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汇编,二手2010款crv怎么样

二手 6
科技成果汇编 资源与能源 知识产权与产业化处-2018- 目录contents
1.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新技术(DMMn)...............................................................................32.清洁合成三聚甲醛新技术.......................................................................................................4
3.1,3-丙二醇羰基化合成技术

....................................................................................................

54.生物基甘油定向转化合成1,2-丙二醇...................................................................................65.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新技术...................................................................................86.3-羟基羧酸酯合成新技术

.......................................................................................................

87.无水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技术...........................................................................................9

8.

流化床异丁烷催化脱氢成套技术.........................................................................................

119.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新一代高性能环保催化剂的研发.................................................1110.高吸附量,长循环寿命的二氧化碳气体高性能吸附材料.................................................1211.(异丁)烯(甲)醛气相一步法制备异戊二烯.................................................................1212.碳三碳四烷烃催化脱氢低铬催化剂.....................................................................................1313.碳三碳四烷烃催化脱氢无铬环保型催化剂.........................................................................1414.离子液体特种化学品及相关技术.........................................................................................15
15.C4综合利用——丁烯和异丁烷的烷基化...........................................................................1516.尿素合成碳酸乙(丙)烯酯及碳酸二烷基酯.....................................................................1617.非光气制异氰酸酯类化学品研究与开发.............................................................................1718.LCD高效柴油降凝剂技术....................................................................................................17
19.丁烯羰基合成制正戊醛、正戊醇和异癸醇.........................................................................1820.精细化工产品或精细化工中间体产品生产技术.................................................................2021.DH系列尿素生产用CO2原料气除(脱)氢催化剂..........................................................2022.DO-20脱氧催化剂.................................................................................................................21
23.CC系列二氧化碳脱烃净化催化剂......................................................................................2224.有色金属羰基化精炼技术研究及产业化.............................................................................2325.可耐超低温的高比能超级电容器体系的应用研发.............................................................2426.金属(铝锌)空气电池.........................................................................................................25
27.

利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26
2 更多信息请登陆中科院产业化信息网:/web/fruits/searchResu.asp?
txtEprName=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1.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新技术(DMMn) 成果介绍:近年来,国际社会对柴油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有限的柴油资源却日趋减少, 并出现了柴油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趋势。
另外由于柴油组分的烷烃分子量较大,在内燃机工作时柴油的燃烧率不够高,燃烧性能不够好,这不仅增大了耗油量,而且加深了排气对空气的污染程度。
针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国内外燃油科技产业界纷纷加大对柴油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力度,以改善发动机燃料的燃烧特性,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在柴油中添加含氧燃料或直接用含氧燃料代替柴油在柴油机上燃烧,可利用含氧组份氧元素的自供氧能力促进燃油燃烧,以实现减少烟尘颗粒和废气排放,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聚甲氧基二甲醚(DMM2-8)具有很高的十六烷值(CN>63)和含氧量(47%~50%),与柴油互溶性好,闪点和沸点处于柴油范围内,在柴油中添加10%~20%,能显著降低石化柴油凝点,改善柴油的燃烧特性,提高热效率,烟度最高可降低80%~90%,NOx可以降低50%,达到了欧Ⅴ的排放标准。
DMM2-8优异的物化性质和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为其在清洁燃油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环保型柴油调和组分。
