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公布
城乡规划学名词
CHINESETERMSINURBANANDRURALPLANNING
2020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科学出版社
北京
·i·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预公布的城乡规划学名词,内容包括:城乡规划学总述、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7部分,共1462条。
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城乡规划学规范名词。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城乡规划学名词/城乡规划学名词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0.5ISBN978-7-03-000000-0Ⅰ.①城…Ⅱ.①城…Ⅲ.①Ⅳ.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0000号 责任编辑:才磊丁传标/责任校对:责任印制:吴兆东/封面设计: ·ii· 科学出版社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 四川煤田地质制图印刷厂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2020年6月第一版开本:787×10921/162020年6月第一次印刷印张:00 字数:000000 定价:000.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特邀顾问:路甬祥许嘉璐韩启德主任:白春礼副主任:梁言顺黄卫田学军蔡昉邓秀新何雷何鸣鸿 裴亚军常委(以姓名笔画为序): 田立新曲爱国刘会洲孙苏川沈家煊宋军张军张伯礼林鹏周文能饶克勤袁亚湘高松康乐韩毅雷筱云委员(以姓名笔画为序):卜宪群王军王子豪王同军王建军王建朗王家臣王清印王德华尹虎彬邓初夏石楠叶玉如田淼田胜立白殿一包为民冯大斌冯惠玲毕健康朱星朱士恩朱立新朱建平任海任南琪刘青刘正江刘连安刘国权刘晓明许毅达那伊力江·吐尔干孙宝国孙瑞哲李一军李小娟李志江李伯良李学军李承森李晓东杨鲁杨群杨汉春杨安钢杨焕明汪正平汪雄海宋彤宋晓霞张人禾张玉森张守攻张社卿张建新张绍祥张洪华张继贤陆雅海陈杰陈光金陈众议陈言放陈映秋陈星灿陈超志陈新滋尚智丛易静罗玲周畅周少来周洪波郑宝森郑筱筠封志明赵永恒胡秀莲胡家勇南志标柳卫平闻映红姜志宏洪定一莫纪宏贾承造原遵东徐立之高怀高福高培勇唐志敏唐绪军益西桑布黄清华黄璐琦萨楚日勒图龚旗煌阎志坚梁曦东董鸣蒋颖韩振海程晓陶程恩富傅伯杰曾明荣谢地坤赫荣乔蔡怡谭华荣 ·iii· ·iv·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 顾问:吴良镛主任:邹德慈副主任:崔愷王瑞珠叶嘉安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福王树声王建国叶裕民叶嘉安吕斌李晓江吴志强吴唯佳张京祥邹德慈周一星胡序威段进施卫良崔愷崔功豪谢映霞秘书长:石楠(兼)孙施文(兼) 王瑞珠孙安军张松周婕姚宏韬樊杰 曲长虹 尹稚孙施文张泉赵民唐子来 石楠运迎霞张尚武赵万民栾峰 ·v· ·vi· 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写专家 总负责人:孙施文分负责人:侯丽殷悦 第一章城乡规划总述负责人:侯丽参编人:汪军于泓顿明明朱揆李敏静 第二章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负责人:张京祥参编人:于涛冯建喜 第三章城乡规划与设计负责人:孙施文专项负责人:张京祥张尚武运迎霞栾峰 张晓昕参编人:黄建中吴祖泉柳朴曾鹏 陆希刚邵润青高源兰文龙王军仝德良韦明杰 段进 张赫王树盛 曹国华 张立施卫良 第四章城乡规划技术科学负责人:赵万民姚宏韬周婕参编人:李和平杨培峰彭坤焘李云燕李殿生付士磊路旭 李绥牛强 第五章社区与住房规划负责人:吴唯佳参编人:武廷海邵磊刘佳燕唐燕 第六章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负责人:张松参编人:邵甬陆希刚胡力骏 第七章城乡规划管理负责人:叶裕民参编人:张磊郐艳丽李东泉于洋杨宏山耿慧志 ·vii· 白春礼序 科技名词伴随科技发展而生,是概念的名称,承载着知识和信息。
如果说语言是记录文明的符号,那么科技名词就是记录科技概念的符号,是科技知识得以传承的载体。
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传承,即得益于此。
《山海经》记录了山、川、陵、台及几十种矿物名;《尔雅》19篇中,有16篇解释名物词,可谓是我国最早的术语词典;《梦溪笔谈》第一次给“石油”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农政全书》创造了大量农业、土壤及水利工程名词;《本草纲目》使用了数百种植物和矿物岩石名称。
延传至今的古代科技术语,体现着圣哲们对科技概念定名的深入思考,在文化传承、科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我们知道,一个学科的概念体系是由若干个科技名词搭建起来的,所有学科概念体系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人类完整的科学知识架构。
如果说概念体系构成了一个学科的“大厦”,那么科技名词就是其中的“砖瓦”。
科技名词审定和公布,就是为了生产出标准、优质的“砖瓦”。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基础性工作。
科技名词的审定就是依照一定的程序、原则、方法对科技名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恰当定名。
其中,对概念的把握和厘清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概念不清晰、名称不规范,势必会影响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和决策。
举个例子,我们在讨论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时,经常会有“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太少”等说法,尽管在通常的语境中,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表述,但严格说起来,会导致在认知上没有厘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而简单把技术研发和生产实际之间脱节的问题理解为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脱节。
一般认为,科学主要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求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体现不同的价值,需要形成对不同性质的研发活动进行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科学管理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我非常同意老一辈专家叶笃正的观点,他认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是一项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已经有110年的历史。
1909年清政府成立科学名词编订馆,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立编译馆,是为了学习、引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对译名和学术名词进行规范统 ·i·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
1985年,为了更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从科技弱国向科技大国迈进,国家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要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名词进行规范统
一。
1996年,国家批准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将工作范围由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扩展到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突进,前沿科技在不断取得突破,新的科学领域在不断产生,新概念、新名词在不断涌现,科技名词规范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10年的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承。
科技名词承载着科学和文化,一个学科的名词,能够勾勒出学科的面貌、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不断地对学科名词进行审定、公布、入库,形成规模并提供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工作又有几分盛世修典的意味,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党和国家重视下,我们依靠数千位专家学者,已经审定公布了65个学科领域的近50万条科技名词,基本建成了科技名词体系,推动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和推动下,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两岸专家已在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名词交流对照活动,出版了20多种两岸科学名词对照本和多部工具书,为两岸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我要感谢历届委员会所付出的努力。
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创新,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因为科技的交流与传播、知识的协同与管理、信息的传输与共享,都需要一个基于科学的、规范统一的科技名词体系和科技名词服务平台作为支撑。
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战略定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与科技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要继续发扬科学民主、严谨求实的精神,保证审定公布成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科技名词审定是一项既具规范性又有研究性,既具协调性又有长期性的综合性工作。
在长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和审定流程。
这一流程,有利于确立公布名词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公布名词的规范性。
但是,我们仍然要创新审定机制,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名词审定公布任务。
另一方面,在做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前瞻性基础研究。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天眼”、“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成果,这些都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诞生的新概念、 ·ii· 新名词,是科技名词规范工作需要关注的热点。
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服务于前瞻性基础研究、新的科学领域、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是新时代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所关注的重点。
未来,我们要大力提升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创新科学传播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
例如,及时为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确定中文名称,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召开四个新元素中文名称发布会,与媒体合作开展推广普及,引起社会关注。
利用大数据统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发面向全球华语圈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和基于用户实际需求的应用软件,受到使用者的好评。
今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前瞻,积极应对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的趋势,探索知识服务、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手段,从支撑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只有准确把握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战略定位,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是为序。
2018年春 ·iii· ·iv· 路甬祥序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统
一,主张“书同文、车同轨”,把语言文字的统一作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强盛的重要基础和象征。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曾使我国居于世界之巅,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伴随科学技术产生、传播的科技名词,从古代起就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活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代科学著作记载的大量科技名词术语,标志着我国古代科技之发达及科技名词之活跃与丰富。
然而,建立正式的名词审定组织机构则是在清朝末年。
1909年,我国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专门从事科学名词的审定、规范工作。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得以更加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
1950年政务院设立的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以及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都是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和专业队伍。
他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光荣使命,秉承着振兴中华的神圣职责,为科技名词规范统一事业默默耕耘,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规范和统一科技名词,不仅在消除社会上的名词混乱现象,保障民族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发展等方面极为重要,而且在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支撑学科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学科的名词术语的准确定名及推广,对这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极为重要。
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完善的名词来支撑,否则这门学科就立不起来,就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郭沫若先生曾将科技名词的规范与统一称为“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的最起码的条件”,精辟地指出了这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的本质。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非常重要,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不仅现代科技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困难,而且在科技日益渗透人们生活各方面、各环节的今天,还将给教育、传播、交流、经贸等多方面带来困难和损害。
全国科技名词委自成立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前两任主任钱三强院士和卢嘉锡院士为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他们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2002年,我接任此工作,时逢国家 ·v· 科技、经济飞速发展之际,因而倍感责任的重大;及至今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组建了60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公布了50多个学科的63种科技名词,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方面均取得了协调发展,科技名词蔚成体系。
而且,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此,我实感欣慰。
这些成就无不凝聚着专家学者们的心血与汗水,无不闪烁着专家学者们的集体智慧。
历史将会永远铭刻着广大专家学者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艰辛劳作和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的奠基性贡献。
宋健院士曾在199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大会上说过:“历史将表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
”这个预见性的评价是毫不为过的。
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建设工作。
当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学科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迅速普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已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带动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所以,不仅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产生的许多新概念、新名词需要规范和统
一,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领域也需要科技名词有一个更好的规范。
另一方面,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科技、文化、经贸交流不断扩大,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更加迫近,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任务也十分迫切。
因而,我们的名词工作不仅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繁荣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最近,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科技名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名词工作队伍,既要保持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名词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又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面向未来、协调发展、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此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使规范科技名词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应用,为迅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名词工作既要紧密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形势,着重开展好科技领域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又要在强调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好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名词审定工作,促进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和共同繁荣。
科学发展观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已建立的科技名词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以创建中国的术语学派。
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也是一种知识创新,是实现科技名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国际社会已处于以知识经济为走向的全球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也正在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因而国内外科技、文化、经贸的交流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可以预言,21世纪中国的经 ·vi· 济和中国的语言文字都将对国际社会产生空前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10到20年之间,科技名词工作就变得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加迫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今上下而求索”,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不断前进。
不仅要及时地总结这些年来取得的工作经验,更要从本质上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地开创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新局面,做出我们这代人应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004年深秋 ·vii· ·viii· 卢嘉锡序 科技名词伴随科学技术而生,犹如人之诞生其名也随之产生一样。
科技名词反映着科学研究的成果,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
作为科技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载体,科技名词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试想,假如在天文学领域没有关于各类天体的统一命名,那么,人们在浩瀚的宇宙当中,看到的只能是无序的混乱,很难找到科学的规律。
如是,天文学就很难发展。
其他学科也是这样。
古往今来,名词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严济慈先生60多年前说过,“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名词统一工作的认识和做法。
古代的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指出了名实相副的必要性。
荀子也曾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意为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误解之名,可以说是好名。
他的“正名篇”即是专门论述名词术语命名问题的。
近代的严复则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说。
可见在这些有学问的人眼里,“定名”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
任何一门科学都包含很多事实、思想和专业名词,科学思想是由科学事实和专业名词构成的。
如果表达科学思想的专业名词不正确,那么科学事实也就难以令人相信了。
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
我国历来重视名词的统一与规范工作。
从清朝末年的科学名词编订馆,到1932年成立的国立编译馆,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直至1985年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其使命和职责都是相同的,都是审定和公布规范名词的权威性机构。
现在,参与全国科技名词委领导工作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些部委各自选派了有关领导干部担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的领导,有力地推动科技名词的统一和推广应用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以后,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第一任主任委员钱三强同志的组织带领下,经过广大专家的艰苦努力,名词规范和统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2年三强同志不幸谢世。
我接任后,继续推动和开展这项工作。
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全国科技名词委15年来按学科共组建了50多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有18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名词审 ·ix· 定工作,还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书面审查和座谈讨论等,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水平层次之高前所未有。
15年间共审定公布了包括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等各学科领域的名词共计50多种。
而且,对名词加注定义的工作经试点后业已逐渐展开。
另外,遵照术语学理论,根据汉语汉字特点,结合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套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可以说,在20世纪的最后15年中,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为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密切结合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和任务,拓展新的学科领域开展名词审定工作,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近些年来,又对科技新词的定名和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科技新词的审定和发布试用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了名词统一工作的活力,跟上了科技发展的步伐,起到了引导社会的作用。
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是一项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性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作为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名词统一的机构,始终把此项工作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
通过这些年的积极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做好这项工作,必将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两岸科教、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科技名词浩如烟海,门类繁多,规范和统一科技名词是一项相当繁重而复杂的长期工作。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既要注意同国际上的名词命名原则与方法相衔接,又要依据和发挥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按照科技的概念和内涵,创造和规范出符合科技规律和汉语文字结构特点的科技名词。
因而,这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广大专家学者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
可以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是广大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
这里,我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向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是为了推广应用。
要使全国科技名词委众多专家多年的劳动成果—规范名词,成为社会各界及每位公民自觉遵守的规范,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国务院和4个有关部委[国家科委(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和新闻出版署]已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行文全国,要求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遵照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
希望社会各界自觉认真地执行,共同做好这项对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统一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值此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15周年、科技名词书改装之际,写了以上这些话。
是为序。
·x· 2000年夏 钱三强序 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同时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科技名词术语,作为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科技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
中国科技名词术语,以汉语为主导,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简明扼要,蓄意深切。
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如已被译为英、德、法、俄、日等文字的《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包含大量科技名词术语。
从元、明以后,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创译了大批科技名词术语,为传播科学知识,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
一。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科技名词术语的统
一。
我国早在1909年就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后又于1919年由中国科学社成立了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28年由大学院成立了译名统一委员会。
1932年成立了国立编译馆,在当时教育部主持下先后拟订和审查了各学科的名词草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委员。
委员会分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科学和时事名词五大组,聘任了各专业著名科学家、专家,审定和出版了一批科学名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重要工作陷于停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学科、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相应地出现了大批新的科技名词术语。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和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定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组织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术语,并予以公布。
根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教育委 ·xi· 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委派了正、副主任担任领导工作。
在中国科协各专业学会密切配合下,逐步建立各专业审定分委员会,并已建立起一支由各学科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近千人的审定队伍,负责审定本学科的名词术语。
我国的名词审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是对科学概念进行汉语订名,同时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既有我国语言特色,又方便国内外科技交流。
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名词术语的学科分类、相关概念等问题,并开始探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期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语言规律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体系。
统一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它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工作,又涉及到亿万人使用习惯的问题。
审定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处理好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关系;主科与副科间的关系;学科间交叉名词术语的协调一致;专家集中审定与广泛听取意见等问题。
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
一。
除我国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汉语,或使用与汉语关系密切的语言。
