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清越:,如何给小孩理发视频

小孩 4
公益·故事 2022年5月17日星期二E-mail:ying1211@联系电话:010-88146993 责编/赵莹莹校对/马磊排版/孔祥佳 11 ·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② 凡人善举 fanrenshanju 她是志愿者队伍里的“第二代”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在她心里种下“助人为乐”的种子面对高风险的疫情防控工作她说出了“我年轻,我得上”的青春誓言 瓮清越:“我年轻,我得上!” 本报记者舒迪 24岁的瓮清越是河北沧州高新区的一名幼儿园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每天下班时间一过,当别人可以开始休闲放松,她的志愿服务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
今年沧州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24岁的瓮清越第一时间就冲到了志愿服务岗位上,根据工作需要,她先后身兼多“职”,在战“疫”最前线激荡出满满的青春力量。
面对疫情的考验和母亲的担心,她只有一句话:“我年轻,我得上!” 年轻的瓮清越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却已经是一位“资深志愿者”。
瓮清越的父亲瓮龙昌多年来拿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助学、助老、大病救助等各项公益活动中。
对此瓮清越一开始并不认可,只是觉得自己的父亲怎么总是那么忙,好不容易有个节假日,也都是出去忙“别人的事情”。
随着年龄增长,瓮清越慢慢理解了父亲和志愿者们的举动,并且也开始尽可能参加志愿服务。
上大学以后,她自己也成为一名积极的志愿者。
就这样,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瓮清越又毅然地冲到了抗击疫情的一线。
今年3月9日早晨,当得知小区封控以后,瓮清越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和父亲穿上红马甲站到了小区门口。
第一天,她的任务是分发医疗物资,做好核酸检测的后勤保障工作;第二天,她去小区核酸检测现场维持 秩序;第三天,她也穿上防护服,成为一名“大白”,作为医护人员的助手开展工作,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天,她作为助手陪同医护人员为不能出门做核酸检测的人员上门检测。
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他们去的全是老旧小区,没电梯,只能靠两条腿爬楼。
在出发之前,瓮清越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做好各项防护。
但完成100多人的核酸检测以后,脱下防护服,瓮清越才发现自己手套里全是汗,浑身几乎没有一丝力气…… “其实我现在已经是抗疫志愿者中的‘多面手’了。
”瓮清越笑着说。
沧州疫情最吃紧的那段时间,瓮清越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准备出发去接医护人员,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她是“接线员”,在社区里接打电话,通知居民核酸检测的消息,同时记录居民们的来电;她是“宣传员”,只要放下手头儿的工作,她就忙着给其他团队拍摄小视频,记录下大家齐心抗疫的画面;她是“配送员”,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药品…… 最让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其他志愿者们念念不忘的,是瓮清越“炊事员”的角色。
别看瓮清越年轻,但从小父母就培养她的自立能力,其中特拿手的就是她的厨艺。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瓮清越的这门“手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当时医护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社区 工作人员已是连轴转,好多志愿者也存在吃饭不方便的问题。
最后,大家想办法凑齐了炊具,瓮清越开始发挥自己的厨艺,为大家做起了饭。
瓮清越说,当时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工作人员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所以一定要让大家吃好。
她从联系食材开始,再到征集大家想吃哪些菜,然后自己亲自动手炒菜,忙得团团转。
原先没在这么大的锅里炒过菜,瓮清越刚开始时还有些吃力,后来就得心应手了,“一锅出一个菜”,最多的时候她能连炒七八个。
“这是一段我注定无法忘记的特殊日子。
”瓮清越说,在这些战“疫”的日子里,她洒下汗水,也有许多宝贵的收获。
连日来,瓮清越感动于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那种众志成城、那种磅礴的精神力量。
她也从一位位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一位位和她一样坚守在一线的志愿者身上,看到了许多“闪闪发亮”的光芒。
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颁发的2022年“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称号和5000元奖金后,瓮清越表示,将把奖金全部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责任、担当、守望相助,这些词语已经不再是书面上的语言,而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和体验。
”瓮清越说:“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能够在我的家乡,在别人需要我的时候,去为大家做些什么。
真做了之后我发现,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收获的是快乐……” 疫情当前,他冲锋在前风里雨里,晨昏日暮但当他脱下防护服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心中充满热血的志愿者竟是一位靠假肢前行的青年 他的防护服下,有个让人心疼的秘密…… 本报记者赵莹莹 “这里是村里的核酸检测点,也是村民们平常健身的地方,需要经常消杀。
