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星期一,收藏的微博在哪里看

收藏 6
08高教周刊·大学校园 主编:唐景莉编辑:李薇薇设计:李坚真电话:010-82296642邮箱:liww@ 2013年12月9日星期
校园特稿 红色文化在校园激荡生涟漪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魂文化”育人纪实 ■通讯员尹曦铭曹祥 十月秋阳,灿烂而沉稳。
在延安革命烈士墓前,来自全军师旅政治部主任班学员、西藏高原的某部政治部主任屠大川动情地说道:“我在西藏工作已经20多个年头,曾经有一段时间感到自己奉献得已经够多了,该往内地交流了。
现在对照革命先烈,我感到惭愧万分,先烈们为了人民利益不惜奉献生命,我在边疆吃点苦算个啥……”可以说,延安精神是西安政治学院办学育人的精神母体,也是培养全军优秀政工人才的精神富矿。
该学院先后组织了500多批、15万名全军政工干部和各地省、市委党校老干部赴延安开展接“地气”革命传统教育,累计行程34万公里。
学员发自内心的赞誉延安教学为“心灵之旅”、“铸魂之旅”。
起航:到延安去传承延安精神 关键词:延安教学培养传人 的老战友,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建设怎 样的政治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才?他们 位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政治学的想法不谋而合:到延安去,培养延安 院,不仅吸纳了古城浓郁的文化风韵精神的传人!并果断做出开展延安革 和历史积淀,更秉承了红军学校、圣地命传统教学的决定,鲜明地提出“建设 延安的红色基因与红色血脉;这所与新时期抗大”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同龄的“军中党校”,坚持36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
在延 年的创新与实践,开拓了一条文化铸安,学员们住在帐篷里、吃在山坡 魂的“红色之路”———全军“政工干部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延安精神。
讲起 培训基地、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创新理当年的场景,首批学员、已经退休的 论传播基地、军事文化宣传基地”。
张存禄教授激动不已:“大家把写好 建院之初,首任校长陈赤虹和政的诗歌贴在墙上,在窑洞前精神饱 委张鹤田,两个在“抗大”学习工作过满,意气风发地组织赛诗会。
” 承载:艺术表现思辨有道 关键词:载体多元讲坛激荡 学院还自主研发联合作战政治工 作教学与演练系统、舆论战心理战法 近日,该学院大礼堂热闹非凡,以律战模拟演练系统、军队保卫工作模 贯彻强军目标为主题的网上知识竞赛拟教学系统等9个信息资源项目。
今 活动正在开展,来自全军各大单位年,“军队党的建设信息服务系统” 1500余名学员参与其中,按大单位整通过总部验收并投入试运行。
合分组,17个考场同台竞答。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 在学院,精彩纷呈的校园网络,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是学院贯彻强军目标使命的新兴载 大幕徐徐拉开,优美深情的《延安 体。
去年研发推广的“中国特色社会颂》乐曲响起……由20多名学员扮演 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系统”,成为党的延安时期的农民、战士和学生,伫立 的创新理论的“时代先锋”,并作为全在舞台中央,面朝背景幕上的巍巍宝 国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典型。
塔山,缓缓地张开双臂。
他们用虔诚的 与此同时,学院依托校园网络开展仰望,把一个民族对伟大延安精神的 “秦岭”系列军政综合演练、“使命”信仰和追寻,凝结在浓烈绚烂的诗意 系列网上对抗演练、“砺业”系列机里……每学期末,学院大礼堂是最活 关业务演练,使学员在信息化战场铸跃的地方,该学院《延安颂》诗歌朗诵 牢强军本领。
活动,已历经36年传承不衰。
育才:紧随“学术报告”的脚步 关键词:军魂文化学术先导 来自全军指导员班学员,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祁松,毕业后很快成为部队骨干,先后两次在上级组织的政工比武中摘得桂冠,被表彰为“政治干部标兵”。
在被问及成功原因之后回答说:“在西安政治学院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为我今天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政治理论教学是学院“军魂文化”的核心品牌,也是学院教书育人的特色“法宝”。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题目就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在学院“求是论坛”上,外聘专家陶克将军正在做“雷锋,永远的榜样”专题讲座,报告厅座无虚席。
一位学员站起来提问:如何看待雷锋精神与时代内涵?陶克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一串串故事,一段段视频展现在大家面前。
陶克把98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一个个重大事件,从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精彩的演讲引起雷鸣般的掌 来自全军政治指导员班的学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学唱“抗大校 歌”,践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弘扬抗大精神。