做好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为今后对外科技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我炎黄子孙,在世界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重要的贡献。
统一我国科技名词术语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需要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完善。
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审定工作,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提供各界使用。
我们特别希望得到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等各方面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为早日实现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而努力。
1992年2月 ·xii· 前言 历时五年,《城乡规划学名词》终于付样,这是我国第一次独立出版城乡规划学的科学技术名词,是城乡规划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公益工作。
城乡规划是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
我国城乡规划的朴素意识体现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聚落,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世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诞生,以1909年英国利物浦大学设立城市规划专业为标志。
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逐步引入其内容,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在建筑学学科下设立的城市规划专业,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被列为建筑学以及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11年升格为一级学科,并将原学科名称“城市规划”改为“城乡规划学”。
可见,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在我国,城乡规划学仍然处于知识体系不断拓展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学科边界问题成为《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审工作的一个难题,如何确定学科框架体系,在明晰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系统外沿的同时,减少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是编审工作全过程不断探究的话题,也是对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体系、概念界定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催生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也推动了规划实践的创新与演进,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各种知识不断涌现和积累,社会需求与体制调整、法定概念与学术探索、专业创新与思想沉淀、外来引进与本土孕育,是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自始至终无法回避的基本矛盾,也给《城乡规划学名词》的选词与释义带来了很大挑战。
《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写和审定专家们经过反复推敲,形成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相对成熟的、科学的城乡规划学概念定义,共7章1462条词目,系统地展示了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名词,反映了本学科知识的全貌和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平,也最大程度上诠释了规划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是一次“名正则言顺”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各种类型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开展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感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本书的编撰源自该委员会的信任和委托,基于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和2014年公布的《建筑学名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了《城乡规划学名词》的编审工作。
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得益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国家标准《城乡规划基本术语》的全面修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完成的《中国城乡规划学学科史》。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为《城乡规划学名词》的编审提供了全过程指导,从启动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研究确定整体要求与进度安排,研讨共性问题,研讨名词整体框架结构,协调部分名词的位置与查重,对查重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协调词条数量,明确词条释义撰写规范,研讨保证词条释义撰写质量,组织三次审查和复审等各个环节。
·xiii·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广泛动员了业内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
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教授担任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顾问,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担任委员会主任,崔愷、王瑞珠、叶嘉安三位院士担任副主任,包括学会各位理事长、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一大批城乡规划学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依托学会的学术工作委员会,学会秘书长石楠、副秘书长曲长虹统筹协调了整个编审过程,组织城乡规划学各领域的专家具体负责词条遴选、编写工作。
科技名词的编审是一件十分细致和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作风。
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领衔全书各章节的编写工作,各章节负责人分别是: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侯丽教授(第一章城乡规划总述);学会常务理事、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第二章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孙施文教授(第三章城乡规划与设计,其中,各专项负责人分别是:张京祥教授负责城镇体系规划;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运迎霞教授负责城市详细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栾峰副教授负责乡村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段进教授负责城市设计;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曹国华教授级高工负责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晓昕教授级高工负责工程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万民教授,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姚宏韬教授,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周婕教授(第四章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唯佳教授(第五章社区与住房规划);学会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第六章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乡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第七章城乡规划管理)。
参加审定的专家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向所有支持编审工作的机构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审工作的成果是广大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研究者们共同的心血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次对《城乡规划学名词》进行规范与审定,目的是尽快解决在国家层面上城乡规划科学技术名词规范“有”与“无”的问题,并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平台在全社会 ·xiv· 广泛传播。
虽经多次协调,但因各章节是由不同编写组完成,把握的尺度难免有别,在选词详略程度和层级安排上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欢迎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待今后修订时再日臻完善。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20年5月 ·xv· ·xvi· 编排说明
一、本书公布的是城乡规划学名词,共1462条,每条名词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二、全书分7部分:城乡规划总述、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 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和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三、正文按汉文名所属学科的相关概念体系排列。
汉文名后给出了与该词概念相对应的英 文名。
四、每个汉文名都附有相应的定义或注释。
定义一般只给出其基本内涵,注释则扼要说明 其特点。
当一个汉文名有不同的概念时,则用
(1)、
(2)等表示。
五、一个汉文名对应几个英文同义词时,英文词之间用“,”分开。
六、凡英文词的首字母大、小写均可时,一律小写;英文除必须用复数者,一般用单数 形式。
七、“[]”中的字为可省略的部分。
八、主要异名和释文中的条目用楷体表示。
“全称”“简称”是与正名等效使用的名词;“又 称”为非推荐名,只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俗称”为非学术用语;“曾称”为被淘汰的旧名。
九、正文后所附的英汉索引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汉英索引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所示号码为该词在正文中的序码。
索引中带“*”者为规范名的异名或在释文中出现的条目。
·xvii· ·xviii· 目录 白春礼序路甬祥序卢嘉锡序钱三强序前言编排说明 正文01. 02.03. 04. 城乡规划总述·····························································································1
01.01城市与乡村·······················································································101.02城乡规划及相关规划···········································································301.03城乡规划制度····················································································701.04用地································································································9
01.05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教育······································································1001.06相关学科························································································1301.07成果表达························································································14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1502.01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1502.0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20城乡规划与设计························································································2403.01城镇体系规划··················································································2403.02城市(镇)总体规划·········································································2603.03城市(镇)详细规划·········································································3303.04乡村规划························································································3703.05城市设计························································································4303.06综合交通规划··················································································4703.07工程规划························································································52城乡规划技术科学·····················································································6004.01城乡规划分析与优化技术···································································6004.02城乡规划生态和节能技术···································································6304.03城乡规划智能技术与方法···································································67 ·xix· 05.社区与住房规划························································································6905.01城乡社区发展及规划理论与方法··························································6905.02住房政策与规划···············································································7005.03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7205.04城市更新规划··················································································74 06.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7606.01中国城市建设史···············································································7606.02文化遗产保护··················································································7906.03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83 07.城乡规划管理···························································································
8707.02城乡规划制定管理············································································8807.03城乡规划实施管理············································································9007.04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与评估···································································92 ·xx· 01.城乡规划总述 01.01城市与乡村 01.001聚落settlement集中修建房屋住所的人类日常聚居的地方的统称。
01.002居民点settlement
(1)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形成的人类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在规划中也特指规划指定的乡村型集中居住社区。
01.003城市city,urban
(1)以非农产业和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聚落。
(2)在中国通常也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或其所辖的市区。
01.004乡村countryside具有大面积农业或林业土地使用或有大量的各种未开垦土地的地区,其中包含着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规模小、密度低的人类聚落。
01.005人居环境humansettlement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落及其环境。
01.006市municipality,city依法设定市建制的行政区域。
01.007市区cityproper,urbandistrict
(1)在市范围内依法设定区建制的地域集合。
可单指其中的一个区。
(2)义同“城区” 01.008镇town
(1)依法设定镇建制的行政区域,即建制镇。
(2)规模较小的城市型聚落。
01.009城镇cityandtown,town
(1)市和镇的统称。
(2)指建制镇。
01.010乡township依法设定乡建制的行政区域。
01.011集镇townshipseat
(1)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村。
(2)由集市发展形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地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聚落。
01.012村village
(1)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形成的聚落。
(2)设立村民委员会的基层自治单位。
01.013城镇体系urbansystem一定区域内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合作、密切联系的城镇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01.014城市群urbancluster,urban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范围内空间接近、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形态。
01.015都市city,urban,metropolis又称“都会”。
即城市,但一般用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首要城市或商业上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现泛指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其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金融等经济活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01.016[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城市功能地域的一种类型。
以一个核心城市 ·1· 以及与这个核心城市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化功能区域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01.025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城市人口、产业和职能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01.017都市圈metropolitancircle具有圈层形态的都市区。
01.018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gion,megalopolis 又称“大都市连绵区”“巨型城市区域”。
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
01.019中心城市centralcity,keycity一定区域范围内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对其他城市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城市。
01.020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城镇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01.021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level又称“城镇化水平”“城市化率”。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
一般用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01.022城区urbanarea城市辖区内,具有典型城市特征的连绵成片地区。
01.026设区市citywithsubordinatedistrict当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依法设置了区行政建制的市。
01.027不设区市citywithoutsubordinatedistrict 未设区建制,直接下辖街道、镇或乡的市。
01.028市辖区city-governeddistrict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地级市等下设的行政区,属于县级行政区。
01.029直辖市municipality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 全称“中央直辖市”。
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市。
其行政地位相当于省。
01.030副省级市sub-provincialcity省辖市的一种,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01.031计划单列市municipalityseparatelylistedonthestateplan 全称“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财政收支等方面,不归入所在省而是作为独立的省级单位列入国家计划的市。
01.032地级市prefectural-levelcity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或自治州一级的省辖市,通常为设区的市。
01.023中心城区centralurbanarea市区范围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
其范围由城市规划确定。
01.033县级市county-levelcity行政地位相当于县一级的建制市,通常为不设区市。
01.024郊区suburb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位于市区外围的区域。
01.034超大城市super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 ·2· 万以上的城市。
按联合国标准称为“巨型城市”。
01.035特大城市super-large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
01.036大城市large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01.037中等城市medium-sized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
01.038小城市small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
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01.039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regionalization 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将国家的主权空间地域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部分,并设置相应行政管理机构的区域划分。
01.040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依据城市地域景观所划定的一种地理统计单元,主要用于反映城市人口集中的城市连片地区。
01.02城乡规划及相关规划 01.041规划planning,plan
(1)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以及不断付诸实施的整个过程。
(2)规划制定工作完成的成果。
01.042城乡规划urbanandruralplanning
(1)对学科和实践领域的统称,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总称。
01.043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空间布局所作的整体战略部署与政策指引。
01.044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城镇群体关系为研究对象,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城镇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规模控制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筹布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45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cityplanning,townplanning
(1)对学科和实践领域的统称,义同“城乡规划”。
(2)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总称,近代曾称“都市计划”“市镇计划”。
01.046镇规划townplanning
(1)对一定时期内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的总称。
01.047乡规划township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乡的村庄发展布局、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 01.048村庄规划village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01.04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prehensiveplanning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性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01.050城市总体规划prehensive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01.051分区规划districtplanning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划定的分区在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安排的规划。
01.052近期建设规划short-termconstructionplanning 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的一种城市规划类型。
01.053远景规划long-termperspectiveplanning对超越总体规划年限的更长远时间的未来发展进行的预见性思考和安排。
01.054详细规划detailedplanning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局部地区的土地使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01.055单元规划regulatoryunitplanning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 ·4· 况,将城市建设地区划分成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编制单元规划,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地区内人口和开发强度分布以及各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具体地块的控制提供依据。
01.056控制性详细规划detailedregulatoryplanning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对特定地区内的用地进行地块划分,并提出具体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道路交通和工程管线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控制要求的过程及其成果。
01.057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constructionplanning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段制定的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及施工的规划设计。
01.058专项规划sectorplanning,sectoralplanning 在总体规划框架内,针对综合交通、环境保护、商业网点、医疗卫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等特定领域编制的规划。
01.059结构规划structureplan又称“结构性规划”。
(1)规划编制过程中,在规划内容具体安排前,对城市和地区的主要结构要素进行统筹谋划的概略性方案。
(2)英国1968年《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两个层次之
一,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发展所制订的具有总体纲要性的政策文件。
01.060镇村体系规划ruralsettlementsystemplanning 镇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
在镇行政区域内,明确一定时期内镇区和各类村庄未来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 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61镇区规划townseatplanning镇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即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的总体规划。
01.062乡域规划countryplanning乡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
在乡行政区域内,明确一定时期内各类村庄和集镇未来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63集镇规划townshipseatplanning乡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即对乡人民政府驻地集镇的总体规划。
01.069区划zoning
(1)土地使用或开发控制的一种法律手段,即对特定地区内的土地进行地块划分,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并实行管制。
(2)按特定功能需要进行区域划分过程及其结果。
01.070城市设计导则urbandesignguideline城市设计中制定的专门用于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的各项设计准则的统称。
包括图纸与文字条款。
01.071土地使用规划landuseplanning又称“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以特定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明确未来土地使用方式,统筹各类用地之间关系,并实施开发控制的规划。
01.064城乡统筹规划urban-ruralintegrationplanning 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的专项规划。
01.07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rehensivetransportationplanning 对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及其设施进行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65城市设计urbandesign,civicdesign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做的设计和构思安排。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也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阶段或工作层次。
01.066战略规划strategicplanning特定地区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结构性、长远性问题所做的谋划和空间总体安排。
01.07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 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7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conservationplanningofhistoriccity[town,village]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规划。
