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7,玉米烙怎么做视频

怎么做 0
2017年1月6日星期五Tel:(010)62580723 主编:李芸编辑:王剑校对:傅克伟E-mail押zhoumoban@ LITERATURE作品
7 牢记使命保障率先 ———纪念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座谈会 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关怀 2016年12月21日上午,行管局召开了“牢记使命,保障率先———纪念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座谈会”。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常务副院长吴建国,部分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代表,局领导班子、局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下属单位部分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议由行管局党委书记肖建春主持。
肖建春首先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为开创 行管局事业呕心沥血、无悔奉献的历任老领导和老一辈行管局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过去60年在行管局工作过、奋斗过的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会的离退休老领导和老同志回顾了行管局60年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行管局事业发展的期望、信心和深厚感情,畅谈了发展成果,展望了美好未来,提出了宝贵建议。
吴建国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行管局建局60 周年的祝贺。
同时强调,行管局要紧紧围绕服务中科院,保障“率先行动”计划这个工作核心,牢牢把握“搭建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打造行政后勤管理旗舰”的工作要求,做好置业物业、教育发展、生活服务、科普传播、孵化支撑五大产业支撑平台建设,解决好科技骨干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履行好历史交给行政管理局的使命任务,为中国科学院“四个率先”目标如期实现多作贡献。
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呵护 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炫舞 “纪念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系列活动 创意摄影比赛 2016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纪念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创意摄影比赛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共收集到来自全局的140余幅摄影作品,大家用自己的视角回顾工作,用真诚的镜头记录生活,用朴实的画面定格瞬间。
尽管没有摄影大家的水平,但却真实地反映 出行管局职工对事业和生活朴素的热爱。
经过摄影比赛评委会的认真筛选,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
此次摄影比赛丰富了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纪念我局60年华诞增添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健步走活动 秋高气爽,万山红遍。
2016年10月22日上午,行管局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办“牢记使命,保障率先”为主题的职工健步走活动,来自局机关、局属单位、各控股公司的近400名职工参加了活动。
8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
大家兴致高昂、阔步向前,5公里的健步道上,铜铃般的欢声笑语,淋漓畅快的角逐汗水,一并挥洒在柳林花簇间……形成一道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靓丽风景,微信圈里不时刷屏晒出大家的健步身姿和沿途美景。
大家边走边欣赏深秋美景,与并肩前行的同事畅叙交流,身心得到了充分放松。
经过近一小时,大家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全程活动。
此次健步走活动是纪念行管局建局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系列活动之
一,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
通过这种活泼新颖、有益身心的方式,职工们积极锻炼了身体,舒缓了工作压力,强化了肩负新使命、踏上新征 程的责任和意识,收获了一份美好的心情。