”一段时间以来的每天上午,家住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新村的“85后”、新村阳光志愿服务中心主任汤俊杰,都会骑着他的电动小摩托,来到当地的健身广场做消杀。
不熟悉他的人很难看出,忙进忙出的汤俊杰,防护服下有个让人心疼的秘密——他是一位双下肢截肢的残疾人,完全靠着腿上的两条假肢行动。
从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汤俊杰就不停奔波、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消杀一线。
每次做消杀志愿服务工作前,汤俊杰的防护装备穿戴和其他志愿者有点不一样。
“我要先把一条腿的假肢取下,把腿放进防护服裤筒里后,再重新装上假肢。
另一条腿,也是这样穿的。
”和双腿上的假肢打了14年交道,汤俊杰乐呵呵地说:“不需要其他人帮忙穿,我自己多花几分钟能搞定。
” 每次从健身广场做完消杀工作,回到志愿服务中心的汤俊杰将防护服 脱下,一身是汗,精神疲惫。
“没事,我有‘钢筋铁骨’,这些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事情。
” 汤俊杰对暮云新村中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尤其是家庭困难的残疾户,在防疫工作中,我会特别关注他们。
” 不久前,在为手部不便的残疾人陈哥做上门防疫服务时,看到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汤俊杰十分感慨。
“陈哥差不多50岁了,自己生活不便,还要在家中照顾老母亲。
”见到陈哥疫情防控期间不方便出门理发,下午汤俊杰就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为他理发剃须。
连日来,在开展消杀志愿服务的同时,汤俊杰还开着残疾人专用车先后为100余户居民运送生活物资,组织开展了12场核酸检测的志愿服务,为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提供消杀工作和社区流调工作等志愿服务。
看到汤俊杰每天忙上忙下,个别亲友也对他有些不理解,他却憨厚地说道:“能为大家解决问题,就是我的价值所在,是有点累,但是很值得。
” 出生于1985年的汤俊杰,人生充满坎坷。
因为先天性疾病,他从小走路不便。
22岁时,一场车祸之后,又失去了一双小腿。
汤俊杰的家庭很特殊,家里6个人中,就有5个是残疾人。
截肢后,他也一下子从壮劳力变成需要被照顾的人。
2008年,汤俊杰通过公益项目免费安装了假肢。
和假肢磨合了一年,他马上去驾校考取了残疾人专用驾驶证。
“有段时间我白天修电器,晚上跑网约车,家中养鸡养鸭养蜜蜂,还销售茶叶,同时干四份工作。
”汤俊杰回忆说,在努力赚钱养家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其他残疾人。
10年前,汤俊杰进入志愿者行列。
从受人帮助到帮助别人,从最开始的公益“小白”到成为志愿服务“多面手”,汤俊杰越战越勇,也越来越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6年来,汤俊杰已经走访了长沙市天心区内1000多位残疾人的家庭,穿坏了6双假肢。
“我想告诉和我一样的残友们,我们也可以自信起来,也可以有能力帮助他人。
”汤俊杰说。
暖心故事 nuanxingushi 2014年,他自筹资金成立长沙市上善助残服务中心,8年来精准帮扶5000余人,为当地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他就是曾获评“中国好人”的—— “山村助残人”谢向前 湖南长沙岳麓区莲花山村,是个交通不便的小山村。
近年来,因为上善助残服务中心,这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2013年,对中心创始人谢向前来说是命运转折的一年,那一年,他43岁。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谢向前全身60%的面积重度烧伤,落下终身残疾。
由于手、脚功能下降,出院后的谢向前曾经四处寻求工作机会,他一次又一次深刻感受到残疾人再就业的无比艰辛和困难。
但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将他打倒。
“我要好好活着,还要带着残疾朋友一起 好好活,重新拾起生活的自信。
”谢向前对自己说。
向善是一种信念,它会指引人们穿越 黑暗的方向,纵使道路崎岖却依然心中有光。
曾经的经历,让谢向前深深体会到残障人士就业的艰难。
他决定创办一家公益机构,带领残疾人走上脱贫之路。
2014年7月,在各级残联部门的支持下,谢向前自筹资金,注册成立上善助残服务中心。
经过谢向前锲而不舍的努力,上善助残服务中心与多家爱心企业达成合作,先后承接了印刷品和电子元件后期加工、手提袋制作、图书包装、艾条加工等,完全可以满足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
工作来了一件又一件,可最初到中心应聘的残疾人朋友却并不多。
为了打消顾虑,谢向前主动上门联系,接送他们实地了解情况、耐心解答问题,动员 他们到中心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真心实意打开了一个个心结后,一部分身体有缺陷的村民陆续加入“上善”大家庭,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工作。
2015年6月,上善助残服务中心成为“湖南省残障人士就近就便就业试点单位”。
次年,中心员工增加到50人,其中残障人士占比74%。
眼见残疾朋友能够自食其力地生活,谢向前又创办了岳麓区高觉田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
“上善于心,厚德于人”,这是谢向前助残扶贫的初心和动力。
2018年,为进一步解决有就业需求和能力的残疾朋友就业问题,谢向前利用当地优势资 源,在中心旁流转租赁稻田,开设以土 地认领、农耕生活体验、莲藕种植、荷 花鱼养殖、走地鸡饲养为主的“同心农 场”项目。
“如今,农场的150块地被70多位 爱心人士认领,每块地每年收800元租 金,中心的残友们帮忙打理,由此获得 相应的报酬,还能带动周边农户的蔬菜 销售。
”谢向前笑着说。
据统计,从2014年成立至今,上善 助残服务中心精准帮扶残疾人5000余 人,对300余户残障家庭进行结对帮 扶,为50余名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希望中心未来能发展成为集康 复、就业、养老为一体的多方位助残组 织。
”谢向前说。
(颜若) 河北省政协委员吴琼: 20年义剪为初心 本报记者高新国 “理发,这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事,却成了一些老人的‘微心愿’。
我们的义剪活动,能实实在在地走进老人们心里,用实际行动敬老爱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正是为了这样的初心,让河北省政协委员吴琼带着自己的美发团队,持续20多年开展义剪活动。
