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5日星期二Tel:(010)62580712
执行主编:陈彬编辑:王之康
VIEWS
校对:王心怡E-mail押bchen@
视角
7 海外视野 高教视点 哈佛因录取规则接受美司法部调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值暑假,很多高校会要求学生在此期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并在开学之后提交实习证明。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学生无法进行实习,他们的证明怎么开?记者调查发 大学 去年,一则状告哈佛录取规则涉嫌种族歧视的案件在诉至奥巴马政府司法部后被否决。
8月初,《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司法部决定重启此案,将对哈佛大学的录取规则进行调查。
此报道一出,在美国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华盛顿邮报》、CNN等各大媒体全部跟进予以报道,司法部发言人出面澄清,高教、法律等业内人士发表看法,一时间风起云涌,哈佛录取规则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
起诉哈佛案例的由来 去年被否定的案件,实际上缘起于2014年。
在2015年5月,由64个亚裔美国组织联合诉至司法部。
他们在所递交的50页的诉状中提出,在相同的条件下,与白人相比,亚裔申请哈佛被录取的可能性只有34%。
就考试成绩而言,亚裔学生的SAT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班牙裔高出270分,比非裔高出450分,才能获得相同的录取资格。
正因如此,亚裔的新生录取,在以哈佛为代表的常青藤盟校中,所占比例太低。
该诉状 姻郭英剑 图片来源:全景网 调,要想达到真正的多元化,关键要看录取后的数字。
哈佛认为,彻底放弃种族意识,将会有损哈佛教育的“卓越”之处。
哈佛的女发言人杰克逊说,学校的录取规则是公平的,它是将每位申请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考察,而不是看其族裔,这一点与高等法院所设定的录取标准相一致。
哈佛所倡导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可以和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与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人和平共处的能力。
再看数据,哈佛2017年新生的族裔人数比例为:非裔14.6%,亚裔22.2%,西班牙裔11.6%,原住民或者太平洋岛居民2.5%。
心细的读者会发现,这些少数族裔人数加起来,超过了50%。
换句话说,哈佛历史上,第一次录取的新生比例,少数族裔的学生人数超过了白人。
由此我们看到,《平权法案》涉及到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术问题,但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
司法部介入的目的何在 现,如今在网络上,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定制的实习证明。
记者在QQ群中搜索关键词“实习证明“”实习证明盖章回访”,发现了不少相关的群组。
其中一个名叫“学生实习证明盖章回访”的群,共有487名成员,一位自称是李老师的人主动联系了记者。
在网上订制实习证明,这毫无疑问是弄虚作假行为。
对于在网上兜售实习证明的不法商贩,有关部门必须严厉打击,这和贩卖假文凭是同样性质的制假贩假。
而要杜绝这类交易,关键还在于大学要转变对学生假期实习的考核评价方式,防止学生用一纸实习证明来交差。
大学生的实习主要包含两类。
一类是纳入教学计划必须完成的实习,对于这类实习,大学必须审核实习机构是否具有实习资质(满足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的条件),明确实习带教老师、实习内容,并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这类实习,大学生是比较难作假的。
这类实习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大学强制学生到某一企业去实习,企业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参加实习,作为假期社会实践内容。
对于这一类实习,很多大学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就算完 须 转 变 姻熊丙 实 奇习 评 价 方 式 提出,哈佛在2013年录取的亚裔新生比例 我们知道,美国私立高校具有很高的独 成实习任务。
目前发生的订制实习证明现 为18%,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应该录取的亚裔1996年,加州经过公民投票,摒弃了种族优待生大都有着很高的GPA,近乎完美的SAT立性。
那么,何以联邦政府会对他们的录取规 象,就针对后一类实习,由于学校只看实习 人数。
政策。
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哈佛禁止在录取考试分数,课外活动、个人才艺令人艳羡。
因则产生影响呢?这一规则来自《人权法案》的 证明,因此有一些学生就在实习证明上做 在此之前,波士顿的联邦法院批准了原规则中考虑种族的因素,那么,亚裔学生的人而,他们对于进入常青藤盟校总是信心满相关规定,法案规定凡是接受政府经费的高 文章,一些人也就从中看到“商机”,在网上 告提出的要求,从四所非常著名的同时有众数将会大幅上涨,而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满,对于未来进入哈佛、普林斯顿、哥大、宾校,在其专业建设中严禁种族歧视现象的发 提供订制实习证明的服务。
治理这一现象 多亚裔学生的中学中调取大家的相关数据。
学生人数将会下降。
大等理想高校胸有成竹。
这也不奇怪,因为生,否则联邦政府将不对高校予以资助。
由 是很容易的,只要学校借鉴教学实习的管理、考核办法,在 其考察的结果发现:录取规则与学生的种族 诉状认为,哈佛大学的录取规则已经演他们前期的12年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4此,联邦政府就对包括私立高校在内的录取 假期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习答辩,要求每位同学讲 及其社会对一个种族的刻板印象有关系。
