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7

动态 5
年11月07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甘肃省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4

整合居家养老,推动医养结合........................................................................................

4

别指望高地价让农民实现养老保障................................................................................

5“跑腿保安”凸显满足空巢老人诉求需多方发力........................................................7

聊聊以支付方为核心的居家护理市场............................................................................


8 老龄数据....................................................................................................................11 中国养老三大指数两个不及格,“80
后”和“90后”该怎么办?........................11 政策法规....................................................................................................................12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12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的通知》解读..................................................................................................................

19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的通知》解读二..............................................................................................................

20 养老研究....................................................................................................................21 多理论视角下老龄化社区的发展选择..........................................................................

21

关于人口结构及养老的一些体会..................................................................................

24 养老类型....................................................................................................................26 找医护找陪伴找共鸣,哈尔滨银发族主动叩开养老院大门......................................

26

望湖社区的居家养老实验..............................................................................................

28 养老产业....................................................................................................................30 聚焦“银发潮”首届弘毅大养老论坛在沪召开..........................................................

30一文详解康养旅居小镇政策支持、类型、意义、标准及问题..................................

31 养老培训....................................................................................................................33 养老护理人员急救培训启动..........................................................................................

33

养老护理人才吸引力需加强..........................................................................................

34 老年大学....................................................................................................................34 浙江:温州市老年电视大学直属教学点开学典礼......................................................

34山东:枣庄市峄城区老年大学搭平台建阵地促养老..................................................35山东:潍坊市老龄办到潍坊银龄老年大学调研..........................................................35四川:达州市老年大学举行建校30周年文艺汇演....................................................36四川:阿坝州茂县老年大学赴基层老协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36 中华孝道....................................................................................................................37 河南:郑州市
2017年敬老月老年节活动精彩纷呈....................................................37湖南:祁阳县敬老月活动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38 健康管理....................................................................................................................39 数看中国社会老龄化,关注老年人健康......................................................................

39 养老金融....................................................................................................................40 税延养老险试点可增千亿保费,税收通胀问题亟待解决..........................................

40 社会保障....................................................................................................................42 “长期护理保险”仅是公共养老的一种补充..............................................................

42 快乐生活....................................................................................................................43 贵州:毕节市举办“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老年人文艺展演活动..................

43 老年说法....................................................................................................................43 山东:莱芜市组织开展“老年人公证法律服务周”活动..........................................

43江西宜丰县有关部门扎实开展老年法律维权工作......................................................

44 十三五规划...............................................................................................................

44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4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 通知..................................................................................................................................

51 政府购买服务...........................................................................................................

52 山东:邹平县养老服务中心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采购招标公告..............................52

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政府购买社区(永明路街道办事处香格里拉社区)养老服务 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53对养老机构院长、机构内设医护人员培训班、驿站负责人进行培训公开招标公告55

福建:民政厅“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运维及《每周文摘养老周刊》创办单一来 源公告..............................................................................................................................

57“福建民政”微信公众号运维及《每周文摘养老周刊》创办采购公告..................58北京市石景山区民政局石景山区居家养老精准化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60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民政厅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智慧民政系统)云平台(含

线路)租用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62

同心县民政局同心县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呼叫器、软件等设备采购项目更正 公告..................................................................................................................................

64

福建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城乡居民保系统省级集中管理年服务费单 一来源公告......................................................................................................................

65

广西:南宁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更正 公告..................................................................................................................................

66 关于我们....................................................................................................................68
联系我们....................................................................................................................69 2017
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甘肃省出台“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实现各项社会保险“一卡通”全覆盖《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将进一步整合完善各项养老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整体效能,打造老年人社会保障安全网。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到2020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各项社会保险“一卡通”全覆盖。
《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将进一步健全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多元发展的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
到2020年,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本报销比例原则上保持在75%左右,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0%左右。
完善老年人医疗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逐步将老年慢性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形成城镇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0年,全省养老床位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张以上。
完善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到“十三五”末形成城镇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同时,加快天水市麦积区、张掖市甘州区全国综合性养老示范基地及临夏市国家级少数民族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庆阳市省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
支持兰州市以国家养老服务业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
到2020年,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到2020年,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覆盖60%的行政村和100%的贫困村。
建立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将建立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正常增长机制,适时扩大补贴范围、提高标准。
逐步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制度,2020年实现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全覆盖。
鼓励兰州城市轨道交通参照公交车优待办法对老年人给予优待。
到2020年,新建道路、公共交通设施、建筑物、居住区等无障碍率达到100%,城市60%以上的社区和农村40%以上的社区具备老年宜居社区的基本条件。
《发展规划》提出,我省将打造老龄产业链,重点发展老年护理、老年中医药、老年食品用品、老年康复保健、老年公寓、老年金融理财等产业,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
(来源:兰州晚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1896 整合居家养老,推动医养结合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怎样让老人和失能者得到更好的照
护?昨天,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生物科技与健康照护产业合作推进小组专题论坛召开,来自两岸的
4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和照护领域专家在交流观点的同时,更表达出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
“70后、80后正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无形压力。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共卫生与 风险研究室主任郝晓宁说,计划生育执行30多年来,中国的家庭小型化趋势非常明显,空巢老人比例增加,很多60岁以上的老人都患有慢性病,而子女工作压力大,还要照顾下一代,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在现在的大陆家庭,居家养老仍然是主流养老模式,因此需要专业化的养老机构介入,和居家养老相整合,推动医养结合。
郝晓宁认为,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养老和照护产业方面的合作空间非常大。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健康养老分会会长乌丹星说,大陆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是从2013年开始发展,现状仍存在从业人员层次较低、保险机制不完善等不足之处。
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大陆相关机构学习借鉴。
“大陆医养结合专业化、体系化是必然趋势。
”乌丹星说,这方面市场巨大,期盼两岸在机构建设、人员专业培训方面多合作,台湾养老照护机构可以涉足大陆相关领域,两岸合作大有可为。
台湾最大养老照护机构——双连安养中心总顾问蔡芳文介绍,双连安养中心和大陆的合作正在进行而且发展很快,他们更希望用台湾养老照护的理念和专业影响大陆的同行,“老人和失能者应该得到更多关怀。
”他说,从安养到临终关怀应该成为一套连贯的服务。
中国人以孝为先,因此要让被照护者感受到家的温暖,除了生活上被照顾,还应该不断接受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同时,照护专业从业人员也应该加强职业化培训,“养老和照护的宗旨是让被照顾者有尊严,让从业者受到尊重。
”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何小鹏透露,我省计划对台湾、江苏合作的养老照护机构提供一些用地、税收、资金奖励、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扶持。
该领域合作机遇多,期待更多专业台湾养老和照护机构来江苏。
(来源:南京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1891 别指望高地价让农民实现养老保障 平罗“以地养老”的经验会让政府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所以并不适宜向全国推广。

