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牟利。青岛市公安局立即成立由软件非法盗取公民身份,诉讼离婚的程序怎么走

程序 2
周刊法眼法度法魂 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第五版《法周刊》第502期周刊部主办 法治热点 青岛警方捣毁一非法获取、贩卖公民信息完整犯罪链 青岛市公安部门历时3个多月破获一起非法获取、贩卖公民信息案,捣毁完整犯罪链。
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某网络平台漏洞编写软件,然后盗取平台注册的个人信息,累计下载、泄露个人信息200多万条。
今年1月,胶州市公安局发现一网民大肆贩卖公民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并 从中牟利。
青岛市公安局立即成立由胶州市公安局、青岛网警支队等组成的专案组。
2月14日,警方将王某及其同伙抓获。
据其交代,他们从上线“雨神团-baby”处非法获取公民身份证正反面、银行卡等公民信息数十万条,并在网上贩卖。
随后,警方在辽宁沈阳将以网名为“雨神团-baby”的郎某及其丈夫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抓获,后又抓获郎某上线——杨某,并在内蒙古包头市抓获了杨某上线李某。
李某称,他从上线“兔子”处购买 软件非法盗取公民身份证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在网上贩卖,并雇人利用这些信息非法批量注册“今日头条”“聚宝汇”等账户套取优惠券、返现金和体验金,然后贩卖,非法获利30万余元。
今年3月,警方在山东昌邑将网名为“兔子”的张某抓获。
据张某供述,2015年底他抓住某网络平台漏洞,用黑客技术编写程序并卖给下线李某等人供下载此平台注册的个人信息,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经统计,张某伙同李某等人利用某网络平台漏洞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达200余万条。
一吐为快 旗袍,让位法袍 □汪佳丽 审理疑难复杂的婚姻家庭纠纷类案件,是我这个年纪该懂的事吗?90后的我常常质疑。
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孩去协助审理年过九旬老人的离婚案件,那是多大的“喜”感!好几次,同学都会调侃我这么说。
可我从不畏惧,我觉得每个年龄阶段的法官助理都有自己的优势。
我爱美,具有90后的典型特点,简单又快乐。
然而仅有这一点完全不够,法院工作中接触到的案件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做审判工作时,需要懂得更多综合知识的融通。
如何完美地让案件矛盾化解,常常让我好几个夜晚睡不踏实。
忙是工作的常态,法官助理也是辛勤忙碌的小蜜蜂。
为了能够在入额法官的把关下完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判决书,一边追着审限,一边学习新出台的法规,错过无数的闺蜜聚会、团友活动,有时会产生一种忙到没有时间的窒息感。
但这种忙碌很有意义,很多人知道我在法院工作,投来的都是羡慕的目光。
很多个中午休息间隙,我和带我的资深老法官常常会为一起案子的争议焦点而不断争论。
上个月,带我的师傅詹法官退休了,我最后帮他收拾办公室的物品,看到了一叠叠荣誉证书旁边叠着一套整整齐齐的法袍;送他回家时,看到了他小区外墙已经开始脱落的泥灰……但那天,他在法院门口与“战友”们告别时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真想一辈子都不脱掉这身法袍。
” 虽然法袍没有旗袍的婀娜多姿,但它体现的是正义,在我心中,穿法袍的法官永远是迷人的,因为穿着法袍的我们步伐沉稳有力量,而迈向法庭的那扇大门,是鉴定黑与白、对与错的神圣之门。
休养,为了出发 □付建国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在家撰写一起未共同生活的闪婚离婚案判决。
经查明,夫妻关系已达到离婚条件,但因涉及到财产纷争,即女方婚前购买婚后过户在对方名下车辆的归属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即赠予理论归男方所有、婚后共同共有、婚前女方个人所有。
细想这三种观点,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困扰着我,致使文书难以继续撰写。
正在烦心的时候,媳妇突然走过来,对我发起牢骚,说我缺少和孩子沟通,回家要么写材料,要么写判决。
工作忙,家人可以理解,但再忙,也要静心休养,多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看到媳妇的埋怨,我便开始检讨与悔过,并将满脑都是工作的氛围调整到愉快家庭生活模式,陪同孩子玩耍,陪家人聊天…… 在休闲中,脑袋越来越清醒。
不仅如此,还在玩耍过程中产生了灵感,对裁判文书撰写有了新的思路,对裁判观点有了更为充分的论理支撑和法律依据。
为不扫孩子的兴趣,我便趁其独自玩耍之际,简单记下了支撑观点的关键点,然后继续陪孩子搭积木。
11点左右,孩子终于进入了梦乡。
而我,则继续撰写裁判文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
一,把灵感形成文字写入判决中,认定其为女方婚前陪嫁物,归属女方个人婚前财产,体现打击借结婚为名敛财的裁判价值导向。
结果,我用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裁判文书,并得到了院民事专业法官会议的一致认可和赞同。
回忆撰写文书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工作愈忙,尤其是在没有思路时,可以放松一下自己,静心休养,寻找灵感,也许会有另一番思路或创意。
