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9

卡在 1
年4月22日 香山颐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特别鸣谢:幸福颐康养老产业投资公司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北京:181
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全覆盖,52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升级,朝阳区实

现老旧小区管理“三级跳”.............................................................................................

4重庆:实施“千百工程”打造“养老乐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5辽宁:阜新市调整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6河北:承德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今年将达89%.............................................7山东:滨州卫健委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申报工作..............................................7山东:整改农村低保、养老院等乱象.........................................................................8山西: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8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调研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9广东:2019年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在深圳召开.........................................................9民政局长谈养老:城乡一体化≠城乡完全一样.........................................................10积极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继续“大有作为”............................................................11“以房养老”重在提质

..................................................................................................

13社论:养老产业发展痛点急需破解...........................................................................14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4“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揭牌,将推动打破区域养老服务壁垒.............................15贾康:关于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框架和当下的现实问题.........................16欧晓理: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人口老龄化........................................18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会在京召开........................18吴玉韶: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19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21未来农村养老新方式,以地养老农民们都愿意吗....................................................23 老龄数据..............................................................................................................24 山东:聊城
60岁及以上人口有116万,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24 养老研究..............................................................................................................24 中国老人多凄凉,改革养老待何时试谈养老制度的改革
........................................24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之痛:美好愿景下的惨淡经营................................................26 养老类型..............................................................................................................28 广东:珠江市将新增
18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预期日均服务900

名老人 ....................................................................................................................................

28

这个养老院出了五位百岁老人!...............................................................................

30 养老产业..............................................................................................................30 养老产业发展痛点待解:需要土地审批融资等政策支持
........................................30乔晓春:九成以上老人不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并非事实.................................31刘韧:发展养老产业须从国情出发,智慧养老将成为正确选择.............................32陶金海:养老产业市场巨大,医养结合需“创新+规范”..........................................33做养老别开口闭口就谈什么商业模式.......................................................................34 智慧养老

..............................................................................................................37 破题养老模式:“智慧养老”托起幸福晚年................................................................

37 养老培训..............................................................................................................38 江西:全省红十字养老服务试点推广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38 健康管理

..............................................................................................................39 百岁姐弟的长寿经......................................................................................................

39 互动养老..............................................................................................................40 老龄化人口增长为出境游市场带来红利
...................................................................40 养老金融..............................................................................................................40 税延养老险投资账户共有
47个,最高年化收益率达6.7%.....................................40养老目标FOF积极建仓,资产配置呈现多元化......................................................41养老目标FOF资产配置多元化.................................................................................42轻择时重选基,华安养老2030成个人养老投资好选择..........................................43养老服务金融:严监管背景下的跨行业探索与创新——我国养老服务金融的政策基础与实践探索

.........................................................................................................

44 社会保障..............................................................................................................50 河北:基础养老金向
65周岁及以上参保老年居民倾斜..........................................50山东:烟台到龄企退职工可预领养老金,不等省里公布平均工资.........................51江西:宜丰县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今年首季高龄津贴近140万元...........52人社部:9月底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52意见出台!河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这样调整.............................53 国际交流..............................................................................................................55 夺命车祸!87
岁老人开车闯红灯造成2死8伤.......................................................55 快乐生活..............................................................................................................56 应对老龄化,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路上
...............................................................

56 政府购买服务.......................................................................................................

57 福建:漳州市龙文区民政局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及农村幸福 院委托运营管理服务类采购项目招标公告...............................................................57 关于我们..............................................................................................................59
联系我们..............................................................................................................60 2019
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北京:181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全覆盖,52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升级, 朝阳区实现老旧小区管理“三级跳” 在城市新建的商品房小区,水管漏了、马桶堵了可以找物业上门修理。
但是,对于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来说,普遍存在乱停车、环境差、居民需求无人处理等管理缺失。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通过创新“居民自治+专业管理”等体制机制,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顽疾,181个老旧小区从没有物业到“准物业”管理,52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又升级为专业化物业公司管理,实现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三级跳”,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有力促进了城市社区治理。
181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从无到有,“准物业”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 位于元大都遗址公园北侧的小关东里10号院是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
现如今,院里却丝毫没有“老、旧”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有序,一片休闲绿地和一面自行车主题文化墙更使社区环境富有十足的现代化气息。
据记者了解,小关东里10号院共有10栋楼,以前分别由4家产权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管理,院内秩序曾一度较为混乱。
2011年,为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小关街道办事处、小关东街社区组织10号院居民实施“准物业”管理,成立准物业管理委员会,以居民自治的形式开展小区建设和管理。
据前准物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李荣芳回忆,当初第一次“上班”,就是参加社区环境改造意见征求会。
会上,施工方向大家提出通过加宽主干道解决车辆出入不便的方案,还建议在人行道以及休闲场地铺设渗水砖,在保持绿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补栽花草,将自行车棚整修和重建等建议。
居民委员们则提出增加地漏防止地面积水,车位应该划在远离居民窗口的位置以免扰民等意见。
社区党支部还组织居民建立党员示范岗,实行环境清洁维护责任制,小区党员、楼门长带头认领责任区。
小桔灯平安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环境清洁志愿者等多支志愿队伍,让垃圾分类、环境清洁、安全巡逻成为“准物业”管理的常态化工作。
院内清理出来的废旧自行车,经过雕塑家的设计,变成名为《年轮》的文化景观墙。
2018年,借助产权单位改革契机,小关街道又将10号院“准物业”升级为真物业,准物业管理的接力棒交到专业化物业公司手中。
据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关东里10号院是朝阳区‘准物业’管理的缩影。
目前,朝阳区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形成四种模式,包括居民自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居民自管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居民自管与产权单位参与相结合、成立社会组织负责准物业管理工作。
” 52个老旧小区“准物业”升级真物业,创新“居民自治+专业管理”模式 从2016年开始,朝阳区创新“居民自治+专业管理”老旧小区管理模式,在左家庄、和平街、垡头、酒仙桥等街道试点开展“准物业”管理转型升级,逐步引入更为专业的物业公司,具备条件的52个老旧小区实现从“准物业”到真物业的转型升级。
前不久,有着40年历史的八里庄街道机二委小区入驻了专业物业公司。
通过探索先尝后买、先单项收费再多项收费的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新路,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跟社区居委会一起依托居民议事厅,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选择了这家物业公司。
进驻后,物业公司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剔除了并未在小区实际居住的车辆信息,清理出一直占用车位的僵尸车辆。
通过物业停车管理,小区停车渐渐有序。