这变成为一种非法的配额制,从而年复一年,非年的教育,甚至都是按照人们通常以为或者规则有了一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那么,没有参 一点,符合2009年普林斯顿的一项调查结裔、西班牙裔、白人、亚裔大体享受着相同的传说中的怎样才能进常青藤盟校的路子去 上述显然要打着美国高等法院的哈佛案 加实习、只是购买实习证明的学生必定露馅。
大学生社会 果:凡是亚裔学生,要比其他族裔的人付出多录取名额,无论申请人的人数怎样上涨,学生设计并实施的。
件,打着亚裔的旗号,使亚裔成为此次案件的 实践、实习的表面化、形式化,根源是考核评价的形式化。
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私立高校大致相同的质量怎样变化,都没有大的改变。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中心议题。
这个案件的核心要点很简单,就是 对于那些希望购买一纸实习证明以便在未来的求职 录取机会。
有人称之为“亚洲税”,即因为身为 为此,他们提出的主张简单明了,抛弃种非常优秀的亚裔都被哈佛等常青藤盟校残酷在打着保持学生多元化群体的名义下,学校 简历中写上一笔的学生,也要意识到,没有真实的实习经 亚裔而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
族优待政策,让所有人公平竞争,从而保证亚地拒之门外。
甚至有极为优秀的高中生在报的招生制度或者录取规则对亚裔美国人有无 历,却去购买实习证明,把实习变为“证明实习”“盖章实 当然,不单是哈佛,其他常青藤盟校如布裔美国人上名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正当权益。
考了所有的8所常青藤盟校后全部被拒。
他歧视现象。
习”,一旦遭遇用人单位追问实习的细节,就会“弄巧成拙”。
朗大学、哥伦比亚、康奈尔、普林斯顿和耶鲁等,在录取亚裔学生的比例上,大体都维持在14%至18%之间。
《平权法案》与亚裔 们的难过可想而知,他们的困惑也可想而知。
但当他们知道,被常青藤盟校录取的人中,有一些人甚至不少人都远没有他们优秀(无论 司法部的说法是,将要寻找调查“高校有无基于种族的有意识的歧视现象”,虽然它并没有直接点名哈佛大学,但因其启动的 这种弄虚作假的不诚信行为会令大学生失去机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最重要的不是经历,而是积累经验。
不要说虚假的实习证明对自己求职毫无帮助,就是有很多段真实 与此相比,同一年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有关哈佛的案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法律是考试分数还是课外活动与个人才艺),那他是去年的案件,而当时案件针对的是哈佛大 的实习经历,可是,经过这些实习之后,却看不到相关的动 校的亚裔学生比例则占到了34.8%,伯克利分文件,即《平权法案》。
该法案是美国20世纪60们的愤怒也是可以想见的。
学,所以,该调查将针对哈佛大学自然不言 手实践能力,这样的实习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校为32.4%,加州理工大学甚至达到了42.5%。
年代针对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族裔、土著、 那么,哈佛如何应对这样的指责呢? 自明。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会抱怨,自己认真去实习,一方 如此鲜明的对比,在诉讼人看来,虽然加女性等历史上受到排斥的族群给予照顾甚至 这次司法部重新审查的案件,看上去不 面合适的实习机会难找,另一方面也得不到多少实习锻 州亚裔人口众多,但其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 是优待的法案,目的是为了纠正美国历史上曾
经有过的少数族裔受到过的不公正待遇。
但这 摒弃种族意识,将有损教育的卓越 过是一起小小的调查,何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反应呢?这实在是与美国当下的时局,与特 炼,因为有不少用人单位把实习生当负担,并没有老师认真指导实习生,这样的实习就是走一个过场,与“证明实 记者快评 个法案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少。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法案的整个实施 哈佛录取规则看上去抽象而透明,但其录取过程却不为人知,哈佛也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因此,多年来,这样的录取范式备 朗普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从特朗普年初上台之后,进行了打击非法移民、整肃合法移民、惩治庇护无证学生的高校乃至城市、反对民权 习”没什么两样。
这需要辩证对待。
首先,大学生要分析自身的问题,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实习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之外,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确实不待见,原因 给﹃ 慢 就 业 ﹄多 姻温才妃 每年的8月都是教育部规定的初次就业情况统计月,也是高校颇为焦灼的日期。
尤其是,近年来,大学里出现“慢就业”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暂缓就业,他们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创业考察,暂缓就业的脚步。
“毕业后马上就业”是人们的基本观念,也是不少家长评价子女成功与否的标准。
有媒体指出,慢就业是逃避社会竞争,是“啃老”行为。
然而,所谓的慢就业并不能够与啃老画等号。
需 一些宽容 注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暂缓就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精准就业;后者则无奋斗目标,对找工作缺乏热情与动力。
苛责过多,还要问造成慢就业的原因。
最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意屈就,因此选择了放慢就业脚步,重新规划人生。
尽管有一种言论让大学 生以创业代替就业,但并不 是每一名大学生都适合创业,用慢就业来 代替盲目创业、避免陷入传销、诈骗组织, 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这部分毕业生没有到单 位上班,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创造财富。
