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加宝,开朗苏加宝

乘号 0
题记:我的散记折射了我的经历。

1.我师弟晓东是开朗人。
晓东身高近一米
八,相貌堂堂,长得帅气,上肢残缺,他的右胳膊连同右手的四根手指头是扭曲的,左胳膊没有发育成,在肩膀头有两根手指头。
我第一次见到晓东是1996年3月他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
我看晓东空着一个袖筒,恻隐之心顿生,加上我生性爱屋及乌,一看是自己未来可能的师弟,他的硕士导师我一年前在张家界开会时就认识了,便更加热情,主动招呼他。
晓东的硕士导师兰州大学范先令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非线性泛函分析学界前辈,后来和我成了乒乓球友。
范教授球艺精湛,球风怪异,打得我是满地找牙,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更不用说还手之力了。

2.我平时在导师的办公室里学习。
晓东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参加博士入学考试的时候,我正忙着做博士论文,每天都呆在办公室里忙活。

1 考试的最后一天上午,办公室电话响了。
电话是晓东打来的,要找导师。
我极为诧异,他不是正在楼下的资料室里考试吗?! 那正是十几年二十来年前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的风尚,关注实质,不拘泥于形式。
在考博士的考场上,若有疑问,可以提出来,甚至可以向外打电话咨询。
考场就在数学所图书馆资料阅览室,也不封闭,这边考试,那边还人进人出,不时有人来查资料。
如今中科院数学院招博士考试早已正规化,考场封闭有监考防备照抄,考生向外打电话的事绝不可能再有。
还没有考试时,我曾私下问过导师,是不是已经确定要招晓东进来。
导师告诉我,要是英语差不多,就招收晓东。
晓东打电话到办公室找导师,我说不在,让他打到家里,他说家里没人。
晓东说那可麻烦了。
我问何事?晓东说他对其中一道考题有疑问,认为那题是一道错题。
我对考试有经验,又知道无论晓东专业课考得怎么样,不会影响录取,就直截了当告诉晓东,甭找老师了,在题目旁边把疑问写清楚,然后只管按自己的理解去解答问题就行了。

3. 不用说,晓东被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录取了,成了我的师弟,否则就没有以后的故事了。

2 数学研究所的博士生住宿条件差,一座旧的三层小楼,后来顶上又加了一层保温板简易房。
那简易房是夏天保温而冬天不保温,一点也不隔音,要是老天下起了大雨的话,房顶上如同擂起了几十面战鼓。
1996年秋天开学,晓东报到入学,我这才见到他的庐山真面目。
一般说来,有残疾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敏感,会对自己的残疾有所遮掩。
晓东则不然,大热天,他总是光着膀子,甚至光着上身,自己残缺的肢体完全暴露在众目之下,十分坦然,丝毫不顾忌他人诧异的目光。
晓东报到后,我帮他收拾东西。
他行头齐全,应有尽有。
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他居然拿出了一副网球拍子。
乒乓与网球系同类运动,我喜欢打乒乓,马上问晓东会不会打乒乓,他说会打。
我说,那好了,咱们可以做搭档了。
后来,我专门到体育用品商店给晓东粘了一只乒乓球拍。
晓东打乒乓球时,发球姿势很特别,先用左边的两个手指头捏住球拍,右手把球抛得很高,然后迅速把球拍接过来,击打乒乓,很少失误,还能发出不少类型的球,上旋、下旋、侧旋等。
晓东和我对打乒乓,主要是我给他当陪练。
晓东网球打得好。
他跟我吹嘘说,曾代表兰州大学打过西部地区的大学网球联赛。

3 我虽没有亲眼见过晓东打网球,但我相信他的话,而且从他的行头也能看出几分来。
我历来相信任何一个在我跟前自夸的人所说的话,除非他的话实在是不靠谱,即便是那不靠谱的话,令人难以置信,但我绝不当着说话人的面表示怀疑。
他自己夸自己,与我何干呢?! 有一天晚上,晓东推门进了我的房间,气呼呼地坐在床上,不说话。
我问怎么了?原来,晓东在北大和一个东洋鬼子打网球输了。
我问了比分,是一比二输的。
晓东说,其实他是有机会赢了比赛的,中间有个环节没有把握好。
我安慰晓东说,你抗日,赢了一局就是赢了比赛,那个小鬼子肯定很佩服你。
晓东脸上有了点笑容,说那倒是。