01.067概念规划conceptplanning
(1)义同“战略规划”。
(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的研究,并对未来发展目标及发展状态作出总体性和概略性的安排。
01.068社区规划munityplanning
(1)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以社区自组织和社群互动为基础,促进社区发展的计划和工作过程。
(3)在一些国家是城乡规划的统称。
01.07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urbandisasterpreventionplanning 为应对和减轻城市主要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统筹利用改造城市各类资源,总体部署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和应急服务系统。
01.076城市工程设施专项规划urbaninfrastructuresectionplanning 对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供热、园林、环境卫生、综合防灾等 ·5· 城市市政工程基础设施所编制的专项规划的统称。
01.077居住区规划设计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 对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安排和具体设计。
01.078风景名胜区规划scenicdistrictplanning为了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所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79旅游规划tourismplanning对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相关系统和要素所进行的统筹部署和整体安排。
01.080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城市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01.08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nationalsocio-economicplaning 简称“发展规划”,曾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定时期内,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纲领性文件。
01.082主体功能区developmentpriorityzone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条件,结合区域间分工协作的需要,所确定的具有特定核心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
01.083主体功能区规划planningfordevelopmentpriorityzone 确定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 的基础性国土空间规划。
01.084国土规划territorialplanning对全国或某个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
01.085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在一定区域内,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在空间、时间上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的布局和统筹安排。
01.08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landusemasterplanning 对一定区域范围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作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01.087流域规划riverbasinplanning以江河流域为范围,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区域规划。
01.088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01.089规划期限planningterm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及开发控制要求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规划的有效期限。
01.090规划区planningarea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01.091规划范围plannedarea在规划编制中,需要在同一个规划中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的空间地域范围。
·6· 01.092次区域规划sub-regionplan在城市或区域范围内,对划定下层次空间单元所作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和空间布局的部署与政策指引。
01.093行动规划actionplan又称“行动计划”。
为实现特定规划目标或专项实施行动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步骤。
01.094地方规划localplan
(1)对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类规划的统称。
(2)英国1968年《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两个层次之
一,指对城市行政区内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发展所制定的实施性规划文件。
01.095问题导向规划problem-orientedplanning 以解决现存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从现在逐渐向未来推演的规划方法和过程。
与“目标导向规划”相对应。
01.096目标导向规划target-orientedplanning 以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分解各项目标而确定相应行动纲领的规划方法和过程。
与“问题导向规划”相对应。
01.097空间规划spatialplanning以土地和空间使用为主要对象的规划的统称。
01.098自下而上规划bottom-upplanning
(1)由基层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拟定规划内容并纳入到上层次规划中的规划 方法。
(2)由社会基层发动,并经社会参与达成共识后由政府确认的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方式。
01.099自上而下规划-downplanning
(1)按照规划层级层层传导、分解发展目标、先总体后详细的规划方法。
(2)由政府确定规划主要内容,由下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群体落实、执行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组织方式。
01.100理性规划rationalplanning
(1)以理性思考为基础进行的规划,其核心 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而不是通过个人的好恶偏好来指导未来的行动。
(2)专指“理性主义规划”,指以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为思想基础的规划方法,用以否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乌托邦式的空想规划和纯美学观点出发的蓝图规划。
01.101城市景观cityscape人类在城市聚居环境中所创造和维护的人工与自然景观,由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街道、广场、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整体及氛围。
01.102建成环境builtenvironment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人居环境状态,范围上从聚落整体到具体建筑物,同时也包括各种支持性基础设施。
01.103物质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曾称“体形环境”。
包括土地、植被、水体、建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所有的自然资源等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客观实体存在的集合。
01.03城乡规划制度 01.104城乡规划体系urban-ruralplanningsystem,urban-ruralplansystem
(1)有关城乡规划的各项制度安排的统称。
包括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系、城乡规划运行体系。
(2)城乡规划编制成果所组成的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 ·7· 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城乡规划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
01.105规划制定plan-making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的过程。
01.106规划编制plandrafting,plan-preparing 按照法定程序和内容,组织和编写各类城乡规划成果的过程。
01.107规划审批planapproval由法定主体对城乡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查与批准的过程。
01.108规划实施planningimplementation将法定规划付诸实现的行为及其过程。
01.109规划实施管理administrationofplanningimplementation 根据批准的法定规划,组织和编制相关规划,对各类建设和发展行为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督的行政行为。
01.110规划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inplanning 社会公众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以提供信息、表达意见、发表评论、互动协商等方式影响规划决策的制度、机制和活动。
01.111规划修改planningamendment为应对影响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变化,根据法定程序,而对城乡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行为。
01.112规划修编planningrevision因规划期限已到或因外部条件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对原有规划进行重新编制的行为。
01.113规划实施评估evaluationofplanningimplementation 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状况、目标和内容的执行情况以及规划实施的效益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的制度和行为。
01.114规划监督检查supervisionandinspectionofplanning 依照法律法规,对规划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事项进行处理的制度和过程。
01.115规划督察planninginspection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和行为。
01.116城乡用地规划管理urban-rurallanduseplanningadministration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已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提出规划意见、确定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行政行为的总称。
01.117城乡建设规划管理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planningadministration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已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各项建设工程活动进行审查、核实和监督,并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等各项行政行为的总称。
01.118城乡规划编制资质qualificationofurban-ruralplanningmakinginstitution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合法承担规划编制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资格。
01.119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资格registeredurban-ruralplannerqualification 城乡规划专业人员从事城乡规划关键技术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后获得的准入资格。
·8· 01.120城乡规划教育评估reditationofplanningcurriculum 由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主管机构组织,对开办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01.121城市紫线urbanpurpleline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01.122城市绿线urbangreen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城市绿地边界控制线。
01.123城市蓝线urbanblue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01.124城市黄线urbanyellow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01.125开发控制developmentcontrol对具体建设项目的可建设内容、容量、强度以及开发方式等的限制性规定及其执行过程,是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01.126物权propertyright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 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01.127空权airright权利人依法对地表以上的空间或建筑物及构筑物以上的空间具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01.128土地细分subdivision将待开发土地分成若干地块,并划出道路及公共设施用地,以供土地出售或建设使用的行为。
01.129密度分区densityzoning又称“强度分区”。
依据不同的开发强度对城市或地区进行分区的行为与管理制度。
01.130密度density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某一要素的量占该范围总面积的比例。
01.131开发强度developmentdensity
(1)在地块开发控制中,将容积率和建筑 密度统称为开发强度。
(2)一定区域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3)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01.04用地 01.132土地使用landuse又称“用地性质”“土地使用性质”“土地用途”。
(1)人类占有土地并用以实现特定需求的方式。
(2)在城乡规划中特指土地的用途。
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01.133用地分类land-usecategories以土地使用为依据,将城乡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及其结果。
01.134城乡用地urbanandrurallanduse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
包括建设用 01.135建设用地buildableland用于城乡建设的各类用地。
01.136非建设用地non-buildableland水域、农林及其他不用作开发建设的用地。
·9· 01.137居住用地residentiallanduse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01.141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andwarehouselanduse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的用地。
01.13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dministrativeandpublicservicelanduse 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行政、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01.13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ercialandbusinesslanduse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01.140工业用地industriallanduse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01.14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portationlanduse 道路和交通设施等用地。
streetandtran- 01.143公用设施用地publicutilitieslanduse 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用地。
01.144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spaceandcitysquare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用地。
01.145国有土地public-ownedland全民所有制的土地。
01.146集体土地collective-ownedland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01.05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教育 01.147城市问题urbanissue,urbanproblem
(1)泛指城市发展的相关议题。
(2)城市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衡与无序,或对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和困难的种种现象的统称。
01.148城市病citydisease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社会隔离等问题。
01.149城市研究urbanstudies以各类城市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多学科领域。
01.150规划研究planningstudies
(1)规划过程中的各类研究。
(2)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规划理论、方法及其过程等进行探究的工作。
01.151规划目标planningtarget规划预期实现的状态或指标。
01.152外部性externality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导致其他人或组织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01.153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又称“市场失效”“市场失败”。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01.154公共物品publicgoods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得的物品或平等提供给一定地域内所有居民的物品。
01.155公地悲剧tragedyofmons用以表示和说明下述情况的一种隐喻:由于 ·10·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一致,而且不存在能够保证它们一致的权力体制,因而发生自然资源的耗竭。
01.15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equalesstobasicpublicservice 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的额外成本之和。
01.16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又称“社会福祉”。
(1)泛指一种社会状态,即人们普遍健康、正常而幸福的存在。
(2)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01.157职住平衡job-housingbalance一定地域范围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之间所具有的均衡关系。
01.158市民化citizenization
(1)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2)特指进城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待遇的过程。
01.159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在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中,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回应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的规划设计。
01.160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1)在不危及子孙后代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能力和趋势。
(2)指系统和过程持久有效运行的能力。
01.161宜居城市livablecity以实现城市良好的居住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丰富的人文社会与生态自然环境,并且能够为居民提供发展机遇和促进自由交流、民主协商的空间和机会均等为特征的规划理念和目标。
01.162社会成本socialcost
(1)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指某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
(2)因为个人或组织行为的外部性给社会所带来 01.164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个人或团体的社会福利状态。
01.165公共利益publicinterest
(1)指人类整体的、普遍的、共同的利益。
(2)一定社会中,个人利益的总和,或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01.166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theorem有关从个人偏好推论社会选择观点的一个论点,其核心是从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的转化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01.167公共卫生publicsanitation
(1)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更大潜能的科学、技术和政府职能。
(2)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
01.168公共健康publichealth
(1)既是指导、维持和改进所有人健康的科学、技能和信念的综合,也是一种必须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的相关社会产品。
(2)义同“公共卫生”。
01.169邻避主义NotInMyBackYard,NIMBY “NotInMyBackYard”的缩写音译,原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居民或当地机构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而采取集体反对甚至抗争的行为和态度。
·11· 01.170社会选择socialchoice将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成为群体偏好的过程,也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协调结果。
01.171城市文化urbanculture人类以城市为载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及非物质关系的总和。
如城市建筑(群)、街道、园林、景观、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01.172生活圈lifecircle一般指日常生活圈,是城乡居民各种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
01.173私密性privacy
(1)个人或团体隔绝他们自己或者有关于他们的信息的能力。
(2)在私人环境中免于他人监视、观察的权利。
01.174公共性ess与私密性相对的概念。
(1)能够联系或影响到所有个体或某些团体的特性。
(2)为公众开放或共享的状态。
(3)受政府或个体捐赠资助的非营利特性。
01.175健康城市healthycity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城市卫生、污染、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保障与促进公共健康的城市。
01.176空间space
(1)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2)城乡规划学中指物体存在的场所,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界限或相对位置,通常以三个维度来描述。
01.177场所place由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空间,如与记忆、象征、归属等情感价值相联系的处所或地方。
01.178场所营造placemaking将空间赋予特定意义,形成人们认同的、具有归属感的场所的过程。
01.179城市营销citymarketing指运用市场营销策略,为获取城市发展资源而进行的各种创立城市品牌、提升地方形象的行为。
01.180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tiyprotecttion 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内的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和行动。
01.181城市愿景urbanvision人们对城市发展所向往的情景或环境。
01.182步行友好pedestrain-friendly使步行者能够在不受或少受机动车等交通干扰的环境中便捷、愉快、安全地活动。
01.183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干扰和负面影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01.184公正城市justcity以实现城市的多样性、民主化和平等为主要特征的规划理念和目标。
01.185城乡规划学urbanandruralplanningdiscipline
(1)以研究城乡发展规律、预测城乡发展趋势、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的综合性学科。
(2)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1年3月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所确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3。
01.186城市规划专业urbanplanningmajor
(1)以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生态保护及各项建设等的现象及规律,探讨城市和区域的规划方法、相关设 ·12· 计理论及管理实施途径等的专业领域。
(2)2011年前,城乡规划学科本科培养的名称。
01.187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majorinurbanplanninganddesign 2011年前,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生培养作为工学门类下建筑学二级学科的名称。
01.188城乡规划学学位urban-ruralplanningdiploma 授予个人的、表示其接受城乡规划学教育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术称号。
城乡规划学学位包括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2011年前为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学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01.189城市规划硕士masterofurbanplanning 由国务院学位办认定的城乡规划学科专业型硕士学位类型。
01.19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UrbanPlanningSocietyofChina 城乡规划领域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其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
01.191中国城市规划协会ChinaAssociationofCityPlanning 城乡规划行业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94年。
01.19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hineseSocietyforUrbanStudies 由全国城市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相关部门及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84年。
01.193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NationalSteeringCommitteeofUrbanandRuralPlanningHigherEducation 负责城乡规划学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等工作的非常设学术机构。
其前身是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中的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小组。
01.194全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NationalreditationCommitteeofUrbanPlanningHigherEducation 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全国性专门机构。
01.06相关学科 01.195建筑学architecture研究建筑物及其内外空间与环境的一门学科。
生和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
01.196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综合运用科学、技术、艺术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设计、修建和管理人工和自然环境的学科。
01.197城市生态学urbanecology运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动态调控的学科。
01.198城市经济学urbaneconomics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研究城市产 01.199城市社会学urbansociology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关系以及城市社会结构、社区组织、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01.200人口统计学demography人口学的分支学科。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一定时间、空间或概念范围内人类个体集 ·13· 合的状态、变动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01.201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规律的一门学科。
01.202勘察survey根据工程要求,对工作区域范围进行实地调查探测,查明和分析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评价其工程条件的行为。
01.203测绘mapping,surveying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利用的技术。
01.204公共政策publicpolicy公共部门针对特定公共事务,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决策与相关制度安排。
01.205公共选择publicchoice由社会公众共同决定所属公共物品的分配、使用、转让等处置方式的行为与过程。
01.07成果表达 01.206规划图plan,planningmap以图纸形式表达城乡规划内容的文件。
01.207现状图mapofexistingsituation,mapofstatusquo 以图纸形式描绘现实状况的文件,如自然地貌、资源、土地、建筑、道路等要素条件。
01.208规划设计任务书planninganddesignassignment 由规划项目委托方出具的,用以说明规划设计任务与要求的项目文件。
01.209基础资料汇编pilationofinvestigationdata 编制城乡规划所需要的各种现状和发展资料的文件集成。
01.210规划文本planningtext以条款的形式,根据规划内容确定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01.211规划说明书planningreport对规划设计的意图、依据、对策、标准等进行综合阐述和解释的文件。
是对规划文本的支撑和说明。
01.212图则planningcode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之
一,在地形图上标 示相关控制和引导规定的文件。
01.213地形图ographicmap描绘地表形状、标出其特征的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地图。
01.214坐标coordinate确定平面上或空间中一点位置的一组有序数对。
01.215标高elevation某一个点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差。
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01.216体量volume基于高度、占地面积、体积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体规模。
体量的认知受距离和角度影响。
01.217平面图plan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把地球表面当作平面所绘制的正射投影图,或者是假想用一水平切平面将房屋(群)剖切后,作切面以下部分的水平投影图。
