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矮人也能“藓”而易见,62016

中文 5
年9月30日星期五Tel(押010)62580723E-mail押zhoumoban@ 读书 不厌其小小矮人也能“藓”而易见 姻本报记者胡珉琦 它们矮小纤细,常常披着一身绿衣,静静躺卧在湿润的林地、树干、石阶或岩壁之上,就像是植物王国的小矮人。
它们鲜少引人注目,却对自然界与人类有着独特的贡献。
它们就是苔藓家族。
2006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为了让大众认识这些矮小而珍贵的植物,便开始与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合作,进行关于苔藓植物的研究和科普教育工作。
三年后,《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读本一经出版,便很快售罄。
时隔六年,专家们大大扩充了书本的内容,进行了再版。
书中简要地介绍了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并且以三种典型的苔类、藓类和脚苔类植物为例,比较了它们形态上的异同,也介绍了苔藓植物的重要性,如何采集和鉴定苔藓植物,以及保护策略。
重要的是,书中出现的大量苔藓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精美照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过往,国内有关苔藓植物的中文科普读物非常稀缺,它的出现,终于可以让国内的读者领略苔藓的特别,更何况,它还如此地富于“美”和“乐趣”。
仙湖植物园研究员张力是中国苔藓植物研究专家之
一,长期从事苔藓植物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也是这本书的主要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张力,带读者深入那些“小矮人”的微观世界。
《中国科学报》:在生物圈中,苔藓植物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张力:在野外,人们见到的苔藓总是成片存在,加上本身体型很小,难以辨识。
但实际上,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说,苔藓植物在全球共有18000多种,数量仅次于显花植物。
苔藓植物的起源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它正是地球上最早登陆的陆生植物。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苔藓植物称之为“拓荒者”。
在早期的不毛之地以及后来数次生物灭绝的生境中,苔藓不但自己存活了下来,而且可以把贫瘠的岩石和土壤转变成适合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环境。
没有苔藓植物,就没有蕨类、显花植物。
就在当前的生态系统中,苔藓的作用也很关键。
它依然是自然界的先锋植物,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固碳、为小型动物提供栖所和食物,甚至为人类提供绿色燃料。
尤其在这个日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中,苔藓相较于其他植物,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空气污染的指示物种。
这是因为,它通常缺少保护性的角质层,叶片大多只有一层细胞,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轻易进入。
而显花植物的叶片一般有多层细胞,就好比戴了口罩,对污染 狭叶并齿藓 张力摄 物有一定抵御作用。
一个地方如果污染严重,敏感的苔藓会最先死去。
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业区几乎见不到苔藓植物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在国内,人们可以去哪些地方寻找苔藓?观察苔藓有什么讲究吗? 张力:苔藓植物喜欢生长在有一定海拔高度,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国内的滇西北、川西、贵州山区等地有比较多的分布。
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旅行圣地就布满了苔藓,而且正是因为它们,才造就了那里独特的景致,那里就是九寨沟。
在石灰岩基质的环境,水体中常常会有较高浓度的碳酸氢钙。
随着河水的流动,碳酸氢钙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固态的额碳酸钙就会在岩石表面原有的苔藓植物中附着沉积下来。
日积月累,沉积下来的碳酸钙逐渐使苔藓植物表面像是套了一层加厚的盔甲,进而与外界隔绝,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变成石化的苔藓,长此以往会发生“钙化”。
于是,一方面苔藓植物不停生长,另一方面岩石不断加厚,形成了瀑布或者堤坝,河里的水流经堤坝的拦截成为了湖泊。
观察苔藓植物,一般而言只要凑近些,肉 《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张力、左勤、洪宝莹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眼就可以看到一系列主要特征。
如果想看得更清楚,一个放大5~10倍的手持放大镜就必不可少了。
另外,由于苔藓植物具有变水性,如果把它们从基质上采集下来,很容易变干,叶子也会很快卷曲起来。
这时候,喷上一点水,它们的叶子会在几秒钟内舒展开来,这个过程本身会非常有趣。
对于普通的观赏者,需要学会把苔藓与外观比较相似的小型种子植物、蕨类、地衣、真菌区分开来,进而再归入苔类、藓类和角苔类三大类群也就可以了。
《中国科学报》:为什么选择关注不起眼的苔藓?你又是如何从研究走向科普的? 张力:最初以苔藓植物作为研究方向并不是我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现在却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缘起于偶然,随着对它们的了解越多,便越喜欢。
研究生毕业在华南植物园工作几年之后,因为一次去香港交流的机会,我进入了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同时参与了香港生物多样性调查苔藓植物调查的部分。
在这四年中,我接受了更为严格的科学训练。
