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构成与分类,country是什么意思

country 0
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9期  发展中国家的定义、构成与分类 彭 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定义;构成;分类[摘 要] 本文认为,所谓经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在当今世界实际上表达的是市场经济的发达与落后的程度与水平,以市场经济发达与否这一单一标准来划分,从广义上讲,凡不是发达国家的,就都是发展中国家。
而狭义的发展中国家则是指亚非拉那些传统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一新的定义基础上,本文对发展中国家的构成和分类进行了重新界定与划分。
[中图分类号]F1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25722826(2004)0920077205   发展中国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应该说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准确、统
一、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定义。
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极格局消失的“后冷战”时代就更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
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也没有给发展中国家下过明确的定义,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发展中国家做出划分,通常的做法是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现改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参数。
这种做法虽然简
从国际组织来看,从来就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明确提出过发展中国家的概念,并在法律上予以确定。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49个国家为最不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则通过承诺更多的国际义务,或不寻求某些特殊的待遇而确立自己发达国家的地位。
在国际上有一种共识,某个国家一旦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便被认为是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一些取得良好发展绩效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和墨西哥)的加入,使这种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以把握。
世界银行(Worldbank) 单易行,也比较有效,但单纯的GNP(GNI)或GDP难以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状况。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文本中同样也找不到发展中国家的明确概念。
WTO协定中的发展中国家条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型条款,即成员“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国内经济和贸易政策时自主享有WTO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
另一类则是被动型条款,即一成员认定某些成员为发展中国家,并在其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给予这些成员以更为优惠的差别待遇。
由此我们看到,即使是最富权威的国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认    [收稿日期]2003211220 [作者简介]彭刚(1955—),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
ρ|   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9期  定或划分,也大多是出于处理国际事务和便利贸易往来需要的技术性规定,而没有在理论上给出明确的概念界定。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把握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如何进行科学的划分呢?
所谓经济发达国家与经济落后国家,在当今世界实际上表达的是市场经济的发达与落后的程度与水平,以市场经济发达与否这一单一标准来划分,我们认为,如果从最广泛的含义来考察,可以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来理解。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范畴。
这样来定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意义在于,这个定义具有最广泛的包容性,它尤其适应“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政治的新格局。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广义的发展中国家定义。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过去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而目前已经获得政治独立、拥有国家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正如美国著名发展学者迈克尔·P·托达罗在他的《经济发展》一书前言中所强调的那样“:这本教科书是为致力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研究的课程而编写的”,托达罗解释说:“联合国的145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成员国常常共同将它们自己归于第三世界。
它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要把自己同那些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世界)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它们其中的部分国家目前已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区别开来。
”[1](P25)由此可见,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那些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别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又有别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那些国家。
随着苏联、东欧的剧变,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素日益淡化,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已成为判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标准。
实际上,政治上的不结盟并不构成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同时中国向来认为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因此,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考察,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 ρ}  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又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
而就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实现程度来看,苏联和东欧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可以被划入发展中国家的范畴。
与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第三世界。
人们曾经把第三世界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孪生概念”。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无论从哪种意义来讲,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
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概念集合”,第三世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有着特殊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尤其对于那些弱小的民族和国家,给他们一种凝聚力和归属感。
正因为此,无论是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第三世界这个词汇仍然被大家广泛应用。
不过在当前,第三世界已经不再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同义语。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艰难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世界上的任何重大问题都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中国家的命运,就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因为如果这个世界上4/5的人口、80%以上的国家都处于贫困与动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人类就永远得不到安宁。
因此,如何使发展中国家从贫困走向富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在今天都具有愈发重要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当把整个世界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部分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概念比较容易把握,而发展中国家却呈现出多样化的明显特征。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考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有必要对发展中世界进行更为深入的细分,因为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任务 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9期  是不一样的。
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构成,实际上是要讨论发 展中国家的外延界定。
因为只有首先明确了什么是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通常,我们将二元经济结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经济特征,作为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标识。
[2]而所谓二元经济结构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反映的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矛盾运动。
无论是过去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还是目前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前苏联东欧国家,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对外开放不够,市场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然而,导致这种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划分。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无从证明工业部门就必然先进,农业部门就必然落后。
我们所看到的恰恰是美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工业部门。
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实际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说到底是市场经济在不同部门之间发育的不平衡。
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的现代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水平就高。
自给自足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农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就低。
而对外开放程度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正因为此,人们通常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诠释为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农业的转型过程。
以苏联、东欧为代表的经济转轨国家,虽然在历史上与亚非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尽相同的初始条件和发展轨迹,然而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所导致的市场机制的残缺,同样造成了经济的欠发达状态。
所谓转轨,不外乎是要摈弃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
实践表明,这一改革进行得越彻底,经济发展成果就越明显。
正是基于此,市场化、国际化成为当今所有谋求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饱受列强的侵略、剥削和宰割,是一个二元结构极为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建国以后,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市场经济得不到健康的发展,极大地妨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目标,充分肯定了发展市场经济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十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然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仅仅是一个开端。
