚拍拍小腿,能舒筋活血。
”这套流程是石景山区乐龄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刘建多年工作经验得来的。
9月3日,刘建上门给邵秋立修脚后,又把老人抱到洗浴轮椅上,为老人提供助浴服务。
2017年先后做了腰椎、颈椎手术;2019年1月,脑出血,10月,再次脑出血,邵秋立成了重度失能老人。
68岁的他全靠67岁的老伴儿张宏玲照顾生活起居。
一个男同志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张宏玲照顾得很吃力,让她觉得最难的是,给邵秋立洗澡,“自己带着绑带都不行,没那么大力气,有一次还把腰扭了。
”去年年底,张宏玲为邵秋立申请家庭照护床位,经专业机构评估后,邵秋立享受到这一上门服务。
这也让张宏玲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专 走 【 【 进家 现实 应对 门 挑策,区 战】 略】 域内 老年 北京 养 人 市 老服 不想 石景 务 住 山 机构 养老 区推 提 院,但行家供每月 居庭 家养 照护 个小 老难 床位 时的 以获 建设 上门 取,定服 专业制的务 照护适老 服务化产 品 颐和苑B3 养老话题 家庭照护床位试点: 专业服务送上门 定制适老产品搬进家 业服务。
“工作人员每月上门4次,每次服务3小时,还教了我很多护理知识。
不用去养老院,就能享受到养老院的专业服务。
”“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三张床’构成,除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临时托养床位、养老机构的集中照料床位外,‘第三张床’就是养老家庭照护床位。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
什么是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依据《北京市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家庭照护床位是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等,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环境搬到老年人家中,将专业的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床边的一种养老方式。
试点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石景山区有着自己的特色。
该区通过整合本区各项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发挥特有的政策优势,依托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和长期护理保险两项国家级试点项目,结合喘息服务、适老化改造、护理员培训以及精准化服务等项目经验及成果,优先为具有石景山区户籍、60周岁以上且居住在石景山区的,已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的老年人,提供居家照护环境适老化改造以及专业的家庭照护管理与支持等服务,帮助老年人及家庭解决居家照护难题。
按需定制适配产品解失能老人之困 既能待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又能享受养老机构级别的专业服务,家庭照护床位对于那些更想在家安享晚年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养老新途径。
在这之前,70岁老人赵俊贤的世界,被禁锢在客厅和卫生间3米范围内。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十多年,如今又无法言语、无法行动的他,已在床上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甚是煎熬。
面对每天哼、啊,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老伴儿,79岁的于桂琴直言,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右腿做了手术打不了弯,下楼很费事,除了能跟儿子儿媳沟通,都不知道跟谁说说话了。
家里 也没有请保姆,这么多年,都是自己照顾老伴儿。
”“空巢+失能”,记得第一次走进赵俊贤家时, 爱心人寿总公司政策业务部高级主管薛文辉着实捏了把汗,老爷子卡在厕所里一个多小时,老太太弄不动,急得满头是汗,他连忙上前帮助于桂琴把赵俊贤抱到床上。
于桂琴告诉他,这已不是老伴儿第一次被“卡”,老爷子从床上、沙发上掉下来是常事。
薛文辉看到老爷子睡的床只是用布绳简单地围挡着,“这个家庭急需进行居家照护环境适老化改造。
” 当适配的第一个适老化产品电动护理床进入客厅后,于桂琴哭了又笑了,“打那以后老伴儿没有摔下来,让他坐起来也不是难事,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教我使用,帮着护理。
”提及政府和社会对她的关心,于桂琴满是感激。
对于相关单位适配及定制的适老化产品,张宏玲也赞不绝口,“乳胶床垫比我做的3层褥子好太多。
褥子湿了会往下塌,乳胶床垫就不会,很透气,对腰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如果服务次数再增加就更好了。
” 常出入老人家里,这两年薛文辉见证了太多失能老人家庭之痛:有的老人两三年没有洗过澡;有的老人褥疮严重,最重的创口已到骨头;有的老人一边照顾老伴儿,一边照顾隔代;有的不仅老两口失能,隔代也卧床了……对于老人的实际困难,以及每一次反馈,薛文辉都认真记录下来,以便调整方案或者后期改进。
薛文辉所在的单位——爱心人寿总公司在石景山区有着多重身份:长期护理保险“经办”身份、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机构,还是家庭照护床位的评估单位。
