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方舟,correct怎么读

correct 3
避难方舟 ——教会之外有救恩吗? 瑞恩·麦格劳(RyanM.McGraw)/著乔兰山以妲/译 TheArkofSafety ©2018byRyanM.McGrawAllrightsreserved.Nopartofthisbookmaybeusedorreproducedinanymannerwhatsoeverwithoutwrittenpermissionexceptinthecaseofbriefquotationsembodiedincriticalarticlesandreviews.Directyourrequeststothepublisheratthefollowingaddress: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965LeonardSt.NEGrandRapids,MI49525616-977-0889orders@PrintedintheUnitedStatesofAmerica181920212223/10987654321LibraryofCongressCataloging-in-PublicationDataNames:McGraw,RyanM.,author.
Title:Thearkofsafety:istheresalvationoutsideofthechurch?
/RyanM.McGraw.
Description:GrandRapids,Michigan: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8.|Series:ExplorationsinReformedconfessionaltheology|Includesbibliographicalreferences.
Identifiers:LCCN2017058511(print)|LCCN2017060771(ebook)|ISBN9781601785275(epub)|ISBN9781601785268(pbk.:alk.paper)
Subjects:LCSH:Salvationoutsidethechurch.|Salvation—Christianity.|WestminsterConfessionofFaith.|ReformedChurch—Doctrines.Classification:LCCBT759(ebook)|LCCBT759.M342018(print)|DDC234—dc23
LCrecordavailableat.loc.gov/2017058511ForadditionalReformedliterature,requestafreebooklistfromReformationHeritageBooksattheaboveregularore-mailaddress. Chinesetranslation(SimplifiedandTraditional)byYidaQiao,Copyright2018ReformationTranslationFellowship,Atchison,KS66002 RTFDirector@/
3 献给欧文(Owen)、加尔文(Calvin)、约拿单(Jonathan)和梅根凯丽(MeghanCallie),愿你们爱教会,就像基督爱教会。

4 目录 丛书序鸣谢引言 第一部分:历史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是什么意思? 第一章——宗教改革与早期改教背景第二章——威斯敏斯德信条及其他 第二部分:神学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合乎圣经吗? 第三章——旧约的教会第四章——新约有形教会第五章——新约无形教会 第三部分:实践为什么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很重要?第六章——有形教会对于救恩的一般必要性
5 丛书序 初期教会的信条和十
六、十七世纪改革宗教会的信仰告白皆是丰盛珍贵的神学资源,它们总结了圣经的基本教训,以深刻、便于记忆的方式宣明圣经教义,同时在神百姓的思想牧养与心灵牧养上提供指南。
尽管如此,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拿起这些资料时,仍然可能对有些内容感到困惑、误解或是觉得与教会不相干。
改革宗信仰告白神学丛书旨在从四个视角澄清一些与信仰告白相关的问题。
首先,它从文本视角看待信仰告白的相关问题,探索这些资料本身以及写作背景的多样性、文本发展与语言发展问题。
其次,本丛书从历史视角看待信仰告白的相关问题,探索能给这些问题带来光照的社会史及思想史。

三,本丛书从神学视角看待信仰告白的相关问题,探索这些资料写作时代与当今时代信仰告白神学的内在与外在相关问题。

四,本丛书从牧会角度看待信仰告白相关问题,探索牧养上对特定教义的迫切需要,以及导致信仰告白出现争议的原因。
如此探索我们这丰富深刻的属灵遗产,终极目标是:“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神”(歌罗西书1:10)。

6 鸣谢 首先我要感谢丹尼·海德(DannyHyde)将本书囊括在改革宗信仰告白神学丛书之列,感谢丹·博凡(DanBorvan)在本书的校对与格式上提供许多有益建议。
周毕克(JoelBeeke)向来帮助我提升作品,对此我非常感激,没有他的鼓励与支持,过去十年我必是鲜有所成。
杰·柯烈尔(JayCollier)一直是一位热心的出版指导,他的幕后工作使教会获益匪浅。
我还要感谢莫顿·史密斯博士(Dr.MortonSmith)和约瑟夫·皮帕博士(Dr.JosephA.Pipa)带领我学习改革宗教会论,这是我在格林维尔长老会神学院(GreenvillePresbyterianTheologicalSeminary)学习期间的最大收获。
能接替史密斯博士教导教会论是我巨大的荣幸,也是我喜乐的福分。
我祷告圣灵使我如他们于我一般成为他人的祝福,哪怕只达到恩师们的一小部分。
我还要感谢南卡罗莱纳州康威(Conway)恩典北美长老会(GracePCA),以及加利福利亚洲森尼维尔市(Sunnyvale)第一正统长老会(FirstOPC),感谢他们对我教导的教会论的热情领受、深入思考及互动。
格雷格·莫伊克(GregMoeck)也借午餐时间在Facebook上提供了许多有关教会论的有益探讨,我和家人都非常想念他。
感谢谢恩·安德森(ShaneAnderson)和德里克·布罗韦(DerekBrover)在本书书名上认真给出建议,最后谢恩的标题夺冠。
感谢瑞恩·赫德(RyanHurd)的细心编辑,很难找到像他这样对格式与内容都给出详细意见的编辑,谢谢你的辛劳工作使本书更理想、更清晰。
我要对劳拉·克里夫(LauraCliff)致以特殊的谢意,感谢她对本书内容与风格的敏锐评论,你的评论在提升整本书的质量上功不可没。
我要感谢我的孩子们(欧文、加尔文、约拿单和凯丽)对我们教会的爱并为爸爸的工作祷告。
我的妻子一直耐心听我谈论书中内容、为我的工作祷告、在神学院和教会里热心支持我教导本书材料,我的写作成果向来离不开她的功劳。
最后,我要将颂赞敬拜归于使我成为祂家中一员的天父、使我成为祂肢体一部分的圣子,以及引导我进入祂圣殿的圣灵。

7 引言 十九世纪,美国长老会牧师斯图尔特·罗宾逊(StuartRobinson)写了一本名为《神的教会——福音的本质要素》(TheChurchofGodasanEssentialElementoftheGospel)的书。
1按着我们现代的信仰风气,很多人宣称自己信基督,却几乎不去教会,罗宾逊的书光是书名就冒着失去读者的风险。
然而早在两个世纪以前,清教徒神学家威廉·帕金斯(WilliamPerkins)就先于罗宾逊宣称地上的教会是“神的城的郊外、天堂的入口,因此进入天堂必须通过并藉着教会。
”2更重要的是,使徒保罗称教会为在上的耶路撒冷:“是我们的母”(加拉太书4:26)。
如同人们世纪以来的疑问,现在也是时候问一问当下的教会实践是否与圣经描绘的图景相符。
因此,本书旨在解释、检验并应用威斯敏斯德信条的这一声明:“有形教会在福音下是大公的、普世的(不像过去在律法之下时局限于一个国家),包含世上一切认信真信仰的人及他们的儿女,是主耶稣基督的国度、神的家;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第二十五章第二节)。
我将主要关注最后一句,这句话表示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
这一主张引出三个重要问题,第
一,这一表述是什么意思?第
二,它合乎圣经吗?第
三,为什么它很重要?第一个问题要求我们审视这一表述的历史和背景,第二个问题要求我们在神话语的光照下仔细检验这句话,最后一个问题询问的是论到我们在圣经里找到的有形教会的重要性,我们当做什么?此外,这三个问题还要求我们在历史神学、圣经神学、系统神学和实践神学的光照下探索真相。
研究教会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信仰先辈们是 1斯图尔特·罗兵逊(StuartRobinson)与托马斯·派克(ThomasE.Peck),《神的教会——福音的本质要素:观念、结构与功能;四部论述;包含有长老会教会体制更重要特征的附录,历史顺序与示例;同时包含派克所著罗宾逊传记》(TheChurchofGodasanEssentialElementoftheGospel:AndtheIdea,Structure,andFunctionsThereof;aDiscourseinFourParts;withanAppendix,ContainingtheMoreImportantSymbolsofPresbyterianChurchGovernment,HistoricallyArrangedandIllustrated:AlsoIncludingPeck’sLifeofRobinson),宾夕法尼亚州威洛格罗夫(WillowGrove)正统长老会基督教教育委员会2009年发行。
2威廉·帕金斯(WilliamPerkins),《警告末世的偶像崇拜,关于信仰或神圣敬拜的教导》(AWarningAgainsttheIdolatrieoftheLastTimesandanInstructionTouchingReligious,orDivineWorship),剑桥出版社(Cambridge)1601年出版,第145页。

