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7日星期五Tel(押010)62580719E-mail押gwei@
新知xinzh
超新星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谁也无法预言下一颗超新星会在哪里爆发。
如果你确信自己拥有一双“慧眼”,不妨到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开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中一试身手。
足不出户仰望星空 国内首个天文全民科学项目上线 姻本报记者胡珉琦 超新星是恒星死亡时突然变亮的现象,它爆发初期的光度变化包含着丰富的恒星演化信息。
然而,超新星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谁也无法预言下一颗超新星会在哪里爆发,科学家往往会错过它爆发的前几天。
如果你确信自己拥有一双“慧眼”,不妨到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开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opularSupernovaProject,PSP)中一试身手。
也许,你就有机会和专业天文队伍合作找到那颗属于你的超新星。
看图寻找超新星 尽管,仰望星空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但寻找宇宙新发现对普通大众而言始终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需要具备足够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物理、数学方法才可以做到。
7月29日正式上线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却可以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哪怕你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你只是一名小学生。
这并非夸大其词。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普通人眼里,也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因此,只须借助天文望远镜,每天都对这些星系进行拍摄,并将新拍摄的照片(新图)和以前拍摄的照片(历史图)对比,如果发现不同,有新的亮点,就有可能发现了一颗超新星。
在PSP系统中,用户只需要做的就是看图搜索,倘若发现可疑目标就上报。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 当然,发现超新星并没有那么容易,用户需要看大量的图才可能有所发现,而且在看图过程中有各种情况需要判断。
因此,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搜索者之前,用户需要学习一份简单的教程,并成功通过在线测试。
此后,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供用户查看。
如果觉得可疑,用户便可以点击提交“这是可疑目标”,后台的高级用户会给出对该目标的判断回复。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辨图之所以需要借助人类的双眼,是因为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很多时候,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判断远远不如人类特 超新星SN2013gb,由绍兴爱好者王彬发现 超新星SN2013fw,由宁波爱好者金彰伟发现 有的感性和模糊思维更高效。
据悉,截至8月1日17点,已经有305人 成功注册该系统。
“昨夜看图能手“”搜索大神”两栏里已经出现了各个天文爱好者的名字。
天文发现就要“玩”出来 PSP系统是国内首个天文全民科学项目,他的发起人和图片提供者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一位物理老师高兴。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从2010年起,高兴在星明天文台就开展了超新星小行星搜索计划(SASP),至今为止,参与活动的爱好者已经独立最先发现了近30颗超新星。
但高兴说,这些年活跃的爱好者还只有十几个。
星明天文台在理想情况下正常运转的时候,一个夜晚要追踪700~1000个星系,因此 如果用户成功通过了在线测试,成为一名普通的搜索者,用户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查看图片。
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并在整点前1分钟弹窗并响音乐提醒(可选)。
搜索页面如上图。
图片来源:中国虚拟天文台 对每个目标都进行“找不同”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个工作简单而繁重。