所以在居家照护需求评估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推广居家上门服务并进行衔接,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无床位成本家庭照护减轻经济负担 一个失能老人的背后是一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对于空巢、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石景山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照护床位主要是为了提升居家生活的重度失能、重残老年人的专业照料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较于入住养老院,家庭照护床位没有床位费的成本 压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不是所有的上门服务都叫家庭照护床位。
开 展家庭照护床位建设试点项目,石景山区委社会 工委区民政局一手托两头。
一方面,石景山区优先开展居家照护环境适 老化改造服务,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安排专业 人员上门进行需求评估,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居家 照护环境,结合老人及家属真实意愿及服务标准 提出专业的适配及改造方案并推送给改造服务 商,改造服务商根据适配改造方案,通过康复辅具 园区进行适老化产品的适配及定制,如护理床、乳 胶床垫、升降餐桌等,并负责后续的配送、安装及 售后服务。
“我们聘请专家评估团队,完成设计了一整套 失能家庭照护需求及居家环境改造评估的流程,我 们对老年人综合能力、居家环境及照护需求三个方 面进行评估,再评定出适合老人的方案。
”爱心人寿 政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马辉介绍。
但实际中存在 差异问题,比如,对于不少失能老人来说,需要在浴 室安装马桶固定器,却因为其房屋结构、装修问题, 无法安装;工作人员建议有的老人安装护理床,可 有的家庭地方小,还有的老人因怀旧要求睡老床。
这种情况,得根据老人的需求再调整方案。
另一方面,对于完成居家照护环境适老化改造 的服务对象,石景山区结合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 目,由区域内二星级以上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每月 12
个小时的上门服务。
服务项目包括:清洁照料、 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卧位安全照料、病情观察、康 复护理等日常基本生活护理和与日常基本生活密 切相关的医疗护理。
“石景山区家庭养老床位的做法是现有家庭养 老服务的‘升级版’,服务好不好还得老百姓说了 算。
”石景山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科长安若冉介绍, 除了政府部门电话回访、入户抽查、大数据进行监管 外,区民政局还聘请评估机构专业团队,进行入户验 收及满意度调查。
让“第三张床”助力解决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 “老有所护”问题。
截至今年
8月底,石景山区计划 完成的600户居家照护环境适老化改造任务,已累 计完成512户,其中,符合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条件 的有312户。
目前,已累计为312户养老家庭照护 床位的服务对象提供29952小时的上门专业护理 服务。
文并摄/张美荣 1268 60+榜样 【发生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人物事件】68岁老人在社区牵头成立助老扶困队帮助特困老人解决生活难题 爱管“闲事儿”的老头 发挥余热投身助老服务 自2016年起,王存伦任社区第十党支部书记,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还成立了助老扶困队,主要帮助空巢、高龄孤寡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部分难题,比如帮助老人买菜、送药,做好心情疏导等。
几年前,社区80多岁的魏女士因老伴儿突然离世,备受打击,勉强处理完后事,老人便将自己封闭起来,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我们由党支部牵头,以上下左右邻居和楼门长为主,组成了7人的助老扶困队关爱小组,大家齐心协力,帮助老人渡过难关。
”王存伦说。
为了打开老人的心扉,王存伦等志愿者小心翼翼地与魏女士建立起联系,志愿者下楼遛弯时,会叫上魏女士一起;左邻右舍的邻居也会时常敲敲老人家的门,陪她说几句话;王存伦会时常查看魏女士的微信步数,如果老人接连两天步数都特别少,他便会给老人打电话,或是上门看看……就这样,魏女士逐渐把关爱小组的队员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有一天晚上8点多,王存伦接到了魏女士的求助:“我家卫生间浴缸漏水,能帮帮我吗?”王存伦放下电话,立即赶往老人家中。
一番检查后,确定问题较为复杂,王存伦联系了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当天先解决了漏水问题,存在的其他问题也在第二天进行了维修。
像这样的事,助老扶困队的志愿者们没少做,在大家的陪伴下,现在魏女士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她说“:支部关心我,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气,谢谢你们!” “通过这件事我们感受到搞好邻里文化非常重要,于是在2018年将‘见面打招呼,有事互相帮’写入党支部工作计划。
”王存伦说,通过见面打招呼的形式,让邻里关系逐渐转变,关系更加和谐,支部也更加团结。