4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八里庄街道还对老旧小区实施“大小物业综合服务”工作方法。
以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分类,对服务项目“打包”。
打破原有“楼、院”观念,立足区域整体,将老旧小区分为有责任主体的单一产权类和被“弃管”的多产权类,将公共区域内秩序管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停车服务、便民服务等项目分别“打包”整合,交由“区域大物业”管理,变“失管”为“物管”;原有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仍然作为责任主体,对楼体、公共设施设备及居民家中维修事项进行管理;街道统一引入辖区专业维修队伍,有序及时、有偿低价地解决居民家中维修难题。
“在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中,因老旧小区基础情况不同,需要探索与该小区相适应的物业管理模式。
”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总结物业转型升级试点街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目前,朝阳区初步形成托管型、代管型、联管型、重生型四种物业升级管理模式,为全区各街乡“准物业”升级真物业提供参考。
“城市大脑”让物业服务更智慧,“智慧物业、品牌物业”走进居民生活 进入楼门不需要门禁卡,人脸识别系统自动扫描比对;家中管道堵了,手机一键下单即刻有人上门
维修……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居民对小区管理的需求日趋多样,个性化、专业化、高品质的需求日益强烈。
迈上“准物业”管理、物业公司管理这两个平台后,朝阳区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搭建“城市大脑”系统,建立“智慧物业”平台,通过数据的互通共享,为解决物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信息化资源支持服务,不断形成连锁化经营的规模效应。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目前多个街道都有接地气的智慧物业新实践。
朝外街道在歌华有线电视云平台上创建“朝外生活圈”电视云服务,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便利。
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收代发室和智能快递柜,免费帮助居民网上预约、收发快递。
东湖街道“掌上议事厅”、安全管理平台等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为物业小区议事决策、服务沟通、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提供保证。
同时,朝阳区还积极引导物业公司参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转型升级,形成连锁化经营规模效应。
对于多产权单位小区或楼宇形成的管理范围很小的物业公司,通过党建带动共商共治,为物业公司搭建平台,尝试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物业联盟,让水电工等专业人员可以在多个公司之间为更多业主提供服务。
这种联动机制,既保证了整体物业服务水准,又有利于企业摊薄人工成本,还减少了“物业要涨钱才能提供到位服务,业主要物业服务到位才肯给钱”的矛盾纠纷。
(来源:中国社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09 重庆:实施“千百工程”打造“养老乐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高质 量发展 重庆市老龄委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19.5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76%,占比位居西部第
一。
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0.3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24%。
由于目前70-7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多达209.81万,这个群体在“十三五”期间将陆续进入高龄阶段,老年人群高龄化现象更加突出。
为此,重庆市各级民政部门从政策体系支撑、养老机构建设、养老市场培育等多角度切入,全面实施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努力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公平感和幸福感。
去年,重庆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一批民生实事的通知》,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纳
5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入市委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内容。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实施方案》,规划三年内新增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重点打造1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明确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内容,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补贴制度等扶持措施,探索多样化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政府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体系。
重庆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规范〉等“千百工程”配套文件的通知》,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内容和标准,分解建设目标任务,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制定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形象设计大纲,统一形象标识和LOGO,规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区装修装饰,促进示范中心规范化、标准化运营发展。
聘请建设工程第三方指导机构,每月定期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监督和建设指导,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质量,确保市级示范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督导,市级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抽查督导,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2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2019年4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2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任务分解落实。
支持民营资本运营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所有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均交由社会企业运营,给予平均200万元的建设奖补资金,并鼓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承运机构托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网络化一体服务发展格局。
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九龙坡区、渝中区、沙坪坝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创新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运营方式,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印发《关于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的通知》,并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护理服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服务技能,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10 辽宁:阜新市调整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 在
4月3日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锋就阜新市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的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作了说明。
为积极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完善全市高龄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低收入高龄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2019年1月18日,市政府对《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的通知》(朝政办发【2013】184号文件)进行了再次调整,印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的通知》(朝政办发【2019】1号文件)。
原《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的通知》(朝政办发【2013】184号),自2019年1月1日起废止。
调整全市老年人高龄补贴发放范围: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和省老龄办《关于对80至89周岁低收入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的通知》(辽老龄办发【2013】52号文件)中确定的发放范围:户籍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年龄在80至89周岁的城乡低收入老年人(城乡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对象中的老年人),将朝阳市原发放范围:户籍在朝阳市行政区域内的80周岁以上(含80周岁)老年人,调整为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80至89周岁的低收入(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老年人;9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调整全市高龄补贴发放标准:80至89周岁低收入(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100元,90至9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00元提高至20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1000元。
低保户中的老年人高龄补贴在省分配低保资金中给予补助每人每月50元,其余部分的高龄补贴所需资金由各县(市)区财政承担。
调整前后全市老年人补贴情况:按朝政办发【2013】184号文件,阜新市从2014年1月起,对户籍在阜新市行政区域内的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80至89周岁50元;90至99周岁100元;100周岁及以上500元。
截至2018年9月末统计数据,全市享受高龄补贴人员65592人。
其中,80至89周岁51248人(其中,低保户3260人,低保边缘户182人,非低收入47806
6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人);90至99周岁4850人;100周岁及以上42人。
年补贴资金总计3682万元。
政策调整后,预计需年补贴资金总计1627万元,比调整前减少2055万元。
(来源:阜新门户网站)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12 河北:承德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今年将达89% 记者从承德市民政局获悉,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今年,该市将改扩建16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将达到89%。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承德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7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4%;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7.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7%。
近年来,承德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但在硬件建设、服务水平、运行机制、服务质量等方面,与老年人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9%的目标,承德市制订了《承德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服务功能、规划布局。
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居委会或大型生活小区为单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争取资金,给予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万—80万元的补贴,中心运营后,按照每张床位100元/月的标准发放运营补贴。
同时,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平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按照“集中建设、区域服务”的思路,以12349热线为依托,建设市级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成主城区范围内低保家庭中80周岁以上老人和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信息录入,整合线下服务企业,为居家老人提供助急、助洁、助医、助浴、助餐等便捷服务。
(来源:河北新闻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07 山东:滨州卫健委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申报工作 近日,山东滨州卫健委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申报工作。
这次申报是根据国家、省卫健委统一
安排部署实施的,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受到基层和老年人的欢迎。
根据上级要求,滨州市申报8个项目点,其中城市社区7个,农村社区2个,市、县两级卫健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了细致调研、筛选工作,力争项目点的筛选分别体现城市、农村社区的鲜明特点,具有代表性,为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后期将会对项目点的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服务。
(来源: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511
7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山东:整改农村低保、养老院等乱象 4月18日山东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节目直播结束后,山东省民政厅连夜召开了整改部署会议,对节目曝光的四类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整改部署会议由省民政厅厅长陈先运主持,厅领导班子成员、16市民政局局长及各处室负责人参加。
会上对节目曝光的农村低保、养老服务质量、公墓管理和殡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逐条梳理。
陈先运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必须站在群众的利益上抓整改。
为此,民政厅成立了五个督导组,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标本兼治,狠抓整改。
凡是立即能改的马上改,不能立即改的,要限定时间来整改。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陈先运表示节目反映的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在基层,但各级民政部门都有责任。
“必须上下齐心协力抓好整改要马上改、立即改,还要举一反
三,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
(来源:齐鲁网)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480 山西: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三到五年,将大幅度增加各类养老服
务床位,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100万张以上。
4月18日,记者从山西省民政厅获悉,目前,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已启动。
我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已联合发文,要求各市落实政策支持清单、服务承诺清单、推荐企业名单落地,健全信用监管等,探索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有效合作新模式。
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我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582.46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368.26万人。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省家庭户的21.67%,平均每5户就有1户有老年人生活。
失能、半失能老人101.1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9.1%。
预计到2020年,全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可能攀升到总人口的11%左右。
持续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迫在眉睫。
此次实施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为期4年。
国家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
重点支持的项目包括:支持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嵌入式、分布式、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带护理型床位的日间照料中心,增加家庭服务功能模块,强化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服务能力,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增强养老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对接社会服务兜底工程,支持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强化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支持同时包含以上两类内容的体系化养老服务项目建设。
这三类项目中均要求包含深入开展医养结合的内容。
中央将按照每张养老床位2万元的标准,对申报后纳入试点的城市进行补助,年度补助床位数10000张。
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由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争取到2022年,参与行动的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
记者注意到,此次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亮点之一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引入信用服务机构,对养老服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刻画,并进行前置信用评估和事中事后信用监管,对失信企业实行禁入,对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和参与各方的失信行为进行监督,加强企业自律和监管。
引入信用评价机构,对项目进行前置信用评估和事中事后监管,对“拿钱不办事”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对问题严重的项目追回国家补助投资并予以通报。