市场机制不成熟,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平衡,市场运作不熟练。
尤其是作为市场主体的广大生产当事人的市场观念亟待转变与提高。
所有这些,又都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事实上,这一过程不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更是一场具有广泛国际背景和普遍意义的时代变革。
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拉美和亚洲的一些民族发展中国家便率先拉开了经济调整的帷幕———实际上就是开始强调注重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工作。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则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艰难“转轨”,加上早已在中国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起码在概念上使市场经济成为在整个世界上最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综上所述,发展中世界是由这样一些国家和地区构成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或者是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或者是长期实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国家,或者是虽然某种资源禀赋(例如石油)能够给它们带来高收入,但经济结构单
一、现代化程度不高,社会文明演进处于较低层面的国家。
正是上述原因,导致在这些国家中,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明显,市场经济不够发达,依然处于或者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进程,形成了一个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国家群体。
ρ∼   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9期 
当今的发展中世界,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在16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几乎找不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作为不发达的典型代表。
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习俗、价值取向、国土幅员、人口数量、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制度、政治信仰、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进步程度等都具有不同的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并且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又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像中国、印度、埃及、巴西这样的大国,巴巴多斯和汤加这样的小国;富甲天下的海湾产油国,南美的海地与非洲内陆最贫困的国家;具有悠久文明和独立历史的国家,以及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而原本文化就不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以及通过和平演变在政治上改弦易辙的苏东国家,在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等方面更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很难用一般性的指标来概括所有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热衷于探索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型的失败,因此转而对不同类型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进行概括的需要,特别是国际组织为了便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绩效进行总结,对不同国家的发展实践进行比较研究,许多国际组织和发展经济学学者致力于将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
除了一些学者个人所设计的分类方法,在国际上广为流行、普遍应用的是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
11联合国的划分方法。
联合国通常将发展中世界划分为三个组“:最不发达”的最贫困国家;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和在20世纪70年代国民收入显著增长的盛产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
在划分之初,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44个,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有88个,OPEC成员国有13个。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02最不发达国家》的报告,当今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已经增加到49个,这个被国际社会称为“第四世界”的最贫困国家群体拥有世界上将近 συ  1/10的人口。
21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
[3]世界银行将世界 上人口超过100万的13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根据其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种类型: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上中等国家和地区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也就是说,世界银行将发展中国家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根据2002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2000年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平均值为420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为1140美元,上中等国家为4620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为1230美元。
凡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在755美元以下的国家都被划入低收入组,从756美元至2995美元被划入下中等收入组,2996美元至9265美元被划入上中等收入组,9266美元以上被划入高收入组。
尽管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到高收入组,但他们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这一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840美元,被划入下中等收入组。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掀开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新篇章。
3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划分方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设计了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借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
与前面两种划分方法不同,人类发展指数超越了仅仅用人均的收入水平来衡量不同国家发展程度的传统理念,而是通过考察一个国家的预期寿命、成年人识字率和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衡量,用以测度消费者购买商品来满足基本需要的能力等三个指标,来考察一个国家“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长寿、学识和物质选择)。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统计出的人类发展指数,将所有国家按照人类发展的状况分为三个等级:高发展程度国家、中等发展程度国家和低发展程度国家。
在这种分类方法下,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显著,但却由于在“人类发展”上的成就被划入高发展程度国家的行列。
4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 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9期  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可能是惟一专门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类别划分的国际组织。
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那些不属于联合国系统的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的收入水平划分为61个低收入国家(那些1993年人均收入低于650美元的国家,其中包括29个最不发达国家),73个中等收入国家,11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这158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
除了上述OECD所列举的发展中国家,苏联和东欧的经济转轨国家作为当今发展中世界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艰巨的发展使命丰富了发展中国家的内涵。
根据目前发展经济学界的通常做法,将这些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国家集团,以区别亚非拉和中东那些传统的贫困发展中国家。
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份比较完整的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名单。
尽管上述国际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分类方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中普遍应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然而,这些分类方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述划分标准主要依据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人均收入水平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富裕程度,却很难充分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力量的基础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或产值不 能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生产能力、市场规模和消费水平。
例如许多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其收入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但它们充其量也只是富国,却不是强国。
如果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来比较,其结果就更为明显了。
即使是从更为广泛的领域采用更多的数据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例如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实际上也很难对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准确的划分。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过于复杂,很难用几个指标、甚至指标体系对它们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刻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分类的艰巨性。
正因为此,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上述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之甄于完善。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M].第6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 
W.A.刘易斯.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A].载现代国外经济学说论文选[C].第8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RE2PORT2003:SustainableDevelopmentinaDy2namicWorld[Z].ACopublicationoftheWorldBankan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Definition,CompositionandClassificationofDevelopingCountries PENGGang (CentreofEconomicDevelopm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Keywords] developingcountry;thethirdworld;definition;position;classification[Abstract] Nowadays,thedegreeandqualityofmarketeconomyisseenasthesolefactorthatdistinguisheseconomicallyadvancedcountriesfromeconomicallyunderdevelopedones.Inabroadsense,allthecountriesthatarenoteconomicallyadvancedareconsideredtobedevelopingcountries,whileinanarrowsense,developingcountriesrefertothosetraditionalonesinAsia,AfricaandLatinAmerica.Thisarticleattemptstopositionandclassificationofdevelopingcountriesonthebasisofthenewdefinition. [责任编辑 陈翔云] σϖ 

标签: #computer #php #cpa #文件 #chicken #职位 #cloud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