同时DMM2、DMM3和DMM4也是一类溶解能力极强的溶剂。
近年来,随着其用途的拓展,愈发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
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原料全部来自于煤化工,而我国煤炭资源充足、价格低廉,从煤基甲醇出发,生产清洁能源和材料可以逐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形成新的碳一化工产业链,其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非常可观。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的甲醇经三聚甲醛合成清洁柴油含氧化合物—聚甲氧基二甲醚技术,先后得到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和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的支持,并与山东辰信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在山东菏泽建成国际首套万吨试验装置。
该套万吨装置于
3 2013年6月18日通过全流程试验,7月25日转入生产。
该项技术已申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0多件,获得4件国际发明专利和3件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技术涵盖了离子液体类催化剂和相关核心工艺,是国际上可数的几家拥有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自主产权技术的单位。
该项技术成果目前进入规模工业示范阶段,实现产业化后,产品对提升我国柴油品质,减低环境污染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同时有效解决甲醇产能过剩,开辟我国发展优势煤资源替代石油资源的清洁能源技术的新途径。
社会效益显著。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万吨工业试验装置
2.清洁合成三聚甲醛新技术 成果介绍:三聚甲醛是甲醇下游发展的重要平台化合物,是合成清洁燃料、高性能材料 以及大宗化学品的桥梁。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化离子液体替代硫酸催 化的三聚甲醛合成新技术,建立了高效催化循环工艺,获得了国际发明专利授权,打破了此项技术的国际垄断。
可由316L不锈钢替代昂贵的锆材,大幅降低了设备投资和酸污染。
该技术于2008年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2009年初,完成了3600吨/年中试装置建设与运行,中试研究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打通了中试试验全流程,获得了中试装置操作运行参数,通过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持的项目验收。
合成三聚甲醛反应液浓度达到了30%以上,产物选择性可大于
4 98%,甲酸含量控制在200ppm左右,结果好于硫酸法。
低成本、高性能三聚甲醛的大规模生产,将使得以三聚甲醛为原料的聚甲醛 树脂和改性聚甲醛材料、清洁柴油调和组分聚甲氧基二甲醚得到大力发展,从而使煤基甲醇工业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出口,促进以甲醇为原料的碳一化学化工的发展。
三聚甲醛的规模化生产,将会对一些大宗石油化学品和工程材料产生重大影响:a)直接影响甲醇工业的发展方向;b)加大工程塑料的发展空间;c)煤化工进入清洁燃料系统;d)通过三聚甲醛可以合成乙二醇、丙二醇等重要二元醇,可形成煤化工的原料合成大宗石化产品的路线,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形成新的碳一化工产业链,其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非常可观。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3.1,3-丙二醇羰基化合成技术 成果介绍: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聚酯单体,主要用于新型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 二醇酯(PTT)的合成。
随着PTT纤维的发展,其基本原料1,3-丙二醇的生产成为世界化工企业开发的热点。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1,3-丙二醇羰基化合成技术”,通过环氧乙烷氢酯基化所得到稳定中间体3-羟基丙酸酯,加氢生成1,3-丙二醇。
该项技术中环氧乙烷与一氧化碳、甲醇合成3-羟基丙酸甲酯的工艺趋于成熟,环氧乙烷转化率和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均大于90%;同时实现了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
中间体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技术中,3-羟基丙酸甲酯的转化率接近100%,1,3-丙二醇选择性大于80%。
目前,正在开发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加氢催化剂,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1,3-丙二醇合成新技术。
1,3-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单体与对苯二甲酸合成新型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亦可用于增塑剂、洗涤剂、防腐剂、乳化剂的合成,也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
专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对1.3-丙二醇的需求量将超过30万吨/年,至今我国尚没有大规模生产1.3-丙二醇的企业。
该项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
5 E-mail:chenj@
4.生物基甘油定向转化合成1,2-丙二醇 成果介绍:1,2-丙二醇是合成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的重要化工原料,大 量用于表面涂料和增强塑料。
1,2-丙二醇的粘性和吸湿性好,并且无毒,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用作乳化剂、吸湿剂、润滑剂和溶剂。
此外,1,2-丙二醇还是有效的抗冻剂,正在逐渐取代乙二醇在抗冻剂上的市场份额。
生物柴油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产替代石化柴油的清洁安全的新型燃料,是目前快速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形式。
生物柴油作为“绿色能源”,其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各国家的高度重视。
然而,每产生10吨生物柴油,就会产出1吨左右的甘油,使生物柴油的经济性受到了考验。
随着生物柴油的大规模化生产,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生物柴油的年产量将超过40亿升,将联产超过4亿升的甘油。
甘油的价格由2003年的10000元/吨降到目前的5000元/吨,1,2-丙二醇的价格不低于13000元/吨。
因此,通过副产物甘油的高附加值利用,成为解决生物柴油经济性的必由之路。
甘油高值化利用是近年来随着生物柴油的发展而兴起的研究方向,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也刚刚起步。
甘油加氢制备1,2-丙二醇,是甘油高值利用取得较大进展的一个方向,备受各国学者以及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各国学者以及企业界开始了对甘油制备1.2-丙二醇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德国的Degussa、德国的BASF、美国的ShellOilCompany、英国的DAVYPROCESSTECHNLTD世界著名化学品生产公司。