4.晓东入学后,马上就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
晓东什么都会做,什么都喜欢玩,尤其喜欢打扑克牌,出手也很大方,添的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几乎成了大家的公用品。
我看晓东根本不需要我帮他做什么,就很少管他。
1996年秋的那个学期,我学英语找工作整理博士学位论文,忙得一塌糊涂。
平时除了偶尔陪晓东打打乒乓外,只有做了好吃的东西,才叫他一起来吃。

4 晓东和我是自来熟,我的房间他想进就进,门都不敲,到我的房间找吃的东西,问都不问一声。
晓东看起来很招女孩喜欢。
我常看见有年龄和晓东差不多的女娃来找晓东,和晓东一起做饭吃,很是大大方方。
我偶尔问一问那女娃的来路,晓东说从兰州大学考到北京念研究生的同学。
我以为是学数学的。
一问不是学数学的,学什么的都有,生物、化学、历史、心理等等。
我说晓东,好小子,你怎么认识这么多女娃,哪个是你女朋友?晓东说哪个都不是。
多年后的2005年,我到犹他州立大学访问,遇到一个从兰州大学生物系来的女留学生。
我提到说有个师弟来自兰大数学系,残疾,网球打得好。
那女留学生马上说出了晓东的名字。
1997年春天,我老婆来京找工作,在我那里住了半个多月。
晓东见了,嫂子嫂子叫得很亲切,干脆饭都不做了,就在我这里搭了伙。
我老婆是豪爽人,我赋绰号孙二娘,看晓东和她弟弟一般大,不认生,不扭捏,而且名字和她的名字就差一个字,很喜欢。
一个周末,晓东和一帮人在打双扣拖拉机,看见我提着一袋梨子回了房间。
晓东跑到我的房间,说嫂子拿个梨吃。
我老婆忙说拿吧拿吧。
呆一会,晓东又来了,说嫂子再拿个梨吃。
一连来了好几回,惹得我老婆直乐。
我说,都拿走,不准再来了。
晓东才不管呢,照样来,一次就拿一个。
老婆跟我说她挺喜欢晓东的性格。

5 5. 我博士毕业后,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每周都回数学研究所参加学术讨论班活动,也常顺道到研究生宿舍去看看晓东。
听说晓东和我的同届小师妹有了些恋爱情感,但最后不知为何没有成。
1999年春夏之交,我参加了晓东的博士论文答辩,帮他照了相,帮他填写了所有的毕业表格。
晓东告诉我,他将到伊利诺伊斯大学再去念一个博士学位。
1999年8月底,晓东出国前的前几天,我专程返回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宿舍小楼去看晓东,打算为他饯行。
乖乖,两三个月未见,再见到晓东时,他已结婚了,媳妇是湖南人,名叫常香玉,长相大气,有男儿气概。
我一下子想起了唱豫剧的那个“常香玉”。
晓东出国,将带着媳妇一起走。
我约晓东抽个时间,为他饯行。
晓东几番推辞。
我看晓东那里忙乱得一塌糊涂,也就不再坚持,说了声一路顺风,便告辞了。
晓东到学校后,给我写了个邮件,报了平安,然后再无联系。
一晃五六年就过去了。
我几番努力,获得了国家公派的机会,在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下,2005年秋天到犹他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

6 我到了犹他州立大学安定下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晓东取得联系。
晓东的电子邮件地址我早丢了。
如何找到他呢?我登录伊利诺伊斯大学的网站,在搜索栏目里试着输入了晓东姓名的拼音。
呵呵,一下子搜到了两个晓东,还有邮件地址。
我给两个邮箱地址都发了信。
果不其然,不到半个小时,其中一个邮箱就有了回音。
晓东要了我的办公室电话。
很快,电话打了过来。
电话里一聊,晓东的第二个博士学位念了六年,还没念完,家在哥城,已有了一个女儿,老婆常香玉长了本事,正在努力考保险精算师。
晓东问我啥时候能到他那里去看一看?!我说我是大师兄,一定会去看他的,但何时能去,当下确定不了,我对这里两眼一抹瞎,很陌生,啥也不知道,等了解清楚了后再去也不迟。

6.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的第一季度生活费两个月后才能由大使馆寄来,我还不知道国家留学基金委一个月发我多少钱,估计不会很多,一个月除去吃住的基本花销,剩不了多少钱。
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的访学生活第一要素就两个字,省钱。