责任编辑联系电话电子邮件QQ群号 刘吟秋010-67550723fzk@59261458 本刊特稿□刘白露 疗伤与祛痛:北京家事审判的变革之道 家事无大事,家事难了事。
每一起诉讼到法院的家事纠纷,都有着中国传统观念中不足为外人道的种种隐痛。
这些案件对于法官来说,下判容易,修复艰难。
想要审理好家事案件,往往需要超越案件审理本身,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才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始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作为改革试点单位,北京东城、西城、房山3家法院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改革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家事审判改革创新举措。
■改革重点借助审判修复婚姻家庭 关系 长期以来,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建设普遍被认为是自己的事,内部的事,是几乎不受外部评价、介入和引导的私人领域。
实际上,婚姻家庭的不稳定不仅影响直接当事人,还极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弱势群体社会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机器的有序运转。
自2014年10月以来,北京法院共受理一审家事案件121476件,审结112351件,平均调撤率69.6%。
家事案件作为人民法院最为传统的案件类型,是民事案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中离婚、继承类案件占比三分之二强。
与传统家事案件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事案件的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审理难度不断加大。
以涉诉财产分割为例,许多家事案件中涉及的家庭财产利益如房产等动辄几百万甚至千万,个别社会人群的家庭财富分割标的甚至达到几十亿。
同时,新类型财产案件不断出现,股权、期权、保险产品、信托财产等新型财产形态不断出现,涉及小产权房、公租房、农村宅基地房屋等法律定性上有争议的案件持续增加。
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类型案件也不断涌现,如人工生殖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类型家事案件,电子类、信息类等新遗嘱类型,网络虚拟财产分割等都需要法院在界定法律性质基础上进行裁判。
然而,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处理和破解,还无法涵盖此次家事审判改革首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传统家事案件审理中,法官往往用财产类案件审判模式审理家事案件。
案件一来,法官先问是否愿意离婚,当事人一说愿意离,审判方向马上转变为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至于当事人感情的修复问题,法官过问并不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家事审判改革的思路明确提出,家事审判的基本定位是,要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家事审判理念要变偏重财产分割、财产利益保护为全面关注当事人身份利益、财产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真正借助审判修复婚姻家庭关系。
■借外“安内”多种社会力量助结家事 纠纷 2016年7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与北京悦群益众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正式对接,在家事案件审理中引入社会资源。
悦群益众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是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张爽正在对一起家事纠纷进行调解。
左宁摄 家4A级社会组织,专门为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社工服务。
在与北京二中院合作后,将引入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律师等专业人群参与到部分家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为需要服务的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诉讼引导等服务。
2016年8月,悦群益众中心委派社会工作师张老师参与了一起离婚案件审理,并对当事人及近亲属进行心理疏导,在北京法院首次引入社会工作师辅助审理离婚类家事案件。
刚满10岁的刘小童(化名)的爸爸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原因是在自己因突发脑出血昏迷住院后,小童的妈妈仅仅支付了入院当天的抢救费用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后续治疗的费用和陪护工作都落在了老人的身上。
法官在庭审过程中了解到,小童的妈妈和奶奶长期不和,积怨很深,就连每次到法院,老人都是满腹牢骚。