8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483(来源:山西新闻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调研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社法委组织自治区政协委员调研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调研组建议,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养老和医疗的关系,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养老机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健全兜底养老政策,加快构建养老服务的支撑和保障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健康养老”,推动互联网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来源:人民政协网) /Home/Article/index/pid/563/id/573/aid/63525 广东:2019年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在深圳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养结合工作部署,总结通报近年来医养结合工作,交流工作经验,4月18日,广东省在深圳罗湖区召开了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要求各地分析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老年群众健康获得感。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巡视员卢璐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潘正钦主持。
近年来,党政领导的重视使得广东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并在探索中发展了医养结合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养老机构交由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托管运营、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和医养一体式等六种较为成熟和有效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
通过多方协同,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相衔接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截止2018年底,全省各级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了138个,床位45076张;已纳入医保定点的医养结合机构76个。
有医疗卫生或养老服务资质并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113个,床位11283张。
目前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1440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5.2%,并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递增,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健康服务刚性需求非常大,对全省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卢璐表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各项工作,有特殊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层推进”的原则,把医养结合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合力,把这项事关老年人健康的好事做实、做细,取得扎实成效。
卢璐要求,各级高度重视,加强部门协同,主动作为,统筹科学规划医养结合工作,切实把医养结合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重点抓好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一批医养结合机构,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发展一批有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依托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做好居家养老医疗健康服务等工作。
此外,各地要按照“事业促产业,产业带动事业”的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本地特色、资源、项目等优势,积极推进医养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合力打造融“医、养、康、护”为一体的新业态。
要充分发挥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治未病、慢
9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病、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扩大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让中医药优质成果优先惠及广大老年群众;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和智能化,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
卢璐希望通过及时总结全省试点经验,形成符合广东省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医养结合模式。
省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督查,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切实推动医养结合工作顺利开展。
深圳、广州、东莞、茂名、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卫生院和广州市天河区珠吉医养院分别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省卫生健康委有关处室、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负责同志,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健康局(委)分管领导和科(处)室负责同志,深圳市各区卫健局医养结合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当天下午,参会人员现场参观了深圳市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黄贝岭养护中心两个医养结合示范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罗湖区将分散的医疗和养老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家庭病床为基础,以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为依托,以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和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医、养、护一体化”的医养结合“罗湖模式”,打通了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也走出了“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养不了老”的困局。
2017年1月,“罗湖模式”入选全国七个医养结合工作典型案例。
(来源: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63516 民政局长谈养老:城乡一体化≠城乡完全一样 “我们要推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但‘一体化’不是指城乡完全一样,更不是把城市发展
模式简单照搬到农村地区。
”在上海电台“2019民生访谈”栏目中,访谈嘉宾、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谈到上海农村养老问题时表示,做好农村养老必须因地制宜,聚焦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短板,完善养老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政策保障,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
” 就在去年的民生访谈栏目中,朱勤皓透露民政部门正在制定一份有关农村养老的政策文件——《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
当年6月文件出台,提出“推进本市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养老服务领域的美好生活需要。
” 文件指出,推进农村地区养老服务需“以缩小城乡差距为主攻方向”,坚持“分类推进”,也就是说,立足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城镇化地区和纯农地区分类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城镇化地区参照中心城区的要求发展养老服务,重点以“片区”进行布点;纯农地区重点夯实村级层面的养老服务基础,大力推广互助式养老服务。
文件提出多项具体工作目标,首先就是要让农村养老设施配置均衡可及,形成镇(街)有“院”、片区(村)有“所”、村(组)有“点”的设施网络,增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市民政部门解析:具体说来,就是农村地区每个街镇至少建设一家标准化养老机构;在某个大行政村或几个小行政村连成的片区,要建设具有托养功能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比如各种形式的“托老所”“长者照护之家”以及“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而在村组层面则要大力发展“睦邻点”,或依托老年活动室发展具有一定生活照料功能的服务场所,推动互助式养老。
过去一年,上海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点位明显多了起来。
在“镇(街)有院”方面,完成44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的改造,今年还将再改造80家,并且此事已经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清单;在“片区(村)有所”方面,新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6家,日间服务中心46家,老年人助餐点45个,老年活动室105个;在“村(组)有点”方面,去年农村地区新增睦邻点400家。
朱勤皓提到,上海农村地区还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民住房举办养老设施,形成“农村就近照护模式”,比如松江区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在农村建起与自然村统一风格的长者照护之 10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家、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助餐点;闵行区梅陇社区的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由村里统一租赁村民的空置房屋,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养老在乡村”的愿望,“这些探索都为农村养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 (来源:文汇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6/aid/63520 积极应对老龄化,让老年人继续“大有作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
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5亿,占总人口的17.9%。
快速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养老保障和医养结合等方面面临的种种挑战,让很多人对人口老龄化充满担忧,甚至以消极待之。
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应对人口老龄化? 在日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南山峰会暨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策略论坛”上,专家呼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以更高水平的医养结合、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和职业化的照护师等社会支持,使老年人不仅可以有更好的养老保障,甚至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老龄化不是消极的事情” 面对人口老龄化,很多人如临大敌,持消极悲观态度。
“我们要解决一个误区。
”在南山峰会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认识上,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
“老年人问题不仅仅是养老问题,60岁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的阶段,仍然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 王建军说,中国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殊环境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时期,需要对人口老龄化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许多人以为老龄社会是老年人问题,其实不然。
老龄社会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是全生命周期的问题。
“老龄化不是消极的事情。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持有同样的观点。
他认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变革和进步带来的积极的形态。
“对老龄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这个态度应该是积极的,而非消极。
不仅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应该以积极老龄化策略应对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给全社会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负担。
“老龄人口是需要被人养护的人群吗?不一定。
现在60岁的人的健康和体能状态,与过去40岁的人差不多。
”王辰认为,是否能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供给方,不能以年龄的长短,而应该以实力来考量。
随着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仍然有较长时间处于健康状态。
“老年人不是消极的被养护的人群,还能做很多事。
从供给方到消费方,老年人都可以是积极的参与者。
” 老年人仍然可以大有作为,但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
王建军认为,在转变全社会的思想观念的同时,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和法规制度问题,着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完善老龄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
王辰也建议,建立完善老年人再就业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现有退休制度。
“在劳动技能相当好的时候退休,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吗? 以医代养不可取 对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还需要做好养老服务、医疗保障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这其中,养老和医疗是重要的两环。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我国轻度失能老人占被调查老年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占比则不断上升。
“失能、半失能 11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有待满足。
”王辰说。
近年来,医养结合的理念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以医代养、医养不分的问题,导致医养服务有需求、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在加大。
何出此言?“患病的老人把医院当成家,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迟福林说。
中国老龄科学研 究中心老龄战略所副所长王海涛也指出,老年人生病后,第一选择不是去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而一般是去大医院,造成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
在迟福林看来,不是不要医养结合,而是要更高水平的医养结合。
这个新型的医养关系应该是以养促医,以医助养。
“目前,不少养的项目是以医的形式支出,不仅加大了医疗成本,而且不利于发展养的事业。
”迟福林说,应该推动医疗的前端化,更多地用于治小病、促保健。
这需要医养适度的分离,而不是以医代养。
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把更多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资源下沉到社区。
同时,以专业化的医疗机构支撑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比如打通医疗资源支撑养老的途径,把健康检查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等结合起来,形成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
此外,大力发展大医疗养老联合体。
在医养结合过程中,还需要推动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避免小病大治,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要合理界定长期照护保险的保障范围,重点是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失智人员的生活照护费用提供资金支持,对医疗护理的费用支付是次要的。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建议,加快研究制定申请长期照护的失能人员的失能等级和照护等级的国家标准,以及长期照护保险的支付标准。
不缺医生缺照护师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和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老年人需要一个陪伴在身边、懂得基本医疗常识的人。
“这个人知道给老人喂饭之后,如何不会发生呛咳、误吸而引起肺炎等。
”中国老年医学会会长范利说。
范利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向她反映,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大医生”,而是“照护师”。
根据相关机构评估,预计到2030年,我国需要专业化老年“照护师”6800万人。
王海涛认为,养老照护从业者之所以紧缺,与该群体缺乏职业化和专业化有关。
“照护老年人,不如去医院做护士,收入更高。
而且,护士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比如从护士一步步做到护士长,但养老照护人员没有这样的职业规划和晋升渠道。
” 照护师,这是一个非医非护的职业,但能力不可小觑。
有专家曾如此解释:照护师是护理师,须掌握基本医疗护理能力;是康复师,能教导老年人使用训练器、照护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完成治疗;是社工师,了解养老医疗法规政策、保险产品、服务机构情况,根据老年人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方案,为他们链接社会资源;是文体治疗师,为老年人提供体育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还是教师,给老年人提供健康、烹饪、艺术等知识。
如此全能,非一般人能胜任。
范利认为,应该把老年照护师设定为一种职业,使其专业化、职业化,有晋升渠道和发展途径。
她建议在我国教育体系里开设老年照护师专业,进行学位教育,提高该职业的专业水平。
此外,在养老照护方面,谁被照护、在哪照护、如何照护,都应该有标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规范。
在推动照护师以职业化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同时,范利还建议,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养老照护服务,比如参与照护服务可以获得积分等。
王海涛则建议,把一些二级医疗机构等医疗资源转向养老,解决医疗资源闲置和养老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照护不好老年人的社会。
”王辰说。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472 12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以房养老”重在提质 发展“以房养老”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养老保障资源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让真正的“以房养老”发挥作用,需要改善供给,除了“扩量”,更需要“提质”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日前发微博称,辖区内有多名老人落入了所谓的“以房养老项目”骗局,犯罪嫌疑人借“以房养老”之名实施违规房屋抵押借贷,上当受骗的老人将房产证处置权交给项目运营方,最初能每月收到高额的投资回报,但没过多久,就钱房两空。
近年来,各种打着“以房养老”旗号的骗局层出不穷,真正依法合规的“以房养老”却少为人知。
有统计显示,唯一一家有实际业务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项目,5年来仅仅签单133户。
为什么“李鬼”横行,“李逵”反倒籍籍无名? 一则,“以房养老”也只是适合少数老年群体的小众产品,比如丁克老人、单身老人,或者拥有多套住房的老人,并不适用于所有老年群体。
数据显示,美国开展住房单项抵押贷款50多年来,这项业务在62岁以上老人中的渗透率也仅有0.9%左右。
“以房养老”相较其他金融产品或养老计划,市场认知度低,也并不奇怪。
二则,与目标群体的“以房养老”需求相比,目前市场供应严重短缺。
售房、租房、反向抵押都属于“以房养老”,银行、保险公司、房屋租赁企业以及大型养老机构都可参与其中。
但在我国,这个市场严重发育不良。
这其中,一方面有行业起步晚、政策扶持力度小的原因;另一方面,我国房价近年来总体上处于上升周期,很多居民出于投资目的购置、持有房产,舍不得反按揭给商业机构;再有,利率风险、房价波动风险、现金流动性风险、舆论及法律政策风险、房屋处分风险等皆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给银行、保险机构带来较大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大多数老人再节衣缩食,也不愿拿房子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想作为财富传承给后人,“留个念想”。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机构推广、营销的积极性不高,消费者对“李逵”认知度低,让“李鬼”钻了空子。
数据显示,2017年底,65岁及以上人群达1.58亿人,占总人口11.4%。
发展“以房养老”对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养老保障资源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展望未来,让真正的“以房养老”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亟待改进。
改善供给,除了“扩量”更应“提质”。
目前银行的“住房反按揭”业务几近停滞,保险公司的“反向抵押保险”,还没有第二家保险公司的业务跟进落地,相对于需求端来说,供给端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的空间,比如适应房价走势,提高产品设计的灵活度,在支付、计价、期限等方面进行改进。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开展“以房养老”还面临基层法律环境、社会诚信体系、中介服务机构质量等环境和政策短板。
在国家政策层面,需要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纳入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安排之中,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很多国家都直接对提供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的承保人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改善目前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不高、供给能力不足、参与意愿低下等很多现实问题,以满足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的需要。
在法律环境层面,我国目前的继承法、物权法、担保法等还有待完善,存在一些法律衔接的空白点,亟须修订相关法律条文。
如果相关公司未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法律环境难题,尤其是如果未来进入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产品种类繁多,就有可能遇到很多其他法律问题。
在舆论层面,媒体需要正确引导,对“以房养老”这个新生事物,既不要扩大它的适用人群范围,模糊其作为“小众产品”的面目,也不可因噎废食,将部分诈骗案件混同于正规的“以房养老项目”,吓坏了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
(来源:人民日报)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473 13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社论:养老产业发展痛点急需破解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资本的关注,但这一领域先行者们面临的盈利难、融资难、用地难等困境,却让后来者望而却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长达9000余字的篇幅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相比于此前决策层发过十多个文件,《意见》有的放矢地在打通养老服务产业的“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
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缘于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人口从年龄构成来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
而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
看似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养老产业发展并不顺利。
根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中》,在当时北京市的民营养老机构中,仅8%的机构盈利,高达65%的机构属于亏损。
就养老型企业本身而言,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用地、审批和融资难等问题。
即便将闲置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也存在不少麻烦:缺乏操作路径、项目走不通、办理周期很长、项目实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
对此应尽早明确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操作路径,并配套相应扶持政策。
如利用工业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可通过城市更新调整土地性质,并按照新的用地性质开发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享受养老设施建设运营和城市更新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审批和融资问题,《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
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通过提高审批效能解决好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
同时提出要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包括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向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探索允许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4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亮点之一是提出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这对缓解民营养老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有裨益。
就老年人而言,目前进入养老机构主要存在费用支付问题。
针对老年人反映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
同时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据测算,中国商业养老险深度常年维持在0.4%左右,收入占比常年维持在6%左右,在养老体系中参与度较低,急需提速发展。
因此,需要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
总体而言,养老机构具有投资规模比较大、投资周期回报长和薄利等特性,为支持行业发展,需要政府层面从土地、审批、融资、税收、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并尽早落地。
(来源:一财网)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477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 14 2019
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 老服务市场等政策措施,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总的看,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尚未有效满足,依然存在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按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服务工作的部署,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确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我们要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要求,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提升政府投入精准化水平,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做好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和政策指引,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开发人工智能服务等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
要积极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问题,扩大养老服务产业相关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全面落实外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国民待遇等措施。
要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普惠金融,促进老年人消费增长,加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和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整治工作。
要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充实、加强基层养老服务工作力量,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统筹管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时评在线)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489 “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揭牌,将推动打破区域养老服务壁垒 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又迈出重要一步。

