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字体 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系部: 机电工程系 执笔人: 彭琨 刘娜刘琨覃翔华开发团队: 高小庆刘雨佳

杜学清(企业) 定稿日期: 2020.7.18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四、

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3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规格..........................................................................................................................

3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5(一)

公共基础课程................................................................................................................

5(二)

专业基础课程..............................................................................................................

13(三)

专业核心课程..............................................................................................................

18(四)

专业拓展课程..............................................................................................................

22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27

(六)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

28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28

(一)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28(二)

教学进程表..................................................................................................................

29


八、实施保障................................................................................................................................

33

(一)专业课程师资队伍........................................................................................................

33

(二)教学设施........................................................................................................................

35

(三)教学资源........................................................................................................................

44

(四)教学方法........................................................................................................................

45

(五)学习评价........................................................................................................................

45

(六)质量管理........................................................................................................................

45


九、毕业要求................................................................................................................................

48


十、附录........................................................................................................................................

49
I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 专业代码:560304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凡在三年基本学习年限内未 能达到毕业要求的或因休学、副修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 许延期完成学业,但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超过五年,最长学习 年限不超过七年(含休学),参军入伍保留学籍的执行国家规 定。

四、职业面向 表
1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对应的行主要职业类类(代码)业(代码)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或技术领域)书、行业企业标 准和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56) 自动化类(5603)
1.电工(6-31-01-03)
1.通用设备
2.设备点检员制造业(34)(6-31-01-01)
2.专用设备
3.设备工程技术制造业(35)人员(2-02-07-04)
4.自动控制工程
1.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
2.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装调、维护维修
3.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售前、售后服务
1.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初、中、高级);
2.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初、中、高级);
3.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
1 技术人员(2-02-07-07)
5.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X2-02-13-10)
6.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L(2-02-10-06)
7.工业工程技术人员(2-02-30-01)
8.项目管理工程技术人员(2-02-30-01)
9.数据分析处理工程技术人员(2-02-30-09) (初、中、高级);
4.工业机器人装调职业技能等级证(初、中、高级);
5.运动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初、中、高级);
6.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初、中、高级);
7.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初、中、高级); 表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览表 典型工作任务职业 岗位 名称 描述 完成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1.自学能力;
1.融入企业文化; 工业电气设备运行维保技术员(目标岗位) 工业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对工业电气电气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
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表进行安装调试。

2.团队协作;
3.掌握设备安装、调试流程及验收标
2.社会责任担当。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
准。

1.自学能力;
1.融入企业文化; 工业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
能使用电工工具与
2.团队协作; 仪表进行维护保养,
3.掌握企业设备维 并记录。
保制度及工艺要
2.社会责任担当。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
求。
智能制 能对工业智能制造
1.自学能力;
1.融入企业文化; 造集成设计师(发展 工业智能制造生产线集成开发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对智能制造生产线进行集成开发。
生产线进行前期集成方案进行设计开发,后续参与生产线
2.团队协作;
3.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2.社会责任担当。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
岗位) 设调试。

2 工业智能制造生产线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规范对能进行MES系统开智能制造生产线管理系统进发,并构成智能制造行开发,对接企业ERP系统。
管理系统。

1.自学能力;
2.团队协作;
3.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

1.融入企业文化;
2.社会责任担当。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敬业精神。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电气工程 技术人员、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 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 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 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 力;熟练掌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技术 技能,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改 造与集成应用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 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 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 匠精神和创新思维;
3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
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掌握基本的生活和职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机械图、电气图等工程图绘制的基础知识;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电机驱动与控制、传感器、液压与气动等专业知识;
(5)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
(6)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知识;
(7)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相关知识;
(8)掌握MES系统的相关知识;
4
(9)掌握工控网络、数据库相关知识; (10)了解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3、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4)能识读机械图、电气图,能进行计算机绘图;
(5)能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6)能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
(7)能使用
MES系统进行生产管理;
(8)能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和处理;
(9)能对智能生产线进行数字化设计与仿真; (10)能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简单设计、编程和调试。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
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
2 (一)公共基础课程 表3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选修课程目标 必修 主要内容
1.本课程旨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培课程内容包括前言和 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各行结束语,主要由三部分 必修 各业各岗位一线要求,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配合专业教育,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 共十四个专题组成。

1.毛泽东思想,共分四个专题;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学时学分 72
(4) 教学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56学时)和实践教学(16学时)。

1.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四元对分教学模式,即包括教师理论讲授、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四个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2 必修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增长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3.培养各专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和解决职业、行业和社会性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既能扎根基层实干兴邦,又具备国际视野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掌握了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观,分为三个专题;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分为七个专题。

1.本课程旨在培养初入大学的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明确新时代大学生所承担的责任,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
3.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使学生领悟人生真谛,积极投身人生实践,使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 课程内容由绪论和六个章节组成。
分别为:绪论;
1.人生的青春之问
2.坚定理想信念;
3.弘扬中国精神;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6.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54
(3) 基本元素和教学环节;辅之以网络课程拓展学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金课;
2.采用“小组研讨+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思政教学汇报会展示”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1.课堂理论教学采用五元模块化教学模式,即包括教师理论讲授教学模块、学生独学、小组讨论、经典案例分析和教师答疑五个基本元素和教学环节;辅之以网络课程拓展学习,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思政金课;
2.采用“小组研讨+小组协作完成团队教学任务+青春告白祖国演讲比赛”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6 形势与政策1、2、
3、必修
4 军事理论必修 军事技能必修 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1.本课程旨在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认识 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2.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高职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3.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每学期参考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2.参考大学生时事报告,考虑学生关注的国内外热点;
3.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每学期初制定具体的专题内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1.正确把握和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 理解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学生 防间保密意识;
2.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 势,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
1.国家安全; 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
2.军事思想; 观和方法论;
3.现代战争;
3.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4信息化装备; 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 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 争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 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1.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养成良 好的军事素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

1.共同条令教育与训 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团结奋进、顽强练; 拼搏的过硬作风;掌握射击动作要领,
2.射击与战术训练; 进行体会射击,学会单兵战术基础动
3.防卫技能与战时防 作; 护训练;
2.掌握战场自救互救的技能,提高学
4.战备基础与应用训 生安全防护能力; 练;
3.了解战备规定、紧急集合、徒步行 32
(1) 36
(2) 112
(2)
1.专题式课堂教学,采取课堂专题讲授,网络课程拓展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理论教学模式;
2.采用“小组研讨+研究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竞赛、教学成果展示和研究性学习竞赛等活动。

1.采取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2.线上32课时,线下4课时。

3.线下采取专题分班授课的方式进行。
每次授课不得以讲座的形式,上课人数不得超过200人每次。

1.军事技能采取线下教学的方式,集中进行军事训练。

2.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每天按8学时计算。

3.军事技能教学充分运用该理论、实践相结合。
要做到学中练,练
7 军、野外生存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综合军事素质。
中学。