近日,关于宁夏平罗县一位农民“卖地”养老的新闻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据央视报道,该县马占福的土地被政府回收,得到了18万元,使他过上了一种现在看来比较安逸的退休养老生活。
舆论倾向于肯定这个改革的方向,但我有异议。
马先生卖地,其实占了便宜 马占福出卖土地,其实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交易,不是市场自由交易。
我国没有真正自由的土地交易市场,但我们可以比照国内外经验数据,对这两种交易做个大略分析。
先说耕地出卖。
马占福出卖了10亩耕地,每亩地9000元,假设按市场价评估,他算捡了个大便宜。
国际经验数据是,农地价格是农地地租的8倍左右。
我国农地的地租率普遍高于世界水平,与我国土地市场不健全有关。
这里按市场比较健全的情形做分析。
马先生的村庄地理位置比较好,每亩地的合理地租应该是300元左右,农地价格每亩2400元比较合理。
这样算下来,马占福将土地卖给政府,就多得了6.6万元。
再说住房出售。
真正值钱的是这部分。
按媒体披露的消息估算,马占福先生估计有1亩宅基地。
他的五间旧平房,估计值4万元。
这样,马先生出售住房获得的9万元当中,有5万元是出售宅基地的收入。
假若允许马先生自行在建设用地市场上与其他村民合伙出售他们的宅基地,在目前政策格局下,他的宅基地应该有更高的出售价格。
眼下我国城市二级土地市场的平均综合出让价格每亩土地在230万元左右,考虑到几个因素,如平罗县的地理位置、宁夏的相对落后、生地转为熟地的费用以及自由
5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出售时政府应该增加的税费等,马先生自己出售这1亩宅基地,保守地说,可以得到50万元。
但是,上面这个计算其实不合理。
如果真正放开建设用地市场,中国的地价卖不到每亩230万, 马先生也得不到50万。
根据欧美的经验数据,如果农地转建设用地(不是城市建成区的熟地),大体是农地价格乘以
4。
有的地方还要低,例如美国的休斯敦就更低。
日本因为情况特殊,又有政府管控,这个差异会高到20倍左右。
如果我们按10倍计算,马先生的1亩建设用地也就值2.4万元。
这样,等于马先生又多得2.6万元。
概括说,平罗县马先生其实与当地政府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交易。
中国真正要在更大尺度上放开建设用地的市场交易,即农户手里的建设用地不经过政府转手,直接推向使用土地的商户,地价会显著下降。
平罗“以地养老”不宜向全国推广 有人会问,如果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农户交易土地岂不是要吃大亏?
其实也无所谓农民吃亏,因为行情在那里,市场在那里,农民若真嫌吃亏,他还可以卖了再买回去,牺牲的是一点交易成本。
又有人会问,按目前这个交易办法,岂不是政府吃大亏了?
这是肯定的。
这样改下去,政府会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
我们继续算账。
平罗马先生的全部土地资源大体是中国农户的平均数。
中国目前二级市场地价水平要高过宁夏平罗县,若在全国推开平罗的经验,以土地换养老,我们假定每个农户获得土地出让收入30万,全国大约是64万亿。
这个数是全国每年财政收入的4倍,又是全国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21倍。
这个数大约还是每年耕地产出的初级农产品的20倍(不计算肉蛋奶茶果药材等)。
即使政府10年内花出这个钱,每年的负担也难以承受。
所以,平罗的办法实际上不适合推向全国。
农民养老究竟要靠什么?
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在一个实现充分就业的发达经济体,居民养老保障主要靠劳动收入,即依靠一个人生命周期中就业阶段的收入的一部分来保障储蓄及投资收益,满足退休以后的需要。
这是通例。
发达经济体的国民收入构成主要是劳动要素的报酬。
欠发达经济体的特征是,农业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实际上处于就业严重不充分状态。
例如,中国农民如果不打工而单纯生产谷物,平均每个农户大约只需要50个工作日;若按照国际先进劳动生产率衡量,大概只需要0.5个工作日。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低劳动生产率群体,要他们获得与高劳动生产率群体一样的养老水准,自然是不可想象的。
在保障底线平等的前提下,加快城市化步伐,通过人口布局调整和就业转移,使劳动生产率低的人群逐渐进入城市经济部门,让留在农村的农户转变为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农户,最终使得国民生产总量大幅度提高,养老难题才可以大大缓解。
在这个过渡期,国家的确应在更大尺度上放开土地市场,尤其是建设用地市场,让进城农户获得一笔收入,补贴进城的费用。
但我相信,一旦做出此项系统化的改革,地价会大幅度下降。
我们不能指望靠高地价,让中国一半多的人口轻松实现养老保障。
在偏僻的山区,若没有旅游业,农户更不能指望卖地解决养老问题,因为那里的土地综合生产率太低,土地更不值钱。
政府不能靠干预土地价格来增加他们的财产性收入,而应采取国民收入再分配等办法,使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就业转移。
给重农主义亢奋泼瓢冷水 18世纪前半叶,法国出现一个重农学派。
该学派认为,各类经济活动中,只有农业创造价值,其他经济领域不生产价值。
这个思想对冲击中世纪的宗教蒙昧主义做了贡献,意义比较重要。
但是,这个思想却是错误的。
它立足于土地生产的特殊性来评价生产的意义,以为一粒种子播种进到土地才会繁衍倍增,其他经济部门只是改变了物质形态而已。
这种认识容易生成“土地拜物教”,看不清经济活动的本质。
任何人类活动,只要利用有限资源的投入,生产出有限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类的需要,都创造价值。
工业革命以后,农业的土地生产率提高远小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
这是分工与知识进步的结果。
1949年之后,中国的实际耕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农产品总量却增加了10倍以上,劳动投入还
6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大幅度减少。
总体上说,土地是生存的基础,而分工深化与知识进步却是富裕的原因。
在重农主义时代之前,人类没有退休养老这回事。
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才允许人们在一定年龄 后去尊享晚年。
告别了农业文明时代之后,土地虽然不能没有,但已经不再是决定富足的主要因素。
同样的逻辑,去职养老是当代“丰裕社会”的特点,其发生的基础也是分工深化与知识进步,而不是土地。
想象用土地来实现一个大国的一半人口的去职养老目标,算是对当代社会不甚了解。
(来源:新京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1892 “跑腿保安”凸显满足空巢老人诉求需多方发力 半斤韭菜(嫩)、半斤上海菜、一只萝卜(红烧)……季洪球对照检查了一遍“菜单”,确认所有东西
买齐后便赶紧送到94岁高龄的文老伯家中。
来自江苏盐城的季洪球目前在苏州某小区做门卫,像这样的代购“菜单”,季洪球每天要收到好几张,而这项跑腿的活他也坚持干了15年,却从没收过一分钱。
一位普通的门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长时间、经常性地帮空巢老人跑腿。
这种典型的利他行为不仅切实地裨益了他人,也让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
超越契约关系的“帮空巢老人跑腿”,彰显了难能可贵的共同体意识。
尽管门卫与业主在财富、社会地位和阶层身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共同体。
对空巢老人的境遇不麻木、不冷漠,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看似不起眼的门卫,也能够给空巢老人带来“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不少空巢老人面临着“谁来帮忙跑腿”的困境。
一方面,在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的裹挟下,即使是消费欲望并不高的空巢老人,也有购买食品、药品和其它商品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空巢老人大都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又难以得到邻居的照顾,需要有人帮忙跑腿。
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里,许多子女和父母分居两地甚至远隔千里之外,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许多空巢老人实现了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却不能享受到有品质的精神赡养。
当老人需要安慰、关心和帮助的时候,“通讯录的孩子们”不仅鞭长莫及,有时候甚至毫不知情——不愿意拖累孩子们、喜欢“报喜不报忧”的老人们,无奈而又艰辛地承受着“空巢又空心”的悲苦。
曾几何时,“远亲不如近邻”通常被用来形容邻里关系的美好。
守望相助的邻居,成为传统社会值得托付信任的载体。
可是,在陌生人社会,邻居在许多时候有名无实,只是一个空洞的地理概念;邻居的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很远,甚至会存在着信任的鸿沟。
对于那些居住在老旧小区的空巢老人来说,邻居尽管有知根知底的熟人,却“开不了口”。
大家同为空巢老人,又怎么好意思去麻烦别人甚至强人所难?得不到有效“外援”的空巢老人,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要与欲望。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回答好“谁来帮空巢老人跑腿”的时代之问,显然不能仅仅只依靠一个好心的门卫。
只有正视空巢老人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补位、公众参与”的多元合作共治模式,空巢老人的日子才会过得更好。
(来源:南方网)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1919
7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聊聊以支付方为核心的居家护理市场 2011年,中国有超过4万家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数达到353万,每千名老人有19张床位。
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是86张床。
到2015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增长到2.2亿人左右,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缩减到2.8万家,共有673万张床位,每千名老人有30张床位。
未来的目标则是增加到40到50张。
同时,养老机构的单店规模持续变大,2015年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达到了240张。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服务机构,大部分没有成熟的医疗服务能力,主要针对相对健康、不需要复杂护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机构的形式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公寓等,从目前市场的发展来看,现有养老机构的功能主要是住房、膳食和基本的社群活动,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还非常少。
过去五年养老机构的发展规律总结来看有以下几点:
1.养老机构的数量在快速减少,过去有相当一部分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情况不佳,空置率高,服务能力很弱,市场口碑也不好,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关门歇业。
同时,这些单体机构大部分是小资本投入,由于养老机构本身属于薄利行业,在服务上又存在一定风险,小资本没有能力持续进行硬件软件的改进,再加上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因此有很多机构无法生存下去。

2.能够存活下去或新建的养老服务机构相对来说规模更大,单机构的床位数量更多,资本投入较强。
一定的规模有利于标准化服务的执行,培养人才,增加透明度以及做强品牌。
这一点对于未来想要发展连锁模式的养老机构来说,尤其重要。
但床位数量在怎样的规模最合适,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3.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定位仍然是住房功能性的,真正提供良好服务的非常少。
很多机构不但没有专业的服务能力,有一部分连标准服务的配备都有问题,如对老年人房屋的设施改善,针对自理能力不同老人的分类以及相关设施配备等。
很多机构经营不善,常年亏损,正是因为缺乏好的服务模式。
包括江苏、上海等多地,开始将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国家也出台了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护理型床位,以及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
江苏省民政厅更是表示,希望到“十三五”末,全省的养老机构中,护理型床位占总体养老机构床位的50%以上,目前的占比是35%。
因此,未来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床位,是服务改进的一个趋势。
这些服务也有望接入医保或长期护理险来支付一部分费用。
然而,具备从住房功能型向医疗服务转变基础的机构并不多,需要服务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更适合大资本来操作。
现有机构局限于房屋设施、管理团队背景以及本身的资金实力,能够转身的不会太多,因此未来在偏重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上,新建有很大的潜力。
养老机构衔接医疗和护理服务的途径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日常医疗服务,可以通过内设诊所的形式进行,部分拥有大资金的养老机构也可能同时建立一级或二级医院作为配套。
这些日常医疗服务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日常检查、健康咨询、常见老年病专科门诊等。
在服务人员上需要全科和专科配合进行。
同时,养老机构配备一部分康复服务也非常重要。
需要短期照料的老年人中包括一部分骨折、手术后身体本身没有太大健康问题,但需要持续康复和照料的人群。
不过,远程医疗服务其实并非适合所有的养老机构。
对于大部分养老机构的用户来说,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的侧重点,是帮助他们解决小病,并更好地追踪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并采取行动。
由于入住机构的老年人通常年龄偏大,普遍超过70岁,现场的面对面治疗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也就没有必要通过远程医疗来进行小病治疗或日常检查。
如果是危重情况或急症,老年人的第一需求是转诊医院,如果是远程专家会诊,则意味着老人的情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也不太可能继续留在养老机构中,因此远程医疗服务与养老机构的用户需求其实并不匹配。
居家护理:以支付方为核心的市场从多个国家的分析来看,居家护理都是护理服务板块最受支付方鼓励的方式,大部分护理需求都可以通过居家护理解决,机构护理的价格昂贵,更适合有重度护理需求的人群。
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台湾,护理的支付方都明显导向居家护理。
在美国,居家服务的主要支付方是针对退休人士的联邦保险计划Medicare,支付比例均达到70%
8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以上,其余的支付来源,包括针对低收入人群的Medicaid和一部分个人自费或商业保险付费。
美国的居家服务市场非常分散,没有一家单独的公司的市场份额超过6%。
居家服务公司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通过与当地的医院、社区、养老机构、政府机构合作,建立获取病人的渠道,这种渠道非常本地化,因此居家服务公司大部分是区域性的。
大型的上市居家服务公司的扩张,主要靠兼并当地的居家服务机构来进行,但由于市场极其分散,地方性发展的特征非常明显。
居家服务的商业模式本身有地理范围的限制,由于需要人力上门服务,本质上是人力重资产模式,只能服务周边人群。
同时,转诊和居家服务衔接的渠道也是本地性的,在一个地区形成医疗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迁移到其他地区。
因此,居家服务市场由大量的小型本地公司形成。
除此之外,单个居家服务公司所雇佣的护士或其他上门服务人员,也有服务人数的天花板,因此单家公司的营业额增长有明显的天花板。
美国市场上的领先公司,都是通过在各地开分支机构,以及收购当地客源量较高的服务机构而形成。
地方性和分散性意味着两点。
首先,市场上的大部分公司都是小公司,单个机构的收入不会太高,再加上Medicare严格控制居家服务的价格,利润虽然稳定但比较薄。

