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A8主编:麻晓东

culture 5
编辑:杨新美校对:么辰2011年12月22日星期
CULTURE 文化 Tel(押010)82614599E-mail押dszk317@ 张炜:土地上的精神守望 本报记者廖洋通讯员刘佳琪 在物质主义泛滥横行的今天,“坚持”—“放弃”这个并不复杂的二元悖论陡然上升 为拷问着每一个现代人的人文命题。
面对这样的纷繁与迷乱,张炜秉持一颗贴近土地的纯粹心灵,前后历时22年,创作完成一部共十册、长达450万字的鸿篇巨制———《你在高原》。
在思想的维度上,他用恢弘的气势和体例,牢牢捍卫住纯文学的精神高地,完成了对理想和本真的精神守望。
而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的授予,正是对他的坚守最具说服力的肯定。
“生猛”地坚守理想 “我刚进房间时,看见桌上摆了十部《你在高原》,还留了张纸条,让我签名,于是我就都给签上了。
”坐在酒店的客房里,张炜指着堆满了一整张桌子的书籍,轻松地说道。
而一部《你在高原》就有十册,十部的话就要为一百册书签名。
但对于22年的创作历程来说,这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如今太多的文学作品在追求商业价值的歧途上大马力狂奔,大众文学似乎进入了模式化、大批量快速生产的时代。
对此,《你在高原》的问世无疑是有着巨大逆反意义的。
从1988年起张炜开始创作这部小说,“当时的物质主义还没有现在这样茂长,我既然开始写了,就不能放弃,于是一写就是二十几年”。
在张炜眼中,“坚持”和“放弃”的选择构成了最简洁的二元命题,而它的答案只能是前者,用张炜的话说就是“要么坚持,要么放弃,没有中间道路”。
对张炜来说,漫长的写作是一个“既辛苦又愉快”的过程,有着“大辛苦”,同时又制造了“大愉快”。
并且,这也不仅仅只是个把生活集中和浓缩的过程,而是“作品从创作者个人的体悟和经验中流出,并创造性地记录生活”。
张炜形象生动地用“酒”来形容文学作品,因为它不再是对粮食的挤压,发生的也不是物理作用,它经历的是化学变化, 把生活素材“发酵”成了一部作品。
“文学不 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张炜语重心长的
“句话,恰恰是对当下“快餐文化”“消费文化” 极有力的抨击。
他毫不隐晦地承认自己的读者基本属 于小众,也完全不担心物质时代里的读者究竟有没有耐心读完这450万字的“大部头”,毕竟“作家完全不必取悦读者,写作的过程也与读者无关,只有在作品出版后才和读者 人可以离开乡土,但不能离开大地。
厚德载物的大地是生命 发生了关系。
如果作者在创作时考虑的是读者的喜好厌恶,那只能说明这个作家的品质有问题”,张炜并不认为他的作品中有一以贯之的母题,但“作品独立于读者”的信条被他奉为圭臬,也一直都是绝对不能混淆的基 的物质背景,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都构筑于这个背景之上。
本原则。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了张炜小说中的
位市长,他始终守候着“一毫米的理想”。
张 炜如此诠释这个有些逆潮流而动的人物: “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
但在残酷的社会 现实面前,他只能降格以求,只要保留那一
毫米的理想。
但是最后连这一毫米也留不住了,这就是人物的悲剧性。
”反观现实中的大众,张炜依旧乐观:“我们要保持一份生猛气,贯彻坚守自己的理想”。
寥寥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大地是生命的物质背景,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都构筑于这个背景之上。
一个时代对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就体现在这个时代的精神背景之中;但作为个人能否挣脱时代的局限,就取决于他对大地的忠诚了。
可见对大地的忠诚才是最重要的”。
守望土地传统新生 正是出于这种高度的忠诚,张炜就任万松浦书院院长,挑起复兴书院、传承文化的 事实上,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张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了行走上。
他不满足于从第二手、第三手的资料里理解世界 和生活,而觉得自己必须亲自勘察生活的内部。
“我从小对地质队员的生活入迷,觉得他们满世界跑,可以去无数有意思的地方,什么高山大河雪岭都不在话下。
”对张炜来说,这可能是最浪漫的人生了。
只是不论翻山越岭还是东渡远行,他一直都把自己的心紧紧贴在土地之上。
张炜用“母子情”来比喻人类对土地的情感,“人可以离开乡土,但不能离开大地。
厚德载物的 大梁。
张炜指出,“书院”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曾经代表着辉煌学术成就的历史名词,后来被官办,也就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湮灭。
虽然现在有很多机构冠以“书院”的名号,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甚至建国后很多书院沦为了旅游景点。
而他要做的,不仅是继承传统,还要有所创新,更要坚持高指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面向现代化、网络化社会培养真正有素养的知识人才。
