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调研工作的通知及附件(Pdf格式),pdf文件是什么文件

文件 6
附件
1 列入调研自评估范围的大型灌区名单 序号 省份 灌区数量 灌区名称
1 沙河灌区 2河北
3 石津灌区
4 唐河灌区
4 漳滏河灌区
5 察尔森灌区
6 内蒙古
3 镫口扬水灌区
7 河套灌区
8 辽宁
1 浑沙灌区
9 吉林
1 白沙滩灌区 10 淮安渠南灌区 11 江苏
3 涟东灌区 12 沭新渠灌区 13 浙江
1 乌溪江灌区 14 福建
1 山美灌区 15 江西 16 17 山东 七一灌区

2 丰东灌区
2 彭楼灌区
4 序号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省份河南湖北 湖南广东 灌区数量19 51 灌区名称陶城铺灌区南小堤灌区白莲河灌区东风渠灌区 引丹灌区随中灌区天门引汉灌区温峡口灌区西门渊灌区泽口灌区漳河灌区黄石灌区欧阳海灌区青山垅灌区酉水灌区枉水灌区韩江粤东灌区
5 附件
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估(自评估)报告编制提纲
一、概述(一)灌区基本情况概述灌区基本情况。
内容包括灌区规模、地理位置、所属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GDP、粮食产量、农业产值等)、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实灌面积、种植结构、复种指数、水资源状况;灌区功能、灌区(供)用水量(包括灌溉用水量、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分别说明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状况,包括水源工程状况、渠(沟)道长度、防渗长度百分比、排水沟长度、建筑物座数,渠(沟)道及建筑物完好率、配套率等内容。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说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目标等。
规划建设任务:主要包括灌区续改建渠首工程、泵站、渠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管理设施等内容的数量或长度等。

6 规划投资:主要包括灌区续改建规划总投资,其中: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投资规模等。
规划效益目标:主要包括规划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设计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新增供水能力、节水量、粮食产量等效益指标。

二、自评估工作过程(一)评估依据列出灌区自评估的主要依据。
包括:
1.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及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地方出台的办法与规章等。

2.有关技术规程规范。

3.该灌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等。
(二)评估的组织简述灌区自评估工作的组织形式、自评估承担单位等。
(三)主要工作过程简述灌区自评估工作主要过程,包括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查、座谈、分析总结等工作环节。

三、过程评估(一)前期工作
7 简要说明项目可研、实施方案批复情况,是否符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比较项目实施方案与规划在工程建设任务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主要建筑物结构形式、投资等方面的吻合程度。
如续改建内容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应说明原因;同时根据已建成工程运行使用情况,评估前期各阶段的工作深度、质量是否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等。
分析说明灌区续改建项目规划报告、可研报告及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及资质等情况。
(二)建设管理
1.“四制”执行与资金管理说明项目法人、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以及工程质量控制、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情况。

2.稽察审计及整改情况说明灌区在稽察、审计及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及整改情况。
(三)骨干投资完成情况说明灌区续改建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及完成情况。
包括国
8 家下达投资计划、实际完成投资,完成投资占灌区规划骨干工程投资比例;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比例与资金下达的及时性等。
(四)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说明灌区实际完成续改建任务(改建水源工程座数、渠道长度、排水沟长度、建筑物座数、泵站座数等)和工程量(挖填土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膜料等)的情况。
灌区若对实施方案和规划任务进行了调整,包括实施规划外建设内容或提高续改建标准等情况,应说明调整原因。
用灌区实际完成的建设任务和工程量与规划和实施方案批复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灌区完成实施方案和规划任务的程度。
根据灌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因建设内容调整、技术方案改变、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完成规划建设任务产生的影响情况,尽量用数据表述。
(五)工程质量以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为依据,说明工程建设质量情况;在项目实施中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如发生,说明原因和处理情况。

9 对于完成并运行2年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抽查,说明工程设计、施工、设备安装等方面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简述灌区已投入运行的工程质量总体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六)新技术应用说明灌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总体情况和应用效果。
(七)信息化建设说明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内容包括投资及建设任务完成及信息化工程建后管护情况,并从信息化系统运行、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运行管理经费落实等方面说明信息化工程在灌区用水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八)项目验收简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验收管理、验收组织以及验收工作进展情况。
具体说明各年度项目进展情况、验收工作总体情况。
包括在建、完工、完工验收、竣工验收的项目数量,并说明未完工项目及未开展验收项目的具体原因。
(九)田间节水工程建设 10 在骨干工程续改建实施期内,灌区范围内是否开展了田间工程建设,如是,说明利用各渠道资金开展田间节水工程建设的总体情况(包括田间工程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等)。
说明利用其它渠道资金开展田间工程配套改造与原灌区规划确定的田间工程建设内容是否相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过程评估结论通过对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投资与建设任务完成程度、工程质量、新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等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给出该部分总体评估结论。