通常按照一定比例绘制。
01.218总图masterplan
(1)建设场地开发的工程设计图。
包括总平面、竖向设计、道路、绿化、各类工程管网 ·14· 及其综合图。
有时也指总平面图。
(2)表达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的相互形态关系的总体布置图。
(3)有时特指描绘城市总体布局的图纸。
01.219比例ratio,scale又称“比率”。
(1)在绘图或模型中用以表示与真实形体的线性尺寸之比。
(2)在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值关系。
01.220意向图image,proposal概念性表达对现状认知或未来情景的一种图纸。
01.221预测forcast对事物未来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评价。
01.222预期expectation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预先设想。
01.223模型model,modeling
(1)根据现状、规划设计或设想,按比例制 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或影像,供展览、研究、试验或观测等用。
(2)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实质或属性,以某种形式抽象表述的方法。
01.224模拟simulation一种研究或演示方法,在设立特定规则、关系、变量和程序下再现及推演实际事件和过程。
01.225透视图perspectivemap根据视觉原理绘制出的表现立体并呈现空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01.226立面图facade在与建筑(群)外墙主要方向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正投影图。
是反映建筑外貌特征的重要效果图。
01.227效果图rendering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建筑物、建筑群体或整个地区建成后的模拟真实环境的高仿真图片,以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02.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02.01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02.001区位理论locationtheory又称“区位经济论”“经济空间论”。
关于经济活动空间位置选择规律的理论,即探讨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布局的影响过程和经济活动最优区位选择的理论。
02.002区位分布模型locationdistributionmodel 研究经济单位及其活动的空间位置及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是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的决定因素、内在规律及预期经济单位的空 间格局的理论模型。
02.003区域region
(1)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的连续空间范围。
(2)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所组成的地域范围。
02.004区域分析regionalanalysis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以及区域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15· 02.005区域可持续发展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区域内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相互协调与合理发展的一种模式。
02.006类型区Homogeneousregion又称“均质区”。
区域划分的一种类型。
区域内部按照空间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的一种空间划分。
02.007枢纽区tuberalarea又称“功能区”“结节区”。
区域划分的一种类型。
由某一核心及与其功能上有紧密联系的外围空间所组成的区域。
02.008资源禀赋resourceendowment又称“要素禀赋”。
一国或者区域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水平。
02.009比较优势parativeadvantage某一个体(或区域)相较其他个体(或区域),在资源禀赋、经济活动或社会资本等方面所拥有的相对优势。
02.010竞争优势petitiveadvantage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竞争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所能保持领先地位的显著优势。
02.011区域竞争力petitiveness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拥有或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02.012区域差异regionaldifference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差异的综合反映。
02.013区域分工regionaldivision又称“劳动地域分工”。
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配。
02.014区域均衡发展regionaleven[balanced]development
(1)通过区域内部资本积累过程和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会使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的一种理论。
(2)促使区域间或区域内各部门、各产业平衡协同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02.015区域非均衡发展regionalunevendevelopment
(1)某一区域由于不具备经济全面增长的资本或其他资源,经济难以实现平衡增长的理论。
(2)通过有选择性地投资于若干部门或区域,实现这些部门或区域优先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02.016核心-边缘理论core-periphery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中,揭示了核心区对边缘区产生支配作用的一种理论。
02.017区域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ofregionaldevelopment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发展得更快,而发展缓慢的地区则发展得更慢的一种现象。
02.018乘数效应multipliereffect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及效用放大机制。
02.019集聚效应concentrationeffect人口或经济活动向特定地区集中并产生经济优势的现象。
02.020辐射效应radiationeffect增长极将发展资源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出去,并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带动影响的现象。
02.021集聚-辐射效应concentration-radiationeffect 增长极的集聚(极化)作用和辐射(扩散)作用同时并存、互相作用的现象。
·16· 02.022杜能农业区位论Thunnen’sagriculturallocationtheory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ünen)提出的一种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的空间模式。
02.023韦伯工业区位论Weber’sindustriallocationtheory 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提出的一种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运费、劳动力成本和聚集经济三个区位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选址的空间位置。
02.024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ChrisTaylor)提出的一种关于大区域范围内城市布局的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城市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呈等级化、秩序化分布的规律特点。
02.025增长极理论growthpoletheory又称“发展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vancoisPerroux)提出的一种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高效发展,通过这种集聚基础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并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02.026点-轴发展理论pole-axistheory由中国经济地理学学家陆大道提出的一种针对中国区域宏观开发的空间经济结构演化理论。
该理论强调以某一城市为发展核心,然后沿着区域发展主要轴线带动整个区域的梯度发展。
02.027城市影响腹地[范围]urbanhinterland 一个城市对外围区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所及的最大范围。
02.028经济影响区area[sphere]ofeconomicinfluence 某一经济实体与周边地区发生相互经济关系所形成的功能空间。
02.029断裂点理论breakpointtheory寻找两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区域分界点(即断裂点)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其规模成正比,与距该城市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02.030经济基础理论economicbasictheory把城市经济活动划分成满足外部需求的基本部门和满足城市本身需要的非基本部门,认为城市的发展兴衰主要是由城市基本经济活动所主导的理论。
02.031基本经济部门basiceconomicsector城市对外服务的经济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02.032非基本经济部门non-basiceconomicsector 城市对内服务的经济部门及其经济活动,主要满足城市内部发展的需求。
02.033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1)减弱信息传递时空阻碍的一系列技术。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社会经济向智能、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过程。
02.034主导产业leadingindustry国民经济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是能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支柱性产业。
02.035产业结构industrialstructure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部门内部的内在生产联系和数量构成比例。
02.036产业转型industrialtransformation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内外部发展需求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 ·17· 的调整。
02.037产业链industrychain由不同上下游产业间形成的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链条般关联。
02.045劳动地域分工regionaldivisionoflabor 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主体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某一专业化部门的过程。
02.038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与之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的现象。
02.039产业布局industrialdistribution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不同产业进行空间配置和组合的过程。
02.040全球化globalization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02.041全球生产网络globalwork 跨国公司为获取竞争优势而将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一种国际分工体系。
02.042价值链valuechain由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提出的概念,是由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02.043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连接各个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全球跨企业网络组织。
02.044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由区域内各相关主体以区域创新为目标所组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网络体系。
02.046地域生产综合体regionalplexe 由代表地区经济特点的专门化部门,与其协作配套的辅助性部门,以及只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所组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空间组织形式。
02.047经济区划economicregionalization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
02.048城市经济区urbaneconomicregion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一种空间类型。
02.049经济协作区economiccoordinationregion 由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吸引力较强的主体所形成的紧密合作的经济地域组织。
02.050区域协调regionalcooperation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区域内成员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成员之间进行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分工与协作。
02.051区域联盟regionalalliance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国家或区域之间实行某种形式联合的组织形式。
02.052区域治理regionalgovernance为了实现区域公共利益,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公民等利益相关者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进行集体协调与行动的过程。
·18· 02.053区域一体化regionalintegration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区域内各成员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建立相应组织结构的过程。
02.054新区域主义newregionalism以提高区域的全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区域治理的方式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目标的一种理念。
02.055国土开发与整治territorialdevelopmentandmanagement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进行的国土规划、立法与管理过程。
02.056城镇网络work以城市为节点,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关联,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形成的网状空间实体。
02.057城镇密集区city-and-townconcentratedarea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连续性分布的密集城镇地域。
02.058城市地区urbanregion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并包括周围若干小城镇和郊区县在内,或由若干大中小城市集聚而成的地区,是中心城市与受其辐射的邻接地区组成的一种特定的地域结构体系。
02.059全球城市区域globalcityregion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形成的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联合发展并共同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现象。
02.060全球城市网络globalwork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间联系日趋紧密,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
02.061全球城市体系globalurbansystem在高度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城市超越国界的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网络状城市体系。
02.062都市经济圈metropolitaneconomiczone,metropolitaneconomyarea 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强大的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乡村联动发展,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生产、流通经济网络。
02.063经济带economicbelt依托交通运输干线、线型地理要素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交通轴两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人口密集、产业集聚的狭长带状经济区域。
02.064城市竞争力petitiveness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在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具有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02.065城市职能指数urbanfunctionalindex描述城市某项职能在国家或区域中重要性的指数。
02.066城市专门化指数urbanspecializationindex 用于测度某城市对一项或多项功能的依赖程度的数量表达。
02.067总部经济headquartereconomy企业总部在一个地区集聚所产生的经济形态及其效益。
02.068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马克·杰斐逊(
M.Jefferson)通过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揭示出一个国家中最大城市人口 ·19· 规模显著超过第二位城市的现象。
02.069首位分布primacyratiodistribution首位度至少大于2的一种城市规模分布现象。
02.070等级-规模法则rank-sizerule又称“位序-规模律”。
城镇体系中所有城镇按人口多少排序后,城镇位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02.071城市首位度urbanprimacyratio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
02.072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02.073城乡二元结构urban-ruraldualstructure 城乡居民之间因为制度差异,在生产形态、社会结构、收入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格局。
02.074城市移民urbanmigration城乡之间或城市之间人口发生位置移动并长期定居的人群。
02.075季节性移民seasonalmigration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进行生产或生活的人群。
02.076城乡统筹balanc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 为了减弱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促进城乡之间联动发展的一种过程。
02.077城乡一体化urban-ruralintegration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加强城乡联系、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02.078城乡治理urban-ruralgovernance全称“城市和乡村治理”。
在城市和乡村中多元利益主体积极参与,通过谈判、协调等方式达成共同目标、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
02.0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02.079希波丹姆规划模式Hippodamussystem,Hippodamus’planning 古希腊学者希波丹姆(Hippodamus)提出的的一种以格网道路布局为骨架,城市形成秩序化布局的形式。
02.080理想城市idealcity
(1)基于特定哲学思想、社会理想或科学技术而建构或想象的完美城市的统称。
(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学者提出的一种城市模式,城市呈规则的几何化平面布局。
想社会主义为内涵的一种城市规划思潮。
02.082城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lmovement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以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来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问题的运动。
02.083带形城市理论linearcitytheory由西班牙索里亚·玛塔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城市建成区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呈条带状连续延展。
02.08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规划ianurbanplanning 又称“乌托邦城市规划”。
19世纪初以空 02.084田园城市理论gardencitytheory又称“花园城市理论”。
由霍华德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理论,强调建立一种 ·20· 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规模适宜的有序城市组群。
02.085工业城市理论industrialcitytheory由法国建筑师戈涅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理论,为适应城市工业化发展需求而进行功能分区并形成相应的城市结构。
02.086集中主义centralism强调通过集中发展来提高大城市发展效益并解决相应城市问题的一系列规划理论思想。
02.087分散主义decentralism通过建设多中心城市或小城市组群等手段来解决城市过度集中问题的一系列规划理论思想。
02.088有机疏散理论anicdecentralizationtheory 沙里宁提出的一种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调整的理论,主张通过合理有序的要素集聚或疏散来解决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02.089未来主义城市规划futuristurbanplanning
(1)对科学技术持非常乐观态度,将技术作为城市形态构造的最重要支撑以及城市发展基础的一系列规划思想。
(2)特指1910年代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团体提出的现代城市规划设想方案,主张人口高度集中、运用机械结构和新材料创造高层建筑和多层次快速交通相结合的新型城市。
02.090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城市社会学的一个流派,以人文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城市的社会问题及其空间机制过程。
02.09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zonemodel美国学者伯吉斯(
E.W.Burges)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城市地 域以市中心为圆心呈圈层地带状分布的空间格局。
02.092扇形理论sectormodel美国学者霍伊特(
H.Hoyt)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从城市中心出发沿主要交通干线或障碍最小的方向呈扇面状向外延伸分布的空间格局。
02.09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model美国学者哈里斯(
C.D.Harris)和乌尔曼 (
E.L.Ullmn)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城市中存在若干个中心并围绕这些中心发展所组成的空间格局。
02.094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美国学者佩里(ClarenceArthurPerry)提出的一种居住区规划模式,以小学的服务范围来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单元。
02.095卫星城satellitetown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和产业,在大城市周围地区新建或扩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的或为中心城市服务的独立城镇。
02.096卧城bedroomtown
(1)为中心城市就业人口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卫星城。
(2)大城市外围以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居民点,或市区以外相对独立的居住区。
02.097新城newtown根据规划新建的相对独立的城镇。
02.098新城运动newtownmovement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为解决大城市问题,通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新城来疏散人口的一系列行动。
02.099雷德朋原则Redburnprinciple美国规划师克拉伦斯·斯坦(ClarenceStein) ·21· 提出的一种居住区布局模式,将居住区道路按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和若干等级,通过建立人车完全分离的体系来解决居住区内的活动干扰问题。
02.100反磁力中心iccenter为解决大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问题,在中心城市外围一定距离的地方新建较大规模的新城,吸引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功能疏解以及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外来人口和功能,形成相对于中心城市的反向吸引的集聚地。
02.101城市疏解citydecentralization为了解决大城市过分拥挤等问题,通过将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疏解到城市外围空间,从而促进城市中心区整体环境得到优化、城郊地区得到合理开发。
02.102物质空间决定论physicaldeterminesm 通过对物质环境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与秩序,以此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一种思想。
02.103光辉城市radiantcity法国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提出来的关于现代城市集聚发展的模式,主张通过立体式交通和提高城市密度来解决城市问题,以获得更高效、更舒适的生活。
02.104现代主义城市规划modernisturbanplanning 又称“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功能理性主义城市规划”。
现代建筑运动推动下,运用理性主义思想方法、功能分区手段对城市功能和空间进行相应分解,并通过交通系统进行组织联系的一种规划模式。
02.105广亩城市broadacrecity英国建筑师赖特(FrankL.Wright)提出的一种城市功能布局思想,解体传统集聚发展的城市形态,倡导高度分散的布局模式。
城市 ·22· 中每个独户家庭拥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以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
02.106功能分区functionalzoning现代城市规划布局的主要方式之
一。
根据城市中的各种活动类型的特点与需求,将城市用地按主要功能在空间上进行划分,并通过交通系统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分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02.107混合功能区mixedfunctionalzoning城市规划布局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城市功能混合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的一种布局方法。
02.108绿带greenbelt
(1)城市中带状连续分布的绿色空间。
(2)为阻止城市蔓延而在城市建成区外围划定的非城市建设地带。
02.109门槛理论thresholdtheory又称“临界分析理论”。
揭示在城市发展特定阶段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关键性障碍因素的理论。
02.110城市意象cityimage通过对道路、节点、边界、地标和区域等要素,人群建立起的对城市的综合感知和印象。
02.111拼贴城市collagecity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强调通过自然拼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的生长与发展。
02.112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城市场所、空间和建筑环境的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02.113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 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确立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02.114杜恩宣言TheDeclarationofDoorn1954年国际建筑协会第十小组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的规划思想,对《雅典宪章》所提出的现代主义理性思想进行了修订。
02.115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iachuhu 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对《雅典宪章》所提出的现代功能主义理性思想进行的全面修正与发展。
02.116北京宪章CharterofBeijing1999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系列建筑学的新理念。
02.117城市蔓延urbansprawl城市空间增长的一种形式,特指一种低密度、分散化的城市扩张方式。
02.118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美国学者针对现代主义城市功能规划问题,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和郊区紧凑发展以恢复城市社区活力的一系列设计理念。
02.119公交导向型发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 以公共交通为引导的城市发展模式。
通常以公交站点为中心,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开发,从而提高居民公共交通的出行率、建筑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效率。
02.120城市增长管理urbangrowthmanagement 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动态平衡,对城市增长过程的速度、时序以及发展总量进行预测 和引导的一整套政策法规工具的组合。
02.121精明增长smartgrowth针对城市蔓延危机,通过改变传统空间增长方式,促进特定地域内的紧凑发展,以实现城市与郊区协同、增强地方归属感、保护自然文化资源、提高开发利益等综合目标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02.122精明收缩smartshrinkage针对城市或区域内人口减少、经济衰败、发展动力不足的地区,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合理控制规模、改变传统功能等方式来聚合城市发展的资源与动力,来促进该地区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02.123生态城市eco-city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良性循环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02.124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02.125紧凑城市pactcity针对城市无序蔓延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模式,强调通过土地资源的混合使用、密集开发等策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发展的品质。
02.126海绵城市spongecity利用城市的自然条件与工程措施调剂雨水的蓄存与释放,来应对雨水自然灾害的城市建设理念。
02.127韧性城市resilientcity
(1)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
(2)城市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具有可承受、适应性和可恢复性的能力。
·23· 02.128智慧城市smartcity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的当代城市发展理念与实践。
02