8 如何理解圣经的,这也常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白圣经。
圣经依然是我们基督徒信心与行为的根基,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应用圣经,哪怕是圣经也帮不了我们。
本书第一部分会探讨“在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这一著名表述的起源与用法。
除非我们首先理解了一个表述的含义,否则很难衡量它正确与否。
这一表述起源于初期教会并延续到中世纪教会,然而本书的篇幅不允许我对这一背景加以详谈。
因此,本书第一部分的主要历史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改教后的教会如何应用这一表述的概览,以及教会是如何将它发展成为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的表达形态。
总体说来,改革宗教会采用一种发展出来的观念区分教会在何等意义上对于救恩是必要的,那就是教会存在无形和有形的方面。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身为无形教会的一员对于得救是绝对必要的,而身为有形教会的一员则只在通常意义上如此。
本书试图解释这些词语在其背景下具有什么含义,以及我们今日应当如何理解它们。
尽管本书的重点在于威斯敏斯德信条所强调的有形教会的必要性,本书也将涉及比利时信条的类似表述。
本书第二部分从事的是庇哩亚人查考圣经之举,为要看看这些教导是与不是。
如果我不相信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的内容是圣经本身的教导,我便不会写这本书了。
理解有形教会之必要性的根本问题在于圣经是如何区分和关联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一更广阔的问题,才能找到本书所针对的问题的答案。
本书将沿着旧约脉络探寻教会论的教义,割礼在旧约是一个标记,表明有形教会有着无形的方面,并非所有旧约教会的人都归属其中。
接着会看新约,新约使这些区分更加清晰。
在我们审视了割礼与旧约有形教会的关系后,将察看使徒行传中教会的扩张以及洗礼在有形教会人数增添上的功能。
我将简短探讨割礼与洗礼的关系,证明洗礼取代了割礼成为加入有形教会的媒介。
接着本书将转而探讨新约中的无形教会观,主要是基于保罗的罗马书,透过探讨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区别来察看背教这一牧养问题。
本书的结论是割礼与洗礼表明了辨别教会有形与无形方面的必要性,向我们证明终极意义上不能将两者割裂,它们在呼召人信基督得救上皆有其各自的必要性。
本书第三部分篇幅最小,同时也最重要。
它直接将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的关系应用在“有形教会对于得救通常是必要的”这一观念上。
我将论证有形教会在两种意义上通常是必要的,带领人到救恩面前需要必要的媒介和手段,以及人的得救必须要藉着神的训诫。
这一部分的应用比本书其他部分更加尖锐,然而如此应用离不开对圣经关于教会属性
9 广阔教导的理解。
我最终要证明,有形教会对于得救通常是必要的,因为基督对于救恩是必要的,而基督选择透过教会呼召祂的百姓归向自己。
本书最后得出结论,教会实在是福音的一个本质要素;我们应当爱基督的教会,因为我们爱教会的基督;基督是教会的建立者,是教会的元首。
如托马斯·曼顿(ThomasManton)所言:“教会的元首是基督珍爱的称号,仅次于神的儿子。
”3尽管教会不是救主,它却将我们带向救主;教会也是基督救赎工作的对象。
愿天父透过圣灵、藉着这一避难方舟,将我们带到基督里的天家。
3托马斯·曼顿(ThomasManton),《托马斯·曼顿全集》(TheCompleteWorks),伦敦奈斯比特(Nisbet)出版社1870年出版,第17章,第317页。
10 第一部分:历史 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是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经历过鸡同鸭讲的对话?例如,没准你因跟某个朋友探讨“自由意志”而郁闷,因为你们对这一问题的视角实在差异太大,一方声称人类有责任做决定,另一方主张人是罪的奴仆,圣灵必须使他们相信基督;一方热心捍卫人的责任,另一方急切维护神的主权。
两个教义都合乎圣经,问题在于二者如何关联。
然而如果不一致的根基问题在于没有任何一方清楚定义他们口中的“自由意志”具体是什么含义呢?不把概念定义清楚就纠缠在争论中,就像在跑步机而不是操场上跑步:不管你跑得多快,都在原地踏步。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表示拒绝或捍卫之前,必须首先定义清楚“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到底是什么意思。
尽管今日教会仍然使用威斯敏斯德信条,它却写于将近四百年前。
时间并不能使它的教导不再合乎圣经,或对今日教会不再有用,然而时间的确意味着,在我们赞同或不赞同之前,进行一些历史挖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讨论的内容。
我希望向你们展示这一表述的宗教改革与改教后的历史背景,它在威斯敏斯德信条中的含义,以及它在十七世纪诸多背景下的释义与应用,以解释它出自何处、威斯敏斯德大会又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它的用法的。
11 第一章 宗教改革与早期改教背景 世纪以来,基督徒否认有形教会之外有救恩。
要理解威斯敏斯德信条这一主张的用法与价值,必须首先采用一种更广阔的历史视角。
本章讲述的历史背景将简短论及初期教会这一表述的起源,它在新教改革中的用法,以及到威斯敏斯德大会时的进一步修正。
此外,如果不理解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别,就不可能理解有形教会的必要性。
这一主题要求解释改革宗关于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描述,因为这个区别正是威斯敏斯德大会的神学家们采纳并修正早期教会这一表述的主要工具。
因此,这一章将察看海因里希·布林格(HeinrichBullinger,1504-1575)、加尔文(JohnCalvin,15091564)、威廉·埃姆斯(WilliamAmes,1576-1633)、比利时信条(BelgicConfessionofFaith,1561)以及撒迦利亚·伍西(ZachariasUrsinus,1534-1584)在教会论上的解释。
海因里希·布林格(HeinrichBullinger) 海因里希·布林格对“教会之外无救恩”这一表述的早期发展与改教立场做了总结。
布林格在加尔文之前归正,并且比加尔文活得更久,这使得布林格不但是改教时期的一个领军人物,也是通往第二代改革宗神学的过渡型人物。
1他写了一本经久不衰的系统神学专著,名为《讲道集》(Decades),包含五套每套十篇的讲道集,每一篇都成为世纪以来神学教育的范本。
他还写了第二瑞士信条(SecondHelveticConfession),今日还有一些改革宗教会使用这一信条。
《讲道集》以论述使徒信经开始,其中包含一个关于教会的简短声明。
其他诸如阿曼都斯·波兰纽斯(AmandusPolanus,1561-1610)和赫曼·费济世(HermanWitsius, 1例如参阅丹尼尔·蒂姆曼(DaniëlTimmerman)《海因里希·布林格论预言及先知职分》(HeinrichBullingeronProphecyandthePropheticOffice,1523-1538)的开头章节,改革宗历史神学,哥廷根(Göttingen)凡德霍克与瑞普特(Vandenhoeck&Ruprecht)出版社2015年出版。
12 1636-1708)这样的改革宗神学家主张,使徒信经包含了基督信仰的一切必要教义。
2在 对使徒信经的简短论述中,布林格将教会对于救恩必要性的起源与发展跟“有形和无形教 会”的区别关联起来。
布林格主张,立定了对三一神的信仰后,使徒信经有关教会的部分描绘了信仰的果子、能力、影响与结果。
3按照他的观点,这一部分主要跟与神和圣徒的团契有关。
4他 接着说,我们必不要说我们信(webelieve“in”)神圣大公教会,因为教会并非信心的对象,而要说我们相信神圣大公教会是基督教教义的一个必要重点。
5他引用早期教父居普良(Cyprian)的话,居普良主张“in”表明了创造主与被造物之间的区别。
6布林 格对居普良的引用很关键,因为居普良是公认的创造“extralesiamnullasalus” 这一表述的鼻祖,即拉丁文的“教会之外无救恩”。
居普良这么说显然指的是基督在地上由合法主教领导的有形身体只能有一个。
7与居普良同时代的人,例如奥古斯丁,虽然在 教会与世界之间作了清楚的区分,甚至承认地上的教会可能包含假冒伪善的成员,然而却 并未在有形和无形教会间作出区分。
布林格只想表明,与十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不同,基 督徒不当像信神一样信教会,他主张教会尽管很重要,却不是信心的对象,即使是居普良 也赞同这一区分。
基于同样目的引用奥古斯丁之后,布林格转向中世纪的证据。
8他的主要证据来自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后者主张只有当我们的意思是我们相信使教会成圣的 圣灵时,我们才能说我们信(believein)教会,最好只是简单地说我们相信 2阿曼都斯·波兰纽斯(AmandusPolanus),《阿曼都斯·波兰纽斯基督教系统神学》(SyntagmaeologiaeChristianaeAbAmandoPolanoaPolansdorf:JuxtaLegesOrdinisMethodiciConformatum,AtqueinLibrosDecemDigestumJamqueDemuminUnumVolumenCompactum,NovissimeEmendatum),汉诺伊(Hanoviae)1610年出版;赫曼·费济世(HermanWitsius),《论使徒信经》(SacredDissertations:OntheApostles’Creed),唐纳德·弗雷泽(DonaldFraser)翻译,共两卷,大急流城(GrandRapids)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0年出版。
3海因里希·布林格,《亨利·布林格讲道集》(TheDecadesofHenryBullinger),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849年出版,第一章,第157页。
4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58页。
5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58页。
6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59页。
7罗伯特·雷蒙德(RobertL.Reymond),《基督教信仰新系统神学》(ANewSystematicTheologyoftheChristianFaith),纳什维尔(Nashville)托马斯尼尔森(ThomasNelson)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838页。
8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159-160页。
13 (believe)教会。
9布林格的引用效法了传统的改革宗实践,即在教会史上寻找自己教训的先例,以证明自己的教导并非标新立异。
10对本书而言,这表明改革宗采用教会之外无救恩的主张,并非将教会抬高成为信心的对象,那会使得教会与三一神居于同等地位。
教会的必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定义,布林格将教会定义为“一切认信基督圣名之人的集合、相交、堂会、群体或团契。
”11教会是大公的,存在于历世历代、万国各地。
布林格说教会在地上主要彰显、体现在地方堂会中。
基督是教会的头,教会既要在地上争战,又会在荣耀中得胜。
布林格接着引用居普良论到教会公开认信真信仰时的著名表述总结他的教会观:“唯有在教会中有真信仰,离了神的教会,既没有真理,也没有救恩。
”12教会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向救恩、使教会成圣,教会的圣洁同时也是完全的,这是因着它在基督里的地位,也因它正在向荣耀的完全迈进。
13 在诉诸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别上,布林格不如后来的威斯敏斯德大会那样精细。
他肯定了教会的必要性,从公开认信的角度形容教会。
这强调了教会是一个有形的身体,教会的首要标记是可靠有力的信仰告白。
教会当下与基督联合的状态指向了教会与基督在救恩上的联合,后来的作者们将后者与无形教会关联起来。
然而,教会渐进性的成圣表明了它作为认信基督徒有形集合的不完美。
在这种背景下,布林格主张救恩在教会之外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只能从教会学习真理。
威廉·埃姆斯(WilliamAmes) 威廉·埃姆斯是随后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点的神学家,帮助我们看到有形与无形教会的区别是如何更广泛地被接受,这一区别又是如何使“教会之外无救恩”的概念更加精 9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60页。
10让·路易斯·康坦(Jean-LouisQuantin),《英格兰教会与基督教遗产:17世纪信仰告白体的构成》(TheChurchofEnglandandChristianAntiquity:TheConstructionofaConfessionalIdentityinthe17thCentury),牛津(Oxford)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UniversityPress)2009年出版。
11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61页。
12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62页。
13布林格,《讲道集》,第一章,第162-163页。
14 细。
埃姆斯是早期正统时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杰出英国神学家14,他写的《神学精华》 (MedullaTheologiae,或MarrowofTheology)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改革宗教义,具有 广泛深远的影响。
埃姆斯生于布林格逝世一年后,因此成为早期改革宗神学的总结型人 物。
埃姆斯为我们理解教会必要性的不同观点提供了背景,帮助我们看到埃姆斯之前和布 林格之后的作者们在改革宗教会论的发展上处于什么位置。
埃姆斯将教会论放在救恩的成就与应用之间,就是基督成就的救恩,以及它透过指 定方式在选民身上的实施。
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同样体现了这一早期结构,采用教会论 来介绍救恩的实施;有所不同的是,称义、收养、成圣和得荣耀出现在教会论之后而非之 前。
位于埃姆斯和威斯敏斯德大会之间的作者们——例如波兰纽斯(Polanus)和约翰内斯·沃里纽(JohannesWollebius,1589-1629),15以与威斯敏斯德要理问答更相似的 方式重新组织了埃姆斯的论点,包括将神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关于神人当信什么,以及神要求人履行怎样的义务。
16埃姆斯的论述明显包括教会的有形和无形之分以及无形教会 的首要性,他在《神学精华》第31章介绍了“奥秘的”教会,而32章以“设立的教会” 总结全景。
埃姆斯根据以弗所书5:25-27这样的经文主张,我们必须首先从教会与基督在救恩上联合的角度定义教会。
17教会这一身体包含所有已经或将要被圣灵呼召的选民,因为教会的名称正是从这一呼召而来。
18按照埃姆斯的观点,教会是在基督里、与基督相交的信 14基思·司庞哲(KeithL.Sprunger),《博学之士威廉·埃姆斯:英美清教主义的荷兰背景》(TheLearnedDoctorWilliamAmes:DutchBackgroundsofEnglishandAmericanPuritanism),伊利诺伊州乌尔班纳市(Urbana)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72年出版。
15波兰纽斯(Polanus),《基督教系统神学》(SyntagmaTheologiaeChristianae);约翰内斯·沃里纽(JohannesWollebius),《基督教神学概论》(CompendiumTheologiaeChristianae,EditioUltimaPrioribusMultoCorrectior),第九修订版,坎特桥(Cantabrigiae)1655年出版。
16这一神学主题二分法就是所谓的拉姆斯体系(Ramism),以法国改革宗神学家佩特鲁斯·拉姆斯(PetrusRamus,1515-1572)命名。
拉姆斯发展出了一套将主题一分为二的逻辑体系,这个过程被称为分叉论,是威斯敏斯德大小要理问答明显采用的结构。
关于拉姆斯,参阅马丁·克劳伯(MartinI.Klauber)编辑的《法国改革宗教会神学:从亨利四世到南特赦令的撤回》(TheTheologyoftheFrenchReformedChurches:FromHenriIVtotheRevocationoftheEdictofNantes),改革宗历史神学研究,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4年出版;以及赛德胡思(
H.J.Selderhuis)编辑的《改革宗正教入门》(ACompaniontoReformedOrthodoxy),莱顿(Leiden)布里尔出版社(Brill)2013年出版。
17威廉·埃姆斯(WilliamAmes),《神学精华》(TheMarrowofTheology),约翰·乌什顿(JohnD.Eusden)译,大急流城贝克出版社(Baker)1997年出版,第175页。
18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5页。
15 徒的集合,19而与基督联合又反过来产生所有透过信心连接于基督之人的联合与相交。
如同布林格一样,埃姆斯主张教会的大公性本质上与它对真信仰的认信连结在一起。
20 按照埃姆斯的观点,有形与无形教会的区别更多适用于争战的教会,甚于得胜的教会。
21无形性指向教会的内在形态(本质),而有形性则标志着教会的外在形态(外征)。
22在保持教会整体性的同时,埃姆斯补充了一个重要观点:人加入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方式有所不同。
后者要求与基督在救恩上联合,这对于他人而言终究是不可见的;而前者要求的是以外在的信仰告白表达假设的内在信心。
23埃姆斯将整体的有形地方教会与只包含真信徒的无形教会区分开来,真信徒存在于有形教会中,但并不与有形教会等同。
未重生之人尽管在“内在与本质状态”上不属于教会——终极意义上这对于神是显明的,但他们仍然是有形教会的成员。
24有形教会是藉着神的命令存在,而无形教会则藉由神直接的作为存在。
25那些不属于无形教会的人不能得救,然而埃姆斯也强调,那些“有机会”加入有形教会却顽固地无视这种机会的人,“几乎无法被算作真信徒”。
26埃姆斯没有引用居普良关于教会必要性的著名格言,然而,他的论点暗示了有形教会的成员范畴比无形教会要大;并且他这么处理并未否定教会的合一性。
加入无形教会是绝对必要的, 而加入有形教会在一些机会匮乏的情况下却有可能无法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宗神学里,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并不意味着两个分开的教 会,而是一个教会的两种属性。
27正如人包含身体和灵魂,教会也包含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28按照埃姆斯的观点,归属于无形教会对于得救而言是绝对必要的,尽管这通常是透过有形教会的事工得以实现。
尽管改革宗的作者经常提到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他们却一 19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6页。
20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7页。
21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7页。
22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7页。
23埃姆斯,《神学精华》,177-178页。
24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77页。
25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80页。
26埃姆斯,《神学精华》,第181页。
27埃姆斯,《神学精华》,177-178页。
28法兰西斯·杜仁田(FrancisTurretin),《辩论神学要义》(InstitutesofElencticTheology),雅各·丹尼森(JamesT.Dennison)编辑,乔治·马斯格雷夫·吉格(eMusgraveGiger)翻译,新泽西州菲利斯普堡(Phillipsburg)P&R出版社(P&R)1992年出版,18.7.4。
16 致主张这些词代表一个教会的两个方面。
因着这种一致的肯定,我才经常在本书使用“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表述。
比利时信条 早期改革宗神学中,埃姆斯和稍后的作者们采用的区分并不总是那么整齐划
一。
例如,比利时信条(1561)将教会定义为“一个真基督徒的圣洁集会,全都盼望他们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被基督宝血洗净,被圣灵成圣、从圣灵领受凭证”(第27条)。
第28条明确采纳了居普良关于教会必要性的表述:“我们相信,既然这圣洁集会是所有得救之人的大会,并且在它之外没有救恩……那么所有人都有责任加入它、与它联合。
”第29条接着主张未重生之人“不属于教会,尽管外在地存在于教会之内。
”哪怕教会算他们为会员,这一点也成立。
在这一早期改革宗信条中,有形和无形教会之间的区别并不存在。
这一事实造成了一些信条没有解决的实际难题,例如,信徒如何加入只包含重生之人的有形教会呢?既然他们已经透过与基督在救恩上联合归属其中?另一个相关问题是,这一有形教会的标记如何能与内在与基督在救恩上联合有所不同?比利时信条关于教会的描述一方面类似于布林格所强调的,即教会的有形性体现在它对真信仰的认信上,同时又采用了埃姆斯将教会本质与其无形方面关联起来的处理方法。
这一信条中缺少对于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分,使得它很难清楚表达教会到底在哪个方面对于救恩是必要的。
尽管看起来教会对于救恩是必要的,因为教会包含了与基督联合的选民,然而以诸如圣道、圣礼和惩戒这样的外在记号作为教会的特征,以此劝勉人加入这一教会,导致的却是实践上的含糊不清。
加尔文 尽管比利时信条在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上有些模糊不明,它的教导本质上却与威斯敏斯德大会添加的澄清声明保持一致。
加尔文将这一兼容性描述得很好,他对比利时信条作者的影响是立时且巨大的。
29如同布林格与许多人一样,加尔文在他的教会论上也仿 29论到加尔文对比利时信条的影响,参阅尼古拉斯·亨德里克·古德斯(NicolaasHendrikGootjes)的《比利时信条:历史与来源》(TheBelgicConfession:ItsHistoryandSources),大急流城贝克学术出版社(BakerAcademic)2007年出版。
17 照使徒信经的顺序。
他提醒说,尽管他主要是想探讨有形教会,信条却包含无形教会,也就是所有选民的集合。
30同样类似布林格的还有,加尔文也引用居普良和奥古斯丁的观 点,主张不采用“我信(believein)”教会的表述,而仅仅说相信教会(believing thechurch)。
他主张无形教会的成员隐藏于神对选民的旨意中,这是教会的首要方面;而在有形教会中,真信徒总是与假冒伪善者混杂一起。
31既然我们常常无法区分教会里的选民和灭亡之子,加尔文主张我们必须主要透过教会的外在记号判断有形教会。
32 加尔文相信,居普良关于教会必要性的表述指的是有形教会,后来的威斯敏斯德信 条在这个意义上采用了加尔文对这一表述的用法。
加尔文主张有形教会是信徒的“母亲”,他说:“离开她的怀抱,人无法期盼任何赦罪或救恩。
”33这么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督将圣道事工交给教会,而基督透过圣道的传讲呼召人进入救恩。
34加尔文以绝对 的口吻阐明有形教会的必要性,这是建立在圣道对于救恩之必要性的观点上,而圣道又与有形教会密不可分。
35尽管对于归属无形教会而言,有效的恩召和与基督在救恩上的联合必不可少,归属有形教会却是藉着人的信仰告白以及透过基督对神的敬拜。
36然而在有形 教会中,假冒伪善者总是伴随真信徒一同出现。
加尔文总结说,既然只有神知道无形教会的成员,我们的职责就是加入有形教会。
37真教会的标记使得信徒能够辨认有形教会而非无形教会。
38尽管重生之人因着与基督联合,无法从无形教会分离出去,他们必须当心不要因着不正当的原因离开一间有形教会。
39加尔文在教会论第一章余下部分对信条的重点 加以扩展,论述了教会的圣洁、教会的权柄、罪得赦免,以及背教之后的悔改问题。
30加尔文,《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oftheChristianReligion),约翰·麦克尼尔(JohnT.McNeill)编辑,福特·路易斯·巴特尔斯(FordLewisBattles)翻译,费城威斯敏斯德出版社(WestminsterPress)1960年出版,4.1.2。
31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2。
32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3。
33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3.4。
34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5。
35关于这些加尔文思想原则的清楚论述,参阅罗纳德·华莱士(RonaldS.Wallace)的《加尔文论圣道与圣礼》(Calvin’sDoctrineoftheWordandSacrament),大急流城艾德蒙出版社(Eerdmans)1957年出版。
36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7。
37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7。
38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8-13。
39加尔文,《基督教要义》,4.1.14-16。
18 总结来说,在加入教会对于救恩的绝对必要性上,加尔文使用了居普良的语言,并明确将这种语言应用于有形教会。
然而,作为比利时信条和埃姆斯这样的作者的先驱,他同时暗示了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对于救恩具有同等必要性,尽管强调的重点最终落在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上。
按着他的观点,加入有形教会对于救恩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讲道这项既是救恩主要媒介又是教会主要标记的事工,与教会具有密不可分的捆绑性。
这就使得重生和与基督联合成为加入无形教会的条件,认信基督并参加崇拜成为加入有形教会的条件。
尽管加尔文以绝对的口吻论及加入教会的两个方面的必要性,他的解释仍然解决了比利时信条没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然而,他对比利时信条作者清楚直接的影响,应当足以让我们假设这两者是兼容一致的。
撒迦利亚·伍西(ZachariasUrsinus) 撒迦利亚·伍西是海德堡要理问答(HeidelbergCatechism)的主要作者,他对教会必要性的论述是在教会有形和无形属性的概念下进行,清晰而直观。
40如同布林格、加尔文、埃姆斯和海德堡要理问答一样,他的教会论也是按照使徒信经的顺序,位居救恩的应用与实施下面。
41 如同加尔文一样,伍西也主张同时归属于教会的两个方面是绝对必要的,他也将加入有形教会的必要性建立在圣道事工与教会的不可分割性上。
42对于伍西来说,教会整体 40关于伍西与海德堡要理问答,参阅史派克(W.van’tSpijker)《教会的安慰之书》(TheChurch’sBookofComfort)中关于作者的部分,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08年出版;乔恩·佩恩(JonD.Payne)与塞巴斯蒂安·海科(SebastianHeck)编辑的《值得教导的信仰: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经久传承》(AFaithWorthTeaching:TheHeidelbergCatechism’sEnduringHeritage),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2013年出版;凯拉·爱派罗·柏世曼(KarlaApperloo-Boersma)与赛德胡思(Selderhuis)编辑的《信仰的力量:海德堡要理问答450年》(PowerofFaith:450YearsoftheHeidelbergCatechism),哥廷根(Göttingen)凡德霍克与瑞普特(Vandenhoeck&Ruprecht)出版社2013年出版。
41埃姆斯还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海德要要理问答的拉丁文讲道,参阅英文译本,威廉·埃姆斯(WilliamAmes),《基督徒要理问答概览》(ASketchoftheChristian’sCatechism),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08年出版。
42撒迦利亚·伍西(ZachariasUrsinus),《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TheCommentaryofDr.ZachariasUrsinusontheHeidelbergCatechism),新泽西州菲利斯普堡(Phillipsburg)P&R出版社(P&R)1985年出版,第286页。
注意该译本译自的拉丁文原作是伍西后期修订的一个版本,全书贯穿着大卫·帕里纽(DavidPareus,1548-1622)的评论。
为了英文读者的方便,我采用了这个版本而非拉丁文原著。
19 既是争战的,又是得胜的,并且争战的教会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
43他首先将教会与包含有所有选民的无形教会连接起来,主张这是使徒信经中“教会”一词的主要含义。
与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一些观点有所不同,伍西主张假冒伪善者也是有形教会的真成员,因为他们认同正统的教义,又外在遵行教会的仪式。
44与之相对的是,无形教会的成员仅仅是那些重生且同时“归属于有形教会”的人。
教会之所以无形,不是因为它的成员是无形不可见的,而是因为使他们成为成员的那些内在实际只有神和他们自己才能看见。
45伍西主张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都是大公或普世的。
46尽管他与比利时信条大致处于同一时代,他对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区别的论述,却移除了因缺乏这种区别而导致的实践难题。
伍西的教会论整体上体现了改革宗教会论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他在该部分最后一段所写的内容最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对于教会必要性的观念。
他从两个原因肯定了“没有人能在教会之外得救”。
47首先,因为教会之外无救恩。
其次,因为神既预定了选民的结局,又决定了呼召选民进入救恩的媒介。
伍西总结道:“因此,尽管选民并不总是有形教会的成员,他们死之前都加入了有形教会。
”48如同加尔文一样,伍西也认为加入有形和无形教会对于救恩而言都是绝对必要的,49选民无一例外会在死之前成为有形教会的一员。
之所以有如此绝对的主张,是因为基督唯独透过圣道的传讲临到选民,而圣道的传讲是祂交托给教会的使命。
结论 以上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一些初步结论,预备我们理解威斯敏斯德信条对于教会必要性的表述。
首先,改革宗传统整体上采用了居普良关于教会必要性论点的某些形态。
其次,对这一论点的用法随着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别这一概念的发展逐渐成形。