研究内容多都是针对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同时达到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报道较少,反应条件苛刻,目前没有工业化应用报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8月,完成了由丙三醇(即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甘油)制备丙二醇的技术开发。
该技术采用目前油脂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甘油,在铜催化剂作用下,一步加氢生成1,2-丙二醇。
研制出具有高选择性、高转化率和长寿命的适用于甘油加氢制备1.2-丙二醇高效催化剂,完成了百公斤级工业催化剂的制备;已通过工业催化剂1000小时寿命评价,催化剂制备技术达到了工业应用的要求,实现了纳米催化剂的稳定制备和工业放大技术。
在反应温度低于200℃,反应压力为4.0MPa的条件下,以生物基甘油为原料,甘油的转化率和1.2-丙二醇选择性均大于95%;工艺条件温和,工业装置操作简单。
建立了产物的分离方法,使1,2-丙二醇产品纯度达到99.5%以上。
申请了国内首项发明专利;开发的生物基1,2-丙二醇价格将低于当前石油路线价格的50%以上;
6 与正在开发生物甘油制备丙二醇合成工艺的国外几家公司相比,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这项技术,成本较低,技术经济性较强,可进入工业实施。
2008年12月,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主持对兰州化物所完成的“甘油加氢制备1.2-丙二醇技术”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具有显著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因此,该项技术的实施,使我国在这一新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发达国家同步,单项技术应用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效地将原料优势转换成资源优势,在形成经济的、具有环境友好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促进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利用甘油合成1,2-丙二醇可以替代石油路线,减少对石油丙烯的需求,形成直接替代和间接替代能源技术。
同时,由于甘油合成丙二醇路线比石油路线清洁,过程少、工艺流程短,合成1,2-丙二醇的生产成本将大幅度下降。
这为发展甘油合成丙二醇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技术特点: 通过催化剂的活性选控、工艺条件选择与优化,以及影响生产成本的各技术条件综合分析,建立了经济的甘油合成1,2-丙二醇的工艺设计基础参数,减少工业生产装置投资,降低操作费用,实现低成本甘油合成1,2-丙二醇工工业流程。
甘油合成丙二醇技术,原料不依赖于石油资源的供应与价格,工艺流程短,相比石油路线清洁,合成1,2-丙二醇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价廉的1,2-丙二醇产品将成为乙二醇产品的替代和补充,成为无害高值化工产品进入市场,关键技术在投资、物耗、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技术指标:
1.物料组成:甘油40wt%甘油纯度99.5%甲醇60wt%工业甲醇含﹤1%H2O2.压力:4.0MPa3.入口温度:180~200℃合成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的重要化工原料,大量用于表面涂料和增强塑料。
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用作乳化剂、吸湿剂、润滑剂和溶剂。
因其毒性低正在逐渐取代乙二醇在抗冻剂上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80%纯度的甘油价格只有100欧元/吨左右,1,2-丙二醇的价格则不低于13000元/吨。
我国是世界第一聚酯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关键原料二元醇自给率不足三分之
一,二元醇产品主要依靠进口。
通过甘油加氢制备的1.2-丙二醇,将成为替代石油资源的高附加值优势化工产品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
7 E-mail:chenj@
5.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新技术 成果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生物柴油 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形成了酯交换法制备脂肪酸甲酯为代表组分的第一代生物柴油产品。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油脂加氢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新技术,采用高选择性和高活性催化剂,生物油脂通过加氢技术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组成为与脂肪酸甘油酯长碳链(C12~C22)结构相似的烃、醇和酯。
该技术对生物柴油组分具有高选择性,副产物为可直接利用的生物基化工产品。
在反应温度240~260℃,压力为4.0-8.0MPa条件下,采用高压悬浮液相或固定床反应模式,生物油脂的转化率大于95%,生物柴油的选择性大于90%。
该技术正在进行的模式实验。
此项技术降低了现有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简化了产物分离提纯方法,降低生产费用和能源消耗,将推动生物柴油产业向着连续化、无污染和低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
该项技术可应用于生物油脂的下游产品开发。
通过油脂加氢产物的分离,可以同时得到脂肪酸酯、高碳醇和混合长碳烃类等油脂下游产品。
同时得到低碳醇如1.2-丙二醇等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世界汽车车型柴油化趋势的加快,生物柴油作为替代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采用加氢技术简化了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柴油的经济性。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6.3-羟基羧酸酯合成新技术 成果介绍:基于我们在羰基化合成重要含氧化合物研究领域的多年积累,率先在国内开 展了环氧化合物羰基化合成(手性)3-羟基羧酸酯的研究工作,开发了相关高效催化剂体系,获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现了以环氧化合物、一氧化碳、醇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合成3-羟基羧酸酯新工艺,具有100%原子经济反应,
8 开辟了经济的、环境友好的、低成本的工业化合成技术,解决了目前3-羟基羧酸酯合成路线长、步骤多、部分原材料具有毒性、反应条件严格、收率低、副反应多、产物分离困难、污染严重等有机合成工艺中的缺点。
采用不同的环氧化合物可以合成系列的3-羟基羧酸酯类化合物,如:环氧乙烷转化率92%,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大于95%;环氧丙烷转化率90%,3-羟基丁酸甲酯选择性大于92%;环氧氯丙烷转化率90%,4-氯-3-羟基丁酸甲酯选择性90%。
此外,采用手性化合物底物,可以获得构型和对映体过量值(ee)保持的手性3-羟基羧酸酯.3-羟基羧酸酯是一类稳定的重要平台化合物,分子内含有羟基和酯基两个官能团,是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
