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教育慢生活,学互联网技术哪个学校好

互联网技术 5
☞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更健康更有益于社会的人,教育的速度不妨慢一些,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多课本外的生活体验 鼓励孩子做幸福的普通人,不想再让他们加速跑了 周末几家人聚会的饭桌上,北京某高校副校长孙先生再一次向朋友们传授起了自己的“养女经”:不要太多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他敢这样说是有底气的:女儿程程是北京名校101中学实验班的优等生;参加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且代表学校进入决赛,并坚持到了最后;最近又受邀参加了央视“状元榜”的录制。
孙先生也多次作为优秀家长,为班里的其他学生家长传授经验。
程程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唯一参加的古筝课也是她自己要去的,这对大部分北京家长而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程程都很痛苦,因为同学们都会的知识只有她不会,但孙先生陪着女儿预习复习;期中考试的成绩经常让程程受打击,孙先生又陪着女儿分析错误;到了期末,程程总会收获惊喜。
这些年来,程程每个学期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她尝到了挫折的滋味,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她保持了探索的热情,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孙先生觉得,这样的女儿比一个每次考满分却只会死读书、做作业的女儿更可爱,也更快乐。
这番话听得在座的几个家长面面相觑又相当激动。
一位年轻的妈妈当即表示,要把女儿每周三次的京剧课停了,周末的钢琴、舞蹈、围棋也再考虑一下。
“其实孩子姥爷已经跟我抗议好多次了,说孩子压力太大了,不行。
”这位妈妈说,“孙老师的话帮我下了决心。
” 孙先生坦言,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当下的环境里是少数派。
不过他并不孤单。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陈钱林也坚定地奉行家庭教育,按照“自律生活、自主学习、自立人格”来培养自己的一对龙凤胎。
在学校,陈钱林为儿子争取了不做作业的机会。
儿子考90来分,其实在班级里是倒数,但陈钱林认为没有做作业90来分够了。
儿子读初中之后干脆上午读书,下午在家里自学。
女儿从初中起也自己选择做作业,高一开始一周上课一周自学。
陈钱林还用了很多方法:做游戏、读报纸、阅读、问问题等来培养孩子们的思辨能力。
随着70后、80后的孩子们进入上学年龄,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们开始想要给孩子不一样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搜狐网对公众教育价值观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最赞成的教育价值观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是第一位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事情最好与孩子商量着办”、“归根结底,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而公众最不认可的四项是“孩子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绩好的孩子长大才有出息”、“只有上名校孩子长大才有前途”、“为了不影响学习,孩子应该放弃兴趣爱好。
”同时,调查也发现从90后及以下到70后,教育的态度越发开明,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是第一位”的赞成度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随着被调查者学历的升高,他们更认可“有个性和特长的孩子长大才有出息。
”“学历差异造成的教育价值观差异明显高于性别、年龄段等。
”调查报告主笔杨旻分析说“,可能是随着阅历的丰富和视野的开阔,大家对教育的功效有了更真实的认识。
” 慢教育 慢生活 □佘颖 教育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可木桶理论害了我们好多年 有这么一句话,孩子只有在3岁之前才属于父母,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属于学校了。
学校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么培养学生,会对家庭教育造成极大的影响。
家里氛围再宽松,也扛不住学校念紧箍咒。
在教育领域,影响力跟起跑线理论有一拼的是木桶理论。
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却直言不讳地说:“这个理论害了我们好多年!”木桶理论认为短板决定能盛多少水,但李希贵认为这个世界短板是可以连接的,需要装水时接一块板插上去就行了,李四有个短板拿张三的插上去好了。
也就是说,学会合作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他建议学校和家长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长处。
李希贵有个远房亲戚的孩子,怎么都坐不住,不爱读书,家长整天垂头丧气。
李希贵发现这孩子特别爱演讲,人越多讲得越精彩,就建议家长培养孩子演讲,带动他学习。
因为学演讲的时候,要举例子,要知道数据,要看伟人的故事,自然也就学习了新东西。
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让李希贵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曾经的教育方式。