随 着时代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类不用坐班 且收入可观的新工作,如微商、代购、直播 等,也颇受“90
后”大学生的欢迎。
因此,毕业生慢就业,家长、高校、社 会都必须反思。
评价慢就业是否“脱轨”, 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慢就业的人群比例与 时限。
如果只是小范围人群,大可以以一种 包容的心态,允许不一样的存在。
然而,如 今的高校要求就业率,家长把上大学与找 好工作画等号,必然希望尽量减少慢就业 人群,或是联合起来在就业率上造假。
当然,如果这部分人群比例过高、慢就 业的时限越拖越久,就不得不反思,大学生 是否以慢就业为借口行啃老之实?教育投 资是否与能力回报匹配?岗位提供是否远 少于人力提供?是否有一种更适合“90
后” 的新型工作正在成为主流?但是,这一切大 可以看时代的进程再来评价优劣高下,而 不是以一种“狼来了”的心态否定一切。
毕竟,西方国家也有间隔年的先例,毕 业当年不去工作,而是选择旅行、公益等已 是西方高校毕业生常见的行为。
过程中,亚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亚
裔能够勇敢地站出来,针对《平权法案》为自己的族裔争取正当合法的权益,却还是近年来的事情。
那么,亚裔何以会产生这样大的变化呢? 在《纽约时报》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像杜克大学这样的美国名校中,有不少亚裔的学生。
若仔细追问,这样的名校也许并不是他们梦想中的学校,而对于大多数的亚裔来说,常青藤盟校才是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朝思暮想的追求。
对于他们来说,到这样的地方才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这类学 受人们指责,但哈佛依旧我自岿然不动。
但这样做,并不代表可以对外界的质疑充耳不闻。
哈佛为此不得不一次次出来为自己辩解。
哈佛是最早实施《平权法案》的高校,也一直坚守《平权法案》的精神,从1970年代起,哈佛就成为美国高校执行《平权法案》的模范。
哈佛为自己的辩解是,录取规则中并无配额制,无论从人种上来说对黑人还是对其他族裔,还是从个人才能上对音乐家还是对运动员,抑或对于来自某个州的人无论是加州还是宾州,大家都是一视同仁。
但她也强 法保护同性恋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举动。
在这样的时候,启动针对哈佛的案件,目标落在《平权法案》上,自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般认为,这次司法部针对哈佛案件只是其更广泛调查的第一步。
未来最高法院有可能会限制批准录取规则中对非裔和西班牙裔优待的政策。
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攻击《平权法案》,目的在于未来要使白人有所优待。
当然,这只是媒体的一种推测,事实上,《平权法案》牵涉到的问题极为复杂。
该调查未来将走向何方,人们尚需拭目以待。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在于实习生做不了什么事,反而会制造一些麻烦,这需要大学生自己做好实习规划,积极融入实习工作环境,不要把自己变为不懂规则、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同事们都不太欢迎的“魔鬼实习生”。
其次,这些用人单位也要改变对待实习生的态度。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募实习生有助于招聘适合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
尤其是后者,这是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因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所有企业都会受益。
为此,要把每年度招募实习生作为本单位十分重要的工作。
当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大学生就会有更多实习机会,而且,也会在实习中获得成长。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催熟后的中国大学慕课理念须升华 姻刘广明 2012年被称为“慕课年”。
中国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都在积极行动:教育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北大与阿里合作的华文慕课运营;清华大学宣布将建立中国最大的中文MOOCs;上海交大推出“好大学在线”……以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转折点,我国慕课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阶段。
“国家精品课程”成为各省教育厅、各高校争取的另一份蛋糕。
但在热闹的背后,《2016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却显示,90%的中国高校尚未开展慕课课程或平台建设。
中国大学是政府主导的大学,政府行为、决策、制度无疑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
就慕课而言,近年利好政策不断。
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开展系统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公共课、核心课程群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教育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继续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遴选一批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建设。
” 而最新的政策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截至2017年7月31日,境内高校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以受众 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等为重点。