加氢可制得1,3-二烷基醇;分子内脱水可生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在涂料、油漆和树脂等材料行业得到应用。
3-羟基羧酸酯是聚羟基羧酸酯类完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单体。
这类高分子聚酯材料不仅具有与通用塑料聚丙烯相似的物理特性,如:能纺丝、压膜、注塑等;而且还有一般合成高分子材料没有的性质,如: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压电性、光学活性等特殊性质,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卫生医药等行业取代传统的塑料制品。
3-羟基羧酸酯可以和通用塑料(PE、PP、PS、PVC)等进行共混得到生物崩坏性塑料,解决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
此外,手性3-羟基羧酸酯是极其重要的手性基元物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香料以及其他重要的手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目前,3-羟基羧酸酯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出售,而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7.无水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技术 成果介绍: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且价廉的LZC-1新型离子液催化剂体系。
在碳酸乙烯酯EC合成中,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高:EO转化率大于99%、EC选择性大于99%;反应条件温和:120~160ºC、2.0~3.0MPa;催化剂用量和消耗低:每吨EC合成的催化剂消耗小于40元;催化剂分离后产品EC的色谱纯度
9 大于99.5%。
针对聚酯合成对乙二醇EG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开发的高效且价廉的LZJ-
1 型酯交换反应催化剂和反应-精馏耦合工艺,以及乙二醇催化精制技术。
在利用碳酸乙烯酯合成无水乙二醇的工艺中,催化活性好、交换效率高,EC转化率大于99%,EG选择性接近100%;产品EG经过初步精制已达到国标一级品;每吨EG合成的酯交换催化剂消耗小于30元。
乙二醇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也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
我国80%的乙二醇用于生产PET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目前我国乙二醇供需矛盾突出,进口量大,自给率不足三分之
一,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相关行业的需要。
碳酸二甲酯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保型绿色化工产品,可全面替代光气、硫酸二甲酯(DMS)、氯甲烷等剧毒或致癌物合成多种重要化工产品,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产品”、化工合成业的“新基石”。
随着碳酸二甲酯深加工的下游产品——聚碳酸酯、聚氨酯、油品添加剂、高能电池电解液等市场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潜力大。
我国大型乙二醇生产主要采用国外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长和能耗高,致使乙二醇的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和国外采用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相抗衡;由于光气法生产碳酸二甲酯工艺逐步被淘汰,其它生产工艺合成的碳酸二甲酯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从而限制了对其下游产品的开发进程。
目前,由于生产碳酸二甲酯价格因素在我国还未能形成系列化的深加工产品链。
无水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新技术,不仅降低了现有乙二醇合成工艺中原料消耗和能耗,而且联产的碳酸二甲酯充分地利用了环氧乙烷EO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节省了二氧化碳废气排放的环保费用;同时乙二醇生产成本中已包含碳酸二甲酯的操作费用,使得碳酸二甲酯作为产品生产时只有原料甲醇的消耗,基本不产生其它费用,形成廉价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碳酸二甲酯的价格将大幅度下降,其技术潜力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国内现有多家企业利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生产碳酸乙烯酯,我们开发的新型系列催化剂,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现有碳酸乙烯酯生产工艺和设备,在原有装置上增加产量且降低能耗;还可以利用开发的酯交换技术,生产高品质的乙二醇产品,延伸碳酸乙烯酯的产品链,增加一个高附加值产品碳酸二甲酯,其技术经济效益明显。
以1吨乙二醇联产1.45~1.50吨碳酸二甲酯计,原料消耗为:环氧乙烷0.80吨、甲醇1.10吨和二氧化碳0.80吨。
联系人:陈静 10 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8.流化床异丁烷催化脱氢成套技术 成果介绍:兰州化物所开发的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抗积碳能力,以纯异丁烷为原 料,反应模式固定床,反应温度:570-600℃,反应压力:常压-1.0MPa条件下可获得异丁烯收率:56-62%(转化率65-70%,选择性86-92%),以此催化剂为基础已完成流化床异丁烷脱氢催化剂制备工业技术研究,实现了工业催化剂制备,其性能与实验室小试水平相当;流化床(保证值)异丁烷转化率≥52%,异丁烯选择性≥85%。
已完成流化床十万吨级成套技术工艺包编制,形成了国内自主的异丁烷脱氢成套工业技术。
联系人:陈静Tel:0931-4968068E-mail:chenj@
9.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新一代高性能环保催化剂的研发 成果介绍:课题组在早期已工业化的催化剂基础上开展了更适合现代化工生产的高活 性环保性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高效催化剂的研发。
自主研发的LH系列催化剂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原工业剂。
而且对新一代催化剂进行了放大制备研究,发现放大的催化剂催化反应性能与小试结果基本相当。
技术指标: 在氧烯摩尔比0.65左右、水烯摩尔比10左右、丁烯气体反应空速为300h-1左右的反应条件下,丁烯转化率约为90%,丁二烯选择性约为95%,丁二烯收率约为85%。
应用领域: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反应。
成熟程度: 批量生产。
实施案例: 11 该技术成熟,已在山东两家企业用于10万吨/年的丁烯氧化脱氢装置中。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载体。
联系人:许珊Tel:E-mail:xushan@ 10.高吸附量,长循环寿命的二氧化碳气体高性能吸附材料 成果介绍:课题组研制了一种以廉价生物质为前驱体的多级孔活性炭材料,该材料具有 丰富的微孔,介孔和大孔孔道,具有大于1500m2/g的比表面积,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而且该材料不仅原材料成本低廉,而且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指标: 对于纯CO2气体,吸附量在500mg/g以上,对于2%浓度的CO2气体,吸附量在100mg/g以上。
