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AⅠ·09~15

网络 1
版 文化周刊2017年4月15日星期
值班总编胡敏统筹张渝责编刘惠杰美编李庆琦 □策划文体新闻部执行记者王峰 “那个人样子好怪。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
”在《大圣娶亲》结尾,夕阳武士看着孙悟空远去的背影,对 侠女说。
此时,卢冠廷的《一生所爱》恰到好处地响起,为这部99%的喜剧片画上了一个悲伤的句号。
很多影迷认为这是周星驰在自嘲,从而上升为影迷的集体自嘲。
就像《光阴的故事》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样,周星驰和他的《大话西游》已经成了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的经典回忆。
1996年,《大话西游》从影院黯然撤下,却在北京电影学院获得了满堂喝彩。
时光穿梭的结构、叛逆的性格、另类的爱情、与同时代不同的台词风格,让《大话西游》这股病毒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随着bbs“水木清华”帖子的台词刊登,《大话西游》便搭上中国早期互联网的快车,引得国人的强烈共鸣,从而成为“后现代文化”的经典。
《大话西游》及其所衍生的各种“大话”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大话”文化。
有人说,从《大话西游》中看到搞笑是远远不够的,其中有爱情成败、有平民英雄、有世态炎凉,用喜剧外衣包裹的悲剧内核更让人们从电影中看到几分自己的人生写照。
如今,《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加长版已于4月13日晚提前公映。
70后、80后们似乎又一次被裹挟了——去影院看电影吗?不看吧,当年的情怀被端上桌面,似乎没有理由不去缅怀自己的青春;去吧?现在的电影类型多样,新片层出不穷,似乎也过了当初那股劲儿。
是啊!最小的80后如今也已28岁了,当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的80后如今大都成家立业,在柴米油盐、田间灶下的生活中复制每一天,我们虽然已经成了社会的栋梁,但付出的代价是我们已经磨灭了青春的小火苗。
电影中,至尊宝戴上金箍成了孙悟空;生活里,昔日的“大话迷”也被生活这顶“金箍”紧紧锁住,甚至到电影院看一场随心所欲的电影都成了奢侈的念头。
《一生所爱》中唱道“,在世间,难逃避命运……”或许《大话西游》就是周星驰不想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大事件,不管修为多高,在观众看来,他始终是《大话西游》里那条亲切的狗。
而我们,也只是各自生活中的一条狗,而已。
请继续阅读AⅠ·12、13版 再 见 一周热点 □杜浩 网络文学为情怀还是为金钱? 近日,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的网络作家、编辑、评论家的共识是:网络文学走过20年,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日渐凸显,沉浸于玄幻、穿越,审美能力薄弱,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网络文学亟须提高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综观网络文学发展史,在网络文学萌芽期,其作者队伍往往由最早接触互联网的文艺青年和文学精英构成,比较注重文学审美和文化责任。
2003年左右是一个分水岭,随着收费模式的兴起,网络文学逐渐演化成一个产业,文学成为发财致富的手段,受众也演变成泡在网络上的青少年。
为了迎合这样的读者群,网络作家开始热衷于玄幻、穿越、盗墓、打怪、游戏等题材,并乐此不疲,愈演愈烈。
近年来,因为网络文学的IP虚热,很多作家开始热衷于炮制IP,整天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被影视大鳄“青睐”,一夜之间名利双收…… “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没人把自己当作家,作家这个词‘太情怀’了”,“之所以写网络小说,坦白地讲,就是想赚钱”。
一些网络文学写手这样的写作心态,不禁让人质疑,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网络文学写作者依靠什么来支撑灵魂的内在超越,难道网络文学写手书写的目标只是基础价值,也就是市场和版税,而没有什么终极价值?一些网络文学作者“想赚钱”的心态,不由得让我们相信,他们的网络文学写作没有了思想尺度、精神向度这样的终极价值衡量标准。
对于文学写作与金钱的关系的论争,对它的选择判断取舍,可以看出一个写作者对待文学对待网络文学的态度,但境界高下、不同追求、理想与功利,却是再清楚不过。
在文学写作目的论中,我们知道自古就有“著书都为稻粱谋”之说,何况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化的世界。
网络文学写手为金钱写作,不仅放弃了文学终极价值的追求,而且认为网络文学的价值只有市场和版税,这就是,让市场和版税取代了文学的精神价值、思想价值和理想价值,成为最高价值,而最终让网络文学走向末路。
然而,金钱是否能完全衡量文学的价值?须知优秀的文学作品存于人的心灵、精神、灵魂之中,这是金钱根本无法企及的。
有评论认为目前网络文学“亟须提高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但必须正视的是,文学金钱标准论,文学的物质、财富工具论,是否正在成为“网络文学亟须提高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的主要障碍?网络文学的写作,是为了情怀还是为金钱财富,需要我们做出抉择。
插画左手韩

标签: #无线网络 #网络推广 #做什么 #海信 #打不开 #南京 #美剧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