而长期应试教育的弊端和互联网+颠覆课堂的效应,也要求我国的教育必须改变。
“大规模投入帮助我国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
但是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思考能力缺失,甚至高分低能,叫人质疑教育的质量。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认为,教育到了必须重视内涵提升的时候。
这两年我国对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强力推行就近入学,高考考察综合素质,中考降低难度改变题型。
这些改革既是对过去教育方式的调整修正,也倒逼现有的教育体系加快改革的步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通过新技术改变学校教育和学习方式,正在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MOOC、智能手机和ipad代表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自主、开放、个性化、互动性、服务至上、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思维方式。
新时代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长期以来以老师、学校为中心。
好在自主化、互动化、个性化的教育并不是新词。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讲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知行合一”,如今,我们不过是让教育回归本质。
想慢下来不容易,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平衡 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说快快快,没有哪个学校没对孩子强调分分分,这是应试教育的惯性,一时半会儿的,想停也停不下来。
孙先生直言,走自己的教育之路需要很强大的内心,“家长会上被点名,看着孩子成绩徘徊在200多名,心里不是不着急,也不是不动摇。
”他只想说,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就要输得起。
陈钱林也在女儿一边写作业一边哭的时候告诉她,这样读书宁可不读。
学校和老师则纠结于如何把国家的课程标准转为适合学校的、可操作的教学指南,既要满足学习知识的要求,又要提升学生素质。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带着团队蹲了6所幼儿园,到中学研究小幼衔接,之后确立了学 校的办学纲领,继而提出了1+X的素养目标。
家长、学校、老师都在反省和思考,也有 行动。
可问题是,道理大家都懂,但现实很骨感——背后悬着升学率的鞭子,谁也不敢真的放松。
在公众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中,“望子成龙、盼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功成名就”型期待与“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生活幸福就可以”的“平常幸福”型期待获得了基本一致的公众支持,与其他9组价值观矛盾命题分值落差较大的状况截然不同。
“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公众在个体社会成就感上存在的认知分歧,也显示了公众在为功利而教育和为生活而教育间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态。
”杨旻说。
为什么知道该慢,明明想慢,却就是慢不下来?王烽认为,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不充足、不平衡。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打破头去竞争不多的学位,经常见诸报端的幼儿园报名引发家长通宵排队的新闻,时不时就向社会传递着教学资源紧张的信息。
上小学、初中、高中,每一关都要挤掉多少人。
《国家教育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也就是说还是有六成的高中生没有大学上。
在职业教育发展尚不完善的今天,学生、家长和学校很难静下心来欣赏学习的风景。
好在改变的条件已经初步成熟: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育经费逐渐增多,各级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极大改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通过教育创新,追求能让孩子充分发展、享受学习的教育。
变革中的教育,更快乐的生活,大家都有期待,都在尝试。
愿意思考而又敢于行动的一批人已经走在了前头—— 清华附小每天都有体育课,而且总时长超过2小时,当其他学校的孩子们埋首题海时,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打羽毛球,学习团队合作。
北大附中让行政班级从教室里走出来,成立了七个书院,书院实行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办公桌椅就在教室的一角,只是为了老师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的是独立思考、平等交流。
重庆泉源高中实验班更是把学校直接搬到了户外、乡村。
创始人张良带着学生们早起晨跑锻炼,学习垃圾分类,从微波炉加热食品是否会致癌来学习电磁的特性和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这些学生们学会的东西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很吻合。