在被问及“这样的办学理念是不是对当下大学教育弊端的反思”时,张炜思索了片刻,回答道:“现在的大学大规模扩招,学生质量下滑,教学水平一时跟不上,就产生了 大学生缺乏人文素养的现象。
学生是不能批量生产的,他们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文精神,社会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 于是乎,这座位于张炜的家乡———山东省龙口市的书院成了他生活、创作的家园,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寻找到了“安静的力量”———“我们这儿有安静的自然,有大海和松林。
它们也构成了强大的内容,也是力量。
大自然有渗透性,参与性。
没有接上地气的文字和学问,终归不会有什么惊人之笔”。
他希望书院的教职工每天下午都劳动,每人学一门手艺,有人学园艺,有人学装裱,他自己则学木匠。
“接上地气”,不就是贴近土地、融入土地最生动的注解吗? 就这样,张炜以一个现代人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古代书院的复兴,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璀璨的地标。
土地被赋予了崭新的文化意义,也让他的执著守望闪耀出文化创新的光芒。
在裹挟而来的物欲洪流面前,张炜以一颗至纯至善之心,静静书写着在土地上守望理想的动人诗篇。
近些年来,每到岁末,不少年轻人往往选择在12月24日小聚,商家也会把店面打扮得光鲜亮丽,意在收获一个盆满钵溢的“圣诞”。
“过圣诞节”在国内青年群体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时髦的事。
唐之“圣诞” 其实,中国不但早就有“圣诞”,而且要比西方早得多。
当然,中国古代的“圣诞节”与今日的所谓“圣诞节”,其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它是给“当今圣人”———皇帝庆贺生日的。
在大诗人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中,有《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一文,此文开头几句就是:“太虚既张,惟天之长。
所以白帝真人,当高秋八月五日,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
”“圣诞之节”是臣民的俗称,在唐代,它还有官方正式认可的“节名”。
笔者在《诗仙游踪·李白生平简谱》中列举了唐玄宗时对这个节日名称的两次改变:一次是在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初
五,玄宗为自己40岁生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在此日宴乐,休假三日。
另一次是在唐王朝繁荣承平日久之后,唐玄宗骄傲自满、飘飘然了,在天宝七载(公元748年)连出“昏招”:宦官高力士被加封骠骑大将军,安禄山被赐铁券(俗称“免死金牌”),杨贵妃的三个姐姐被封为“国夫人”,贵妃的堂兄杨钊(后来被赐名“国忠”)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全国财政收支)。
闲话“圣诞” 李秋弟 对于自己,这位风流皇帝当然也不能亏待,大约是觉得“千秋”还是有点嫌短吧,于是,“采‘天长’为名”,正式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实际上就是自己祝自己“万岁万岁万万岁”了。
唐玄宗利用“圣诞”与民同乐无可厚非,但演绎“圣诞节”名却显示出他从“明君”向“昏君”滑落的轨迹。
“洋圣诞”平议 以史为鉴,为皇帝庆“圣诞”固然不足取,但是人们一窝蜂地去为一个“洋圣诞”而疯狂也不能说是理性的。
因为,不论从哪方面说,耶稣与中国本源的“圣”的含义都相去甚远。
笔者以为,在中西文化的区分上,内地的咬文嚼字水平甚至不如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将12月25日称为“耶诞节”,即“耶稣诞生日”的意思,也并非法定节日。
而且,耶稣究竟是在哪一天出生的,现在也还是没有统一的说法,即使认定耶稣为“圣”,确切的“圣诞之日”也还是没有确定———12月25日只不过是个象征性的日子。
而且,作为宗教节日,它与道教信徒对于传说中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诞辰的纪念、佛教信徒对于释迦牟尼诞辰的纪念及佛教四大名 山对于四位菩萨诞辰的纪念没有什么不同。
但在实际上,至少国内多数人的“圣诞” 热与宗教没有什么太多关联,不过是市场经济下的一年一度的娱乐大餐、疯狂消费而已。
当今中国盛行“节日进口”,“母亲节”、“女儿节”、“情人节”等等不一而足,这反映着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而我们的传统节日显然没有满足这种需求,才使得各种“洋节”大行其道。
其实,人们自发地过过洋节并没有什么可怕,因为在多数国人的眼里,它不过是更加“好玩”而已———细考历史,当初罗马教会把异教徒的节日(传说中波斯太阳神的生日)定为本教的“圣诞日”,不能说没有同化异教的意图;然而后来完成节日基本娱乐化的“转身”,例如“圣诞老人”形象的出现和完善等,却也用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的“圣诞节”的主要节目也不过是放假数日、饮宴聚会娱乐,而舶来的“洋圣诞”的特色无非就是把鱼肉换成了火鸡,让洋装的圣诞老人代替了古装的“福禄寿三星”,用光鲜亮丽的圣诞卡部分冲抵了贺年卡而已。