三,以布林格为代表的一些人侧重强调有形教会,而其他如比利时信条那样的立场则青睐 43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86页。
44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87页。
45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87页。
46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87页。
47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92页。
48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292-293页。
49伍西,《撒迦利亚·伍西博士海德堡要理问答注释》,第293页。
20 无形教会,然而仍旧存在加尔文和伍西这样的人,他们尽管强调无形教会,却主张同时归属于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都是绝对必要的。

四,加入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与圣道的传讲密不可分。

五,埃姆斯暗示加入有形教会的必要性可能存在偶尔的例外,尽管持续地蔑视有形教会必然意味着咒诅。
神学发展背景下的这种统一而多样的模式,为十七世纪中期威斯敏斯德信条更加成熟的区分奠定了基础。
至此,已经探讨的主题在后面关于圣经教会论的章节中还会继续出现。
21 第二章 威斯敏斯德信条及其他 威斯敏斯德大会、信条和要理问答代表着改革宗神学信仰告白的最高、最完全形态之
一,它既有着从超过一百年的改革宗信仰告白中汲取精华的优势,又拥有大量同时代神学文献,此外还有大约150名当时英格兰和苏格兰最杰出的牧师成员。
在这样的优势下,威斯敏斯德信经不仅在今日仍然实用,而且是站在改革宗神学发展的顶峰去理解教会论的一个理想媒介。
威斯敏斯德信条强调加入有形教会对于救恩是必要的,没有例外,然而尽管它对有形教会必要性的主张十分强烈,所用的措辞却不那么绝对。
这有效地将居普良的著名论点分为两部分去看待改革宗教会论,整体概念于是成了:归属于无形教会对于救恩是绝对必要的,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这是发生在有形教会的框架与背景下。
因本书篇幅的缘故,我不得不限制关于历史背景的阐述。
我可以将重点放在威斯敏斯德神学家们的写作上,以便解释信条中关于教会的主张。
又或者,我可以介绍改革宗教会论的整体脉络,将威斯敏斯德信条的教会论放在这一整体脉络下去看,就好像是由一位改革宗作者写成。
因着篇幅所限,我不得不做出选择,我决定将威斯敏斯德信条放在改革宗神学的整体脉络下去看,我相信这是理解信条教会论的最重要因素。
因此,尽管仔细察看威斯敏斯德大会成员在这一问题上的写作定是有价值的,本章却将主要关注信条本身的语言,就是在大要理问答中进一步扩展并论述的。
检验了威斯敏斯德文献之后,本章余下部分将探讨大会之后改革宗作者们是如何在不同背景下解释教会的必要性的。
威斯敏斯德信条论教会的必要性 威斯敏斯德大会认同归属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必然存在区别,二十五章的前两段从有形和无形方面对教会下了定义。
第一段说无形教会“包含所有选民”
1,它是“大 1“大公或普世教会——即无形教会,包含所有选民,就是那些已经、正在或将要被召聚、合而为一归入基督这教会元首的人。
教会是基督的新妇、身体和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1 22 公”或普世的,因为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基督作为教会的元首,被形容为教会大公性或合一性的本源或根基。
无形教会首先在这一意义上出现,因为它呼应了神拣选的教义。
如我们在上面所见,这一主张吻合绝大多数的标准改革宗教会论。
然而,尽管有些改革宗作者将无形教会成员限定为蒙受了有效恩召的选民,威斯敏斯德信条却将所有选民囊括在内,不管已经蒙召与否。
第二段强调无形教会也是“大公或普世的”,以此介绍无形教会。
2如果无形教会的大公性主要存在于它的超越时间上,那么有形教会的大公性就主要存在于它超越国家界限上。
尽管归属无形教会的条件是神的拣选,归属有形教会的条件却要么是外在对真信仰的认信,要么是作为一方或双方信主父母的儿女。
3形容有形教会是基督的国度、神的家之后,信条总结说,在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
将教会形容为基督的国度、神的家,似乎与基督是教会的元首与新郎这样的图景有所不同,后面的描述指向与基督在救恩上的联合,而前面的描述并不具有这种指向。
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帮助解释了为什么信条将有形教会当做救恩的通常必要媒介,与信条相比,大要理问答从有形教会开始,接着转而论述无形教会(第62-65问)。
如上所说,这是效仿了早期作者的模式,例如波兰纽斯(Polanus)和沃里纽(Wollebius)。
顺序的转变是因为要理问答的教会论是一个枢纽,将读者从基督与圣约切换到救恩的应用。
基督是在有形教会的背景下透过福音的传讲临到选民,藉着有形教会的事工,他们成为无形教会的一员。
节)。
与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第64问对照:“无形教会是所有选民的集合,即那些已经、正在或将要被召聚归于元首基督并合而为一的人。
”2“有形教会在福音下是大公的、普世的(不像过去在律法之下时局限于一个国家),包含世上一切认信真信仰的人及他们的儿女,是主耶稣基督的国度、神的家;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
与韦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第62问对照:“有形教会是由各个时代、世界各地认信真信仰的人及他们的儿女组成。
”3当代关于这一原则的简短论述,参阅托马斯·布雷克(ThomasBlake)《出生权:信徒的圣约圣洁与他们在福音时期的问题,兼论婴儿洗的特权》(TheBirth-Privilege:Or,Covenant-HolinessofBelieversandTheirIssueintheTimeoftheGospel.TogetherwiththeRightofInfantstoBaptisme),伦敦1644年出版。
1689年的伦敦浸信会信条(LondonBaptistConfession)绝大部分都是根据威斯敏斯德与萨伏伊信条(SavoyConfession)所写,然而省略了关于儿童成为教会成员的部分,这也不足为奇。
也许更值得稀奇的是在改革宗神学一致表述的光照下,伦敦浸信会信条还省略了关于教会对于救恩的绝对必要性的修订声明。
23 问到人们如何成为救恩福益的领受者之后(第58-59问),第60问接着问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能否得救。
答案是:“那些从未听过福音的人不认识耶稣基督也不相信祂,他们不能得救,哪怕他们殷勤地照着自然之光或所信的宗教生活为人。
因那些事物中没有救恩,救恩唯独存在于基督里,基督唯独是祂的身体——即教会的救主。
”换句话说,聆听神的圣道是得救的一般必要媒介。
在威斯敏斯德信条第10章4节中,威斯敏斯德神学家们补充说,认为人可以透过按照自然之光生活而得救、不必从圣道中学习基督,是“非常有害而当被厌恶的”。
另一方面,要理问答说并非所有在有形教会中听到福音的人都会得救(第61问),然而它仍然主张有形教会是人们听见福音的一般媒介,尽管那些没有能力听见福音的人仍然可以在圣道之外得救,例如那些早逝的蒙拣选的婴孩(威斯敏斯德信条10章3节)。
大部分情况下,有形教会对于救恩都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圣道事工对于救恩是必要的,而基督将圣道的传讲托付给教会。
总结来说,威斯敏斯德信条以及大要理问答在教会的必要性上有如下教导。

一,圣经中的教会主要指无形教会。

二,有形教会的圣道事工是选民蒙召加入无形教会的首要媒介。

三,通常情况下,如此媒介对于呼召选民进入基督里的救恩是必要的。

四,这一原则存在非常偶尔的例外,例如那些婴儿期早逝的人,以及那些没有能力听福音的人。

4 威斯敏斯德之外 威斯敏斯德文献中呈现的有形与无形教会的基本区分持续出现在随后的改革宗思想中,只是带有一些细节差异。
我们可以从英国、日内瓦和荷兰各举一个例子,作为观察这一时期教会必要性这一教义的发展与用法的样本。
这些例子描绘了改革宗教会在这一教义上的大致合
一,同时也具有一些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改革宗教会是如何理解教会必要性的,以便我们可以在圣经的光照下加以衡量。
4注意信条指的是没有能力听福音的人,而不是那些住在福音未及之地的人。
相反观点参阅道格拉斯·凯利(DouglasF.Kelly)《系统神学第一卷:基于圣经并在教会的光照下理解》(SystematicTheologyVolumeOne:GroundedinHolyScriptureandUnderstoodintheLightoftheChurch),罗斯郡(Ross-shire)费恩(Fearn)良师出版社(Mentor)2008年出版,210-212页。
24 约翰欧文(JohnOwen):英国会众制(公理会)主义者 约翰欧文(1616-1683)代表着威斯敏斯德大会紧接着的年代里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 在公理会中的发展。
他的教导表明英国改革宗作者在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上具有广泛的合
一,尽管许多作者在教会的治理模式上意见相左。

5 欧文在回应分裂教会的指控并为会众制教会辩护时,简短评论了“教会之外无救恩”这一表述。
6他的声明具有教育意义,因为他是一位重要的英国改革宗正教神学家
7, 也是因为他是萨伏伊信仰宣言(SavoyDeclarationofFaith,1658)的主要作者,这一宣言是有意按照威斯敏斯德信条的内容。

8 会众制主义者对教会的定义与威斯敏斯德大会的许多成员存在些微差异,托马 斯·古德温(ThomasGoodwin,1600-1680)是威斯敏斯德大会成员,也是欧文的朋友与伙 伴,他将教会定义为“圣徒在同一地方的聚会,由一个特殊的圣约形成一个有别的共同体,为要合宜有序地以基督指定的方式与条例享受与基督持久的团契”
9。
“同一地 方”、“一个有别的共同体”这样的表述将“教会”一词限定在地方堂会中,因此将长老 制排除在外。
这段话中,古德温的“圣徒”指的是重生的人。
尽管他承认以拣选和重生作 为接纳人加入有形教会的条件是一件终究不可能的事,他仍然基于会众主义主张教会应当 尽最大可能这么做。
尽管十七世纪的改革宗作者们在教会的定义上存在如此差异,他们在 肯定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上仍然具有大致的一致性。
5关于不同群体在教会论上的糅杂与复杂性,参阅亨特·鲍威尔(HunterPowell)《英国新教主义的危机:1638-1644清教徒革命中的教会力量》(TheCrisisofBritishProtestantism:ChurchPowerinthePuritanRevolution1638-44),早期现代英国文化与社会,政治,曼彻斯特(Manchester)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2015年出版。
6约翰·欧文(JohnOwen),《神学博士约翰欧文作品集》(TheWorksofJohnOwen,
D.D.),威廉·古德(WilliamH.Goold)编辑,爱丁堡(Edinburgh)约翰斯通与亨特出版社(Johnstone&Hunter)1850年出版,15:323-325。
7凯丽·凯皮克(KellyM.Kapic)与马克·琼斯(MarkJones)编辑,《约翰欧文神学艾什盖特导读》(TheAshgateResearchCompaniontoJohnOwen’sTheology),英国萨里法汉姆(Farnham,Surrey)艾什盖特出版社(Ashgate)2012年出版。
8欧文和古德温是萨伏伊宣言的主要作者。
参阅
A.G.马修(
A.G.Matthews)《1658萨伏伊信仰与秩序宣言》(TheSavoyDeclarationofFaithandOrder,1658),伦敦独立出版社(IndependentPress)1959年出版。
9托马斯·古德温(ThomasGoodwin),基督教会的宪章、秩序与治理(TheConstitution,RightOrder,andGovernmentoftheChurchesofChrist),出自《托马斯古德温作品集》(TheWorksofThomasGoodwin),爱丁堡(Edinburgh)杰·尼科尔出版社(
J.Nichol)1861年出版,11:301。
25 同样地,欧文首先认为圣经证明了教会在救恩上通常扮演着媒介的角色,10他引用了许多经文作为证据。
11论到教会的“大公性与无形性”,他认为教会对于救恩是绝对必 要的,因为无形教会等同于神的全体选民。
按照他的观点,以弗所书5:25-27强调了这一观点。
前面我们提到埃姆斯也在这个意义上引用这段经文。
这体现了对这一历史表述的“积极”用法;然而,论到“有形大公教会”,加入教会却只在“消极”意义上对于救恩是必要的。
也就是说,“没有成年人能不属于这一教会而得救,罗马书10:10”12。
他接 着柔化了这一声明,承认有些人可能在加入有形教会上存在“不能克服的障碍”。
那些在宗教改革之前身处罗马天主教会的人可能属于这一类别,因为那“教会”是惊人的败坏。
13他接着说,任何过着不敬虔生活、有着未悔改之罪、没有圣灵重生大能的人,都不能得救,不管他们是否是有形教会的成员。
然而如果一个人已经重生、真诚信靠顺服基督,那么他就是得救的,“哪怕世上所有教会都拒绝他”。
14欧文旨在证明强迫人加入英格兰教会并不具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德行,向他这样的会众制主义者就加以抵制。
相反,他主张信徒可以自愿加入任何一间“有形大公教会”的合法分支教会。
15 欧文的教导与威斯敏斯德信条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的表述相近, 既然如此,欧文帮助起草的萨伏伊宣言在其关于有形教会的定义中省略了这一表述,就耐人寻味了。
我们可以用三点总结欧文的教导。

