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天坑,06窗子里和窗子外

栏杆 4
□朱德庸 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必须把我的座位单独排在窗口。
因为如果不能一直凝视着窗外,我就会哭闹不休,搞得别的小孩无法上课。
于是从四岁到六岁,我是对着窗外度过我人生最早的学校生涯的。
世界,就在窗户的外面。
幼小的我不会这么思想,却执拗地只愿意面对窗外那个有人走过,有云和树叶飘过的光影变幻的世界,而不愿意回头接受窗子里这种被规定、被限制的小小人生。
令人头痛的是,长大之后的我竟然也是这样。
我没办法接受人生里许多小小的规矩。
进小学,我读不会课本,做不了功课;念中学,我被好几所学校踢来踢去;上大学,我是自己关着门读了几个月书奇迹般考上的;等退伍有一份好工作后,我却跑去做当时还没有人认同的专职漫画家。
就像小时候一样,别人上班、上课,我却只想一直看着,或接触窗户外面那个流动的世界。
我曾经花了几年时间到国外旅行,坐着地铁跑来跑去,在每一座城市从早到晚 散步,为的只是去看街头各式各样的人群。
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事都会发生。
世界是如此荒谬而又有趣,每一天都不会真正重复。
因为什么事都会发生,世界才能真实地存在下去。
否则,一个什么都合理化的世界,不就像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那样阻断了人的一切想象和生命力吗?当年的我这么想。
什么事都在发生,是这个世界持续下去的原因,而我是个旁观者。
然后,我结婚,有孩子,有一点钱,经历了人生里许多重要的事。
有一天,我终于了解到,窗户里面也是什么事都在发生,而且发生在自己身上。
人生,终究不容许你只做一个旁观者。
这么简单的事,我竟然花了几十年才搞清楚。
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选择自己不该爱的人,选择自己不该结的婚,选择自己做不来的职位,选择自己达不到的梦想,从而选择了人生的各种困境。
神秘的是,人生的困境就像太阳从东 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不会因为人做了哪种选择而改变。
不同的选择,只带来不同程度的困境而已。
我们惟一能做的,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窗子外面的,或者窗子里面的。
我常回忆起某些艰难的日子里,情绪如浪潮般涌来,我和妻子在街道上走着,为了做某些决定而彷徨。
带着各自的忧愁或快乐。
一段时光过去,那些问题解决了,我们又重新面对不一样的决定,不一样的街道,不一样的人群。
可能这就是人生吧。
像拼图游戏,每一小块图片都不会重复,你必须一块一块不怕麻烦地拼起来,最后才看的到整幅风景。
我们是一群坐上了人生旋转木马的人,游戏还没有结束,我们大家都不能下马,只能随着音乐不断旋转。
人生像置身于一片撒满珠宝的荒原,大家都在寻找闪烁的宝石,但大部分时间,你只看得到荒原上的孤烟蔓草。
2021.3.29星期一编辑李傲美编丁锐 大家V微语 有伴 □牧徐徐 ●人活在世上,最好有伴。
●儿时要有玩伴、伙伴,童年才会快乐,日子才会有趣;壮年时要有伴侣,奋斗才有动力,日子才有奔头;老了,有老伴相陪,晚年的生活会更温馨,白天黑夜也不会寂寞难熬。
●有伴,很多事情会变得更美好。
有伴奏,歌声会更动听;有伴舞,舞姿会更优美;有伴读,书香会更浓郁……有伴,就是不孤立,有伴,就是有家人朋友,有伴,就是身边有援手,四周有温暖。
独处不是没有爱而是爱的补充 □邓笛 没有独处,爱就不会在你身边停留太久,因为爱也需要休息,这样才能获得力量,以更多的形式展现自己。
没有独处,任何动植物都无法生存,任何土壤都无法保持肥力,任何孩子都无法学会生活,任何艺术家都无法进行创作。
独处不是没有爱,而是爱的补充。
独处不是没有伴,而是与自己的灵魂自由对话,帮助我们决定如何面对生活。
因此,有福气的人,是那些不怕独处的人,不怕与自己相伴的人,不总是拼命地找事情去忙、去乐、去争论是非曲直的人。
如果你从不独处,你就不能了解自己。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会开始感到空虚。
善于独处的人,不再会有空虚的感觉。
他们的灵魂里有一个广阔的世界,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
爱和独处并不矛盾,如果有一天你能让两者在你的生活里和平共处,你就一定能够发现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奇迹。
文史杂谈 给故宫 □侯美玲 《十咏图》是北宋画家张先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