1978年,卡皮察获奖后有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 西递村的读书联 效好便好 知难不难 □江志伟 汪苹摄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黟县西递村,300多户人家的墙壁上,都高挂着祖传的读书楹联。
这些楹联作为自家人的座右铭,最古老的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
有的是宣纸书就精裱而成的卷轴式楹联,有的是红木雕刻制就的徽州木雕楹联,有的是阳雕在竹片之上的徽州竹雕楹联……跨进家门就能读到并知晓这户人家的读书家风。
因此,在西递村里走村串户地赏联,便成为熏陶和享受。
西递村里的读书联,触目皆是;读书联旁赏联客,目不暇接。
您瞧:“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天下一等人,君臣孝子;世间二件事,只是读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心地光明,了无俗能;天机清旷,能读奇书”、“读书执礼;孝弟力田”、“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 无穷”、“万世家风惟孝悌;百年世业在读书”、“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其中,被专家学者们一致公认为西递村读书楹联“第一联”的,是村中“笃敬堂”家里的“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这幅楹联把“营商”与“读书”相提并论、平起平坐;同时,又把徽州人读书营商的艰难生活道路,大白于世人;创业与守成的谆谆教导,晓喻以天下。
一个“效好便好”和一个“知难不难”,明了轻松,把极普通的辩证法道理用得恰到好处。
读罢,一个被浓缩的徽州人的形象便很快跃然纸上:认真读书,悉心经营,艰苦创业,谨慎守成。
把如此另类“劝世文”高挂在墙上,日读夜思,潜移默化,孕育出了一代代西递村的徽商与书生,演绎出一页页“书香村”的精彩。
西递村为何对读书楹联如此偏爱?《西递村志》告诉我们:西递村自古就崇文,文风昌盛、家风淳朴,所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所谓“深山茅屋书声琅,放下锄头赛一场”,便是古时书香西递的真实写照。
在读书楹联的烛照下,早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杏仙女士就在西递村自家的祖屋里,创办起了黟县第一所由女子执教的“崇德女子学堂”,一办就是四十多年,一反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俗桎梏,高举起“西递女子也读书”的书香大旗。
西递村的读书联,令我们在欣赏之余,也庆幸它们能够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今天。
村人和盘托出:每日掸灰除尘,每年防蛀除虫;文物贩子出再高的价也绝不动心,日子过得再怎么拮据也不变卖家风楹联……如此才有了今天“文化村”中的文风奇特、书香醉人。
幸福不是苛求来的 □王毅 一部育儿剧把跌跌撞撞的 戏剧冲突摆在眼前,剧中的分 歧与抉择映射着观众同样纠结 的现实生活 热播的影视作品,多少都有意迎合观众,剧情多半是前面种种灾难、悲惨纷至沓来,后半部分好运、好事频至,在处理上难免急吼吼,让观众心理情绪体验一把过山车的感觉。
一部《虎妈猫爸》引发热议,网友甚至感慨“不敢生孩子了!”虽然也有情节细节和人物形象上的荒谬和夸张,但它从幼儿教育入手,展示了社会生活和复杂人性的多个层面和关联影响,特别是剧中人物为了达到内在平衡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所身处的困境,值得我们深思。
这部追求喜剧风格的作品,让人记住的却是剧中人的烦恼、难堪、尴尬、冲突和无奈。
剧中人都苦着脸揪着心,都在讲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竞争的激烈残酷、不拼必败、身心俱疲却又身不由己,都渐悟或顿悟于残酷竞争其实就是自残兼相残,但又都在焦虑与醒悟、醒悟再焦虑之间转换,并没有“三观”和心理情绪上的一劳永逸。
这很真实。
人生如此,真实的存在亦如此。
剧中角色之一的唐琳谈到个体生命需要尊重时,问一群以崇拜眼光看着她的家长:“孩子真正属于你们吗?”这让人想起了五四时期鲁迅著名的幼者本位论。
个体生命的独立性、自主性、自然成长性,无疑是此剧创作者的着力主张,也是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在家庭和学校层面所严重缺乏的。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看到了幼小生命成长本身难免携带的盲目性,以及人性本身“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不能承受之轻”。
比如,没有严肃要求或善意哄诱,剧中的小朋友茜茜自己不会有睡觉前刷牙的习惯。
所以,天平并非朝一边倾倒。
从事实和逻辑来讲,生命天性、教养教育、自由与强制、自主与引导,这些剧中角色扮演的人生,更与我们自己的真实人生中构成了复杂过程、双向运动和经验互补,并非截然的二元对立。
针对剧中谈及的杜氏成功学,唐琳有句话让剧中人沉思点头:“幸福感才是这个社会需要的。
人追求幸福才是真正的动力所在。
”不过,有想法的观众可能会再追问一句:幸福的基础与内涵又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多元多质构成的吗? 名利成功,自然不等于幸福,搞不好还会成为幸福的腐蚀剂,但谁又能否认名利成功也可以是幸福的来源与构成?快乐与成功,二者并不天然对立,而是你中有我,互为因果,兼得兼顾。
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也值得我们在生活中体会、摸索。
或许这才是影视剧的魅力所在。
《周末》执行主编姜范 责任编辑敖蓉梁婧 邮箱jjrbzmzk@

标签: #网络 #流量 #套餐 #流量 #流量 #最值得 #图书 #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