本书对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城乡规划学规范名词。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城乡规划学名词/城乡规划学名词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0.5ISBN978-7-03-000000-0Ⅰ.①城…Ⅱ.①城…Ⅲ.①Ⅳ.①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00000号 责任编辑:才磊丁传标/责任校对:责任印制:吴兆东/封面设计: ·ii· 科学出版社出版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717 四川煤田地质制图印刷厂印刷 科学出版社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2020年6月第一版开本:787×10921/162020年6月第一次印刷印张:00 字数:000000 定价:000.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负责调换)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特邀顾问:路甬祥许嘉璐韩启德主任:白春礼副主任:梁言顺黄卫田学军蔡昉邓秀新何雷何鸣鸿 裴亚军常委(以姓名笔画为序): 田立新曲爱国刘会洲孙苏川沈家煊宋军张军张伯礼林鹏周文能饶克勤袁亚湘高松康乐韩毅雷筱云委员(以姓名笔画为序):卜宪群王军王子豪王同军王建军王建朗王家臣王清印王德华尹虎彬邓初夏石楠叶玉如田淼田胜立白殿一包为民冯大斌冯惠玲毕健康朱星朱士恩朱立新朱建平任海任南琪刘青刘正江刘连安刘国权刘晓明许毅达那伊力江·吐尔干孙宝国孙瑞哲李一军李小娟李志江李伯良李学军李承森李晓东杨鲁杨群杨汉春杨安钢杨焕明汪正平汪雄海宋彤宋晓霞张人禾张玉森张守攻张社卿张建新张绍祥张洪华张继贤陆雅海陈杰陈光金陈众议陈言放陈映秋陈星灿陈超志陈新滋尚智丛易静罗玲周畅周少来周洪波郑宝森郑筱筠封志明赵永恒胡秀莲胡家勇南志标柳卫平闻映红姜志宏洪定一莫纪宏贾承造原遵东徐立之高怀高福高培勇唐志敏唐绪军益西桑布黄清华黄璐琦萨楚日勒图龚旗煌阎志坚梁曦东董鸣蒋颖韩振海程晓陶程恩富傅伯杰曾明荣谢地坤赫荣乔蔡怡谭华荣 ·iii· ·iv·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 顾问:吴良镛主任:邹德慈副主任:崔愷王瑞珠叶嘉安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福王树声王建国叶裕民叶嘉安吕斌李晓江吴志强吴唯佳张京祥邹德慈周一星胡序威段进施卫良崔愷崔功豪谢映霞秘书长:石楠(兼)孙施文(兼) 王瑞珠孙安军张松周婕姚宏韬樊杰 曲长虹 尹稚孙施文张泉赵民唐子来 石楠运迎霞张尚武赵万民栾峰 ·v· ·vi· 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写专家 总负责人:孙施文分负责人:侯丽殷悦 第一章城乡规划总述负责人:侯丽参编人:汪军于泓顿明明朱揆李敏静 第二章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负责人:张京祥参编人:于涛冯建喜 第三章城乡规划与设计负责人:孙施文专项负责人:张京祥张尚武运迎霞栾峰 张晓昕参编人:黄建中吴祖泉柳朴曾鹏 陆希刚邵润青高源兰文龙王军仝德良韦明杰 段进 张赫王树盛 曹国华 张立施卫良 第四章城乡规划技术科学负责人:赵万民姚宏韬周婕参编人:李和平杨培峰彭坤焘李云燕李殿生付士磊路旭 李绥牛强 第五章社区与住房规划负责人:吴唯佳参编人:武廷海邵磊刘佳燕唐燕 第六章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负责人:张松参编人:邵甬陆希刚胡力骏 第七章城乡规划管理负责人:叶裕民参编人:张磊郐艳丽李东泉于洋杨宏山耿慧志 ·vii· 白春礼序 科技名词伴随科技发展而生,是概念的名称,承载着知识和信息。
如果说语言是记录文明的符号,那么科技名词就是记录科技概念的符号,是科技知识得以传承的载体。
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传承,即得益于此。
《山海经》记录了山、川、陵、台及几十种矿物名;《尔雅》19篇中,有16篇解释名物词,可谓是我国最早的术语词典;《梦溪笔谈》第一次给“石油”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农政全书》创造了大量农业、土壤及水利工程名词;《本草纲目》使用了数百种植物和矿物岩石名称。
延传至今的古代科技术语,体现着圣哲们对科技概念定名的深入思考,在文化传承、科技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我们知道,一个学科的概念体系是由若干个科技名词搭建起来的,所有学科概念体系整合起来,就构成了人类完整的科学知识架构。
如果说概念体系构成了一个学科的“大厦”,那么科技名词就是其中的“砖瓦”。
科技名词审定和公布,就是为了生产出标准、优质的“砖瓦”。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需要重视的基础性工作。
科技名词的审定就是依照一定的程序、原则、方法对科技名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恰当定名。
其中,对概念的把握和厘清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概念不清晰、名称不规范,势必会影响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和决策。
举个例子,我们在讨论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时,经常会有“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太少”等说法,尽管在通常的语境中,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表述,但严格说起来,会导致在认知上没有厘清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差异,而简单把技术研发和生产实际之间脱节的问题理解为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脱节。
一般认为,科学主要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求的研究。
科学、技术是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体现不同的价值,需要形成对不同性质的研发活动进行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科学管理体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我非常同意老一辈专家叶笃正的观点,他认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是一项事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已经有110年的历史。
1909年清政府成立科学名词编订馆,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立编译馆,是为了学习、引进、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对译名和学术名词进行规范统 ·i·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即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
1985年,为了更好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我国从科技弱国向科技大国迈进,国家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要对自然科学领域的名词进行规范统
一。
1996年,国家批准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响应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将工作范围由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扩展到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突进,前沿科技在不断取得突破,新的科学领域在不断产生,新概念、新名词在不断涌现,科技名词规范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10年的科技名词规范工作,在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承。
科技名词承载着科学和文化,一个学科的名词,能够勾勒出学科的面貌、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们不断地对学科名词进行审定、公布、入库,形成规模并提供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项工作又有几分盛世修典的意味,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党和国家重视下,我们依靠数千位专家学者,已经审定公布了65个学科领域的近50万条科技名词,基本建成了科技名词体系,推动了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和推动下,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两岸专家已在3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名词交流对照活动,出版了20多种两岸科学名词对照本和多部工具书,为两岸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我要感谢历届委员会所付出的努力。
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战略高度强调了创新,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因为科技的交流与传播、知识的协同与管理、信息的传输与共享,都需要一个基于科学的、规范统一的科技名词体系和科技名词服务平台作为支撑。
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战略定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与科技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要继续发扬科学民主、严谨求实的精神,保证审定公布成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科技名词审定是一项既具规范性又有研究性,既具协调性又有长期性的综合性工作。
在长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中,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和审定流程。
这一流程,有利于确立公布名词的权威性,有利于保证公布名词的规范性。
但是,我们仍然要创新审定机制,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名词审定公布任务。
另一方面,在做好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于前瞻性基础研究。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天眼”、“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天宫二号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成果,这些都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诞生的新概念、 ·ii· 新名词,是科技名词规范工作需要关注的热点。
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服务于前瞻性基础研究、新的科学领域、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应该是新时代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所关注的重点。
未来,我们要大力提升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创新科学传播模式、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
例如,及时为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确定中文名称,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召开四个新元素中文名称发布会,与媒体合作开展推广普及,引起社会关注。
利用大数据统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发面向全球华语圈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和基于用户实际需求的应用软件,受到使用者的好评。
今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还要进一步加强战略前瞻,积极应对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的趋势,探索知识服务、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新手段,从支撑创新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只有准确把握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战略定位,创新思路,扎实推进,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是为序。
2018年春 ·iii· ·iv· 路甬祥序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统
一,主张“书同文、车同轨”,把语言文字的统一作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强盛的重要基础和象征。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曾使我国居于世界之巅,成为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而伴随科学技术产生、传播的科技名词,从古代起就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活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古代科学著作记载的大量科技名词术语,标志着我国古代科技之发达及科技名词之活跃与丰富。
然而,建立正式的名词审定组织机构则是在清朝末年。
1909年,我国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专门从事科学名词的审定、规范工作。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得以更加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
1950年政务院设立的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以及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都是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和公布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和专业队伍。
他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光荣使命,秉承着振兴中华的神圣职责,为科技名词规范统一事业默默耕耘,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
规范和统一科技名词,不仅在消除社会上的名词混乱现象,保障民族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发展等方面极为重要,而且在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支撑学科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学科的名词术语的准确定名及推广,对这个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极为重要。
任何一门科学(或学科),都必须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完善的名词来支撑,否则这门学科就立不起来,就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郭沫若先生曾将科技名词的规范与统一称为“乃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在学术工作上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实现学术中国化的最起码的条件”,精辟地指出了这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的本质。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非常重要,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不仅现代科技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困难,而且在科技日益渗透人们生活各方面、各环节的今天,还将给教育、传播、交流、经贸等多方面带来困难和损害。
全国科技名词委自成立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前两任主任钱三强院士和卢嘉锡院士为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他们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2002年,我接任此工作,时逢国家 ·v· 科技、经济飞速发展之际,因而倍感责任的重大;及至今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组建了60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公布了50多个学科的63种科技名词,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方面均取得了协调发展,科技名词蔚成体系。
而且,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对此,我实感欣慰。
这些成就无不凝聚着专家学者们的心血与汗水,无不闪烁着专家学者们的集体智慧。
历史将会永远铭刻着广大专家学者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艰辛劳作和为祖国科技发展做出的奠基性贡献。
宋健院士曾在199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大会上说过:“历史将表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
”这个预见性的评价是毫不为过的。
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工作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基础,因此,它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建设工作。
当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学科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迅速普及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科学技术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已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带动着各项事业的发展。
所以,不仅科学技术发展本身产生的许多新概念、新名词需要规范和统
一,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领域也需要科技名词有一个更好的规范。
另一方面,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科技、文化、经贸交流不断扩大,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更加迫近,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任务也十分迫切。
因而,我们的名词工作不仅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繁荣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最近,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科技名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名词工作队伍,既要保持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名词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又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面向未来、协调发展、与时俱进、锐意创新。
此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使规范科技名词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应用,为迅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名词工作既要紧密围绕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形势,着重开展好科技领域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同时又要在强调经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开展好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资源、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名词审定工作,促进各个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和共同繁荣。
科学发展观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我们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已建立的科技名词体系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以创建中国的术语学派。
研究和建立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也是一种知识创新,是实现科技名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当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当前国际社会已处于以知识经济为走向的全球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也正在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主流,因而国内外科技、文化、经贸的交流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可以预言,21世纪中国的经 ·vi· 济和中国的语言文字都将对国际社会产生空前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10到20年之间,科技名词工作就变得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加迫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今上下而求索”,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不断前进。
不仅要及时地总结这些年来取得的工作经验,更要从本质上认识这项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地开创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新局面,做出我们这代人应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004年深秋 ·vii· ·viii· 卢嘉锡序 科技名词伴随科学技术而生,犹如人之诞生其名也随之产生一样。
科技名词反映着科学研究的成果,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
作为科技交流和知识传播的载体,科技名词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
试想,假如在天文学领域没有关于各类天体的统一命名,那么,人们在浩瀚的宇宙当中,看到的只能是无序的混乱,很难找到科学的规律。
如是,天文学就很难发展。
其他学科也是这样。
古往今来,名词工作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严济慈先生60多年前说过,“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
这句话反映了我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名词统一工作的认识和做法。
古代的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指出了名实相副的必要性。
荀子也曾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意为名有完善之名,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误解之名,可以说是好名。
他的“正名篇”即是专门论述名词术语命名问题的。
近代的严复则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躇”之说。
可见在这些有学问的人眼里,“定名”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
任何一门科学都包含很多事实、思想和专业名词,科学思想是由科学事实和专业名词构成的。
如果表达科学思想的专业名词不正确,那么科学事实也就难以令人相信了。
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
我国历来重视名词的统一与规范工作。
从清朝末年的科学名词编订馆,到1932年成立的国立编译馆,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直至1985年成立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已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其使命和职责都是相同的,都是审定和公布规范名词的权威性机构。
现在,参与全国科技名词委领导工作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闻出版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些部委各自选派了有关领导干部担任全国科技名词委的领导,有力地推动科技名词的统一和推广应用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以后,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第一任主任委员钱三强同志的组织带领下,经过广大专家的艰苦努力,名词规范和统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2年三强同志不幸谢世。
我接任后,继续推动和开展这项工作。
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广大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全国科技名词委15年来按学科共组建了50多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有18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名词审 ·ix· 定工作,还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书面审查和座谈讨论等,形成的科技名词工作队伍规模之大、水平层次之高前所未有。
15年间共审定公布了包括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等各学科领域的名词共计50多种。
而且,对名词加注定义的工作经试点后业已逐渐展开。
另外,遵照术语学理论,根据汉语汉字特点,结合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一套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可以说,在20世纪的最后15年中,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为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全国科技名词委密切结合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和任务,拓展新的学科领域开展名词审定工作,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近些年来,又对科技新词的定名和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科技新词的审定和发布试用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显示了名词统一工作的活力,跟上了科技发展的步伐,起到了引导社会的作用。
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是一项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性工作。
全国科技名词委作为我国专门从事科技名词统一的机构,始终把此项工作视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性任务。
通过这些年的积极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做好这项工作,必将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两岸科教、文化、经贸的交流与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科技名词浩如烟海,门类繁多,规范和统一科技名词是一项相当繁重而复杂的长期工作。
在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既要注意同国际上的名词命名原则与方法相衔接,又要依据和发挥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按照科技的概念和内涵,创造和规范出符合科技规律和汉语文字结构特点的科技名词。
因而,这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广大专家学者字斟句酌,精益求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
可以说,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名词是广大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
这里,我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向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审定和统一科技名词是为了推广应用。
要使全国科技名词委众多专家多年的劳动成果—规范名词,成为社会各界及每位公民自觉遵守的规范,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国务院和4个有关部委[国家科委(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和新闻出版署]已分别于1987年和1990年行文全国,要求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遵照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
希望社会各界自觉认真地执行,共同做好这项对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统一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值此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15周年、科技名词书改装之际,写了以上这些话。
是为序。
·x· 2000年夏 钱三强序 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同时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科技名词术语,作为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科技史上谱写过光辉篇章。
中国科技名词术语,以汉语为主导,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和发展,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简明扼要,蓄意深切。
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如已被译为英、德、法、俄、日等文字的《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包含大量科技名词术语。
从元、明以后,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创译了大批科技名词术语,为传播科学知识,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
一。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关心和重视科技名词术语的统
一。
我国早在1909年就成立了科学名词编订馆,后又于1919年由中国科学社成立了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28年由大学院成立了译名统一委员会。
1932年成立了国立编译馆,在当时教育部主持下先后拟订和审查了各学科的名词草案。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在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委员。
委员会分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药卫生、艺术科学和时事名词五大组,聘任了各专业著名科学家、专家,审定和出版了一批科学名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重要工作陷于停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学科、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相应地出现了大批新的科技名词术语。
统一科技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和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用,对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新形势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正式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定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组织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术语,并予以公布。
根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术语,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均应遵照使用。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教育委 ·xi· 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委派了正、副主任担任领导工作。
在中国科协各专业学会密切配合下,逐步建立各专业审定分委员会,并已建立起一支由各学科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近千人的审定队伍,负责审定本学科的名词术语。
我国的名词审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是对科学概念进行汉语订名,同时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既有我国语言特色,又方便国内外科技交流。
通过实践,初步摸索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名词术语的学科分类、相关概念等问题,并开始探讨当代术语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期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语言规律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体系。