此外,境内高校在国际知名课程平台开设,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慕课也纳入本次认定范围。
”《通知》同时指出,“不具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性的课程,如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仅对本校或少数高校学生开放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和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以及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在认定范围”。
2017年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为500门左右。
《人民日报》也在此时连续发表两篇文章:《在线教育,须持续发力》一文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学生签到、上课表现、成绩查看等融为一体”的在线教育已经进入“智慧教育”新阶段;《让在线教育更有温度》一文则指出,“在‘慕课’发源地美国,在线教育已逐渐融入高等教育发展主流,在线注册学生和传统学生一样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最新的政策与评论无疑给中国大学慕课建设与应用打下了一副催熟剂。
相信中国大学慕课将在各级各类大学中生根发芽,但在跟风繁华的背后,还是应该认真反思慕课背后的东西、慕课所能带来的变化。
在建设与应用慕课中,应该实现慕课理念的升华。
第
一,慕课应该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虽然教师们进行了各类探索,争取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但成功者甚少。
而慕课则为这种实现创造了条件。
由于慕课的开放性、系统性、自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在慕课教学中,教师角色就易于转变了。
在实践中,好的慕课课程,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慕课中更多地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导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索和课程的讨论与学习。
学生也可以在慕课的虚拟社区中自行讨论、自行学习、自行提问与解答。
只要教师角色准备充分,实现教学 第
二,慕课应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移。
以往的大学学生学习,主要是学生独立学习和被动学习。
而慕课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转变成社区学习。
慕课为学生的私人定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平台。
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线上虚拟社区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同伴,找到自己想学的课程,找到自己心仪的老师。
学生可以在自主安排的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师的导引下,在同伴的支持下,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究。
第
三,慕课应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为谁培养这样的人?”是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慕课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反思能力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
慕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细胞,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更多地是知识传递,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慕课中,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现由顺应同化知识向提升学生反思批判能力的转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
四,慕课应该促进教师角色变化。
在传统课程讲授中,教师更多地是个人教学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师则应该实现由独立个人教学向教学团队的转化。
这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有了更多的内涵。
它既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需要教师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慕课不是一个教师在讲,而是一个团队在围绕慕课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
第
五,慕课将带来教学评价的变化。
过去对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情绪与结果等的评价。
而慕课将带来教学评价的根本变化。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中,对慕课教学评价就包括了这种变化,这将成为今后大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将引领大学课程的变化、教学过程的变化。
在《通知》中,对慕课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主要包括课程团队评价、课程教学设计评价、课程内容评价、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评价等。
