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cpi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 2
2021年7月10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A3 经济数据“半年报” 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5%PPI同比上涨5.1% 6月份CPI同比上涨1.1%,PPI同比上涨8.8%,涨幅双双回落 本报记者杜雨萌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CPI、PPI同比涨幅双双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整体上看,6月份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
同时,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工业品价格涨势有所趋缓。
具体来看,6月份CPI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5%。
“6月份CPI环比下行符合季节性特征,但今年6月份降幅明显偏大,主要是受当月猪肉价格较快下跌带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份猪肉价格环比继续大幅下降13.6%,同比降幅则 从上个月的23.8%扩大到36.5%。
仅此一项,就下拉当月CPI涨幅约0.7个百分点。
而非食品价格方面,当前市场主要关注PPI高增速对CPI的传导效应,从数据看,6月份CPI同比涨幅收窄,且非食品价格同比仅小幅扩大至1.7%,表明这种传导效应仍然很弱。
PPI方面,随着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的接连落地,6月份PPI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
对此,董莉娟表示,据测算,在6月份8.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4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4个百分点,扩大0.4个百分点。
“6月份PPI同比上涨8.8%,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首次回落。
”中国民生银行 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PI同比涨幅回落,一方面与去年基数逐渐升高有关。
另一方面,在国内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的作用下,大宗商品涨价势头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品类价格已经见顶回落。
可以说,PPI年内高点已现。
具体来看,主要行业中,价格 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53.6%,回落45.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34.4%,回落3.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7.8%,回落2.6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上涨20.3%,回落0.6个百分点。
展望7月份,王青认为,PPI同比拐点已现,下半年翘尾因素明显减弱,PPI同比大概率将延续下行,下行幅度则取决于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
同时,伴随猪肉价格进入底部区域及非食品价格小幅走高,将带动7月份CPI同比微升至1.2%左右,PPI和CP“I剪刀差”格局难现明显改变。
6月份多项金融数据超预期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3万亿元 本报记者刘琪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1年上半年金融数据及社融增量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
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12万亿元,同比多增3086亿元。
“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12万亿元,超出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结构上看,企业贷款新增较多。
6月份,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091亿元和8367亿元,均比5月份多增。
企业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少增960亿元,但中长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1019亿元。
另外,6月份票据融资新增2747亿元,分别比5月份和去年同期多增1209亿元和4851亿元。
整体上看,企业短期和中长期信贷均有所改善,原因既可能是信贷需求旺盛,也可能是年中时点来临,银行加大了资产投放力度。
在社会融资增量方面,据初步统计,2021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7.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3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3.12万亿元。
其中,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008亿元。
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6月份新增社融3.67万亿 元,同比多增2008亿元,结束了连续三个月同比少增的趋势。
从分项来看:6月份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2.3万亿元,同比多增4131亿元,是社融多增的主要贡献;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同比双双转为多增,多增额分别为16亿元、25亿元;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419亿元。
此外,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2410亿元是主要拖累。
广义流动性方面,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7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7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比5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3万亿元,同比增长6.2%。
上半年净投放现金32亿元。
温彬认为,6月份货币、信贷、社融的全面超预期增长,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央行7月9日宣布将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一方面,PPI增速见顶回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为降准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此次降准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资金来源,有助于实体经济的稳增长和降成本。
在稳增长的需求更优先的形势下,预计下半年金融将对实体经济形成更大力度的支持,M2和社融增速或有所改善,与名义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匹配。
如何更好读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阎岳 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各界预期基本一致,GDP、出口、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走在消除基数效应回归常态的路上,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支持力度继续提升。
在这样的形势下,经济“半年报”中的CPI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化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这两个指标对后续政策的出台有很大影响。
城镇调查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指数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构成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央行行长易纲分析认为,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充分就业;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就需要市场特别关注就业和通胀情况,它们对应的经济指标就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和CPI。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
当月CPI新涨价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则有0.8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CPI涨幅远低于年度3%左右的目标涨幅。
各部门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躁动的及时抑制和消除,化解了通胀的一大隐患。
至于输入性通胀,则短期内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要到7月15日才能揭晓。
今年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
所以,保就业也成为今年国常会的重要议题之
一。
7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并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