1.学生具备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所 需的英语基础知识,具有英语语言综 合应用能力。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线上+线下的教学模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 式结合。
烈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人类

1.开课有你;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 高职英语 必修 命运共同体意识。

2.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
2.破冰有术;
3.社交有方;
4.职场有道; 段,用平台建立完整的48 课程资源。

(3)
3.采用PBL、行动导向 力。
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
5.考评有招; 教学、情境教学、小组 素养,帮助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树立 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实践。

3.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1.了解大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 的文学常识和语言运用技巧。
通过学

1.社团的创办:申请 生在校创建学生协会流程及运营:学书、策划书; 习申请书、请示、活动方案、总结等
2.社团的组建:请示、 基本应用文写作格式和技巧,结合社条据、启事、演讲词
1.线下理论+线上答疑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与人、个
3.社团的运营:通知、 和课后辅导。
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交流、共处和总结;
2.采用项目教学法、角 协调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4.告别校园:实习报 色扮演法、行动导向教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告、毕业设计; 学。
化自信。

3.有机融入专业和语
5.踏入职场:求职信、48 大学语文 必修
2.掌握常用的演讲和应用类文章的实个人简历; 文人文知识。

(3) 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
提高学生进入
6.社交中的口才艺术;
4.以情境、小组讨论等 职场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树立学
7.说服的口才艺术; 方法进行教学实践。
生自立、自信、诚实的学习理念。

8.演讲的口才艺术;
5.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高学生技术技能、将职业能力和精神
9.古代诗词赏析; 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 融入教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精神。
10.古代散文赏析; 习和课后复习。

3.提高文学赏析、实际演讲和写作水11.现代诗歌赏析; 平,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12.现代散文赏析; 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需要。
13.古今小说赏析;
4.培养和提高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表 达、阅读、理解、鉴赏、书写能力。
应用数学必修
1.掌握一定的数学文化知识、相关
8 专业课所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未来 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1.线下理论+线上答疑 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工 和课后辅导。
应用技能。

2.能构建简单数学模型,程数学、经济数学、机
2.模块化+项目相结合 运用软件技术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械数学等。
48的课程设计。
的能力。
主要涉及:
(3)
3.有机融入专业和数
3.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经济、
1.专业所需的初等数 学人文知识。
工程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学;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神和劳动精神。

2.函数、极限和连续; 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
4.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
3.导数和微分; 习和课后复习。
学,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形成良好的
4.导数的应用; 科学精神,努力奋斗、坚韧的品质;
5.不定积分; 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家国情怀、
6.定积分及应用 激发民族自豪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和方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了解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
1.理实一体化授课模 进行对计算机的简单维护及选购。
式授课:理论+任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了解我国在巨型计算机方面的成 务实践。
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自强
2.运用云机房和学习
2.Word中的文字编辑 不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平台实行线下线上 等各项功能。

3.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职场,树立 教学相结合。

3.Excel中的电子表格 计算机应 努力奋斗、诚信、正确的人生观、世 483.结合专业实际把教 必修 的编辑功能,以及对复 用基础 界观和价值观。

(3)学分解成许多小项目, 杂数据的管理。

4.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坚定和谐友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4.PowerPoint演示文 善,民主敬业的价值观。
手段授课。
稿的基本制作技术。

5.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并懂得保护自
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5.网络搜索引擎的运 身信息安全。
引导学生树立版权意识、 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前 用。
分辨虚假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信谣、 预习、课堂学习任务和 不传谣。
课后复习。

9 1.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至少熟

1.高职体育理论
1.根据学生的心理和 练掌握二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战术;校园体育安全常识(含 所学专业的特点、职业
2.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课余体育锻炼考核及 性,再结合个人体质状 方,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注意事项); 况,进行分层分类分项
3.掌握发展职业体能的方法;
2.常见运动创伤的处 教学;
4.了解常见职业性疾病的成因与预防置方法;
2.采用“理论知识+实 与体育康复的方法;
3.职业岗位体能的特 践教学+课余体育锻炼 大学体育
5.掌握八段锦和五步拳的技术动作和点与锻炼方法; 64+第二课堂+国家体质 必修 1、
2 居家锻炼的方法;
4.体育户外拓展项目
(4)测试”线上线下混合式
6.掌握三种以上的职业体能练习方(职业素养发展); 一体化教学模式; 式,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计划,提高
5.课堂体育教学-八段
3.采用能够激发学生 体能顺利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锦、五步拳、太极拳、 学习兴趣的启发性的 准》测试; 篮球、排球; 示范法、讲授法、信息
7.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
6.国家体测项目教学 化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坚强的意志,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与锻炼(耐力素质、弹 实践,让课堂立体化且 持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跳素质等)。
具有延伸性、拓展性。
心理素质。

1.根据学生的心理和
1.有氧健身跑健身相 所学专业的特点、职业
1.培养具有健康第一意识和健康体魄关知识; 性,再结合个人体质状 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体育专项课程教学 况,进行分层、分类、
2.掌握大学体育有氧健身跑知识,树(篮球); 分项教学; 立终生体育教育的观念;
3.体育专项课程教学
2.采用“理论知识+实
3.培养和激发参与运动的兴趣,养成(排球); 践教学+课余体育锻炼 自觉锻炼的习惯;
4.体育专项课程教学44 体育专项 +国家体质测试”线上 必修
4.掌握有氧健身跑和一个体育专项健(羽毛球);
(2) 课1、
2 线下混合式一体化教 身运动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进行
5.体育专项课程教学 学模式; 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自身(乒乓球);
3.采用能够激发学生 运动能力;
6.体育专项课程教学 学习兴趣的启发性的
5.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足球); 示范法、讲授法、信息 坚强的意志,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
7.体育专项课程教学 化教学法等进行教学 持、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田径)等。
实践,让课堂立体化且 具有延伸性、拓展性。

1.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树立理 大学生心 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观念,建立正确的 32 理健康教必修 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

(2)
1.采用理论与体验教 育
2.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
1.大学生心理健康与 学相结合; 10 安全教育美育 劳动教育 必修必修必修 及心理发展技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心理咨询; 值观中的平等、诚信、友善作为基本
2.大学生人际交往; 的交往原则,掌握交往技巧,增强人
3.大学生情绪管理; 际交往能力;
4.大学生恋爱心理;
3.培养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
5.大学生人格发展; 识,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
6.大学生生命教育; 调适或寻求帮助。
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7.大学生常见精神障 塑造学生道德品质,以立德树人的要碍及求助; 求培育健全人格;
8.大学生压力与挫折
4.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培育将应对。
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立志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 定信念。

1.激发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1.国家安全; 确立正确的安全观;
2.财产安全;
2.培养正确避灾、避险和防骗、识骗
3.网络安全; 技能,提高防灾避险和防骗能力;
4.消防安全; 32
3.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
5.学习安全;
(2) 的价值观;
6.公共卫生安全;
4.掌握有效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
7.社会活动安全; 方法。