4月20日,旨在为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提供更好服务的“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在上海浦东正式揭牌。
该联合体成立后,将进一步调动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资源,发挥互相协作、资源共享、经验互换的优势,打破区域养老服务壁垒。
2018年5月,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在上海举行,达成《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上海共识》,“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被确定为首个区域合作项目,大力推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建设成为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江苏华瑞老龄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促进会、安徽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
2018年11月底,“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随后,长三角区域养老行业联合平台被建立起来,并就行业交流、行业发布、行业优选、行业认证、行业研究等方面工作形成具体举措。
未来,“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将重点围绕区域政策、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管理、服务技术交流、论坛、沙龙等领域,加强养老福利政策跨省市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互联互通、养老服务 15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业发展规划衔接。
同时,将在《长三角养老政策汇编》、《长三角养老服务发展蓝皮书》、《长三角养老服务发展 内参》、《长三角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标准(SQS)标准》及机构认证、养老护理员证书一地认证三地认可、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实现合作突破。
同时,还将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化养老服务品牌,形成长三角“G100(100家实体养老机构)、T50(50家品牌)、S50(50位专家库)”养老服务机构联合组织,促进异地养老机构挂牌,助推长三角地区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不断提升三省一市的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此前,上海养老产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殷志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养老服务,应实现共识、共建、共享、共有。
“首先要有共识,然后是共建,即长三角地区在养老服务方面要建立相对统一的、能互认互通的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
” 在殷志刚看来,要保障老人的基本权益和养老服务质量,不能因为区域的变化而有所降低。
在这个前提下,长三角地区内一些资格合法的养老服务机构进入注册地以外的区域做养老服务,不仅会少一些障碍,还能促进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应当承担引领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6/aid/63490 贾康:关于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框架和当下的现实问题 “2019
中挪社会政策论坛”于3月30-31日在中国海口举行,论坛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主办,主题为“老龄化社会的中国”。
以下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的发言。
谢谢晓梧会长,大家好!我结合这个单元的主题,谈一下怎么认识提高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运行可持续性的制度建设框架。
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显然还在进一步的探讨过程中,其背景就是中国社会在老龄化这方面的基本的局面和趋势,是未富先老,而很快要进入超老龄社会。
关于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障和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年度的资金支付高峰,过去存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预测,认为在2030年以后,很可能会进入那个高峰期。
老龄化带来的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问题,是被中国的决策层高度重视的。
在制度框架方面,有了在千年之交之后,明确要求不断充实的全国层面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战略储备。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当年听到的朱镕基总理卸任之前最后一次在财政税务部门的会议上的发言里,他当时的交代就是这个储备基金不发生战争就不要动用了——那么其目的,是指几十年以后,这笔资金一定是要对应中国养老年度支付高峰期的需要,所以才称为战略储备。
在后来的制度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应该建设一个逐渐趋向于全社会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在中国过去城乡分治的情况之下,曾经是城市归城市,农村归农村,各是各的一个独立的体系,近些年试图把它打通,当然不可能一下把新覆盖下来的,农村区域的支付标准跟城市拉到完全一个水平,但至少在概念取向上,开始有了城乡一体化的努力。
另外就是中国过去城镇背景之下,凡是企业、单位(除了一些特定的体制内的公务员系统,和比照公务员待遇的单位),都有了基本养老必须缴费的制度,由此形成了所谓“三支柱”里的第一支柱。
基本养老方面通过逐年的缴费,要形成这个基金性质的带有互济功能的蓄水池,所谓基本养老金的统筹,这个概念早已经在实际生活中间体现它的这个互济功能,但是我们也同时注意到,这种蓄水池的存在状态是碎片化的,现在还在要求都要做到省级统筹,那么换一句话说,充其量全国至少现在还有30多个以上的这种蓄水池,很多地方没做到省级统筹的,就是省级下面还有为数更多的市县级的小蓄水池。
这个互济功能的提高,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里应追求的内在功能,涉及怎样如愿体现第一支柱应有的绩效。
至于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这些年的讨论也很多,我观察前面介绍的情况是反映了大家都知道的 16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第二支柱在整个养老体系中现在所占的比重和支撑作用还相当弱,和国际上一般的比较成熟的三支柱体系相比,我们这个第二支柱可以说是相当边缘化的,但这里面有个苦衷:我观察这种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原则上带有自愿性质,那么生产经营结果在其财务表现上比较好的企业,还有这些企业里的员工,会愿意更多地按照自愿原则,形成比较有力度的企业年金的认缴给付。
但中国现在在改革深化过程中,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个问题:企业财务上面的指标好坏,是不是都是在公平竞争环境下源于自身努力形成的?回答在不少情况下还是否定的,就是会有特殊的一些垄断因素、非公平竞争因素施加上去。
所以我觉得至少这是一个理由,使中国有关部门推进这个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方面,是相当谨慎的,开始说试点,以后规定资金的认缴限额——天花板,不允许比较大力度地按照所谓自愿原则把可用资金投入这样的运行机制里去。
相关的社会背景确实值得考虑:中国社会现在总体来说,收入分配的不公还是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也不必讳言,收入分配要真正让它更公平,还是要有配套改革提供得更好的一些基础条件。
至于说第三支柱,这些年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指导方针上也是非常清楚的:要和第二支柱一样得到政策支持,比如说个人所得税的递延处理,这是国际经验表明的一个很好的支持机制。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间也得注意到,中国现在有意愿去买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这样一些社会群体,应该讲是中国先富起来的阶层,在他们相关的金融意识、保险意识上升以后,他们有能力去买。
但至于说中国整个社会里边,现在大量的社会成员还是低中收入阶层,他们可能是有心无力,不能够按照现在的收入条件积极参与第三支柱。
在这种框架之下,我想简单说一下最新进展上的一个观察。
总体上讲对“三支柱”建设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在已经有的基本共识的基础之上,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可能产生阻碍因素、产生摩擦系数比较高的不良影响的一些问题。
过去这方面如果从第一支柱来说,前面提到的统筹层级不高,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阻碍。
我想说得比较直率一点:从原理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个统一市场,统一市场里最好的机制之
一,是应该使劳动力无壁垒自由流动,那么跟这个自由流动相关联的最好的基本养老待遇,应该是全社会一律的(就像个人所得税,其实不可能考虑它的“起征点”在各地设立不同的标准,因为这是违背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应该尽量减少壁垒这个内在要求的)。
但是过去为什么搞成这种各个地方自己统筹,总是提不上全国层级来呢?后边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一开始采取的这个基本养老缴费制度,各个地方有允许有一定的差异,由各个地方相关的管理部门建立机构、配置人员以后,在全国的相关部门概念上形成了有几十万管理人员的机构体系。
那么实话实说,管理缴费,就有它的实权,这个事情就带来了相关机构在实际生活中间的所谓既得利益问题。
在我十多年前参加的讨论里,那个时候国家的五年规划已经提出要把统筹提高到全社会,但是始终没能够实际推进。
在讨论这个缴费有没有可能变成带着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税的时候,有部门同志表示难以接受,那么他们底下的议论是指什么呢?就是如果提高到全社会统筹,而且缴费顺理成章就成了交税的话,那么我们这个机构的存在价值马上就不存在了。
据说内部讨论的时候,部门的每一届班子都要这样交代:我们这个部门的收费权是前任某某老部长千辛万苦才拿到手的,绝对不能够丧失在你们新一届领导班子手里。
这样的一种考虑,就形成了一个说了十几年却始终不能够突破这种局限的实际情况。
但是,现在突然发现,2018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带出了一个中央已下决心的事情:所有基本养老的缴费统归税务部门管理(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地方陆陆续续地交给税务部门了,前些年我就知道全国大概有一半的地方基本养老金已统交税务部门),那么中央一定会安排原来多少万人的部门收费机构人员的安置、分流问题,于是这个原来的既得利益阻碍因素拿掉了以后,剩下的事情就成了一个帕累托改进。
只要把全社会统筹这个事情乘势做出来,蓄水池的功能提高了,我们随着就可以降低缴费标准——那就回应了现在市场主体、广大企业关于降低负担的诉求。
总理这次两会上所说的,5月1号开始,缴费标准可以降到16%,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十分做难的,多少年前那里就已经不够它的支出需要了,那里按20%来征收,仍然入不敷出,最高是22%,现在如果说到了5月1号以后东北怎么办?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中央调剂金现在这两年间里面只有3%、很边缘化的一点调节作用,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大家乘势抓住的一个帕累托改进,只有人受益而无人受损的这样的新局面下,把这个制度建设很关键的一点,争取向上提升到应有的水平。
我认为这个实际内容,就是供给侧改革大概念下中央说 17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这方面,体现为在我们基本养老这个制度建设里,一定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合理化的有效供给,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谢谢大家!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491 欧晓理: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人口老龄化 4
月22日报道,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我国具备很多有利因素,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人口老龄化。
欧晓理是在2019健康中国养老产业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
他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资本积累,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拉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给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不利于代际和谐和社会稳定。
但欧晓理强调,在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以上现状形势和风险挑战的同时,还需要有冷静思考和信心定力。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发展趋势,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自法国1864年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当前世界共有190个国家进入该行列。
其次,我国具备很多有利因素,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是具备良好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二是具备人力资本优勢。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大;三是具备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崇尚社会和谐、重视家庭伦理亲情、倡导守望互助精神,为动员全社会力量莫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四是具备后发优势。
我国老龄化程度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规避风险。
欧晓理强调,中国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战略机遇期,做好先手谋划,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
(来源:中新网)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506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会在京召开 4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京召开直属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会。
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建军指出,2018年委直属机关各单位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组织引导老同志发挥专长和作用,离退休干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王建军强调,扎实做好2019年离退休干部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老龄化政策要求,着力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建 18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做到感情融入、责任强化、方法创新,激发老同志潜能,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优。
老龄司、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人发中心、医学会、医科院阜外医院和输血所分别作会议交流。
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直属和联系单位负责老干部工作有关同志100余人参加会议。
(来源:离退休干部局) /Home/Article/index/pid/0/id/455/aid/63518 吴玉韶: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9年4月19日,清华养老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出席论坛并作《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吴会长重点指出,借鉴国际经验:日本养老服务核心理念,“自立支援”。
“自立支援”是日本康复第一人竹内孝仁教授提出,目前日本全国约有10%的养老机构,采用了“自立支援”体系。
2019年7月,竹内孝仁教授任会长的日本自立支援介护协会将在东京举办,第十八届世界自立支援介护学术大会,中健联盟应邀组织国内的养老同行参加大会,向竹内教授学习日本最先进的自立支援介护技术。
以下是吴主任在论坛演讲中的速记,由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场记录,未经吴玉韶主任本人审核,供大家学习、参考,如需要转载,请注明: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1、老年照护需求突出,“四化并发”: 1)人口结构高龄化(2018年2600万);2)疾病状况慢病化(1.5亿慢病老人,死因占91.2%);3)健康状况残障化(2018年4000万,2034年7400万);4)家庭结构空巢化(城乡平均超50%,大城市70%)。
各年龄段需要长期照护需求上升,我们现在还是低龄为主的老龄化,到以高龄为主的阶段,对照护需求更高。
(2.49亿60岁以上老年人,60-65岁的低龄老人8291万,33%,占1/3)照护需求持续上升: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2015年自报需要照护的比例为15.3%,相比2010年的13.7%,上升1.6个百分点,相比2006年的9.8%上升5.5个百分点,相比2000年的6.6%上升9个百分点。