大家纷纷表示,“牢记使命,保障率先”是行管局新长征的开始,要精诚团结,携手共进,走好我们自己的长征,为我院科技事业发展做好后勤服务支撑保障,无愧历史,无愧未来。
“纪念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暨改革35周年”征文比赛活动获奖作品节选 我的成长之路 ———由普通维修工到项目经理 我于1999年5月,进入行政管理局成为供热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从事锅炉运行与维修工作。
这之前我对锅炉一点也不了解。
从2003年起我开始带班运行,通过对运行参数的调节和对运行数据的分析,我对锅炉运行这项工作更加热爱。
在厂领导的鼓励下,在师傅们的帮助下我大胆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并在北厂推广开来。
2006年,我总结在锅炉运行中的经验,依据锅炉的特点,完成了一篇论文并发表在科住刊物上。
说实话短短75天学到的东西一辈子都有用,干出的活儿连肖工(供热高级工程师)都竖大拇指。
也就是这年我被评为科住优秀员工。
在供热的十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十年。
按照师傅们的评价,我这十年胜过他们三十年。
这话虽然夸张但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当你还什么都不是的时候,除了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反复做,别无他法。
” 2009年8月,我被调到中国科技馆项目部主抓综合维修和设备运行工作,主要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先“定”规矩:“我”往上是甲方主管老师和项目部经理“,我”往下是“兵”不能越级,这个规矩现在还在用。

2.再带队伍:以身作则,从严管理,手把手教,定期考核。
原队伍中现已经成长为主管以上的三人。

3.最后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跑水和扶梯夹人这两次突发事件,我学到的是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每一步关键点,如何去控制它。
默默算来,到行管局已经18年了,从一个普通维修工成长为一名项目经理,是个人努力加上公司发展提供的机会,更是行管局提供了平台。
面对物业行业日渐激烈的竞争环境,我要时刻牢记领导的教导:“干、快跑、稳中赢”。
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有信心、有决心带领团队完成更加艰巨的挑战。
科住物业电子所怀柔园区项目部马建军 那些不曾忘却的足迹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立60周年随笔 记得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在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一名20岁的插队知青,经过文化考试、政治审核等一系列的招工手续,走进了中国科学院这座在我心目中神圣的科学殿堂,成为一名为科研事业服务的行政后勤工作者,翻开了自己人生旅途崭新的一页,也伴随着行管局走过了改革开放的35年历程。
……涓涓溪流汇进江河,片片秋叶融进泥土,款款足迹迈向远方,历史的积淀散发出幽幽的醇香,是为了那不曾忘却的记忆……基金会侯瑞虹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我 学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领略了不同教师的教学 风格。
耳旁始终有着一种声音在提醒着我:不忘初 心,继续前进。
中科启元学校王婷 科住拾忆 从1956年到2016年,一条六十年的长路, 一头连着艰难起步的中国科学院,一头连着在“
个率先”旗帜下迈向跨越发展新方向的中国科学 院。
局机关王国民 你是一棵树 六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你,你像一棵大树, 挺拔直立,六年里,我默默注视你,春夏秋冬,你 各有奇异。
…… 和你在一起,我们的生活甜甜蜜蜜,梦想变 成实际。
中科一幼
刘双美 你在这里还好吗?我已深深爱上她 一甲子岁月沧桑,历经了多少风雨;六十年 丰硕历史,见证了几多辉煌。
中国科学院行管局 成立六十周年,恰逢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这是 历史的巧合,同时也是两者间深刻联系的生动 阐述。
行管局今日的光辉成绩离不开改革开放 带来的春风和机遇,同时也在为改革开放的深 入继续发挥作用。
…… 如果有人问我在中科院行管局工作怎么 样?我一定会自信而骄傲地回答:“我在这里很 好,我已经深深爱上她啦!”心怀真挚的爱,奉献 行管局! 中科六幼
王媛媛 我和行管局的故事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感到快乐吗?是的,相信 有一部分人说不快乐。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 时候,当我们取得了小小成绩的时候,该用什么样 的心态去面对呢? 中科四幼
董娟 成长岁月,有你相伴 时光如歌,加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这个大家庭已有一年。