8.灾害自救安全;
1.人生境界;
1.提高学生的艺术教养与审美素质;
2.引导学生追求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3.引导学生拥有高远的精神追求,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2.审美教育;
3.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艺术与宗教等鉴赏; 32
(2)
4.美育与人生;
5.中华美学精神。

1.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 观;
2.能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3.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
1.创新创业教育;
2.奋斗精神教育;
3.奉献精神教育;
4.增强诚实劳动意识;
5.树立正确择业观。
16
(1) 劳动精神;
2.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2.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 11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必修划 就业指导必修 创业基础必修
4.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 动品质; 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3.采用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
1.教师拥职业生涯与
1.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
2.了解职场角色的转换,适应职场;
3.增强职业人意识和处事能力。

1.了解自我;
2.了解职场;
3.了解职业环境;
4.职业生涯规划;
5.求职材料撰写;
6.职场角色适应。
8(0.5) 发展规划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3.采取任务活动式的方法组织教学;
4.采用“过程考核+终 结性考核”的方式评定 成绩。

1.大学生活与职业发
1.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展规划; 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2.职业理想与择业观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
2.了解社会当前就业形式,认识自我念; 教学形式; 个性特点,让学生掌握就业技巧和创
3.职业素质的提升和 线上16学时,每学期
4 业方法; 职业能力的提升; 学时;线上课程16学
3.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4.求职就业中的权益32 时;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保护和心理调适;
(2)
3.案例分析和角色扮 道德和职业价值观;
5.职业适应与职业发 演的教学手段;
4.掌握就业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良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6.求职就业与方法技 教学方法。

5.了解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巧; 价值观对就业和创业的重要性。

7.求职材料准备及应 聘技巧;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
1.创业基础。
了解大学 基本知识。
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生创业相关政策;创新
1.线上+线下教学相 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与创业;创业与自我认 结合模式; 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识。

2.线上30课时,线下 计划和创业项目; 创业模式。
商业模式及 2课时; 32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掌握模式的选择;评估与分
3.线下采取专题分班
(2) 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析。
授课方式进行,每次授 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
2.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课不得以讲座形式,上 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的 课人数不得超过100人 力,掌握线上创业的技巧与操作流程;社会责任与分工工作, /次。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主动适评估与分析; 12 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3.创业计划创业调查;完善创业构思;编写创业计划书;评估与分析;
4.创业融资;
5.创业企业的设立;
6.创业风险与防范;
7.创业案例剖析; 创业活动 选修
1.帮助创业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2.衡量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具备可行性。

3.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

4.掌握工商注册基本流程及要求。

1.评价你是否适合创业;
2.如何挖掘好的企业构思;
3.市场评估;
4.企业人员组织及法律形态;
5.预测启动资金及利润计划;
6.创办企业; 人文素质选修 选修课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年中在学校开放的选修课程中选修满两门任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程 表4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及要求 20
(1) 48
(2) 课程教学模式+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可认定合格的情形有:
1.完成线下SYB培训班理论课程,获得结业证书;
2.在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事创业实践活动。

3.参加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级三等奖及以上荣誉;
4.学生从事创业活动。
课程教学模式+过程性考核相结合 课程名称 电工技术 选修课程目标 必修 主要内容
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
1.电路的基本知识 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
2.直流电路的分析和 用;计算
2.能计算一般电路的典型参数;
3.正弦交流电路 必修
3.能使用各种常见的电工仪表和常用
4.三相交流电路 的电工工具;
5.变压器
4.能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线路,正
6.电工工具及仪表 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
7.安全用电 象,分析和排除简单故障; 学时学分 48
(3) 教学要求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
13
5.具备一定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
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电子技术必修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必修术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课程内容包括: 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
1.模拟电子技术部分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分半导体基本器件二极 析简单电子电路; 管、三极管、场效应管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和晶闸管等的原理、特 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性;
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
2.反馈电路的类型及 电源的原理图; 组态,以及不同类型的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性 放大电路; 能影响;
3.常用模拟集48
6.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
(3) 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
4.基本单元电路的组 的测量与调试; 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
8.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和合性能指标的估算; 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5.数字电路的概念、逻
9.初步具备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辑代数基础、门电路基 和数字电路的能力; 础知识;
6.数字组合逻 10.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辑电路; 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7.触发器的基本知识。

1.掌握电动机的分类、铭牌意义、选
1.直流电机、三相异步 用、保养、检测方法;能对几种常见电动机、常用控制电机 的电动机进行检测;
2.掌握常用低压元器件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作用、应用场合、主要技 的结构、工作原理、选用、保养、检测方法等;
2.常用低压电器的结 48
(3) 术参数、典型产品、图形符号和文字构、基本工作原理、作 符号;能正确认识常用低压元器件,用、应用场合、主要技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14 机械工程必修 基础 并能正确识读其文字和图形符号;能术参数、典型产品、图
3.根据具体内容,采 使用万用表对常用低压电气元件进行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等; 用案例教学法、理实
检测;
3.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体教学法、项目教学
3.掌握电气识图的基础知识,熟悉电的控制原理、工作原 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器图纸的类型、国家标准电气原理图理、元器件组成等;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 的绘制原则;能按电气控制线路原理
3.典型机床的运动方 学; 图正确绘制电气元件布置图和电气元式、控制要求、控制线
4.实行“线上+线下”, 件接线图; 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过程+阶段(终结)”
4.掌握典型控制线路的控制原理、工典型机床故障的分析 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作原理、元器件组成;能正确识读电诊断及排除方法;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 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布置图和安装
4.简单电气控制系统 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 接线图;能正确辩识电气控制线路中

的设计。
助教学。
的低压电器;能按照电气元件说明书 查找型号,技术指标,接线方式;能 按照电气原理图检查所需电路元器件 的数量、型号、质量是否与图纸要求 相符;能按照电气原理接线图进行线 路自检,查找故障点;
5.