但考虑到小童的爸爸身患癌症,帮忙把小童拉扯大的爷爷奶奶又已年迈,一审法院最终判决小童由妈妈抚养。
矛盾可想而知,老人舍不得长期离开孩子,案件上诉到北京二中院,要求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重作处理。
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社会工作师张老师开始参与庭审,她的任务不仅仅是对小童的父母,更是对小童和奶奶作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接受判决结果。
经过反复交流,老人想明白了,气儿也顺了,甚至能与儿媳面对面沟通。
法官随即和张老师达成一致,在法院的心理咨询室安排了一次祖孙探视,老人见到孙子笑靥如花。
二审虽未改判,承办法院依然收到一面充满感激之情的锦旗。
除了社会工作师,北京二中院还在家事审判中引入“百姓评理团”,选取七至九位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家庭治疗师、社会工作者、民主党派人士、律 师等社会各界人士,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参与庭审旁听,并对争议事实发表评理意见,作为法官判案参考。
案件判决后,由“三师”针对来法院信访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协助化解矛盾。
其中,律师主要对于判决中确有问题的进行引导申诉;社会工作师针对判决没有问题、但确有困难的群众链接社会资源,协助寻求社会救济;心理咨询师则针对案件没有问题也不存在困难的上访人进行心理疏导。
此外,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还借助妇联、司法局、青少年维权组织、人民陪审员等各方力量,在全区范围内选聘有经验的家事调查员,在社区形成工作网络,了解涉诉家庭的相关情况,给法官处理案件提供客观意见,服务审判实践。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甚至在家事案件审理过程中邀请当事人的领导、同事、亲友和关系密切的街坊邻居到调解现场一起调解,形成修复当事人情感的最大合力。
■前延后伸给当事人更多庭外关注 “冷静期”和“案后回访”,是西城区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以来的一套组合拳。
“冷静期”的主要做法是,对于起诉到法院的家事类纠纷,首先由立案法官引导当事人接受立案前“冷静期”调解,负责具体调解工作的是西城区法院精心挑选的29名人民陪审员。
经过诉前调解,在“冷静期”内达成调解协议的,即时制作人民调解协议或法院调解书。
未在“冷静期”内达成调解协议的,及时立案。
“冷静期”制度自2015年10月试行以来,累计收到575件,28%的家事纠纷在“冷静期”内得到解决。
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由于在“冷静期”内就部分争议达成一致并疏导了 情绪,减轻了法官在庭审中的压力。
老王是西城区法院的一名前法 官,退休后现在是西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常驻家事审判庭的专职调解员。
他每天一早来到家事调解室,几乎整整一天都闲不下来。
他的目标就是“帮当事人念顺那本难念的经”。
老王曾经处理过一起“冷静期”内的继承案件:被继承人去世后,他的母亲、两个女儿和前后三任妻子都提出继承要求。
来到家事调解室的时候,第一任妻子要争房产,第二任妻子要分家析产,未办结婚手续的第三任妻子掌握着所有的银行存折和工资卡。
被继承人的老母亲哭哭啼啼,一大家子谩骂争吵不断,混乱不堪。
老王见到他们的时候,一上来根本没提继承的事,而是告诉他们,“要想告慰死去的亲人,首先就要好好说话。
”等大家情绪平静下来,老王开始给他们上法律课,讲法律关系、审理程序、夫妻共同财产等等,讲清楚后,才开始一点一点做调解工作。
前后6次“约谈”后,协议达成并当即执行完毕。
老王在他的“冷静期”结案表格里欣慰地划了一笔。
对于一些法律程序上结束的案件,家事法官更关注判后当事人的情况和情绪。
西城区法院家事审判庭针对一些积怨较深或有特殊困难的家事案件,邀请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案后回访”,关心当事人的案外需求。
■情感修复更加注重为当事人疗伤 怎样打开心结,让爱真正回家?西城区法院在被确定为试点法院之前,就开始了家事案件情感修复工作机制的探索。
西城区法院家事审判庭 法官张爽曾经处理过一个6次判决驳回离婚请求后,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离婚案件。
原告、被告双方都是中科院的退休职工,多年前,他们唯一的儿子意外猝死,女方一直无法生育,失去了联结纽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两人感情越来越淡。
2009年起,男方开始起诉离婚,诉一次,驳一次,先后6次,法院都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在诉讼过程中,女方受不了失掉儿子又失婚姻,精神状态出现严重问题。
而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男方就开始单独抚养自己婚外的非婚生子,夫妻两人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第六次离婚诉讼被驳回后,男方上诉,二审法院发回重审。
重审过程中,张爽找到已是老太太的女方谈过几次话,但女方反复告诉法官说:“没有家了活着没有意思。
”案件一度难以进展。
劝和还是判离,张爽开始认真思考案件下一步的方向。
直觉告诉她,判离容易,但想让老太太真正走出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张爽在北京西城区妇联的支持下,找到了一位心理专家,专门去做老太太的工作。