一,“无形大公教会”之外没有救恩,这是因为拣选的缘故,体现在重生和有效的恩召上。

二,通常情况下,不加入“有形大公 教会”的人无法得救,因为基督指定有形教会作为承载救恩的一般媒介。
如先前的改革宗 10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3。
11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3。
欧文引用的经文包括“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
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使徒行传2:47);“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
当时进入方舟,借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借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得前书3:20-21);“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马太福音16:18);“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以弗所书5:25-27);以及“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翰福音10:16)。
12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3。
13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5。
14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4。
15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5。
26 作者一样,欧文也将这一主张与透过合宜的圣道和圣礼领受基督联系在一起。
16第
三,有些“无形大公教会”的成员没有加入“有形大公教会”而领受救恩,然而这只发生在他们因着神护理的缘故没有能力加入有形教会的情况下。
17法兰西斯·杜仁田(FrancisTurretin)的下述论点描述了欧文所指的例外是什么。
法兰西斯·杜仁田:瑞士改教家法兰西斯·杜仁田(1623-1687)于十七世纪中叶在日内瓦教授神学,他对改革宗世 界影响深远,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Seminary)直到二十世纪早期一直将他的《辩论神学要义》(InstitutesofElencticTheology)作为必用的神学教材。
杜仁田的教会论以一个崇高的宣言开始:“教会是三位一体的主要工作,是基督中保工作的对象,是基督一切福益的领受者。
”18他在同一部分从开头即主张“教会之外无救恩”,强调没有人“以神为天上的父,却不以教会为地上的母”。
他极力强调这一声明指的是无形教会。
杜仁田接着说,只有选民才是教会的真正成员,尽管其他人在外在群体中与他们“混杂”在一起。
19那些属于有形教会却不属于无形教会的人不过是教会“名不副实”的成员,这是十七世纪的说法,表示用在选民和灭亡之子身上的“成员”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
然而杜仁田接着说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是耶稣基督独一教会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神借之呼召选民进入救恩的媒介通常都在有形教会里。
20与比利时信条的语言呼应,杜仁田澄清说“处于永恒灭亡危险下”的人必须加入的仅仅是无形教会。
21这将杜仁田的声明局限于无形教会,然而杜仁田补充说尽管加入有形教会对于救恩并非绝对必要,它仍然是条件性必要的:“尽管与一个特定有形教会的‘外在团契’并不是绝对必要(因为有些时候这是不可能的,例如基督徒俘虏被囚禁在异教徒中),但它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例如,如果我们知道它,如果并没有不能克服的障碍阻止我们与之连结);但 16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6。
17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15:327。
18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1.2。
19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3.6。
20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7.4。
21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7.18。
27 如果我们不知道它,或是无法与之连结,那么我们就不受约束了。
”22这与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相近,尽管杜仁田再次总结说必要的联合仅适用于无形教会。
稍后,他补充强调说:“(我们有义务使自己与之连结、在此之外无救恩的)教会并非指着一个特定的有形教会(好像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而是无形大公教会,哪怕是那些无法与一间有形教会连结的人也可以属于这个教会。
”23 尽管有如此清楚的区分,我们仍需记住,如杜仁田一样的改革宗作者将有形教会以外的救恩当做例外,如此情形只适用于那些因神的护理无法加入教会的人。
加入无形教会对于得救而言是绝对必要的,而加入有形教会则在通常情况下是必要的。
布雷克(WilhelmusáBrakel)与赫曼·费济世(HermanWitsius):荷兰改教家布雷克(1635-1711)是荷兰二次宗教改革(DutchFurtherReformation或Nadere Reformatie)的著名代表人物,布雷克用荷兰语写的系统神学是面向一般大众,没有用拉丁文写作,因为不是面向国际学术受众而写。
他体现了当时最好的学院派教导的通俗化,将之融会贯通使基督徒大众能从中获益。
阐述了这一教义的重要性后,布雷克强调圣经里只有一个教会,而非两个或多个。
24这独一的教会唯独由选民组成,就是已经或即将蒙受有效恩召领受基督里得救信心的人。
他还说,这个教会具有争战和得胜的阶段,无形教会因此使自己彰显出来,尽管有些时候因着错谬与败坏,她比其他时期更向世界隐藏。
他的解释将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之间的区别,与从人的视角和神的视角看待教会的区别混淆了,这导致了归属有形教会的性质被重新定义。
布雷克唯一承认的教会是由选民组成的教会,使得有形教会中的未重生之人不是它真正的成员。
尽管他说教会存在有形和无形方面,他的意思却是选民的教会在教会的争战时期更容易或不容易辨认。
25按照他的观点,未归正之人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有形教 22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7.18。
23杜仁田,《辩论神学要义》,18.9.15。
24布雷克(WilhelmusáBrakel),《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TheChristian’sReasonableService),周毕克(JoelR.Beeke)编辑,巴特·艾什奥特(BartelElshout)翻译,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2年出版,2:
5。
25布雷克,《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2:
5。
28 会的成员,也没有真正领受圣礼的资格。
26这是真实的,尽管他们从外在的认信来看与重生的教会成员没有什么区别,至少从人的角度看如此。
他明确反对有形教会由选民和非选民混合组成的观念,认为这样的观念会导致教会变成两个而不是一个。
27按照布雷克的观点,真正的教会会籍性质只能是“属灵的”,教会仅仅包含真信徒,并且它透过公共崇拜聚会或多或少地显露在人的面前。
这种观点与威斯敏斯德信条的观点不同,布雷克重新组织了对于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定义,结果是无形教会以两种形态出现:一种是完全也唯独显现在神面前,另一种是部分显现在人面前。
他的立场带来几个难题。

一,将教会定义为唯独由重生之人组成,与他的婴儿洗神学实在难以兼容。

二,布雷克的观点使得我们无法设置有形教会的标记,让人知道他们当加入何样的地方教会。
要加入一个唯独由重生的人组成的有形群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几乎地上每间有形教会都是真信徒和假冒伪善者的混杂。
为了保持一致,教会的标记必须与拣选的标记一模一样了。

三,这种观点似乎使得加入无形教会成为唯一要事,因为他将教会定义为唯独由蒙拣选的重生之人组成,如此定义要么使得教会的有形与无形之分没有意义,要么高举一方面而牺牲另一种。
布雷克选择将教会定义为其他作者一般定义为的教会的无形方面,逻辑上说来,这会有损加入有形教会的一般必要性,尽管布雷克在下一章中肯定了这种必要性。
布雷克对比利时信条的引用给理解他的立场带来光照,他这样论证道:第27条将教会定义为“一个真基督徒的圣洁集会,全都盼望他们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被基督宝血洗净,被圣灵成圣、从圣灵领受凭证”28,第28条接着说:“我们相信,既然这圣洁集会是所有得救之人的大会,并且在它之外没有救恩……那么所有人都有责任加入它、与它联合。
”信徒应当维护它的合
一、顺服它的教义与惩戒,以便彰显他们与这一教会的联合。
不论遇到怎样的敌对,他们必须加入地方教会,以“加入这一教会”。
29第29条总结说,尽管假冒伪善的成员混在教会中,他们却“不属于教会,尽管外在地存在于教会之内。
”至少布雷克认为这意味着信徒必须在无形教会成为有形可见时,加入由蒙拣选的重 26布雷克,《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2:
6。
27布雷克,《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2:
7。
28布雷克,《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2:
9。
29布雷克,《基督徒理所当然的侍奉》,2:
9。
29 生之人组成的无形教会。
很难看出这种观点不是在要求人只加入那些完全由重生之人组成的教会。
威斯敏斯德信经则克服了这个问题,使有形教会的成员资格比无形教会的成员资格更加宽泛。
这并不导致教会成了两个,而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教会,越往下走,成员资格就越宽泛,教会就越成为真假信徒的混合。
这一点表明尽管一些诸如杜仁田的欧陆作者的教训与威斯敏斯德信条的教会观相近,然而仍然还有其他人是往不同方向发展这一教义。
布雷克在这个问题上代表了荷兰二次宗教改革的独特路线。
30 与布雷克同时代的赫曼·费济世(1636-1708),体现的却是荷兰二次宗教改革时期教会论的另一面。
他的教会论出现在他对使徒信经的注释里,将我们带到约摸开头的部分,大约150年后。
他从改革宗圣约神学的角度阐述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这使得一系列问题变得明朗。
圣约的内在与外在方面使得费济世对教会也采用二分法,他强调教会有双重呼召、双重信心、双重圣洁,以及在恩典之约中的双重参与。
31这些分类将圣道的外在呼召与圣灵的内在呼召相区分,将外在认信与得救的信心相区分,将透过集体性圣洁从世界分别与内在、绝对的圣洁相区分,将“象征的”参与圣约与经历圣约内在的救恩福益相区分。
按照他的观点,这一系列的对比允许将信徒的婴孩也算作教会成员,因为他们是圣约与教会的外在成员,哪怕他们后来成了背教者。
32借着恩典之约,有形教会成员的婴孩是神应许的承受者,教会外的婴孩无法领受这样的应许。
尽管费济世没有使用关于教会必要性的那个古老格言的变体,他的教会论仍然标志着改革宗关于有形和无形教会教义的一个关键进步。
将教会论建基于圣约神学使得定位教会的内在与外在构成变得容易,因为神约民的特征具有双重性,教会成员的每一个福益也具有双重性。
如此区别体现了为何归属于无形教会对于救恩而言是必要的,而归属于有形教会则通常是必要的,只是归属有形教会并不等同于得救。
30这是受到金·德拉贝蒂(JeandeLabadie)对这一运动的影响,他教导教会只包含重生的人,并对教会会员资格设置了非常高的标准。
尽管布雷克回避了这一运动存在的牧养问题,他的教会论仍然受到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
31费济世,《使徒信经》,2:354。
32费济世,《使徒信经》,2:354-355。
30 结论 我们必不要夸大威斯敏斯德和上述其他观点之间的差异,所有人都赞同并非所有在有形教会里的人都属于无形教会,所有人都赞同无形教会是父神拣选的对象,是基督中保的对象,是圣灵应用救恩的对象。
所有人都赞同只有一个教会,而不是两个。
所有人都赞同归属无形教会对于救恩而言是绝对必要的。
他们的差异在于如何定义有形教会以及它与无形教会的关系,有些人只将教会定义为由蒙受有效恩召的人组成,而另一些人则定义为有形和无形方面的混合。
有些人在方方面面都将假冒伪善的成员排除在真正的教会成员资格之外,而另一些人则将他们囊括在有形教会的成员之列,同时排除在无形教会之外。
尽管这些关于教会有形和无形属性的立场并非完全不相兼容,威斯敏斯德信经所代表的版本却坚固了加入有形教会的必要性,同时没有将之上升到加入无形教会的必要性那样绝对的口吻。
这一区别的实际益处是,尽管加入无形教会对于救恩是无一例外地必要,加入有形教会则承认存在偶尔的例外。
31 第二部分:神学 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合乎圣经吗? 现在我们开始解释威斯敏斯德信条说的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是什么意思,我们首先要问这一声明是否合乎圣经。
尽管教会历史帮助我们理解圣经,圣经本身却是一切信仰问题的最高权威,包括这个问题——如信条本身所言(1章10节)。
为了证明圣经教导有形教会对于救恩是必要的,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两件事。