尹曦铭供图 “从那时起,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无论党委班子怎么调整,延安革命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断过线,成为学院办学的特色品牌。
”该学院院长张本正如是说。
延安教学的成功经验让学院尝到了甜头,也在领导心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在院内建一些适应政工教学需要的场馆,让学员在可看、可触中学习呢?” 说干就干。
该学院先后投入上千万元,建成了军事演练指挥中心、联合作战政治工作模拟训练中心、延安学研究 所等33个教学设施。
据统计,近年来,在这些特色场馆 开展了300余批数万人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院长有话:36年间,学院党委开展延安教学的理念从未动摇,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学院逐渐形成以“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捍卫真理”为内涵的“求是”文化,牢固确立“忠诚使命、求实力行”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培育“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院训精神,形成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鲜明特色。
(院长系西安政治学院院长张本正) 在每年延安教学之前,学院都会邀请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陕北歌王”王向荣,通过演绎陕北民歌的方式来开办讲座,用歌声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代学员与党中央在延安的奋斗历程、与陕北的黄土地及其民俗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学院独创的延安教学被评为“军队优质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
学院不断拓展延安教学外延,采取发放“延安颂”系列文化图书、开展“第二课堂”、举办书画摄影展、开展歌咏比赛以及筹建新校区主题群雕等形式凸显学院特色,举办“感动军营人物”颁奖典礼等活动,把传统精神、英模人物“编出来、演出来、唱出来”。
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开辟出讲坛文化的“第二战场”,不断为人才培养提 供源头活水。
在学术报告厅与交流厅,各种思想 交锋火花四射,成为学院思想争鸣的“论战台”。
思想论坛、雁塔讲坛等挑起 思想高地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军事法论坛、外军讲坛等将思辨不断引向专业学科领域;指导员论坛、博士论坛,为各层次学员提供不同“擂台”…… 政委有话:可以说,“土地与歌”讲座与延安现场教学以及由学员、教员、机关干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延安颂”大型诗歌朗诵会一起,滋养着一批批西政学子,成为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先锋”。
而学院搭建起的形式简洁的讲坛与论坛,极大地激发了学员的求知欲望,更对强军目标等一大批最新理论成果进行研究探讨,成为校园文化的又一抹亮色。
(政委系西安政治学院政委薛保国) 声。
近年来,该学院根据新型政工人才培养特点和需求,先后请了国内百余位一流学者、专家来学院讲学。
为使报告会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同频共振,学院坚持每半年拟制学术报告会计划,先后邀请50多位院士、学者、艺术家等来学院举办报告会。
此外,学院还利用自身师资优势,结合“名人学术报告”,举办“名师讲座”“、博士论坛”和“学术研讨会”。
学院还将学术报告录音整理成文字,编印成《学术报告》、《名家讲座》等册子发放到教职员工手中,使高品位、高规格的学术报告更具有教育启迪价 值和学术生命力。
主任有话:红色沃土育英才。
近年 来,西安政治学院先后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15万余名政工干部,近百位学员成长为将军,其中有40%以上的学员工作在西部边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英模”马玉革、“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政委张晓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这里诞生。
数名毕业学员被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军队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主任系西安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徐自军) 博物大学 隐藏在北京工大校园里的电机宝藏 ■通讯员刘冰王锋 在北京工业大学人文楼地下一层,隐藏着一座微特电机博物馆,这是国内第一家微特电机博物馆。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微特电机的发展历史与科学原理,也可以参与互动操作,体会电机的使用乐趣。
老教师的电机情缘 北工大50周年校庆之际,机电学院退休教师董天午教授将精心收藏整理的各类微特电机1010件全部捐赠给了学校。
源于对微特电机及相关产品的喜好,董天午从1960年开始收藏微型电机。
从塞在床底下的箱子里到放满整整两个房间,50年里,在收藏电机方面花费的金钱董天午没有统计,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是无从衡量。
