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无所畏惧,而是义不容辞”,cherish是什么意思

cherish 0

8 中国故事2020年5月30日星期
“并非无所畏惧,而是义不容辞” ——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疫情防控团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沈则瑾 当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趋于平稳后,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上。
但那些穿着防护服,冲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第一线的海关工作人员其实早已默默坚守了4个多月。
“他说给我补办最好的婚礼”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旅检一科的王姝婷是海关一名流调医生,从春节起,她和同事们就在国门一线抗“疫”了。
“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你是干什么的?”他们每天不知要问多少遍。
3月31日零时集中隔离政策出台之前,判定旅客是“120转诊”“130转运”,还是直接放行,需要流调医生迅速准确地对旅客的去留做出判定,王姝婷直言压力很大。
现在入境民航航班少了,她和同事们的压力是否减少了?“我们对每位旅客投入的精力其实比之前更多,问得更细了。
”王姝婷说,越是高风险人群越需要前道控制,上海海关一直强调“战线前移”。
现在虽然要求所有入境人员都必须集中隔离,但王姝婷他们仍需做出准确判定。
她说,“我们这里的流调做得越详细,之后交给卫健委、疾控中心的材料才能越准确,为后续开展更全面的流调提供参考依据”。
绝不漏放,也不错留任何一位旅客,是上海海关始终秉持的原则。
“一定要将有风险的人群控制在我们可触及的范围内,不让他们混入人群从而失联。
”王姝婷说,今年最高峰时,她一天要排查300名旅客。
媒体曾报道过宁夏丁某某涉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一案。
3月初,上海海关接报有一人可能是丁某某的密切接触者,将乘坐从曼谷飞上海的航班并在浦东机场入境。
结果发现在同一航班上还有6人也是一起从伊朗转机曼谷过来的,除一人申报有症状外,其余5人均没有申报。
在王姝婷和同事反复询问下,他们承认和丁某某同校,但在不同校区。
为了安全起见,仍然对他们进行了采样。
后来相关部门通报称,5人中有两人确诊。
王姝婷说:“我们需要把各种申报信息一一核实,不能简单粗暴地把那些其实没有感染的人送去医院,让他们冒交叉感染的风险。
” 4月24日原本是王姝婷与同在海关一线抗疫的男友举行婚礼的日子,因为疫情,婚礼延期了。
“他说等疫情结束,会给我补办一场最好的婚礼!”王姝婷一脸幸福地说。
“待春暖花开惟愿安好” 张澍,环境卫生学硕士,现任上海浦东 图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关员根据风险预警信息和航班动态进行登临前的工作部署。
(上海海关供图) 国际机场海关旅检处副处长,分管卫生检
疫工作。
身处抗疫一线,她拟定防控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内容和规范现场工作的执行标准、处置流程。
疫情期间,海关重新启动了填写健康申明卡的检疫制度,入境旅客除需要接受体温测量之外,还需主动、如实地申报此前的旅行史、接触史和健康状况。
张澍说:“绝大部分旅客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
虽然严格的查验措施降低了通关速度,但现场很少有旅客抱怨。
” 疫情暴发以来,海关一线的防护物资紧张,张澍必须“精打细算”,在保证检疫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防护服的使用。
检疫人员因此常常需要连续四五个小时身穿防护服,无法进食、饮水,这对他们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挑战。
在高强度、高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身处现场的检疫人员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空前的团结,让张澍十分感动,她想方设法把防护物资分发给同事们,鼓舞大家的士气。
除夕夜,张澍在岗位上坚守到晚上10点才回家,车刚开到自家小区门口,就接到现场同事打来的电话,说迎来一个从武汉出境、上海落地的旅行团,虽然机上旅客均未申报异常,但还是有一位男性旅客体温偏高,伴有咳嗽、肌肉痛、乏力、畏寒等相关症状,张澍立即叫来“120”将其转诊。
从春节前一个星期开始,张澍和同事们就没有了“准时下班”的概念。
张澍说, “公共卫生防控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我们工作做得越好,越能减少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张澍在朋友圈里留下祝愿:“这个悠长假期对我们是那样的艰难,却又满载希望,待春暖花开,惟愿安好。
” “全能战士全能替补” 宋丹,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值机处业务监控科科长,不久前荣获海关总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个人二等功,被同事称为一线机坪上的“全能战士“”全能替补”。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
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片繁忙景象,疫情并未引起出入境旅客的足够警觉,但宋丹和海关关员们却丝毫不敢懈怠。
宋丹根据海关总署新冠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制成了值机处登临检疫操作流程框图,在微信群内组织大家学习,让每一位同事对岗位要求和登临处置了然于心。
