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不审行不行”,如何注销新浪微博

新浪 2
舆情PublicOpinion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主编:何敬东编辑:孙勇电话:0755-83501681 A11 资本市场热议“IPO不审行不行”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黄帆 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上周末出版的《经济观察报》中,一篇报道称郭树清曾在一个非公开场合提问“IPO不审行不行”。
有关报道引起资本市场强烈关注,业界人士和投资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根据媒体报道,郭树清是在上任后不久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提出此问题的。
而在此之前,郭主席的一系列新政,包括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红政策及IPO审核阳光化等措施,已经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朝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统计,在有关IPO不审行不行的新闻发出的一天内,新浪微博中已经就有1500条微博讨论此事。
而截至昨日,新浪微博上的讨论已经有将近5000条,其中认证用户比例亦非常高。
几条主要的相关微博,转发数均轻松过千。
对于纯资本市场领域的话题来说,这一讨论和转发量已是非常高的水平。
事实上,这一话题正是本周热度最高的资本市场舆情议题。
市场化改革方向获认同 新闻刊出短短四天内,平面媒体上已经有约百篇新闻报道,亦有不少海外财经媒体参与关注,而各大财经门户亦纷纷推出专题页面来汇总相关观点和信息。
在平面媒体文章中,有约一成明确提出“不审肯定不行”的观点。
多数媒体则着重于赞同推动新股发行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认为这有助于减少寻租行为提升效率,是大势所趋。
期间亦有相关网络媒体发起了在线投票,从投票结果来看,约七成网友明确表示支持取消IPO发行审核。
在许多媒体赞同取消IPO审批的同时,也有媒体和评论人士表达了担忧。
比如评论人侯宁认为,一旦停止审批,市场将难以承受,“停审必崩”。
还有意见认为,完全不审批的股市并不现实,将上市审批权逐步下放给沪深交易所,应是长期改革的方向。
《南方都市报》一篇名为《郭树清,请大胆向前走》的评论,在网络上转发甚多,显示获得了不少网络媒体的认同。
评论认为,现行的IPO行政审批制度,看似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实际上存在诸多问题,需进一步改革。
而在微博平台上,多名学者和市场人士也纷纷在第一时间表态。
许小年、任志强、徐小平、王冉、张欣等一批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表示坚决支持取消审批制,他们认为这是建设公平市场、减少权力寻租的必要前提。
讨论在互动共振中深化 从本次大讨论的舆论传播来看,话题始发于传统媒体的独家报道,热烈发酵于微博平台,其后媒体报道亦积极参与,就在周四下午,CCTV-2频道也邀请了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讨论。
从相关观点的产生和传播来看,微博成为讨论的重要平台,并为其他传统媒体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的观点和思路。
作为快速反应和碎片化传播的媒体形式,在微博平台上的讨论,最初以简要表态为主。
取消审批的市场化观点,获得了高比例的赞同。
而随着讨论的深入,有人士为如何推进此项改革提出具体建议,亦有许多人士提到,在沿着市场化 方向推进IPO改革的过程中,亦有诸多问题需要注意。
知名网络意见人士简直、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等,对如何取消IPO审批,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操作建议。
较迟表达观点的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则在微博表示,“媒体热议IPO不审行不行,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在现行市场框架下肯定不行。
市场主义的哗众取宠可以赢些眼球,但给中国股市制造巧立名目的扩容大跃进对投资者只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真问题是为了IPO可以不审,我们先要做哪些制度设计和改变?
