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A06侨都·教育2022

打不开 7
年6月16日星期四新闻编辑中心主编责编/范雪燕美编/黄武圣 小学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 在小学音乐教学教学中,合理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
——蓬江区杜阮镇木朗小学林宇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今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高效教育的目标。
小学音乐作为小学生美育教育的核心科目之
一,同时也涵盖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应当引起校方和任课教师的高度关注,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思维地理解传统文化,实现新形势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适当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及家长的高度关注与正确引导。
小学生由于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认知水平。
音乐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调动多感官配合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感悟到音乐的魅力。
通过任课教师全方位的调动及正确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
此外,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实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对于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
从当前流行文化占领音乐市场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认为流行音乐才是当前的主流音乐,主观上已将传统音乐视为非主流音乐,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言极其不利,在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材中对于传统音乐的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距离较远,无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材内容亟待优化更新。
另外,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传统文化纳入到基础教育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音乐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系统全面的认知,在教学中自然无法灵活地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融为一体。
此外,由于任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待提升,导致上行下效,小学生自然认为传统文化在音乐学习中是不重要的,难以静下心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了解学习。
此外,在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学校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于传统乐器的购置,导致音乐教学中的硬件设备不健全,无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
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多数课程内容是以西洋乐器为主,例如钢琴、小提琴等,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民歌以及优秀的传统歌曲,因此,极大地影响到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实现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策略 想要实现小学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首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深度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深度拓展。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着相当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可以通过深度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及主要表达的情感展开音乐作品的教学。
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合理性,便于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小学生未来音乐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快乐的泼水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泼水节的由来,以及泼水节当天的热闹气氛,让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有更加丰富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傣族其他文化的了解,例如葫芦丝、孔雀舞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仅只停留在课本上,还应当落实到实际活动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爱动的年纪,通过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活动的同时,了解到有趣的传统文化,在寓教于乐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二胡这一乐器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二胡名曲《赛马》,让学生感受到二胡这一乐器演奏的趣味性。
最后还可以通过增设民族音乐赏析课程,进一步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任课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整体接受能力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知,让小学生能够从心底里认可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京韵》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京剧内容选段的展示,以及脸谱的基本介绍,继而组织学生进行脸谱的绘制与制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理解。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合理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只有在小学基础教育中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融合,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评价? 优化作业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
——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伍顺燕 语文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对语文作业的评价,既要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但过去的评价往往趋于单
一,缺少针对性,对学生鼓舞作用不大。
针对以上缺陷,我试着对以往的作业评价策略作了改革,从两人一线的作业现象扩展到由点到面的作业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求作业评价的合理化、多样化、深层化、人性化。
由“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很多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单调,评语刻板教条化,往往只关注其结果的正确与否,很少关心学生的思维过程,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
作业的批改由“优良”代替分数是教学评价、作业评价的进步。
但由于等次模糊了分数较为客观的差距,虽然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心理压力,削弱了评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造成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如何,反而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学好学差无所谓的思想。
评价时我会对学生作业中的非智力因素,如态度、习惯等,及时反馈,不单单停留在练习答案这单一的角度。
如对于优等生的作业,我除了用“√”或“优”来评价学生作业成果,还会从学生答题方法来思考学生的解题思路,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写上一些拓宽解题思维的评语。
