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用型人才成长打开通道,8主办:职成教育部

美工 0
主编:马思援编辑:马思援电话:010-62257722-277Email押msy@edumail.com 【学者论坛】 职成教育ZHICHENGJIAOYU 为应用型人才成长打开通道 ■明航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出台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可以说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仅就办学规模而言,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分别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现实,主要表现在总体数量不足和素质偏低、专业和层次结构不合理、知识和技能不匹配、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方面。
究其原因,除应用型人才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高、资格考证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外,还存在着发展途径不畅、培养模式不科学、企业和社会参与机制缺乏、家庭培养成本高等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就整体而言,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为此,笔者建议,在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的资格考证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同时,要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改善教育结构,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
一方面,强调职业教育 就是就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本报记者鲍效农摄 办学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另一方面,让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有较大的开放性,建立“立交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然培养目标不同,但是保持必要的流通性是有益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人们选择更适合的教育。
我们既不能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办成终极性的教育,也不可以将职业教育引入“学历教育”或“应试教育”的轨道。
无论是哪一类教育或是哪一级教育,都应该是开放性的,从而给人才的流动和发展以较大的空间。
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畅通,无疑将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完善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一,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2+1”、“1+2”、“1+1+1”等多 ■改善教育结构,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途径。
■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完善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应用型人才的家庭培养成本。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种模式,推动订单培养。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二,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培养。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推行应用型人才“双证”就业机制。
———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应用型人才的家庭培养成本。
为了引导人们积极选择 职业教育,应当提高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回报率。
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收费政策,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有效降低职业院校学费,同时对社会不利人群子女接受职业教育提供资助。
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
要根据当地实际,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本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例,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相应增长。
各地应逐渐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制度,可采用教育券、贷学金、助学金、奖学金等办法,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帮助。
在国家和地方扶贫资金中,要安排一部分用于资助农村贫困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为家庭贫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
采取联 合、连锁、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提高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
推动骨干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挥辐射作用,与相关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实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与有条件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连锁办学,扩大招生规模,降低学习费用,方便农村初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农民就近接受中等职 业学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和地方可以组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较重、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地区,要扩建、改建、新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和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面向西部地区和农村跨地区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把民办职 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职业院校要一视同仁。
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
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鼓励职业学校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有关规定,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要把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转制、股份制和中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
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积极探索吸收民间资本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途径和机制,鼓励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社会组织及个人到中西部地区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或捐资助学,支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45) 深化工学结合培养中医药人才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祝建材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在98%以上。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从企业的岗位需求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在高职 教育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吸收医药企业、医院药剂科人员参加。
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再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本专业业务范围涵盖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7种职业、34个工种,涵盖了中药行业农、工、医、商4个方面的主要工种,这34个工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与中药行业的其他工种有相通性,能胜任这些岗位工作的人在中药行业内部转岗也比较容易。
———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构建课程体系。
按照“干什么,学什 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我们采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吸收有关高校及中药材生产企业专家参与中药栽培技术方向课程设计;吸收药品生产企业专家参与中药制药技术方向课程设计;吸收药品经营企业专家参与医药营销方向课程设计;吸收药品检验机构专家参与中药分析技术方向课程设计。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市场调研情况和《中药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对34个工种的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大的能力领域(社会生存通用能力、中药行业通用能力、专门化能力),每个领域再分解为若干具体能力,列出各项能力对应的课程。
———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问题。
推行“双师制”授课制度,即将一门课程拆解成若干单元,有些单元由学校教师讲授,有些单元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讲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创立了“1234”(一目标、
体系、三结合、四条件)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目标是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体系是指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三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继承性教育与创造性教育相结合,四条件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条件、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条件、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条件。
———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我们设计出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素质教育、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等若干个课程模块。
在课程模块中,不同的专业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二级单元模块,如中药专业在岗位能力提升模块中又设置了中药栽培、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营销等二级单元模块(专门化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所拟定的未来就业方向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分 为校内实训、教学见习与顶岗实习三部分。
校内实训包含320个实训项目、1070学时;教学见习包含药用植物野外教学见习1周、课间教学见习2周、毕业实习22周,共25周,以每周28学时计算,折合700学时,实践教学时数总计1770学时。
理论课时(1766学时)与实践课时之比约为1∶
1。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通过经营实习、阶段性专业实习(市场调查、见习推销、营销策划、网上贸易实习等)、综合职业技能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来强化。
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到商业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商品销售实习,熟悉商品经营的基本过程,掌握商品经营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通过网上模拟实习、社会调研、毕业设计来完成,使学生将3年来所学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等融合成综合业务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再经过毕业设计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基本技能考核。
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中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
安徽巢湖免费培训促就业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有各类职业培训学校11所,开设电脑、缝纫、家政等十多个专业的课程。
居巢区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组织近千名农民工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接受免费培训。
上图为安徽省巢湖市扬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指导学员学习缝纫技术。
左图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职业培训学校学习电脑专业制图。
徐振华摄(新华社发) 辽宁美术职业学院: 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侯东宁 “每一位老师都认真负责,教给我们的专 业和软件知识都是最新、最实用的,每一堂课 我都有新的收获,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多。