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中心的转换并非难事。
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展示。
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教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7 海外视野 高教视点 哈佛因录取规则接受美司法部调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正值暑假,很多高校会要求学生在此期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并在开学之后提交实习证明。
然而,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学生无法进行实习,他们的证明怎么开?记者调查发 大学 去年,一则状告哈佛录取规则涉嫌种族歧视的案件在诉至奥巴马政府司法部后被否决。
8月初,《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司法部决定重启此案,将对哈佛大学的录取规则进行调查。
此报道一出,在美国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华盛顿邮报》、CNN等各大媒体全部跟进予以报道,司法部发言人出面澄清,高教、法律等业内人士发表看法,一时间风起云涌,哈佛录取规则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
起诉哈佛案例的由来 去年被否定的案件,实际上缘起于2014年。
在2015年5月,由64个亚裔美国组织联合诉至司法部。
他们在所递交的50页的诉状中提出,在相同的条件下,与白人相比,亚裔申请哈佛被录取的可能性只有34%。
就考试成绩而言,亚裔学生的SAT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班牙裔高出270分,比非裔高出450分,才能获得相同的录取资格。
正因如此,亚裔的新生录取,在以哈佛为代表的常青藤盟校中,所占比例太低。
该诉状 姻郭英剑 图片来源:全景网 调,要想达到真正的多元化,关键要看录取后的数字。
哈佛认为,彻底放弃种族意识,将会有损哈佛教育的“卓越”之处。
哈佛的女发言人杰克逊说,学校的录取规则是公平的,它是将每位申请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考察,而不是看其族裔,这一点与高等法院所设定的录取标准相一致。
哈佛所倡导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可以和来自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与持有不同观点看法的人和平共处的能力。
再看数据,哈佛2017年新生的族裔人数比例为:非裔14.6%,亚裔22.2%,西班牙裔11.6%,原住民或者太平洋岛居民2.5%。
心细的读者会发现,这些少数族裔人数加起来,超过了50%。
换句话说,哈佛历史上,第一次录取的新生比例,少数族裔的学生人数超过了白人。
由此我们看到,《平权法案》涉及到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学术问题,但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
司法部介入的目的何在 现,如今在网络上,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定制的实习证明。
记者在QQ群中搜索关键词“实习证明“”实习证明盖章回访”,发现了不少相关的群组。
其中一个名叫“学生实习证明盖章回访”的群,共有487名成员,一位自称是李老师的人主动联系了记者。
在网上订制实习证明,这毫无疑问是弄虚作假行为。
对于在网上兜售实习证明的不法商贩,有关部门必须严厉打击,这和贩卖假文凭是同样性质的制假贩假。
而要杜绝这类交易,关键还在于大学要转变对学生假期实习的考核评价方式,防止学生用一纸实习证明来交差。
大学生的实习主要包含两类。
一类是纳入教学计划必须完成的实习,对于这类实习,大学必须审核实习机构是否具有实习资质(满足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的条件),明确实习带教老师、实习内容,并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
这类实习,大学生是比较难作假的。
这类实习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大学强制学生到某一企业去实习,企业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
另一类是学生自主参加实习,作为假期社会实践内容。
对于这一类实习,很多大学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实习证明,就算完 须 转 变 姻熊丙 实 奇习 评 价 方 式 提出,哈佛在2013年录取的亚裔新生比例 我们知道,美国私立高校具有很高的独 成实习任务。
目前发生的订制实习证明现 为18%,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应该录取的亚裔1996年,加州经过公民投票,摒弃了种族优待生大都有着很高的GPA,近乎完美的SAT立性。
那么,何以联邦政府会对他们的录取规 象,就针对后一类实习,由于学校只看实习 人数。
政策。
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哈佛禁止在录取考试分数,课外活动、个人才艺令人艳羡。
因则产生影响呢?这一规则来自《人权法案》的 证明,因此有一些学生就在实习证明上做 在此之前,波士顿的联邦法院批准了原规则中考虑种族的因素,那么,亚裔学生的人而,他们对于进入常青藤盟校总是信心满相关规定,法案规定凡是接受政府经费的高 文章,一些人也就从中看到“商机”,在网上 告提出的要求,从四所非常著名的同时有众数将会大幅上涨,而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满,对于未来进入哈佛、普林斯顿、哥大、宾校,在其专业建设中严禁种族歧视现象的发 提供订制实习证明的服务。
治理这一现象 多亚裔学生的中学中调取大家的相关数据。
学生人数将会下降。
大等理想高校胸有成竹。
这也不奇怪,因为生,否则联邦政府将不对高校予以资助。
由 是很容易的,只要学校借鉴教学实习的管理、考核办法,在 其考察的结果发现:录取规则与学生的种族 诉状认为,哈佛大学的录取规则已经演他们前期的12年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4此,联邦政府就对包括私立高校在内的录取 假期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习答辩,要求每位同学讲 及其社会对一个种族的刻板印象有关系。