二,如果要形成全国性的大公司或区域性的大公司,收购是最常见的做法。
但收购背后的服务整合是一大难点。
正因为居家服务有地方性特色,而且服务质量取决于人力,因此各家机构在不同地区的服务能力都会不同,无法像标准化业务这样整齐划一地扩张,收购这些服务能力不同的小机构之后的整合成本,也会很高。
由于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大部分来自于老年人,具有一部分公益性质,因此大部分政府都会对这一服务进行政府定价,美国的居家服务和临终关怀的价格都由政府支付方确定,且近几年的总体趋势是增长很慢,基本只够覆盖医疗通胀和一小部分成本上升,这类服务的盈利空间很难通过提升价格来获取。
这一趋势在荷兰也是一样。
对于居家服务公司来说,支付方控制价格,意味着他们的利润空间会变薄,只有通过成本收缩才能保持原来的盈利空间(净利率在2%到5%之间)。
居家护理服务属于政府严格监管的行业,支付方虽然非常明确,但支付紧缩是很多国家的发展趋势。
因此,对于居家服务公司将是严峻的考验,成功与否取决于两点。
首先是控制成本。
人力是居家护理模式最重要的成本,美国的居家护理主要由护士完成,目前市场发展的趋势是:居家服务公司通过收购或自建家政、辅助生活服务公司等对人才要求较低的公司,来提供一部分不需要由护士完成的长期照护工作,比如穿衣、换药、清洗等。
这类服务人员的成本,是有经验的执业护士的15%到30%,可以为公司节省不少成本。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不同人员完成长期照护工作,可能导致衔接上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导致效率下降和行政成本上升。
如果将专业的照护工作和轻型照护工作分开,由两种人员完成,需要在时间和频率上进行衔接,一旦衔接不好,有可能造成用户满意度下降,或者在实际护理中效果变差。
另一方面,两批人员分别上门意味着额外的行政排班以及交通、时间上的成本上升。
因此,对不同人才的运用将是一把双刃剑。
其次是如何扩大病人量。
一方面是通过收购,但由于居家服务的支付方在很多国家都是政府为主,因此帐期较长,对现金流有一定压力,如果通过大幅度借债来收购,很容易造成财务困境。
另一方面,扩大病人量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效率、增加用户满意度来吸引更多渠道推荐。
与医院、社区医疗机构、非营利组织(国外)等转诊衔接,是争抢病人资源的决定性因素。
在同一地区内,各家居家服务机构能否与这些输送病人的渠道搭建紧密桥梁,是制胜关键。
养老地产模式转型方向:以社区为渠道目前有相当多的地产开发商希望转型做养老行业,操作模式包括开发养老地产和建造养老院等,然而,单独的养老地产和养老院只能服务一少部分用户,大部分人的养老方式是居家,社区是他们的主要活动点。
且地产商直接转型做养老机构,面临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和管理经验欠缺的困境。
市场上大量已有的社区内的居民,都有非常实际的养老需求,大部分需求可以通过依托社区点提供服务来完成,想要转型的地产商如果通过这一途径进入养老服务,不仅可以避免重资产的慢操作,还可以将服务快速推进到他们已有的社区中。
这种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链条极长,设计居家服务、产品(包括器械和药品)、治疗、康复服务、最后才是机构服务,这一长链条有助于通过社区这一载体
9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串起各个载体,真正在社区形成医护养结合。
从政策发展成面来看,社区将成为的养老的另一个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养老服 务渠道。
在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出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整合利用。
支持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备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
” 无论对于居家护理服务还是老年人医疗服务来说,社区都占据了据获取客户的最佳渠道位置。
规划文件中也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交由专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运营。
” 社区未来的意义主要是作为用户聚集点的渠道作用,可以依托社区作为渠道而推进的养老服务非常多,主要是病前病后两个环节,前者主要是依托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工作。
后者则主要是服务的衔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居家护理:对于病后失去部分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来衔接合适的居家护理公司
2.设施改造:包括对社区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化改造,以及针对老年人住家环境的改造服务,如增加医疗紧急求助设施,由社区为服务点为居民匹配相关服务
3.紧急救援与转诊衔接:而对于出现急症或情况危重的住户,则通过紧急救援通道提供相应的交通、危重情况转诊衔接服务
4.精神需求:在居民的精神需求上,还可以通过社工和社区义工提供心理疏导和精神沟通服务社区并不能自己提供这些相应服务,未来更有可能的形式是由社区采购这些服务,而社区本身可以作为这些服务的渠道。
采购方将主要是开发商,以及一部分政府对社区的补贴。
目前后者是主要的社区服务津贴,但提供的服务比较基础,无法在服务范围和质量上升级。
未来更有可能依托社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衔接的是开发商,将物业费的一部分用户社区养老的费用。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地产开发商将养老作为一个服务概念推出,一些社区随着居民老龄化发展也有提供养老服务和设施升级的需求,这将成为开发商未来的一个新竞争点。
未来基于社区的服务点将有潜力发展,社区将成为养老服务行业获取用户、营销和再销售的最佳渠道。
适合社区建设的服务点的功能包括两块,一块是医疗服务,另一块是生活服务。
前者的形式主要是出门,而后者则是上门为主。
医疗服务主要在社区设立点为用户提供就近的服务。
医疗服务的形式有多种类的,一种是诊所,解决养老人群的常规配药和简单指标检查需求,如果是较大范围的成熟社区,可能已经有社区卫生中心提供这类服务,则可以考虑嫁接社区卫生中心没有的服务。
老年人的另一个重要医疗需求是配药,社区里的慢性病老人需要定期获取处方然后买药。
对于稳定状态的大部分老年人,这一流程完全可以在社区完成。
可以在社区建立诊所点,联合零售药房进行慢性病病人的配药、基础检查以及疾病管理服务。
社区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生活服务,主要由入家形式完成,社区提供服务的入口和营销。
生活服务除了家政、送餐,还包括设施改造,比如老年人浴室设备的安装,扶手等安全设施安装,以及预警设备和小区物业管理处的衔接等功能。
这些服务的实际提供方可能是外部第三方公司,但以社区作为营销点和用户的获取点,将有助于快速推进服务。
(来源:村夫日记)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1926 10 老龄数据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中国养老三大指数两个不及格,“80后”和“90后”该怎么办?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2.3086亿。
根据趋势估算,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所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
6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已经从2009年的12.5%增加到2016年底的16.7%。
随着广大“60”后逐步进入老年,2023年,老人比例突破20%是板上钉钉的事。
更为严峻的是中国“未富先老”的态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大多数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约为1万美元。
而2016年中国是8866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
虽然数值还在不断升高,但增速却不断降低。
而中国“60后”、“70后”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十年人”,“60后”新生人口是2.23亿,“70后”是2.22亿。
貌似“70后”少于“60后”,但实际上,用“几零后”来划分人口并不精确,主要是1963~1972这十年出生的人口相当多。
从1963年开始,中国新生儿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每年都是2400万人以上,只有1967年是2100多万人。
过了1972年,新生婴儿数才逐渐减少,但到了80年代又进入一个局部高峰。
每年出生2000多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呢?1990年以后,我国每年新生儿长期徘徊在1500万左右,1999年达到最低谷:1150万!到了2000年之后,由于计划生育的稳定和少数民族的逐渐增加,每年的新生儿稳定在1600万左右。
由此可见,至少目前为止,“63后”的十年一代人,将是中国出生最多的一代人,大约2.541亿。
能与之相比的之有“80后”:一共2.196亿人。
因此,虽然我国在2010年以后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但是真正的老龄化高峰,将在2023年之后来到,此后将急剧上升,到达2033年才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考虑人均寿命的预期,2033年我国将比2016年新增老人在1.5亿以上,老龄化率将达到30%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呢?根据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2015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为26.7%。
每4人中超过1人为老年人,这在日本是首次出现。
而日本,众所周知,是世界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日本把老年人的年龄界限定为65岁,比例是26.7%。
如果界定为60岁,老人的比例肯定超过30%。
而我国到了2033年,和现在的日本差不多。
那么,为了国家,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现在的“80后”到“90后”的上有老、下有小的3亿多中青年们,该怎么办?以后指望国家养老?不太现实。
这是因为:老龄社会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型社会,国家在进入深度和超级老龄社会之前,应当做好三个准备:青年人口拥有人力资本、老龄人口拥有养老资产、老龄产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完善。
然而,由清华大学杨燕绥领导的《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课题组研究显示,中国得分52.6,总体不及格。
三大养老指数:老龄社会发展指数、养老金发展指数、医疗保障发展指数,前两项指数评价结果均为50多分,第三项为62.7分,刚过及格线。
现在,广大“50后”已经进入老年,“60后”逐渐进入老年,“70后”已经是中年,这三拨人以后的老人将大量增加,“80后”和“90后”怎么办?看看建国之后的各个代际。
日子过得最好的是“60后”和部分“70后”,因为他们上学时学费便宜,工作也好找,房价还不高,可谓占尽了时代的便宜。
而“80后”尤其是“90后”,是最苦逼的一代。
首先,学费贵了。
其次,毕业后找工作不好找,第
三,房价大涨了。