他在捐赠书上这样写道:“我非常珍惜这些电机藏品,更希望这些具有 ‘世界工业革命第二个里程碑标识’的藏品,能启迪人们在科学实践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激励人们热爱科学,勇于开拓创新,尊重科学实践的成果,并促进其延续、传承和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为此特别建立了微特电机收藏馆并向社会开放。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电机藏品的作用,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展馆历时一年半完成了提升建设,并于今年7月正式开放。
微特电机的宝库 北京工业大学微特电机科技展馆是一座微特电机的宝库,展馆面积达700平方米,设有电机陈列展区、互动展区、多媒体演示展区,电机展品也由最初的1010件增至1200余件。
“美国军用手摇直流发电机”可以说是展馆的“镇馆之宝”。
这台电机是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专门用来为电子管收发报机提供直流电源的军用产 品,由于时代久远,且为军用,产量较少,所以目前市场上极为罕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回收商店、旧货市场、电机工厂是董天午经常跑的地方。
当他在物资回收商店发现这台电机时,如获至宝,立即掏钱买下了这台电机,当时花了100元左右,而那时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6元钱。
展馆中的电机展品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时间跨越二战前后至今,既有像“美国军用手摇直流发电机”这样的文物收藏级的微特电机,也有现代高科技新型电机。
小小电机的科学乐趣 “只让看或听可不行,必须要能动手,感受方式多样了,才有可能加深印象。
”电机收藏展开放了一年多,董天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
北京市科委曾开展“北京市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微特电机科技展馆申报了 这一项目并得到了科委专项资金的支持。
董天午和机电学院的部分师生一起设计、画图、制作、组装了“推拉永磁发电原理模型”、“永磁悬浮秤”等13项16台互动展品,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在这些互动展项中,“一辆行驶的列车”总是吸引着参观者最多的目光。
“电螺浆驱动的永磁悬浮列车”,以磁悬浮同极相斥的原理为基础展示永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
这些充满互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的展品不但在展馆中“大显身手”,还走出展馆参加了2012全国科技周北京大型科普博览、2013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新材料新能源主题展等社会展览。
近3年来,微特电机科技展馆作为北京工业大学科技与艺术博物馆6个展馆之
一,充分发挥着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已经迎接了学校师生、北京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近万人次。
学业观察 “我的老大像个老妈,照顾我们勤俭持家,就算有天各安天涯,我也可以跟你一起回家” 湖南科大:“老大去哪儿”传递校园幸福能量 ■邹平辉李海燕谭鑫 日前,复旦大学寝室投毒案开庭,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朱令案”、“马加爵案”等也被重新提起。
朝夕相处的同伴仅因生活琐事而置人于死地,令人寒心,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大学生寝室关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科技大学一女生寝室改编的歌曲“老大去哪儿”却在网上迅速走红,歌曲中露出的浓浓室友情,让网友直呼有爱、好感动,勾起了很多人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回忆。
在社会普遍质疑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的时候,“老大去哪儿”让大家看到了大学生之间的温情。
“老大去哪儿”倾唱室友情 “老大,老大,我们去哪里呀?”“宝贝,宝贝,我是你的课表,一节 课也别想逃。
”熟悉的旋律,温暖的歌词,是不是让你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当下,“老大去哪儿”在QQ(网络工具)、微博和各大视频网站上广泛传播。
“歌词最能表达我们对寝室长‘老大’和室友的感情。
”歌词作者之 一李欣说,“老大去哪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姐妹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这个大一寝室共有8名学生,最北的来自黑龙江,最南的来自海南,9月份一入学,8个人就形影不离。
“老大”是寝室长王珺琛,集课表、闹钟、知心姐姐、学习督促者、活动组织者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走进502寝室,最打眼的是挂在门上的小黑板,上面写着:“宝贝们,记得喝点粥。
”张海飞回忆说,这是“老大”去上早读课前在小黑板上写下的,大家看到时都很感动。
张海飞前一天晚上胃疼,几个姐妹陪她去医院直到很晚才回来。
这块小黑板上每个人都写过字,黄茂春说,8个人作息时间很难保持一致,为了不打扰彼此休息,大家商量着买了这块小黑板,谁有事情就在上面留言。
其实,在502,每个人都是“老大”。
姐妹想哭的时候借个肩膀,晚归时不忘电话问候,室友比赛时组成亲友团呐喊助威……像这样的温暖小故事,在502寝室常常发生,李欣说,《老大去哪儿》更是502寝室的“情歌”。