“然而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这样平常而不断累积的工作,天文发现更是如此。
”高兴表示,“既然这个工作人人都可参与,为何不让大家像玩游戏一样参与呢。
天文如果玩起来一定会非常开心。
” 事实上,建立一个公共的搜寻平台,也是高兴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早在2005年,高兴就曾参与过美国的一个搜寻近地小行星的全民科学项目,他整整找了一年。
尽管唯一的发现最终被确认为是太空垃圾,但还是有其他七八位中国的参与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天体(FMO,近地小行星的一种),高兴也因此备受鼓舞。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热情。
无奈,高兴自觉计算机、软件并不是自己的强项,这个想法始终没能实现。
尽管如此,高兴利用星明天文台开展了不少公众项目。
他介绍,XOSS星明天文台巡天计划,主要进行天文发现,包括超新星、小行星、彗星等,PSP正是从原有的这部分内容中衍生出来的。
XPRO是星明公众遥控天文台,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大众开放的远程控制平台。
爱好者只要向天文台负责人申请,在天气和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观测拍摄。
高兴的设想是,让天文爱好者坐在家里,喝着茶,就可以拍到壮观的星系图景。
让高兴尤为开心的是,已经有小学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公众与职业学者“珠联璧合” 事实上,让公众参与天文发现的想法,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也早已有之。
崔辰州一直关注国外的天文全民科学项目,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由两位牛津大学的年轻的天体物理研究者凯文·施温斯基(KevinSchawinski)和克里斯·林托特(ChrisLintott)建立的“星系动物园”(GalaxyZoo)。
科学家需要根据“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所得到的星系照片进行分类,以便考察星系演化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工作量巨大。
因此,他们决定把需要分类的星系照片放到网上,然后发动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对星系进行分类。
几天之内,“星系动物园”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者。
人们合力花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把斯隆数字巡天的星系做完了分类。
如果只依靠职业天文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后,志愿者们除了帮助辨别星系的形状,还涉及星系核的密度、亮度,以及一些特殊形态的星系,如今,他们甚至开始处理起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
“职业学者往往有着各自更为复杂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并不是所有天文发现都依赖于专业人士。
”崔辰州坦言,有些发现工作恰好符合普通大众的兴趣、热情,又是职业学者“力不从心”的。
“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
” 今年年初,崔辰州和高兴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几乎是一拍即合,由星明天文台提供内容,中国虚拟天文台提供计算机技术和平台。
不到两个月时间,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就正式与公众见面了。
崔辰州表示,根据计划的进展,希望国内有更多拥有天文设备的爱好者、组织团体加入到该项目中,寻找更多的东西,也充实该平台的内容和功能。
此外,平台也争取向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多知识、教程,并让他们获得与专业人员互动、交流的机会。
军事空间 ﹃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下水 7月18日,美国海军最新战舰“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马里内特造船厂下水。
这个可爱的名号并非第一次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也被命名为“小石城”号。
这艘巡洋舰现已退役,停泊在纽约州布法罗。
而今的“小石城”号,已经化身为濒海战斗舰。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特有的一个舰种,是冷战后美国舰艇转型的一种体现。
这种战斗舰主要适用于在敌国沿岸水域的各种低强度作战需求,包括对付敌方沿岸比较可能出现的威胁,比如在近距离与敌方水面船艇交战、浅水海域反潜作战、清除敌国在沿海布设的水雷等。