统一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它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工作,又涉及到亿万人使用习惯的问题。
审定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处理好科学性、系统性和通俗性之间的关系;主科与副科间的关系;学科间交叉名词术语的协调一致;专家集中审定与广泛听取意见等问题。
汉语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
一。
除我国外,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汉语,或使用与汉语关系密切的语言。
做好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统一工作,为今后对外科技交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使我炎黄子孙,在世界科技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重要的贡献。
统一我国科技名词术语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需要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完善。
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谨的科学态度做好审定工作,成熟一批公布一批,提供各界使用。
我们特别希望得到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文化界、新闻出版界等各方面同志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共同为早日实现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和规范化而努力。
1992年2月 ·xii· 前言 历时五年,《城乡规划学名词》终于付样,这是我国第一次独立出版城乡规划学的科学技术名词,是城乡规划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公益工作。
城乡规划是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
我国城乡规划的朴素意识体现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聚落,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世界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诞生,以1909年英国利物浦大学设立城市规划专业为标志。
我国从20世纪初开始逐步引入其内容,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在建筑学学科下设立的城市规划专业,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被列为建筑学以及学科下的二级学科,2011年升格为一级学科,并将原学科名称“城市规划”改为“城乡规划学”。
可见,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在我国,城乡规划学仍然处于知识体系不断拓展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学科边界问题成为《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审工作的一个难题,如何确定学科框架体系,在明晰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系统外沿的同时,减少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是编审工作全过程不断探究的话题,也是对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体系、概念界定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
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催生了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也推动了规划实践的创新与演进,与城乡规划相关的各种知识不断涌现和积累,社会需求与体制调整、法定概念与学术探索、专业创新与思想沉淀、外来引进与本土孕育,是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自始至终无法回避的基本矛盾,也给《城乡规划学名词》的选词与释义带来了很大挑战。
《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写和审定专家们经过反复推敲,形成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相对成熟的、科学的城乡规划学概念定义,共7章1462条词目,系统地展示了城乡规划学的基本名词,反映了本学科知识的全貌和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平,也最大程度上诠释了规划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是一次“名正则言顺”的基础性工作,可以为各种类型的规划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开展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感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本书的编撰源自该委员会的信任和委托,基于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和2014年公布的《建筑学名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了《城乡规划学名词》的编审工作。
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得益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国家标准《城乡规划基本术语》的全面修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完成的《中国城乡规划学学科史》。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为《城乡规划学名词》的编审提供了全过程指导,从启动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研究确定整体要求与进度安排,研讨共性问题,研讨名词整体框架结构,协调部分名词的位置与查重,对查重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协调词条数量,明确词条释义撰写规范,研讨保证词条释义撰写质量,组织三次审查和复审等各个环节。
·xiii·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广泛动员了业内专家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身于这项事业。
国家最高科学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良镛教授担任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顾问,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担任委员会主任,崔愷、王瑞珠、叶嘉安三位院士担任副主任,包括学会各位理事长、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一大批城乡规划学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依托学会的学术工作委员会,学会秘书长石楠、副秘书长曲长虹统筹协调了整个编审过程,组织城乡规划学各领域的专家具体负责词条遴选、编写工作。
科技名词的编审是一件十分细致和繁琐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作风。
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领衔全书各章节的编写工作,各章节负责人分别是: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侯丽教授(第一章城乡规划总述);学会常务理事、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第二章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孙施文教授(第三章城乡规划与设计,其中,各专项负责人分别是:张京祥教授负责城镇体系规划;学会理事、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运迎霞教授负责城市详细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栾峰副教授负责乡村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段进教授负责城市设计;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曹国华教授级高工负责综合交通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晓昕教授级高工负责工程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万民教授,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姚宏韬教授,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周婕教授(第四章城乡规划技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唯佳教授(第五章社区与住房规划);学会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第六章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乡规划实施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第七章城乡规划管理)。
参加审定的专家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向所有支持编审工作的机构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城乡规划学名词》编审工作的成果是广大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研究者们共同的心血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此次对《城乡规划学名词》进行规范与审定,目的是尽快解决在国家层面上城乡规划科学技术名词规范“有”与“无”的问题,并通过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平台在全社会 ·xiv· 广泛传播。
虽经多次协调,但因各章节是由不同编写组完成,把握的尺度难免有别,在选词详略程度和层级安排上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欢迎同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待今后修订时再日臻完善。
城乡规划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2020年5月 ·xv· ·xvi· 编排说明
一、本书公布的是城乡规划学名词,共1462条,每条名词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二、全书分7部分:城乡规划总述、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 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中国城市建设和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
三、正文按汉文名所属学科的相关概念体系排列。
汉文名后给出了与该词概念相对应的英 文名。
四、每个汉文名都附有相应的定义或注释。
定义一般只给出其基本内涵,注释则扼要说明 其特点。
当一个汉文名有不同的概念时,则用
(1)、
(2)等表示。
五、一个汉文名对应几个英文同义词时,英文词之间用“,”分开。
六、凡英文词的首字母大、小写均可时,一律小写;英文除必须用复数者,一般用单数 形式。
七、“[]”中的字为可省略的部分。
八、主要异名和释文中的条目用楷体表示。
“全称”“简称”是与正名等效使用的名词;“又 称”为非推荐名,只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俗称”为非学术用语;“曾称”为被淘汰的旧名。
九、正文后所附的英汉索引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汉英索引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所示号码为该词在正文中的序码。
索引中带“*”者为规范名的异名或在释文中出现的条目。
·xvii· ·xviii· 目录 白春礼序路甬祥序卢嘉锡序钱三强序前言编排说明 正文01. 02.03. 04. 城乡规划总述·····························································································1
01.01城市与乡村·······················································································101.02城乡规划及相关规划···········································································301.03城乡规划制度····················································································701.04用地································································································9
01.05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教育······································································1001.06相关学科························································································1301.07成果表达························································································14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1502.01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1502.0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20城乡规划与设计························································································2403.01城镇体系规划··················································································2403.02城市(镇)总体规划·········································································2603.03城市(镇)详细规划·········································································3303.04乡村规划························································································3703.05城市设计························································································4303.06综合交通规划··················································································4703.07工程规划························································································52城乡规划技术科学·····················································································6004.01城乡规划分析与优化技术···································································6004.02城乡规划生态和节能技术···································································6304.03城乡规划智能技术与方法···································································67 ·xix· 05.社区与住房规划························································································6905.01城乡社区发展及规划理论与方法··························································6905.02住房政策与规划···············································································7005.03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7205.04城市更新规划··················································································74 06.中国城市建设史和遗产保护规划···································································7606.01中国城市建设史···············································································7606.02文化遗产保护··················································································7906.03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83 07.城乡规划管理···························································································
8707.02城乡规划制定管理············································································8807.03城乡规划实施管理············································································9007.04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与评估···································································92 ·xx· 01.城乡规划总述 01.01城市与乡村 01.001聚落settlement集中修建房屋住所的人类日常聚居的地方的统称。
01.002居民点settlement
(1)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形成的人类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在规划中也特指规划指定的乡村型集中居住社区。
01.003城市city,urban
(1)以非农产业和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聚落。
(2)在中国通常也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或其所辖的市区。
01.004乡村countryside具有大面积农业或林业土地使用或有大量的各种未开垦土地的地区,其中包含着以农业生产为主,人口规模小、密度低的人类聚落。
01.005人居环境humansettlement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落及其环境。
01.006市municipality,city依法设定市建制的行政区域。
01.007市区cityproper,urbandistrict
(1)在市范围内依法设定区建制的地域集合。
可单指其中的一个区。
(2)义同“城区” 01.008镇town
(1)依法设定镇建制的行政区域,即建制镇。
(2)规模较小的城市型聚落。
01.009城镇cityandtown,town
(1)市和镇的统称。
(2)指建制镇。
01.010乡township依法设定乡建制的行政区域。
01.011集镇townshipseat
(1)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村。
(2)由集市发展形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地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聚落。
01.012村village
(1)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形成的聚落。
(2)设立村民委员会的基层自治单位。
01.013城镇体系urbansystem一定区域内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合作、密切联系的城镇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01.014城市群urbancluster,urban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范围内空间接近、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的区域形态。
01.015都市city,urban,metropolis又称“都会”。
即城市,但一般用于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首要城市或商业上占重要地位的城市。
现泛指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其主要特征是城市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金融等经济活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01.016[大]都市区metropolitanarea城市功能地域的一种类型。
以一个核心城市 ·1· 以及与这个核心城市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化功能区域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01.025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城市人口、产业和职能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01.017都市圈metropolitancircle具有圈层形态的都市区。
01.018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gion,megalopolis 又称“大都市连绵区”“巨型城市区域”。
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
01.019中心城市centralcity,keycity一定区域范围内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对其他城市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城市。
01.020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城镇化”。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01.021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level又称“城镇化水平”“城市化率”。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指标。
一般用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01.022城区urbanarea城市辖区内,具有典型城市特征的连绵成片地区。
01.026设区市citywithsubordinatedistrict当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依法设置了区行政建制的市。
01.027不设区市citywithoutsubordinatedistrict 未设区建制,直接下辖街道、镇或乡的市。
01.028市辖区city-governeddistrict特别行政区、直辖市、地级市等下设的行政区,属于县级行政区。
01.029直辖市municipalitydirectlyunderthecentralgovernment 全称“中央直辖市”。
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市。
其行政地位相当于省。
01.030副省级市sub-provincialcity省辖市的一种,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01.031计划单列市municipalityseparatelylistedonthestateplan 全称“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财政收支等方面,不归入所在省而是作为独立的省级单位列入国家计划的市。
01.032地级市prefectural-levelcity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或自治州一级的省辖市,通常为设区的市。
01.023中心城区centralurbanarea市区范围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
其范围由城市规划确定。
01.033县级市county-levelcity行政地位相当于县一级的建制市,通常为不设区市。
01.024郊区suburb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位于市区外围的区域。
01.034超大城市super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 ·2· 万以上的城市。
按联合国标准称为“巨型城市”。
01.035特大城市super-large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
01.036大城市large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
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01.037中等城市medium-sized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
01.038小城市smallcity按照国家规范,指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
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
01.039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regionalization 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将国家的主权空间地域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不同的部分,并设置相应行政管理机构的区域划分。
01.040城市化地区urbanizedarea依据城市地域景观所划定的一种地理统计单元,主要用于反映城市人口集中的城市连片地区。
01.02城乡规划及相关规划 01.041规划planning,plan
(1)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纲领以及不断付诸实施的整个过程。
(2)规划制定工作完成的成果。
01.042城乡规划urbanandruralplanning
(1)对学科和实践领域的统称,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总称。
01.043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空间布局所作的整体战略部署与政策指引。
01.044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城镇群体关系为研究对象,明确城乡统筹发展、城镇空间布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规模控制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筹布局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45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cityplanning,townplanning
(1)对学科和实践领域的统称,义同“城乡规划”。
(2)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总称,近代曾称“都市计划”“市镇计划”。
01.046镇规划townplanning
(1)对一定时期内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的总称。
01.047乡规划township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乡的村庄发展布局、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 01.048村庄规划villageplanning对一定时期内村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01.04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prehensiveplanning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性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01.050城市总体规划prehensive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01.051分区规划districtplanning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划定的分区在土地使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安排的规划。
01.052近期建设规划short-termconstructionplanning 依据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发展重点、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建设时序,安排城市重要建设项目,提出生态环境、自然与历史文化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的一种城市规划类型。
01.053远景规划long-termperspectiveplanning对超越总体规划年限的更长远时间的未来发展进行的预见性思考和安排。
01.054详细规划detailedplanning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局部地区的土地使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
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01.055单元规划regulatoryunitplanning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根据本地实际情 ·4· 况,将城市建设地区划分成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编制单元规划,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地区内人口和开发强度分布以及各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具体地块的控制提供依据。
01.056控制性详细规划detailedregulatoryplanning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对特定地区内的用地进行地块划分,并提出具体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道路交通和工程管线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控制要求的过程及其成果。
01.057修建性详细规划detailedconstructionplanning 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对建设地段制定的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及施工的规划设计。
01.058专项规划sectorplanning,sectoralplanning 在总体规划框架内,针对综合交通、环境保护、商业网点、医疗卫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等特定领域编制的规划。
01.059结构规划structureplan又称“结构性规划”。
(1)规划编制过程中,在规划内容具体安排前,对城市和地区的主要结构要素进行统筹谋划的概略性方案。
(2)英国1968年《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两个层次之
一,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发展所制订的具有总体纲要性的政策文件。
01.060镇村体系规划ruralsettlementsystemplanning 镇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
在镇行政区域内,明确一定时期内镇区和各类村庄未来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 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61镇区规划townseatplanning镇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即镇人民政府驻地城镇的总体规划。
01.062乡域规划countryplanning乡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
在乡行政区域内,明确一定时期内各类村庄和集镇未来发展、空间布局、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等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01.063集镇规划townshipseatplanning乡规划的主要内容之
一,即对乡人民政府驻地集镇的总体规划。
01.069区划zoning
(1)土地使用或开发控制的一种法律手段,即对特定地区内的土地进行地块划分,提出具体控制要求并实行管制。
(2)按特定功能需要进行区域划分过程及其结果。
01.070城市设计导则urbandesignguideline城市设计中制定的专门用于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的各项设计准则的统称。
包括图纸与文字条款。
01.071土地使用规划landuseplanning又称“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以特定区域内全部土地为对象,明确未来土地使用方式,统筹各类用地之间关系,并实施开发控制的规划。
01.064城乡统筹规划urban-ruralintegrationplanning 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镇与乡村共同发展的专项规划。
01.07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prehensivetransportationplanning 对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及其设施进行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65城市设计urbandesign,civicdesign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所做的设计和构思安排。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也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阶段或工作层次。