”随后他又进一步说,“我并不反对取消审批。
然仅靠取消上市审批以扩容暴跌来达到所谓大乱后大治,牺牲投资者利益,也超出领导层承受力,只能是纯属炒作。
现股市制度与取消审批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股市回暖也不过是扩容调控减速的结果。
” 此外,也有许多人提到,取消审批制需要法律环境、中介约束机 本版图表数据来源: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制、退市制度等诸多条件的成熟。
评论人皮海洲就在《广州日报》发文,称“不对IPO进行审核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还真是不行,不仅现在不行,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行。
” 市场化改革需要大智慧 实际上,无论是资本市场人士还是媒体专家等人的意见,大部分人都对取消发行审核制没有异议,而在持反对意见的人中,也并非反对取消审核,只是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取消审核带来的不良后果将会比其降低寻租空间的好处更大。
由此可见,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大方向上,众人基本上目标一致,然而关键在于其背后的配套环境是否支持,是要果断推行、一举功成,还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有位网友“水知道007”说,“欲速则不达!证券市场也处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中国特色怪圈,市场化改革需要大智慧,过于理想化简单照搬成熟市场经验,只 能物极必反。
”或许又如创新工场李开复所言, IPO是否不用审核实际上并不重要,重点是上市公司的披露是否完整准确,假若上市公司疏忽或者造假,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及律师事务是否承担责任,投资者的权益又是能够如何得到保障。
假若上述问题能得到肯定的答复,IPO就算不用审核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而假若上述问题没有解决,投资者和公众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在A股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类似绿大地等公司在一段时间内也许更多,伤害恐怕更大。
就在周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活动上,郭树清主席再度谈到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他指出,将在大幅减少事前准入和行政审批的同时,强化上市公司常规监管、过程监管、行为监管和事后问责。
重点是以提高透明度为抓手。
推进市场化和透明度,同时加强监管和问责。
这一政策取向,应该也是适用于IPO的改革吧。
预计盈利大跌味千雨润不怪自己怪媒体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叶月草 近日,雨润食品(01068)、味千中国(00538)相继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上市公司2011年盈利将大幅下挫,降幅分别为38%和20%~30%。
味千中国公告中提到,“董事会认为,减少乃主要由于部分媒体于2011年第三季度前后报道本集团产品之若干事宜,令收入减少。
”雨润食品亦称,“媒体持续多月之负面报道影响了集团的商誉和消费市场对于集团产品的信心。
” 餐饮食品行业负面连连 2011年1月,雨润食品附属公司陕西渭南生秦肉类加工公司被 发现一批问题猪肉。
6月,渭南生秦问题肉事情被媒体曝光。
7月,出现问题猪肉的渭南生秦被停产自查。
9月,雨润食品再次被曝出有染“瘦肉精”传闻。
2011年7月22日,《新闻晨报》首次报道了味千拉面汤底实际是一种“骨泥浓缩料”的浓缩液,营养含量不高。
此后,味千中国总部相关负责人也承认此事,并接受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黄埔分局的行政处罚20万元。
此后,味千“偷换使用中国农业大学营养报告数据”、“曾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厦门配料厨房被查处”等等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一度负面舆情高涨。
食品安全关系民生,公众十分 关心,作为当事方,味千、雨润以及双汇、蒙牛等上市公司都应该严格自省。
都是媒体惹的祸? 然而,相关上市公司的言论也让人觉得似乎其认识仍有偏差。
在味千出事后,总裁潘慰曾对媒体反思,错在财务透明不够、宣传不够严谨。
面对业绩大幅下滑,味千和雨润都把原因归咎于媒体持续的负面报道,但对为何公司遭致负面报道则仍缺乏自省。
一句话,都是媒体惹的祸。
有些上市公司管理者可能会设想:如果没有媒体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就不会有如此的业绩,也就不会导致上市公司管理者“夜 不能寐”。
可能还有些公司觉得,要是控制住负面新闻的曝光,就可以高枕无忧。
其实,反观上述舆情事件,除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也在事件爆发、传播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由自媒体曝光的舆情事件也越来越多,威力越来越大。
近期“思念水饺吃出创可贴”事件的曝光和传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趋势。