基于此,濒海战斗舰减弱了打击火力的设计,转而使用一种能兼顾高速、耐波能力与隐身性的舰体构型,以轻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以便能在充满变数与威胁的敌国近海执行任务并确保生存。
这些特征具体在“小石城”号上的体现为,它长约115米,重约3000吨,吃水深度约4米,大约可乘90余人。
“小石城”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舰架构 上拦截、特种作战、后勤保障。
得益于它的模组化设计,“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能替代更慢、更特制的舰艇如扫雷艇和攻击艇。
除此之外,“小石城”号还兼顾小型攻击运输舰的功能,舰艇上架设了一个可操作两架SH-60海鹰直升机(SH-60Seahawk)的飞行甲板和机库,从海路上,它可以从船尾回收和释放小艇,也拥有足够大的货运量来运输一只小型攻击部队、装甲车、和码头接驳器。
因为体形小巧,“小石城”号更加灵活,速度也更快,可以根据战斗任务类型灵活调整模组空间,拥有较浅的吃水。
当进行反潜作战时,“小石城”号上携带的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MH-60R型反潜直升机,都可以派上用场。
此外,舰上亦配备3架MQ-8B。
舰载装备则包括一套轻量化主动式宽带变深声纳(LBVDS)、一具AN/SQR-20多功能拖曳阵列声纳(MFTA),其中LBVDS与MFTA能构成一套完整的主/被动拖曳阵列声纳系统。
在武器配备上,虽然“小石城”号不及其他大型舰艇,但还是拥有一门Mk110快炮,并可依照不同任务套件选用非线视界发射系统或Mark54MAKO轻型鱼雷及其他武装设备。
它还能搭载无人空中、水面和水下载具。
(原鸣根据网络整理) 分为两种单元:核心系统 为基本单元,包括舰体载 台、动力与航行操作系统 以及其他必备的基础系统等。
任务套 件能根据不同任务需要组装、搭配不 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并实现“即插即 用”。
“小石城”号规划了三种任务套 件
,包括水雷作战,反潜及水面作战。
具备反水雷战、反潜和电子侦察战的 功能,且易于根据不同的作战角色而 重新配置,包括反潜、反水雷、反水面 舰艇、情报、监控和侦察,国土防御、海“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数码时代 运动耳机无缝贴合 gogo-s是一款无线耳机,主打细分的运动场景。
这款耳机采用DuetPlay双和声技术,续航三个小时左右,体积相对较小,双耳之间不需要连线就可以进行通讯协作,同时拥有4G存储容量的耳机可以独立存储并播放1000首歌,同时兼具动态心率算法,可以实现在运动中准确测量心率的功能。
交互方面,耳机上有一个极小的实体按键,可以通过按键播放操作。
此外,这款耳机的防水等级达到了IP67。
这意味着你可以戴着它游泳,在边听音乐的同时还能边在耳机里听到自己的心率数据。
而在手机上适配的应用gosport则会根据数据信息为用户推荐智能运动计划,一定程度上为用户的运动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运动耳机其实不算新鲜的东西。
gogo-s对市场进行了独特的细分,创始人郭成分析说,一般会买运动耳机的人主要关注这么几方面的事情:第
一,耳机要足够轻便,一旦佩戴上耳机,在运动过程中不能掉落;第
二,耳机要足够舒服,不能妨碍运动;第
三,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健康数据以及运动后的反馈指导等。
针对这三方面的诉求,gogo-s为耳机分别做了以下优化:首先把耳机体积做小,并且在耳机上加入倒钩装置。
分为大中小三档的耳机配备上倒钩,可以让不同人的耳蜗拥有牢固的紧贴感,在跑跳过程中不至于脱落;其次摒除有线的设计。
要让两只无线的耳机独立播放同步的音乐并不容易,因为双耳间同步播放的误差不能超过200纳秒,否则人耳就能识别出来。
而这种无线设计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耳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更趋于“隐形”,不会有条线一直晃来晃去干扰到用户的锻炼;再者是在耳机中加入心率监测的功能。
在运动耳机里加入这一功能非常自然,虽然心率监测如今在各种可穿戴设备上都并不新鲜,但在耳机上实现这点会更有难度。
因为每个人的耳蜗形状并不一致,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又有所差别,简单打个绿光照射血管监测到的数据很难达到准确。
所以修正算法等其他辅助成为很关键的一步。
此外,这款耳机在充电器上的设计也很有意思。
耳机本身配备了一个方形的耳机盒,这个耳机盒可以通过USB数据线为两只耳机充电,同时连接上电脑还能往耳机里拷贝音乐。
在音质方面,郭成给自己这款产品的音质打70分。
表示虽然达不到那些顶级耳机的超高音质,但基本的重低音等音效也还是有的。
一句话总结,对普通人来说,音质是够用的。
其实音质在运动耳机里并不是第一要素。
相比音质,耳机佩戴感、无线设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或许对于运动群体来说能解决更大的痛点。