虽说如此,我们也确实应该主动光大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无所作为到“盲目崇拜西方”、“盲目崇拜市场”,任由“西风” 漫天的程度。
体现在节庆问题上也是如此。
虽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要拿“庆圣诞是世界潮流”说事———因为不仅佛教徒和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伊斯兰教徒不会参与这种“节庆”,而广义基督教的一些分支也不会欢庆12月25日这个象征意义的“耶诞”。
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偏偏认为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呢! 而且,中国不乏各行业的“圣人”,如鲁班、孙思邈、蔡伦、杜甫、毕昇、李时珍、郭守敬等,灿若群星,他们的“圣诞纪念日”如果能够搞得有声有色,至少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减少些民族虚无主义。
几天前和朋友议论此事,大家都觉得“洋圣诞”火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应该怎么办 却是其说不
一。
笔者以为,我们倒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当今的中国,不论原本多么温馨浪漫或庄重严肃的节日都只是成为大吃一顿的理由,成为觥筹交错的饕餮宴会———难道就不能搞得有点情调和底蕴吗?为什么传统节庆往往不够红火,偏偏舶来的洋节却大行其道———其中是否缺少一些目标明确的努力,缺少几许现代时尚的元素?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传统节日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现在不仅国家法定的春节(也许应该恢复“夏历新年”的说法)、端午节、中秋节,就连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老年节(重阳节)也都有向全民节日过渡的趋势。
相信有一天,中国的重大传统节日,也能够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普及,成为五洲同庆的一道亮丽风景。
心走天下 浓郁的香味从红白格子的桌布边蔓延开去,一路混合了圣马扎诺西红柿酱的味道、新鲜意大利乳清干酪的味道、野生小蘑菇的味道、芝麻葫椒红洋葱的味道、炭炙尖辣椒的味道、特制蛤蚌饼的味道……还有什么?草编篓子里红葡萄酒的味道、懒洋洋的爵士乐的味道、斑斑驳驳的红砖墙上隐隐的陈年古味儿,最后,跟那个炭烤炉子里满溢出来的、略带点儿苦味的焦香,聚拢到一起……于是,就有了那样一种绵远的欧陆风味,在窄窄长长的餐厅里,流转飘荡。
我们到得正是时候。
天刚刚擦黑,冬日傍晚的寒意在昏黄路灯和画着蒙娜丽莎微笑的外墙之间,徒然地回旋着。
这家身处“小意大利”的百年老店,平时逢到周末晚餐时间,门首可总是排着长龙的。
那天去早了,我们居然直接在餐馆里间的一张小方桌旁,安顿下来。
里间是餐馆把相邻铺子买下来扩大营业前的地方,特别原汁原味。
这家以“朗巴迪”命名的比萨店,始于1905年,是全美第一家比萨店。
第一任业主杰拿罗·朗巴迪(GennaroLombardi)被誉为“美国比萨之父”,过了一百多年还是“纽约式比萨”的典范极致,城里其他比萨名 初冬的“朗巴迪” 朱诺 店的师傅,当初都是先在此学艺、然后再出去另立山头的……真的,住在纽约城附近,你很难抱怨自己从没听过这家“朗巴迪比萨店”的赫赫声名。
甚至全球餐饮服务业评级权威的“扎格特评鉴”(ZagatSurvey),有次还一不小心把它说成“这个行星上最好的”,“最好的”什么?最好的比萨 饼啊!“不管你把我们的 比萨切出多么细小的一片,保证你吃到嘴的每一口,都是最好的”,瞧,原来底气足是可以这样吹牛的呀。
据说整个纽约城,仅此一家“朗巴迪”,而整个美国,总共也不过两家,另一家分店开在幸运的费城。
我们点了意式香肠和自制肉球两种比萨。
身陷诱人浓香之中,眼瞅着邻桌大口吞嚼,等待的过程变得有些艰难起来。
巧了,桌子上方的砖墙上,是一张店老板跟名人的合影。
“哇!马丁·斯科西斯,罗伯特·德尼罗(RobertDeNiro),乔·贝西(JoePesci),雷·李欧塔(RayLiotta)……这不是经典黑帮电影《好家伙(GoodFellas)》的导演和主演吗?”朋友兴奋起来,指着照片当中身穿签名T恤的老板,问服务生:“《好家伙》在这店里拍过镜头?”“没有。
不过他 们就是在这附近拍的。
”服务生回答得干脆利索,听上去这铁定已是他第N次回答相同问题了。
而对面的红砖墙上,则整片画着一个古典欧洲少女的像,女郎很美,通体翠绿的衣衫,长长的卷发飘飘欲飞,还有些花儿朵儿,也跟着她一起跳舞,很有些提香笔下“花神”的丰腴和青春气息。
“朗巴迪”开在纽约下城的“春季街”上,店里有这么一幅春之女神像,倒正合拍。
美中不足的是女郎的脚,脚上一双翠绿的鞋,看着有些古怪。
我情愿她是赤足的,那样会自然得多。
许多年后,也许我已老得记不起这个行星上最好吃的比萨的滋味儿,记不起这是个难得的初冬夜晚、我们到得很早运气着实不坏,可是我一定会想起那薄薄的烟薰脆比萨上、“九层塔”细末的嫩绿光泽,想起红白格子的桌布四周所散发出的那种温馨味道,想起红砖墙上女郎的鞋子有些多余,想起朋友看见墙上老照片的一刹那、眼里闪出的惊喜…… 我一边狼吞虎咽吃着刚端上桌的比萨,一边在热腾腾的白色雾气中,想着这些遥远的细节,一些也许没有机会忆起或忘却的岁月的细节。