2、养老服务面临挑战: 1)目前现状:
A、需求侧,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趋势明显;家庭小型化、功能弱化家庭规模三普:1982年,4.41人四普:2000年,3.44人五普:2010年,3.1人八普(预计):2030年,2.61人老年人空巢时间长中国老年人整个老年期中超过一半的余寿都处在空巢状态 19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女性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的空巢预期寿命高于城市老年人教育水平越高,老年人空巢预期寿命也越长
B、政策端: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责任不够清晰;
C、供给端:老龄化超前,社会、家庭、物业服务不发达;
D、服务端:养老服务大而全,照护重点不够突出2)厘清五方责任:发展养老服务业,必须理清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个人五方责任,特别要理清政府与市场责任,更加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政府更加明确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责任对象、范围、标准和水平,更多发挥市场有效供给作用。
3)“大而全”养老服务责任:养老是老年期的生活方式,相对部分服务是与其他人群一样的共享社会服务,一部分是因增龄衰老失能的专属老年服务。
但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到来,社区、家庭、物业服务业普遍仍不发达的背景下,共享和专属服务难以区分,养老服务承载着“大而全”的责任。
“大而全”:大生活内容、全老年周期,“大”养老“全”服务,养老服务承载了很多特殊重任。
4)中外养老服务异同:养老服务>老年服务5)照护重点不突出:对象:以活力健康老人为主。
服务:以生活娱乐交往服务为主。
问题:服务人群和内容重点不突出。

3、突出照护为重点。
1)真正聚焦刚需,以照护为重点,照护不可替代,其他可以替代;2)政策、资源、社会、人才等全要素向照护聚焦,全面提升照护能力;3)照护是一门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整合渐进的过程,难度大要求高,现在是照护准备的机遇期。

4、构建照护为重点的服务体系 1)根本:建立照护保障制度长照险制度是根本制度。
趋势:试点、扩大试点、建立制度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照护服务支持问题,更在于倒逼照护服务业快速发展。
实践:上海长照险支付47项,催生评估、服务量化标准化,显示制度刚性力量。
评估的意义和功能“没有评估就没有精准”对身体状况、经济实力、家庭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是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的前提。
2)基础:实施家庭照护支持政策目前90%左右失能老人仍由家庭照护,家庭照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
——实施就近或共同居住住房政策——实施子女照料假——实施免费家庭护理技能培训——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对照护者的支持,如喘息制度(4000万失能半失能的三张床,家庭,医院的病床,护理院的护理床,目前90%左右失能老人仍由家庭照护,家庭照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体)。
3)支撑:发展专业的照护机构机构照护是专业照护,以专业照护助力家庭照护仍是会今后方向。
“以机构为支撑”,强调机构 20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的重要性,不单指养老院而是指养老服务机构。
“十三五”养老院从重数量到重结构的转型,从3%到30%,意义重大。
照护设施的定位: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服务范围。
照护机构发展趋势。
区位:从郊区化到城区化;规模:从大型化到小型连锁化;类型:从综合化到分类化;服务:从单一照护到全方位照护,预防照护康复三位一体;目标:功能维护、提升质量、实现尊严4)保障:建设适老照护环境构建照护体系需要环境保护,既要建设安全、便利、舒适、无障碍的“硬”环境,也要营造敬老、助老、爱老的包容“软”环境。
适老宜居环境不是“高配”而是“标配”。
适老照护环境对被照护者和照护者都很重要。
借鉴国际经验:日本养老服务核心理念,“自立支援”。
5)关键:培育照护专业人才照护涉及医疗、护理、康复、心理、社工、营养等多学科,需要符合型人才。
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护理员三类人才,最紧缺培养难度最大的是专业技术。
养老护理员职业技术等级认定。
设立照护师高于护理员低于执业护士。
突破人才困境,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是突然人才困境的必由之路。
上海实施长照险后,催生了养老院医疗照护员新职业。
(脱岗培训2个月,工资比普通护理员高1倍) (来源: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519 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病,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对母女。
母亲
70多岁的样子,女儿也有40多岁。
母亲的心脏不太好,心电图变形得没法看。
医生希望她吸半个小时的氧气,然后再做个心电图,如果明确没有大问题了再回家。
女儿却希望母亲回家吸氧,并且说单位只有她一个人,她必须及时赶回去。
医生用纠结的目光注视了母女半天,最后还是决定留下这对母女。
我望着目光复杂的母亲,也看到女儿匆匆跑去交费的背影,心想:作为老板,没有人愿意聘用一个经常离岗的员工。
女儿要回去上班,也是她职业化的表现。
但是,如果这个女儿真的把犯了心脏病的母亲单独留在医院,那她还是人吗?这些天我不时地想:在未来过度老龄化的中国,有多少人会陷入这样的纠结之中呢? 我在清华教的一门课是“战略管理”,其中一个内容是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做分析。
我常常对学生说,未来影响中国人的最大变数是过度老龄社会的来临。
从这个话题谈下去,我常常劝学生要珍惜并且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特别是对于那些三四十岁的学生。
我说:“现在你们还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而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你们将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主动权。
”我十分清楚20年之后,对于当今30多岁的这代人,以及他们的儿女们,意味着什么。
过度老龄社会的来临,将会挑战我们每一个人的良知,甚至挑战我们的伦理。
当你的父母住院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你请个护工照顾病人(假如你还请得起、请得到),而自己只是每天过去看一下,是不是不算孝顺?当你的父母已经年过70,还要去工作的时候,你是否应该 21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阻止他们?甚至,你是否还希望你的孩子在经历残酷职场竞争的同时,带着一身疲惫,还要为你再生一个孙 子或孙女?中年总是不期而至。
我突然意识到,对于多数独生子女来说,他们没有直系亲屬和他们共同面对 过度老龄社会的来临。
也许在他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过度老龄社会就悄无声息地把他们拖进一个他们完全无法掌控、无法自拔的艰难困境。
过去,我们到日本旅行,常常会嘲笑端茶倒水的都是老头子和老太太,而我国哪有那么大年纪还在从事服务行业的?然而,最近几年,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保姆也不好找了,并且保姆的平均年龄大了,保姆的工资上升得很快。
这就是信号。
因为与很多行业相比,保姆是刚需。
保姆不好找了,老了、贵了,就体现了基本的供求关系,而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就是日益老龄化的人口结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7%,即可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4%即可称为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20%,则可以称为过度老龄社会。
从我国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某些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大约在5年前就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阶段,而且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逼近过度老龄社会。
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学生今年40岁,他和他的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都健在,60岁左右。
再上面有3个老人,80多岁,但叔伯舅舅众多,大家共同照顾老人。
隔代的事情基本不需要他们操心,而且下一代的两个小孩也由父母帮助带大。
我学生这一代人的基本情况都一样。
我们把时光向后推20年,设想一下这个家庭在2036年的场景。
我们假定中国人预期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在2036年,我学生的家庭结构就变成:最上面一层父母、岳父母这4个人可能多数都还健在;然后是下一层,我的学生夫妻俩,都在60岁左右;下面的两个孩子,30岁上下,至少有一个应该结婚生子,形成了第四代。
在这个大约10个人的家庭中,有收入的有七八个人,所以,如果没有大病之类的问题,只要不在北上广深买房,正常生活应该不是大问题。
但是,这个家庭的年龄结构有很大的问题,人口学上叫作赡养比,大约是4个人要照顾6个人。
最理想的,是最上一层80岁左右的人没有慢性大病,并且生活能够自理。
如果退而求其次,即使有人生病,80岁的这一辈人能够自己解决生活问题,或者可以在别人的简单帮助下解决,这也是家庭之大幸。
不过,一般来说,这一层人总会衰老,有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阶段。
如果有一个人生病、卧床,这个家庭就比较困难。
困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在于精力的不足。
2036年,我的学生60岁,他的太太略小一点,正常的状态下应该还在工作。
我这里说的应该还在工作,是指他们还没有到达退休年龄。
将来会有一部分人,虽然没有到退休年龄,但已经无法工作了。
他们需要回归家庭、照顾家人,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保姆。
前几天,一名日本留学生告诉我,每年日本因返回家庭而辞职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日本目前的总人口不到2亿人。
而20年后,中国的高龄人口不会少于3亿人。
老龄化社会的问题,在我学生的家庭里,都有体现。
我的学生一家,可以说是这个过度老龄社会的一个缩影。