一,我们必须在圣经中找到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别与关系。

二,我们必须理解为什么在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并且存在一些重要例外。
这一部分将处理第一个问题,本书的最后部分将处理第二个问题。
比起有形教会的一般必要性,确立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的区别与关系需要更多时间和篇幅,尽管前者才是本书的重点。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将我们带到问题的核心,例如人们对于加入有形教会的轻视。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教会是否具有有形和无形方面,这些方面是如何相关联的,这样的区别对我们的实践具有怎样的意义。
32 第三章 旧约的教会 我成长的加利福利亚洲亨廷顿比奇市(HuntingtonBeach)沿海地区,高速公路靠海的一边几乎没什么楼房,观光客可以将太平洋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这一景象常常既宽广壮阔、同时又充满许多细节。
在这一海洋全景中,你可以看到石油钻塔,看到从游轮到小帆船的各种型号的船只,看到人们游泳、冲浪、钓鱼,偶尔还能见到海豹(很可能是躲避人眼看不见的大鲨鱼)。
然而,海岸上有些地方有瞭望台,上面有固定的望远镜,你可以从中看到海洋的细节。
在这个瞭望台上,一些小细节变得更加清晰,石油钻塔经常是繁忙的,船只上面有人,冲浪者冲浪的时候中间还夹杂着游泳的人。
你还能看到渔民捞起大大小小的鱼,有时候还有鲨鱼。
你甚至能看到海豹的胡须。
这一景象跟圣经关于教会的启示相似,旧约启示的教会是一个广阔的图景,其中包含了细节,但存在一定距离。
新约就像望远镜,让我们锐利地看清一直存在那里的细节,并非景象变了,而是我们的视角更近了。
论到我们先辈所称的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这一点尤其真实。
尽管旧约暗示了教会的无形方面也暗示了教会的有形方面,新约却更加清楚地启明,基督的独一教会包含那些外在认信基督、顺服基督的人,在其中又包含一个小一点的群体,是父所拣选、圣灵所重生、透过得救的信心与基督联合的人。
旧约中,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这一概念是建立在教会与圣约、割礼与教会成员的关系上。
旧约中的教会与圣约 圣经关于教会的启示与神与人立约的启示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将恩典之约当做教会的奠基宣言。
1旧约对教会与圣约关系的描绘教导我们,教会是从世界分别出来、归于神 1关于改革宗圣约神学的简单论述与经典的细致诠释,以及它与圣经教会论的关联,参阅戈登·凯迪(GordonJ.Keddie)《基督的圣约与你的生活》(Christ’sCovenantandYourLife),匹兹堡(Pittsburgh)荣冠与盟约出版社(Crown&CovenantPublication)2011年出版;赫曼·费济世(HermanWitsius)《神与人之间的圣约体》(TheEconomyoftheCovenantsBetweenGodandMan),威廉·库克肖恩克(WilliamCrookShank)翻译,共两卷,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0年出版;道格拉斯·班纳曼(
D.DouglasBannerman)《圣经教会论,历史与解经考量,坎宁安演讲录第11系列》(ScriptureDoctrineoftheChurch,Historically 33 的,同时也表明并非所有旧约教会里的人都属于教会。
这既与新约的教会论一致,又允许这一概念进一步扩展与清晰化。
工作之约神与人立的第一个约是工作之约,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称这个约为“生命之约” (第12问),因为神在伊甸园里借着生命树向亚当夏娃展示了永生的应许(创世记2:9)。
神将律法写在亚当的心版上,这一律法直到如今仍然在罪人的心中发挥功用(罗马书2:15),神又对他们的顺服进行了一个特殊的考验,祂禁止他们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以“死亡的痛苦”为刑罚(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第12问)。
这棵树看起来跟园中其他树一样好作食物(创世记3:6),撒旦说服夏娃这棵树有魔力给她如神一般的知识,而非考验她是否能因神是神而绝对顺服神的一个记号。
亚当夏娃本可以凭借对神个人、永久、绝对的顺服获得永生。
我的一个孩子第一次读圣经时,注意到创世记第三章的一个问题。
尽管神说他们吃禁果的日子必定死,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创世记显明了他们是如何以微妙而渐进的方式死亡的,他们犯罪的立时后果是被赶出伊甸园,无法再接近生命树。
他们失去了与神的相交,处于神的忿怒与咒诅之下(韦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第18问)。
他们死在了过犯罪恶之中(以弗所书2:1-2)。
然后他们开始在肉体上死亡,尽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肉身死亡是一场谋杀(创世记4:8)。
正如撒旦以牠的谎言谋杀了亚当夏娃,该隐也用他的手谋杀了自己的兄弟。
创世记第五章的家谱就像钟声一样提醒着年迈而死的实际,我们听到那令人不安的回响:“然后他死了。
” 亚当和夏娃是怎么死的?他们的灵性死了,失去了与神的团契,他们也会在时间中经历肉体的死亡;除非神介入,否则他们也会永远灭亡于神的忿怒与咒诅之下。
这也许是为什么挪亚的洪水成为彼得后书3:3-7中末日审判的预表,神以栩栩如生的方式向人显示罪的后果。
然而圣经却说有两个亚当,所有第一个亚当里面的人都死了,而所有在第二个亚当里的人都要活着(哥林多前书15:22)。
古德温注意到,第一个亚当将人带入的光景好 andExegeticallyConsidered.TheEleventhSeriesoftheCunninghamLectures),爱丁堡(Edinburgh)克拉克出版社(T&TClark)1887年出版。
34 像一幅画的铅笔草图,而基督就像最后的收尾,将之涂上颜色、使之完美。
2尽管亚当因犯罪失去了靠近生命树的权力,基督却透过祂的受苦与顺服为祂的百姓买赎了生命树的应许,也透过祂的代求将之应用在他们身上(约翰福音3:16;17:3;罗马书5:18-19;希伯来书7:25)。
圣经最后一章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这幅图景:“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
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
以后再没有咒诅;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也要见他的面。
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
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
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示录22:1-5)。
在这幅景象中,生命的河水浇灌着生命树,使之在每个季节都果实累累。
与以西结书47章相呼应,泉源医治万民,将生命带给在基督里各族、各方、各国、各民的人(启示录5:9)。
得救的人侍奉基督、属于基督、与基督同在,他们不需要太阳,因为主赐福保守他们,神的脸光照他们,祂以恩慈待他们,以祂的面光照他们、赐他们平安(民数记6:24-26)。
万有都在基督里伏在他们脚下(希伯来书2:8-18),他们恢复了对受造物的治权,与三一神同在、一同作王(提摩太后书2:12;启示录5:10)。
他们藉着在恩典之约里与基督联合领受了工作之约中的永生应许。
如同以撒·华兹(IsaacWatts)在他著名的“普世欢腾”中所写:“普世咒诅变为恩典,主爱泽及四方。
” 恩典之约恩典之约与教会都诞生于创世记3:15,那里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 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
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3圣经宣告的第一个福音是给撒旦的,不是让牠得救,而是宣告神选民的得救带去的牠的毁灭。
2托马斯·古德温(ThomasGoodwin),论受造物及他们被造的状态(OftheCreatures,andtheConditionoftheirStatebyCreation),来自《作品集》(Works),7:86。
3关于这段经文以及它在恩典之约中的根基地位,参阅瑞恩·麦格劳(RyanM.McGraw)《基督的荣耀,你的益处:救恩的计划、应许、成就与应用》(Christ’sGlory,YourGood:SalvationPlanned,Promised,plished,andApplied),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3年出版。
35 威斯敏斯德神学家约翰·华特(JohnWhite,1575-1648)注意到这句经文包含三组对立
4,第一组存在于蛇和女人之间,第二组存在于教会(女人的后裔)和世界(蛇的后裔)之间,第三组存在于基督和撒旦之间。
希伯来文的经文在“后裔”的单复数之间切换,神将在女人和蛇之间创造仇恨,终结他们导致人类堕入罪中的联盟。
正如属肉体的思想因罪与神为仇(罗马书8:7),某种程度上,透过重生与罪和撒旦为敌,也导向了与神的团契。
人与罪和撒旦之间关系的转变导致了女人的后裔和撒旦的后裔之间进一步的敌对。
创世记其余部分在女人的信心后裔与蛇的悖逆后裔间划出了明确的分界线,将塞特与该隐的后代、以撒和以实玛利的后代、雅各和以扫的后代分开。
随后历代志上1-10章的家谱追溯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分裂,直到大卫时代。
马太福音第一章将女人后裔的故事带向顶峰,即基督自己。
最后,基督作为女人的后裔要粉碎蛇的头,尽管蛇伤了祂的脚跟。
希伯来书2:14-15显示了基督在十字架上为祂的百姓胜过罪恶,因此胜过死亡和撒旦。
那里宣告:“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
”基督藉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将祂的后裔拯救出来,以此在基督徒和撒旦中间放置仇恨。
创世记3:15表明,基督的百姓透过与基督联合分享基督的得胜,因此创世记3:15确立了恩典之约,基督所有的成了他们所有的。
与基督联合以及基督的后裔与撒旦的后裔的分裂,使得创世记3:15的圣约应许也成为教会的宣言。
基督拯救了一群人,祂拯救了一群组成群体的独立个体。
教会在其基本形态上是一群神从世界所召、归祂自己的子民,祂也住在他们当中。
5这一圣约应许也延展到家庭,创世记6-8章中,神咒诅了世界,却拯救了挪亚和他的全家进入方舟。
女人的后裔平安地向救恩行驶,而蛇的后裔却在洪水中灭亡。
然而并非所有透过方舟与世界分别的人都有份于神给挪亚的恩典,在圣约家庭中继承圣约应许并不等于真正的归正和得救的 4约翰·华特(JohnWhite),《摩西五经第一部——创世记前三章注释》(ACommentaryUpontheThreeFirstChaptersoftheFirstBookofMosesCalledGenesis),伦敦约翰·斯崔特(JohnStreater)1656年印刷,170-172页。
5托马斯·派克(ThomasE.Peck),《教会论注释》(Notesonlesiology),南卡罗莱纳州格林维尔(Greenville)GPTS出版社(GPTSPress)1994年出版,第11页。
36 信心。
透过含的悖逆,以及他的家族从神百姓的大会中被驱逐,蛇的后裔再次在女人后裔的家族中兴起(创世记9:25-27)。
从世界中蒙召侍奉神的敬虔后裔藉着亚伯兰继续发展,大部分改革宗神学家都赞同神对亚伯兰的呼召代表着教会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希腊文的教会一词(lesia)意思即“被召出”。
6神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
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
当亚伯兰因为妻子不生育疑惑他如何能有后代,神向他保证一定会实现祂的应许,并将迦南地赐给他作为凭证(创世记15)。
亚伯兰信神,“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记15:6)。
随着以撒出生的临近,神进一步向亚伯兰坚固祂的应许,将他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并给他割礼作为因信领受之义的记号(罗马书4:11)。
呼召亚伯兰信心更新并悔改后(创世记17:1),神应许说:“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第7节)。
割礼代表着圣约(10节),这一记号属于亚伯拉罕家中的所有人,从八天大到以上(12节),亚伯拉罕透过宣信和悔改领受了信徒的割礼(24节)。
如保罗在世纪之后所言,割礼不仅关乎肉体,而且关乎心灵,并非所有亚伯拉罕的后代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罗马书2:28;加拉太书3:29)。
尽管以实玛利一段时期内也在教会里,但他并不属于教会,因为他没有亚伯拉罕的信心。
神呼召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儿子以撒,以此试验亚伯拉罕的信心。
在那之后,祂坚固并完成了给亚伯拉罕的圣约应许,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如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
你子孙必得着仇敌的城门,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因为你听从了我的话”(创世记22:17-18)。
与上面的引用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总结神启示给亚伯拉罕的教会论,神从万国中呼召他、作他的神,使亚伯拉罕的子孙成为神的子民,神赐福于他,他也要成为万国的祝福,那些咒诅他敌对他的人将被神 6班纳曼(Bannerman),《圣经教会论》(ScriptureDoctrineoftheChurch);约翰·曼森(JohnM.Manson),《论神的教会》(EssaysontheChurchofGod),纽约罗伯特卡特出版社(RobertCarter)1843年出版;派克(Peck),《教会论注释》(Notesonlesiology);雷蒙德(Reymond),《新系统神学》(NewSystematicTheology)。
37 咒诅。
这些应许的福分有一天要扩展到地上的万国,所有领受这些福益的人必须是唯独藉着信心。
亚伯拉罕的子孙是教会成员、领受了印记,尽管并非所有人都具有亚伯拉罕的信心。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这些福分将透过那一位后裔从亚伯拉罕扩展到万国。
保罗基于这些事实说:“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
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加拉太书3:16)。
然而他同时强调那些有信心的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
他总结道:“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29节)。
与创世记3:15单复数的转换相呼应,亚伯拉罕将有一群从万国中分别出来的子孙,这些人之所以分别出来是因着那一个子孙的工作,祂为祂的百姓承担了罪的咒诅(创世记3:13-14)。
尽管并非所有教会成员都具有心灵的本质,神仍然藉亚伯拉罕设立教会,作为所有从世界中蒙召之人的有形共同体,以便仰望基督的到来、等候万国得福。
割礼与教会成员资格 摩西、大卫和先知领导下的教会很大程度上是神给亚伯拉罕应许的一个扩充注释,旧约作者将割礼的意义应用于教会成员的方式足以说明有形与无形教会之间的区别。
我们在旧约寻找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时,将注意力放在割礼这一微观问题上,可以帮助我们不迷失于浩大的经文海洋。
在摩西的领导下,教会的有形组织清晰可见,与以色列周围列国区别开来。
旧约作者在一些关键点上将肉体的割礼和心灵的割礼区分开来,这与以实玛利和以撒的割礼之间的区别相呼应。
我们可以进一步收窄这些表述,将它们限制在申命记和耶利米书的四处经文里。
摩西的割礼摩西在申命记10:12-16中写道:“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 38 叫你得福。
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地和地上所有的,都属耶和华你的神。
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
所以你们要将心里的污秽除掉,不可再硬着颈项。
” 单单肉体的割礼不足以领受圣约祝福并保守自己处于以色列大会的保护伞下。
7拒绝在信心和悔改中顺服神的律法的自大罪人,将因轻蔑神从主的大会中剪除(民数记15:30-31)。
神因着祂与教会立定的恩慈圣约而将教会从万国中分别出来,这个举动要求人的信心和顺服。
摩西在申命记7:7-11写道: “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
只因耶和华爱你们,又因要守他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领你们出来,从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王法老的手。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诫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
凡恨他的人必报应他们,决不迟延。
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
” 神信实地持守祂对百姓恩慈的应许,这应当使得他们反过来对神忠心,这就要求心灵要受割礼。
如同我们不重生便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这里是旧约的相等原则。
割礼的属灵意义可能是耶稣对尼哥底母不明白重生表示惊讶的原因(10节)。
使徒约翰有类似劝勉:“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
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
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5-7)。
神并不喜悦许多受了割礼的以色列人,因为他们听见道却没有信心调和(哥林多前书10:5;希伯来书4:2)。
这将像迦勒这样的人和那些“不信”神他们主的人(申命记1:32)区分开来,论到迦勒,“他另有一个心志”(民数记14:24)。
申命记三十章扩展了这一主题,问题在于一颗未受割礼的心灵如何才能受割礼呢?这就如询问一个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如何能悔改信基督一样(以弗所书2:1;歌罗西书2:13)。
申命记30:6回答道:“耶和华你神必将你心里和你后裔心里的污秽除掉,好 7班纳曼(Bannerman),《圣经教会论》(ScriptureDoctrineoftheChurch);雷蒙德(Reymond),《新系统神学》(NewSystematicTheology)。
39 叫你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的神,使你可以存活。
”神必须给罪人的心施行割礼,圣灵使他或她能够悔改与相信。
按照创世记3:15的语言,神必须在圣徒跟罪和撒旦之间创造仇恨,以此移除罪人与祂之间的仇恨(罗马书8:7;以弗所书2:16)。
以西结书解释道:“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
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结书36:26-27)。
以色列整体是神的儿子、神的长子(出埃及记4:22),然而,有些神收养的儿女却背离了祂:“有这弊病就不是他的儿女”(申命记32:5)。
8然而祂是将他们从埃及地拯救出来、“买”他们归自己的父(6节),尽管他们是神的儿女,却是“心中无诚实的儿女”(20节)。
神的收纳本归以色列所有(罗马书9:4),然而他们中有些人却不是神真正的儿女。
这体现了教会领受的外在集体收养和选民领受的内在得救收养之间的区别,前一个可以丧失,后一个却不可能。
下面的内容将证明这是源自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区别,并非所有旧约教会的人都属于旧约教会,因为并非所有肉体受割礼的人都领受了心灵的割礼。
耶利米书的割礼耶利米书在大卫之约的背景下论及同样的主题,神呼召以色列为背道悔改之后, 说:“要开垦你们的荒地,不要撒种在荆棘中。
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们当自行割礼,归耶和华,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们的恶行发作,如火着起,甚至无人能以熄灭”(耶利米书4:3-4)。
如同申命记10:16,主命令他们要为心灵行割礼,以逃脱祂的忿怒。
他们据不聆听,主又说:“看哪,日子将到,我要刑罚一切受过割礼、心却未受割礼的,就是埃及、犹大、以东、亚扪人、摩押人,和一切住在旷野剃周围头发的;因为列国人都没有受割礼,以色列人心中也没有受割礼”(耶利米书9:25-26)。
透过割礼加入有形的以色列并不能拯救他们,他们不能以亚伯拉罕为父,不能夸口他们有亚伯拉罕之约的记号,正如耶稣时代的犹太人不能如此夸口一样(马太福音3:9)。
他们不能因有神的圣殿和摩西的律法夸口(耶利米书7:4),正如那些拿石头打死司提反的人不能如 8新英王钦定本(NKJV)圣经直接说:“他们不是祂的儿女(TheyarenotHischildren)”。
40 此夸口一样(使徒行传6:14)。
罗马书2:28-29评论这些经文说:“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这是实打实的旧约神学,旧约教导存在一个外在的以色列和一个内在的以色列,并非所有在教会里的人都属于教会。
结论:旧约教会走向何处? 整个旧约中,蛇的后裔似乎常常压倒女人的后裔。
以赛亚书说若不是天军的上主为他们存留“余种”,他们早就像索多玛、蛾摩拉灭亡了(以赛亚书1:9)。
以利亚疑惑自己是不是以色列唯一剩下的忠心之人(列王纪上19:10;罗马书11:3)。
耶利米因传讲扎心的真理受逼迫。
以西结就像一个用比喻讲话的人,因为他的听众既不明白、也不接受他的信息(以西结书20:49)。
约雅敬从大卫支派被剪除,至死没有后裔(耶利米书22:30)。
他的后代从女人后裔中被剪除,他死在蛇的后裔中,尽管神仍然为大卫存留后代,直到那后裔来到(耶利米书52:31-34)。
然而主却保守了教会中的教会,有些人有律法写在他们的心版上(以赛亚书51:7),神是他们的神,他们是神的子民(撒迦利亚书2:5)。
有些人认识主、敬畏主,彼此谈论,他们好像神珍贵的珠宝(玛拉基书3:16-17)。
他们经历罪得赦免,并因此欢呼喜悦(诗篇32:1)。
这些人肉体受了割礼、心灵也受了割礼,然而他们仍然盼望一个更好的圣约和一个更广阔的教会。
耶利米书31:31-34应许说:“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我虽作他们的丈夫,他们却背了我的约。
这是耶和华说的。
」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
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
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
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
这是耶和华说的。
」” 41 在上面引用经文的光照下,我们不能将这些应许当成旧约和新约圣徒的经历之间存在绝对对立。
旧约和新约的区别更多是程度上的区别,而非本质上的区别。
随着教会从耶路撒冷扩展到犹大、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彼得看到这一应许的成就,引用约珥的话说: “神说: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
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
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他们就要说预言。
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有血,有火,有烟雾。
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主大而明显的日子未到以前。
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使徒行传2:17-21)。
福音接着传到万国,所有人从最大的到最小的都开始认识主,这包括所有阶层、所有年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童(加拉太书3:28)。
藉着基督里的信心,神要成为外邦人的神,如同做犹太人的神(罗马书3:29)。
基督使旧约的圣徒罪得赦免,如今用祂的血设立了新约,成就了赦罪的通道(希伯来书第8章)。
女人的后裔已经粉碎了蛇的头,祂将救恩带给祂的后裔,将祂的圣灵浇灌凡有血气的。
旧约教会是一个混合体,并非所有肉体受割礼的人都受了心灵的割礼。
然而神呼召亚伯拉罕在祂面前做完全人、应许要作他和他后裔的神,如今祂对所有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使徒行传2:3839)。
42 第四章 新约有形教会 根据旧约的情形,我们可能很想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入无形教会是唯一要紧之事,真正的割礼关乎心灵,因此,只要我们心灵正确,一切都没问题,不是吗? 然而,新约却向我们显示事实远非如此。
如约翰·米彻尔·曼森(JohnMitchellMason)所说,主天天将得救的人数加给教会,这里的教会并非由选民组成的无形教会:“‘神的教会’这一表述在不带附加解释的情况下,指的是一个由所有认信真信仰之人组成的外在社群。