不过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预计在249美元左右,相对较高的价位,如果没有更突出的音质表现力,用户又能不能接受? 对于这个问题,郭成的想法是:愿意在运动耳机上投入较高费用的用户,一般对运动和听音乐这两件事都有比较高的追求。
gogo-s主要解决了他们在运动场景下听音乐的问题,在非运动场景下,这些用户很有可能会用自己足够的消费力再购买另一款更加追求音质的耳机。
而在听音乐这件事上,郭成认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随处随地、触耳可及的音乐。
用户并不需要关心音乐从哪里来,怎么播放这些琐碎的事情。
因此他希望gogo-s能成为一款没有“存在感”的耳机。
“我们想做的是把一千首歌在任何场景下随时随地的放进你的耳朵里。
” 日前gogo-s正式登陆indiegogo开始众筹,众筹价格从119美元起。
(北绛整理) 人类凭借着双手和智慧,在“鸟师傅”的帮忙下,已经可以让各种各样的飞行器飞上天空。
然而这些飞行器中,唯独没有一款飞行器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
德国一家在自动化技术领域耕耘90年的Festo公司填补了这项空白。
MarkusFischer和其团队创造出的一款“机器鸟”,不仅能够和真的 机器鸟: 鸟儿一样振翅而飞,还能做出俯冲 和爬升的动作,盘旋飞行。
为什么选择银鸥? MarkusFischer在一次TED大会上展示了这只“聪明鸟”(SmartBird)。
这只鸟以银鸥的外形仿照制作,拥有复杂的杠杆和气动装置,但总重量只有450克———这也是它能够振翅高飞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选择仿造银鸥?Markus说,这种鸟飞翔极为轻快敏捷,可以自由地在海面上空盘旋和俯冲,有时还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
卓越的空气动力性能是他们团队选择它的原因。
真实的银鸥体形厚重,成年银鸥体长约60厘米,雄鸥轻者约为830克,最重可达1770克,翼展约为1米。
而Markus团队所仿造的机器鸟体长为1.6米,翼展长达两米,而体重只有450克。
之所以轻,是因为它整体都是碳纤维材料———这对工程师们而言曾是一个问题:怎么把它造得非常轻,轻到它掉下来的时候不会伤到 像 姻本 鸟 报记者 儿 赵广立
一 样 振 翅 高 飞 人。
此外,采用轻型结构显然也更加 节能。
在这只机器鸟的“肚子”里有
一 个马达和相应的齿轮结构———工程 师们正是利用齿轮来转换马达的动力。
同时,在马达 上还装有3个霍尔传感器,这3个传感器可以通过 对电磁信号的检测“告知”机器鸟翅膀所在的位置。
如果马达可以让这对经过气动力学设计的翅膀上下 拍打的话,那么机器鸟就可以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了。
机器鸟的自动化实现 Markus
Fischer和其团队完成的下一项挑战是如何协调这种拍打翅膀的运动,以让机器鸟看上去真的是在自由飞行。
他们选择了分裂式翼,通过分裂式的翅膀设计可以使机器鸟通过上层翼得到升力,通过下层翼得到推进力,这样,智能飞鸟就可以扑打着翅膀飞上飞下了。
除了利用杠杆结构带动翅膀的上下拍打,工程师们还通过复杂的控制单元,实现翅膀的扭转。
这样才能让机器鸟获得爬升、俯冲和盘旋的能力。
为了精确了解飞行效率,工程师还专门开发了“制动功率计”,以测量机电效率,即机器鸟的空气动力效能。
通过将飞行中的被动扭曲力转化为主动扭曲力,工程师们将它的空气动力效能从30%提高到80%,飞行时的机电效率可达45%。
研究团队还对机器鸟的控制和整体结构作了调整。
“只有控制和调整好它,才能得到预期的空气动力效能。
”Markus说,经他们测算,整体能量消耗(功率)大概是“起飞25瓦,飞行是16瓦到18瓦”。
据了解,这款“聪明鸟”并非直接用于工业制造,也不能起到运输作用,只是一款概念展示品。
MarkusFischer和其团队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是一家从事自动化控制的公司,我们也想对气体力学和气流现象了解更多。
”Markus说。
尽管机器鸟的具体用途还不得而知———至少可用于侦查———但其中涉及的智能机电和电缸技术、流体机械技术、智能控制和反馈控制以及状态监控系统等,有望运用于自动化驱动的各个领域。
更多仿生灵感 继SmartBird之后,Festo公司以生物为灵感制造的飞行机器人已经有不少,但仿生蝴蝶(eMotionButterflies)应该是其中最漂亮的一种。
仿生蝴蝶的展翼长为50厘米,身体重量仅为32克,双翼各配备微型电动机驱动。
它们的翅膀每秒摆动1~2次,一次充电15分钟可飞行3~4分钟,速度可达2.5米/秒。
仿生蝴蝶外观上跟真正的蝴蝶十分相似,翅膀由极薄的碳杆构成,外覆更薄的弹性电容器薄层,飘逸灵动的飞行姿态更让人啧啧称奇。
Festo的技术工程师称,蝴蝶双翅有轻微的交叉,拍打时会产生空气间隙,“这为它们提供了特殊的空气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只仿生蝴蝶都是自主的,独立的可操控翅膀实现自我引导飞行。
另外,工程师还在特定空间内借助红外摄像机对多个蝴蝶进行实时感测定位,摄像机将位置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可以调整蝴蝶的运动轨迹,避免碰撞。
每年愚人节前夕,Festo公司总会宣布推出新款仿生机器人。
除机器鸟、蝴蝶之外,仿生蜻蜓、仿生水母、仿生袋鼠、仿生蚂蚁……Festo动物机器人家族越来越壮大。