一,老龄人口中高龄人群的比例过大。
以我学生的家庭为例,有一半以上的人是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到1/3。
而最难的时候,是老的很老,小的很小,这些需要被照顾的人的数量超过一半。

二,未富先老,这也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龄成员都有收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只有我学生的收入高一点,其他人在退休后的收入都不足以请一个全时的保姆。
未富先老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互动关系的。
当老龄化的水平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后续影响相对弱一些;而当老龄化水平 22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超过经济发展的水平时,老龄化会严重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
所以,我常说,虽然从曲线上看,中国的老龄化阶段很像20年前日本的情况,但中国的老龄社会 和日本的老龄社会不是一回事。
“未富先老”和“先富后老”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国家的人口负红利不至于太大,总和生育率应该接近,甚至超过
2,也就是说一对夫妇至少应该有两个孩子。
2000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低至1.3,目前仍在2以下。

三,下一代人的生育问题,也就是目前10岁左右的那一代人的生育问题会变得非常突出。
如果这一代人不尽早结婚,不尽早生育孩子,那么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而如果这些孩子们早结婚、早生子、多生子,那么他们养育后代的生活压力就会非常大。
也许我太悲观了。
中国有句老话——子孙自有子孙福,但我总觉得这很“阿Q”。
最近,老听人说随着科学进步,我们都会活到120岁左右。
不知对于将来处在过度老龄化的中国社会的年轻人,这到底该算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527 未来农村养老新方式,以地养老农民们都愿意吗 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日益突出。
现阶段我国的养
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村的养老方式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样无疑给子女们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农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那样在退休之后还能领取一笔退休金,农村老人们因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所以不得不拖着年迈的身体继续劳动,以减轻子女们的经济负担。
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国家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养老的一些模式。
现在农村也已经普遍推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们需要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连续缴满15年或者一次性补缴齐之后,到年满60周岁的时候就可以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另外对于没有缴纳任何养老保险的农民在年满60周岁以后也可以每月领取75元的基础养老金,虽然这些养老金相比城市居民的退休金来说少了很多,但好歹也算给农民的一点补贴了。
在农村除了这两项养老金补贴之外,国家也在探索农村养老的新模式,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失地农民养老金;二是以地养老的模式。
失地农民养老金 这类养老方式主要是针对失去土地的农民,一般都是土地被征收的农民,他们除了享受基本的养老保险补贴之外,还能领取失地农民养老补贴。
具体的补贴金额和征地的面积有关,被征收的土地面积不同,所拿到的补贴金额也不一样。
以地养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将进一步放开农村的土地。
现在国家允许农民们有偿退出农村土地和宅基地,因此有些农民看到了养老的新方式,即退出村里的宅基地和承包地,拿到一笔补偿金,然后住进养老院。
这种模式也只是个别农民自主选择,具体还没有相关政策去推行。
不过今后农村的土地实行市场化交易之后,农民们手中的土地将会有更多的用途,可以参与村集体资产折股分红等。
这或许也是今后农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新途径。
现在国家也加大了对农村养老院的建设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养老体系,农村的养老难题 23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形势依然严峻,但未来养老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或许将会是“新农保+以地养老+养老院”等多种养老方式的组合。
广大农民们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养老选择方式,更舒适的养老环境,这也正是广大农民们所期待的。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53/id/454/aid/63500 老龄数据 山东:聊城60岁及以上人口有116万,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 为加快推动医养结合示范市创建,解决医养结合“照护谁”的问题,近日,聊城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60岁及以上部分失能、失能、失智老人摸底调查工作。
记者了解到,全市户籍总人口644万,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6万,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占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总数的7.02%,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02%,聊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17.9%的平均值。
本次调查分为居家老人调查和入住机构老人调查两部分,居家老人调查主要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计生站等基层医疗卫生计生机构,通过村医、计生专干等基层人员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入住机构老人调查主要是依据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养老机构老人评估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聊城市居家养老老人中部分失能老人52743人、失能老人19076人、失智老人4142人,机构养老老人中部分失能老人2206人、失能老人2316人、失智老人1025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总数为81508人,入住机构的仅有6.8%。
全市户籍总人口644万,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6万,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占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总数的7.02%,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02%,聊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17.9%的平均值。
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失能老年群体,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愈来愈迫切。
下一步聊城市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健康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切实做好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高品质医养结合服务保障工作。
(来源:齐鲁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0/id/615/aid/63513 养老研究 中国老人多凄凉,改革养老待何时试谈养老制度的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行了将近四十年的计划生育的今天,养老成为全球
最突出的难题。
张哥家乡有这么一个家庭,五一年出生的陈先生,今年已经68岁了。
60岁的时候,岳父去世,将 24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岳母接到家中赡养。
陈先生结婚后响应党的号召,终身只生一个孩子。
今年33岁的女儿陈玉仙,赡养着5个老人(爷爷、奶奶、姥奶、父亲、母亲)的生活起居,出不了门,打不成工,靠几亩地维持生计。
上门女婿熬不过愁苦的生活,3年前就开溜了。
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助,也只是杯水车薪。
张哥每年都去看望,每年都是含着心酸的泪离开。
不得不让张哥思考我们中国的养老问题。
城市老人的养老问题尽管比农村好一些,但也是“明月明日何处寻,此生唯有影随行。
”过着“小儿只闻风吹雨,哪知深夜有人哭”的生活。
在当代的西方,无论法律和风俗上看,养老已经变成个体的事儿,而不再是家庭的义务。
从欧洲出现基督教以后,不再重视家庭,而重视社会团体,因此逐渐形成法治。
孩子在十八岁以后离开家庭,而孩子也不再对老人的养老负有义务。
日本也是一样。
一个人在有生之年积累自己应该积累的财富,到晚年的时候,把一生积累的财富用于养老。
子女对于父母的养老仅有道义的义务,例如时不时来探望,但是并没财务上的负担。
要么是自己承担的,要么是国家养的,子女,不再有财务上的负担。
这样做当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
在强调礼仪和风俗的古代中国,养老被冠以道德的价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西汉戴圣编撰的《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也就是说要让老人们在年老体迈的时候,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老了还能有所依靠,有人照顾。
但是在独生子女已经持续了两代人的背景下,无论对渐渐老去的人而言,还是对于年轻的子女们而言,中国的独生子女养老的负担十分沉重,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在道义上,独生子女的负担十分沉重。
张哥希望,生有所养,老有所依、失有所济、伤有所保。
在目前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保险体系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养老已经变成人生的噩梦。
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很明显,现在难以为继,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个人精力上,独生子女都无法承担过去中国养老模式下子女应当承担的对老人的义务。
而从计划经济体系到市场体系,政府显然没准备好足够的财力,为中国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准备。
事实上,现在任何一种养老方式似乎都不可以单独存在。
政府已经公开宣布,政府能够直接承担的养老的比例,不会超过老龄总人口的6%。
绝大部分中国的老龄,只能通过商业化社会化个人化的养老模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中国政府现在已经开始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养老方案和规划。
张哥对此有下列思考:
一、在国家养老模式不完善的今天,赡养老人还是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家庭为基础居家养老。
一方面脱离家庭,老人会感到孤独。
另一方面,国家养老设施并不完善,单独靠国家养老的条件还不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三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同时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从法制上制定居家养老的具体要求。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这四条缺一不可。
中国养老的难点和重点,是在城市中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应当尽快形成以个人为主导的养老机制。
城市的中产阶级往往被国家政策管死,实际上执行了一胎化的政策。
"丢下幻想准备斗争"。
城市中产阶级必须确立靠自己的思想。
各地正在探索抱团养老模式。
一些地方也在尝试以房养老。
一些家庭也可尝试弟兄姊妹集中在一起养老的模式。
农村的人口可能还可以继续延续过去的养老模式。
因为在独生子女的体制下,唯一有一定灵活性的是农村的生育政策。
中产阶级必须确立起一个全新的观念,那就是自己的健康就是子女的幸福。
中产阶级在退休之前就必须确立起自己养老的模式,必须具有非常明确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必须从工作岗位退休之前开始,就要确立健康的生活模式,防止将来老年健康损害以后成为子女负担。
只要自己老年健康,不得什么特殊的老年病,例如偏瘫,中风,痴呆,就相当于为子女的养老解决了最大的负担。
国家的养老机构需要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特别需要有力的政府监管。
商业机构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运行的环境,很可能唯利是图,最后造成老年人晚年凄凉。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例如二十年内,中国的商业养老机制不可能成熟起来。
养老产业有着极其特殊的行业特殊性,这里的顾客多数处在弱势状态,而养老产业的经营者从业者处在强势状态。
这就需要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
而在今天的中国,对于商业养老机构的监管,无论是来自政府的,还是社会的,都非常不健全,而且未来一个周期内似乎也看不到希望。
在今天的中国,建设养老社区,采取集约化的养老管理模式,应该是目前可行的一种做法。
将处 25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在不同状态的老人分级分类,然后采用社区统一提供服务,集约化服务的方式,有可能提升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特别要善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电子信息监控技术,对老年人养老的全过程实时监控。
大规模开发适合于家庭养老的机械设备,特别是电子装置。
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角度看,也不宜建设老年人过分集中的养老社区,而应当在普通社区中间逐渐建立起一整套软硬件搭配的,适合于老年人生活康复养老的集约化的服务模式。