转折点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士后期间,我加入了“香港植物及植被”课题组,一方面负责苔藓植物研究和网站建设,另一方面对香港本地中学教师进行植物学培训。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我也一度怀疑这些工作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当我学会把一个高深、专业、复杂的研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大众,让更多人了解苔藓,并且获得他们的良好反馈时,才意识到这么做的意义。
一直到今天,“香港植物及植被”网站还依然保留着。
《中国科学报》:这本科普图书最初吸引读者的就是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精致的设计,文字方面则相对简洁但不乏生动,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张力:这与我早期所做的一些科普工作经历有关。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要让一个完全不熟悉科学的人打开一本科普书,首先需要吸引他的视线,显然图片比文字要有用得多。
所以,在知识内容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除了文字的润色,我们非常关注书本的设计、包装。
纸张的选择,镂空处理,图片调色,显微照片的增加,卡通元素的使用等等,都是为了坚持这样一种理念。
为了加深读者对一些专业科学知识的理解,设计师团队还专门绘制了一些示意图,比如,在介绍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碱基序列差异时,我们就把碱基序列片段的示意图进行了展示,既保证科学上的准确性,又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为了做好这本科普书,设计师的分量可以占到三分之
一。
他们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与我们作者进行对接,设计稿改了不下10次。
这也是一本科普图书在审美上获得大众认可的关键。
《中国科学报》:你希望通过《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向读者传达什么? 张力:中国大约有3000多种苔藓植物,占全世界种类约17%。
而且我们拥有很多珍稀种,比如圆叶裸蒴苔、东亚虫叶苔、日本树角苔、藻苔、齿缘牛舌藓、树发藓等等。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苔藓植物多样性保育还是一项比较新的事业,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也还不完善。
2012年,我们在西藏发现了80多年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拟短月藓,对于正确评估某个物种受威胁的真实程度,还需要大量的科研工作。
此外,由于苔藓植物并非优势植物,当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的破坏日益严重,苔藓植物也越来越面临生存的威胁。
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苔藓植物的美,进行有效的科普教育工作,去呼吁更多人士的关注,参与研究和保护苔藓植物的行动。
新书上架 1《.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王立铭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本书是以脂肪、糖和胆固醇代谢研究中重大发现为脉络,展示了这个领域的科学探索和发现、我们日常饮食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我们常见的一些药物如减肥药、他汀、胰岛素等药物的前世今生。
2《.外星人档案》,王国章著,台海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本书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份不为人知的绝密档案。
书中描述了20种UFO外形,29种外星人样貌,以及众多外星人目击者的描述证词,等等,作者将带领读者,深入解读美国隐匿的外星人档案。
3《.战争的果实:军事冲突如何加速科技创新(二版)》,[美]迈克尔·怀特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2016年9月出版 本书通过历史上真实的战争故事,向读者展现了充满技术的当今世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由于贪婪和攻击的本性,人类无可避免总会发动战争。
然而,战争的结果不仅仅是毁灭,还有毁灭之后的浴火重生。
对享受着科技成果的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仿佛因为战争而变得美好了…… 4《.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韩雪涛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本书介绍数学中的三大悖论(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以时间为序,以环环相扣的数学家轶事为纲,带大家了解数学发展史,理解悖论的巨大作用,以及认识欧几里得几何、无理数、微积分、集合论等的来龙去脉。
5《.抑癌基因》,[英]休·阿姆斯特朗著,向梦龙、杨桓译,重庆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本书讲述了发现抑癌基因的故事,并阐述了人体细胞癌变奥秘的核心。
书中没有干巴巴地引用基因教材,而是结合实例,选取真实的案例,为读者介绍癌症基因的发生、发展与防治。
6《.听说你也是博物学家:不用很累很麻烦就能认识自然》,[英]庄森·庄森著,花蚀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有了这本图文并茂的书,面对大自然砸过来的任何活物儿,你都能一分钟变专家。
想想吧,当你面对一棵树、一朵花侃侃而谈,肯定能吓你的朋友一大跳;当你 发现自己拥有了预测天气、跟海鸟做朋 友、用不可思议的植物做早餐的新功能, 偷着乐去吧。
7《.我心爱的雷龙:一本写给大人的恐 龙书》,[美]布赖恩·斯威特克著,邢立达、 李锐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9

月 出版 本书将带领大家一览恐龙研究的 最新进展,通过最新的发现和技术进步
窥恐龙生活的诸多奥秘,比如恐龙的性生 活、恐龙的社会性、恐龙的羽毛、恐龙的病 痛,以及最重要的,恐龙的崛起和灭亡。
8《.

钟模科普作品选:化工·地质·环境 漫谈》,李钟模著,化学工业出版2016年 9

月出版 本书内容涉及古地理的沧海桑田、微 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趣味化学、化工矿产、石 油天然气、环境保护、千古之谜、自然奇观等 等。
作者用散文的笔触,既向人们展示了事 物的本然,又道出了事物的所以然。
9《.