这变成为一种非法的配额制,从而年复一年,非年的教育,甚至都是按照人们通常以为或者规则有了一定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那么,没有参 一点,符合2009年普林斯顿的一项调查结裔、西班牙裔、白人、亚裔大体享受着相同的传说中的怎样才能进常青藤盟校的路子去 上述显然要打着美国高等法院的哈佛案 加实习、只是购买实习证明的学生必定露馅。
大学生社会 果:凡是亚裔学生,要比其他族裔的人付出多录取名额,无论申请人的人数怎样上涨,学生设计并实施的。
件,打着亚裔的旗号,使亚裔成为此次案件的 实践、实习的表面化、形式化,根源是考核评价的形式化。
几倍的努力,才能获得私立高校大致相同的质量怎样变化,都没有大的改变。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中心议题。
这个案件的核心要点很简单,就是 对于那些希望购买一纸实习证明以便在未来的求职 录取机会。
有人称之为“亚洲税”,即因为身为 为此,他们提出的主张简单明了,抛弃种非常优秀的亚裔都被哈佛等常青藤盟校残酷在打着保持学生多元化群体的名义下,学校 简历中写上一笔的学生,也要意识到,没有真实的实习经 亚裔而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
族优待政策,让所有人公平竞争,从而保证亚地拒之门外。
甚至有极为优秀的高中生在报的招生制度或者录取规则对亚裔美国人有无 历,却去购买实习证明,把实习变为“证明实习”“盖章实 当然,不单是哈佛,其他常青藤盟校如布裔美国人上名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正当权益。
考了所有的8所常青藤盟校后全部被拒。
他歧视现象。
习”,一旦遭遇用人单位追问实习的细节,就会“弄巧成拙”。
朗大学、哥伦比亚、康奈尔、普林斯顿和耶鲁等,在录取亚裔学生的比例上,大体都维持在14%至18%之间。
《平权法案》与亚裔 们的难过可想而知,他们的困惑也可想而知。
但当他们知道,被常青藤盟校录取的人中,有一些人甚至不少人都远没有他们优秀(无论 司法部的说法是,将要寻找调查“高校有无基于种族的有意识的歧视现象”,虽然它并没有直接点名哈佛大学,但因其启动的 这种弄虚作假的不诚信行为会令大学生失去机会。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习最重要的不是经历,而是积累经验。
不要说虚假的实习证明对自己求职毫无帮助,就是有很多段真实 与此相比,同一年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 有关哈佛的案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法律是考试分数还是课外活动与个人才艺),那他是去年的案件,而当时案件针对的是哈佛大 的实习经历,可是,经过这些实习之后,却看不到相关的动 校的亚裔学生比例则占到了34.8%,伯克利分文件,即《平权法案》。
该法案是美国20世纪60们的愤怒也是可以想见的。
学,所以,该调查将针对哈佛大学自然不言 手实践能力,这样的实习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校为32.4%,加州理工大学甚至达到了42.5%。
年代针对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族裔、土著、 那么,哈佛如何应对这样的指责呢? 自明。
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会抱怨,自己认真去实习,一方 如此鲜明的对比,在诉讼人看来,虽然加女性等历史上受到排斥的族群给予照顾甚至 这次司法部重新审查的案件,看上去不 面合适的实习机会难找,另一方面也得不到多少实习锻 州亚裔人口众多,但其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 是优待的法案,目的是为了纠正美国历史上曾
经有过的少数族裔受到过的不公正待遇。
但这 摒弃种族意识,将有损教育的卓越 过是一起小小的调查,何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反应呢?这实在是与美国当下的时局,与特 炼,因为有不少用人单位把实习生当负担,并没有老师认真指导实习生,这样的实习就是走一个过场,与“证明实 记者快评 个法案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少。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法案的整个实施 哈佛录取规则看上去抽象而透明,但其录取过程却不为人知,哈佛也拒绝透露相关信息。
因此,多年来,这样的录取范式备 朗普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从特朗普年初上台之后,进行了打击非法移民、整肃合法移民、惩治庇护无证学生的高校乃至城市、反对民权 习”没什么两样。
这需要辩证对待。
首先,大学生要分析自身的问题,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实习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之外,有一些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确实不待见,原因 给﹃ 慢 就 业 ﹄多 姻温才妃 每年的8月都是教育部规定的初次就业情况统计月,也是高校颇为焦灼的日期。
尤其是,近年来,大学里出现“慢就业”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毕业后暂缓就业,他们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创业考察,暂缓就业的脚步。
“毕业后马上就业”是人们的基本观念,也是不少家长评价子女成功与否的标准。
有媒体指出,慢就业是逃避社会竞争,是“啃老”行为。
然而,所谓的慢就业并不能够与啃老画等号。
需 一些宽容 注意,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暂缓就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精准就业;后者则无奋斗目标,对找工作缺乏热情与动力。
苛责过多,还要问造成慢就业的原因。
最直接原因是就业压力大,部分大学生一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愿意屈就,因此选择了放慢就业脚步,重新规划人生。
尽管有一种言论让大学 生以创业代替就业,但并不 是每一名大学生都适合创业,用慢就业来 代替盲目创业、避免陷入传销、诈骗组织, 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从表面上看,这部分毕业生没有到单 位上班,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创造财富。