六、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应当考虑在中国实施安乐死。
像张哥上面所说的案例看,张哥和陈玉仙的姥奶爷爷奶奶谈过多次话,他们都是90岁以上的高龄,又有许多的疾病折磨,他们说:我这样活不好,死不了,还拖累着孩子,不如让我早一点走了的好。
她的爷爷还偷偷的给张哥说,我这病折磨的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下次来一定给我带一些药,让我走,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没有人敢追究谁的责任,我到阴间感谢你。
这也是张哥每次去看望老人心酸的理由。
有关实施安乐死的政策或法律有着复杂的体系,但是首先第一步可以从消极安乐死做起。
尽管在情感上有好多人不愿接受,但对减轻老年人的痛苦,减少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节省社会的资源,特别是医疗资源,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特别是个人家庭负担,有重大意义,现在应当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以上是张哥的拙见,不知朋友们怎么看。
还有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68/id/469/aid/63479 社区居家养老的现实之痛:美好愿景下的惨淡经营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
收与报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将对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进行成果验收。
目前我国建设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和社区养老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但在现实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交融嵌套的关系。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9073”养老格局描述为“9703”更为贴切。
社区居家养老实践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难题。
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于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成本高等特点,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即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能做机构不做居家和社区,能做床位绝不做上门服务被默认为养老市场的潜规则。
究其原因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盈利性较差,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较大。
结合实地调研,60加研究院整理归纳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的难题和困境:
1.老人支付能力差,消费观念比较陈旧在走访某日间照料中心时,我们发现周边老人多是某纺织工厂的退休老人,平均退休金3000-4000元,比起照料中心月均收费6000-7000元的标准,这些老人的支付能力明显很弱。
同时,由于老人的传统观念仍未转变,一辈子都是为子女而活,为儿孙留钱,为自己消费的意识还没能形成。
因此,消费意愿明显不强。

2.老人与日间照料中心/驿站之间的信任关系不够稳固部分老人对上门服务人员存在不信任的情况。
走访时发现,某照料中心在提供上门服务时,多次遇到老人不给开门的情况。
因此,信任是挡在服务者和老人之间的一道门槛。
26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3.照料中心、驿站未能协同发展驿站作为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下沉,并未真正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上下贯通和服务联动。
日间料中心以提供日间照料为主,养老床位收入是其主要经济来源,而同样提供日间照料的驿站也会通过床位来创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竞争的情况。
二者的服务上下不联动,并未在区域内形成资源互补、合作置换、业务共赢的关系。

4.借力发展能力较弱在调研过程中,同时发现部分照料中心和驿站在维系街道社区关系方面实力较弱。
或因为公司体制原因,或由于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高低不同,再或者是限于繁重工作任务而没有精力去维护关系,种种原因导致某些机构在借力政府资源时有些乏力,不能依靠良好的政企关系去拓展业务。

5.辐射居家项目开展中的难题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在开展辐射居家项目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偏向性及职责分工等问题,服务信息上报面临着多头上报、多次操作等状况。
政府购买项目基本是一年一报,并未形成稳定的项目运作模式,特别是在居家上门服务中,每年的数据平台运营方都有变化,因此社区居家机构的服务人员每年都会根据要求安装功能相差无几却分属于不同数据系统的APP。
操作方式多变、限制服务时长、多头上报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区居家服务开展的难度。

6.与集中式服务相比,居家服务工作人员效率低调研中发现,居家上门平均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完成2-3单,而相比集中式服务,每位工作人员在同样时间内能够服务更多老人,提供更多服务。
集中式服务中的工作人员效率更高,服务也更有保障。

7.人员流失率高,职业素养有待提升此外,护理员工资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使得养老护理员不仅招收难度大且流失率高。
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放低选拔标准,招收非科班出身的养老护理员,这些原因导致许多养老护理员职业素养较低,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的思考
一、定位及获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必须精准把握需求群体作为距离老人最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具有近距离、更亲民、价格偏低、上门更便捷等特征,不同于入住高端养老机构的有钱老年群体和完全失能失智的老年群体,社区居家面对更多的是有照护需求且有一定支付能力的老人。
社区居家养老应继续深耕社区,重点开展日托等服务,以刚需为主,主打就近、方便,发挥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让老人在熟悉的社区享受养老服务。
这里可以效仿日本的康复日托中心,从老人刚性需求出发,紧抓康复市场空白。
Polaris日托中心融合自立支援理念,对老人提供全程接送服务,为需要康复治疗的老年人提供从评估到康复的全服务链条。
统一接送等方式不仅大大解决了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问题,节约了子女的时间,也便于提供集中服务,降低运营成本。

二、规划及运营——先生存后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多些市场思维
(1)服务多元化,服务对象不受限床位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实现盈利的部分,除了提供6大基本服务之外,照料中心和驿站还应更多地拓展服务内容,拓宽服务对象。
例如,丰台区某养老服务驿站除了为区域内老人提供老年营养餐、康复理疗等基础服务内容外,结合“一老一小”理念引入了专业的儿童早教服务。
东城区某驿站与残联温馨家园携手,利用双方场地空间,资源互补,共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优质服 27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务。
以老人为主要服务群体,不排除社区当中的其他居民,以此方式来聚人气、拓边界的实践已经有 很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中不能唯老人为养老,民政部门可以和残联、妇联、工商、教育部门合作,在驿站中尝试接入其他社区服务,例如便民菜站、培训中心、儿童日托中心等。

(2)宣传推广对象除了老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子女养老的消费群体除了老人之外,还应包括子女,子女也应该被看作打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道关卡。
一家照料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已经谈好入住的一位老人因为子女的阻止而没有选择就近的社区照料中心入住,原因在于子女在网上没有查找到这家照料中心的信息。
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在宣传时就应将老人的子女作为重要的市场推广对象之
一。

(3)链接资源,挖掘年轻老人的人力资源潜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部分成本是人力,为降低成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多方借力,依靠街道社区的基层老年协会、基层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资源开展服务。
东城区某驿站开展的“菜篮子”工程就是将街道、社区、驿站、外部商户、第三方社会组织、年轻老人志愿者完美地整合起来,街道社区负责指导、第三方负责监管、驿站提供场地、老人志愿者充当人手维持现场秩序,在商户仅派出一名司机的条件下,大家一起完成了每周二次的便民菜市工程。
老人志愿者乐在其中,一方面发挥主动性,提高社会参与率,另一方面有老人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老人不是社会的负担,人力资源可以再次挖掘。
事实上,持续工作可以帮助老年人拥有稳定的社交,还能防止退休赋闲在家导致的各种身体机能衰退,对身心都有好处。
比如入户巡防工作,直接请社区的年轻老人作为志愿者参与工作,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