拥有这么多仿生动物,Festo公司并不打算用它们大赚一笔,而是宣扬他们“基于自然生物模型,发展技术概念和工业应用”的理念。
①“聪明鸟”②仿生蝴蝶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如果你确信自己拥有一双“慧眼”,不妨到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开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中一试身手。
足不出户仰望星空 国内首个天文全民科学项目上线 姻本报记者胡珉琦 超新星是恒星死亡时突然变亮的现象,它爆发初期的光度变化包含着丰富的恒星演化信息。
然而,超新星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谁也无法预言下一颗超新星会在哪里爆发,科学家往往会错过它爆发的前几天。
如果你确信自己拥有一双“慧眼”,不妨到星明天文台和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开展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PopularSupernovaProject,PSP)中一试身手。
也许,你就有机会和专业天文队伍合作找到那颗属于你的超新星。
看图寻找超新星 尽管,仰望星空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但寻找宇宙新发现对普通大众而言始终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需要具备足够的天文知识,掌握很多物理、数学方法才可以做到。
7月29日正式上线的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却可以让任何对新天体搜索感兴趣的普通民众都有机会参与到专业的天文发现中来,哪怕你没有任何天文基础,哪怕你只是一名小学生。
这并非夸大其词。
超新星是银河系之外的星系中某个大质量恒星死亡时发生的大规模爆发,在普通人眼里,也就是某个星系中突然多了一个星点。
因此,只须借助天文望远镜,每天都对这些星系进行拍摄,并将新拍摄的照片(新图)和以前拍摄的照片(历史图)对比,如果发现不同,有新的亮点,就有可能发现了一颗超新星。
在PSP系统中,用户只需要做的就是看图搜索,倘若发现可疑目标就上报。
不用担心是否是真实目标,不用了解各个星星的名字和位置,不用知道如何测量,不用操心如何写英文报告…… 当然,发现超新星并没有那么容易,用户需要看大量的图才可能有所发现,而且在看图过程中有各种情况需要判断。
因此,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搜索者之前,用户需要学习一份简单的教程,并成功通过在线测试。
此后,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供用户查看。
如果觉得可疑,用户便可以点击提交“这是可疑目标”,后台的高级用户会给出对该目标的判断回复。
因此,该搜寻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网上看图平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虚拟天文台负责人崔辰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辨图之所以需要借助人类的双眼,是因为数以百万计的小行星、相机噪点、鬼影、宇宙射线等等都会被误以为是可疑目标。
很多时候,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判断远远不如人类特 超新星SN2013gb,由绍兴爱好者王彬发现 超新星SN2013fw,由宁波爱好者金彰伟发现 有的感性和模糊思维更高效。
据悉,截至8月1日17点,已经有305人 成功注册该系统。
“昨夜看图能手“”搜索大神”两栏里已经出现了各个天文爱好者的名字。
天文发现就要“玩”出来 PSP系统是国内首个天文全民科学项目,他的发起人和图片提供者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的一位物理老师高兴。
他高一成为天文小组组长,大学创办天文社,工作后又自购设备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星明天文台,对天文的爱好和科普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从2010年起,高兴在星明天文台就开展了超新星小行星搜索计划(SASP),至今为止,参与活动的爱好者已经独立最先发现了近30颗超新星。
但高兴说,这些年活跃的爱好者还只有十几个。
星明天文台在理想情况下正常运转的时候,一个夜晚要追踪700~1000个星系,因此 如果用户成功通过了在线测试,成为一名普通的搜索者,用户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查看图片。
PSP系统会在每个整点发放一批图片,并在整点前1分钟弹窗并响音乐提醒(可选)。
搜索页面如上图。
图片来源:中国虚拟天文台 对每个目标都进行“找不同”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个工作简单而繁重。
“然而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这样平常而不断累积的工作,天文发现更是如此。