而且经吸附后气体中CO2的浓度低于0.2%,对于N2的选择性大于95%,循环使用天数超过60天。
应用领域: 高浓度或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吸附。
成熟程度: 中试。
实施案例: 该技术较成熟,完成了中科院创新面上基金一项。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载体。
联系人:许珊Tel:E-mail:xushan@ 11.(异丁)烯(甲)醛气相一步法制备异戊二烯 成果介绍:课题组进行了烯醛一步法制异戊二烯固体催化剂的开发,并完成了400ml固 12 定床和100ml流化床的模式实验,在两种反应器内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技术指标: 在烯醛比6.6,反应温度300℃左右,接触时间为0.6秒,气体总空速为6000h-1的反应条件下,甲醛转化率约为75%,异戊二烯选择性约为80%。
应用领域: 异丁烯高值化利用,异戊二烯化学合成领域。
成熟程度: 中试。
实施案例: 无。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载体。
联系人:许珊Tel:E-mail:xushan@ 12.碳三碳四烷烃催化脱氢低铬催化剂 成果介绍:课题组开展了低铬催化剂的开发与反应工艺研究。
形成了固定床用三叶草型、 流化床用微球剂等多个品种的催化体系,活性稳定,再生性能良好,对硫、重金属、含氧杂质等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机械强度高。
已完成催化剂的吨级放大与反应中试研究。
作为国产催化剂,比Lummus公司的Catofin催化剂催化性能优异,成本低一半以上,具备工业应用潜质。
技术指标: 在温度590-600℃、空速600-1200h-1反应条件下,该低铬催化剂的异丁烷催化脱氢选择性>93%、收率大于62%,丙烷催化脱氢选择性大于91%、收率大于42%。
应用领域: 低碳烷烃催化脱氢领域。
成熟程度: 13 中试。
实施案例: 技术较成熟,中试结果通过了中石油的验收。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载体。
联系人:许珊Tel:E-mail:xushan@ 13.碳三碳四烷烃催化脱氢无铬环保型催化剂 成果介绍:目前已经应用的脱氢催化剂主要包括Cr2O3/Al2O3与Pt-Sn/Al2O3两大体系。
前 者具有环境隐患,后者价格昂贵,市场急需廉价环保型脱氢催化体系。
课题组在前期Cr系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环保型催化剂的筛选优化工作,目前正在开展放大及反应工艺研究。
该催化剂对硫、重金属、含氧杂质有很好的耐候性,再生性能良好,反应条件与活性和Cr系催化剂相当,具备替代Cr系催化剂的潜力。
技术指标: 在温度590‐600℃、空速600‐1200h‐1反应条件下,异丁烷催化脱氢选择性>91%、收率大于60%,丙烷催化脱氢选择性大于88%、收率大于36%。
应用领域: 低碳烷烃催化脱氢反应。
成熟程度: 小试。
实施案例: 无。
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共建载体。
联系人:许珊Tel:E-mail:xushan@ 14 14.离子液体特种化学品及相关技术 成果介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离子液体的研发,获得了多 项国际和国内发明专利。
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
应用领域:离子液体是一类由特定的阴阳离子组成的在室温或近室温下呈液态的精细 化学品,通常也称为室温离子液体。
与传统的溶剂相比,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性质,如非挥发性、不可燃、可导电、对热、酸、电流稳定,选择性溶解力和可设计性等,在绿色溶剂、电解质和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有机反应的溶剂,催化反应介质和催化剂,萃取分离介质,电化学器件的电解质(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DSC电池、电解、电镀等),油墨、涂料、润滑油等的添加剂,表面活性剂、抗菌剂和防腐剂,塑料增塑剂、静电消除剂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控股公司拥有200多种离子液体(包括咪唑类、吡啶类、季铵类、季膦类)的规模合成技术,各种功能化离子液体(羧基,羟基,醚基,烯基,磺酸,酯基等)的生产技术,并且有上述各种高纯离子液体现货对外销售。
内部配有齐备的科研仪器用于离子液体纯度及性能的表征,可以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且提供产品的详细物理参数及其相关咨询服务。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双方合作开发均可,以期开发出吨级规模的离子液体生产技术,合作方最好有廉价的纯度在99%以上烷基咪唑、卤代烷等原料。
联系人:邓友全Tel:0931-4968116E-mail:ydeng@ 15.C4综合利用——丁烯和异丁烷的烷基化 15 成果介绍:利用C4组分中丁烯和异丁烷的烷基化反应生产高辛烷值的烷基化汽油有着 巨大的商业价值。
现行的工业烷基化生产中,以浓硫酸或氢氟酸为催化剂,存在严重的设备腐蚀和污染环境等问题,使得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离子液体体系所具有的环境友好、强酸性、化学性质可调整、易与产品分离、循环利用率高等特点,使其可能成为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来替代传统液体强酸催化烷基化反应。
我们开展了离子液体催化C4烷基化反应的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已达到传统液体酸的催化水平。
以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C4烷基化反应,在一定压力,温度10-20°C的反应条件下,烷基化油的收率达到170%,C8组分的含量达到80%,辛烷值(RON)达到90以上。
同时离子液体还可以重复使用,对碳钢材料的腐蚀也较轻,且通过对酸性离子液体进行修饰后,催化效果会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双方合作开发均可。
联系人:邓友全Tel:0931-4968116E-mail:ydeng@ 16.尿素合成碳酸乙(丙)烯酯及碳酸二烷基酯 成果介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近年开展了尿素路线合成碳酸乙(丙)烯酯 及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烷基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剂体系。
应用领域: 环状碳酸酯,尤其是碳酸乙(丙)烯酯,是性能优良的极性溶剂和精细化工中间体,性质稳定,可用于聚丙烯腈、聚氯乙烯的良好溶剂,充电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纺织上的抽丝液,直接作为脱除酸性气体的溶剂及混凝土的添加剂,医药上痢特灵的原料,塑料发泡剂及合成润滑油的稳定剂等。
该催化剂体系具有反应温和(110-130℃,2-3KPa),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催化剂用量低,催化活性高,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大于99%,产品收率高于98%,产品色谱纯度高于99.5%,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
催化剂成本低。
碳酸二烷基酯,包括DMC,DEC,EMC等,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无毒,环保性能优异。
DMC可代替光气作为羰基化试剂,合成碳酸酯衍生物,代替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试剂,作为低毒溶剂用于涂料工业和医药行业。