百日答百题学党史颂党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王存伦作为一名老党员时刻想着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百天倒 我现立 ﹃ 是爱 问题 助老 社区 管﹁ ,协 扶 环 闲 助 困队 境有 事儿 解决 ,帮 问题 ﹂的 问题 助空 随 老头 。
﹄ 巢 手拍 ,但 家住 、高龄 下来 我始 朝阳 孤寡 上报 终认 区亚 老人 社区 为,社 运村 解决 、疫区街生 情是道活 期大安难 间家翔题 站的里。
岗也 ,作 社区 有 为
的 我们 位 王存 老 老党 伦 党员一员,我今年 份有岁 …… 责任 ,在 老也社 伴有区 儿义牵 总务头 说发成 计时前,我觉得可以通过每日一题的形式,带领支部成员学党史,回顾党的光辉岁月。
”王存伦有了“百日答百题”的想法后,开始查询资料、汇总整理,整齐书写每一道题。
每天《新闻联播》后,将题目准时发到群里,让大家答题。
当每日一题发到第5天时,群里的老党员便积极询问“:书记,咱们今天的题还发吗?”这个时候,王存伦觉得自己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当天“,百日答百题”刚好完成100道。
“之所以准备100道题,是想让老党员通过这种形式,颂党恩、学党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最让王存伦满意的是,老党员们没有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学进去了,大家经常会针对题目引经据典展开讨论。
随手拍问题让社区越来越好 爱管“闲事儿”的王存伦经常闲不下来,平时下楼遛弯或办事, 遇到问题都会随手拍下来,及时反馈给社区。
这一天,王存伦在28号楼东侧发现衣物回收箱满了,他随手拍下并发到社区微信群中,社区接到信息后,马上安排进行了处理“。
像这样的小问题特别多,我发现一点汇报上去,问题就少一点,大家生活就舒心一点。
我其实没有过多的想法,只希望我们社区越来越好。
”王存伦如是说。
“社区大家庭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多做一点社区就好一点。
”王存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年来,王存伦反映的大大小小问题达六七十件。
除此之外,王存伦还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值守、垃圾分类桶站值守、日常巡逻服务等,为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并摄/闻雯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编辑/陈斯美编/袁国明责校/董一凡 银发生活 吓唬母亲 ◎阿紫 今年夏天,母亲左眼视力急剧下降。
三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之后,她的左眼视力一度达到0.8。
然而这次短短三天时间里,左眼几乎失明。
由于视力突然下降,一时间不适应,某天出去买菜,差点被左边驶来的一辆私家车撞到。
我劝母亲赶紧去医院,母亲不肯去,说已经85岁了,还能活几年?眼科看病很贵,不值得花这个钱。
靠一只眼也能生活,习惯了就好。
和我一样,母亲也有糖尿病。
前年我由于并发症,视网膜中央静脉梗阻,差点左眼失明。
住院期间,我了解到一些常识。
假如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引起单眼失明,过一段时间,另一只眼有可能也保不住。
这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
听了我说的,母亲顿时着了慌。
假如双目失明,势必就得有人长期照料,母亲最怕给我们添麻烦,第二天就在我们的陪同下,一起去了医院。
做了一系列检查,还好与糖尿病无关。
打了激光之后,视力顿时就恢复到了0.5。
视力恢复对于母亲心情的影响显而易见,单眼失明那几天,母亲整天唉声叹气,说如果早点去世就好了,省得自己辛苦,还拖累儿女……如今她精神好多了,在路上与人一聊就是半小时。
说到花费,也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多。
检查费300多元,打激光500元,大部分医保可以报销。
家里人都说我吓唬母亲这招很管用,不仅逼她去了医院,而且如今她对于血糖控制也重视起来。
以前常有人给她“科普”野知识,说什么老年人血糖指标可以放宽,餐后15、16并不要紧。
我告诉母亲,假如您只打算活一两年,这样放宽没关系,血管坏的时候,您也许已经“走”了。
然而我们家是长寿家族,上世纪80年代去世的老人中,就没有谁寿命小于80岁。
如今的条件,活到90多,甚至100,概率不小。
您带着很多重病长 寿,我们怕是够忙活了。
红薯、南瓜、饼干都不吃了,母亲现在被我吓得对自己要求格外严格。
服药后,血糖控制得很好,头不晕了,也不像以往那样嗜睡了。
其实我并非故意吓唬母亲,我说得一点都没有夸大。
由于我和母亲是糖友关系,而且我 有过并发症,她对我的话相信程度很高。
换作家里其他人去“吓唬”她,估计效果会大打折扣。
“以后你就专门吓唬老妈,可是老爸靠谁来吓唬呢?”大哥有些犯难。
我劝他不必瞎着急,父亲和母亲不一样,他格外怕死,是家里唯一一个热切追求“长命百岁”的人。
他不用人吓唬,一贯自觉探寻各类养生健康知识。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每周
六,我都会去父母家。
将来母亲若能活出一个惊爆寿命,里面应该有我一份功劳。
征文启事 不知不觉进入人生最美的夕阳阶段,沉淀下来的生活、思想已是前半生智慧的结晶。
现在的您,更喜欢在家陪伴亲人、照顾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和伙伴们相约着参加文化活动、游山玩水追寻自我?在家的时间多了,您对处理邻里关系、维护家庭和睦氛围有什么好的经验?最近给您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邀请您和大家一起分享生活感受和生活经验。
投稿邮箱59990127@,请注明“颐和苑征稿”。

标签: #蛋糕 #刀具 #长安 #心脏 #长安 #周处 #工伤 #雪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