四,上面的老人多。

五,以后的医药费估计也不会便宜。
随着时光流逝,进入中年的“80后”将越来越衰老,而广大“90后”也将逐渐脱离青年行列,进入中年。
而“80、90后”的父母辈,一般是“50、60、70后”,人数众多。
再加上国家放开二胎后,很多“80、90后”还想多生一个,或者已经生过。
这样,以后上孝父母,下养孩子,负担更大了。
那么,广大“80后”、“90后”的中青年们,包括四五十岁的“年轻”老年人,到底该怎么办?指望财务自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根本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要实现财务自由,多少钱才算够?按目前的物价水平,或许大多数人觉 11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得资产一亿以上才算财务自由。
但是现在有多少人的人均资产在5000万以上?除非人均在京沪深有五套房。
所以这种人其实是很少的。
因此,让大家都寄希望于财务自由,等于让所有人都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弊远远大于利,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实现。
因为如果大多数人都“财务自由”了,都待在家里没事干,或者都游山玩水去了,请问谁干活?干活的少了,工资水平就会大幅增长,从而物价水平继续大幅增长,迟早会让过去辛苦积攒的存款的购买力丧失殆尽。
所以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得不继续工作的。
因此,我们都希望财务自由,但在这方面的欲望又不能过于强烈。
不应该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而过于拼命工作,扭曲心灵,透支健康,牺牲赡养父母、教育孩子、陪伴家人的时间。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615/aid/41924 政策法规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 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6〕91号)、民政部等部门《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民发〔2016〕179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民发〔2017〕25号)等文件精神,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健康养老意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放开市场。
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改善结构,突出重点。
补齐短板,将养老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
进一步扩大护理型服务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小型化、连锁化、专业化服务机构。
鼓励创新,提质增效。
树立健康养老理念,注重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老年产品用品丰富多样、养老服务方便可及。
强化监管,优化环境。
完善监督机制,健全评估制度,推动行业标准化和行业信用建设,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规范发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12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供给结构更加合理,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机制有效运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养老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二、深化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四)降低准入门槛。
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在区县(自治县,以下
简称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法人登记后,向区县民政部门申请许可。
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养老服务机构在住所外设立经营场所,经营场所与住所属同一区县工商部门登记管辖区域的,经营场所可以申请备案,不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
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依法在其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
(五)放宽投资准入。
在鼓励外国投资者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市场,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其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国内投资者设立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外商投资养老机构设立及变更办理备案手续,适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投资养老服务的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进口设备免关税政策。
非本地投资者举办养老服务项目与当地投资者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各区县不得以任何名目对此加以限制。
(六)优化审批流程。
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项目审批(或项目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4个阶段。
申请设立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符合直接登记条件的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经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举办养老机构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公开审批程序和时限,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加强对筹建养老机构的指导服务,不得相互推诿、违规设置前置条件。
积极推广使用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投资服务管理事项一网办理、规范透明、限时办结,可在政府指定平台依法予以公示,增强养老机构审批透明度。
(七)精简审批手续。
1998年9月以前建成投用,且未发生改、扩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的养老服务场所,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者投资30万元以下的养老机构、设施,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其他养老机构依法办理消防审验或备案手续。
养老机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对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下需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养老机构实施备案管理。
养老机构能够提供服务设施产权证明的,不再要求提供建设单位的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养老机构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实行“先照后证”。
对尚未办理设立许可的存量养老机构,各区县政府对其存在的规划、建设、土地、消防等问题,应当统一研究解决。
(八)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加快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机制。
对于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自主确定。
对于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有关部门对其财务收支状况、收费项目和调价频次进行必要监管,同时加强对价格水平的监测分析。
对于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以扣除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后的实际服务成本为依据,按照非营利原则,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对于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
(九)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保障功能,优先保障政府供养对象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和老年残疾人集中养护需求。
同时,创造条件满足其他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失独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鼓励为社会老年人提供服务。
积极稳妥推进具备向社会提供经营性服务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或开展公建民营。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养老服务,参与养老服务市场竞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改革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
健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机制,政府投资建设和购置的养老设施、新建居民区按规定配建并移交给民政部门的养老设施、国有单位培训疗养机构等改建的养老设施,均可实施公建民营。
到2020年,政府运营的养 13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床位数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超过50%。
(十)加强行业信用建设。
建立覆盖养老服务行业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行业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加强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通过“信用重庆”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重庆)向社会公示信用信息。
建立跨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将信用信息作为各项支持政策的重要衡量因素,对守信主体在政府购买服务、债券发行等方面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支持激励政策,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信用承诺制度,鼓励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
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参与养老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
强化诚信宣传教育,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三、补齐短板,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保障能力 (十一)探索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制度。
各区县要明晰政府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建立
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健全基本公共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完善与评估等级相衔接的老年照护支付制度。
创新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供给,探索建立独居、留守、失独老年人家庭探访服务制度和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探索建立家庭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制度,对照顾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鼓励社会力量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短期替代照护服务。
(十二)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增一批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立以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以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化运作,鼓励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大力扶持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养老综合服务包,提供更加多元、精准的适老服务。
支持养老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方便亲属照护探视。
(十三)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发展思路,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推动养老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塑造重庆养老服务品牌。
推动制定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完善养老机构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围绕产业发展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标准。
建立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度,健全服务质量检查和评估体系,将检查评估情况与相关补贴、奖励政策挂钩,并向社会公布。
依托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动态,加强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及服务质量大数据管理。
建立养老机构质量奖励机制,对取得相关质量或服务认证的养老机构,给予政策奖励。
(十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和改造,推动服务设施达标,优化规划布局,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机构,满足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为农村低收入、高龄、失能失智、失独和留守老年人提供便捷可享的养老服务。
加强农村幸福院改造和管理,注重与农村危房改造等涉农基本住房保障政策的衔接,整合农村社区服务资源,开展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利用闲置资源开发经营养老服务,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同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土地流转等收益分配应充分考虑解决本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鼓励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加强对农村留守、困难、鳏寡、独居老年人的关爱保护和心理疏导、咨询等服务。
充分依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开展基层联络人登记,建立应急处置和评估帮扶机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安全等问题。
引导社区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精神慰藉、资源链接等服务,区县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十五)发展老年社会工作。
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服务机构和岗位平台建设,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在服务机构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室设立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代际沟通、关系调和、社会融入等服务。
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公益创投等方式,为养老机构、乡镇(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配置专(兼)职社会工作者。
(十六)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商场、超市、博物馆、景区等公共服 14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严格把关。
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业主众筹等方式,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重点做好居住区缘石坡道、轮椅坡道、公共出入口、走道、楼梯、电梯候梯厅及轿厢等设施无障碍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
优先支持贫困、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增强老年人居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居家生活品质。
发展适老公共交通,继续落实老年人乘车优惠政策,不断扩大优惠覆盖范围和优惠力度,改善老年人乘车环境,按规定设置“老幼病残孕”专座,鼓励老年人错峰出行。

四、创新发展,建设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十七)支持新兴养老业态发展。
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服务,举办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休闲娱乐活动,创作老年音像和图书作品,创设老年电视频道、广播电台,创办老年报刊,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和线路。
鼓励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休闲养老、健康养老等基地。
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
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为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用品,研发老年人乐于接受和方便使用的智能科技产品,丰富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种类,提高老年生活用品、健康监测设备、康复护理辅具等涉老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或者符合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及时更新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目录,重点支持自主研发和生产康复辅助器具。
引导和扶持老年生活照料、老年健康服务、老年用品、老年残疾人辅助器具、老年文体娱乐、老年金融和保险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
(十八)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
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开发和运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重点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代办业务和物品代购等服务。
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城市家庭用户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对接,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
各区县可依托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政府托底保障的老年人购买基本养老服务。
支持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设计开发。
鼓励互联网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智慧养老上下游一体化产业生态圈,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十九)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审批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应向区县卫生计生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受理设置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批复。
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设立门诊部、医务室或护理站,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举办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扶持政策。
鼓励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社区老年照料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通过协议合作、转诊合作、对口支援、合作共建、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鼓励社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业务协作机制,提高基层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
落实国家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政策,保障老年人获得康复医疗保险服务。
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并按协议管理,参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在定点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二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探索建立由长期护理保险、商业性护理保险、护理补贴、护理救助等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研究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的机制,增强老年人接受长期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
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服务,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持续发展。
建立长期护理需求等级、服务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探索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等专业护理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15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二十一)发展适老金融服务。
规范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保险产品,通过创新信贷品种、增加信贷投入、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等方式,改进和完善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
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健康保险等产品。
强化老年人金融安全意识,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力度。