掌握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主要内 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了解电气控 制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能根据 课题设计电气控制线路;能正确选用 电器元件和电动机。

1.熟悉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
1.工程材料的种类及
1.融入课程思政,立
2.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各类材牌号; 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料的应用范围、热处理方法;
2.工程材料的热处理;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
3.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
3.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课程平台,采用线上+ 基本方法。
指标;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
4.具备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基本
4.工程零件及结构选 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 应用能力;
5.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和一般机械的能力; 材;
5.常用机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0(1.5) 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
6.具有运用机械相关标准、规范、手
6.通用零部件的工作 体教学法、项目教学 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原理、特点及应用等基 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本知识;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
7.通用零部件的失效 学; 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
4.实行“线上+线下”, 方法。
“过程+阶段(终结)” 15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 必修 工程制图必修 及CAD
1.认识Python语言及
1.能搭建Python环境,能安装、调其发展历史,搭建 试常用集成开发环境; Python环境安装、调试
2.能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简单计算常用集成开发环境; 程序调试代码;
2.Python的固定语
3.能对列表、元组、字典、集合进行法、变量、操作运算符 创建及操作; 及其优先级;
4.能实现程序的流程控制;
3.Python的数据结
5.能实现自定义函数的应用; 构;
6.能创建并使用类、对象,能使用类
4.程序流程控制语句 的继承; 的使用,条件、循环语
7.能编程实现文件处理和数据保存;句的组合、嵌套;
8.能使用os模块和shutil模块对文
5.函数的使用; 件进行常用操作;
6.面向对象编程;
7.文件基础; 48
(3)
1.能正确解读国家标准中CAD机械
1.CAD机械制图规则, 工程、电气工程制图规则和相关行业CAD电气制图规则以及 标准; 相关行业标准;
2.能正确对CAD操作环境和基本绘
2.CAD操作环境和基 图环境进行设置; 本绘图环境设置;
3.能正确使用CAD绘图命令与编辑
3.CAD绘图命令与编 命令进行几何作图并绘制电气元件图辑指令; 符、电气原理图、元件布局图、电气
4.设置CAD软件对象 接线图、设备布置安装图等二维图;捕捉、自动追踪、精确
4.能正确进行文字标注和表格创建;定位工具的方法;
5.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使用
5.CAD精确绘制电气 48
(3) 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具有计算机及编程环境、集控软件、信息化多媒体的实训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16 液压与气必修 动 数据库技必修 术 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绘制三视图,抄画已有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投影; 元件图符、电气原理图、元件布局图、电气接线图、设备布置安装图等二维图的方法;
6.CAD文字与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方法;
7.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与CAD三视图绘制方法;
1.能构建与调试液压与气压换向回路;
2.能构建与调试液压与气压压力控制回路;
3.能构建与调试液压与气压速度控制回路;
4.能构建与调试多缸动作回路;
5.能构建与调试液压与气压典型系统。

1.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基础。

2.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气源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液压缸、气动执行元件的类型和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4.液压、气压辅助装置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5.液压、气压方向控制阀及方向控制基本回路;
6.液压、气压压力控制阀及压力控制基本回路;
7.液压、气压流量控制阀及速度控制基本回路;
1.了解关系模型数据库相关概念及SQLServer服务器安装配置方法;
1.关系模型数据库相
2.熟悉库表创建维护及其完整性控关概念及SQLServer制,索引、视图等优化数据管理操作服务器安装配置方法;
3.掌握SQL命令添加、删除、更新、
2.表创建维护及其完 32
(2) 48
(3)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具有计算机及CAD软件、集控软件、信息化多媒体的实训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液压气动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 17 查询表数据。

4.能通过三范式进行数据库设计。

5.能灵活运用T-SQL中提供的变量以及逻辑控制设计更灵活的数据库代码。

6.能够掌握视图使用。
掌握触发器的使用。
掌握储存过程的使用。
掌握事务作用和使用方式。
整性控制,索引、视图等优化数据管理操作;
3.SQL命令添加、删除、更新、查询表;
4.数据数据库设计方式,T-SQL编程,SQL高级查询;
5.索引和视图,事务和游标,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内容。
(三)专业核心课程 表5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及要求 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具有计算机及数据库编程环境、集控软件、信息化多媒体的实训机房。
课程名称 传感器应用技术 选修必修 必修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1.传感器基础知识及 检测技术;
2.温度传感器及检
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性以及分类,掌握传感器的检测技术;
2.能对各类传感器进行合理选型;
3.能对各类传感器进行校验、调试、标定、保养;
4.能将传感器产生的各类信号转换为符合相关标准的电信号并进行传输; 测;
3.力敏传感器及检测;
4.湿度传感器及检测;
5.气敏传感器检测;
6.磁敏传感器及检测;
7.流量传感器及检 测;
8.光电传感器及检 测; 学时学分 48
(3) 教学要求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 18 PLC应用技必修 术基础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必修术
9.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 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 助教学;
6.配备传感器与检测 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
1.能正确安装编程软件并进行基本操作;
2.能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选型、I/O分配、接线以及调试;
3.能正确按照编程规则,使用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等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4.能正确使用顺控指令,编写较为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程序。

1.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工作原理;
2.编程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3.可编程控制器的选型、I/O分配、接线、及调试;
4.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
5.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规则;
6.可编程控制器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指令;
7.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指令;
8.可编程控制器顺控指令的使用。
60(3.5) 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可编程控制器
1.掌握工业机器人典型结构及型号,掌握工业机器人安全注意事项;
2.能正确对工业机器人本体和控制柜进行安装与连接;
3.能使用示教器手动操纵工业机器人;
4.能正确设定工业机器人参数并进行程序管理;
5.能使用基本指令和功能函数实现工业机器人的编程及调试。

1.工业机器系统结构 及安装、调试;
2.工业机器人的手动 操控;
3.工业机器人的硬件参数设置;
4.工业机器人程序数 60(3.5) 据及坐标系参数设置;
5.工业机器人典型应 用编程控制;
6.工业机器人维护与 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19 工控网络技及组态必修技术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必修与装调
1.能设计工控网络方案;
2.能搭建基本的工控网络;
3.能利用组态软件,设计上位机监控系统;
4.能连接上下位机;
5.能编写脚本程序。

1.能够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方案的设计;
2.能够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集成方案进行实施
3.

能够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装调。
数据更新。
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 学;
4.实行“线上+线下”, “过程+阶段”等多元 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 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 助教学;
6.配备工业机器人实 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 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
1.

以太网络与协议的原理、设置、与应用;
2.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通信(PROFINET等)应用;
3.组态界面、数据、设备、策略等组态与设置;
4.工业触摸屏或上位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法;
5.简单脚本程序的编写。
48
(3) 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 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 助教学;
6.配备工业网络及组
1.数字化设计应用;
2.工业网络与组态的设计、集成、装调;
3.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集成、装调;
4.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集成、装调; 60(3.5) 态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20 智能生产线数字化 必修集成与仿真 MES系统应必修 用技术
1.能构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元器件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运动设置;
2.能使用三维模型构建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
3.能使用软件仿真技术实现电气与机械的接口;
4.能实现PLC和自动生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仿真控制系统设计、编程与调试。

1.能正确安装使用MES软件;
2.能实现基础数据的管理;
3.能实现生产管理;
5.PLC控制系统的设计、集成、装调;
6.视觉系统的设计、集成、装调;
7.自动化生产线外围设备的设计、集成、装调。

1.构建工业机器人工 作站元器件模型,对
维模型进行运动设置;
2.使用三维模型构建 自动化生产线与工业 机器人工作站系统;
3.使用软件仿真技术实现电气与机械的接 60(3.5) 口;
4.实现PLC和自动生 产线与工业机器人工 作站的仿真控制系统 设计、编程与调试。