随 着时代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类不用坐班 且收入可观的新工作,如微商、代购、直播 等,也颇受“90
后”大学生的欢迎。
因此,毕业生慢就业,家长、高校、社 会都必须反思。
评价慢就业是否“脱轨”, 关键在于整个社会慢就业的人群比例与 时限。
如果只是小范围人群,大可以以一种 包容的心态,允许不一样的存在。
然而,如 今的高校要求就业率,家长把上大学与找 好工作画等号,必然希望尽量减少慢就业 人群,或是联合起来在就业率上造假。
当然,如果这部分人群比例过高、慢就 业的时限越拖越久,就不得不反思,大学生 是否以慢就业为借口行啃老之实?教育投 资是否与能力回报匹配?岗位提供是否远 少于人力提供?是否有一种更适合“90
后” 的新型工作正在成为主流?但是,这一切大 可以看时代的进程再来评价优劣高下,而 不是以一种“狼来了”的心态否定一切。
毕竟,西方国家也有间隔年的先例,毕 业当年不去工作,而是选择旅行、公益等已 是西方高校毕业生常见的行为。
过程中,亚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亚
裔能够勇敢地站出来,针对《平权法案》为自己的族裔争取正当合法的权益,却还是近年来的事情。
那么,亚裔何以会产生这样大的变化呢? 在《纽约时报》所举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像杜克大学这样的美国名校中,有不少亚裔的学生。
若仔细追问,这样的名校也许并不是他们梦想中的学校,而对于大多数的亚裔来说,常青藤盟校才是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朝思暮想的追求。
对于他们来说,到这样的地方才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
这类学 受人们指责,但哈佛依旧我自岿然不动。
但这样做,并不代表可以对外界的质疑充耳不闻。
哈佛为此不得不一次次出来为自己辩解。
哈佛是最早实施《平权法案》的高校,也一直坚守《平权法案》的精神,从1970年代起,哈佛就成为美国高校执行《平权法案》的模范。
哈佛为自己的辩解是,录取规则中并无配额制,无论从人种上来说对黑人还是对其他族裔,还是从个人才能上对音乐家还是对运动员,抑或对于来自某个州的人无论是加州还是宾州,大家都是一视同仁。
但她也强 法保护同性恋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举动。
在这样的时候,启动针对哈佛的案件,目标落在《平权法案》上,自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般认为,这次司法部针对哈佛案件只是其更广泛调查的第一步。
未来最高法院有可能会限制批准录取规则中对非裔和西班牙裔优待的政策。
换句话说,特朗普政府之所以攻击《平权法案》,目的在于未来要使白人有所优待。
当然,这只是媒体的一种推测,事实上,《平权法案》牵涉到的问题极为复杂。
该调查未来将走向何方,人们尚需拭目以待。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在于实习生做不了什么事,反而会制造一些麻烦,这需要大学生自己做好实习规划,积极融入实习工作环境,不要把自己变为不懂规则、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同事们都不太欢迎的“魔鬼实习生”。
其次,这些用人单位也要改变对待实习生的态度。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募实习生有助于招聘适合本单位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
尤其是后者,这是企业应该有的社会责任,因为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所有企业都会受益。
为此,要把每年度招募实习生作为本单位十分重要的工作。
当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大学生就会有更多实习机会,而且,也会在实习中获得成长。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催熟后的中国大学慕课理念须升华 姻刘广明 2012年被称为“慕课年”。
中国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都在积极行动:教育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北大与阿里合作的华文慕课运营;清华大学宣布将建立中国最大的中文MOOCs;上海交大推出“好大学在线”……以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为转折点,我国慕课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展开阶段。
“国家精品课程”成为各省教育厅、各高校争取的另一份蛋糕。
但在热闹的背后,《2016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却显示,90%的中国高校尚未开展慕课课程或平台建设。
中国大学是政府主导的大学,政府行为、决策、制度无疑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向。
就慕课而言,近年利好政策不断。
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开展系统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公共课、核心课程群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教育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继续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遴选一批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建设。
” 而最新的政策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截至2017年7月31日,境内高校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以受众 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教育课、教师教育课程等为重点。
此外,境内高校在国际知名课程平台开设,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慕课也纳入本次认定范围。