北野武的伟大旅程:重新发现世界 的十一次探险》,[日]北野武著,人民邮电 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 本书为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与日 本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对谈集,以地下2000 米到宇宙为经,以4万年前人类从东非到 南美大迁徙路线为纬,执行了南极、深海、 非洲秘境、神秘动植物、火山、宇宙、人类 起源等“自然科学探险任务”。
10《.科学大爆炸》,[英]罗伯特·丁威 迪著,郑怡姗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9月出版 本书中,有着30多年写作经验的 英国著名科普作家罗伯特·丁威迪精心挑 选了67个科学话题,并用形象化的语言 和大量图片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气候 变化的原因、疫苗安全性、干细胞研究、转 基因食品、DNA指纹图谱、宇宙的起源、 黑洞、暗物质、进化论、板块构造理论、相 对论、量子理论、万有理论等。
11《.科学一起嗨》,《加油向未来》节目 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
9 月出版 本书为中国第一本本土VR科普 出版物,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普节目《加 油向未来:科学一起嗨》同步VR新形态 出版物。
(来源: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标准书目网”,http://www.openbookda- /) (栏目主持:喜平) 科学与电视的纷争 姻王大鹏 媒体是完成正规教育的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国内近几次开展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作为一种传统媒体,电视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科协开展的第九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作为传统的大众媒体,电视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利用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为93.4%。
但是,在传播科学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和产业,电视也与科学传播这个公益事业存在着冲突和争论。
历史学家马塞尔·考特考斯基·拉福莱特(MarcelChotkowskiLaFollette)的著作《美国电视上的科学:简史》(ScienceonAmericanTelevision:AHistory)正是以美国20世纪的电视科学节目为切入点,多方面论述了科学与电视的合作与纷争。
当电视成为一个重要文化和经济动力的时候,很多人幻想着这个媒介可以强化类似于科学等话题的公民教育。
但是科学家和电视管理者之间的分歧却抑制了电视这个媒介参与到意义重大的科学教育中的潜力。
有望成为向广大观众呈现科学的奇妙方式的电视最终却让人失望,所以她认为与其说电视逐渐演变成了公民教育的动态工具,倒不如说它变成了只是“改善了方法,而未改善目标”的工具。
像广播电台一样,电视管理者认为观众转动遥控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娱乐,而非被教育或者被启发,同时电视把“理想的潜力”与“实际的可能性”混为一谈,其“主要的思考……全神贯注于通过电视发送画面这一奇迹,而不是将发送什么样的画面”。
随着受众规模的扩大,电视这个词语的内涵也从一种技术或者也许是一件新的家具扩展到了包含情境、文化、产业、内容、经历以及对重要性的认可(“你上过电视吗?”)上。
作者在书中以史密森尼的一系列电视节目为案例,探讨了科学与电视结合过程中的跌宕起伏。
科学家们坚持在电视节目中呈现科学事实,但是电视制片人则要求作出让步,并认为科学家(比如一些精英物理学家开展的圆桌讨论会)接受的节目类型不会吸引到足够的观众,也难以与喜剧和游戏竞技类节目进行竞争。
进而数十亿美元的电视产业使科学蜕变为娱乐,把科学纳入到了戏剧中,科学相关的事件也被戏剧化了,并且强行地把教育节目挤到了日常生活的边缘。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对于那些既具 有娱乐性又具有相关性的科学节目更感兴趣,他们更偏好同虚构的娱乐具有相关性的节目,以及通过娱乐的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节目,这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的娱乐化倾向。
在双方的你来我往中,电视产业最终占据了上风,进而电视慢慢地把科学理论、科学过程、科学解释以及科学结论塞进了原声重现中,而逐渐强调与科学相关的社会问题、道德困境、伦理挑战和争议话题。
所以电视上科学的关注点转向了政治和道德,转向了虚幻和动态的视觉,转向了社会情境和科学名流。
而科普再次深陷于教育者的偏见和媒体拥有者对电视广播控制之间的泥沼。
当然,从科学共同体的视角来说,科学家们的主要工作在于科学研究,因而他们对媒体并不擅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在同电视的谈判中居于下风。
拿美国科促会来说,即使他们赞同科学知识的力量授予了科学家向社会进行科学传播的一些责任,敦促科促会成员考虑如何“促进公众理解和鉴赏人类进程中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前景”,甚至还成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但是其领袖不愿意大胆地利用电视这种新媒体。
即使在电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互联网这个新媒体的今天,科学的娱乐化仍然是科学传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几年热播的《最强大脑》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但是其本质仍然脱离不开娱乐的影子。
前些年,很多人质疑《走近科学》已经成了“打着科学的旗号,以伪科学的手法,拍出了玄幻的效果的《走近伪科学》”的原因也在于过度的娱乐化,向收视率低头的趋势。
当然,除了探讨科学与电视的这种纠葛之外,作者还在儿童电视科学节目、医学科普节目、科学纪录片、女科学家出镜等方面着墨不少,系统地讨论了科学如何与电视进行更好的合作,从而真正地普及科学、传播科学。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再次强调“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办好电视科普频道”。
而如何在科学与商业的纠葛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科学传播的媒体化道路,同时也避免科学的过度娱乐化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课题。