1.MES软件的使用与安装;
2.基础数据的管理; 7.488.
(3)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装调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数字仿真实训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 21
4.能实现物料管理;
5.能实现质量管理;
6.能实现设备管理;
3.生产数据管理;
4.物料数据管理;
5.质量数据管理;
6.设备数据管理; (四)专业拓展课程 表6专业拓展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MES实训室。
课程名称 选修必修 课程目标 主要内容 变频调速及伺服驱选修动技术
1.了解伺服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了解变频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变频器的参数设置与调试;
4.掌握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的驱动设置;
5.能根据项目任务要求,正确进行任务分析,并完成其接线、安装、参数设置以及调试,且具备一定的故障分析能力。

1.伺服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
2.变频器的运行与功能解析;
3.变频器常用控制电路及工程中的典型应用;
4.步进电机的应用;
5.伺服电机的应用。
学时学分 48
(3) 教学要求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22 运动控制选修 驱动技术 现代企业选修 管理
9.掌握运动控制驱动技术的基础知识;10.能利用步进驱动系统实现速度和位置控制;11.能利用伺服驱动系统实现速度和位置控制;
1.运动控制驱动技术基础知识;
2.编码器、高速计数器;
3.步进驱动控制;伺服驱动控制;
1.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了解现代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48
(3) 48
(3)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驱动技术实训室。

7.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8.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9.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10.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11.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12.配备驱动技术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 23 企业文化选修 电路(升选修 本) 机电产品选修 市场营销 三维建模及工业产选修 品设计
1.了解现代企业文化;
2.了解企业背景、经营历史
3.校企合作企业相关企业文化
1.通过针对性学习,提高专升本的通过率。

1.专升本相关电路知识。

4.能对机电产品的进行合理的营销。

5.机电产品的营销知识。

1.能正确安装设置三维建模软件;
2.能使用三维绘图的基本命令绘制各类三维模型;
3.能实现装配体及运动仿真;
4.能进行工业产品的设计及三维模型的绘制。

1.三维建模软件的安装以及设置;
2.三维绘图的基本命令;
3.草图绘制规则;
4.装配及运动仿 48
(3) 48
(3) 48
(3) 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 24 真;
5.工业产品设计。
三维建模及3D打印 技术 选修
1.能正确安装设置三维建模软件;
2.能使用三维绘图的基本命令绘制各类三维模型;
3.能通过3D打印机打印三维模型,并做简单处理与加工。

1.三维建模软件的安装以及设置;
2.三维绘图的基本命令;
3.草图绘制规则;4.3D打印技术。
金工实习必修
1.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
7.钳工常用设备、工具和量具的使用; 48
(3) 52
(2) 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三维建模实训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根据具体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5.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或虚拟仿真技术辅助教学;
6.配备3D打印实训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5 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必修 实训 毕业设计必修 跟岗实习必修
2.能使用划线、錾削、锯削、锉削、
8.划线、錾削、锯 钻孔、扩孔、铰孔和锪孔的技能对工削、锉削、钻孔、扩孔、 件进行加工; 铰孔和锪孔;
3.能进行螺纹加工;
9.螺纹加工;
4.能工件表面进行刮削和研磨;10.刮削和研磨;
5.了解装配的组合形式及工艺过11.装配的组合形式 程; 及工艺过程;
6.能对机器进行拆卸、装配。
12.装配实例,机器 拆卸;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以及仪表;
2.能根据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安装、调试电气线路;
3.能用规范的电工接线工艺完成电气线路的布设。

1.电气控制线路常用工具及仪表的使用;
2.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工艺及调试方法;
3.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
52
(2)
1.能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文献,归纳内容,形成设计方案;
2.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并按要求完成相关工程文件的存档;
3.能按相应规范要求完成成果文档的撰写。