”高兴表示,“既然这个工作人人都可参与,为何不让大家像玩游戏一样参与呢。
天文如果玩起来一定会非常开心。
” 事实上,建立一个公共的搜寻平台,也是高兴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的启发。
早在2005年,高兴就曾参与过美国的一个搜寻近地小行星的全民科学项目,他整整找了一年。
尽管唯一的发现最终被确认为是太空垃圾,但还是有其他七八位中国的参与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天体(FMO,近地小行星的一种),高兴也因此备受鼓舞。
这让他意识到,中国的天文爱好者数量很多,如果能建立一个类似的网络平台,就能满足更多人对天文观测的热情。
无奈,高兴自觉计算机、软件并不是自己的强项,这个想法始终没能实现。
尽管如此,高兴利用星明天文台开展了不少公众项目。
他介绍,XOSS星明天文台巡天计划,主要进行天文发现,包括超新星、小行星、彗星等,PSP正是从原有的这部分内容中衍生出来的。
XPRO是星明公众遥控天文台,这也是国内首个面向大众开放的远程控制平台。
爱好者只要向天文台负责人申请,在天气和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观测拍摄。
高兴的设想是,让天文爱好者坐在家里,喝着茶,就可以拍到壮观的星系图景。
让高兴尤为开心的是,已经有小学生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
公众与职业学者“珠联璧合” 事实上,让公众参与天文发现的想法,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也早已有之。
崔辰州一直关注国外的天文全民科学项目,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由两位牛津大学的年轻的天体物理研究者凯文·施温斯基(KevinSchawinski)和克里斯·林托特(ChrisLintott)建立的“星系动物园”(GalaxyZoo)。
科学家需要根据“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所得到的星系照片进行分类,以便考察星系演化中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工作量巨大。
因此,他们决定把需要分类的星系照片放到网上,然后发动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通过互联网来对星系进行分类。
几天之内,“星系动物园”就迅速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者。
人们合力花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把斯隆数字巡天的星系做完了分类。
如果只依靠职业天文学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后,志愿者们除了帮助辨别星系的形状,还涉及星系核的密度、亮度,以及一些特殊形态的星系,如今,他们甚至开始处理起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
“职业学者往往有着各自更为复杂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并不是所有天文发现都依赖于专业人士。
”崔辰州坦言,有些发现工作恰好符合普通大众的兴趣、热情,又是职业学者“力不从心”的。
“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
” 今年年初,崔辰州和高兴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几乎是一拍即合,由星明天文台提供内容,中国虚拟天文台提供计算机技术和平台。
不到两个月时间,星明天文台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就正式与公众见面了。
崔辰州表示,根据计划的进展,希望国内有更多拥有天文设备的爱好者、组织团体加入到该项目中,寻找更多的东西,也充实该平台的内容和功能。
此外,平台也争取向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多知识、教程,并让他们获得与专业人员互动、交流的机会。
军事空间 ﹃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下水 7月18日,美国海军最新战舰“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马里内特造船厂下水。
这个可爱的名号并非第一次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也被命名为“小石城”号。
这艘巡洋舰现已退役,停泊在纽约州布法罗。
而今的“小石城”号,已经化身为濒海战斗舰。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特有的一个舰种,是冷战后美国舰艇转型的一种体现。
这种战斗舰主要适用于在敌国沿岸水域的各种低强度作战需求,包括对付敌方沿岸比较可能出现的威胁,比如在近距离与敌方水面船艇交战、浅水海域反潜作战、清除敌国在沿海布设的水雷等。