7 我在国内曾接待过几个华人同行,也告诉了他们,自己准备到那里访问一年。
同行说我到了的话一定要给他打招呼。
我对那里的情况大概有些了解后,便给我接待过的两个同行发了邮件。
一个始终没有回信,另一个过了很久才回了信。
我和ZQ教授详细了解了华人数学家的一般情况后,便不再主动和以前接待过的同行联系。
我原来没有接待过的同行,即便是认识,我断不会跟他们联系。
ZQ教授建议我,几个名气大的地方,要是能去的话,看看也好。
ZQ教授帮我联系了在内华达大学工作的中海博士。
在中海博士的安排下,我访问了内华达大学,没怎么花钱,不仅在拉斯维加斯的主街上逛了好几个来回,而且还获得了在外旅行的经验。
事情往往出人意料。
我万万没想到第一个主动给我发出邀请的人,是和我只有一面之交的中国数学家。
有一天,我突然收到来自伊利诺伊斯理工大学(IIT)的一封邮件,邀请我去那里作学术报告。
一看落款,不认识,想了半天,才想起原来是出国前几天在中科院听报告后,一起吃饭时见过的数学家D教授,当时还互相留了邮件地址。
我早把名字忘了。
我一查,IIT就在哥城,太好了,正好可顺道去看晓东,一举两得,我立马接受了邀请。

8 我和D教授商定了访问计划,订好了机票旅馆,然后通知了晓东。
那时,晓东正准备到东部的一个制药公司面试,抱歉说没有时间陪我游览哥城,只有半天时间见面。
晓东所在的伊利诺伊斯大学校区离哥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他驱车从学校到我住的地方接我的时候,已是哥城时间下午五点。
晓东先带我到他家,看了看他的父母和女儿。
我问怎么没看见常香玉?晓东说正忙着复习准备保险精算考试,不回来了。
我心里多少有点不高兴,大师兄远道来家,女主人连个面都不露,也似乎过于失礼了?!或许另有缘故。
晓东说他因准备面试在学校凑合了好几天,早已饥肠辘辘,要找一个中国饭馆好好补补。
我让晓东带父母女儿一起去。
晓东说不必了,说话不方便。
我想也是,晓东肯定想跟我说点什么,就随了他的意。

7. 初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对我而言,一切都很新奇。
我喜欢观察一些看起来很细微的事情。
那是一个汽车国家,没有汽车寸步难行。
任何城镇的公共场所,都有巨大的停车场,停满了数不清的汽车。
坐飞机降落时,从空中往下看,大城市简直就是汽车的海洋。
我注意到,在每个停车场最方便的地方,比如商场靠近入口处等,都有几个停车位,蓝色地面,画着一个轮椅标志,经常空着。

9 我知道那是为残疾人准备的停车位。
可是在我的潜意识里,坐轮椅的残疾人还能开车?没见过。
有一次,我坐朋友的车去买东西,为找停车位,朋友转了好几圈。
我看到那个蓝色车位空着,就问朋友为何不停在那里?朋友说那是残疾人专用的,正常人不能停车,否则被逮住要重罚。
我心里不禁默然和赞许,在那里,残疾人的权益很受重视,在那里过日子的人很守公共规矩,因为不守规矩的代价非常大。
犹他州立大学的数学楼建于1938年。
我在那里时,听说是当古迹受保护,楼的西边有个停车场,正对着我的办公室窗口。
我从未见过ZQ教授上班时在那里停过车。
我问为何ZQ教授为何上班时间不在那里停车?ZQ教授说,上班时间,在最方便地方停车的资格,与为大学服务的时间长短有关,还没到他在那里停车的时间。
我在Logan一年细致观察的最大感觉,就是守规矩。
剩下的时间就是我和晓东两个人的了,我心里觉得很轻松。
从家里出来,晓东先带我去Sams大超市逛一逛,说要给导师和嫂子即我老婆买点礼物。
我看晓东用一只胳膊熟练地把握着方向盘,把车开得飞快,不由得劝他开慢点。
晓东得意地说,没事,都换了好几个车了,早就是老司机了,又指着仪表盘说,就这个车已经跑了好几万里路了。
10 我看着晓东那满不在乎的样子,赞道,你小子真是能耐大,连汽车都会摆布。
到了Sams店的停车场,晓东直溜溜地把车开到了印有蓝色标志的位子上。
我忙提醒晓东:“哎!停错了!那是给残疾人准备的。
”晓东说:“那我呢?!”我愣了一下,醒悟了过来。
我叹了一句,说道:“我从来就没有把你当作残疾人!” 晓东说:“听你这么说,我心里很高兴。
”晓东请我吃的是涮火锅。
晓东自己吃得津津有味,吃得汗流浃背,我可是吃得难受。
我的脾胃不好,不好此道,吃着热火锅,身体觉得发冷,也没吃饱。
那时正是阳历4月中旬,虽是春天,但春寒料峭。
即便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再聚在一起后,共同语言其实也没有多少。
我没有过多提起自己的事,晓东几乎没提到他的家庭,而数次提到了我的那个同届小师妹,问我有没有什么信息。
我说自己了解得很少,而且自毕业后就再没有见过那小师妹。
晓东还是没改变喜欢和女娃打交道的性情,吃饭聊天的工夫,他不时地逗一逗给我们端菜倒茶的年轻女娃,说上几句少盐没醋的顽皮话,逗得那小女娃直笑。
那小女娃对晓东也是很好奇。
我在旁边看着,不由得微微摇头,心里暗暗发笑。
11 吃完饭已经很晚了,晓东把我送到IIT公寓门口。
我和晓东以拥抱的方式道了别。
看着晓东的车融入了浩浩荡荡的车流以后,我方转身,慢悠悠地回到了公寓房间。