1.文献查阅;
2.设计方案的设计;
3.毕业设计实施;
4.毕业设计文档的撰写。
104
(4)
1.了解实习岗位能力要求;
2.能逐步掌握实习岗位技能;
1.实习企业入职培训;
2.实习企业安全培训;
3.实习企业相关岗位技能;
4.实习企业相关管 156
(6)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4.配备钳工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3.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4.配备电气装调实训室。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毕业设计工作效率;
3.实行“线上+线下”,“过程+阶段(终结)”等多元化考核方式;
4.配备专业实训室及机房。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实行过程考核方式; 26 理制度。
顶岗实习必修
1.实习企业入职及 安全培训;
5.能逐步胜任岗位能力要求;
2.实习企业相关岗
6.能逐步独立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位技能;
3.实习企业相关管 理制度。
624(24)
1.融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贯穿课程始终;
2.实行过程考核方式;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表7专业实践性教学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对应的专业核心培养途径实训实习场地评价方式开设学期建议学时 能力 过程与终 理论与实 金工实习钳工的基本技能 钳工实训室期考核相
2 52 践相结合 结合 电气控制 过程与终 具备电气控制系理论与实电气装调实训 系统装调 期考核相
3 52 统装调的能力践相结合 室 实训 结合 学生能利用高职 三年所学内容, 过程与终 理论与实校内、外实训基 毕业设计完成综合性设 期考核相
5 104 践相结合 地 计,体现学生学 结合 业水准的能力。
学生通过跟岗实 习,能胜任企业 过程与终 相关职业岗位要理论与实校内、外实训基 跟岗实习 期考核相
5 156 求,基本达到企践相结合 地 结合 业职业岗位要 求。
学生通过顶岗实 习,能独立胜任 过程与终 理论与实 顶岗实习企业相关职业岗 校外实训基地期考核相5,
6 624 践相结合 位,达到企业职 结合 业岗位要求。
27 (五)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 表8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一览表 按三类课程统计 统计项课程门数总课时数总学分数核心课程门数选修课程门数选修课程学时数 总数50 2800140 716288 A类数A类占比B类数B类占比C类数C类占比 12 24.00% 30 60.00%
8 16.00% 426 15.21%122643.79%114841.00% 25 17.86% 73 52.14% 42 30.00%
0 0.00%
7 100.00%
0 0.00%
4 25.00%
7 43.75%
5 31.25% 96 33.33% 144 50.00% 48 16.67% 公共基础课学时数 790 300 37.97% 378 47.85% 112 14.18% 实践学时数 1770
0 0.00% 622
35.14%114864.86%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表9教学周数分学期分配表 学期项目 第一学期 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学期学期 单位:周第五第六学期学期 AB类课程教学周 16 16 16 18
4 0 C类课程教学周
2 2
2 0 14 20 机动周
1 1
1 1
1 0 考试
1 1
1 1
1 0 寒暑假
4 8
4 8
4 0 合计 24 28 24 28 24 20 28 (二)教学进程表 表
10教学进程一览表 课考 教学时数课程开设顺序备注 课程课程 程核 实第第第第第第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别编码 类方 总学理论践一二三四五
型式 时学时学学学学学学学 时期期期期期期 30600思想道德修养BF1.524186√ 00152与法律基础
1 30600思想道德修养 BF1.530228 √ 00153与法律基础
2 毛泽东思想和 30600中国特色社会 BF236288 √ 00154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1 毛泽东思想和 30600中国特色社会 公 BF236288 √ 公00155主义理论体系 共共基 概论
2 课础30600形势与 课 AF132320√√√√ 程 00156 政策 30700军事理论AZ2 00641 36360√ 30700军事技能CZ21120112√ 00642 第一学期的第
一、二周进行,军训期间穿插 军事理论 30000 美育 BZ2 00203 30000大学语文BZ3 00202 30000计算机应用 BZ3 00438 基础 30000应用数学AZ3 00436 32248 √ 482424√√ 482424√ 48480√√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9 课程类别 公公共共课基程础 课 公共拓展课 课考 教学时数课程开设顺序备注 课程 程核 实第第第第第第 课程名称 学分 编码 类方 总学理论践一二三四五
型式 时学时学学学学学学学 时期期期期期期 30000高职英语AZ3 00432 48480√√ 30000大学体育1BZ2 00440 321220√ 30000大学体育2BZ2321220√ 00441 30010 体育专项课1BZ1221012 √ 00678 30010 体育专项课2BZ1221012 √ 00679 30000职业生涯与发 AZ0.588 √ 00201展规划 30000心理健康教育AZ2 00444 30000 就业 AZ2 00452 指导 32320 √ 32320√√√√ 3000000200 创业基础 3007000492 劳动教育 3000000448 安全教育 公共基础课小计 AZ232320 √ BZ11688 √ AF232320√√41.5790520270 线上16课时。
线下:16课时, 混合式教学(线上课程16学时+每学期2次线下小班课程)
1、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模式;
2、线上30课时,线下2课时; 混合式教学(线上课程+每学期4次线下大班讲座) 30000 美术 BZ1 00672 30000 音乐 BZ1 00673 30000文学历史哲学BZ1 241212√√√√√241212√√√√√24121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三线上+线下选混合式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0 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 专业基础专课业课程 专 课考 教学时数 课程 程核 实 课程名称 学分 编码 类方 总学理论践 型式 时学时学 时 00674 30070创业活动CZ120020 00462 30070有声有色(挑CZ120020 00464战记录) 30070社会调查实践CZ128028 00460 30070社团协会活动CZ128028 00463 30070社会公益活动CZ1 00640 公共扩展课小计
4 28028962472 公共课程合计 3010250001 电工技术 3010250002 电子技术 45.5886544342BF3482028BZ3482028 30102电机与电气控BF3 50003制技术 482028 30102机械工程基础AZ1.530300 50004 30102Python语言程BF3 50005序设计 482028 30102工程制图及BF3 50006CAD 482028 30102液压与气动BZ2 50007 321616 30102数据库技术BZ3 50008 482028 专业基础课小计 21.5350166184 30102传感器应用技 BZ3 50009 术 482424 课程开设顺序备注 第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六学学学学学学期期期期期期 √√√√√√√√√√√√√√√√√√√√ 创客基地注 册,考勤,
成果选 团委组织课
余定期挑战 网上展示 暑假自主进 行,交报告 三团委组织课 选余活动
课余时间, 学工志愿者 组织 √√√ √√ √√√ √ 31 课程类别 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课考 教学时数 课程 程核 实 课程名称 学分 编码 类方 总学理论践 型式 时学时学 时 30102PLC应用技术BF3.5604050 50010基础 30102工业机器人应BF3.5604050 50011用技术 30102工控网络技及BF3 50012组态技术 482028 30102智能控制系统BZ3.5603030 50013集成与装调 智能生产线数30102 字化集成与仿BF3.560303050014 真 30102MES系统应用BZ3 50015技术 482028 专业核心课小计 23384184200 30102变频调速及伺 50016服驱动技术BZ3 30102运动控制驱动 482028 50028 技术 30102现代企业管理 50017AZ3 30102企业文化 50018 48480 30102电路(升本) 50019AZ3 30102机电产品市场 48480 50020 营销 课程开设顺序第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六学学学学学学期期期期期期 √√ √√√√ √ √ √ 30102三维建模及工50021业产品设计 BZ330102三维建模及3D50022打印技术30102 金工实习CZ25002330102电气控制系统 CZ250024装调实训 4820285205252052 √√ √ 备注 二选一二选一二选一二选
32 课程类别 课程课程名称 编码 301025002530102500263010250027 毕业设计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专业扩展课小计 专业课程合计 总合计 课考 教学时数 程核 实 学分 类方 总学理论践 型式 时学时学 时 课程开设顺序 第第第第第第一二三四五六学学学学学学期期期期期期 CF41040104 √ CZ61560156 √ CZ246240624 5094.5140 118019142800 1361044486142810301770 √√ 备注 说明:
1.每一学期各班级的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表(见附件2)应在上学期期末结束前两个月提 交教务处。

2.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表中的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对应的教学周位置标注该课程周学时,务必保证 周学时总计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总学时一致。

3.课程类型:A
为纯理论课程、B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为纯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方式:Z为课 任教师自主组织考试、F为系部或教务处组织教考分离考试。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课程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年招生计划为100人,专业学生总人数 为300人左右。
按照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业课专任教师数比例不 高于25:1的原则计算,本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应不低于12人, 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比应不低于60%。
专任教师的职称占比为: 副高:中级:初级=1:3:2;年龄结构比为:45:35:25=1:1:
1。
同时,企业兼职教师应承担部分专业扩展课程。
33
2.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控制科学与科学、控制理论与 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研究生 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 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 有每
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 握国内外通用装备制造、专用装备制造行业、专业发展,能广 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 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 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 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同时具 备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 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11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一览表 专业课程教师配置总数:15人,师生比:1:12 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备注 职称结构 教授
1 6.67% 34 学位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 副教授讲师初级博士硕士本科35岁以下36-45岁46-60岁
0 0.00% 10 50.00%
4 21.05%
0 0.00%
6 40.00%
9 60.00%
9 60.00%
2 13.33%
4 26.67%
9 60.00% 11 73.33%
1 6.67%
4 26.67%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专业实训条件需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原则上应具备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主编的各专业教学标准中要求的校内实训室。

(1)电工与电气装调实训室 35 配备电工工作台、600*700开关板及安装板、常用低压电气 元件、电工工具及万用表等仪表。
支持电工技术、电机与电气 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装调实训等课程。

12电工与电气装调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电工实训室 面积要求 9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电工工作台
2 600*700开关板及安装板
3 常用低压电气元件 40套
40组40组
1.电工导线连接和绝缘恢复;
2.电度表安装;
3.室内照明控制线路设计与安装。