域外书情 栏目主持:李大光 《必然趋势:改变未来的12个技术》(TheInevitable:Understandingthe12TechnologicalForcesThatWillShapeOurFuture) 作者:凯文·凯利,乔治·纽伯恩(KevinKelly,eNewbern) 出版商:Penguin出版时间:2016年6月7日 本书引导读者穿越12个人类最领先技术,展现未来30年的世界发展趋势及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未来30年的技术发展是必然趋势,无人能够改变,而这些技术发展已经开始。
在这本令人痴迷、脑洞大开的新书中,凯文·凯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通往未来的乐观路径,以及这些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场景:家庭中的虚拟现实,按需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机器。
凯利描绘了这些深潜趋势:技术流动、筛选、访问、分享、过滤、混合、跟踪以及质疑,阐述了技术之间的重叠交叉以及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些极大的力量将对我们购买、工作、学习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产生重大革命性的影响。
凯利认为,理解与接纳这些技术将会使得我们站在即将发生的变化的顶端,将我们的生活与这些新技术建立起朝夕相处密不可分的关系,享受这些技术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与幸福。
凯利这本书对于任何想在未来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中占据积极主动地位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你在思考投资方向、寻找工作、争取更好的客户时,这本书都会对你有帮助。
凯文·凯利于2010年出版了《技术需要什么》(WhatTechnologyWants)。
他还是“酷器”(CoolTool)网站的主编和发行人。
该网站每月访问量达到50万。
《新科学的顶级机密》(Peak:SecretsfromtheNewScienceofExpertise)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斯,罗伯特·波尔(AndersEricsson,RobertPool) 出版商:AudibleStudios 出版时间:2016年5月10日 你是否曾经想过仅仅通过手头经常做的一件事就能够学会一门语言或者掌握一种乐器?安德斯·艾利克斯将研究围棋大师、小提琴名家、明星运动员和记忆专家作为自己的职业。
《新科学的顶级机密》凝结了三个世纪原创研究结果,向读者介绍了有别于传统学习技能的认识而用另一种方式掌握一种基本技巧的途径。
《新科学的顶级机密》通过事实证明所有人都有超人的天赋。
而获得这种才能仅仅是通过减少专业知识,用一个独立的系列做法即可实现。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珍贵的、通常反直觉的建议设定目标,获得反馈,识别模式,并激励自己。
作者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康拉迪杰出学者和心理学教授。
他长期研究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和运动领域内专业人士的专业行为,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扩展的刻意练习获得复杂的认知机制,从而掌握超越常人的技能。
《记忆错觉:记忆、遗忘与错误记忆的科学》(TheMemoryIllusion:Remembering,etting,andtheScienceofFalseMemory) 作者:茱莉亚·萧博士(Dr.DrJuliaShaw) 出版商:RandomHouseUK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14日 记忆是我们最珍贵的财产。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无法离开记忆。
记忆使得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是谁。
我们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精准地记住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真实细节。
但是,事实却往往相反。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有时会陷入暂时失忆的痛苦之中。
当我们进入一个房间,但是我们却突然想不起为何到这里来。
我们也会突然想不起我们经常见面的人的名字。
但是,假如我们的头脑具有制造更大错误的可能性,甚至能操纵或完全制造我们的记忆,将会产生何种后果呢? 法医心理学家和记忆专家茱莉亚·萧博士在《记忆错觉:记忆、遗忘与错误记忆的科学》一书中,用最新研究结果告诉读者,我们的大脑确实被各种令人惊讶的方法所迷惑。
她在书中说明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挪用别人的记忆,并认为别人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她解释了为何警察会在嫌疑人作出了许多否定,而仅仅是一个忏悔就会将一个无辜之人判为终生监禁?她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何完全错误的记忆可以被故意植入,使得他们会认为自己曾与查尔斯王子喝过茶,或者承认自己从未犯过的罪行。
她在书中告诉我们,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错误意识,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作者茱莉亚·萧博士是伦敦南岸大学法学院和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和研究员,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研究与个人情感事件有关的复杂记忆错误的科学家。
这种复杂的记忆错误被称为“丰富的虚假记忆”。
茱莉亚·萧博士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许多研究论文,同时也是《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的投稿人。
除了研究和教学,她为警察训练讲座进行学术演讲,评估犯罪转移计划以及担任英国警方对历史性和物理性虐待案件的咨询工作。

标签: #carbon #主板 #都是 #软件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给你 #c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