所以,舆情只是经营状况的传播和投射,有问题必然有舆情,而在网络发达的当下,舆情传播亦是不可阻挡的。
舆情危机中藏有转机 怕采访、怕曝光、怕负面已经成为了许多上市公司的通病,不少 上市公司管理者对媒体的采访要求第一反应总是拒绝,冷淡处理。
但是,躲着媒体并不意味着能躲过公司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小隐患变成大问题的时候,企业的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三鹿集团如果能够在早期就被媒体曝光三聚氰胺的有关事情,迅速采取改正措施,也许就不会引来企业的灭顶之灾。
即便负面舆情的影响有限,但往往也会对公司股价构成冲击,公众投资者利益也将受到影响,但从对公众投资者负责任的角度出发,公司亦应妥善应对好舆情。
遇到批评和质疑,逃避和控制不是办法,企业应该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多跟外界沟通,诚实披露相关信息和改进措施,才能更好获得公众的认可。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热度排行榜 (2月10日~2月16日)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曲强 2月10日至2月16日舆情热度最高的5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爱尔眼科(300015)、长航凤凰(000520)、上海金陵(600621)、ST海龙(000677)以及攀钢钒钛(000629)。
海峡对岸媒体的一则报道使得爱尔眼科遭受舆情危机。
2月15日《联合晚报》报道,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医生认为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后遗症正陆续出现,宣布停做该项手术,该消息震动业界。
作为A股眼科医学惟一的上市公司,其准分子眼科手术收入占其总收入三成之多,爱尔眼科股价闻声重挫,手术安全性备受舆论拷问。
当日下午,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即在网易微博上面对诸多质疑回应,并发布澄清公告,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是相当安全的手术,认为准分子手术不 注:“上市公司舆情热度”是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根据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网民、舆情分析师对一定时间段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舆情热度的综合评估,系综合传统媒体报道量、新闻网络转载量、网络用户检索变化情况、舆情分析师评分等数据计算得出。
安全的说法,缺乏可靠证据”。
看来上市公司舆情管理,不仅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而且还需要一对及时监测市场各方传言的耳朵。
长航凤凰上演“穿越剧”,造船大跃进酿巨额财务风险。
股票 代码颇有情人节概念的长航凤凰(000520)最近过得可并不甜蜜。
本周《证券时报》连发四篇文章,从信披违规、巨额财务风险、操纵财报、资金链危机等方面对长航凤凰的种种行为提出质疑。
尤 为离奇的是,长航凤凰股东大会上竟然竟然作出“决定在去年卖掉225艘船舶”的荒谬决定,上演了一出资本市场的“穿越剧”。
财务专家认为闹剧的背后有操纵财务报表之嫌。
作为上市公司,还是要在主营业务发展上多下些功夫,资本市场上的“穿越剧”可不受投资者喜欢。
上海金陵本周公告,董秘陈炳良被罢免。
而陈炳良亦在“将反对进行到底”。
他已五度向上交所、上海证监局递交陈情信,而且于2月10日和2月14日两次以网络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上海金陵董事会提出种种质疑。
目前,董秘“轮岗事件”仍未结束,上海金陵公司将于近期回复上交所的有关质询。
上市公司董秘的任免制度如何更加完善?为何董秘与公司董事会产生如此激烈的冲突?这些都成为了舆情持续关注的焦点。
“海龙”搁浅,深陷降级泥潭。
2月15日,联合资信评估发布公告称,将山东海龙主体评级由BB+下调至CCC,将“11海龙CP01”信用等级由B下调至
C,C级的意思为“还本付息能力很低,违约风险较高”。
这是债券市场近6年来首只C级短融。
还有两个月,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将迎来到期兑付日,搁浅的“海龙”能否突破层层困境,避免短融违约?让我们拭目以待。
就在攀钢钒钛为钛产业规划了一个宏伟蓝图之时,这家中国最大的钛业公司卷入了一宗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纠纷中。
外媒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检方近日起诉了一对华人夫妇,指控他们密谋从杜邦公司窃取商业秘密,卖给中方合作伙伴攀钢集团,并一同起诉了攀钢两位高管。
本周攀钢钒钛公告显示,2011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同比降幅达87.45%~100%,这也受到了投资者和媒体的关注。
银行收费为何我行我素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周文亮 银行向储户收取合法不合理的各类费用,已经多如牛毛,媒体的质问、网民的牢骚对银行来说,已经是虱子多了不怕痒。
换言之,银行凡此种种受质疑的收费,依然我行我素。