1 这一章的目的在于呈现新约是如何澄清教会的外在成员资格与内在教会特权之间的关联的,我们可以追溯使徒行传中教会的扩张与发展,以及洗礼是如何作为进入这一有形共同体的入口。
这将至少含蓄地显明有形教会的必要性,它是基督藉着圣道和圣灵使福音广传的媒介。
新约中有形教会的扩张 一个崭新的开始正如旧约教会有其宣言,新约教会也是如此。
基督在马太福音16:18-19如此宣 告:“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基督将新约教会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祂自己作为房角石(以弗所书2:20)。
彼得在这里代表全体使徒,宣告了他被神启示发出的信仰告白,认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马太福音16:16-17)。
天国的钥匙围绕着圣道事工,圣道是其他一切福音条例的基础。
2 1曼森(Manson),《论神的教会》,第13页。
2关于这一论点的简明释义,参阅盖尔·普伦蒂斯·沃特斯(GuyPrentissWaters)《耶稣如何运行教会》(HowJesusRuntheChurch),新泽西州菲利斯普堡(Phillipsburg)P&R出版社(P&R),13-16页。
43 正如创世记3:15是旧约教会与圣约的根基,欧文也将马太福音16:18-19作为新约教会的根基。
3如我们将要看到,这并非设立了一个崭新的教会,而是标志着教会继续向新纪元扩张。
为了使教会扩展,基督在大使命中应许要与一切祂呼召百姓进入救恩的媒介同在,尤其是讲道、洗礼和门徒训练(马太福音28:18-20)。
教会将主要透过圣道的传讲、圣礼的执行以及教会的祷告拓展并维系,这正是使徒行传出现的模式。
模式的立定整个使徒行传的重点落在教会是如何透过讲道、祷告和新成员的洗礼扩张的,使徒 行传第一章中,由120个门徒组成的耶稣的教会聚集一起祷告,等候圣灵的降临(13-14节)。
选出新使徒取代背教者犹大后(15-26节),圣灵在祷告会中临到他们(2:14),这伴随着说方言的恩赐,标志着巴别塔的语言之乱得以扭转,使得从各个国家到来的犹太人能用自己的方言听见“神的大作为”(11节)。
彼得第一场被圣灵充满的讲道产生了极大的果效,要求听众“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38节)之后,那一日教会“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1节)。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那群人中不存在假冒伪善者,重点在于他们加入了有形教会。
旧约中成年人藉着割礼加入教会(出埃及记12:44),呼应创世记17章的内容。
同样的,那些宣布自己信基督、向神悔改的人藉着洗礼被算为教会成员。
如同神应许要作亚伯拉罕和他子孙的神,这包括他们中间的陌生人,主如今藉着彼得说:“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使徒行传2:39)。
与耶利米书31:31-34一致,来自所有阶层、所有语系的人都要认识主:“从最小的到至大的”(耶利米书31:34)。
藉着圣灵充满的讲道,因着集体热心恳切的祷告,大量的人接受了洗礼:“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使徒行传2:47)。
救恩通常发生于有形教会的背景下。
继续扩张 3欧文,《约翰欧文作品集》,9:317。
44 这一模式贯穿整个使徒行传,彼得治好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3:2,6-8),传讲了信耶稣基督得救的福音(12-26节),在那之后,“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
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于是下手拿住他们”(4:1-3),尽管如此,主却仍旧继续将得救的人加给教会:“但听道之人有许多信的,男丁数目约到五千”(4节)。
下一个场景与基督的受审有许多相似之处,因为彼得是在“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历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面前(使徒行传4:6;参考马太福音26:57-59;约翰福音18:13)。
早先当基督站在这群人面前时,彼得三次否认主(马可福音14:6672)。
然而这一次,彼得却“被圣灵充满”(使徒行传4:8),说:“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
他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4:10-12)。
当他们警告他不要再奉基督的名传讲时,彼得跟约翰回答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他们总结道:“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4:20)。
圣灵将否认主的彼得改变为一个认信的使徒,勇敢地传讲福音。
彼得那日的得胜并未使他骄傲,反而将他引去祷告会(24节)。
按着诗篇第二篇关于基督统治万国的主权祷告后,彼得祈求继续大胆宣讲福音,并祈求奉主名行神迹奇事的能力(使徒行传4:29-30)。
这呼应了基督的应许,那信祂的人要行跟祂一样甚至更大的事,这是祂对奉基督之名的集体祷告的回应(约翰福音14:12-14)。
这同样的作为包括使徒所行的神迹,保罗后来称之为“使徒的凭据”(哥林多后书12:12)。
而更大的作为包括藉着放胆的讲道使人作基督的门徒。
4天父回应了这个祷告,以圣灵充满他们,使他们放胆传讲基督复活(使徒行传4:31,33)。
第六章接着说:“那时,门徒增多……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6:1,7)。
这一有形教会每日都在迅速扩增。
4根据这段经文论述圣灵充满的讲道和集体祷告之间的关联,参阅瑞恩·麦格劳(RyanM.McGraw)《讲道与集体祷告如何彼此协力?》(HowDoPreachingandCorporatePrayerWorkTogether?
),培养圣经中的敬虔丛书(CultivatingBiblicalGodlinessSeries),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4年出版。
45 许多人受洗尽管上面的场景中没有出现洗礼,洗礼在使徒行传的余下部分却具有极其重要的角 色。
随着福音照着基督的应许传播(使徒行传1:8),从耶路撒冷到犹大到撒玛利亚,男人女人认信基督而受洗(8:12)。
埃塞俄比亚的太监认信并受洗,腓利在路旁给他施洗(8:36-38)。
大数的扫罗归正后,亚拿尼亚立刻给他施洗(9:18)。
随着教会从撒玛利亚向地极扩张,彼得给哥尼流和聚在他家中的人施洗(10:47-48)。
神开了吕底亚的心、使她领受彼得的讲道后,她“和她一家既领了洗”(16:15)。
如同神使她的心受了割礼,保罗给她全家施洗。
保罗半夜给狱卒施洗,并且是“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33节),他与全家都因信神欢喜快乐。
5保罗在哥林多宣教之旅中,同样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哥林多前书1:16)。
如同神命令亚伯拉罕给家中的男丁行割礼,使他们加入旧约的有形教会,使徒也给全家施洗,使他们加入新约的有形教会。
救恩是在基督里临到全家,全家都领受救恩的印记,那些因认信基督而加入教会的人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路加福音19:9)。
如威斯敏斯德信条28章1节所说,洗礼部分是“为了庄严承认受洗之人加入有形教会”,这正是洗礼在使徒行传的叙事中具有的功能。
洗礼的功能与局限最后一个来自使徒行传的例子表明了圣经对受洗加入有形教会的一再强调,腓利在 撒玛利亚传福音时,其中一个听众“名叫西门,向来在那城里行邪术,妄自尊大,使撒马利亚的百姓惊奇”(使徒行传8:9)。
路加接着记录到:“西门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与腓利在一处,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就甚惊奇”(13节)。
然而西门并不对劲,就像背道者犹大一样,犹大从使徒的公用钱袋里偷钱(约翰福音12:6;13:29),西门也对潜在的发财更感兴趣,希望得到圣灵的恩赐,甚于得着圣灵的恩典(使徒行传8:18-19)。
彼得回复他说:“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
你当懊悔你这罪恶,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
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 5保罗还有可能在以弗所给一些认信基督的人施洗(使徒行传19:6),尽管有些人质疑这个例子。
46 被罪恶捆绑”(21-23节)。
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作了类似描述,那些暂时领受道的人不结果子并最终因今生的思虑和“钱财的迷惑”灭亡(马太福音13:22)。
照着派特里克·吉尔斯普(PatrickGillespie,1617-1675)的话说,临时信徒到基督面前只想得救,而真信徒却发现基督自己甚至比救恩更好。
6西门更看重基督的福益,而不是基督自己。
尽管西门受了洗,他却没有重生。
尽管他在教会里,却并不属于教会。
约翰写了相似的话:“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就信了他的名。
耶稣却不将自己交托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翰福音2:23-25)。
希腊文有一个很难用英文翻译出来的双关语,产生的语言效果差不多是这些人信任耶稣,耶稣却不信任他们。
如下面将要论述,我们可以说西门是有形教会的成员却不是无形教会的成员。
有形教会在呼召人信基督进入救恩上是必要的媒介,但光加入有形教会并不能保障真正得救的信心。
彼得给西门施洗是犯罪吗?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彼得不给他施洗就是犯罪了,因为西门的信仰告白是算数的。
接纳成年人加入有形教会,并非取决于确切地感知到受洗之人是重生的人,而是基于他们可以算数的信仰告白以及对基督的顺服。
洗礼与割礼的神学平行 新约有形教会与上一章所讲的旧约教会有何关联?要回答这个问题,洗礼和割礼的关系是关键。
割礼与洗礼就像一个皇室的双胞胎继承人,长子只要还活着,就一直是继承人,但如果长子死了,那么兄弟就取代了他的位置。
因此洗礼也取代了割礼成为有形教会的“庄严接纳”的记号(威斯敏斯德信条28章1节)。
这之所以成立,至少基于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都是建立在上面引用的经文上。
割礼与洗礼的功能 6派特里克·吉尔斯普(PatrickGillespie),《约柜开启——论神与基督的救赎之约为恩典之约的基础,第二部》(TheArkoftheCovenantOpened,Or,aTreatiseoftheCovenantofRedemptionBetweenGodandChrist,astheFoundationoftheCovenantofGracetheSecondPart),伦敦托马斯·潘珂胡思(ThomasPankhurst)1677年印刷,第475页。
47 洗礼与割礼的功能是一样的,割礼代表神给祂的百姓和在百姓中居住之人的圣约应许,割礼将以色列有形地从周围列国分别出来,使他们具有忠心按照圣约生活的义务。
人要想参加逾越节和旧约其他敬拜活动,必须先受割礼,未受割礼的人要从民中剪除。
新约中,割礼随着基督的到来已经废止,使徒从不再要求割礼(使徒行传15:1,28)逐渐转换到禁止将割礼作为圣约记号(加拉太书5:1-4)。
继续将割礼作为圣约的记号,等于是说基督没有成就救赎大工,还想要继续停留在旧约的圣礼和礼仪中。
洗礼是一个取代了流血礼仪的不必流血的印记,洗礼成为接纳人进入神以自己宝血买赎的教会的媒介(使徒行传20:28)。
割礼与洗礼的含义洗礼和割礼具有相同含义。
歌罗西书2:10-12说:“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
他 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
”割礼和洗礼都指向神的工作,就是神藉着基督的死与复活移除我们的罪、使我们在基督里得以完全。
摩西和先知斥责那些只在肉身受割礼、心灵未受割礼的人,这一点向来成立:“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
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罗马书2:28-29)。
如今,如保罗所言:“因为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立比书3:3)。
我们与基督一同受洗,就已经穿戴基督(加拉太书3:27),我们也藉着洗礼与基督一同埋葬,好叫我们能与基督一同在祂复活的生命中行走(罗马书6:2-6)。
洗礼取代了割礼成为救恩的记号和标志,这救恩与我们的义行没有任何关系。
洗礼标志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提多书3:5),是我们透过信心领受的义的新记号(罗马书4:11)。
割礼与洗礼的领受对象洗礼和割礼的领受对象是相同的,都是认信的成年信徒和他们的儿女。
如我们已经 看到,旧约中的成人透过信徒的割礼加入教会,并且全家都受割礼。
这正是为什么使徒行 48 传2:38-39的福音呼召与创世记17章如此相近。
虽然救恩临到的是那些藉着信心做亚伯拉罕儿女的人,但亚伯拉罕的全家都作为应许的承受者加入了教会。
洗礼保障人加入教会,但不保障人得救。
它要求那些受洗的人——不论是认信的成人还是他们的家人,都要悔改并信靠主耶稣基督。
在这种平行对应的光照下,我有时会跟人说,与其说我相信婴儿洗,不如说我相信全家受洗。
这不仅是旧约和新约的模式,而且还很难想象使徒行传第二章中彼得的犹太听众如何能将他的话理解成另外的样子。
如果他意图将信徒的家庭排除在洗礼之外——那就包括他们的婴孩,那么像他那样诉诸于割礼之约的语言就是最糟糕的讲法了。
使徒行传确立的模式加上其旧约背景引导我们得出结论:“不当给任何有形教会之外的人施洗,直到他们认信并顺服基督;然而有形教会成员的婴孩却应当受洗”(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第95问)。
洗礼的执行是基于外在地加入恩典之约,而非以重生为根基。
这也是为什么彼得给西门施洗,西门后来显为假冒伪善者;这也是为什么保罗给吕底亚、狱卒和司提反全家施洗。
赫曼·巴温克(HermanBavinck)对洗礼和割礼的关系总结得很好,他写道:“借着基督的死,割礼已被废止并在洗礼中完全实现了它的预表。
基督的死是完全脱离并胜过罪,因此完全实现了割礼的意义。
因此洗礼超越割礼,不是在本质上,而是在程度上。
割礼往前指向基督的死,洗礼往回指向基督的死。
随着基督的死,前一个已经终止,而后一个就此开始。
”7底线是洗礼同割礼一样,确立了让那些应当得救的人加入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与一般模式。
结论 我们还没有完成有形教会对于救恩之必要性的论证,然而我们已经有了大部分引导我们到达那一结论的证据。
有形教会是神呼召选民藉着信基督进入救恩的媒介,基督将教会建立在祂自己的根基上,藉着圣道、圣礼和祷告扩张祂的教会。
下面,我将从罗马书 7赫曼·巴温克(HermanBavinck),《改革宗要义》(ReformedDogmatics),约翰·布特(JohnBolt)翻译,大急流城贝克学术出版社(BakerAcademic)2003年出版,4:527。
49 10:14-17、以弗所书4:8-16以及其他类似经文展开论述讲道对于救恩的必要性。
救恩临到罪人的媒介是在教会里运行,那些回应福音的人又是藉着洗礼加入教会。
洗礼是否是我们今日福音性讲道的一部分?它是新约福音讲道的一部分,因为它标志着从教会外到列入基督的门徒中。
洗礼是一个连接的枢纽,将福音讲道与藉着认信接纳人进入教会连接起来。
所有这些事都主要适用于有形教会。
教会是神的以色列(加拉太书6:16),她的成员是真受割礼的(腓立比书3:3)。
她是上头的耶路撒冷,是众人的母(加拉太书4:26)。
这也是为什么教会历史上许多人说,那不以教会为母的也必不以神为父。
既然只有一个教会,具有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我们就不能强调一个而忽略另一个。
因着这些缘故,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说:“有形教会可蒙受神特别的眷顾和治理;尽管有仇敌的抵挡,但仍在各个时代中蒙护佑、得保守;享有圣徒彼此间的交通,也可使用蒙恩的管道,并耶稣在福音中向其所有成员所发出之恩典的召请、见证——一切信祂的人都会得救,来到祂面前的人,都不会被丢弃”(第63问)
8。
地狱的门不能胜过神的教会,教会不能救我们,但救恩却在她的墙内。
她是我们在一个陷入神忿怒的世界中的避难方舟,难道我们不该珍惜她、爱她,就像基督爱她、为她舍命吗(以弗所书5:25)? 8译注:此段采用赵中辉译本,参阅《历代教会信条精选》,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2002年出版。
50 第五章 新约无形教会 你可能熟悉这种说法:别以封面判图书。
一个人外在如何,不一定总是反应他内在如何。
用于教会时,这个类比既对又错。
有形教会包含真信徒和假信徒,这意味着它由那些认信基督和真信基督的人组成。
然而如同彼得前书3:3-4描述的敬虔妇人,一个人的外在形态应当彰显他的内心光景。
一方面,那些说有形教会充满假冒伪善者因此不想加入任何有形教会的人,必须逃离他们自己的假冒伪善、投入基督的怀抱。
另一方面,那些说他们不需要加入有形教会、因为他们是无形教会一员的人,必须意识到这是在将神连在一起的事物分开。
然而我们还需要更进一步理解新约关于教会无形方面的教导,以便获得整全的图景。
我们可以思考保罗在罗马书9-11章的推理,以及新约是如何处理背教这一实际问题。
圣经对这些问题的教导显示加入无形教会对于得救是绝对必要的,然而因着教会是一个不是两个,因此无形教会的必要性也表明了为什么加入有形教会通常是必要的。
罗马书9-11章:为什么那么多犹太人拒绝基督? 在上述考量以外,教会的无形方面还是新约中教会观的主要方面。
如果我们从教会的外在看新约,那么有形教会首先呈现出来。
然而如果我们在神救赎计划的光照下去看,教会的无形方面会跃居神学首要位置。
历史上是有形教会首先出现,然而神学上是无形教会在先。
威斯敏斯德大要理问答和信条在顺序上的不同正体现了这一区分。
有形教会是神呼召选民信基督得救的媒介,如斯图尔特·罗宾逊(StuartRobinson)所写:“既然那呼召是外在地藉着讲道和可见的仪式,那么神呼召和预备选民的过程正是照着无形教会的样式来塑造有形教会。
”1托马斯·派克(ThomasPeck)同样注意到,有形教会的目的是呼召并成就无形教会。
2这意味着理想状态下,有形教会应 1罗宾逊(Robinson)与派克(Peck),《神的教会》(ChurchofGod),第36页。
2派克(Peck),《教会论注释》(Notesonlesiology),第21页。
51 当尽可能地彰显无形教会,主也正是透过有形教会呼召无形教会的成员进入救恩。
然而我们知道现实并不总是与理想吻合,这也是保罗在罗马书9-11章处理的问题。
罗马书9-11章概览尽管“教会”一词没有出现在这些章节中,经文仍然指教我们许多关于教会属性的 真理。
如果我们忽略章与章之间的分隔,罗马书第八章到第九章之间的过渡就显得令人震惊,甚至乍看之下会有些冲突。
保罗从颂赞神在基督里的慈爱(8:31-39)无缝过渡到这样的声明:“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9:1-2)。
他悲伤的是太多犹太人拒绝基督。
这一事实带来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福音如此伟大,如果福音先临到犹太人,那为什么这么多保罗的“骨肉之亲”(3节)拒绝福音呢?在广义背景下,保罗回答说神没有拣选他们所有人都得救(第九章),他们要为自己弃绝福音负责(第十章),神使用他们的跌倒呼召外邦人进入教会,神仍然计划在将来使许多犹太人归主(第十一章)。
3立时的问题在于他们曾经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
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
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
阿们”(9:4-5)。
这个清单算是相当完整地列出了加入旧约有形教会的福益,然而却少了什么东西。
拣选我们暂且不详细展开保罗关于神对教会中犹太人和外邦人拣选、呼召和计划的教 义,罗马书9-11章暗示了一个观念:(有形)教会中有(无形)教会。
照着我们上面的论述,我们对保罗的许多主张不当感到陌生。
保罗首先解释犹太人的不信:“这不是说神的话落了空。
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9:6)。
有些人只在外面做犹太人,而有些人则从里面是犹太人。
所有人都受了肉身的割礼,然而只有一些人受了心灵的割礼。
3关于罗马书11章中犹太人未来的归正的不同观点,参阅科内利斯·魏里玛(CornelisP.Venema)《未来的应许》(ThePromiseoftheFuture),爱丁堡(Edinburgh)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ofTruth)2000年出版。
52 保罗继续说,神的拣选是这一实际背后的终极因素,神拣选了一些犹太人得救,而没有拣选另一些人。
祂拣选雅各、弃绝以扫正显明了祂工作的模式,即拣选一部分不配的罪人进入救恩,而同时弃绝另一部分不配的罪人,遗弃他们承受自己犯罪的后果(10-13节)。
保罗相当熟悉有些人会如何反对神拣选一部分人、弃绝另一部分人的教义,对那些说神若这样就不公平(14节)的人,保罗从旧约论证神有权柄拣选祂想拣选的人、弃绝另一些人(15-18节)。
保罗接着回应另一些人,这些人说神既然弃绝了一部分人不得救,就不能判他们有错(19节),保罗的回答相当直截了当:“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20-21节)。
不论罪人得救还是灭亡,神都要得荣耀(22-23节),圣经也已经预言了许多犹太人会弃绝弥赛亚(24-33节)。
除了保罗在这一章教导的内容,圣经还有许多其他经文回答了为什么并非所有福音临到的人都信福音。
保罗可以如他在其他地方所说,神在基督里拣选(以弗所书1:411)那些死在过犯罪恶中的人(2:1),他本可以像耶稣一样回答,尽管神永远不会拒绝任何到祂面前的人(约翰福音6:37),那犯罪的人却是罪的奴仆,没有重生的罪人不愿意到神面前得生命(5:40;8:34)。
如果神没有拣选罪人,那么罪人也不会拣选神。
父必须首先赐下圣灵在人心中生发信心,将选民吸引到基督面前。
这等于是说他们的心必须先受割礼,这是唯独神能做的。
然而保罗的回答直接将我们堵回原处,哪怕我们别的什么也不知道,我们怎能与神犟嘴呢?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神的拣选是“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罗马书9:6)的原因。
不信保罗对犹太人的不信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很简单:不是所有听到福音的人都相信福音 (罗马书10章)。
要注意一个事实,神的拣选并没有使得保罗停止为以色列的得救祷告(1节),保罗不会理解说这样话的人:“如果神已经预定了一切将要发生的事,我们为什么还要祷告呢?”相反,保罗争辩说,尽管神的话对于救恩是必要的(14-17节),光 53 有神的话却并不能带来救恩。
有形教会对于呼召罪人进入救恩通常是一个必要的媒介,然而有形教会并不能立刻保障理想的结果(18-21节)。
神的拣选是许多犹太人没有归正的原因,而不信则是他们被定罪的根基。
树与枝子保罗关于犹太人不信的第三个论点是,神并未彻底弃绝犹太人(11:1)。
保罗引用 以利亚唯独剩下自己忠心的抱怨提醒他的读者,按照拣选的恩典,还有神所留存的余数,如今也是这样(2-5节)。
为了解释教会与以色列的关系,他接着将教会比作橄榄树。
以色列就像一颗神栽种的橄榄树,天然的枝子因着不信被砍去了。
外邦世界就像一颗野橄榄树,枝子被折下来嫁接到神栽种的树上(17-20节)。
如果外邦人因着神的嫁接变得傲慢不信,那么神同样会将他们砍下来(21节)。
这幅图景与耶稣的教导相似,耶稣说祂是葡萄树,祂的百姓就像结果子的枝子(约翰福音15章)。
那些结果子的枝子神就浇灌它们结更多的果子,而那些不结果子的枝子要被砍下来丢进火里焚烧。
保罗的类比意味着神栽种的橄榄树代表旧约和新约的教会,神没有为外邦人重新种一棵树,相反,祂将他们嫁接到原来的树上,因此结果就是一棵有着犹太枝子和外邦枝子的树。
这就导向了教会具有无形及有形方面的结论,人可以看到,教会是一棵覆盖了新旧约的树,教会成员无法看清楚的是它的无形方面,原因是并非所有有形教会的成员都是选民或重生的人。
教会的个体成员必须使他们的拣选和恩召坚定不移,不是通过一瞥天堂、看见他们的名字被记在生命册上,而是通过对基督的真挚信心,这信心应当结出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和爱众人的心(彼得后书1:4-7)。
然而,教会的个体成员并不总是能分辨真枝子和假枝子之间的不同,例如彼得是真枝子,而犹大、西门却随时间和所结的果子显出他们真正的本性。
分辨教会的有形共同体,同时记住教会的有些方面对我们仍然是不可见的,这是可能的。
按着保罗的推理,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一个关于教会属性的实际问题 54 上述关于罗马书9-11章的分析带来一个实际问题:新约“教会中的教会”的观念是否意味着实际存在两个教会,或者加入某一个教会才是唯一要紧?路易斯·伯克富(LouisBerkhof)说:“无形教会天然地采用一个有形的形态”。
他补充道,在一些罕见情形下,有些人可能属于无形教会却无法加入有形教会。
4这一点我们从十字架上的强盗身上看得最明显,他在最后一刻认信基督。
莱尔(
J.C.Ryle)强调说,神在圣经中给了我们一个临死之前归正的例子,以便一方面我们不放弃对任何人的希望,另一方面,祂只给了我们一个例子,表明我们必不要过于掉以轻心。
5苏格兰长老会成员约翰·迪克(JohnDick)论到有形教会说:“在它的围栏以外也有得救的可能,但这是极其罕见。
”6罗伯特·雷蒙德说无形教会是神眼中的教会,而有形教会是我们眼中的教会。
7这跟我们前面在比利时信条中看到的差不多。
这个视角在处理背教的问题上尤其有价值,尽管终极意义上并不充分。
更确切的说法是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从我们的角度都是可见的,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看见教会的无形方面,或如我们看到有形方面那般明朗清晰。
我们知道许多我们在有形教会里见到的人同时也是无形教会的成员,神照着祂的永恒计划和旨意可以完美地看清教会,我们则只看到部分,不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方面,尽管是从不同方面去看。
这意味着加入无形教会对于救恩是终极必要的,教会的无形方面是保罗思想中的神学首位,它在我们的思想中也居首位吗? 假冒伪善和背教的现实 我还是个年轻基督徒的时候,方方面面都被背教的现实冲击。
引导我归向基督的那个人为了世界的享乐丢弃了信仰,我的第一个牧师犯了通奸罪,而我们的敬拜带领者成了个瘾君子,我第二个牧师的太太宣布放弃信仰,称她曾经认信的教义为“属鬼魔的”。
我 4路易斯·伯克富(LouisBerkhof),《系统神学》(SystematicTheology),大急流城艾德蒙出版社(Eerdmans)1998年出版,第556页。
5莱尔(
J.C.Ryle),《给年轻人的信》(ThoughtsforYoungMen),爱丁堡(Edinburgh)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ofTruth)2015年出版,第10页。
6约翰·迪克(JohnDick),《论神学》(LecturesonTheology),英国特伦特斯托克(Stroke-onTrent)织帐篷者出版社(Tent-makerPublications)2004年出版,4:312。
7雷蒙德(Reymond),《新系统神学》(NewSystematicTheology),第860页。
55 最好的朋友之一曾接替我的第一个事工,却离弃了他的妻子、教会、侍奉和基督,跟另一个教会成员的太太私奔了。
就像底马一样,这些人都贪爱现今的世界,胜过爱基督(提摩太后书4:10)。
如此凄惨的现实可能造成牧会危机,在背教的现实下,我和我的许多朋友都在想,如果这么多看似真诚的基督徒都离开了,我们如何在信仰中恒忍到底。
圣经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它们坚固了看到教会无形方面的重要性,正如看到有形方面很重要;同时也在有形教会的必要性上提供了牧养指南。
背教的实际背教是存在于有形教会的一个实际,约翰一书第二章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情形。
约翰劝勉基督徒不要爱世界和世上的事,要记住世界和其中的情欲都要过去,只有那些遵行神旨意的人才会永远长存(15-17节)。
然而他们中有些领袖却没能做到,他们显明了自己是属于“好些敌基督的”,那些人证明了我们是活在“末时了”(18节)。
论到这些敌基督的,约翰解释道:“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却不是属我们的;若是属我们的,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他们出去,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19节)。
我们已经看到犹大和行巫术的西门的背教,就像约翰一书所讲的敌基督者,他们的果子最终显明了他们起初心里所存的(马太福音7:16)。
然而有些人却可能至死都存在于教会当中却不属于教会。
许多在地上称基督为主的人,真的见主时却会惊讶主告诉他们祂从不认识他们,因为他们是无法之人(马太福音7:21-23)。
这是否意味着基督徒要终生活在怀疑和恐惧中?非也。
约翰回答说我们知道我们将忍耐到底,因为“那圣者”基督已经用圣灵膏我们,圣灵要指教我们一切的事以持守在基督里的信心(约翰一书2:20-24;参考4:13)。
我们可以持久地基督里,因为圣灵的能力在我们里面运行,使我们仰望永生的应许,在信心和顺服中保守自己,直到基督在荣耀中再来(2:25-29)。
约翰将我们引向基督以持守信心,以此结束他的神学论述。
他写道:“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
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他。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 56 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
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3:1-3)。
正如以色列人总是将目光定睛在约柜上,以便不迷失在旷野,我们也必须将目光定睛在基督身上,以便在我们的基督信仰中忍耐到底。
圣经教导选民永蒙保守,但它也教导在基督里恒久的信心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圣徒永蒙保守既坚固了圣徒的恒忍,又要求圣徒要恒忍到底。
我们必不要满足于只归入有形教会,我们必须也成为无形教会的一员,否则我们就失丧了。
我们当信靠基督为我们供应圣灵,圣灵使我们持守信心。
我们应当信靠基督完成祂在我们里面开始的善工(腓立比书1:6;提摩太后书1:12),然而那“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必须是我们基督信仰与生活的核心(希伯来书12:2)。