当天上午10时,宋丹得到消息,一架国际航班上有人发热并有武汉旅行史。
可是当班科室人手告急,宋丹不假思索地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于是,她成了登临检疫的替补,还是专业的。
最高峰时,宋丹与同事们一天要检疫50多架次航班,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
一次,宋丹登临检疫一架入境航班,一名穿着防护服的4岁小女孩引起她的注 意。
女孩妈妈主动报备自己先前着凉,吃过一点感冒药,小女孩却不肯开口说话。
“你怎么啦?你怎么穿得和我一样呀?”宋丹弯下腰,开始和小女孩聊天,她知道小女孩一定很害怕很紧张。
“我想回家,我想快点回家。
”小女孩重复着这两句话“。
别怕,现在你就回家了呀……”宋丹安慰着小女孩,心中很感慨。
她说“:这一刻我觉得很自豪,祖国强大,可以给每个回到祖国的人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 针对重点地区旅客安排好固定服务人员,协助重点地区旅客填写健康申明卡;通过实地踩点勘测,协调机场及医废处理单位在近机坪区增加固定医废回收点……宋丹的工作是把紧第一道关口,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最大程度地提高重点航班入境检疫速度,减少同事们的后顾之忧。
疫情防控工作进行4个多月来,宋丹和同事们登临检疫4700多架次航班,机上排查重点国家(地区)人员150000多人次。
她说,“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是每一位海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守住国门,就是堵住疫情输入的源头,每一个流程、每一道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疏漏。
“疫情带给人们苦难,但也激发了大家的斗志。
”宋丹说她所在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值机处刚成立不久,第一次碰上重大疫情。
“大家并非无所畏惧,而是义不容辞!”宋丹说。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陈霞—— 在特殊毕业季给学生一份暖心礼物 本报记者梁婧 “我们毕业的那年,没有毕业聚餐,没有毕业照,没有穿硕士服与人合影的景象,省内省外的同学自年前一别再无相见,毕业的那年成了2020年所有毕业生的遗憾,但特殊毕业季里,我们收获了辅导员准备的最特别、最暖心的毕业记忆。
”近日,在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最后一次班会上,45名毕业生收到了来自辅导员陈霞纯手工制作的“我们的记忆”纪念册。
从跨入财大的那天开始,第一次新生入学报到,第一次开学典礼,第一场素拓活动,以及元旦联欢、外出参观、企业实习……一张张照片,记录了美好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也包含了3年里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同学们习惯喊陈霞叫“霞姐”,今年是她工作的第9年,也是她送走的第11届研究生。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考虑到安全,学校取消了毕业典礼等大型聚集活动。
缺少了仪式感的毕业季,陈霞想给学生们送点特别的毕业礼物,让大家感受到学校、学院对大家的温暖。
思来想去,她决定给每位学生制作一本属于他们自己记忆的研究生生活纪念册。
4月底开始着手,首先是选什么礼物,翻看了淘宝上各类毕业礼物,陈霞最终选定以“我们的记忆”为封面的黑卡相册。
接着她不仅筛选保存的近5万多张同学日常活动照片,还翻看了每位同学的朋友圈、微博、QQ空间,把平时打卡的照片、疫情期间与每位同学联系的截屏都选用上。
5月3日,收到洗好的照片,陈霞想着 陈霞和她的纯手工心意。
梁婧摄 在返校当天就能把礼物送到每位同学手上,于是每二天凌晨4点多她就起床分拣照片,用了近3个小时把每个人的照片分好后,开始一张一张的粘贴,2天时间贴完1141张照片,看到一本本记录着学生青春的纪念册,她心里暖暖的。
最后是给每位同学的纪念册写一段祝福语,“2020,即将告别学生生活的你,再也没有了立信622的值班,再也没有了要统 计的班级表格,再也没有了工作室挑灯夜战查阅文献,再也没有了坞城696修德与博学,毕业季如约而至,愿这本纪念册记录你的青春”。
少则数十字,多则上百字,是陈霞对他们研究生生活的总结,也是给予他们新生活开始的祝福。
5月6日返校班会上,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份独特而温暖的礼物。
很多同学打开纪念册的第一刻就被感动,大家纷纷说,没想到老师还记得我报到时发生的事,没想到我那时那么胖,没想到老师这么用心;喜欢今年的毕业礼物,没有之一……在纪念册中,研究生生活的点滴、场景,甚至是有些照片自己都没有见过的,都被陈霞保留并放到了纪念册。
薛竞男在朋友圈写道:“在‘管科慢递’中,收到了两年前写给自己的那封信,没完成的心愿已经放下啦,又许下了10年的期许,回首无憾,感谢霞姐这位‘慢递员’。
霞姐送给我们每个人的纪念册,每一张照片都是开始时的期待和结束时的不舍,毕业之际,愿大家前路平坦,幸福美满。
” 尽管一人要带本科生、研究生近300名学生,还担负着团委书记、组织员、支部书记等,但陈霞始终认为她的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将做一名“政治上的旗帜、学业上的导师、品行上的典范、情感上的朋友”的辅导员,当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9年里,她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学生谈心谈话的机会,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经常赞赏学生。
“我觉得每一名学生都有闪光点,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