五、强化支撑,切实增强政策保障能力 (二十二)加强统筹规划。
各区县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设施布点要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未来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分区分级合理设置养老服务设施。
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参照《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按照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要求配置养老服务设施;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应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或在旧城更新和改造过程中适时配置养老服务设施。
各区县要进一步扩大面向居家社区、农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服务资源,结合实际确定养老床位结构的合理比例,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
(二十三)完善土地支持政策。
各区县要合理确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按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标准,安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
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
调剂解决养老服务用房时涉及土地性质、房屋用途等问题的,在符合相关规划的前提下,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应予以支持。
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设养老设施,涉及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转让的,在原土地用途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后办理协议出让或租赁手续。
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用于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且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5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实行出让、租赁等有偿使用方式,同一宗地有2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公开出让。
城市经济型酒店等非民用房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的,报民政、城乡建设、国土房管、规划等部门备案,5年内可暂不办理土地和房产功能变更手续,满5年后继续用于养老服务设施的,可由产权人按有关规定办理使用功能变更手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
对在养老服务领域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式实施的项目,可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建设。
各区县要开展城乡现有闲置社会资源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相关信息台账,有关部门应按程序依据规划调整其土地使用性质,支持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等模式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
(二十四)完善财税支持和投融资政策。
各区县要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利用自有产权建设养老机构新增床位50张以上的,市级财政对其新增床位给予每张10000元的建设补贴;利用租赁产权(房屋租期5年及以上)建设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张以上的,市级财政对其新增床位给予每张5000元的建设补贴。
统筹考虑接收失能老年人数量、等级评定和满意度评估等因素,建立公平合理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
国家资金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或公建民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市级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公益性、医养结合型、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发展,为特殊困难群体购买养老服务,并向农村地区倾斜;市、区县留存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对依法设立的养老机构,为收住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
符合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可同等享受小微企业税费减免、创业补贴、投融资支持等优惠扶持政策。
鼓励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基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入股、小额贷款、项目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
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建立“使用者付费”机制等方式,增强吸引社会资本能力。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养老服务机构有 16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质押,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
有条件的区县在风险可控、不改变养老机构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可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其他资产抵押贷款的可行模式。
(二十五)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作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
对参加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且培训合格的劳动者,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大力推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才。
教育部门按照国家专业设置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引导和支持大、中专院校围绕社会对养老服务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内容,加快开发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吸引青年人才报考、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鼓励本、专科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对长期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给予奖励。
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待遇挂钩机制。
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奖惩机制,提升养老护理队伍职业道德素养。
将养老护理员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围。
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服务培训,倡导“互助养老”模式。

六、加强监管,保障养老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二十六)加强服务监管。
各区县要建立健全民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管机制,整合充
实工作力量,加强对养老机构运营和服务的监管。
严禁以举办养老机构名义从事房地产开发,严禁利用养老机构的房屋、场地、设施开展与养老服务无关的活动,严禁改变机构的养老服务性质。
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信息监测和分析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风险提示工作。
依法查处在养老服务中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严厉查处养老机构在收取保证金、办理会员卡和发行金融产品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养老设施和服务安全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机制,确保老年群体人身安全。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管理和服务标准,开展国家级和市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
落实养老机构综合评估和报告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应与政府购买服务、发放建设运营补贴等挂钩。
(二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和传统美德,开展孝善文化教育,营造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普法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治观念,防范虐老、欺老等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
积极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和健康知识培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十八)加强督促落实。
各区县政府要把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及时制定配套实施意见,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见到实效。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完善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共同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对不落实养老服务政策,或者在养老机构运营和服务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县的指导,及时督促检查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附件:重点任务责任分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附件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序号工作任务1降低准入门槛 责 任 部 门 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等 17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序号工作任务 责 任 部 门 2放宽投资准入3优化审批流程4精简审批手续5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市商务委、市民政局、市工商局等 市发展改革委、市编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市公安局、市城乡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区县政府等 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 6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等 7加强行业信用建设 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人行重庆营管部等 8探务制索度建立基本公共养老服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老龄委办等 9推展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各区县政府等 10全量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市民政局、市质监局、市老龄委办等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各区县政 11水平 府等 12发展老年社会工作 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 13提平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市城乡建委、市质监局、市民政局等 14支持新兴养老业态发展市委、发市展国改土革房委管、局市、文市化旅委游、局市、民市政残局联、等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 15推创新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市革委经、济市信规息划委局、等市科委、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 16促进医养结合发展 市卫生计生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发展 17度 改革委、重庆保监局等 18发展适老金融服务 市金融办、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重庆保监局等 19加强统筹规划 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等 20完善土地支持政策 市国土房管局、市城乡建委、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 21促设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教委、市民政局等 完善财税支持和投融资政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 22策 银监局、重庆保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 市金融办、市民政局、市质监局、重庆银监局、市国土房管 23加强服务监管 局、市规划局、市城乡建委、市公安局、市老龄委办、人行重庆银管部等 24加强宣传引导 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委、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办、各区县政府等 18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序号工作任务25加强督促落实 责 任 部 门 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办、各区县政府等 (来源:市政府办公厅)/Home/Article/index/id/462/aid/41955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规划的通知》解读 关爱老人,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中。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
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下称规划)的通知已经下发,四川将以决胜之心关注和关心全省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等。
11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政府官方网站获悉《规划》全文,从中读到未来五年的四川养老蓝图。
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规划》开篇已透露四川“十三五”期间养老的压力,“老年人口将以年均50万的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
”对抗养老压力,顺应时代特征的“互联网+”成为关键词之
一,也是《规划》最大亮点。
总的来说,四川将在未来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
包括依托互联网建立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卫生服务中心、居家服务中心等机构为据点,积极接入呼叫中心服务模式,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延伸,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资源,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规划》明确,到2020年实现90%的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也就是说,四川将织一张养老的“互联网”,将一切养老力量和老年群体纳入其中。
围绕推进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还有更多关于智慧养老的内容,诸如支持研发和应用居家智能养老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建设虚拟养老院。
新建小区配套社区日间照料设施 精神上的关心关爱也写在《规划》中,如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时,强调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定期上门巡访独居、空巢老年人家庭,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
在成都市大邑县晋源街道官渡社区,因为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舒适便捷能解决一日三餐,还能排解闲暇时光等优势,独居老人王卿重的生活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社区居委会日前主办的重阳节主题活动上,过去沉默寡言的他居然登台参加了一出戏剧表演,“生活有了照料,就有时间和精神做其他的了。
”社区日间照料设施为老人创造的生活便利,将在全省更多地方发挥作用。
《规划》明确,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按要求配套建设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探索设立“家庭病床” 19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规划》提出,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早在《四川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四川已经创新提出了“家庭病床”。
提出支持医疗机构将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延伸至家庭,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并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此次《规划》还提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定期免费体检,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面提供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只要符合条件都一视同仁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根据《规划》确定的具体任务,“十三五”期间四川要支持50-100个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增设护理型床位、老年人康复床位等医养结合床位,推动100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上门巡诊、社区和居家护理等服务。
支持50-100个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医疗、康复、护理等专业设施设备,增加护理型床位,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来源:华西都市报) /Home/Article/index/id/461/aid/41899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 规划的通知》解读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
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预计到2020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1866.7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22.66%,老龄化程度居全国前列。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确保全省老年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近日,《四川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关键词:养老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 根据《规划》,四川将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到2020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率达到100%。
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达到3.5万个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同时,《规划》明确要重点关注高龄、失能、失智、贫困、伤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的需要。
全面推行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探索建立长期护理补贴制度。
此外,在社会救助方面,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水平。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将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纳入救助范围。
关键词:居家养老探索制定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支持政策假期、用工制度适当倾斜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四川将加快完善支持居家养老的配套政策,探索制定子女照料失能老年父母的支持政策,在假期和用工制度方面进行适当倾斜。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共同居住或就近居住。
此外,《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将机构服务、社区服务向居家养老 20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延伸,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资源,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到2020年,实现90%的城镇社区和60%的农村社区纳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关键词:医养结合,40%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 根据《规划》,四川将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机制。
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优惠扶持
政策,全面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县级以上医院(含中医医院)要设立老年人挂号、诊疗服务、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立与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与合作关系。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或内设)医疗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
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范围。
支持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开展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工作,到2020年,40%以上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
此外,《规划》明确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定期免费体检,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面提供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
探索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
关键词:老年教育,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 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规划》提出,要优化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到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
推动各类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发老年教育课程,为老年人提供教学资源和服务。
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办好远程老年大学,为更多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繁荣丰富老年文化。
通过新建、改造和整合等途径,增加老年活动设施和场所,支持各类公共场所为老年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推动各级各类文化服务设施及公共、民办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免费、优惠开放。
增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和资源。
(来源:四川发布) /Home/Article/index/id/461/aid/41900 养老研究 多理论视角下老龄化社区的发展选择
一、SY
街老龄化社区基本情况概述 (一)SY街为典型老社区。
SY街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西部,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
辖区是以国有大型企业宿舍区为主、新开发社区和部分城中村组成的混合型社区,共有9个社区居委会,一条工业大道将SY街隔成两块,东面集中了国企工厂的宿舍区,以广重集团公司、广橡集团公司、广船集团公司等职工宿舍为主;西片则拔地而起连片的高档住宅小区。
因此其居住环境多为7层左右较高楼龄的低层建筑,道路较为狭窄,环境较好,社区配套较好,有西华大市场等社区服务配套。
(二)人口结构典型老龄化。
SY街常住户籍2.9万户、常住人口6.3万人,60岁以上老人15364人,约占街道常住总人数24.39%,在广州市老龄化状况中处于重点突出街道。
其中,70-79岁老人4324人,80-89岁老人2168人,90-99岁老人212人,100岁老人2人。
高龄长者等困境长者所占比例 21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较高,出现双高现象,并带来长者面临照顾难、就餐难、就医难、健康支持难、心理精神慰藉难等问题。
(三)社区资源累积丰富。
SY街辖区内老国企单位、市场、大型商家等350多家,并有各类学校15所,主要医院3所,特别是拥有广重集团公司、广橡集团公司、广船集团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单位,诞生过许多知名的广州工业大道传奇企业,是SY街一张名片,其所承载的光辉岁月及文化底蕴深厚。