这是为什么? 依经济学常识,笔者认为,根子仍然在于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不充分。
由于政府对金融尤其是银行业的高度管制,这类行业天然存在着各类主体实力不对称、店大欺客的现象。
而有某银行领导称,现今银行已经够多了,竞争已经不得了。
请问这位银行大爷,什么是充分竞争?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是有现成答案的。
就是不设门槛、各类要素可以自由进入、退出的行业或领域,才算是充分竞争。
如现今的百货超市、士多店,你愿开就开,没人会阻挠你。
现阶段,居民的金融服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一个对比的例子可说明。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倒下的银行过百数,而我们这里,还少有银行关门的例子。
即便有经营不善者,也有政府为其善后。
这明显说明,这个行业离成熟还早。
就像一片森林,地上还鲜有枯枝烂叶,那说明这里还是朝气蓬勃的成长地。
储户多买单的第二个原因,笔者诊断,也不能光怪银行。
因为银行有其特殊性,不能随便开,政府依这个理由把它管起来,从经济学上讲,会产生一个管制红利,或者说牌照红利。
这个红利让银行经营者、股东、管制者都得了,唯独银行客户成为鱼肉。
因此,监管者应站在中间,给银行收费一个规则与约束。
因为,这些机构是你们批出来的。

三,广大银行储户应该认识到,随着产业的发展与自身所需金融服务的升级,相对多付出成本是必然的。
譬如,十年前,居民的转账与投资业务是非常少的,而现在一般工薪阶层都经常需要这类金融服务。
又如,信用卡业务,多年前老百姓对此好像非常不习惯,而现在境外用卡都已十分普遍。
同样的服务,大家都一哄而上提出需求,自然成本下不来。
诚然,针对眼下建行、工行停止存折的服务,尽管愤怒的网民拍砖,可预见的结果是,银行仍照计划进行。
不过,反想过来,少用一点纸质材料,也算是对环保的一点贡献吧。
爱尔眼科积极回应激光手术疗效争议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罗涵兮 2月14日,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台湾激光近视手术之父、眼科权威蔡瑞芳对外宣布将停止做激光近视手术。
因为据他长期观察,不少当年接受手术的患者,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
该消息震惊业界,迅速成为舆情热点。
受此影响,作为A股眼科医学唯一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300015)15日开盘后股价应声逆市重挫,两市跌幅居首。
针对此次的手术“并发症”之说,爱尔眼科对舆情采取了迅速的应对措施。
公司高管主动和网民进行交流,公司也及时发布了公告。
2月15日下午4点半到7点,公司董事长陈邦在网易微博与广大网民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交流。
陈邦指出,“我们认为该手术是安全的,蔡瑞芳的决定仅代表其个人观点,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撑”。
2月15日晚间,爱尔眼科公告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
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禁止该项手术。
个别手术失败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是病人本身存在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等问题。
2月16日下午,爱尔眼科医疗管理中心副总监江乐平以及董秘韩忠做客新浪微博,他们介绍了国家卫生部的相关规定以及公司的各项情况,并与网友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问答。
据介绍,台湾眼科医学会发表声明否定了蔡瑞芳的说法,称激光近视手术“是一种相当安全的手术”。
台当局“卫生署医事处长”石崇良表示不会禁止这项手术。
另外,蔡瑞芳在晚些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表示,停做该手术产生的轩然大波是一场小误会,“封刀”的原因并不因为手术有问题,而是有其他的考量。
激光近视手术究竟是否有并发症,这是科学上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然而,从舆情的角度来看,此次爱尔眼科对于负面舆情的回应及时,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并积极借助微博等新媒体沟通方式,主动和投资者交流,这种应对舆情的负责任态度值得肯定。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系人民网、证券时报、人民在线合力打造的,国内首个专注于资本市场的舆情研究与服务机构。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全面监测传统媒体、互联网新闻、博客、BBS、微博等网络信息源,向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资本市场主体提供舆情服务。
联系电话:0755-835016620755-83558480电子邮件:gsyq@舆情频道:官方微博:@公司舆情(新浪)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腾讯)

标签: #批量 #无线网络 #视频 #基金 #网上 #如何下载 #公众 #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