画卷描绘了亭台楼阁、回廊栏杆、草木花鸟,以及对坐弈棋、赏景闲话的场景,是张先一生志趣的真实反映。
《十咏图》自问世以来,一直是皇宫贵族的收藏珍品,后来珍藏于紫禁城内,清朝灭亡后,流落民间。
1995年秋天,《十咏图》现身于一家拍卖公司。
得知《十咏图》即将拍卖,很多藏家跃跃欲试,其中不乏一些海外买家。
当时,故宫博物院派文物管理处主任梁金生参加拍卖会。
拍卖现场,竞争十分激烈,各路买家不断加价,大有志在必得之势。
眼看着价格一路高涨,梁金生越来越慌。
就在拍卖师喊价1800万元时,不知谁喊了一声:“不要往上加价了,这幅画就给故宫吧!”此话一出,人群中不断传来“给故宫!”,“给故宫!”的声音。
拍卖师根本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还在等待买家加价,可是,现场没有一个人举牌加价,最终,《十咏图》由故宫博物院拍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
可是,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天下人宁愿舍弃个人利益,也要成就民族利益。
下天坑的栈道口站着一位卖拐老人,粗矮身体,一身蓝衣裳,戴蓝帽子,像是上世纪里的人。
他用树藤做的拐棍沿崖壁立了一排,高矮粗细的都有,手艺糙了点,但不贵,20元一根。
我拿着他的拐左右端详,想买一根合手的,试了几根又放回原处。
我没拿定注意要下到天坑去。
带我们来的人说,下去上来要大半天功夫,我们时间不够,就在坑沿上看看吧。
其实天坑本身对我没多大吸引,我在准格尔盆地长大,那也是一个大坑,只是太广大了,看不见它的深。
栈道口窄窄的,游人排成一溜往坑里走,少有人停下来买拐棍。
这个时间都是下坑的人,人下坑时或许想不到买根拐棍。
我给老人说,你若在坑底下卖拐,一定好卖。
那时候人要上坑,抬头是万丈峭壁,人往上走时自然会想有根拐棍。
老人摇摇头,说,我这个年龄了,下去上来费劲。
问老人高寿。
说80岁了。
他说出自己年龄时脸上带着不自然的笑,像很无奈又像不好意思。
我被他说出的年龄吓了一跳,仿佛站在一个自己眼看也要走到的80岁的深渊上。
突然地理解了老人脸上的表情。
老人说他年轻时经常下坑去,下面有个小村子,住着几户人,现在都搬出来了。
我问,住在下面咋生活。
小寨天坑 □刘亮程 老人说,下面的台地上能种庄稼,包谷水稻都能长熟。
他给我讲了村子里的一家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坑里的村子“包产到户”,那家人在分到的地里种土豆,男人把土豆背出坑外,到镇子上卖,成了当时有名的万元户。
把土豆背出天坑去卖?这得费多大的劲呀。
老人讲的故事,使我有了下一趟天坑的冲动。
仿佛那里有一麻袋土豆,等着我去从坑底背上来。
奉节县小寨天坑据说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坑,坑口直径620米,深666米,从坑底往上攀,相当于爬300层高楼。
坑里隐藏着一个小村庄,从坑沿口往下看不见房屋,也看不见炊烟,从坑底升起来的云气,把炊烟裹藏起来。
在很长的年月里,小村庄人过着不为外界所知的生活。
坑底有条河,水大而湍急,只是短短的,自坑底冒出来一截,又遁入底下,人称地下河。
天坑便是地下河开的一方天窗。
河在黑暗地下不知道自己流到了哪里,便开一个窗洞看看路。
河边台地上有几块田,种的粮食或刚够几户人吃。
步道沿坑壁折返下行,台阶陡峭,人需手扶栏杆,才能一步步下去。
坑壁长满了树,让人觉不出自己在绝壁深渊的边缘,树遮蔽了危险。
下行到坑壁侧面,树少了些,看见正午的阳光,照在坑底北侧一方台地上。
我想,那个男人的土豆应该种在那块台地上。
天坑里雨水充足,露出的地下河会自己造出云来,坑太深云飘不出去,又下成雨。
他的土豆一定有个好收成。
我忘了问这个男人现在的生活,算算那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背土豆卖成万元户的男人,现在也有七八十岁,跟坑口卖拐杖的老人一般年纪。
或许他就是我路过小镇时看见的坐在街边的某个老人。
往上攀爬时,突然感觉到了沉重。
我背负着50多岁的自己,步履艰难,大口地喘着气。
那老人的拐杖助了力,使我多出一条腿来。
走到快上去那一段,步梯出奇的陡,不敢回看,腿在颤抖,身体愈加沉重,仿佛30多年前那个男人的一麻袋土豆,不知不觉地压在我身上。
仿佛40多年前我曾经背过的粮食,也压在了背上。
似乎一生背负的所有重担都没有卸去,它在这一刻回到身上。
还有,那个从天坑往外背土豆的男人,他的一麻袋土豆,也会压在知道这个故事的所有人的背上。
本版稿件作者如涉稿酬,请与lswbscgh@联系

标签: #看图 #cf #cs15怎么样 #cf #游骑兵 #ce #c1怎么增驾到a2 #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