8. 作为大师兄,看望师弟的任务完成了,我心里极为平静轻松。
IIT周围还是那样热闹,每隔几分钟,便是一阵警笛大作。
电影大片中经常出现的著名的哥城警察总部是IIT的邻居。
伴随着警笛的鸣叫声与城铁的呼啸声,我趴在公寓的厨台上,给一个将要毕业的硕士生修改毕业论文,完工上床睡觉时,已是后半夜。
第二天,在蒙蒙春雨中,我离开了哥城。
开往奥海尔国际机场的城市列车在高楼大厦上间穿行,有些路段差不多拐了九十度的弯。
我看了很是惊奇。
列车出了哥城市区后,铁路沿途两边的景物,咋看都像是在津城郊区。
临近机场,我还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东方航空广告牌。
在异国他乡看着如此巨大的汉字,我心里感到十分亲切。
从哥城飞往盐湖城需要三个小时,从盐湖城机场到犹他州立大学所在地Logan需要两个小时。
等我返回Logan住所时,已是盐湖城时间晚上9点多。
打开笔记本电脑,我给晓东写邮件报了平安,此后再也没主动和他联系。
12 2006年7月的一天,晓东突然打来电话,问我有关Lions集中紧性原理是怎么回事。
我问晓东有何用。
晓东说他正在准备博士论文答辩,要用一下。
我说申请统计学的博士学位,和集中紧性原理八竿子也打不着,怎么用?!晓东说,在答辩的时候,他要提一提那个著名的数学原理,震一震答辩委员会的人。
我把保存的相关论文PDF文档寄给了晓东,让他自己去看。
我又问晓东的工作落实得怎么样了。
晓东说已落实好了,待遇相当不错。
原来那里的用人单位,残疾人去面试,必须提供职位,不敢随随便便炒残疾员工的鱿鱼。
用人单位若雇了残疾人工作,算长帐远帐,会十分划算。
因此晓东一去面试,便获得了工作。