基于此,濒海战斗舰减弱了打击火力的设计,转而使用一种能兼顾高速、耐波能力与隐身性的舰体构型,以轻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以便能在充满变数与威胁的敌国近海执行任务并确保生存。
这些特征具体在“小石城”号上的体现为,它长约115米,重约3000吨,吃水深度约4米,大约可乘90余人。
“小石城”号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舰架构 上拦截、特种作战、后勤保障。
得益于它的模组化设计,“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能替代更慢、更特制的舰艇如扫雷艇和攻击艇。
除此之外,“小石城”号还兼顾小型攻击运输舰的功能,舰艇上架设了一个可操作两架SH-60海鹰直升机(SH-60Seahawk)的飞行甲板和机库,从海路上,它可以从船尾回收和释放小艇,也拥有足够大的货运量来运输一只小型攻击部队、装甲车、和码头接驳器。
因为体形小巧,“小石城”号更加灵活,速度也更快,可以根据战斗任务类型灵活调整模组空间,拥有较浅的吃水。
当进行反潜作战时,“小石城”号上携带的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MH-60R型反潜直升机,都可以派上用场。
此外,舰上亦配备3架MQ-8B。
舰载装备则包括一套轻量化主动式宽带变深声纳(LBVDS)、一具AN/SQR-20多功能拖曳阵列声纳(MFTA),其中LBVDS与MFTA能构成一套完整的主/被动拖曳阵列声纳系统。
在武器配备上,虽然“小石城”号不及其他大型舰艇,但还是拥有一门Mk110快炮,并可依照不同任务套件选用非线视界发射系统或Mark54MAKO轻型鱼雷及其他武装设备。
它还能搭载无人空中、水面和水下载具。
(原鸣根据网络整理) 分为两种单元:核心系统 为基本单元,包括舰体载 台、动力与航行操作系统 以及其他必备的基础系统等。
任务套 件能根据不同任务需要组装、搭配不 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并实现“即插即 用”。
“小石城”号规划了三种任务套 件
,包括水雷作战,反潜及水面作战。
具备反水雷战、反潜和电子侦察战的 功能,且易于根据不同的作战角色而 重新配置,包括反潜、反水雷、反水面 舰艇、情报、监控和侦察,国土防御、海“小石城”号濒海战斗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数码时代 运动耳机无缝贴合 gogo-s是一款无线耳机,主打细分的运动场景。
这款耳机采用DuetPlay双和声技术,续航三个小时左右,体积相对较小,双耳之间不需要连线就可以进行通讯协作,同时拥有4G存储容量的耳机可以独立存储并播放1000首歌,同时兼具动态心率算法,可以实现在运动中准确测量心率的功能。
交互方面,耳机上有一个极小的实体按键,可以通过按键播放操作。
此外,这款耳机的防水等级达到了IP67。
这意味着你可以戴着它游泳,在边听音乐的同时还能边在耳机里听到自己的心率数据。
而在手机上适配的应用gosport则会根据数据信息为用户推荐智能运动计划,一定程度上为用户的运动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运动耳机其实不算新鲜的东西。
gogo-s对市场进行了独特的细分,创始人郭成分析说,一般会买运动耳机的人主要关注这么几方面的事情:第
一,耳机要足够轻便,一旦佩戴上耳机,在运动过程中不能掉落;第
二,耳机要足够舒服,不能妨碍运动;第
三,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健康数据以及运动后的反馈指导等。
针对这三方面的诉求,gogo-s为耳机分别做了以下优化:首先把耳机体积做小,并且在耳机上加入倒钩装置。
分为大中小三档的耳机配备上倒钩,可以让不同人的耳蜗拥有牢固的紧贴感,在跑跳过程中不至于脱落;其次摒除有线的设计。
要让两只无线的耳机独立播放同步的音乐并不容易,因为双耳间同步播放的误差不能超过200纳秒,否则人耳就能识别出来。
而这种无线设计的好处也显而易见,耳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更趋于“隐形”,不会有条线一直晃来晃去干扰到用户的锻炼;再者是在耳机中加入心率监测的功能。
在运动耳机里加入这一功能非常自然,虽然心率监测如今在各种可穿戴设备上都并不新鲜,但在耳机上实现这点会更有难度。
因为每个人的耳蜗形状并不一致,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又有所差别,简单打个绿光照射血管监测到的数据很难达到准确。
所以修正算法等其他辅助成为很关键的一步。
此外,这款耳机在充电器上的设计也很有意思。
耳机本身配备了一个方形的耳机盒,这个耳机盒可以通过USB数据线为两只耳机充电,同时连接上电脑还能往耳机里拷贝音乐。
在音质方面,郭成给自己这款产品的音质打70分。
表示虽然达不到那些顶级耳机的超高音质,但基本的重低音等音效也还是有的。
一句话总结,对普通人来说,音质是够用的。
其实音质在运动耳机里并不是第一要素。
相比音质,耳机佩戴感、无线设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或许对于运动群体来说能解决更大的痛点。
不过这款产品的市场售价预计在249美元左右,相对较高的价位,如果没有更突出的音质表现力,用户又能不能接受? 对于这个问题,郭成的想法是:愿意在运动耳机上投入较高费用的用户,一般对运动和听音乐这两件事都有比较高的追求。