” 这是前不久辽宁美术职业学院进行的全体教 师“学生民意测评”中,展示设计专业0701班 一名同学的留言。
其实,在近4000份测评中, 这样的评价随处可见。
测评结果显示:学生对 学校、对教师的满意评价高达90%。
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体现在学生身 上。
因此,早在1991年创办之际,学院就明 确提出“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 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 办学理念,辽宁美术职业学院逐步发展成为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一所被社会和家长认可的高职院校。
——— 。
作为一所 艺术类高职院校,入学新生的起点不同:有 的是文、理类考生,有的则是美术类考生。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与 实践,设计出独特的“人才发展矩阵方案”, 在能力上进行模块式发展,在教学上不放弃 任何一个学生。
环艺专业0801班一名同学说:“我不 是美术类考生,刚来到学校时特别自卑。
但是,上课以后发现老师根据我们各门功课的情况专门设计了人才发展矩阵方案,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理科优势,在3D空间等方面实现突破。
” 在辽宁美术职业学院的画室里,一个班级的学生是以水平不同分为不同小组的,基础薄弱的同学先画简单的几何形体,稍有基础的画较为复杂的静物组合,基础较好的则直接画与专业相关的专业静物。
在英语课上,教师每次留的作业总是最少分为3种难度,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水平自行选择。
基于过程的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辽宁美术职业学院的专业以艺术设 计类为主,在课程设计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这种课程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过程一环扣一环,没有独立于环节之外的知识与技能。
为了考查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学习得如何,学院全面开展“基于过程的考试”,即每个学期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阶段考核。
教师通过阶段考核来自检教学成果,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环节加以调整。
学生在考核过程中 将一个月的所学进行回顾,检验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差错。
同时,每次阶段考核的出题形式都是根据课程的特点而设计的,如绘图、上机操作、实际动手操作、口试等方式都应用在阶段考核中。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高年级专业细分,增强核心竞争力。
高年级学生面临 着就业问题,能不能让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不上同样的课,而是根据兴趣和就业需要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细分方向呢?这种类似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方式,正在辽宁美术职业学院广泛实践。
动漫设计专业0604班的一名同学说:“我的空间感不好,但是平面能力很强。
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的平面设计作品就已经被一些动漫公司看好。
到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三维动画时,我学得很痛苦。
没想到刚上大
三,我们专业就进行了二维、三维的方向选择。
我马上选了二维,这样我就不用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了。
”高年级专业内分方向教学,给学生带来了真正发挥优势的机会。
2009年2月27日星期
【职教畅言】 高职课程建设的“三度” ■张健课程是学生为未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 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
其重要性在于: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学校是通过课程为学生服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当遵循“三度”原则,抓好课程建设。
———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度。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重视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度。
二者之间匹配度越高、联系性越强,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愈加科学合理,愈符合高职课程改革“职业本位”、“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方向,愈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实践比重和实现学生的未来就业。
做到这一点,一要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优选和剪裁课程内容。
要运用逆向倒推的手法,分析岗位要求,还原职业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定都是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直接应用、派上用场的。
二要以就业需要匹配课程内容。
要以服务学生未来就业、能够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为指导思想,取舍课程内容。
做到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知识的习得为主,以必须、够用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为辅。
三要链接证书课程。
证书课程是指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设置的、以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开发的课程,其内容大多直接关涉职业工作,能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匹配程度,是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正确选择。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度。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课型。
理论课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等。
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是提升人文素养、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是培养职业能力、习得应用技能。
但就两类课程的教学实践看,还存在着整合不够科学、搭配尚欠合理、运作不善创新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
提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度,一要把握课程整合的基本导向。
即按照课程理论适度化、课程组织职业化、课程实践充足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四化”要领整合课程。
二要以岗位需求为依据重构教材。
“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去掉重复的部分,合并类似的部分,删减繁琐的部分,扬弃过时的部分,保留个性的部分,增加先进的部分”,使教材成为课程整合的范本。
三要寻找课程整合的有效范式。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特性与课程实施的吻合度。
高职生是高等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长于形象思维,短于逻辑思维;实践性智力突出,分析性智力不足;不擅长抽象的概念、原理、范畴等符号化的理论学习,而乐于在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程序性知识。
因而,高职课程的实施一定要扬长避短,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性和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组织教学。
一要重视和突出实践教学。
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高技能人才,“会做”是他们的才略智能之长和谋职就业之本。
二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
经验指的是“怎样做”,策略解决的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应该成为高职课程实施的着力点。
三要重视情境化教学。
要积极利用并创造学生学习的职业情境,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课程内容与活动情境实现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实践的热情,并最终习得职业生存所需要的技能。
【信息速览】 湖北实施农村卫生人员“六个五千”培养工程 湖北将从今年起用4年时间组织实施 农村卫生人员“六个五千”培养工程, 为农村卫生培养更多人才。
据悉,湖北实施的“六个五千”培 养工程分别是:5000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 师培训工程;5000名免费定向医学专科生 培养工程;5000名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对口 支援乡镇卫生院工程;5000名乡镇卫生院 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工程;5000 名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程;5000名乡村医 生中专学历教育工程。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将完成1500名乡 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开展农村 高等医学人才1250名定向培养,组织1250 名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对口支援 250所乡镇卫生院,组织1250名乡镇卫生 院卫生技术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培训, 在1250个农村卫生室中每个选派一名乡村 医生参加内儿科专项技能培训,组织1250 据新华社名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工作。
( )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政编码:100082电话中继线:62257722电报挂号:81108统一刊号:CN11—0035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128号(1-1)印刷:解放军报印刷厂定价:每月2
4.00元零售每份:0郾80元

标签: #基础 #文件 #培训机构 #做什么 #有什么 #驱动程序 #软件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