”2019年,陈霞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十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这是对她工作的肯定。
“护士的工作是给医生更好的诊疗支持,更专业的护理,这也是对患儿最好的爱。
”这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护理团队带头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张琳琪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张琳琪是北京儿童医院全体护士们的“大家长”。
为了更好地服务小患者,她梳理了本院和其他医院对于护士的管理模式,提出在全院实行护理岗位垂直管理,为她带领的1000余名儿科护士创造更公平的环境。
然而,要改变北京儿童医院60多年来的护士管理体制谈何容易。
那段时间,张琳琪的办公室每天都有组团来的护士、护士长、科室主任们,她带领管理团队组织了近30场意见沟通会,定期参加各部门的早交班、集体学习和座谈,与一线护士面对面沟通,实时解决大家的问题。
最终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她与多部门协作,实现了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的垂直管理,使北京儿童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实施护理岗位垂直管理的医院,也为全国护理人事及医疗人事制度改革蹚出一条成功之路。
“现在我们医院的护士们特别有干劲,大家一起练操作、学规范,遇到问题一起讨论研究,业务水平提升了,对患儿的护理也更专业了。
”每每提及此事,张琳琪都很自豪。
ECONOMICDAILY ﹃本 北 专报记者京儿 业吴佳童医 护佳 院 护 理理 部 是主 任 对张 琳 患琪 儿最好的爱﹄: 张琳琪利用休息时间到国内各 地进行培训、讲学、交流。
她发现不 同地区间儿童医疗护理水平差异很 大,很多时候,基层儿科护士护理小 患者仅靠“遵医嘱”“遵前辈”,她们缺少一部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 专业书籍。
为了让更多小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护理,张琳琪组织全 国各地权威医院儿科护理专家,倾力两年时间,七易其稿,主编撰 写了全国第一部儿科护理专业权威著作《实用儿科护理学》,为基 层儿科护士送上“知识宝库”。
“轻度贫血患儿,可以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向家长说 明服用铁剂后大便变黑或呈现柏油样,停药可恢复,以消除紧张 心理。
”翻开《实用儿科护理学》,这本书不仅对每一种疾病给出专 业的护理指导,还兼顾了患儿与家长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指导,时 常能看到“教会家长”“指导家长”这样的提示,编撰时的细心和周 全由此可见。
“为儿科护理人员做一点工作,更好地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张琳琪说。
国网珠日河供电所所长张淑芬—— 为了草原灯火永不熄 本报记者
周明阳 张淑芬,是国网通辽供电公司珠日河供电所所长,也是通辽125个供电所中唯一一名女所长。
珠日河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方,属于西风口区域。
每年二三月份,辽阔草原上刮起的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
草原上冬冷夏热,春秋两季狂风肆虐,对于户外工作的人来说非常艰苦。
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淑芬一干就是8年。
2012年,张淑芬只身来到珠日河草原。
张淑芬回忆,当时的办公条件非常差,只有一个营业厅和一个老旧电管站,而且当地90%以上的群众说蒙古语,交流很困难。
“从繁华小镇来到荒凉牧场,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张淑芬说。
工作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并没有使张淑芬打退堂鼓,相反,她选择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逐渐适应草原的生活,开始了为草原电力事业奋斗的人生历程。
在珠日河牧场上,各个村都相隔很远,户与户之间也有着不小的距离,几户人家围在一起就是一个村。
张淑芬来后首先是让“无电村”通上电。
她每天带领员工奔波在珠日河草原的各个村落,日复一日。
经过几年努力,供电设施设备得到有效利用和维护,农牧民用电有了保障。
2019年,牧民王灵小在自家牧场上翻盖了新房。
然而,家里生活用电还是靠自家太阳能发电,很不方便。
张淑芬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员工将电缆接到她家,一下解决了她家用电难题。
夜幕下无边黑暗的草原上灯火点点,凝聚着电力人的真诚付出。
张淑芬说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色,她的心里是踏实的。
星圣农业是草原上的一家大型企业,以草场种植为主,大量的设备都离不开用电,企业用电增容成了一个大问题。
企业负责人找到张淑芬,说明企业面临的困难,张淑芬马上组织员工帮助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使企业免去后顾之忧。
8年多,张淑芬带领供电所全体员工扎根草原,给草原带去光明,为企业发展护航,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从普通牧民到企业负责人,他们对张淑芬的工作都给予了许多赞誉,这些发自内心的肯定更成为她努力工作的动力。
农田里图的为电张力淑设芬施。
(中 ) 正 和 同 (资事们 料
照片 起 )检查

标签: #capital #牌子 #custom #c位是什么意思 #career #calm #牌子 #ch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