gogo-s主要解决了他们在运动场景下听音乐的问题,在非运动场景下,这些用户很有可能会用自己足够的消费力再购买另一款更加追求音质的耳机。
而在听音乐这件事上,郭成认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随处随地、触耳可及的音乐。
用户并不需要关心音乐从哪里来,怎么播放这些琐碎的事情。
因此他希望gogo-s能成为一款没有“存在感”的耳机。
“我们想做的是把一千首歌在任何场景下随时随地的放进你的耳朵里。
” 日前gogo-s正式登陆indiegogo开始众筹,众筹价格从119美元起。
(北绛整理) 人类凭借着双手和智慧,在“鸟师傅”的帮忙下,已经可以让各种各样的飞行器飞上天空。
然而这些飞行器中,唯独没有一款飞行器可以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
德国一家在自动化技术领域耕耘90年的Festo公司填补了这项空白。
MarkusFischer和其团队创造出的一款“机器鸟”,不仅能够和真的 机器鸟: 鸟儿一样振翅而飞,还能做出俯冲 和爬升的动作,盘旋飞行。
为什么选择银鸥? MarkusFischer在一次TED大会上展示了这只“聪明鸟”(SmartBird)。
这只鸟以银鸥的外形仿照制作,拥有复杂的杠杆和气动装置,但总重量只有450克———这也是它能够振翅高飞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选择仿造银鸥?Markus说,这种鸟飞翔极为轻快敏捷,可以自由地在海面上空盘旋和俯冲,有时还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
卓越的空气动力性能是他们团队选择它的原因。
真实的银鸥体形厚重,成年银鸥体长约60厘米,雄鸥轻者约为830克,最重可达1770克,翼展约为1米。
而Markus团队所仿造的机器鸟体长为1.6米,翼展长达两米,而体重只有450克。
之所以轻,是因为它整体都是碳纤维材料———这对工程师们而言曾是一个问题:怎么把它造得非常轻,轻到它掉下来的时候不会伤到 像 姻本 鸟 报记者 儿 赵广立
一 样 振 翅 高 飞 人。
此外,采用轻型结构显然也更加 节能。
在这只机器鸟的“肚子”里有
一 个马达和相应的齿轮结构———工程 师们正是利用齿轮来转换马达的动力。
同时,在马达 上还装有3个霍尔传感器,这3个传感器可以通过 对电磁信号的检测“告知”机器鸟翅膀所在的位置。
如果马达可以让这对经过气动力学设计的翅膀上下 拍打的话,那么机器鸟就可以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了。
机器鸟的自动化实现 Markus
Fischer和其团队完成的下一项挑战是如何协调这种拍打翅膀的运动,以让机器鸟看上去真的是在自由飞行。
他们选择了分裂式翼,通过分裂式的翅膀设计可以使机器鸟通过上层翼得到升力,通过下层翼得到推进力,这样,智能飞鸟就可以扑打着翅膀飞上飞下了。
除了利用杠杆结构带动翅膀的上下拍打,工程师们还通过复杂的控制单元,实现翅膀的扭转。
这样才能让机器鸟获得爬升、俯冲和盘旋的能力。
为了精确了解飞行效率,工程师还专门开发了“制动功率计”,以测量机电效率,即机器鸟的空气动力效能。
通过将飞行中的被动扭曲力转化为主动扭曲力,工程师们将它的空气动力效能从30%提高到80%,飞行时的机电效率可达45%。
研究团队还对机器鸟的控制和整体结构作了调整。
“只有控制和调整好它,才能得到预期的空气动力效能。
”Markus说,经他们测算,整体能量消耗(功率)大概是“起飞25瓦,飞行是16瓦到18瓦”。
据了解,这款“聪明鸟”并非直接用于工业制造,也不能起到运输作用,只是一款概念展示品。
MarkusFischer和其团队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是一家从事自动化控制的公司,我们也想对气体力学和气流现象了解更多。
”Markus说。
尽管机器鸟的具体用途还不得而知———至少可用于侦查———但其中涉及的智能机电和电缸技术、流体机械技术、智能控制和反馈控制以及状态监控系统等,有望运用于自动化驱动的各个领域。
更多仿生灵感 继SmartBird之后,Festo公司以生物为灵感制造的飞行机器人已经有不少,但仿生蝴蝶(eMotionButterflies)应该是其中最漂亮的一种。
仿生蝴蝶的展翼长为50厘米,身体重量仅为32克,双翼各配备微型电动机驱动。
它们的翅膀每秒摆动1~2次,一次充电15分钟可飞行3~4分钟,速度可达2.5米/秒。
仿生蝴蝶外观上跟真正的蝴蝶十分相似,翅膀由极薄的碳杆构成,外覆更薄的弹性电容器薄层,飘逸灵动的飞行姿态更让人啧啧称奇。
Festo的技术工程师称,蝴蝶双翅有轻微的交叉,拍打时会产生空气间隙,“这为它们提供了特殊的空气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只仿生蝴蝶都是自主的,独立的可操控翅膀实现自我引导飞行。
另外,工程师还在特定空间内借助红外摄像机对多个蝴蝶进行实时感测定位,摄像机将位置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可以调整蝴蝶的运动轨迹,避免碰撞。
每年愚人节前夕,Festo公司总会宣布推出新款仿生机器人。
除机器鸟、蝴蝶之外,仿生蜻蜓、仿生水母、仿生袋鼠、仿生蚂蚁……Festo动物机器人家族越来越壮大。
拥有这么多仿生动物,Festo公司并不打算用它们大赚一笔,而是宣扬他们“基于自然生物模型,发展技术概念和工业应用”的理念。
①“聪明鸟”②仿生蝴蝶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