做一件事简单,但把一件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并不容易。
河北省保定市某军队干休所旁边的“卓越发屋”,是吴琼创业初期的店面。
经常过去理发的徐老,是一名老红军的后代。
吴琼被徐老军人家庭的事迹所感动,不仅免费为他理发,更是走上了义务剪发奉献社会的爱心之路。
最初几年,徐老时常自己溜达到店里理发。
几年后,他的行动愈发不便,出门需要依靠拐杖。
每次老人来剪发,吴琼都会到干休所门口等着,慢慢将老人搀扶进店里,剪完后再送他回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7年,直到徐老生病卧床不能再出门。
后来,吴琼就主动拿起工具箱,上门为老人服务。
“很多老人像徐老一样,需要理发服务,举手之劳就能换来他人舒心的笑容,应该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吴琼告诉记者,周
二、周四是“卓越美业”的敬老日,20多年来,凡是进店的60岁以上老人、敬老院里的老人、社区里腿脚不便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免费剪发服务。
“我每天要戴帽子工 作,请把我的头发剪短点,方便打理。
”环卫工葛师傅刚一坐下便叮嘱义剪理发师。
除了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吴琼还带领团队经常为环卫工人义务剪发,做“城市美容师”的理发师。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吴琼带领团队加入援鄂医护队员家庭保障组,为队员家属上门理发。
“我们虽然不能参与一线的抗疫工作,但也希望尽己所能为医疗队员服务。
”此外,吴琼带领卓越爱心义剪队伍,为疫情防控指挥部、医务人员、警务人员、新闻记者、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义务剪发2000余人次,曾经连续工作9小时,为上百位一线防控人员义务剪发。
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巾帼文明岗、保定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是对吴琼20多年奉献社会“初心”的最好注解。
除了义剪,吴琼还积极参与各项助困行动。
响应“千企帮千村”倡议,吴琼创办的卓越技工学校对接帮扶保定市唐县黄石口乡聂家台村。
她带领帮扶队伍,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因地制宜帮村民找到散养生态鸡、打造民宿客栈等富民产业。
同时,她还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县开展家政、小儿推拿、中医保健、美发美容美甲等免费技能培训,深度辅助就业、创业。
真善美,这是吴琼永远的座右铭。
“虽然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一定要始终不忘初心,积极奉献光和热,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回馈社会,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吴琼说。
善行录 shanxinglu 天津市慈协召开五届五次理事会 本报讯(记者舒迪)在5月12日举行的天津市慈善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上,29家爱心单位、9位爱心个人捐赠款物合计4500余万元。
据介绍,2021年,天津市慈善协会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集体”,“津沽慈善情”东西部对口扶贫项目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1年来,天津市慈善 协会实施津陇慈善情乡村振兴系列项目,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1746余万元,与甘肃省慈善总会密切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去年完成建设项目112个;慈善救助项目全年累计支出款物6952.68万元;紧急驰援河南等地防汛救灾,共接收款物722万余元,全部拨付用于河南救灾及灾后重建;截至4月21日,接收天津社会各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款物4789万余元,拨付社会捐赠资金3989万余元,物资全部拨付。
厦门启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 本报讯(记者照宁)为进一步弘扬孝亲精神,引导社会对老年群体和养老事业的关注,福建省厦门市养老服务促进会日前联合厦门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留置管理所,正式启动“为老志愿服务项目”。
活动当天,志愿者携手当地多家爱心企业,为厦门温馨家园养老中心的百名长者举办了“生日 会”,并送上牛奶、蛋糕等温馨礼物。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除了关爱老年群体,我们对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同样关注。
”厦门市养老服务促进会会长李龙表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通过志愿者们的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今后我们将为老年群体奉献更多的爱心,为养老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北京青基会“抗击疫情希望同行” 本报讯(记者赵莹莹)当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北京“希望工程”、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开展“抗击疫情希望同行”特别行动,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青年突击队和志愿者募集款物,提供保障。
记者获悉,截至5月 12日,此次特别行动已募集、采购各类物资价值约95万元;十六区团委也积极协调属地资源,募集防疫及保障物资,款物合计价值约51万元。
目前部分物资已对接落实到朝阳、海淀、顺义等地的乡镇、街道,并向100名封控区内困境青少年赠送了牛奶、图书等生活及学习用品。

标签: #军棋 #大小 #多个 #肚子 #口琴 #视频 #手机 #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