4.常用电气线路安装与调试
4 电工工具及万用表等仪表 40套
(2)PLC与电气控制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配备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训装置(含计算机及相应软件)、 PLC及扩展模块、抢答器模块、音乐喷泉模块、十字路口交通 灯模块、液体混合装置模块、多媒体投影设备等,支持PLC应 用技术、PLC与电气控制等课程。

13PLC与电气控制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PLC与电气控制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面积要求 15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训装置
1 (含计算机及相应软件)
2 PLC及扩展模块
3 抢答器模块
4 音乐喷泉模块 25台 25台25套25套
1.PLC外部接线练习;
2.PLC编程软件使用;
3.PLC基本指令应用。
36
5 十字路口交通灯模块
6 液体混合装置模块 25套25套
7 多媒体投影设备 1套
(3)液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配备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 装置、各类液压元件、各类电气控制元件、工具、多媒体投影 设备,支持液压传动技术等课程。
实训室名称 表
14液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一览表液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
2 微机控制液压传动综合实训装置
3 各类液压元件
4 各类电气控制元件
5 工具 9台1台10套10套2套
1.液压元件拆装;
2.液压基本回路装调;
3.简单的液压系统设计与装调。

6 多媒体投影设备 1套
(4)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配备气动与PLC实训装置、工业网络电气气动综合实训装置 (总线型)、各类气动元件、各类电气控制元件、工具、多媒 体投影设备、计算机,支持气压传动技术等课程。
实训室名称 表
15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一览表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37
1 气动与PLC实训装置 2工业网络电气气动综合实训装置(总线型)
3 各类气动元件
4 各类电气控制元件
5 工具 9台1台10套10套2套
1.气动元件拆装;
2.气动基本回路装调;
3.简单的气动系统设计与装调。

6 多媒体投影设备 1套
7 计算机 4台
(5)三维建模及3D打印实训室 配备台式电脑、3D打印机及材料,支持三维建模、3D打印技 术等课程。
表16三维建模及3D打印实训室一览表实训室名称三维建模及3D打印实训室面积要求 100m2 序号 1
2 核心设备 台式电脑 3D打印机及材料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54台10台
1.轴承座的UG建模设计;
2.轴的UG建模设计;
3.杯子的UG建模设计;
4.电风扇的UG建模设计;
5.喷瓶的UG建模设计。
6.3D模型的打印
(6)工业机器人实训室配备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控制柜、外围电路PLC及触摸屏、轨 迹练习模块、码垛练习模块、搬运练习模块及气动夹爪、便携式电动气泵等,支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现场安装与调试等课程。
38 实训室名称 表17工业机器人实训室一览表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面积要求 12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控制柜 6套
2 外围电路PLC及触摸屏
3 轨迹练习模块
4 码垛练习模块
5 搬运练习模块及气动夹爪 6组
1.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2.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
6组
3.工作站集成与设计; 6组
4.工业机器人轨迹编程练习;
5.工业机器人码垛工作站实训; 6组
6.工业机器人搬运工作站实训;
6 便携式电动气泵 6台
(7)智能传感器应用与检测实训室 配备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台(含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应变传感器模块及电桥模块、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模块、差动变 压器模块、电容式传感器模块、霍尔传感器模块、磁电式传感 器模块、压电式传感器模块、电涡流传感器模块、光纤传感器 模块、光电转速传感器模块、热电偶及热电阻模块、气敏及湿 敏传感器模块、各类无线传感器模块等,支持传感器应用技术、 传感器应用与检测等课程。

18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面积要求 12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台
1 20套 (含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
1.传感器模块相关信号发生以及检
测; 39
2 应变传感器模块及电桥模块
3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模块
4 差动变压器模块
5 电容式传感器模块
6 霍尔传感器模块
7 磁电式传感器模块 20套
20套 20套 20套20套20套
1.应变片模块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2.应变片模块半桥性能实验;
3.应变片模块全桥性能实验;
1.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
1.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
2.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3.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实验;
4.差动变压器测量振动实验;
1.电容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2.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
1.霍尔传感器测速实验;
2.霍尔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1.磁电式传感器测速实验;
8 压电式传感器模块
9 电涡流传感器模块 10 光纤传感器模块 11 光电转速传感器模块 12 热电偶及热电阻模块 13 气敏及湿敏传感器模块 14 各类无线传感器模块 20套
20套 20套20套20套20套20套
1.压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1.、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2.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物体特性实验;
1.光纤传感器测量位移特性实验;
2.光纤传感器测量速度实验;
3.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1.光电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1.热电偶测量温度实验;
2.热电阻测量温度实验;
1.气敏传感器测量气体实验;
2.湿敏传感器测湿度实验;
1.各类无线传感器综合应用实训;
(8)驱动技术及运动控制实训室 配备驱动技术工作台(含电源)、外围电路PLC及运动控制 模块、步进电机及驱动器模块、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模块、十字 40 滑台模块、变频器模块及编码器等,支持变频器及伺服驱动技 术、运动控制技术等课程。

19驱动技术及运动控制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驱动技术及运动控制实训室 面积要求 12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驱动技术工作台(含电源) 25套 2外围电路PLC及运动控制模块
3 步进电机及驱动器模块
4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模块 25套25套25套
1.变频器调速实训;
2.步进电机应用实训;
3.伺服电机应用实训;
4.运动控制综合实训;
5 十字滑台模块 25套
6 变频器模块及编码器 25套
(9)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 配备中小型PLC、触摸屏、组态软件、工业控制网路实训平 台(含现场总线、以太网)等,支持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组态 技术等课程。

20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 面积要求 12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中小型PLC、触摸屏、组态软件 工业控制网路实训平台(含现场
2 总线、以太网) 25套25套
1.工业控制网络实施与部署实训;
2.工业控制系统上下位机通讯实训; (10)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 41 配备计算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眼镜等, 支持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技术等课程。
表21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室 面积要求 15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计算机、智能制造虚拟仿真软件 54套
2 VR虚拟现实眼镜 54套 (11)智能化信息管理实训室
1.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建模实训;
2.智能制造虚拟仿真系统集成实训;
3.智能制造虚拟仿真演示; 配备计算机、智能化信息管理软件等,支持MES应用技术、 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课程。
表22智能化信息管理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智能化信息管理实训室 面积要求 150m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计算机、智能化信息管理软件 54套 (12)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
1.MES软件开发与应用实训;
2.MES信息系统部署与实施; 配备AGV自动化与物流运输装置、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工作站、 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夹具综合实训模块等,支持智能控制 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等课程。
表23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室 面积要求 150m2 42 序号 核心设备 数量要求 主要实践教学项目
1 AGV自动化与物流运输装置
2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工作站
3 自动化立体仓库
4 自动化夹具综合实训模块 6套