DEC含氧值40.6%,远高于甲基叔丁基醚(MTBE)18.2%,可用作新一代汽油,柴油的含氧 16 添加剂。
EMC由于其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放电容量。
该催化剂体系具有反应温和(20-800℃,常压),催化剂用量低,催化活性高,原料转化率大于95%和产物选择性大于99%,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催化剂成本低。
成熟程度: 已形成完整的催化剂制备、反应工艺、分离纯化等过程技术。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双方合作开发均可,合作方最好具有化学品生产领域的背景。
联系人:邓友全Tel:0931-4968116E-mail:ydeng@ 17.非光气制异氰酸酯类化学品研究与开发 成果介绍:本课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1.制备高活性催化羰化催化剂, 实现含氮化合物的催化羰化反应,合成异氰酸酯的前体--相应的氨基甲酸酯;
2.催化剂的合成与反应条件的优化,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催化剂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制备异氰酸酯的全过程研究;
3.发展1-2个可进行工业中试的非光气合成异氰酸酯的催化剂体系与反应过程。
研究进展: 实现公斤级环氧化催化剂放大制备;完成环氧丁烯下游产品二氢呋喃合成催化剂及工艺小试研究,探索四氢呋喃、环丙基化合物合成催化剂及工艺;建立模试装置反应动力学、吸收分离放大模型。
联系人:邓友全Tel:0931-4968116E-mail:ydeng@ 18.LCD高效柴油降凝剂技术 成果介绍:柴油降凝剂,又称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是目前国内外柴油生产中常用的 一种燃料添加剂。
添加于柴油,可明显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提升柴油等级。
LCD高效柴油降凝剂是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究开发的EVA型柴油降 凝剂。
它克服了目前国内市场上降凝剂只降凝点,不降冷滤点的缺陷,在柴油中 17 添加0.01%~0.1%的本高效柴油降凝剂,即可降低凝点15℃~25℃,降低冷滤点4℃~15℃,居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关键技术,一是采用复合催化剂,控制共聚物EVA的分子量和酯含量,二是聚合釜采用甩气搅拌结构,有效解决了共聚过程中的传质传热问题,三是添加高效助剂对产品进行复配,提高了降凝剂的性能。
本工艺的单体及溶剂循环使用,生产过程无三废产生,属环境友好工艺。
核心技术“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获中国发明专利(ZL02143889.7);完成了500吨/年LCD高效柴油降凝剂,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第一套2500吨/年生产装置在兰州石化公司建成,第二套生产装置正在山东东营建设中。
合作方式:技术使用权转让 联系人:刘树法Tel:0931-4968240E-mail:sfliu@ 19.丁烯羰基合成制正戊醛、正戊醇和异癸醇 成果介绍:本项目适用于石化副产C4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精细化学品领域,具体来说, C4馏分中的丁烯与合成气反应,生成戊醛,分离得到正戊醛再加氢制戊醇,或 18 直接缩合加氢制异癸醇。
戊醛、戊醇是国内紧缺的精细化学品。
目前国内戊醛、戊醇有一定市场容量, 价格较高,例如98.5%正戊醛价格为6.5万元/t、99.5%正戊醇价格为2.5万元/t。
丁烯羰基合成模试装置 戊醛经缩合、加氢,还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高级增塑剂醇—2-丙基庚醇(2-PH),用于生产用量大、挥发低、环境无害、性能优异的PVC塑料增塑剂DIDP,用来替代对环境与人类有害以及增塑性能较差的DBP和DOP(DEHP)使用场合;目前国内工业生产空白,一直依赖进口,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高,从而制约了塑料加工工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2003年我国戊醛和癸醇共进口2.5万吨,预计2008年戊醛和癸醇的需求将超过5万吨。
项目进展:本项目目前已完成实验室小试研究和3~5吨/年规模的装置连续化反应-分离 研究,产品正戊醛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Celanese公司产品标准。
项目技术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吨级工业试验装置的概念设计和 19 可行性研究工作近期完成。
预期效益: 对5000吨/年工业装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总投资75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2.5年(不含建设期),年销售利税率为50.8%,销售净利率为27%。
联系人:陈革新电话:0931-4968077E-mail:chengx@ 20.精细化工产品或精细化工中间体产品生产技术 成果介绍:本课题组长期主要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工作,其中表面活性剂(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硫酸钠)项目采用新型磺化剂技术,磺化反应和中和反应一步完成,缩短了传统的工艺路线,使产品性能指标稳定,反应温和,投资少。
钝化剂以乙酸酐、Sb2O3等为原料,反应温度低,操作简单,生成的产品稳定性好Sb3+%高。
萃取剂P204、P507通过酯化、水洗、真空提纯等反应,产品收率达到92%以上。
预期目标: 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使上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合作方式: 技术合作。
联系人:吕功煊Tel:0931-4968178E-mail:gxlu@ 21.DH系列尿素生产用CO2原料气除(脱)氢催化剂 成果介绍:DH系列脱氢催化剂是国内首创的二氧化碳原料气除氢催化剂,综合性能达 到且在部分指标上超过美国Engelhard公司的CN-101催化剂,可用于我国大中型化肥厂CO2原料气中氢的脱除,使尾气中残氢量降到50ppm以下。
20 鉴定及专利:1987年9月通过中科院-中石化技术鉴定;1988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 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CN1035256,CN1069426)。
主要技术参数: 产品外观 灰色,Φ2~
3,球型 堆比重 0.65g/ml 比表面积 170m2/g 机械强度 ~7Kg/颗 活性温度 150~220℃ 空速(小时-1) 2.8~3.2×104 我所控股公司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现货对外销售,并可提供产品的详细
物理参数及其相关咨询服务。
联系人:孙鲲鹏Tel:0931-4968217E-mail:sunkp@ 22.DO-20脱氧催化剂 成果介绍:DO-20脱氧催化剂主要用于氢脱氧、氮气、氦气以及氩气等惰性气体配氢脱 氧,合成气、煤气、焦化干气脱氧等方面,残氧量<0.1ppm。
获奖及专利: 21 2002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贰等奖,申请国家专利(CN1110249)。
主要技术标准: 产品外观 灰色,Φ2~
3,Φ3~
4,球型 堆比重 0.65~0.66g/ml 比表面积 150~160m2/g 孔体积(ml/g) 0.50~0.56 机械强度 ~65N/颗 耐热温度 650~700℃ 使用寿命(年) ≥
5 我所控股公司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现货对外销售,并可提供产品的详细
物理参数及其相关咨询服务。