二、政社关系变迁相关理论视角,依靠社会力量多方共治将是应对老龄化的趋势。
SY街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社区综合治理改革创新型社区,乃至为全国示范型社区,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为各地参观交流的首选之地。
街道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获得省、市、区各方面政策倾斜及资金支持,诸如2010年是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20个试点街道之一,2013年成为广东省首个居家养老示范点,2015年海珠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首批试点。
根据政社关系变迁相关理论分析发现,街道政府与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社区居民之间为政社从属关系,街道办在推进社区各项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依赖并协助政府开展工作。
但是也不断在发生变化,2010年以来街道在推行社区治理改革创新中采取了更多政府购买服务,我机构广州市手拉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是在街道支持培育下建立起来,也将工青妇等项目交由机构来运作,社工机构与街道合作更加密切。
此外社区自组织也发展迅速,社区中有文体兴趣爱好团体近20个,也成立了老年协会等社区组织,特别是居民议事队伍有效参与旧楼加装电梯社区问题中,其发挥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街道也充分考虑居民诉求及需求,着力解决老龄化社区问题,并在处理过程中多依赖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及社区居民。
因此逐渐在形成相互参与、合作互补的多方共治局面,政府发挥兜底统筹角色,社会力量将是应对老龄化主要承接方。

三、社区发展及社区营造视角,短期内自上而下推动整合内部资源应对老龄化问题较为迫切。
社区发展理论强调自上而下,在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推动下,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
作,动员社区内外资源,共同解决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社区营造理论则强调自下而上,在社区自组织、社区居民及社会组织等推动下,充分发掘社区人、文、地、产、景等优势资源,实现社区产业发展。
作为老龄化社区则更适合社区发展,因为当下老龄化问题出现在居民未富先老的宏观背景下,社区居民无力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衣食住行等养老问题;同时社区服务类自组织、社区养老机构等不完善,无能力承担社区养老照顾问题;因此需要自上而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靠政策兜底解决困境长者的养老照顾问题,并培养民间养老社会力量。

四、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合理整合内聚型、科层型及外展型三类社会资本构建社区照顾体系。
根据社会资本理论,首先SY街作为老社区有着较为丰富的内聚型凝结性社会资本,单位制社区居民关系密切,长者能够获得除了家庭以外的工友、邻居以及单位的支持;退休长者自组织丰富,虽然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但是相互间支持及照顾作用突出,需要培育其成为专业长者养老照护服务型社区组织转型,使社区能够服务,鼓励长者自我照顾、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其次作为示范型社区,省市区及街道等科层型连接性社会资本支持到位,愿意提供资金及政策倾斜,在长者大配餐、社区居家养老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实现在社区内服务提供了兜底保障。
最后,随着老龄化问题不断发展,链接医院、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外展性嫁接性社会资本也很有必要,周边资源相对丰富,如松鹤养老院、万科智汇坊等,这些量的加入有利于建立社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提供小型化、分散化、人性化、个别化、有尊严的照顾服务站点。
综合发现,基于当下老龄化问题现状,需要三股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推动,建立为社区而服务综合各类居家式、社区式、机构式的照顾服务资源,形成完整的照着社区照顾服务网络。
同时基于长远考 22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虑,需要更多关注辖区内内聚型社会资本培育,使辖区内正式养老机构、社区自组织、居民家庭等能够具有更高服务照顾能力,使社区能服务,能够内部面对养老问题。

五、社区治理理论视角,需要多些培育社区为老服务自组织。
社区治理理论强调三种社会资本凝聚力、水平及垂直构成网络化,依托社区中的合作网络、政策
网络,注重社区内部资本及资源开发,培育及训练社区领袖,促进居民参与,公共解决社区问题。
其强调政府科层社会资本无法应对社会问题,无法满足大众需求,需要借助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来构建服务网络来应对问题。
作为老龄化社区,养老问题政府无法独立应对,但是在社区内部凝聚力不足、水平养老服务网络不足情况下,较难采用社区治理模式,需要更多培育专业为老服务社区自组织,强化内部社会资本培育,引导社区开始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治理。

六、社区能力评估理论视角,需要培育更多居民面对养老问题的能力。
社区能力评估理论,评估一个社区需要总社区意识、成员彼此之间的承诺、解决问题的能力、资
源的取得等四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出发,发挥其优势,弥补不足,从而更好应对社区问题。
SY街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宿舍区,居民社区参与较高,对社区归属及认同较高,便于组织起来。
特别是居民中有较多退休国企干部及老党员,具有号召力及领导力,能够召集居民对社区问题作出行动,特别是旧楼加装电梯问题,在他们参与下已经完成加装30套。
这些居民骨干并在日常生活中带领一些文体兴趣爱好自组织,他们多停留在自娱自乐,近年来在社工培育下开始服务社区,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需要在社工机构、居委及街道等参与下进行。
辖区内资源丰富,特别是养老方面的资源相较其他地方较多,政府、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均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及财力,从各个角度关注养老问题。
综合发现,SY社区需要更多培育社区自组织及社区居民应对解决养老问题,提升其自我照顾及互助照顾能力。

七、结论:社工机构介入老龄化社区重点任务及预期成效 SY街作为典型化老龄化社区当下状况,主要需要应对是老龄化问题带来的长者照顾难、就餐难、健康支持难、出行难、心理精神慰藉支持难等问题,特别是社区中孤寡、高龄、独居等困境长者的养老问题,以及一般长者养老问题。
综合上述分析,当下适合做自上而下社区发展视角应对老龄化问题,特别是整合社区内正式及非正式社区照顾资源,构建长者社区照顾体系,围绕福利社区化概念。
其目标为,让长者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内就能接收到服务,由社区内家庭、社区团体或机构提供小型化、分散化、个别化、人性化及有尊严的照顾服务,构建由正式及非正式的居家式、社区式、机构式的照顾资源,形成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作为年度服务,需要进一步聚焦老龄化中最需要关注的服务对象,主要任务为既是高龄、又是独居等具有两重以上困难状况的多重困境长者提供服务,增强其正式及非正式照顾支持,缓解其面临的困难,经梳理SY街大概有近300人。
此外还会将需求聚焦在多重困境长者的居家照顾问题以及个人健康管理问题,借助社区照顾模式,整合辖区内正式照顾资源及非正式照顾资源,构建正式及非正式长者社区照顾体系,切实为其提供一定服务,缓解其困难状况。
年度最终期待产生的重点成效:①完成对300名多重困境长者摸查,建立档案,并做需求评估,分层分类分级管理,完成覆盖。
②组建一支专业义工队伍,组织社区居民上门探访长者,了解困境长者的心理健康需求,疏导困境长者的不良情绪并做相关心理辅导,促使困难长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满足长者的精神慰藉需求。
③居家照顾方面主要是链接居家改造资源,保障长者居家安全,培育辖区内4050失业人员为困境长者解决生活照顾问题以及就医问题等,减少居家安全事件发生。
④针对比较特殊的困境长者,社工会以一对一的个案形式进行辅导,链接辖区街道、社区卫生、医院等正式资源,促进困境长者的照顾问题或者是健康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⑤社区层面,社工组建青少年义工队伍、有能长者义工队伍、亲子家庭义工队伍等,为困境长者 23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提供支持,并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尊老、爱老、为老的社区、关爱氛围。

八、小结 综上作为老龄化社区在应对其带来的社区问题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审视评估该社区的需求,综合社区资源、政府工作重点、机构优势等,在地化选择社区发展的路径,特别是着重解决长者中的困难弱势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然后普适化、多元化满足一般长者的养老需求。
(来源:社工中国网) /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1901 关于人口结构及养老的一些体会
一、全面二孩时代到来,计划生育是汉族人的自我阉割 (一)过往人口结构
可以看到在2010年中国的劳动力占比开始出现下滑,从74.5%降到74.4%,也代表着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的消失。
(二)展望未来人口结构上表是对未来中国人口结构的预测,可以看到劳动力人口绝对数目的减少在2015年,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将越来越低。
(三)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其实看中国的自然增长率就是在5%左右,所以一年自然增长的人数就是在600-700万人之间。
就算按这个速度增长10年也就是增长7000万人口。
出生率在千分之12,则每年出生1700万儿童左右。
根据这个平均的出生率水平可以倒推出深圳的人口数量。
深圳2016年的新生儿数目是23万,则倒退深圳的实际人口应该是23/0.012=1917万人,和两千万的初步估计是比较一致的。

二、生育率、人口抚养比 可以看到单独二孩的结果非常不好,甚至导致了新生儿的下降,而全面二孩后似乎效果好一些,新增儿童131万。
其中二孩的比例提高到45%,达到800万左右。
之前二孩的比例为30%。
根据上表右侧的小表,我测算了一下70后,80后,90后,00后的人数,可以看到,70、80、90后的人数还是相对稳定,都在2亿人左右(这个数据相对合理,为什么呢?中国人平均寿命为70+,以每10年为一个年龄段,则生命周期可以看成7个年龄段,平均每个年龄段2亿人)。
但是可以看到后面的00后比90后少了整整5000万人,这是很惊人的。
80后主要是60后生,90后主要由70后生,而00后主要由80后生。
而80后恰恰就是中国的唯一一代独生子女,生育的数量骤然减少。
有人说计划生育是美帝的阴谋迫害,也不是没有道理,每一代50%的自然衰减确实可以不动用战争就消灭一个民族。
问题在于公有制下对生育没有经济约束,计划生育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吧。
待到私有化后,有产阶级的兴起,自然经济的作用就会约束的人的生育行为。
从抚养比的节奏也能看出来,对老年人的抚养负担也是越来越重,而小孩的负担相对减轻,但是总和的抚养比还是在逐渐增加。
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达到30%,接近5亿,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那时候的深圳,也许就不像现在大街上到处是年轻人了。
到2030年,社会的抚养比就达到接近50%。
相当于2个干活的养一个不干活的。
24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到2050年达到64%,相当于1.5个干活的养一个不干活的。
压力逐渐越来越大,注意了,就养活这个不干活的前提下还是先保证自己的生活水平。
再看看我们现在这么累的当下水平是多少37%,30年后,我们这代也退休了,那事的年亲人要承受我们现在两倍的压力,当然也许退不了休。
如果社会的生产率水平能够提高的话也是要得的,否则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比较麻烦了。