四、管理与改革评估重点说明灌区管理与改革的做法、成效、经验等情况。
(一)“两定”、“两费”的落实说明“两定”方案批复时间、单位定性、人员数量等情况,现状管理人员数量,万亩专管人员数量,核定“两费”以及经费落实比例,人员与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情况等。
“两费”未能足额落实到位的灌区,应说明具体原因。
(二)执行水价与水费计收说明核定的灌溉供水成本、批复的执行水价和批复时间;如灌区同时也为工业或城市生活等用水户供水,应说明其供 11 水成本、执行水价及水费收缴情况等。
简述灌区农业灌溉水费计收方式(按方、按亩),水费 实收率等。
水费收缴率较低的灌区应分析说明具体原因。
(三)用水户参与管理说明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参与灌溉管理的情况。
内容 主要包括:用水户协会等群管组织数量和管理灌溉面积、与灌区管理部门的关系、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方式等。
分析说明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在本灌区的适应性及发挥的主要作用。
在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等。
(四)用水计量说明灌区灌溉用水计量的总体情况。
内容包括灌溉用水计量采用的主要方法、斗渠及以上渠道用水计量比率;灌区在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五)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说明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情况。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管养分离。
二是已建工程运行维护经费是否能够满足实际需求,若不 12 能满足需求,应分析经费产生缺口的具体原因。
对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工程存在严重损坏无法安全运行,需经除险加固后才能正常运行的工程,应说明具体数量(座、km)、相应工程位置及建设年代,并分析其对灌区运行管理及工程效益发挥产生的相关影响。
三是说明在灌区专管人员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人员队伍是否稳定等。
(六)管理与改革评估经综合分析,给出灌区管理与改革总体评估结论。

五、项目效益评估与灌区规划效益指标比较,对项目实施后灌区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在进行项目效益评估时应注意:灌区规划建设任务包括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规划效益目标是指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均完成后应达到的效益预期值。
本项目只针对灌区骨干工程实施了续改建,田间工程有些地方利用了其他渠道资金予以实施,各灌区情况差异较大。
因此,在分析和评估灌区效益实现程度时应实事求是,效益数据要真实、可靠。
(一)节水效益 13 说明项目实施前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亩均灌溉用水量变化,分析灌区节水总量。
在节水总量中,说明用于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生态环境用水、城市与工业用水以及其它用途的具体比例。
将项目实施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节水量与规划报告中预期目标或预期效益值进行比较分析,说明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增产增收效益说明灌区在项目实施前后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粮食作物平均亩产、粮食总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将灌区实现效益与规划预期效益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灌区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其它效益说明项目实施前后灌区输水效率变化、提高灌溉保证率、缩短灌水时间、提高工程安全运行保障程度、提水灌区单位能耗下降等情况;分析说明灌区在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中所起到的支撑保障作用(该部分内容尽量用数据与实例加以说明)。
(四)效益评估结论说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效益目标实现程度, 14 并给出总体评估结论。

六、影响评估结合灌区实际,全面分析项目建设对社会、技术和环境 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重点从以下方面分析说明:一是水土保持、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二是灌区农业总产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情况。
三是灌溉劳动强度降低情况。
四是用水纠纷减少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情况。
五是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灌区现代农业建设及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情况给出影响评估结论。

七、目标与可持续性评估(一)目标评估将灌区续改建任务与效益目标实现值与灌区规划建设任务和效益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与规划目标的偏离程度及原因,同时对规划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
(二)可持续性评估
1.灌溉面积一方面,说明水源条件对规划灌溉面积的支撑能力,未 15 来灌溉面积是否还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从建设用地征占、灌溉供水挤占(转移)等方面分析说明灌区灌溉规模的稳定性情况。

2.工程维护与运行管理从灌区管理模式、两费落实程度、运行管护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说明灌区工程正常运行的可持续性。

3.政策支持从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对灌区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4.可持续性评估结论根据灌溉面积稳定性、工程运行管护可持续性,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分析结果,对灌区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估,给出可持续性评估结论。

八、综合评估综合分析灌区过程评估、管理与改革、项目效益、影响及目标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估情况,给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的总体性结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决策正确性,立项及时性,重点是否突出等;前期工作和建设内容合理性 16 等;建设管理规范性,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节水、增产、增效、增收效果;灌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灌区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实施对社会、技术进步和环境改善产生的影响;项目建设与目标的可持续性等。

九、经验、问题及建议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分析说明灌区在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以及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的主要经验与做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灌区开展升级改造和深化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对策与建议附表1—2:灌区基本信息统计表附表3:灌区水利工程现状统计表附表4:灌区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与管理现状统计表附表5:灌区信息化工程投资与建设情况统计表附表6: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情况统计表 17 附表7: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及完成情况统计表 附表8:灌区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建设内容批复及完成情况统计表 附表9:灌区节水改造骨干工程建设内容调整情况统计表 附表10: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效益统计表附表11:灌区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情况统计表附表12:灌区主要材料及人工单价调查统计表 18

标签: #程序设计 #文件夹 #文件 #文件 #些什么 #文件夹 #些什么 #文件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