联系人:孙鲲鹏Tel:0931-4968217E-mail:sunkp@ 23.CC系列二氧化碳脱烃净化催化剂 成果介绍:CC-20催化剂主要用于CO2中烷烃、烯烃、炔烃、醇、醛、醚、酯等烃类 的催化燃烧和脱除净化,获得食品级CO2,具有活性高、抗毒性及热稳定性好、脱除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获奖及专利: 22 2002年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贰等奖。
主要技术标准: 产品外观 灰黑色,Φ3~
4,球型 堆比重 0.70g/ml 比表面积 150~180m2/g 孔体积(ml/g) 0.50~0.56 机械强度 ~65N/颗 使用寿命(年) ≥
4 脱烃深度 出口总烃≤10ppm 我所控股公司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催化剂现货对外销售,并可提供产品的详细
物理参数及其相关咨询服务。
联系人:孙鲲鹏Tel:0931-4968217E-mail:sunkp@ 24.有色金属羰基化精炼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成果介绍:以镍铜合金为原料,开发中压(5-17MPa)静态床羰基化提镍工艺,利用微 正压精馏技术实现羰基镍纯化,并通过羰基镍热分解制备超细羰基镍粉;建立原料、羰基化残渣和超细羰基镍粉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和自动安全监控系统,探索CO循环利用模式。
项目状况: 23 在推广中联系人:胡斌Tel:0931-4968258E-mail:@ 25.可耐超低温的高比能超级电容器体系的应用研发 成果介绍: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器件,属于标准的全系列低碳经济核心产品,其 最大的优点是具有优良的脉冲充放电性能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它的功率密度远高于锂电池,同时具有循环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无污染等特性,已成为本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电源。
然而,相比于锂离子电池等,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还是比较低的(<7Wh/kg),有待于行一步提高。
另外,市售超级电容器最低使用下限温度最低仅-40℃,且低温性能差(随着使用温度的降低,电容器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逐步衰减)。
因此,本项目针对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低和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高比容量多孔纳米炭”和“离子液体+有机溶剂+可耐超低温的有机共溶剂”电解液体系的最佳组配方案,解决了电极材料制备、电解液组配和电容器器件组装工艺控制问题;最终获得了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可耐超低温、且循环寿命长的超级电容器体系的关键技术。
研究发现,该系列电容器可耐最低-90℃的超低温,且随着测试温度的降低,电容器的电压窗口逐渐增大,能量密度逐渐升高,-50℃时的能量密度最高。
目前该项目处于样品小批量制备阶段,并准备作为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中储能装置的进行应用示范。
技术指标: 常温用超级电容器样件:单体电压窗口≥3.5V;能量密度≥20Wh/kg;功率密度≥10kW/kg;循环寿命大于5万次;低温(-50℃)用超级电容器样件:单体电压窗口≥3.5V;能量密度≥15Wh/kg;功率密度≥7kW/kg;循环寿命大于2万次。
成熟程度: 研制。
应用范围: 能源环保、新材料。
24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
联系人:阎兴斌Tel:E-mail:xbyan@ 26.金属(铝锌)空气电池 成果介绍:金属(铝锌)空气电池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并通过载体活 性碳做成的电极与以铝锌为活性物质的负极进行反应的电池,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
金属空气燃料电池具有大功率、高能量、体积小和重量轻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携带式电子设备电源、电动自行车电源、航标灯、无人观测站、无线电中继站、军事无线电发报机、电力车等领域。
目前铝空气电池的比能已达320-400Wh/kg,锌空气电池为220~300Wh/kg,而且继续还有很大提升的潜力。
与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相比,金属空气燃料电池的比能量是铅酸电池的5-8倍,是镍氢电池的3-5倍,而单位成本却与铅酸电池差不多,是镍氢电池成本的1/4。
到现在为止,国内只有极少数厂家开展了锌空气电池研发及生产。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空气电池基础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我们已成功组装电池模型,参数:单体电池模型开路电压可达1.4V,在1V时的电流密度可达150mA/cm2以上,电池可连续稳定长期运行;其比容量达0.75~2Ah/g,如果考虑更换锌铝阳极的话,放电容量可视为无限大;运行中,阳极消耗率可达98.7%,阳极放电效率可达70~90%,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现在我们可以提供单体电池模型供厂家进行测试,欢迎有兴趣的企业洽谈合作。
联系人:邓友全 25 Tel:0931-4968116E-mail:ydeng@ 27.利用废弃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 成果介绍:生物柴油是由植物、动物油脂生产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一般由14-18个烃 链组成,与柴油分子烃链相近。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来源稳定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起来。
生物柴油与化石能源不同,它的原料可以通过农业种植,来源不会枯竭。
我国仅2004年就消耗植物油1200万吨,直接产生废弃食用油达500万吨,下脚酸化油250万吨。
以此推算每年近700万吨废弃食用油流入江河湖泊,对环境将造成很大危害。
依目前的石油价格计算,利用废弃餐饮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经济,而且还使油脂废弃物得以利用,变废为宝,同时也使得废弃餐饮食用油有了一个合法流向,有效降低了排放后对环境的污染及不法分子加工后再次返回餐桌的风险。
为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完成了废餐饮食用油生产生物柴油500升规模的中试研究,工艺过程简单,生物柴油产率达到92%,催化剂和工艺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废餐饮食用油回收问题,此外还可辐射周边地区,并以此为范例向大中城市推广,建设多套废餐饮食用油为主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装置。
该项目设计产能规模为1万吨/年生物柴油,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
项目年均总成本费用3480.19万元,年均所得税后利润465.39万元。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7%,投资利润率为31%,投资利税率为46%,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29年(包括2年建设期)。
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工艺流程: 该工艺分三个工段,即:原料精制工段、反应工段、产品精制工段。