”《通知》同时指出,“不具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性的课程,如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仅对本校或少数高校学生开放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SPOC)和应用于非全日制学生的网络教育课程,以及无完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在认定范围”。
2017年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为500门左右。
《人民日报》也在此时连续发表两篇文章:《在线教育,须持续发力》一文提出,“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学生签到、上课表现、成绩查看等融为一体”的在线教育已经进入“智慧教育”新阶段;《让在线教育更有温度》一文则指出,“在‘慕课’发源地美国,在线教育已逐渐融入高等教育发展主流,在线注册学生和传统学生一样可以申请助学贷款”。
最新的政策与评论无疑给中国大学慕课建设与应用打下了一副催熟剂。
相信中国大学慕课将在各级各类大学中生根发芽,但在跟风繁华的背后,还是应该认真反思慕课背后的东西、慕课所能带来的变化。
在建设与应用慕课中,应该实现慕课理念的升华。
第
一,慕课应该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虽然教师们进行了各类探索,争取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但成功者甚少。
而慕课则为这种实现创造了条件。
由于慕课的开放性、系统性、自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在慕课教学中,教师角色就易于转变了。
在实践中,好的慕课课程,为翻转课堂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教师在慕课中更多地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导师,引导学生开展问题的探索和课程的讨论与学习。
学生也可以在慕课的虚拟社区中自行讨论、自行学习、自行提问与解答。
只要教师角色准备充分,实现教学 第
二,慕课应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移。
以往的大学学生学习,主要是学生独立学习和被动学习。
而慕课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转变成社区学习。
慕课为学生的私人定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平台。
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线上虚拟社区中找到自己学习的同伴,找到自己想学的课程,找到自己心仪的老师。
学生可以在自主安排的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师的导引下,在同伴的支持下,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与探究。
第
三,慕课应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为谁培养这样的人?”是人才培养模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慕课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反思能力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
慕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细胞,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更多地是知识传递,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慕课中,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实现由顺应同化知识向提升学生反思批判能力的转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
四,慕课应该促进教师角色变化。
在传统课程讲授中,教师更多地是个人教学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师则应该实现由独立个人教学向教学团队的转化。
这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有了更多的内涵。
它既需要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需要教师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慕课不是一个教师在讲,而是一个团队在围绕慕课的教学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
第
五,慕课将带来教学评价的变化。
过去对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效果、学生学习情绪与结果等的评价。
而慕课将带来教学评价的根本变化。
在教育部《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中,对慕课教学评价就包括了这种变化,这将成为今后大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意见,将引领大学课程的变化、教学过程的变化。
在《通知》中,对慕课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主要包括课程团队评价、课程教学设计评价、课程内容评价、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评价等。
面广量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中心的转换并非难事。
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展示。
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教 (作者系河南工业大学教授)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