01.066战略规划strategicplanning特定地区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整体性、结构性、长远性问题所做的谋划和空间总体安排。
01.07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 对城市各类绿地进行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7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conservationplanningofhistoriccity[town,village]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规划。
01.067概念规划conceptplanning
(1)义同“战略规划”。
(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的研究,并对未来发展目标及发展状态作出总体性和概略性的安排。
01.068社区规划munityplanning
(1)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以社区自组织和社群互动为基础,促进社区发展的计划和工作过程。
(3)在一些国家是城乡规划的统称。
01.075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urbandisasterpreventionplanning 为应对和减轻城市主要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统筹利用改造城市各类资源,总体部署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和应急服务系统。
01.076城市工程设施专项规划urbaninfrastructuresectionplanning 对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燃气、通信、供热、园林、环境卫生、综合防灾等 ·5· 城市市政工程基础设施所编制的专项规划的统称。
01.077居住区规划设计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 对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安排和具体设计。
01.078风景名胜区规划scenicdistrictplanning为了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综合管理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所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01.079旅游规划tourismplanning对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相关系统和要素所进行的统筹部署和整体安排。
01.080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城市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01.08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nationalsocio-economicplaning 简称“发展规划”,曾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定时期内,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纲领性文件。
01.082主体功能区developmentpriorityzone 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条件,结合区域间分工协作的需要,所确定的具有特定核心功能定位的空间单元。
01.083主体功能区规划planningfordevelopmentpriorityzone 确定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 的基础性国土空间规划。
01.084国土规划territorialplanning对全国或某个区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
01.085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在一定区域内,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在空间、时间上对土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的布局和统筹安排。
01.08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landusemasterplanning 对一定区域范围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作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01.087流域规划riverbasinplanning以江河流域为范围,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为核心的区域规划。
01.088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 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01.089规划期限planningterm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及开发控制要求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规划的有效期限。
01.090规划区planningarea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划定。
01.091规划范围plannedarea在规划编制中,需要在同一个规划中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的空间地域范围。
·6· 01.092次区域规划sub-regionplan在城市或区域范围内,对划定下层次空间单元所作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和空间布局的部署与政策指引。
01.093行动规划actionplan又称“行动计划”。
为实现特定规划目标或专项实施行动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步骤。
01.094地方规划localplan
(1)对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类规划的统称。
(2)英国1968年《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发展规划体系中的两个层次之
一,指对城市行政区内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环境发展所制定的实施性规划文件。
01.095问题导向规划problem-orientedplanning 以解决现存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从现在逐渐向未来推演的规划方法和过程。
与“目标导向规划”相对应。
01.096目标导向规划target-orientedplanning 以确定未来发展目标,并通过分解各项目标而确定相应行动纲领的规划方法和过程。
与“问题导向规划”相对应。
01.097空间规划spatialplanning以土地和空间使用为主要对象的规划的统称。
01.098自下而上规划bottom-upplanning
(1)由基层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拟定规划内容并纳入到上层次规划中的规划 方法。
(2)由社会基层发动,并经社会参与达成共识后由政府确认的规划制定和实施组织方式。
01.099自上而下规划-downplanning
(1)按照规划层级层层传导、分解发展目标、先总体后详细的规划方法。
(2)由政府确定规划主要内容,由下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群体落实、执行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组织方式。
01.100理性规划rationalplanning
(1)以理性思考为基础进行的规划,其核心 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而不是通过个人的好恶偏好来指导未来的行动。
(2)专指“理性主义规划”,指以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为思想基础的规划方法,用以否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乌托邦式的空想规划和纯美学观点出发的蓝图规划。
01.101城市景观cityscape人类在城市聚居环境中所创造和维护的人工与自然景观,由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街道、广场、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整体及氛围。
01.102建成环境builtenvironment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人居环境状态,范围上从聚落整体到具体建筑物,同时也包括各种支持性基础设施。
01.103物质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曾称“体形环境”。
包括土地、植被、水体、建筑、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所有的自然资源等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客观实体存在的集合。
01.03城乡规划制度 01.104城乡规划体系urban-ruralplanningsystem,urban-ruralplansystem
(1)有关城乡规划的各项制度安排的统称。
包括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系、城乡规划运行体系。
(2)城乡规划编制成果所组成的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 ·7· 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城乡规划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
01.105规划制定plan-making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的过程。
01.106规划编制plandrafting,plan-preparing 按照法定程序和内容,组织和编写各类城乡规划成果的过程。
01.107规划审批planapproval由法定主体对城乡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查与批准的过程。
01.108规划实施planningimplementation将法定规划付诸实现的行为及其过程。
01.109规划实施管理administrationofplanningimplementation 根据批准的法定规划,组织和编制相关规划,对各类建设和发展行为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督的行政行为。
01.110规划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inplanning 社会公众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以提供信息、表达意见、发表评论、互动协商等方式影响规划决策的制度、机制和活动。
01.111规划修改planningamendment为应对影响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变化,根据法定程序,而对城乡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行为。
01.112规划修编planningrevision因规划期限已到或因外部条件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对原有规划进行重新编制的行为。
01.113规划实施评估evaluationofplanningimplementation 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实施状况、目标和内容的执行情况以及规划实施的效益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的制度和行为。
01.114规划监督检查supervisionandinspectionofplanning 依照法律法规,对规划制定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事项进行处理的制度和过程。
01.115规划督察planninginspection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和行为。
01.116城乡用地规划管理urban-rurallanduseplanningadministration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已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提出规划意见、确定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各项行政行为的总称。
01.117城乡建设规划管理urbanandruralconstructionplanningadministration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已批准的城乡规划对各项建设工程活动进行审查、核实和监督,并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等各项行政行为的总称。
01.118城乡规划编制资质qualificationofurban-ruralplanningmakinginstitution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合法承担规划编制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资格。
01.119注册城乡规划师执业资格registeredurban-ruralplannerqualification 城乡规划专业人员从事城乡规划关键技术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后获得的准入资格。
·8· 01.120城乡规划教育评估reditationofplanningcurriculum 由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主管机构组织,对开办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进行鉴定和评价。
01.121城市紫线urbanpurpleline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01.122城市绿线urbangreen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各类城市绿地边界控制线。
01.123城市蓝线urbanblue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01.124城市黄线urbanyellowline城市规划确定的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01.125开发控制developmentcontrol对具体建设项目的可建设内容、容量、强度以及开发方式等的限制性规定及其执行过程,是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
01.126物权propertyright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 的权力,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01.127空权airright权利人依法对地表以上的空间或建筑物及构筑物以上的空间具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01.128土地细分subdivision将待开发土地分成若干地块,并划出道路及公共设施用地,以供土地出售或建设使用的行为。
01.129密度分区densityzoning又称“强度分区”。
依据不同的开发强度对城市或地区进行分区的行为与管理制度。
01.130密度density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某一要素的量占该范围总面积的比例。
01.131开发强度developmentdensity
(1)在地块开发控制中,将容积率和建筑 密度统称为开发强度。
(2)一定区域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3)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中,指建设用地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例。
01.04用地 01.132土地使用landuse又称“用地性质”“土地使用性质”“土地用途”。
(1)人类占有土地并用以实现特定需求的方式。
(2)在城乡规划中特指土地的用途。
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01.133用地分类land-usecategories以土地使用为依据,将城乡用地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及其结果。
01.134城乡用地urbanandrurallanduse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
包括建设用 01.135建设用地buildableland用于城乡建设的各类用地。
01.136非建设用地non-buildableland水域、农林及其他不用作开发建设的用地。
·9· 01.137居住用地residentiallanduse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01.141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andwarehouselanduse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的用地。
01.13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dministrativeandpublicservicelanduse 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行政、文化、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01.13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ercialandbusinesslanduse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01.140工业用地industriallanduse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01.142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portationlanduse 道路和交通设施等用地。
streetandtran- 01.143公用设施用地publicutilitieslanduse 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用地。
01.144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spaceandcitysquare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用地。
01.145国有土地public-ownedland全民所有制的土地。
01.146集体土地collective-ownedland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
01.05规划价值观和规划教育 01.147城市问题urbanissue,urbanproblem
(1)泛指城市发展的相关议题。
(2)城市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衡与无序,或对城市生产、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和困难的种种现象的统称。
01.148城市病citydisease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社会隔离等问题。
01.149城市研究urbanstudies以各类城市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多学科领域。
01.150规划研究planningstudies
(1)规划过程中的各类研究。
(2)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规划理论、方法及其过程等进行探究的工作。
01.151规划目标planningtarget规划预期实现的状态或指标。
01.152外部性externality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导致其他人或组织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01.153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又称“市场失效”“市场失败”。
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01.154公共物品publicgoods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获得的物品或平等提供给一定地域内所有居民的物品。
01.155公地悲剧tragedyofmons用以表示和说明下述情况的一种隐喻:由于 ·10·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一致,而且不存在能够保证它们一致的权力体制,因而发生自然资源的耗竭。
01.156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equalesstobasicpublicservice 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的额外成本之和。
01.163社会福利socialwelfare又称“社会福祉”。
(1)泛指一种社会状态,即人们普遍健康、正常而幸福的存在。
(2)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01.157职住平衡job-housingbalance一定地域范围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之间所具有的均衡关系。
01.158市民化citizenization
(1)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过程。
(2)特指进城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待遇的过程。
01.159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在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中,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回应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的规划设计。
01.160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1)在不危及子孙后代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发展需求的能力和趋势。
(2)指系统和过程持久有效运行的能力。
01.161宜居城市livablecity以实现城市良好的居住环境、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丰富的人文社会与生态自然环境,并且能够为居民提供发展机遇和促进自由交流、民主协商的空间和机会均等为特征的规划理念和目标。
01.162社会成本socialcost
(1)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指某一种产品的平均成本。
(2)因为个人或组织行为的外部性给社会所带来 01.164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个人或团体的社会福利状态。
01.165公共利益publicinterest
(1)指人类整体的、普遍的、共同的利益。
(2)一定社会中,个人利益的总和,或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01.166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theorem有关从个人偏好推论社会选择观点的一个论点,其核心是从个人偏好到社会选择的转化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01.167公共卫生publicsanitation
(1)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有组织的活动来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更大潜能的科学、技术和政府职能。
(2)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卫生状况。
01.168公共健康publichealth
(1)既是指导、维持和改进所有人健康的科学、技能和信念的综合,也是一种必须通过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的相关社会产品。
(2)义同“公共卫生”。
01.169邻避主义NotInMyBackYard,NIMBY “NotInMyBackYard”的缩写音译,原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居民或当地机构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而采取集体反对甚至抗争的行为和态度。
·11· 01.170社会选择socialchoice将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成为群体偏好的过程,也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协调结果。
01.171城市文化urbanculture人类以城市为载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及非物质关系的总和。
如城市建筑(群)、街道、园林、景观、社会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艺术、宗教、法律、习俗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01.172生活圈lifecircle一般指日常生活圈,是城乡居民各种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
01.173私密性privacy
(1)个人或团体隔绝他们自己或者有关于他们的信息的能力。
(2)在私人环境中免于他人监视、观察的权利。
01.174公共性ess与私密性相对的概念。
(1)能够联系或影响到所有个体或某些团体的特性。
(2)为公众开放或共享的状态。
(3)受政府或个体捐赠资助的非营利特性。
01.175健康城市healthycity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城市卫生、污染、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保障与促进公共健康的城市。
01.176空间space
(1)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2)城乡规划学中指物体存在的场所,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界限或相对位置,通常以三个维度来描述。
01.177场所place由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空间,如与记忆、象征、归属等情感价值相联系的处所或地方。
01.178场所营造placemaking将空间赋予特定意义,形成人们认同的、具有归属感的场所的过程。
01.179城市营销citymarketing指运用市场营销策略,为获取城市发展资源而进行的各种创立城市品牌、提升地方形象的行为。
01.180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tiyprotecttion 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内的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和行动。
01.181城市愿景urbanvision人们对城市发展所向往的情景或环境。
01.182步行友好pedestrain-friendly使步行者能够在不受或少受机动车等交通干扰的环境中便捷、愉快、安全地活动。
01.183低冲击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干扰和负面影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01.184公正城市justcity以实现城市的多样性、民主化和平等为主要特征的规划理念和目标。
01.185城乡规划学urbanandruralplanningdiscipline
(1)以研究城乡发展规律、预测城乡发展趋势、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的综合性学科。
(2)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11年3月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所确立的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33。
01.186城市规划专业urbanplanningmajor
(1)以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生态保护及各项建设等的现象及规律,探讨城市和区域的规划方法、相关设 ·12· 计理论及管理实施途径等的专业领域。
(2)2011年前,城乡规划学科本科培养的名称。
01.187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majorinurbanplanninganddesign 2011年前,城乡规划学科研究生培养作为工学门类下建筑学二级学科的名称。
01.188城乡规划学学位urban-ruralplanningdiploma 授予个人的、表示其接受城乡规划学教育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学术称号。
城乡规划学学位包括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2011年前为城市规划专业工学学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01.189城市规划硕士masterofurbanplanning 由国务院学位办认定的城乡规划学科专业型硕士学位类型。
01.19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UrbanPlanningSocietyofChina 城乡规划领域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其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
01.191中国城市规划协会ChinaAssociationofCityPlanning 城乡规划行业全国性社会团体,成立于1994年。
01.19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hineseSocietyforUrbanStudies 由全国城市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相关部门及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于1984年。
01.193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NationalSteeringCommitteeofUrbanandRuralPlanningHigherEducation 负责城乡规划学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等工作的非常设学术机构。
其前身是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中的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小组。
01.194全国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NationalreditationCommitteeofUrbanPlanningHigherEducation 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全国性专门机构。
01.06相关学科 01.195建筑学architecture研究建筑物及其内外空间与环境的一门学科。
生和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一门学科。
01.196风景园林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综合运用科学、技术、艺术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设计、修建和管理人工和自然环境的学科。
01.197城市生态学urbanecology运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功能、结构和动态调控的学科。
01.198城市经济学urbaneconomics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研究城市产 01.199城市社会学urbansociology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关系以及城市社会结构、社区组织、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01.200人口统计学demography人口学的分支学科。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一定时间、空间或概念范围内人类个体集 ·13· 合的状态、变动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
01.201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组织规律的一门学科。
01.202勘察survey根据工程要求,对工作区域范围进行实地调查探测,查明和分析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及评价其工程条件的行为。
01.203测绘mapping,surveying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利用的技术。
01.204公共政策publicpolicy公共部门针对特定公共事务,为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决策与相关制度安排。
01.205公共选择publicchoice由社会公众共同决定所属公共物品的分配、使用、转让等处置方式的行为与过程。
01.07成果表达 01.206规划图plan,planningmap以图纸形式表达城乡规划内容的文件。
01.207现状图mapofexistingsituation,mapofstatusquo 以图纸形式描绘现实状况的文件,如自然地貌、资源、土地、建筑、道路等要素条件。
01.208规划设计任务书planninganddesignassignment 由规划项目委托方出具的,用以说明规划设计任务与要求的项目文件。
01.209基础资料汇编pilationofinvestigationdata 编制城乡规划所需要的各种现状和发展资料的文件集成。
01.210规划文本planningtext以条款的形式,根据规划内容确定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01.211规划说明书planningreport对规划设计的意图、依据、对策、标准等进行综合阐述和解释的文件。
是对规划文本的支撑和说明。
01.212图则planningcode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之
一,在地形图上标 示相关控制和引导规定的文件。
01.213地形图ographicmap描绘地表形状、标出其特征的水平和垂直位置的地图。
01.214坐标coordinate确定平面上或空间中一点位置的一组有序数对。
01.215标高elevation某一个点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差。
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01.216体量volume基于高度、占地面积、体积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体规模。