三、养老问题的解决出路及对个人的建议 (一)中美养老体系对比美国的养老体系是正金字塔,中国的养老体系是倒金字塔。
更多依靠国家的基本养老金,美国的IRA及DC/DB计划异常丰富,增加选择。
(二)养老体系结构差异社保基金累计结余是接近4万亿,全国社保基金还有近2万亿。
企业年金及个人的养老计划在中国目前的规模还是非常小的,特别是个人养老计划这块,中国目前就没有制度设计。
如果能尽快推出中国IRA,将对中国人的养老思路,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我个人是非常愿意去做这个事情的。
(三)养老院养老不会成为主流即使在美国这种养老产业极度发达的社会,居家养老的比例也在90%以上,所以幻想把老人都集中在养老机构中去,对于中国而言是非常不现实的。
中国目前的养老格局叫“9073”,既90%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7%社区养老,3%为养老机构养老。
CCRC(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这种高端养老模式注定不会成为主流。
(四)什么是替代率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
一。
养老金替代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该指标应保持在80%以上,若低于40%,则已经严重低于正常水平。
(五)光靠第一支柱,退休生活会很可怜先要明白自己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
低限为0.6,高限为
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
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25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咱们再以40年的缴费年限为例,看看养老金替代率:
(1)缴费基数为0.6,替代率=1280/4000/0.6=53%(生活质量下降47%)
(2)缴费基数为1.0,替代率=1680/4000/1=42%(生活质量下降58%)
(3)缴费基数为3.0,替代率=3200/4000/3=26%(生活质量下降7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越是依赖第一支柱,原来生活水平越高的人,反而退休后生活质量的相对数值还越低,虽然获得的绝对保障还是最高的。