9. 晓东外表开朗活泼,走到哪里都是明星。
晓东能够从小学一口气念到博士毕业还出国留学,很不一般,令我羡慕和赞叹。
我从来没有把晓东当作残疾人。
晓东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残疾人。
我很佩服晓东身残志坚,心里亮堂,常给儿子说起他的那个残疾师叔,以鼓励儿子上进。
我后来和兰州大学原来教过晓东的一个学术界同行聊起晓东。
我说晓东心理健康,不遮不拦,毫不顾忌,根本不像是残疾人。
那同行很不以为然。
他认为,不遮不拦,是另一种极端表现。
13 我不喜欢琢磨他人的心理,更不愿意去琢磨。
我愿意相信晓东的心理如我所想,非常健康。
晓东到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得以以自己的能力生活过日子。
此后,我再也没有晓东的消息。
我相信晓东在那里的日子一定会过得很好。
最后提一提两件与本散记相关的事。
一件是令我很不好意思给人说的事。
在哥城,我曾把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当作一元给一个黑人出租车司机,当了小费。
因为晓东母亲摔伤了腿,所以我寻思着到晓东家里去,总该给老太太带点什么当作看望,就想起陕北人看望病人或老人的做法,给点钱让她自己买需要的东西,简单而且实惠。
那种方式看起来似乎很俗气,而且还是大俗,而我的观念是“大俗即大雅!”临行前,我专门到银行换了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可去晓东家前翻看钱包,怎么也找不到那张绿呼呼的大票子,到晓东家只能提着从预先准备好的两盒茶叶,见了老太太只好说了几句顺耳的安慰话。
不要以为一百元是小钱!我在Logan一个月的生活花费还不到二百元!回头想来想去,那票子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丢啊?买东西用不着那么大面额的票子?! 14 对了,只有一个去处,给了黑人!难怪那个黑人对我说了好几遍“Thankyou!”怪就怪那里的票子,除了面额不一样,大小颜色一模一样,不仔细看的话,分不清! 去参观哥城第一高楼SearsTower那天,我坐了一个黑人开的出租车。
那个黑人兄弟说了一句他非常崇拜毛泽东,我损失了一百元! 另一件事是关于请我的那个D教授,他负责IIT数学系的学术交流,因此我到哥城的所有费用都由D教授想法承担了。
我回到Logan后很快就收到了支票。
不知何故,过了很久,D教授又给我寄来了二百元的支票,说是讲课费。
我回国后和友人谈起了到哥城的旅行见闻。
友人问我是谁接待了我。
我说是D教授。
友人说你怎么和他混在一起了?我有些不大高兴,问怎么了?友人告诉我,说D教授在国内“名声不大好”。
我问是何原因。
友人说,D教授到了某大学摆谱,口出怨言说校长都不来看他,传出来后同行笑话。
我说,D教授的行为与我有何干?校长有啥牛逼的?!为何就不能礼贤下士看望一下请来的国际级专家呢?!我倒觉得D教授为人厚道,做事仗义,大家应当赞扬他,而不是嘲笑他,他给比他低的人摆谱了吗?!
一个人厚道与否,不是看他对待比他高的人的态度,而是看他对待比他低的人的态度。
就此住笔! 15 2006年4月15日于哥城,后面门口的小女孩是晓东的女儿。
2012年1月17日原稿。
2012年至2015年多次修订。
2015年7月11日再修订。
(苏加宝,陕西横山人,生于1963年,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
16 2015年7月11日修订记:2015年大年初一晚上,家里电话响了。
我看了显示屏,电话号码很奇怪,以为是诈骗电话,便懒得去接。
可那电话铃声还很顽强,响个不停,于是我拿起了话筒。
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听起来不像是个骗子。
电话那头的人熟悉而亲切地叫着我的名字,却让我猜猜他是谁。
我哪里能猜得出电话的那头究竟是谁,更没有心情去猜,便命令他立刻报上自己的名姓来。
电话来自晓东。
再次收到来自晓东的信息,时隔已近十年。
晓东过得的确非常好。
我告诉晓东,去读一读我的散记《开朗》吧!2016年3月28日重新修订。
2021年11月6日再修订。
修订记:2018年9月初的一天,我的手机响了。
晓东回来了。
我请晓东一起吃了饭,在我的办公室呆了大半天。
晓东毫不掩饰地跟我谈及他的世界观和生活观,我只有瞪着眼睛仔细聆听的份。
本散记中看似在说晓东的故事,而实际上,晓东只是折射我的经历的节点。
晓东很有故事,他的故事该他自己去写,别人代替不了。
17 晓东走进了我的散记,且从头走到了尾,折射的是他的大师兄我的重情重义。
只有正能量的人和事,才有可能走进我的散记。
晓东的硕士导师范先令先生也走进了我的散记。
厚道朴实的范先令先生于2021年7月28日仙逝。
我在散记中提到了范先令先生,是对范先令先生的纪念。
2018年9月7日,晓东在我的办公室。
18 2011年8月25日,与范先令先生老两口在北京玲珑公园。
2020年1月16日,看望在京治疗康复中的范先令先生。
19

标签: #cf #初学者 #文件 #文件夹 #文件 #压缩文件 #不见了 #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