文化资讯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论坛”举办 本报讯(记者高长安)12月16日,由河北省文化厅提议并组织,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共同举办的“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论坛”在河北省涿州市举行。
与会专家认为,京津冀三地要想在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与经济发展类似的问题。
”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认为,由于行政体制条块分割,地区间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各自为战、缺乏协调,其后果是发展思路单
一、产业结构雷同,缺少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因盲目发展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在旅游演艺、节庆会展、产业区建设以及一些与当地文化资源禀赋联系不大的如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尤为突出。
“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分割带来的布局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刘玉珠说,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概念的提出,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理念在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在产业发展途径的探索中得到体现。
通过推动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防止和克服盲目性,避免地区间基于短期利益的博弈,将会对改善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区域布局问题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尽管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础坚实、前景广阔,但要想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取得突破,必须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下,进行统筹规划,实现区域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文化。
”刘玉珠说。
“河北应该突出绿色生态定位,深入挖掘特色山水、生态资源,对接首都居民短期休闲度假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他认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县(市、区)中,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等地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态山水资源,对满足首都居民休闲度假需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而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可依托相对“原始”、“野味”、“自然”的山水、气候、温泉、草原等自然资源,面向短期自驾游客户群体和休闲游客户,打造以“怡情”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
李怀亮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区域涵盖了三祖文化(涿鹿)、三国文化(涿州)、元文化(丰宁)、明文化(鸡鸣驿、金山岭长城)以及清文化等传统文化,河北可依托这些差异化文化资源为基础和主打品牌,打破行政区划,面向北京休闲娱乐、影视拍摄等需求,系统推出传统文化的“一站式”体验项目,形成和打造涵盖“华夏之路”的传统文化产业带。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合作协同发展,空间巨大。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说,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协调重点基地、平台建设与运行,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区域科技合作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制度。