2、第一支柱,也就是国家提供的保障部分最高也就是50%左右,这一数据其实和美国的联保养老金的替代率是比较近的。

3、所以我们不能对国家提供的养老保障寄予太多期待,因为第一层支柱只能保障最多50%的退休后生活质量,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退休后生活水平降得太多,那么要不选择一个好的公司,可以为自己提供一个好的养老金计划;要不就是自己做好自己的投资计划。
(来源:汇橙养老) /Home/Article/index/id/469/aid/41921 养老类型 找医护找陪伴找共鸣,哈尔滨银发族主动叩开养老院大门 随着养老产业潜力被不断开拓,冰城养老机构的配套更加完善,服务也更加贴心,老人的养老观
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少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
今起,生活报推出“‘当你老了’——冰城老年公寓系列报道”,为您呈现老人们养老观念发生了哪些转变,是如何发生转变的。
同时,针对我省养老市场进行深度调查,探讨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发展现状等等。
曾几何时,一提到养老院,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就是居民楼里挤满了十几张床位的三居室,而提到谁家老人去住养老院,很多人更会在背后议论这家的儿女“不孝顺”……而如今,住养老院不仅不再是“丢人”的事,更变成了老人们口中的一件“滋润又时髦”的事。
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他们在养老院中也寻找到了更多的共鸣。
独立型:不想给儿女“添负担”代表人物:周大爷、张阿姨 “在这里有人照顾儿女也能安心工作了”刚刚住进老年公寓一个月的独居老人张阿姨今年84岁,不仅长相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不少,思想也很前卫。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想好了,努力工作攒钱,老了以后来养老院,不给儿女添负担。
”和张阿姨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周大爷,他和老伴儿一起在养老院已经住了三年多了。
说起为何要来养老院,周大爷坦言:“没啥别的原因,我就是单纯心疼孩子。
”周大爷说,老两口在家做一顿饭不仅要自己出门买米买菜,水电煤气样样都需要操心,岁数大了,爬楼也爬不动了,炒菜也炒累了。
26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其实老人都很怕去医院,因为很麻烦,现在养老院有护工,楼下还有社区诊所,有比自己在家更专业的医护保障,挺方便的。
”周大爷说,平时儿女工作忙,经常顾不上老两口,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在这里有人照顾,儿女就能安心工作了。
“儿女是我们的心头肉,我们不心疼谁心疼。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很多老人都有类似的心态,选择住养老院,不仅图个省心,更蕴含着老人们对子女那份深沉的爱。
恩爱型:不忍心老伴儿“太操劳”代表人物:陈大爷和李阿姨老两口 “家里琐事多老伴儿有腰伤来这儿吃住行都不愁”“家住六楼,爬不动喽,这儿多好,有电梯!”82岁的陈大爷性格开朗、思维活络。
陈大爷说,家里柴米油盐繁琐事太多,他的老伴儿李阿姨有腰伤,他心疼老伴儿,在养老院饭来张口,给老伴儿减轻了很大的负担,所以来养老院是上上的选择。
陈大爷说,尽管自己是心疼老伴儿才要住养老院的,可儿女仍然不理解,担心别人认为自己不孝顺。
“你说年轻轻的,还得我给他们‘上课’!”陈大爷告诉记者,自己不仅觉得住养老院是个挺时髦、前卫的事,也很滋润。
“我俩不仅吃住行都不愁,连去医院都有专人陪着,实在是太省心了。
”一家养老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年,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开始失独、丧偶的独居老人,到如今很多恩爱夫妻携手走进老年公寓,很多老人尤其是男方希望解放老伴儿的“双手”,不再岁数大了还费力操持家务。
孤单型:就想找点“共同语言”代表人物:孙阿姨 “没有子女怕孤独入住后成了半个保健医”“孤独”,是记者采访中常听到的一个词。
很多老人主动走进养老院,不仅是寻求生活方便,更是寻求一份心灵慰藉。
孙阿姨年轻时是位儿科医生,因为没有儿女,她和老伴儿从2006年就开始了旅居养老的生活。
孙阿姨说,起初决定住老年公寓是因为腿摔坏了,无法走路,在养老院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料,很方便。
孙阿姨告诉记者,老伴儿生病期间,自己离开过一段时间,老伴儿过世后,自己又重新回到了老年公寓。
“一个人在家实在是待不了了,太孤独了。
”虽然一直也有亲属家的晚辈在照顾自己,但总不及同龄人在一起共同语言多。
在老年公寓的这段时间里,孙阿姨的孤独感减轻了很多,更成了老年公寓的核心成员。
老年公寓的经理偷偷地告诉记者,此前一位老人突发疾病,还是孙阿姨凭专业医务常识救过来的。
尽管公寓里也有保健医生,不过热心肠的孙阿姨还是愿意给好姐妹们量量血压,普及一下医疗常识。
如今,孙阿姨每天日程安排特别满,麻将局缺牌搭子,就常有人来敲她的门。
不过,孙阿姨的生活管理很严格,每天打麻将不能超过九点,因为自己还要回房间看新闻、炒股票……采访中,记者发现,那些愿意走进养老院的老人们不仅都有饱满的精气神,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思想也很前卫、开明,很多老人甚至比年轻人更想得开。
有的是想获得专业的医疗护理,有的是看重有更多的娱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独居老人想寻找伴侣的……每一个选择老年公寓的老人都有自己的现实考量,也有不同的心理诉求。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老人被动到主动要求入住养老院,从老人想住但儿女“怕丢面子”反对,到越来越多的老人与子女双方达成共识,当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叩开养老院的大门,不仅仅说明,冰城养老机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越来越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也让人感受到很多家庭养老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来源:生活报) /Home/Article/index/id/520/aid/41897 27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望湖社区的居家养老实验 每个星期,望湖社区居民张志贞总要给两位“老伙伴”打上几次电话。
她的“老伙伴”是同住一个小区的一对独居老人,老两口都八十多了。
一年前,张志贞成了社区里的“1+1”帮扶志愿者,除了电话里的嘘寒问暖,她还时不时地上门帮他们跑跑腿,和他们拉拉家常,给这对孤独的老人带来了一缕暖意。
其实,张志贞已经66岁,同样步入了“老年”的行列。
所有参加“1+1”帮扶的志愿者,年龄也都是60岁以上。
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是望湖社区针对居家养老进行的一次尝试。
从陌生抵触到接受熟悉 望湖社区隶属朝阳区东湖街道,居民近1.5万人。
其中,65岁以上的居民占12%到13%。
经过社区的摸底调查,空巢、独居的老人将近300人。
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时,发现开门的往往是老两口,他们的子女住在外区、外地,甚至国外。
“我们统计的也就是实际情况的二分之
一。
”望湖社区书记袁岐说,他们在入户时,只要是老人开门,都会问上一句是自己住还是和子女住一起,但有的老人防备心理比较强,不会说实话。
而恰恰是这些独居老人,尤其是独居的高龄老人,往往最需要得到帮助。
她说,这些老人非常孤单,有的老人会三天两头往社区跑,就是为了找人聊天。
2014年,袁岐赴新加坡考察当地的社会养老。
她注意到,当地的社区有专门的活动室,老人经常来社区参加活动。
独居或是身体不便的老人,则是由义工接到社区来照护。
但在北京,社区是没有场地为老人提供这种服务的。
“社区搞不了,可以上门居家啊。
”这次新加坡之行,给袁岐带来一个关于居家养老的灵感。
在接下来的入户调查中,社区工作人员把独居老人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逐个打电话询问具体情况。
他们拟出了一份调查问卷,将老人的需求统计汇总,决定成立一支由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的队伍。
但这支队伍正式成立,已经是一年多之后的事了。
望湖社区的辖区内有望馨花园、上京新航线、东湖湾三个小区,都是商品房小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互不相识。
“一开始老人很抵触,不希望别人接触他们,不信任我们。
”田国萍是社区专门负责老龄工作的居干,一到端午、重阳等节日,不是给老人上门送东西,就是给老人打电话,邀请他们参加社区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感情培养,去年,“1+1”帮扶志愿服务队终于建起来了。
把“陌生社区”变成“熟人社区”,就像把沙漠变成绿洲,这是一个养老实验,也是一个“破冰”的过程。
从电话问候到上门陪伴 参加“1+1”帮扶志愿活动的低龄老人有20多人,他们的年龄都在六七十岁。
招募是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要么是住楼上楼下,要么是住同一个小区的。
”田国萍说,即便如此,“破冰”的过程仍旧很漫长。
“要想让这些老人接受别人帮助,难度很大。
越是高龄的独居老人,就越是固执。
他们一方面是不相信外人,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能行,不需要帮助。
”其实,这些老人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边缘。
田国萍在家访时发现,许多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一塌糊涂。
有的血压高到200却忘了吃药,有的药吃完了也不知道跟子女说。
有的老人在家里摔坏了,一问,原来是老人够东西时非要自己来,结果发生了意外。
为了让老人们能够接受,社区想了很多办法。
最开始,他们会领着队员去老人家中,让双方彼此认识。
怕老人记性差,社区还为队员专门制作了红马甲,便于老人辨识。
最开始,社区要求队员一个月至少要和老人通四到五次电话,如果老人身体不好,队员必须上门。
为了便于沟通,社区为队员们建立了微信群。
队员在微信群里发布老人的最新动态,入户时还会发照片,社区则会把这些照片保存存档。
同时,社区会根据老人的反馈以及队员的记录,来判断他们的交往是否顺畅。
一旦老人不是很满意,就意味着队员和帮扶对象可能不匹配,社区会迅速作出调整。
“1+1”帮扶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给高龄独居的老人跑跑腿,买水买电,或者是帮忙联系物业换个灯泡之类。
为了让帮扶更加专业,社区还请来了专业的老师为队员们进行培训,教授一些急救以及与老人沟通的技能。
帮扶队员张志贞坦言,这些老人不缺钱也不缺住房,而是缺少精神慰藉。
但只是精 28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神得到慰藉还不够,老人还需要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所以,像拿药、买菜这样的“小事儿”,她经常会帮着老人去做。
从简单帮扶到专业陪护 帮扶的内容越做越多,高龄独居老人的反馈越来越好。
袁岐一面感到欣喜,一面为这支队伍捏了一把汗。
“加入这支队伍全凭自愿,新队员加入会由老队员来带,而且随时都可以退出。
”望湖社区“1+1”帮扶志愿服务队成立一年多来,还没有队员退出。
袁岐介绍,曾经有两位队员提出来过,是因为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但他们也一直没退,还在坚持为社区老人服务。
袁岐说,之所以会设立退出机制,是不想给队员们造成太大负担。
毕竟,他们也是老人了。
“许多队员的父母都还健在,他们还要照顾家中的晚辈,都很忙。
”在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相互熟悉之后,帮扶的工作就由队员自己来主导,社区也就不再布置“硬性指标”了。
“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我们怕把这根弦崩断了。
”袁岐说出了她的隐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队成立之前,望湖社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60岁的崔艳福是东湖湾小区的帮扶志愿者,同时还是小区晨练队的发起人,她的帮扶对象都是晨练队里的老人。
“我们在一起锻炼五六年了,大家都很熟悉。
”她说,小区里许多老人都不和子女住,有的老人老伴去世,家中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个时候是模糊着去做,相互打打电话,约着一起吃吃饭。
”加入“1+1”帮扶服务队之后,崔艳福不但“认领”了三位独居老人,还发展了四名低龄老人加入其中。
她说,多拉一个人进来,就会多一个老人受益。
前不久,崔艳福帮扶的一位老人去了养老院,但她和老人依然保持着联系。
重阳节当天,她特意来到养老院把老人接了出来,几个人聚在一起吃了个饭,让老人备受感动。
一位老人甚至把家里的钥匙也给了她。
“我跟他们说,只要我在小区,一个电话我就马上过来。
”“颐佳养老”创始人马欣丽是望湖社区请来为队员们培训的老师。
曾经走过200多个社区、培训过3万多名居民的她,对这些队员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们学得很认真,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别的老人。
”她希望这支队伍能够成为一种机制,持续运转下去,等到这一批队员岁数大了,后面也有人能够接上来。
“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
” 引入奖励机制推动良性循环 如何把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变成一项长效机制,袁岐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望湖社区二楼,有一个积分兑换的储物架,上面有牙膏、洗衣液,还有电影票。
服务队的队员每到独居老人家中上门一次,会获得20到30个积分。
这些积分积攒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架子上的东西。
不过,袁岐的设想是低龄老人通过积分的累积,将来可以换取他所需要的理发、助浴等服务。
甚至是如果老人选择住养老院,这些积分可以让他们享受打折。
“积分存在哪里,谁来记录,怎么兑换,都得靠社会来支持。
”目前,“1+1”帮扶志愿服务队只是在望湖社区一个社区推动,由于社区的力量有限,队员们的积分只能简单地兑换一些生活用品或者电影票。
“我们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只有十分之
一,还有十分之九是我们不能解决的。
”袁岐表示,社区提供的帮扶主要是精神层面的,而独居的高龄老人不仅仅需要精神慰藉,也需要“医疗养老”。
“我们希望社区医院能够上门为高龄独居老人输液打针,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这同样需要社会的支持。
”她说,现在更多的老人是“边缘老人”,子女早出晚归,对老人的身心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
如果医疗问题能够解决,那么老人们的需求至少解决了三分之
一。
但从目前来看,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社区的敬老爱老氛围仍是社区需要攻关的课题。
从胡同里长大的田国萍对老北京的“大杂院文化”念念不忘:“在大杂院里要是帮谁带个菜,倒个马桶,这都太正常了,这都不算事儿。
”她说,而今的“1+1”帮扶,有点像在商品房小区打造一种大杂院的文化。
但居民们毕竟彼此都不认识,要想达到这种默契还需要长期磨合。
“我们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往前推着走。
”袁岐说。
(来源:北京晚报电子版) /Home/Article/index/id/519/aid/41903 29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产业 聚焦“银发潮”首届弘毅大养老论坛在沪召开 为了从战略高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并针对政府、学界、业界及公益界在养老服务业方面的前沿政策、创新实践等进行正确解读和及时分享,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指导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迁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主办,金恪投资控股集团等支持的“首届弘毅大养老论坛”于2017年11月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活动。
共筑“老有所养”美丽愿景为中国养老服务业贡献力量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王玉梅,弘毅公益主席、上海迁善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中心创始人、主任陈阳分别致辞,希望通过这个政学研对接、产业融合的峰会,来推动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抢滩“银发浪潮”发展先机为中国高龄群体谋幸福晚年主论坛上,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原司长、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院长王治坤围绕“社会救助与为老服务”发表主题演讲;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左学金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长期照护制度设计研究”为题,针对如何完善社会保障进行多重角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杨团发表了“制定国家长期照护战略刻不容缓”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发表了以“医养结合:理念、挑战与对策思考”为题的演讲;上海市徐汇区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马丹宇从实践的角度发表“乐学颐养,养教结合”的演说;作为业界和基层的代表,金太阳健康养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蓉结合自己的实践介绍“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各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对养老服务业如何改革、创新和发展发表了真知灼见,碰撞出了许多火花。
微论坛环节由原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殷志刚主持,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教授姜键,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BetterDayInnovation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祎娜、市场销售总监JaanaHeinonen,成都朗力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海等分别从不同的维度,结合各自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绘就“老年宜居”宏伟蓝图聚势共赢大养老作为32家公益基地之
一,金恪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建峰代表集团上台接受铜牌,并发表致辞。
王建峰表示,将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践行社会责任。
用公益的心态做企业,用企业的形态做公益是金恪集团永恒的信念。
金恪集团扎根市场,积极布局“医养大健康”领域,大力加强与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的合作,并借势引流社会资本,积极推进医养深度融合。
随后,论坛还举行了上海国乾基金会社区居家养老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弘毅大养老”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杨雄概括了论坛取得的成果,表示此次论坛中各界代表从养老领域政策解读、顶层设计、行动研究、公益实践、产业动态角度进行了非常充分专业的交流分享。
本次论坛为政府、学界、公益界、产业界代表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是一次智力资源汇聚的盛宴,将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新华网) 30 2017年11月07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522/aid/41904 一文详解康养旅居小镇政策支持、类型、意义、标准及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希望过上高品质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健康已成
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遍追求。
同时,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基本诉求。
涵盖养老、养生、医疗、物联网、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成为备受国民关注的新兴产业。
目前,我国大城市发展过快,城市病特别严重,交通拥堵问题、房价问题、雾霾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供给问题,给大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但随着互网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好医院所在大城市以外的地方远程“智慧养老”已经实现。
所谓“智慧养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组成的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能够帮助养老机构大幅提升管理效率,这为在大城市以外空气较好、经济相对贫困地区培育、建设康养小镇提供了可能。
康养是健康、养老的统称,康养小镇是指以康养产业为中心形成的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行业的综合产业小镇,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
康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的生存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不过康养产业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
当前康养产业的发展,以加速医疗与养老、养生、旅游的融合最为关键,实现

标签: #群号 #主播 #绑定 #微信怎么了 #微信怎么拍别人 #微信拉黑后 #主题 #怎么开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