此外,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至少分成“书写”和“作业”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由“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作业评价不能以教师打一个 等次或分数为唯一模式,它应该是立体的、互动的、多向的。
教师可以适当地“让权”给学生,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把过去只有教师评价作业,改为自评、小组互评、集体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突破传统作业评价中教师单纯评价的局限。
一些比较基础的练习,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桌互评。
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学生的互相评价,遵循“找优点,提建议”的方法。
例如,好的作业可以让大家一起来打等次,并说说理由;安排在每次作业后进行自评、组评,即自己和伙伴对自己的作业打上等级。
这样,一方面互相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及评价方式,取长补短;另一方面,生生互动,可以增强学生间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纠错型”评价向“欣赏型”评价转变 在作业活动中,不管学生如何努力,他们都将做出水平各异的作业来。
对错、好坏、是否工整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学生会真正故意地制造错误。
学生存在这些差异,需要老师精心呵护和弥补。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仅要评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意志、品质、兴趣和习惯等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习惯,有优点原则地大加赞赏,有缺点则旁敲侧击,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评价上我常采用短语评价、图表符号评价、表情评价等,写上肯定、赞赏、鼓励、提议的语言……如看图写话《橘子里的蒜》,有个学生写到:挤不进去的圈子就不要硬挤进去,为难了别人也作践了自己。
就“蒜”合群了,味道也不一样,终究是“橘”外人。
我写下的评价:“橘”然被你悟出了这个道理,“蒜”你狠!但是,没认识前都是“橘”外人,只有挤进去了才“蒜”朋友。
神童,爱你的文章!这时的作业批改走向对话,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真正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综上所述,优化作业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帮助学生高效化和持续化地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作业评价上多花一番心思,必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使学生感觉做作业是一种学习上的娱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如何讲好整本书的导读课? 导读课应以“激起兴趣,教给方法,留下悬念”为目标,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新会区会城城郊小学梁仲桂 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当下语文教学一个热门话题,而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就像一部精彩的预告片,让学生有了打开这本书的冲动,产生了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
那么,导读课该讲什么?如何讲?如何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兴趣是“助推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要重在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它是整本书阅读的助推器。
当然这个兴趣的培养往往是从“被动”到“主动”转化的,直至发展到迷恋。
一本书的切入点其实有很多,可以让学生看封面找信息,看插图猜内容,找作者引背景,读情节猜结局……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从作者入手,讲述创作故事,引发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但是关于他的一些趣事,孩子们不一定知道。
于是,我在上《稻草人》导读课时,介绍叶 圣陶老先生与第一本新华字典的渊源,利用熟悉的事物挂起兴趣之帆;再介绍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起悬念,原来他是中国第一个写童话的人,让兴趣之帆随风扬起;最后讲到这本书的由来,更是一股疾风,让兴趣之帆迎风起航。
从人物形象入手,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上《稻草人》导读课时,我出示插图让学生感受威尔伯长得又小又弱,是一只落脚猪,弗恩的父母认为威尔伯没有任何可留下来的价值了,让学生感受威尔伯的恐惧与无助。
再出示插图让学生感受蜘蛛夏洛丑陋的外形,以及能表现它善良的,忠于友情的语句“我一定会救你!”让学生好好读,好好品味,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在《安徒生童话》导读课中,我利用精彩片段《坚定的锡兵》中魔鬼的语句“好吧,明天你等着瞧吧!”与锡兵的坚定、勇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切入角色,都想马上进入整本书阅读当中,有着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的感觉。
方法是“方向盘” 导读课除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孩子阅读方法。
孩子虽然有了阅读兴趣,但是一本书要怎么读,他们心里是没数的,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如果是绘本,就需要引导孩子兼顾文字和插图,这样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如果是童话故事,就需要孩子把自己当成角色之
一,去体验角色的喜怒哀乐;如果文章语言优美,就要引导他们去品味语言;如果是故事性的文章,可以边读边猜,揣摩情节;如果情节离奇,就可以让他们画画情节图,感受其中的跌宕起伏……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同行陈老师在执教《声律启蒙》导读课时,通过“读”“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声律之美,初步“懂韵”;通过“玩”“想”的方法认知对子的特点——平仄相反,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让学生“能对”;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知典”。
虽然一切看似水过鸭背,但导读课不就是应该“初探”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吗?不就是应该“轻轻抚摸,拨动心弦”吗?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学着吟唱,不知不觉地尝试对联,运用初步学到的方法继续领略书中音律。
思维是“风向标”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个是宝剑,一个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整本书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海量的语言信息,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
借助作者经历打开思维之门。
美国评论家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非常喜欢动物,在农场里养了一群猪,其中有一只又瘦又弱的猪在医生的帮助下还是难以逃过厄运。
后来他写了童话《夏洛的网》,笔下的威尔伯就是那只猪,善良的、热爱生活的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给了威尔伯怎样的结局?我就是这样轻轻敲开学生的思维 之门。
在操作中形成思维力。
在《声 律启蒙》导读课中,陈老师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对联,她出了这样一句“春天时,湖水荡漾,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里,似行画中。
”根据上半部分出了上联“春水船如天上行”,她首先让学生在句子的上半部分圈出上联出现的字,再让学生根据对子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借助句子后半部分对出下联,学生快速运转大脑,利用规律,对出下联“秋山人似画中游”。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思维的魅力。
整这本书阅读势在必行,而导读课就应该以“激起兴趣,教给方法,留下悬念”为目标,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快快乐乐学语文。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提质? “双减”背景下,要减负提质,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