8 与基督的外在关联有形与无形教会的区别可以部分地解释背教的问题。
9盖尔·沃特斯(Guy Waters)说这对于加入有形教会有着重要暗示,他写道:“因此教会照着神的设计并不是一个唯独由重生之人组成的群体……加入教会的条件是认信而非重生。
”10外在地加入教会使人外在地与基督关联,尽管他们与基督没有救恩上的联合。
申命记32章形容神是“买赎”以色列的神,而这个被神收养的民族中许多人并不是祂真正的儿女。
彼得同样形容背教者说:“连买他们的主他们也不承认”(彼得后书2:1)。
这并不意味着基督也为他们成了罪,好叫他们在基督里成为神的义(哥林多后书5:21)。
所有在基督的受死上与祂联合的人都要在祂的复活上与祂联合(罗马书6:5)。
只有当我们看到基督的独一教会具有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时,彼得的语言才说得通。
当背教者显明自己从不真正属于教会时,他们仍然在一段时间身处教会当中。
基督用祂的宝血买赎了教会,有些人属于这个被宝血买赎的共同体,但自己却并未被基督的宝血赎买。
8一种更好的翻译是耶稣是我们信心的“先驱与完善者”。
这里使用的希腊文与其他地方对基督的描述相似,那里提到基督是始也是终(启示录21:6)。
参阅弗雷德·桑德斯(FredSanders)《论三一神》(TheTriuneGod),教义新研究,大急流城桑德凡出版社(Zondervan)2016年出版,第28页。
9沃特斯(Waters),《耶稣如何运行教会》(HowJesusRuntheChurch),14-15页。
10沃特斯(Waters),《耶稣如何运行教会》(HowJesusRuntheChurch),第15页。
57 教会是对背教的防范尽管加入有形教会不足以使人得救,它却仍然是预防背教的一个手段。
有时候背教 是透过忽视有形教会及其条例发生的,信徒需要教会的团契来彼此相助、勉励爱心、激发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希伯来书10:25)。
他们必须恳切地聆听教训,免得像海上的船漂流离开停靠之处(希伯来书2:1)。
天天彼此相劝是防止心灵“被罪迷惑”而刚硬的手段(希伯来书3:13)。
哈丁顿(Haddington)的约翰·布朗(JohnBrown)写道:“离开大公(普世)教会,必然免不了要离弃真信仰的根基原则与实践,因此人也就彻底不再是基督徒了。
”11那些曾经在有形教会里的人就像拔去瓶塞的酒,暴露在空气中逐渐变成酸醋。
曾经尝起来甘甜的,不知不觉变成了苦的。
作为牧师,我注意到,几乎我知道的每一个忽视参加有形教会的人,最终都离弃了对基督的认信。
有些人甚至成了无神论者。
事实是那些弃绝有形教会团契的人,很少能看到自己身上渐进发生的属灵腐烂,直到为时已晚,他们已经不在乎了。
这一切都表明在处理背教的问题上,区分教会的有形和无形方面是必要的。
同样也表明归属于教会两个方面都是必要的,我们必不能满足于加入有形教会却与基督没有救恩上的联合,或是宣布我们是无形教会的一员却对有形教会避而远之。
我们应当在整体教会的背景下,尽一切可能领受整全的基督。
结论 菲利普·亨利(PhilipHenry)是著名圣经注释家马太·亨利(MatthewHenry)的父亲,他这样写道: “正如在身体里面,除了那些组成身体所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手、胳膊、腿、背部、胸部,等等,经常还存在囊肿、疣、痣以及其他赘生物,这些赘生物被同样的皮肤覆盖,享受同样的营养与供应,然而它们并不是身体真正的部分或成员。
基督的身体也是 11约翰·布朗(JohnBrown),《哈丁顿的约翰布朗系统神学》(TheSystematicTheologyofJohnBrownofHaddington),罗斯郡(Ross-shire)费恩(Fearn)基督教焦点出版社(ChristianFocus)2002年出版,第555页。
58 一样。
许多人依附在基督的身体上,由同样的认信的皮肤遮盖,参加同样的圣礼,然而终究不过是疣和痣,不是有生命力的成员。
他们与主耶稣没有真正的联合或团契,他们在我们当中,却不属于我们。
有一日他们的真面目终将显现,在那一日福音被比作一张网。
参阅马太福音13:47-50。
”12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基督真正的成员,就必须属于无形教会。
离了无形教会,人绝不可能得救。
然而新旧约教会的图景表明神通常是在有形教会的背景下拯救祂的选民,有形教会是照着无形教会的样式、为了呼召神的选民归向神所造。
它的样式并不完美,但仍然是真实的。
如果我们爱基督的教会,那么我们必须爱教会的全部,包括它的有形和无形方面。
这可以给我们一个山顶视角,我们如今可以纵览全貌,明白为什么有形教会对于我们的得救通常是必要的。
12菲利普·亨利(PhilipHenry),《充满万有的基督:基督对信徒的意义》(ChristAllinAll:WhatChristIsMadetoBelievers),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6年出版,第42页。
59 第三部分:实践 为什么威斯敏斯德信条25章2节很重要? 第六章 有形教会对于救恩的一般必要性 你很可能已经注意到旧约比新约庞大得多,然而没有新约的话,单独读旧约就像话只说了一半。
新约就像正午的太阳,经过许多世纪缓慢地升起。
没有旧约就没有新约,然而没有新约,基督的救恩就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
同样的,这一章既是本书的结论,也是本书的要旨。
如同希伯来书的作者一样,我采用一条直路,开门见山直奔我所说的重点(8:1)。
我们已经察看了改革宗教会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宣信“有形教会之外通常没有得救的可能”,我们接着根据圣经关于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的渐进启示为这一原则设立根基。
论证有形教会对于救恩的必要性,最大篇幅在于将教会有形和无形方面这一教义的根基建立在圣经上,并根据圣经展现它们之间的关联。
教会具有有形和无形方面,这是一个更大的议题。
如今我们必须将书中内容整合一体,以显明我们为什么通常无法在有形教会之外得救。
大部分情况下,至少有两件事使得有形教会对于救恩是必要的:媒介的必要性以及训诫的必要性。
媒介的必要性 有形教会在为罪人提供救恩的媒介上是必要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福音的传讲,福音宣讲带给我们关于基督的知识。
保罗鼓励我们“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10:13)。
他接着补充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 60 踪何等佳美!」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马书10:14-17)。