1.AGV机器人开发与实践: 6套
2.工业机器人工作站集成设计实 训; 2套
3.智能仓储控制实训; 6套
4.自动化工具库控制实训;
3、校外实训基地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实训基地应能够提供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训设 施齐备,实训管理规章制度齐全,能提供稳定的实训岗位和合 格的实训指导教师。
表24
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序号123456789 校外实习基地名称合作企业名称合作项目 专业认识实习、 湖南有色职院天桥起重株洲天桥起重机股生产性实训、顶 校外实习基地 份有限公司岗实习、教师下 企业实践 湖南有色职院昌硕科技昌硕科技(上海)有生产性实训、顶 校外实习基地 限公司 岗实习 中国航发湖南南方 湖南有色职院南方通用 生产性实训、顶 通用航空发动机有 航发校外实习基地 岗实习 限公司 生产性实训、顶 湖南有色职院欧宝机电
芜湖欧宝机电有限 岗实习、教师下 校外实习基地 公司 企业实践 生产性实训、顶湖南有色职院威灵(芜威灵(芜湖)电机制 岗实习、教师下湖)电机校外实习基地造有限公司 企业实践 生产性实训、顶 湖南有色职院三安光电芜湖三安光电有限 岗实习、教师下 校外实习基地 公司 企业实践 湖南有色职院鼎胜新能江苏鼎胜新能源材生产性实训、顶 源校外实习基地 料股份有限公司 岗实习 湖南有色职院金田铜业宁波金田铜业股份生产性实训、顶 校外实习基地 有限公司 岗实习 专业认识实习、湖南有色职院株洲齿轮 株洲齿轮有限公司生产性实训、顶校外实习基地 岗实习、教师下 合作深度 深度合作一般合作一般合作深度合作深度合作深度合作一般合作深度合作一般合作 43 企业实践 10湖南有色职院大东骏通大东骏通(东莞)电生产性实训、顶 校外实习基地 子有限公司 岗实习 深度合作 注:“合作项目”指专业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 教师下企业实践等,“合作深度”指校企合作的程度,一般分 为一般合作、深度合作,深度合作指签订有合作人才培养协议 (包含但不限于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合作协 议)。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能提供维修电工、设备点检员、 工业机器人运维技术员、自动控制助理工程师等相关实习岗 位,能涵盖当前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业发展的主流技术, 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 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 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教育部“十二五”/“十
五”规划教材,如果没有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教材,原则上征订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禁止不合格的 教材进入课堂。
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 的教材选用机构,严格按照学院教材选用制度,经过学院、机 电工程系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44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专业类图书文献包括:有关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理论、技术、方法、思维以及现场操作类图书和文献。

3、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四)教学方法灵活采用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开展项目教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以达成本专业教学目标。
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教学效果。
(五)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应兼顾认知、技能、素养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如观察、笔试、操作、竞赛、职业资格鉴定等评价、评定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教学质量保证机构 45 学院层面成立教学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学院—机电工程系—智能控制技术教研室”三级内部质量保证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有效建立并运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一级由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领导教务处、质评办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教师教学态度、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教学系部一级由系部主管教学副主任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日常教学进行监督、指导;智能控制技术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教研教改、学术交流、日常教学文件的归档整理。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学院层面应建立相应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及其工作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绩效考核办法等;机电工程系应建立和完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专业开发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专业运行标准、培养规格标准、新任教师标准、合格教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专业带头人标准、教学名师及大师标准等。
智能控制技术教研室应建立课程开发标准、教学设计标准、教学运行标准、课程管理标准等。
同时,智能控制技术教研室还应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标准、科学文化素质标准、身心健康素质标准、实践能力素质标准等,为教学诊断与改进提供标准依据。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质评办、机电工程系及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研室应 46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4、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学院和机电工程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如专业预警机制、课程诊改机制、师资队伍建设诊改机制等,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学院应建立内部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涉及学院、系部、专业、课程、师资、学生全面发展等质量年度报告。
同时,还应积极建立第三方评估、外部专业评估、外部课程评估、外部师资评估、外部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估、社会评价制度等,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完成情况。

6、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和范式学院每年度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结合学院的办 47 学特色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指导性意见和范式, 系部专业依据学院的指导性意见和范式结合专业调研结果制 定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定稿, 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由学院党委会审定后执行。

九、毕业要求
1、必须修完总学分不低于
140学分,其中公共拓展选修 课程不少于4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不少于12学分。

2、专业技能考核合格。

3、符合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表25职业资格证书转换学分、课程表 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可转换 序职业资格号证书名称 等级 的学分可计算的学分 备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的专业必修程 注 维修电工 中级
3 电工技术 1职业资格 等级证 高级
3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 钳工 2职业资格 初级
2 装配钳工实训 等级证 表261+X技能等级证书转换学分课程表 1+X技能等级证书等级及可 序1+X技能 转换的学分 号等级证书等级 可计算的学分 备1+X技能等级证书可置换的专业必修程 注 工业机器人操 1作与运维职业 高级
4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技能等级证书 工业机器人集 2成应用职业技 高级
4 能等级证 工业机器人应 3用编程职业技 高级
4 能等级证 工业机器人装 4调职业技能等 高级
4 级证 运动控制系统 5开发与应用职 高级
3 业技能等级证 智能生产线数字化集成与仿真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与装调变频及伺服驱动技术 48 工业互联网实 6施与运维职业 高级
3 技能等级证 7可编程序控制中级
4 系统设计师 工控网络技及组态技术PLC应用技术基础
十、附录一般包括变更审批表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等。
49 附件1: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申请表 所在部门(盖章): 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整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 对象更改前后信息对照 更改前 更改后 课开课时 课时课开 课程 课程程课总理实课程 课程程课总理实变更 编号 名称类学课论践编号 名称类学课论践类型 型期时课课 型期时课课 时时 时时 申请变更理由 50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专业带头人审批意见签字: 系部负责人签字: 审批意见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务处审批意见 签字: 分管院长审批意见 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院长审批意见 学院党委会意见 年月日 院长签字:

年月日 说明:
1.变更类型包括课程名称更改、课程删除、新增课程、学时更改、调整课程开设顺 序等。
新增课程,需同时附新增课程申请表及课程标准。

2.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公共任选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

3.涉及跨学期课程调整的或学分/学时总量发生变化的,需附原专业计划和调整后专 业计划的总表,以便从计划总体审查。

4.

课程新增、删除须经院长审批同意,思政课程变更须经学院党委会批准同意。

5.本表可加页一式两份,教学系部与教务处各存档一份 51 52 附件2: 系部: 周 课程 学期 名称 专业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表 专业: 班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授课总学时) 周学时说明:
1.每一学期各班级的课程教学执行计划表应在上学期期末结束前两个月提交教务处。

2.每一门课程均应在对应的教学周位置标注该课程周学时,务必保证周学时总计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总学时一致。

3.安排公共课程的周课时系部应及时与公共基础课部、马院积极沟通,避免周课时安排过度集中。
53

标签: #网页 #文件 #文件夹 #文件 #怎么看 #垃圾 #文件夹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