——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梁金山小学朱晓康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减负提质、以减促增,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是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尤其在作业布置上,存在着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低效作业等,基于这一现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思维培养 教育教学方法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小学低年级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格外重视学生的养成性教育,注重学生内在和外在兼备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模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小学生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提升。
比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 朗读,去寻找一下祖父的园子里面到底有什么?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做了些什么?文章前两段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透过文本的描写来感悟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此场景作者又作何感想?小学生就非常疑惑,教师给学生出示了园子热闹的视频并且出示了一个完整的园子和小动物的图片,这样借助学生的多重感官来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在讲述完课文以后,用故事线的方法简单地把整篇文章串联起来,利用关键字来进行介绍。
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革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培养和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
整合单元知识,完善课程体系 单元教学法是现代新兴教育理 念之
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亦是如此,要整合单元知识,构建单元学习体系,完善语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化思维。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讲解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蝙蝠和雷达》《蝴蝶的家》《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些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是以动物的描写为主,可以动物为话题展开系统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思维导图来完成相应的任务。
除了基础型任务外,还要拓宽学生思维的范畴,强化知识的前后联系。
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怎样描写小动物的?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请分享一下。
然后,组织学生以“动物”为话题展开讨论,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细胞,将自己对小动物的感知和情感渗透 其中。
这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令语文课堂更加充实,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与此同时,也完善了语文课程体系。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语文作业也属于“双减”政策的范畴,而且五项管理等相关教育政策也明确提出了作业要求。
从作业的内容涉及、作业时长和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限制,要求不断提高作业的质量,实现无痕教育。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布置多元化作业。
因为“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了要拓宽作业的形式,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或者是小组合作对话等多种形式来展开。
还可以给学生出示古诗的上一句要求学生说出下一句。
借助互联网络要求学生看着图片来说出这首古 诗。
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给学生出示残阳铺水的图片让小学生来说出这一句。
这种借助图文结合,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
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借助教学教具来增强作业的直观性,语文包括音频朗读、配音或者是人机对话等数字化平台,为作业优化提供了条件。
除了提质以外,还要进行减负。
所谓的减负,可以在语文作业中适当增加轻压力、慢节奏、多元素等特征。
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古诗朗诵,并且负责讲解和演绎这首诗,将个人的理解和情感注入其中,令语文作业更加充实、有趣。
浅议家风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
——新会区司前镇庄子幼儿园陈爱丽 梁启超先生说过,家风,才是最贵的家产。
好的家风会使得整个家族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人才辈出,梁启超就是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
梁启超既是家长、父亲,更是儿女们的朋友和导师。
他的人文取向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
梁启超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其意是说,人小时候所受的教育会影响他一生。
引导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我们幼儿园以启超家风为园本教育特色作为契机,结合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需求,开展一系列学习、实 践、体验的全体系家风教育项目,让更多家庭及家长受惠。

1、幼儿园成立了《启超家风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为项目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如《中华小孝子》骨干教师示范课、“梁启超家风”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教师论文大赛、编写园本教材等实践性较强、教育意义显著的活动。

2、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启超家风袋”,家风袋内含有十
种主题故事书和器具(家风倡议扇、孝道行礼垫、家风小抹布、孝心捶背棒、《启超十大优良家风故事》、《启超家风成长手册》、家风挑战书、优良家风贴贴纸),通过父母与孩子间的家风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家风袋”犹如一面家风 镜,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反思。
一个“家风袋”,影响三代人。

3、结合启超家风文化,创编园本阅读教材以及家风故事漫画,开展相关家风传承的主题教学活动,将家风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家风学习氛围,深度解读家风故事,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引导,在教学环境中给予渗透。
通过整合班级教学、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家园共育、社会共育的效果,教师也更新了对家风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独有的梁启超家风教学体系模式,研究效果非常明显。
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这 是对梁启超优秀家风文化的最好诠释。
他教育九个儿女,不仅个个成才,而且都具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品格和素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梁启超对九个儿女的教育,首先是基于父爱的教育。
他非常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和爱好,顺势引导,尊重他们在学业及职业上的选择。
这一点很值得家长们去学习效仿。
有的家长盯着学校看,盯着社会上的热门行业看,而不是蹲下来,认真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遵从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和培养,结果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窝疯”模式。
为了那些真正有艺术天分而开设的艺考,成了某些普通孩子上大学的捷径。
有些孩子到了高中才转向艺考,临时学习专业,准备不 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 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对孩子的要求是始终贯穿“严”和“爱”这条主线。
“严”出于理智,“爱”则出于情感,二者缺一不可。
在子女的学习和做人方面要“严”字当头;在孩子生活上要以“爱”相扶,把子女看做是平等亲爱的朋友。
优良家风文化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家风家训是一种正能量。
梁启超家风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标签: #微信订阅号怎么申请 #视频 #商城 #小视频 #网络 #视频卡 #打领带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