三、其他渠道——互联网手段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运用智慧养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大有作用,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价格等数据是老龄数据的宝贵资源,对于服务的提供、标准的制定、价格的测算、服务的精准投递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时,一定要关注信息化建设,在官网、两微一抖上也要下功夫,去做品牌宣传,提高影响力。
结语社区居家养老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跑马圈地走向深耕社区、提供精细化服务,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在的重难点已经不在于解决供给的不足,而是转向供需对接,应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以市场化的手段和商业化的思维去挖掘需求,利用互联网手段促进供需对接。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pid/468/id/469/aid/63523 养老类型 广东:珠江市将新增18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预期日均服务900 名老人 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进一步扩大我市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我市正式出台《2019年市十件民生实事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拟在2018年全市10处配餐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新增18处试点,预期每个试点 28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日均服务50名老人,18处试点日均服务900名老人。
今年新增18处配餐试点 据了解,去年我市设立10处配餐试点,日均服务500名居家老年人,深受好评,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珠海实际、切合老年人需求、可复制的社区配餐经验。
2019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全市范围内新增18处配餐试点。
据介绍,新增的18处配餐试点将整合社区现有设施场地加以装修改造,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半径合理布局,便于老年人用餐。
“香洲区今年准备建设的4处配餐试点,除狮山街道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经试运营外,其他3处还在装修中,计划下半年投入运营。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长者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不同于一般人群,为充分发挥养老机构在这方面的专业优势、场地优势和人员优势,香洲区配餐试点主要依托陆续建成的公办养老机构或者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还将积极引入深圳、广州等地的专业机构进驻运营,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让老年人吃得安全 根据珠海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指引,目前居家养老的供餐方式主要有:集体用餐配送、中央厨房+配送门店、养老机构的饭堂辐射、餐饮企业+社区门店、餐饮企业在门店开辟专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方自主供给等多种形式。
其中,集体用餐配送、中央厨房+配送门店、养老机构的饭堂辐射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检查,餐饮企业也需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保证长者健康,让老年人吃得安全。
例如,金湾区三灶镇和红旗镇,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两种不同模式来开展配餐服务。
三灶镇正在中心村建设中央厨房和配餐中心,建成后将可进行食物现场制作、加工,对全镇7个长者饭堂进行统筹配送;红旗镇原本采用就近选取商家、外送配餐模式,但是在最新计划中,已选定一家有资质的餐饮管理公司为全镇的长者饭堂进行统一配送。
“在新增试点中,各区进一步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将配餐服务与针对独居、空巢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有机结合。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条件的长者饭堂将以配餐服务为支撑,融入医疗康复、家庭照料等服务内容,将长者饭堂打造成为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在解决老年人午餐用餐难问题的同时,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新增18处配餐试点: 横琴新区的荷塘社区石山村、小横琴社区下村。
香洲区的拱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梅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狮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吉大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金湾区的三灶镇西城社区、三灶镇中心村、三灶镇草堂湾社区、三灶镇金海岸社区、三灶镇鱼林村、红旗镇三板社区、红旗镇小林村。
斗门区的斗门镇南门村、白藤街道。
高新区的唐家社区、官塘社区。
高栏港区的平沙镇立新社区。
(来源:珠江晚报) /Home/Article/index/pid/517/id/518/aid/63495 29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这个养老院出了五位百岁老人! 上海黄浦区有家快乐之家老年公寓,在城隍庙豫园旁边,其中有五位百岁老人,是上海养老院百岁老人最多的一家。
今年102岁的老人(虚岁)陆锦珍,去年11月7日,养老院为她庆祝百岁生日,黄浦区老龄办送来了一个用砂金做的寿桃。
陆锦珍是一位纺织工人,从小做过童工,是旧上海的“小珍子”,解放后进了色织四厂继续当工人,1967年退休。
在快乐之家老年公寓开张后,她是首批入住的老人。
住院三年多来,在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身体健康。
儿子住在附近,每天来探望她。
老人十分开心说,想不到我这个在旧社会吃过那么多苦的人,能够幸福地活到今天。
另外四位百岁老人,是103岁的张玉英、102岁的李文清、101岁的范寿臣、100岁的侯秀珍。
张玉英的外号叫“103”,除了有点耳背,头脑清晰,生活自理,喜欢喝一小杯江小白高粱酒,还爱吃红烧肉。
昨天打一场小麻将,输了7元,儿子马上补给。
四个子女、女婿轮流来照看。
有一个室友的儿子赞扬她说:“张玉英,福气好,精神好,手灵巧。
”张玉英身体偶有不适,护理员马上送她到隔壁的中西结合医院去看病,吃药打针,不久病愈。
由于护理人员的尽心尽力照顾,张玉英三年多没有住过医院。
同屋是一位99岁的老太太,明年也可加入到百岁老人的行列。
她们互相照应,共同颐养天年。
102岁李文清老人年轻时也是纺织工人,有五个子女,住进养老公寓后,子女轮流来陪同,她一点也不感到寂寞。
她的子女说:“王海水先生办这个老年公寓,连续办了三家,也是做善事、做好事,我们也希望他长命百岁。
” 侯秀珍老人今年正好100岁,97岁住进快乐之家老年公寓。
她的71岁的儿子每天来探望两次。
他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的一切都是母亲给的。
我每天看到母亲健在,就有一种幸福感。
天天看到母亲,天天心情高兴。
”去年,侯秀珍不慎摔了一交,跌断了三根肋骨,医生说要卧床三月,由于护工和家人的精心照顾,侯秀珍在床上躺了一月,就下床了,生命力之旺盛,医生也啧啧称奇。
离养老公寓不愿的徐汇区中心医院,也定期派医生来上门为老人看病,减少了高龄老人求医的往返之难。
五位百岁老人中,只有一位男性。
他就是101岁的范寿臣。
范寿臣年轻时当过兵,和日本鬼子打过仗,性格急躁,但喜欢吃肥肉,没有荤菜不吃饭。
天气好,儿子推了轮椅让他到外滩、蓬莱公园兜兜。
他说:“住在养老院,比家里照顾周到。
”有一次,护理人员发现他白天打瞌睡,手臂有点僵硬,赶紧提醒家人送他医院看病,一查,发现是轻度脑梗,经过救治,已平安无事。
65岁的儿子说,如果住在家里,后果不堪设想。
五位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除了养老公寓的照顾得当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子女孝顺、悉心伺候,把他们当老祖宗供养着。
据介绍,快乐之家老年公寓住了102位老人,平均年龄88.8岁。
快乐之家为了让老人生活充分体现一个大家庭的其乐融融,每一位老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有爱刻图章的、有爱唱沪剧的、有爱画画的、爱看书的、做手工的、剪纸的……每天的活动丰富多彩。
(来源:人民网) /Home/Article/index/pid/517/id/520/aid/63497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发展痛点待解:需要土地审批融资等政策支持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产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资本的关注,但这一领域 30 2019
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先行者们面临的盈利难、融资难、用地难等困境,却让后来者望而却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长达9000余字的篇 幅提出了六个方面共28条具体政策措施。
相比于此前决策层发过十多个文件,《意见》有的放矢地在打通养老服务产业的“堵点”、消除“痛点”,破除发展障碍。
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缘于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人口从年龄构成来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
而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
看似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养老产业发展并不顺利。
根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与问题研究报告中》,在当时北京市的民营养老机构中,仅8%的机构盈利,高达65%的机构属于亏损。
就养老型企业本身而言,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用地、审批和融资难等问题。
即便将闲置资源改建养老服务设施,也存在不少麻烦:缺乏操作路径、项目走不通、办理周期很长、项目实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
对此应尽早明确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操作路径,并配套相应扶持政策。
如利用工业用地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的,可通过城市更新调整土地性质,并按照新的用地性质开发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享受养老设施建设运营和城市更新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审批和融资问题,《意见》提出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
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通过提高审批效能解决好养老机构消防审验问题,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
同时提出要拓展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包括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向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探索允许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
4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出台多项举措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亮点之一是提出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这对缓解民营养老企业融资难问题大有裨益。
就老年人而言,目前进入养老机构主要存在费用支付问题。
针对老年人反映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
同时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与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衔接,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空间较大,据测算,中国商业养老险深度常年维持在0.4%左右,收入占比常年维持在6%左右,在养老体系中参与度较低,急需提速发展。
因此,需要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
总体而言,养老机构具有投资规模比较大、投资周期回报长和薄利等特性,为支持行业发展,需要政府层面从土地、审批、融资、税收、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并尽早落地。
(来源:乐居买房)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485 乔晓春:九成以上老人不进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并非事实 现状是大多数老人都选择在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机遇又在哪里?
“只有1.3%的北京市户籍老人在养老机构养老,这意味有98.7%的北京市户籍老人在家养老。
”近日在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上,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介绍。
乔晓春提到的这一数据是基于2015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展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老人都选择在家里养老。
为此,乔晓春提出,“如果养老产业主要围绕在集中居住式养老,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产业如何发展和兴旺?” 31 2019年4月22日《每日养老资讯》 数据显示,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全市所有养老助残机构设计总床位数为96540张,目前正在使用的床位总数为47964张,按照这一数字,实际利用率为49.7%;此外,有近20%的机构入住率不到20%,有50%的机构入住率不到50%,真正“一床难求”的养老机构只有49家,占10.7%。
“大家常讲养老是朝阳产业,是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老年的需求也巨大,而且国家提供很多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都觉得饼很大,大家都想抢这个饼,但进来的时候才发现好像是吃不饱的。
”对于养老现状,乔晓春如是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养老和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
养老产业如何兴旺?乔晓春指出,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养老机构的收益。
“一方面,养老机构雇佣的护理人员工资水平不能太低,另一方面,对老年人的收费标准也不能太高,这两个标准是刚性的,‘上下两块天花板’会限制养老机构的收益。
如果收费太高就没人来,如果收费太低就会无法支付成本,结果大致大量亏损甚至倒闭。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支持。
” 他还表示,居家养老问题无法被企业和市场解决,需要政府有更多的承担。
“政府讲布局,企业讲服务,政府能出手,企业的服务需求会大量提升,才能让企业有事干,产业才会真正发展。
” 同时,上述业内人士提到运营成本高与老人支付能力低的矛盾。
“床位费、伙食费、护理费就城市居民的收入来看是比较高的。
按照北京市情况计算,自理老人费用为每月2727元,半自理老人3196元,而北京市职工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平均为3575元,北京市的数据在全国是最高的,单靠老人的退休工资很难进入养老机构。
” 就未来养老服务政策发展趋势,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全面放开市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情况下,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养老产业发展更有必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Home/Article/index/pid/521/id/522/aid/63492 刘韧:发展养老产业须从国情出发,智慧养老将成为正确选择 21日,2019健康中国养老产业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
该研讨会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江苏东方惠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会上,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刘韧表示,发展我国养老产业必须注意从国情出发,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创新,加强养老产业的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刘韧谈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消费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消费市场也不断扩大,目前产值已达4万多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13万多亿元。
他认为,养老产业成为新的投资风口。
特别是在国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后,民营企业对养老产业的投资不断增加。
虽然对养老产业投资逐年增加,但投资效益并不高,投资效果也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四点,一是以养老名义的投资并未真正投在养老设施建设上,而是用于圈地开发商业住宅或挂名养老公寓的普通住宅;二是有些企业热衷于建设硬件标准较高的高档养老院,收费很高,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却跟不上,老年人不愿长期居住;三是不注意加大老年人食品和用品的研发投入,吸引老年人消费的新产品和消费新模式还不多,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四是不注重养老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更为缺乏,养老从业人员薪金和待遇较低,很难吸引有关人才从事养老产

标签: #金币 #金融 #微信转账记录哪里查 #螃蟹 #视频 #草莓 #网络教育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