体量的认知受距离和角度影响。
01.217平面图plan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把地球表面当作平面所绘制的正射投影图,或者是假想用一水平切平面将房屋(群)剖切后,作切面以下部分的水平投影图。
通常按照一定比例绘制。
01.218总图masterplan
(1)建设场地开发的工程设计图。
包括总平面、竖向设计、道路、绿化、各类工程管网 ·14· 及其综合图。
有时也指总平面图。
(2)表达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的相互形态关系的总体布置图。
(3)有时特指描绘城市总体布局的图纸。
01.219比例ratio,scale又称“比率”。
(1)在绘图或模型中用以表示与真实形体的线性尺寸之比。
(2)在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比值关系。
01.220意向图image,proposal概念性表达对现状认知或未来情景的一种图纸。
01.221预测forcast对事物未来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作出估计和评价。
01.222预期expectation对事物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预先设想。
01.223模型model,modeling
(1)根据现状、规划设计或设想,按比例制 成的同实物相似的物体或影像,供展览、研究、试验或观测等用。
(2)对所研究对象的全部或某一方面的实质或属性,以某种形式抽象表述的方法。
01.224模拟simulation一种研究或演示方法,在设立特定规则、关系、变量和程序下再现及推演实际事件和过程。
01.225透视图perspectivemap根据视觉原理绘制出的表现立体并呈现空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01.226立面图facade在与建筑(群)外墙主要方向平行的投影面上所作的正投影图。
是反映建筑外貌特征的重要效果图。
01.227效果图rendering通过手绘或计算机软件制作的建筑物、建筑群体或整个地区建成后的模拟真实环境的高仿真图片,以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02.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02.01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02.001区位理论locationtheory又称“区位经济论”“经济空间论”。
关于经济活动空间位置选择规律的理论,即探讨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布局的影响过程和经济活动最优区位选择的理论。
02.002区位分布模型locationdistributionmodel 研究经济单位及其活动的空间位置及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是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的决定因素、内在规律及预期经济单位的空 间格局的理论模型。
02.003区域region
(1)用某项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的连续空间范围。
(2)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所组成的地域范围。
02.004区域分析regionalanalysis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人文要素以及区域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15· 02.005区域可持续发展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区域内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相互协调与合理发展的一种模式。
02.006类型区Homogeneousregion又称“均质区”。
区域划分的一种类型。
区域内部按照空间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的一种空间划分。
02.007枢纽区tuberalarea又称“功能区”“结节区”。
区域划分的一种类型。
由某一核心及与其功能上有紧密联系的外围空间所组成的区域。
02.008资源禀赋resourceendowment又称“要素禀赋”。
一国或者区域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水平。
02.009比较优势parativeadvantage某一个体(或区域)相较其他个体(或区域),在资源禀赋、经济活动或社会资本等方面所拥有的相对优势。
02.010竞争优势petitiveadvantage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在竞争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所能保持领先地位的显著优势。
02.011区域竞争力petitiveness能支撑一个区域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即一个区域在竞争和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区域相比较,拥有或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02.012区域差异regionaldifference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差异的综合反映。
02.013区域分工regionaldivision又称“劳动地域分工”。
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配。
02.014区域均衡发展regionaleven[balanced]development
(1)通过区域内部资本积累过程和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会使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的一种理论。
(2)促使区域间或区域内各部门、各产业平衡协同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02.015区域非均衡发展regionalunevendevelopment
(1)某一区域由于不具备经济全面增长的资本或其他资源,经济难以实现平衡增长的理论。
(2)通过有选择性地投资于若干部门或区域,实现这些部门或区域优先发展的一种政策措施。
02.016核心-边缘理论core-periphery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中,揭示了核心区对边缘区产生支配作用的一种理论。
02.017区域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ofregionaldevelopment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发展得更快,而发展缓慢的地区则发展得更慢的一种现象。
02.018乘数效应multipliereffect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及效用放大机制。
02.019集聚效应concentrationeffect人口或经济活动向特定地区集中并产生经济优势的现象。
02.020辐射效应radiationeffect增长极将发展资源要素向其他地区扩散出去,并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带动影响的现象。
02.021集聚-辐射效应concentration-radiationeffect 增长极的集聚(极化)作用和辐射(扩散)作用同时并存、互相作用的现象。
·16· 02.022杜能农业区位论Thunnen’sagriculturallocationtheory 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JohannHeinrichVonThünen)提出的一种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的空间模式。
02.023韦伯工业区位论Weber’sindustriallocationtheory 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lfredWeber)提出的一种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运费、劳动力成本和聚集经济三个区位因子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选址的空间位置。
02.024中心地理论centralplacetheory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ChrisTaylor)提出的一种关于大区域范围内城市布局的理论。
该理论揭示了城市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呈等级化、秩序化分布的规律特点。
02.025增长极理论growthpoletheory又称“发展极理论”。
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vancoisPerroux)提出的一种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高效发展,通过这种集聚基础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并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02.026点-轴发展理论pole-axistheory由中国经济地理学学家陆大道提出的一种针对中国区域宏观开发的空间经济结构演化理论。
该理论强调以某一城市为发展核心,然后沿着区域发展主要轴线带动整个区域的梯度发展。
02.027城市影响腹地[范围]urbanhinterland 一个城市对外围区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所及的最大范围。
02.028经济影响区area[sphere]ofeconomicinfluence 某一经济实体与周边地区发生相互经济关系所形成的功能空间。
02.029断裂点理论breakpointtheory寻找两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区域分界点(即断裂点)的理论模型。
该理论认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其规模成正比,与距该城市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02.030经济基础理论economicbasictheory把城市经济活动划分成满足外部需求的基本部门和满足城市本身需要的非基本部门,认为城市的发展兴衰主要是由城市基本经济活动所主导的理论。
02.031基本经济部门basiceconomicsector城市对外服务的经济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02.032非基本经济部门non-basiceconomicsector 城市对内服务的经济部门及其经济活动,主要满足城市内部发展的需求。
02.033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1)减弱信息传递时空阻碍的一系列技术。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社会经济向智能、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过程。
02.034主导产业leadingindustry国民经济构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是能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支柱性产业。
02.035产业结构industrialstructure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以及产业部门内部的内在生产联系和数量构成比例。
02.036产业转型industrialtransformation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内外部发展需求对其现存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直接或间接 ·17· 的调整。
02.037产业链industrychain由不同上下游产业间形成的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链条般关联。
02.045劳动地域分工regionaldivisionoflabor 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主体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某一专业化部门的过程。
02.038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与之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的现象。
02.039产业布局industrialdistribution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不同产业进行空间配置和组合的过程。
02.040全球化globalization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并相互影响的过程。
02.041全球生产网络globalwork 跨国公司为获取竞争优势而将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一种国际分工体系。
02.042价值链valuechain由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提出的概念,是由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02.043全球价值链globalvaluechain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连接各个创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全球跨企业网络组织。
02.044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innovationsystem 由区域内各相关主体以区域创新为目标所组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的网络体系。
02.046地域生产综合体regionalplexe 由代表地区经济特点的专门化部门,与其协作配套的辅助性部门,以及只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所组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空间组织形式。
02.047经济区划economicregionalization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
02.048城市经济区urbaneconomicregion在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一种空间类型。
02.049经济协作区economiccoordinationregion 由地理位置接近、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吸引力较强的主体所形成的紧密合作的经济地域组织。
02.050区域协调regionalcooperation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区域内成员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成员之间进行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分工与协作。
02.051区域联盟regionalalliance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国家或区域之间实行某种形式联合的组织形式。
02.052区域治理regionalgovernance为了实现区域公共利益,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公民等利益相关者通过谈判、协商等方式进行集体协调与行动的过程。
·18· 02.053区域一体化regionalintegration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区域内各成员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建立相应组织结构的过程。
02.054新区域主义newregionalism以提高区域的全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区域治理的方式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目标的一种理念。
02.055国土开发与整治territorialdevelopmentandmanagement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以及进行的国土规划、立法与管理过程。
02.056城镇网络work以城市为节点,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关联,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形成的网状空间实体。
02.057城镇密集区city-and-townconcentratedarea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多个大中城市为核心,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发生着密切联系、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连续性分布的密集城镇地域。
02.058城市地区urbanregion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中心并包括周围若干小城镇和郊区县在内,或由若干大中小城市集聚而成的地区,是中心城市与受其辐射的邻接地区组成的一种特定的地域结构体系。
02.059全球城市区域globalcityregion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形成的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联合发展并共同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现象。
02.060全球城市网络globalwork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城市间联系日趋紧密,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多层次城市网络体系。
02.061全球城市体系globalurbansystem在高度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城市超越国界的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网络状城市体系。
02.062都市经济圈metropolitaneconomiczone,metropolitaneconomyarea 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强大的经济辐射和经济吸引带动周围城市和乡村联动发展,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生产、流通经济网络。
02.063经济带economicbelt依托交通运输干线、线型地理要素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交通轴两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人口密集、产业集聚的狭长带状经济区域。
02.064城市竞争力petitiveness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在经济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具有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
02.065城市职能指数urbanfunctionalindex描述城市某项职能在国家或区域中重要性的指数。
02.066城市专门化指数urbanspecializationindex 用于测度某城市对一项或多项功能的依赖程度的数量表达。
02.067总部经济headquartereconomy企业总部在一个地区集聚所产生的经济形态及其效益。
02.068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马克·杰斐逊(
M.Jefferson)通过研究城市规模分布,揭示出一个国家中最大城市人口 ·19· 规模显著超过第二位城市的现象。
02.069首位分布primacyratiodistribution首位度至少大于2的一种城市规模分布现象。
02.070等级-规模法则rank-sizerule又称“位序-规模律”。
城镇体系中所有城镇按人口多少排序后,城镇位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
02.071城市首位度urbanprimacyratio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
02.072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teraction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交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02.073城乡二元结构urban-ruraldualstructure 城乡居民之间因为制度差异,在生产形态、社会结构、收入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格局。
02.074城市移民urbanmigration城乡之间或城市之间人口发生位置移动并长期定居的人群。
02.075季节性移民seasonalmigration受季节因素的影响,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进行生产或生活的人群。
02.076城乡统筹balancingurbanandruraldevelopment 为了减弱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促进城乡之间联动发展的一种过程。
02.077城乡一体化urban-ruralintegration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加强城乡联系、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02.078城乡治理urban-ruralgovernance全称“城市和乡村治理”。
在城市和乡村中多元利益主体积极参与,通过谈判、协调等方式达成共同目标、实现协同发展的过程。
02.0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02.079希波丹姆规划模式Hippodamussystem,Hippodamus’planning 古希腊学者希波丹姆(Hippodamus)提出的的一种以格网道路布局为骨架,城市形成秩序化布局的形式。
02.080理想城市idealcity
(1)基于特定哲学思想、社会理想或科学技术而建构或想象的完美城市的统称。
(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学者提出的一种城市模式,城市呈规则的几何化平面布局。
想社会主义为内涵的一种城市规划思潮。
02.082城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lmovement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以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来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问题的运动。
02.083带形城市理论linearcitytheory由西班牙索里亚·玛塔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城市建成区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呈条带状连续延展。
02.081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规划ianurbanplanning 又称“乌托邦城市规划”。
19世纪初以空 02.084田园城市理论gardencitytheory又称“花园城市理论”。
由霍华德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与空间组织理论,强调建立一种 ·20· 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规模适宜的有序城市组群。
02.085工业城市理论industrialcitytheory由法国建筑师戈涅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理论,为适应城市工业化发展需求而进行功能分区并形成相应的城市结构。
02.086集中主义centralism强调通过集中发展来提高大城市发展效益并解决相应城市问题的一系列规划理论思想。
02.087分散主义decentralism通过建设多中心城市或小城市组群等手段来解决城市过度集中问题的一系列规划理论思想。
02.088有机疏散理论anicdecentralizationtheory 沙里宁提出的一种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调整的理论,主张通过合理有序的要素集聚或疏散来解决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02.089未来主义城市规划futuristurbanplanning
(1)对科学技术持非常乐观态度,将技术作为城市形态构造的最重要支撑以及城市发展基础的一系列规划思想。
(2)特指1910年代意大利未来主义者团体提出的现代城市规划设想方案,主张人口高度集中、运用机械结构和新材料创造高层建筑和多层次快速交通相结合的新型城市。
02.090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美国城市社会学的一个流派,以人文生态学的思想来研究城市的社会问题及其空间机制过程。
02.091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zonemodel美国学者伯吉斯(
E.W.Burges)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城市地 域以市中心为圆心呈圈层地带状分布的空间格局。
02.092扇形理论sectormodel美国学者霍伊特(
H.Hoyt)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从城市中心出发沿主要交通干线或障碍最小的方向呈扇面状向外延伸分布的空间格局。
02.093多核心理论multiplenucleimodel美国学者哈里斯(
C.D.Harris)和乌尔曼 (
E.L.Ullmn)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一种理论,揭示城市中存在若干个中心并围绕这些中心发展所组成的空间格局。
02.094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美国学者佩里(ClarenceArthurPerry)提出的一种居住区规划模式,以小学的服务范围来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单元。
02.095卫星城satellitetown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和产业,在大城市周围地区新建或扩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的或为中心城市服务的独立城镇。
02.096卧城bedroomtown
(1)为中心城市就业人口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卫星城。
(2)大城市外围以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的居民点,或市区以外相对独立的居住区。
02.097新城newtown根据规划新建的相对独立的城镇。
02.098新城运动newtownmovement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为解决大城市问题,通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新城来疏散人口的一系列行动。
02.099雷德朋原则Redburnprinciple美国规划师克拉伦斯·斯坦(ClarenceStein) ·21· 提出的一种居住区布局模式,将居住区道路按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和若干等级,通过建立人车完全分离的体系来解决居住区内的活动干扰问题。
02.100反磁力中心iccenter为解决大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问题,在中心城市外围一定距离的地方新建较大规模的新城,吸引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功能疏解以及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外来人口和功能,形成相对于中心城市的反向吸引的集聚地。
02.101城市疏解citydecentralization为了解决大城市过分拥挤等问题,通过将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疏解到城市外围空间,从而促进城市中心区整体环境得到优化、城郊地区得到合理开发。
02.102物质空间决定论physicaldeterminesm 通过对物质环境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与秩序,以此来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一种思想。
02.103光辉城市radiantcity法国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提出来的关于现代城市集聚发展的模式,主张通过立体式交通和提高城市密度来解决城市问题,以获得更高效、更舒适的生活。
02.104现代主义城市规划modernisturbanplanning 又称“功能主义城市规划”“功能理性主义城市规划”。
现代建筑运动推动下,运用理性主义思想方法、功能分区手段对城市功能和空间进行相应分解,并通过交通系统进行组织联系的一种规划模式。
02.105广亩城市broadacrecity英国建筑师赖特(FrankL.Wright)提出的一种城市功能布局思想,解体传统集聚发展的城市形态,倡导高度分散的布局模式。
城市 ·22· 中每个独户家庭拥有一英亩土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以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
02.106功能分区functionalzoning现代城市规划布局的主要方式之
一。
根据城市中的各种活动类型的特点与需求,将城市用地按主要功能在空间上进行划分,并通过交通系统将这些相对独立的分区联系成一个整体。
02.107混合功能区mixedfunctionalzoning城市规划布局的一种形式。
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城市功能混合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多样性,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的一种布局方法。
02.108绿带greenbelt
(1)城市中带状连续分布的绿色空间。
(2)为阻止城市蔓延而在城市建成区外围划定的非城市建设地带。
02.109门槛理论thresholdtheory又称“临界分析理论”。
揭示在城市发展特定阶段中,某些限制其发展的极限或关键性障碍因素的理论。
02.110城市意象cityimage通过对道路、节点、边界、地标和区域等要素,人群建立起的对城市的综合感知和印象。
02.111拼贴城市collagecity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强调通过自然拼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的生长与发展。
02.112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一种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城市场所、空间和建筑环境的符号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和延续性。
02.113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1933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 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确立了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02.114杜恩宣言TheDeclarationofDoorn1954年国际建筑协会第十小组通过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的规划思想,对《雅典宪章》所提出的现代主义理性思想进行了修订。
02.115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iachuhu 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对《雅典宪章》所提出的现代功能主义理性思想进行的全面修正与发展。
02.116北京宪章CharterofBeijing1999年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纲领性文件,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系列建筑学的新理念。
02.117城市蔓延urbansprawl城市空间增长的一种形式,特指一种低密度、分散化的城市扩张方式。
02.118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美国学者针对现代主义城市功能规划问题,提出的关于城市内部和郊区紧凑发展以恢复城市社区活力的一系列设计理念。
02.119公交导向型发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TOD 以公共交通为引导的城市发展模式。
通常以公交站点为中心,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开发,从而提高居民公共交通的出行率、建筑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效率。
02.120城市增长管理urbangrowthmanagement 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动态平衡,对城市增长过程的速度、时序以及发展总量进行预测 和引导的一整套政策法规工具的组合。
02.121精明增长smartgrowth针对城市蔓延危机,通过改变传统空间增长方式,促进特定地域内的紧凑发展,以实现城市与郊区协同、增强地方归属感、保护自然文化资源、提高开发利益等综合目标的一种空间发展模式。
02.122精明收缩smartshrinkage针对城市或区域内人口减少、经济衰败、发展动力不足的地区,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合理控制规模、改变传统功能等方式来聚合城市发展的资源与动力,来促进该地区的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02.123生态城市eco-city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良性循环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02.124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02.125紧凑城市pactcity针对城市无序蔓延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模式,强调通过土地资源的混合使用、密集开发等策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发展的品质。
02.126海绵城市spongecity利用城市的自然条件与工程措施调剂雨水的蓄存与释放,来应对雨水自然灾害的城市建设理念。
02.127韧性城市resilientcity
(1)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
(2)城市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具有可承受、适应性和可恢复性的能力。
·23· 02.128智慧城市smartcity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设施为基础,以社会、环境、管理为核心要素的当代城市发展理念与实践。
02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