感念之余,静思既往,梳理得失,心中万千感怀,都以文字倾吐,汇报我局,以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科启元学校刘华 无价之宝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
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 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想,教育关乎一个人 灵魂的升华,对教育的投资应该是最为无价的 投资。
中科启元学校徐鑫 爱乐者说 往事:伏尔塔瓦的音乐启示 姻李近朱 【初创《话说长江》,我任音乐编辑。
思考中我认定,音乐不是陪衬,要塑造长江音乐形象,使其流传。
】 多年来,每到长江身边,江声浩荡总伴音韵飘来。
那是从当年《话说长江》片头音乐演化而来的《长江之歌》。
雪山的一滴水,是她的第一个音符。
时时,我忆起这曲与这歌的诞生…… 1983年,25集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播出。
“万人空巷”,表明当年节目深入人心。
在艺术进程中,许多影像已被时光冲淡,唯音乐往往生命力更久长。
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从老人到孩子,成为几代人美好的音乐记忆。
但,人们大多已记不起那部电影《祖国的花朵》了。
初创《话说长江》,我任音乐编辑。
思考中我认定,音乐不是陪衬,要塑造长江音乐形象,使其流传。
每每看到大江一路走来,江河共流、湖泊融 汇,江与河与湖与海交会,昭示出“天下水相通”情状。
蓦然,融化于心的一块音乐沃土,让我脑际不绝萦绕一个回响:捷克音乐大师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主题旋律。
那种优美中带着深沉,流动中带着颂扬,发自心腑向着民族与祖国的歌唱,显现出了“母亲河”的音乐形象。
伏尔塔瓦是远在波西米亚碧野上的清流,长江则在东方横亘万里。
她们虽有差异与不同,却也内在共通:“水”给予一个民族成长的不尽乳汁,“水”有着世界语一般的“母亲”的尊高称谓。
一个“通”字,让两条河在音乐精神上取得了共同的“调性”。
19世纪德国音乐大师勃拉姆斯的身后总萦回着“巨人足音”。
“巨人”,就是他所崇拜的贝多芬。
他的《第一交响曲》被誉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是“第九”,最后一个乐章是震徹寰宇的“欢乐颂”。
在勃拉姆斯“第一”的末乐章中,人们捕捉到了“贝九”身影。
我听 了,音调上几乎寻不出共同,但气质上有惊人的共通。
这便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神似”。
启示之下,面见作曲家王世光先生,直言了创作中国的“伏尔塔瓦”的构想。
同在音乐门槛中,一句话,作曲家便明白了。
首要之务,是写一个画龙点睛的主题音调。
天下水相通,长江可以远及伏尔塔瓦。
这不是地理上的靠拢或是水分子的共同,而是以水的内涵为基础,强化艺术气质上的濡染与融汇和音乐传承上的启迪与借鉴,以达到无形的“神似”。
不几日,一张白纸,铅笔写下的三支旋律,摆在我面前。
作曲家深明我就是要一个主题,哪怕像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只有开头大三和弦的三个音符。
这张简谱跃动着作曲家心中的长江形象以及他对母亲河的深挚情感。
那支光彩照人的主题旋律,就隐藏在三支曲调中。
细读深品三支“长江”主题,比较中否定,否定中认定,一个曲调脱颖而出。
那就是后来人们 熟知的《长江之歌》主旋律。
那时,没有歌词、没有配器,就是铅笔书写的一支曲调。
它悄响在耳,却极震撼。
我呼道:“就是它!”内蕴的磅礴气势、不息的流动节奏、热情的礼赞讴歌、简洁的音符编织,分明就是矗天而起的长江浩大形象。
其间,也闪烁出斯美塔那《伏尔塔瓦》的音韵气度。
两条江河,走向不同、环境不同、人脉不同;相同的是两条江河皆奔淌圣洁之水,皆为两个民族的“母亲河”。
对于水这个同质液体,对于“母亲”这个共同挚爱,在音乐上也有着看不到却感觉得到的同缘之亲。
如此,两阙江河之乐所体现出来的共同,不是音调上相仿佛的“形似”,而是气质上相通达的“神似”。
天下水相通。
“通”,让天下水系,变得简单明白。
当音符碰到了“水”,也明白简单起来。
流淌的律动幻化出水的节奏,颂扬的语调衍生出水的旋律。
于是,千变万化的“水”的音乐,才有灵魂上的共通。
历数中外音乐经典,从《高山流水》到《二泉 映月》,从《松花江》到《黄河颂》,从《伏尔加纤夫曲》到《蓝色的多瑙河》,从《莱茵的黄金》到《伏尔塔瓦》;哺育一个民族成长的“水”,塑造一个民族灵魂的“水”,成为音乐的一个永恒主题。
为着让不是歌唱而是演奏的《话说长江》片头音乐更加深入人心,电视系列片全部播出后,我创意提出为这个旋律向全国征集歌词。
年轻的军人胡宏伟的《长江之歌》辞章,以一句“你从雪山走来”的宏伟气度和深沉讴歌,为众望所归。
当《话说长江》主题音乐乘上“歌声翅膀”,这首歌很快遍传开来,以至于人们忘记了最早她是从电视中走来。
三十多年过去,《话说长江》的影像已经模糊了。
但久唱不衰的《长江之歌》,又让她甦醒。
音乐就是这样,因着拨动人们的情感之弦,强大的共鸣会久震不已,以至于深入内心。
几过三峡,望神女夕影,江与歌同声。
这切近音乐的遥远应和,正是“伏尔塔瓦”……

标签: #广场 #萤石 #壁纸 #笔记本电脑 #手机 #音视频 #手机 #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