歌曲走红让八姐妹很意外 《老大去哪儿》“首秀”是在不久前湖南科技大学2013级新闻系2班的团组织生活会上。
当晚,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首秀”照片,并感慨说好的寝室关系需要每一个成员去付出、珍惜、呵护,立刻引发网友转发并评论。
“@新浪湖南”在微博上评论:“‘老大,老大,我们去哪里呀?’各位宝 贝都太有才了!”同为寝室长的大三学生小陈感慨:“唱的都是平时的小生活,改编很有创意,但是更让人羡慕的是她们的朝气蓬勃与温馨室友情。
” 正如众多网友所说,歌曲契合了大学生对和谐、温暖的寝室关系的期待,这正是歌曲迅速走红的原因。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如何快速了解室友,建立起良好的室友关系是一门学问。
在此方面,湖南科技大学有些妙招。
比如,要求每个班级的团组织生活会上,以寝室为单位表演集体节目。
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一班的王丹说,她们寝室已经表演了3次夸张搞笑的话剧,在给同学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加深了室友间的了解,大家更加团结友爱。
虽然排练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日程安排,但是大家都能换位思考,关系也融洽起来。
而每年在新生间开展的雅室设计比赛,也深受大一学生的欢迎。
大家一起商量,一起购买材料,一起制作手工,一起布置寝室,看着共同营造的家,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们热爱亲手打造出的家!”计算机学院的范思峤说,他们虽然是男生寝室,但是4个人团结协作,一起出谋划策,寝室布置得很有特色,最主要的是制作过程中与日俱增的兄弟情谊,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该校2区7栋534寝室的赵修权说,他们寝室有个“寝规”,兄弟们每晚都会以握手说“晚安”来结束一天,“相逢一笑泯恩仇”,任何矛盾都会化解,大家的感情日渐深厚。
好室友是值得依赖的家人 曾经荣登头条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虽是戏谑之语,却折射出大学生宿舍确实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
西南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寝室关系不够融洽,近7成的女生对自己寝室的人际关系不太满意。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室友间关系冷漠?调查显示,性格不合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它诸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能力、评优评奖等种种因素,也导致寝室关系剑拔弩张。
换位思考,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就成了建立友好室友关系的关键。
95后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但同时他们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缺乏独立性,在很多事情上存有依赖感。
其实,每到一个集体中,我们潜意识地去寻找一种归属感。
在竞争团队中,归属感在个人努力和价值证明上萌芽,而像寝室这样的团体中,形成归属感更多的靠的就是一种依赖。
很多人认为依赖是一个负性词,从个体发展上来说,确实是。
我们追寻的就是个体不断独立的过程,把对别人的依赖渐少看做是成熟的表现。
寝室几个人,学霸、文青、吃货、创业,等等,各有各的爱好和追求。
大家的节奏完全不一致,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只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老大去哪儿”的出现就恰巧提示:依赖并不完全是件坏事。
就像歌词传递出来的温馨,适当的依赖能够在寝室中发挥某种“情感核心”作用:纵使你们之间有千万种不同,但也能在同一种情境里收获一份真挚的感情,这就是“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这首歌里,“老大”和室友们相互需要着,而需要和被需要同等重要,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稍稍依赖一下他人,会带来较强烈的情感体验。
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放宽心信任别人而已。
在我们的身边,许多学生把“回寝”叫做“回家”,这就是一种高情感倾注的表现。
再说,有谁不在心理上依赖自己的家呢? “老大去哪儿”湖南科大女生原创mv网址: 老大去哪儿 502里,有个人很酷。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她的闹铃,总是最早,看着我们早签不误。
谢谢你,老大,我们都爱你呀。
你是502唯一的老大,诠释了一个家的幸福,走过青春,风雨无阻。
老大,老大,我们去哪里呀?八九十教,我们跟你走啊。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课表,
节课也别想逃。
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大,我的心里有一点害怕。
你拼命耍赖,我没了办法,一起欢笑,嘻嘻哈哈。
老大,老大,我们都出去啦。
这次要天黑之后才回家。
宝贝,宝贝,要记得打电话,受了委屈,快快回家。
我的老大像个老妈,照顾我们勤俭持家,就算有天各安天涯,我也可以跟你一起回家!

标签: #腾讯 #免费网站 #版图 #软件 #微信加 #缓存 #华为 #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