“当我第一次看到神情呆滞、恍惚的老太太,听到她祥林嫂式的喃喃自语时,我就知道婚姻已经是她的唯一执念。
”心理专家王学荣说,“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适合调解和好的,帮助不适合在一起的夫妻化解干戈、理性分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个判断,与张爽完全一致。
他们先后3次上门做工作之后,老太太走出了阴影,配合法院完成了离婚诉讼程序。
“疗伤”也讲艺术。
2016年7月19日,西城区法院32法庭,张爽在主持一起离婚案件的调解。
调解之前,张爽说:“开庭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法庭播放的视频里,是当事人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儿女嬉戏玩耍的画面,像每一个美满家庭的日常,温馨暖人。
起诉离婚的女方和男方都是博士,儿女双全,收入丰厚,因为怀疑男方出轨,女方强烈要求离婚。
张爽在第一次开庭后,判断原告、被告双方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于是她邀请了3名家事调解员、婚姻情感专家和双方的共同好友参与了这次调解。
看到视频后,泣不成声的女方说:“没想到法庭播放了我们生活的视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等原告冷静下来,婚姻情感专家凑到低头垂泪的原告身边,轻声抚慰,和家事调解员一起连着做了3个小时的疏导。
最后,在朋友的陪同下,夫妻两人选择了包容,一起离开法院。
对话新闻当事人 □邹治 访谈对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 法周刊:北京法院前期对家事审判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单国钧:2016年5月以来,我市确定东城、西城、房山法院作为试点法院,稳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设立家事审判庭或专业化审判团队,探索家事审判工作规律,研究建立符合家事专业化审判的体制机制以及符合家事审判规 传统家事审判需要方式创新 律的诉讼程序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积累了经验。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组建家事审判专业团队。
选任具有婚姻经历、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热爱家事审判、善于调解的人员担任家事法官,配备具有心理学、社会学背景的审判辅助人员,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办理家事案件。
二是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家庭矛盾,加大调解工作力度,为需要服务的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诉讼引导等服务,借助审判修复婚姻家庭关系。
例如,北京二中院研创“三师一团”模式,即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律师和百姓评理团 辅助家事审判,打造化解家事矛盾的共同体,形成化解矛盾的社会工作合力。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婚姻冷静期、家事调查员、心理疏导介入、夫妻财产申报、案后回访等机制。
法周刊:执行家事审判改革后,与之前的家事审判方式相较有哪些变化? 单国钧:变化之一:改变重财产分割而轻家庭危机疗愈的理念,由过去审判中偏重财产分割、财产利益保护转变为全面关注当事人身份利益、财产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注重治愈和修复婚姻家庭关系。
变化之二:由法院独家处理转变为借助社会力 量和资源综合解决家事矛盾纠纷,探索建立大家事审判团队。
变化之三:逐步适当扩大法院职权调查取证范围。
尤其是在涉及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事实方面的案件法院主动进行审查。
法周刊:北京法院接下来的家事审判改革重点是什么? 单国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事案件日益增多且日趋复杂化,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北京法院接下来的家事审判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加大调解和法官职权干预力 度,探索完善各项审判机制和审判工作方式。
二是建设家事专业审判团队,提高法官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法官法律专业知识、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借助社会资源建立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心理疏导员等辅助团队,参与家事案件审理和纠纷解决工作。
三是探索设置家事专业审判组织,在具备条件的城区法院成立家事审判专业庭,在条件尚不具备的郊区法院探索在人民法庭的基础上成立家事审判庭,或探索与未成年审判庭联合组成少年家事审判庭。

标签: #英语 #英语 #英语 #半径 #怎么做 #超频 #工具栏 #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