1 我们必须相信基督才能求告基督,我们必须藉着聆听基督才能相信基督。
基督在保罗里面说话,透过保罗对保罗的听众说话(哥林多后书13:3)。
牧师是基督的使者,为基督恳求人与神和好(哥林多后书5:20)。
我们必须聆听基督、接受祂的训诲,以便得救(以弗所书4:21)。
保罗强调说我们通常是透过讲道人聆听基督,这并非使个人读经不重要。
如同庇哩亚人一样,我们在讲道中听到基督时,必须查考圣经(使徒行传17:11)。
讲道人是神差遣的,神赐给他们恩赐,教会借着众长老按手的按立承认他们(使徒行传14:23;提摩太前书4:14)。
这些讲道人带来的是欢喜的好消息,哪怕并非所有听见的人都相信。
保罗总结说信心必须藉着听道,听道唯独从神的话而来。
倘若没有讲道,使徒行传中那一大群从何而来呢?难道不是许多人都要没有光照而遗留在黑暗里吗?关于神与基督的知识唯独藉着圣灵的大能从教会而来,倘若没有教会,人会在哪里呢?保罗在另一处回答说:“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所起的。
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以弗所书2:11-13)。
这些经文呼应着所有我们已经看到的神在新旧约关于有形教会的启示,教会外的人不属于圣约群体,因为缺乏圣约的记号。
他们没有基督,对于基督的有形身体而言是局外人。
他们没有接近圣约应许的渠道,那些应许是他们得救所需要的。
因此,他们没有盼望。
“没有神”的字面意思是“无神论者”,要么并不认识真神,要么没有接近神的正确渠道。
这样的人必须唯独在基督里到神面前,然而这是在教会的背景下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保罗总结说,如今神在教会里建造他们(以弗所书2:20),成为神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22节)。
基督应许赐福这些管道,祂要在圣道和圣礼中临到他们(马太福音28:18-20)。
1许多版本写的是“基督的话”而不是“神的话”。
对于本书来说,强调我们是透过神的话聆听基督的话就足够了。
61 没有教会就没有讲道,没有讲道我们就不能认识基督,没有基督我们就没有可以在其中亲近神的教会。
正如保罗的福音引导我们走向基督的教会,教会也透过福音的传讲引导我们走向基督。
约翰·米彻尔·曼森(JohnMitchellMason)写道:“整个恩典之约的执行都建立在这一原则上:存在一个教会。
”2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有形教会,救恩就不可能实施在选民身上,因为神应许要祝福施行救恩的管道,这应许唯独属于教会,而不是属于选民。
如同上面强调的,斯图尔特·罗宾逊(StuartRobinson)教导说,如同人按神的形象被造为了彰显神,有形教会也按着无形教会的形象被造,为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无形教会。
这使得有形教会成为“一个向人启示上帝全备旨意的重要管道,如果不是必要管道的话”
3。
万·金德林(VanGenderen)和魏里玛(Velema)观察道,之所以教会之外无救恩,是因为在信靠基督之外无救恩。
他们总结说:“离了作为基督身体的教会——我们只有在信心中连于基督才能属于教会,就没有得救的可能,并且这不只是一个原则,而是绝对没有救恩。
”4尽管十字架上的强盗表明这句话有点绝对,保罗将教会与呼召罪人得救的媒介关联起来,却表明我们必不要低估了教会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对于救恩是多么必要。
丹尼尔·海德(DanielHyde)评论比利时信条时解释道,在我们改革宗先辈们的眼里,教会之外无救恩,因为教会有得救所必须的一般应许媒介。
5尽管神不用教会也可以救人,但神并未应许如此行。
6这是使徒行传强烈的声音,它是否在我们里面引起共鸣呢? 训诫的必要性 2曼森(Manson),《论神的教会》(EssaysontheChurchofGod),第42页。
3罗宾逊(Robinson)与派克(Peck),《神的教会》(ChurchofGod),第37页。
4万·金德林(J.vanGenderen)与魏里玛(
W.H.Velema),《简明改革宗要义》(ConciseReformedDogmatics),盖瑞特·比尔克斯(GerritBilkes)与艾德·万德马斯(EdM.VanderMaas)编辑,新泽西州菲利斯普堡(Phillipsburg)P&R出版社(P&R)2008年出版,第729页。
5丹尼尔·海德(DanielR.Hyde),《口唱心和:比利时信条释义》(WithHeartandMouth:AnExpositionoftheBelgicConfession),密歇根州格兰维尔(Grandville)改革宗团契出版社(FormedFellowship)2008年出版,第379页。
6丹尼尔·海德(DanielR.Hyde),《口唱心和:比利时信条释义》(WithHeartandMouth:AnExpositionoftheBelgicConfession),第380页。
62 为了履行基督徒生活的义务,有形教会是必要的,这一点对于会众与圣职人员都成立。
7为了简明扼要,我将把这一标题缩减为圣徒的团契、圣徒的完全,以及圣徒的义务。
圣徒的团契有形教会对于圣徒的团契而言是必要的。
万·金德林(VanGenderen)和魏里玛 (Velema)写道:“圣徒的团契是不可能在教会社群之外找到的,尽管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8雅各·班纳曼(JamesBannerman)尖锐地说道:“一个与众寡合的基督徒比矛盾还糟糕,他是一个反常,站在神清楚的制度的对立面,神在一个教会里设立了信徒的团契,也已经提供了外在的条例促进它的合一与获益。
”9早期基督徒将自己奉献给使徒的教义、团契、擘饼和祷告(使徒行传2:42),如果我们扪心自问到哪里能找到这样的社群,难道有形教会不是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吗? 圣徒的完全有形教会对于圣徒的完全是必要的。
保罗告诉我们,基督升天后将恩赐分给众人 (以弗所书4:8),然而保罗没有接着发放调查问卷以帮助以弗所人发掘自己的属灵恩赐。
相反,他罗列说:“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11节)。
我们可以归纳保罗这里的一般原则,而不必对每个词详加解释。
这些恩赐都是教会里的教导恩赐,有些是特殊和暂时的,另一些则是一般与永久的。
结合罗马书10:14-17对讲道的强调,这些都是与圣道事工有关。
7本书不展开探讨正式教会会员制,关于青睐这一立场的论述,参阅瑞恩·麦格劳(RyanM.McGraw)和瑞恩·史派克(RyanSpeck)合著的《教会会员制合乎圣经吗?》(IsChurchMembershipBiblical?),培养合乎圣经的敬虔丛书,大急流城改教传承出版社(ReformationHeritageBooks)2015年出版。
8万·金德林(J.vanGenderen)与魏里玛(
W.H.Velema),《简明改革宗要义》(ConciseReformedDogmatics),第704页。
9雅各·班纳曼(JamesBannerman),《基督的教会:论基督教会的性质、能力、条例、惩戒与治理》(TheChurchofChrist:ATreatiseontheNature,Powers,Ordinances,Discipline,andGovernmentoftheChristianChurch),阿拉巴马州伯明翰(Birmingham)坚固根基基督教图书出版社(SolidGroundChristianBooks)2009年出版,1:20-21。
63 这些恩赐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成全圣徒”(以弗所书4:12),以便教会能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15-16节)。
积极地说,圣道的事工使“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
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13节);消极地说,正统的讲道“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14节)。
基督徒应当经常在地方教会聆听圣道,以便不再做小孩子,在基督里长大成人。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离开地方教会,在家里带着太太自己敬拜。
然而,他们在一起读经的过程中读到了以弗所书,他立刻转向太太说,那里的经文指出他们活在罪中,他们需要回到教会。
如托马斯·波士顿(ThomasBoston)所写:“基督奥秘的身体还在成长,头已经是完美了,但身上的肢体仍然缺乏。
”10保罗教导说,我们必须一同在基督里成长,我们也需要教会里的圣道事工以便能够成长。
圣徒的义务有形教会对于圣徒履行义务而言是必要的。
基督说如果我们爱祂,就必遵守祂的诫 命(约翰福音14:15)。
你能想象离开其他基督徒去遵守基督的诫命吗?如果我们都不活在圣徒群体中,如何能履行基督颁布的像祂爱我们那样彼此相爱的命令呢(约翰福音13:34-35)?如果我们不在团契中彼此相交,如何能分担彼此的重担(加拉太书6:2)、像基督饶恕我们一样彼此饶恕呢(以弗所书4:32)?我们如何领圣餐呢,圣餐体现的既是我们与基督的联合,也是我们与教会的联合(哥林多前书10:17)?如果我们只是想维持我们的灵魂与神之间的和睦,我们又如何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呢(以弗所书4:3)?我们如何能天天彼此劝勉、不停止聚会呢?如果没有需要长老照料、供我们归属的教会,我们如何能敬重那在我们中间劳苦的长老,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呢(帖撒罗尼迦前书5:14-15)?如果我们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们,我们试图独自过基督徒生活,那我们如何跟随他们信心的榜样(希伯来书13:7),如何听从并顺服他们(17节)? 10托马斯·波士顿(ThomasBoston),《已故牧师艾特立克的托马斯·波士顿全集及回忆录》(TheCompleteWorksoftheLateRev.ThomasBoston,Ettrick:IncludingHisMemoirs),伊利诺伊州惠顿(Wheaton)罗伯特出版社(
R.O.Roberts)1980年出版,4:322。
64 事实是如果我们不加入有形教会,就无法遵行圣经许许多多——如果不是绝大多数关于个人敬虔的命令。
如果我们的信心和顺服不有形地表达出来,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是无形教会的成员。
无形教会是我们与基督联合而得救的唯一通道,但有形教会是我们表达与信徒同胞联合的唯一渠道。
神藉着信心以祂的大能保守我们得救,这是末世要显现出来的(彼得前书1:5)。
然而我们将来的救恩光景取决于过去的实际,就是我们的归正,我们在教会当中、透过教会、与教会一起归正。
非圣洁无人能见主(希伯来书12:14),而我们彼此具有的义务构成圣洁的一大方面。
结论 照着神的命令,有形教会是必要的。
只要有可能加入有形教会,我们就有必要如此行。
同样的道理,尽管洗礼不能拯救人,神也可以不透过洗礼拯救人,然而在神要求洗礼的时候故意拒绝洗礼却只能带来审判。
如巴温克(Bavinck)所言:“使人在神面前有罪的并非缺乏圣礼,而是对圣礼的轻视。
”11查德·万迪克斯霍恩(ChadVanDixhoorn)将这个观念应用于教会说:“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一个归入基督教却没有找到其他信徒的穆斯林,或是一个漂泊到沙漠孤岛、只有一本圣经的人,这些人都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无法加入有形教会。
但那些声称自己是信徒却拒绝加入教会的人,在圣经清楚的教导和神护理的机遇下仍然如此,应当使我们深深忧虑。
他们就像那些宣称彼此相爱却不愿意结婚的人一样。
”12 如果他们有意地拒绝加入教会,那么他们应当为自己深感忧虑。
基督说如果我们的右手、眼睛或脚叫我们跌倒犯罪,那么我们必须将之砍下来,从我们身上丢弃(马太福音5:29-30)。
祂没有说我们应当这么做是因为这些事拦阻我们过一个快乐的基督徒生活,祂说我们残疾地进入永生,总好过肢体健全下到地狱。
我们需要教会作为认识基督的管道,我们需要有形教会以彰显我们对基督的顺服。
在圣经清楚的教导下藐视有形教会,更 11巴温克(Bavinck),《改革宗要义》(ReformedDogmatics),4:489。
12查德·万迪克斯霍恩(ChadB.VanDixhoorn),《信仰告白:威斯敏斯德信条阅读指南》(ConfessingtheFaith:AReader’sGuidetotheWestminsterConfessionofFaith),爱丁堡(Edinburgh)真理旌旗出版社(BannerofTruth)2014年出版,第341页。
65 多是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基督,甚于反映我们如何看待教会本身,基督是教会的奠基者,教会是与基督联合的新妇。
另一方面,教会是神的家,是基督的身体,是圣灵的殿。
她是神的以色列,是上头的耶路撒冷,是众人的母。
难道我们不当看到这一锡安、我们神之城的荣耀吗?我们应当爱教会,因为基督爱教会。
我们应当渴望在神的家中与我们的弟兄姊妹一同成长。
我们应当渴望在教会的侍奉下在信心与敬虔中保守自己。
我们必须看到,通常情况下,在她之外没有得救的可能。
66

标签: #文件 #长安 #文件 #文件 #烟雾 #文件 #文件 #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