首先将废餐饮油精制,除水除渣,精制后脱去游离脂肪酸,加入催化剂、甲醇、溶剂,在60℃,搅拌反应时间为1h,反应后静置6小时,分出上层生物柴油及下层甘油溶液,蒸出上层生物柴油中的溶剂,精制后既得到成品生物柴油。
废餐饮油 脱水除渣 精制 脱酸处理 脂肪酸 甘油 精制 下层 转酯化26反应 精制油催化剂 制备 蒸馏精制 分离洗涤 上层烘干 溶剂生物柴油 成果成熟度及产业化前景: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完成中试,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实现,反应温度低,生物柴油收率高,在反应催化剂及用量方面有突破,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表现在: 1).采用复合催化剂工艺将反应温度降低到60℃,降低了能耗,使反应易于操作。
2).采用一步反应,简化了工艺流程。
3).采用废餐饮食用油为原料,且生物柴油收率达到92%,是一个变废为宝的好工艺。
生物柴油是新兴能源替代产品,当前只有一些国外公司以菜籽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国内有三家公司在南方建设装置,技术保密。
该项目以废餐饮食用油为原料,立足西北,工艺先进,是对西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有效补充。
中试结果:在实验室分别以菜籽油和废餐饮食用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
实验发现,以菜籽油为原料,生物柴油收率达到86%以上,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物甘油及6%左右的皂化物。
以废餐饮食用油为原料,生物柴油收率达到92%以上,生产过程中可产生8%左右的副产物甘油,3%左右的皂化物。
将该实验以废餐饮食用油为原料在500升反应釜进行放大实验,结果与实验室数据相近,即生物柴油产率达到92%,生产过程中产生7%的副产物甘油,3%左右的皂化物。
成果的应用范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的研究刚刚开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但我国有丰富的植物油脂及动物油脂资源,我国菜籽油产量很大,而且饭店产生大量的废弃食用油,如果加以充分利用,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我国长期徘徊在生物柴油研究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生物柴油的产业化:政府尚未针对生物柴油提出一套扶植、优惠和鼓励的政策办法,更没有制定生物柴油统一的标准和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
因此,我国进入了WTO之后,在如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和双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加快高效清洁的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十五”计划发展纲要提出发展各种石油替代品,并将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确定 27 为国家产业发展方向,而且生物柴油产业在我国刚刚诞生,就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并已列入有关国家计划。
从废食用油中制取生物柴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我国每年消耗植物油1200万吨,大中城市餐饮业产生废弃食用油达500万吨,直接产生下脚酸化油250万吨。
以此推算每年近700万吨废弃食用油流入江河湖泊,对环境将造成很大危害。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可以利用的餐饮废油、榨油厂油脚、库存过期油料和林木油果等价格合理的原料,可以支持300万吨/年左右的产业规模,若在将来能建立更多稳定的原料来源,产业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相信生物柴油必将成为我国能源的一个有益补充,缓解我国能源压力,增强我国石油安全。
柴油的供需平衡问题也将是我国未来较长时间石油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
据有关资料,到2005年,随着我国原油加工量的上升,汽油和煤油拥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余地,而柴油的供应缺口仍然较大。
预计到2010年柴油的需求量将突破1亿吨,与2005年相比,将增长24%;至2015年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1.3亿吨左右。
近几年来,尽管炼化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生产柴汽比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消费柴汽比的要求。
目前,生产柴汽比约为1.8,而市场的消费柴汽比均在2.0以上,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的消费柴汽比甚至在2.5以上。
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比以往更为突出。
因此,开发生物柴油不仅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而且意义深远。
相关领域的基本情况:生物柴油是由植物、动物油脂生产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一般由14-18个烃链组成,与柴油分子烃链相近,可以替代石油燃料使用。
首先它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因而废气对人体损害低于柴油;由于生物柴油含氧量高,使其燃烧时排烟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与柴油相比明显减少;其次,生物柴油还具有可再生性能,与化石能源不同,它可以通过农业种植,来源不会枯竭。
生物柴油突出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资源贫乏国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来源稳定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起来。
德国是生物柴油利用最广泛的国家,每年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11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210万吨的一半还多。
德国政府鼓励使用生物柴油,对生物柴油的生产企业全额免除税收,使其价格低于普通柴油。
巴西还是最早掌握生物柴油技 28 术的国家。
在巴西东北部,适合种植蓖麻的土地有200万公顷,几年之内,巴西蓖麻的年产量就可达到200万吨,能生产生物柴油1.12亿公升,并创造1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印度也开始重视生物质燃料的开发。
根据印度正在实施的“印度清洁空气计划”,到2005年,印度加油站供应的柴油要含有5%的生物柴油,到2010年达到10%的混合比例。
据有关资料,欧盟国家2001年产量已超过100万t,美国消费量从2000年2.3万t猛增到2001年8.5万t,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在积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
成果产业化所需条件: 成果产业化所需场地约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物约300平方米。
交通便利,水电齐全。
联系人:包鹏Tel:0931-4968263E-mail:baopeng@ 29

标签: #本田 #本田 #本田 #快速 #阳光 #钻戒 #8p升级ios13.3怎么样 #手动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