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全媒体阅读A092020

西瓜 1
年12月2日星期
统筹沈威责编彭珍玲美编首席编辑杨芳芳校对王海玲 河南大学教授戴树玺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进行科普,粉丝近百万,总阅读量超6亿 他把“量子力学”讲成了“大白话” 讲着量子力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都是“老学究”,还有可能是戴树玺。
12月1日,44岁的戴树玺,两眼的灵光穿透镜片,以敏捷的思维,接着河南商报记者抛出的话题侃侃而谈。
与实验室和讲台上的身份有所不同,在网络上,他俨然已成社会科普的“网红大咖”。
自从接触到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爱较真的戴老师”用通俗、风趣、大众又不失严谨的科普方式,赢得近100万粉丝和累计超6亿的阅读量。
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文受访者供图 戴树玺科普视频截图 戴树玺给视频配音 一次“悟空问答”引发的科普热潮 1976年,戴树玺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94年,他考入河南大学,从此人生一路“开挂”——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又拿到了中科院博士学位,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相继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专利5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早在2013年,37岁的戴树玺就已评上了正教授职称。
2014年,戴树玺从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调入物理与电子学院,开始给本科生上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戴树玺经 常搜集相关素材,增加一些当前科技进展的内容。
久而久之,戴树玺的科普意识更强了。
2017年年底,戴树玺在翻阅今日头条App时,收到了“悟空问答”的一条关于量子力学的提问,刚好当天讲的原子物理课就是相关内容,于是戴树玺进行详细的回答,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答了10多道题的时候,头条科学运营联系到了他,在对方的邀约下,戴树玺注册了科普自媒体“量子实验室”,并成为“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
从此,他几乎每晚都要回答网友提出的科学问题,每次篇幅500字以上。
至今,他在今日头条上共回答科学方面的问题1000多次,共获展示量13亿,点赞24万人次;发布图文微头条4600多条,总阅读量6.1亿,获赞195万。
“较真”就是严谨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追求 今年3月疫情期间,从香港访学返回的戴树玺居家隔离。
处于“空档期”的他开始关注科普视频,他认为,相比图文形式,视频可以更形象地展现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科普效果更好。
他开始尝试视频创作,并于6月30日发布了第一部中视频《摇摆的台积电,与华为和大陆市场渐行渐远?》。
视频以华为自研芯片生产风暴为背景,讲述了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在这场风暴中的位置,以及摇摆站队态度的原因。
整个视频5分23秒,却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斩获了458万次的播放量。
考虑到能更方便地与读者交流互动,在今日头条运营老师的建议下,戴树玺将账号“量子实验室”改名为“爱较真的戴老师”。
那么,戴老师有多较真呢?今日头条曾专门为他做了一期开屏,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较真是保护色,爱折腾是真内核。
”戴树玺理解的“较真”,就是对待科学要讲究严谨的态度,内容上要精益求精。
为了弥补视频制作技术的“短板”,他还找了媒体专业的小伙伴们组队合作。
戴树玺负责把控文稿、素材搜集和配音,小伙伴主要负责稿件编辑和视频制作。
几乎每周,他都要在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上发布一期大约10分钟的中视频。
每期视频的诞生,从选题的讨论到确定,都要经历10天左右的“孕育”时间——两天写成初稿,两天打磨,根据小伙伴的提议进行两天的修改,然后是三天的视频制作流程。
今年8月,戴树玺还开通了同名抖音号,他将中视频的文稿内容拆分或者改短,配以动画制作,以每周3期的频率发布。
截至目前,“爱较真的戴老师”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和抖音已经积累粉丝98万。
今年9月,“爱较真的戴老师”入选今日头条“科技未来星”计划。
今年10月,“爱较真的戴老师”关于碳基芯片的视频,参加今日头条和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科普日短视频大赛,获得“十大最受欢迎科普视频奖”。
“科普就是用大白话讲科学” “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能看懂我的科普文章和视频”——这是戴树玺给“爱较真的戴老师”的定位。
戴树玺的粉丝,年龄30岁~50岁的占60%以上,大多数为中青年男性。
“这个人群思想比较成熟,更加关注国家的科技发展。
”为了达到大众传播的效果,戴树玺将创作重心放到了稿件的打磨上。
“‘磨’什么?就是将专业名词通俗化,就是用大白话讲科学。
”如何既精准又通俗地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决定了科普的受众面。
视频如何选题?戴树玺时刻瞄着科技热点。
美国对华为制裁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芯片十分关注,但很多人不知道芯片是怎么回事,于是他结合自己微纳加工专业的知识背景,做了芯片制造技术的系列科普视频,介绍芯片制作流程、什么是光刻机、世界和我国半导体发展历程等问题。
“做科普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我国的重大科技进展,了解到中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希望公众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
”戴树玺说。
与粉丝的互动,也会给他带来很多选题的启发。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后,有粉丝留言想了解一些关于诺奖得主罗杰·彭罗斯的一些成就。
他获诺奖的课题是黑洞方面的研究,当时媒体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
戴树玺换了一个角度,讲了一期罗杰·彭罗斯关于量子意识的争议性研究,《意识是人类的幻觉,还是量子力学产物?》。
罗杰·彭罗斯认为人的意识是量子行为所引起的。
戴树玺正在制作的新一期视频,也是对该话题的延续——《生命是什么?为什么生命都懂量子力学?》。
他提出,最近20年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酶催化、鸟类导航或嗅觉等生命现象,可能都应用到了量子力学中的相干性、量子隧穿和量子纠缠等特性。
也许在长达数亿年的自然进化中,生命早已经懂得量子力学,学会利用量子效应。
戴树玺发布的视频内容,不仅仅只涉及科普,还有关于大学专业选择、读研读博、职业规划等内容。
粉丝经常跟他互动交流,他也会像一位“知心老大哥”一样,尽可能地为粉丝解惑。
同频共振的学校课堂与社会科普 在大多数人看来,物理课可能会因为专业性太强而显得枯燥乏味,但戴树玺的学生们并不这么想。
“戴老师讲课,就像是讲故事,特别有意思!”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2019级学生许宇航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戴树玺不只是讲课本上的知识,还会结合时事讲一些业内顶尖的科技成果,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他还会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做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小调研。
许宇航是戴树玺的忠实“粉丝”,时刻关注他更新的视频。
“与我看过的其他科普视频不同的是,戴老师的视频既有专业性,又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许宇航说,戴树玺的视频,不仅仅物理专业的人能看懂,其他专业的人也能看懂,而且有兴趣去看,受众面广了很多。
“做科普不仅没有耽误我的正常工作,反而对我的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戴树玺说,想要持续地输出,就要大量地输入。
为了做科普,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提升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更重要的是,将国家先进科技进展融入课堂,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也是理工科讲好“课程思政”的一种形式。
作为社会智力资源的载体,高校主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
“做好科普,是回馈社会最直接的方式。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白莹说。
据白莹介绍,该院定期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开展“物趣小课堂”活动,演示物理小实验,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物理奥妙,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该院还承担了河南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培养工作,被遴选的优秀高中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来到该院接受大咖级导师的指导,参与科研实验和课题研究。
“戴老师将物理课堂搬到了网上,特别是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这类大平台,能够服务更多的人。
这种社会科普‘自选动作’,应该大力提倡!对学校课堂与社会科普同频共振的优秀人才,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白莹说。

标签: #腾讯 #网站空间 #招人 #丝袜 #小米 #视频 #视频 #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