当前,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板块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京津冀区域的快速崛起已成为必然,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离湘表示:“河北省的环京津地区,要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先承接高端文化产业转移,按照‘协同与共赢、借力与错位’等原则,以市场化手段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规律,使各种文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创新驱动的跨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
”据介绍,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京津冀区域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优化开发区域。
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年度汉字公布 热词改走亲民路线 本报讯(记者杨新美)12月20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文会堂里,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举办的“2011互联网十大热词、年度汉字发布会”上,十个词和一个字解读了中国的2011。
在经过海选及层层“选拔”后,hold住、乔布斯、高铁、地沟油、校车、郭美美、伤不起、PM2.5、谣盐、占领华尔街等词一同挤入了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榜完全榜单;而“限”一字则当选为2011年年度汉字。
据悉“,限”夺得年度汉字之“名誉”的原因是,2011年,国外限制政府预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国内则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限广……“限”横贯全年,希望此字能警示人们“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社会是有边界的”,提醒人类确实应该重新认识“限”的含义。
2011年公布的热词榜单有什么特点?今年的热词趋势与往年又有何不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说,今年的热词不再是酷,而是贴近生活,话题多与民生息息相关。
互动百科副总裁吴彦鹏也说,今年榜单上的网络热词开始从时尚无厘头,逐渐回归到人们生活的本质,比如伤不起,代表人们对心灵健康的保护,地沟油说明人们对天然食品的关注,虎妈、郭美美让人们在人生贡献问题上深度思考。
此外,科普和热词传播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科技名词逐渐被大众认知,比如PM2.5、核辐射,这些科学术语被媒体传播后被更多人认知。
据了解,2011年互联网十大热词是互动百科结合全年网民对全站词条的浏览量及修改版本数据统计进行筛选,由网友线上投票,经专家评议而成,盘点年度热点,以记录社会形态、反映时代特色。
对于这种评选方式,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张志勇等人都认为,这种方式有主观导向,没有足够客观反映网友的民意,期望明年能看到原生态的年度热词榜单和年度汉字,以供学者、专家根据客观结果去研究。
福建发展动漫影视创意产业 本报讯(记者杨钊良通讯员杨纯财)12月17日,经过近3个月紧张筹备的福建省首家国家区域性社团组织“海峡动漫影视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会”在福州宣告成立,并举行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和首批项目签约仪式。
出任首任会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騋表示:促进会将立足福建,着眼两岸、面向世界,将有利于福建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联系,更好地发挥海峡两岸之间创意文化产业交流联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福建及海峡两岸的动漫影视创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当天,在会上进行签约的项目有:促进会与中国动漫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共同打造、推进的“厦门中视国际文化中心”,与香港达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和推进的“海西动漫影视创意产业园”、与港台企业联合投资打造的“海峡国际(泉州)动漫影视文化旅游创意园”、推动和协助上海市宁德商会的企业家共同投资的“宁德市漳湾文化综合创意园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开发建设海峡国际曼地亚红豆杉创意产业园等项目,以上项目总投资达130多亿元人民币。
促进会的成立为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海西文化大繁荣注入了新力量。

标签: #文件 #系统 #关系 #不花钱 #constant #网站 #cto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