数据显示,5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连续3个月下降,较2020年2月份6.2%的峰值显著下降。
现在各界关心的是,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会不会继续下降,突破5.0%这个关口。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实现就业目标不会轻松,但底气是 十足的。
因为我们今年以来出台了很多保护市场主体发展的政策。
最近的一次是7月7日国常会提出的“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这项政策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而推出的。
虽然国内已经遏制住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势头,但要消除对实体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还需要时间以及政策的支持,况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还在延续。
保护市场主体就是稳就业保民生,而后者的主要表现就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和CPI。
目前CPI良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则有可能优秀。
因为今年前5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已经完成全年目标的52.2%。
在今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都有新变化的情况下,对投资者来说,读懂经济“半年报”需要在城镇调查失业率和CPI的研究上多下点功夫,如此才能掌握政策脉搏。
“大数据杀熟”最高罚5000万元深圳推动建立数据交易平台 本报记者李冰 目前,各类互联网生活类APP已经深入普通大众的生活。
在便民的同时,一些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索要用户授权等问题一直存在。
近日,深圳市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五个方面探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在填补目前数据交易相关法律规范空白的同时,也首次确立数据要素市场公平竞争有关制度,该《条例》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作为数据领域全国首部地方综合性立法,《条例》在个人数据权益保护、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不仅使当地展业企业有法可依,也为其他地方立法提供了样本,使行业企业看到了数据立法综合框架,为其发展注入确定性,有利于行业健康、长期、可持续发展。
” 数据要素市场竞争乱象最高可罚5000万元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我国互联 网用户量已超9亿,应用程序达数百万个,一些APP长期存在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
《条例》针对数据要素市场“搭便车”“不劳而获”“大数据杀熟”等竞争乱象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市场不得利用数据分析,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
同时,对数据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规定且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最高可达5000万元。
不得实施差别待遇,也就是禁止“大数据杀熟”。
无论新老用户,在商品与服务的定价方面需要一视同仁。
《证券日报》记者实际体验发现,在一些常用APP中,“大数据杀熟”情况确实存在。
例如,记者在某旅行类APP上查询多个航班信息显示,新用户价格比老用户便宜10元-20元不等。
不仅是旅行类APP,在外卖及购物类APP中,新用户往往会得到平台派发的更多种类优惠券,使用优惠券后同一商品的价格会比老用户更便宜。
车宁坦言,上述乱象未来可能会被有效遏制,客观来说,《条例》的公布具有较强的威慑性,属于地方性立法,能够对深圳当地互联网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
“就地方层面来看,5000万元的处罚力度较大,对于违规APP具有较强的的震慑力。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对于APP数据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能确保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不能强制使用“人脸识别” 当前大数据在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问题的普遍关注。
“刚刚跟朋友说要买空调,转眼就有APP推荐各种品牌的空调等电器产品。
”王先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正在被“窃听”。
而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不少人都表示,自己在某购物网站搜索某类商品,随后就会收到其他购物类APP的相关推送。
这就是所谓的“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功能,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但同时也让用户觉得隐私 被侵犯。
《条例》规定,允许数据处理者 基于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目的,对自然人进行用户画像,但应明示主要规则和用途。
同时,自然人有权拒绝对其进行用户画像和基于此的个性化推荐,数据处理者应为其提供拒绝的途径。
同时,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应遵循“最小必要和合理期限”原则。
《条例》明确,自然人对个人数据依法享有人格权益;同时,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对其合法处理数据形成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享有法律、行政法规及条例规定的财产权益,可以依法自主使用,取得收益,进行处分。
此外,对于“人脸识别”“指纹验证”“声音解锁”“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在刑侦、治安、金融、支付等场景大范围使用情况,《条例》要求处理生物识别数据时,除必需且不能为其他非生物识别数据所替代的情形外,应当同时提供处理其他非生物识别数据的替代方案。
车宁认为,“上述规定区分了保障数据的人格权益和财产权益,在给予人格权益更高标准保护的基础上,承认数据权益的财产属性,肯定数据处理者的投入、贡献和权益,明确产权保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打造高质量的数据市场,发挥数据要素的生产力作用。
” 《条例》指出,深圳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引导市场主体通过数据交易平台进行数据交易。
市场主体可以通过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平台进行数据交易,也可以由交易双方依法自行交易。
根据规定,数据交易平台应当建立安全、可信、可控、可追溯的数据交易环境,制定数据交易、信息披露、自律监管等规则,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个人数据、商业秘密和国家规定的重要数据。
陈文表示,“深圳在数据治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条例》的相关规定也给其他地区提供了样本。
” 车宁进一步表示,《条例》对其他地区数据治理有较强的的借鉴意义,第
一,是全面保障个人数据安全,充分尊重自然人的数据处理自决权,明确保护路径,提升保护力度;第
二,是探索形成数据交易市场,明确数据交易范围,引导交易依法依规开展,促进交易高效透明流通;第
三,是建立数据领域公益诉讼制度,并针对数据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推进、相关制度形成监管合力的工作格局。
车险前5个月增速现“剪刀差”:保费同比降7%保额大增67% 本报记者苏向杲 事关4亿多车主的车险行业有新变化。
银保监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车险保费达3140亿元,同比下降7%;不过,车险保额达323.8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67%。
车险保费增速与保额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剪刀差”。
近年来,随着车险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保费与保额增速保持一定幅度的“剪刀差”较为常见,但类似今年前5个月二者同比增速相差74个百分点的现象颇为少见。
比较来看,2020年车险保额增速与保费增速的差值为21个百分点,2019年为15个百分点。
保额代表险企承保的风险值,当保额增速远高于保费增速时,险企的承保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挤压。
为什么会出现“剪刀差”?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车险综改带来的持续影响,“剪刀差”是财险公司降低保费、提升保额后的结果。
当然,这把“剪刀”主要“剪”的是险企承保利润,对广大车主来说并非坏事。
压缩价格竞争空间 自去年9月19日《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行业称“车险综改”)实施以来,车险保费增速持续低迷,车险综改给险企带来的“阵痛”仍在持续。
受车险综改影响,2020年,车险保费同比增速由2019年的4.4%降为0.7%,增速基本停滞;今年前5个月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7%。
“降价、增保、提质”是银保监会对车险综改目的的定调。
从效果来看,车险综改后确实达到了这一效果。
银保监会今年3月末披露的信息显示,车险综改以来截至2020年末,车均保费由3700元下降至2880元,平均降幅达22.15%,九成消费者车险保费下降;与此同时,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商业三责险平均保额由改革前的93万元上升至133万元。
经银保监会估算,车险综改每年至少为车险消费者让利1500亿元。
当然,给消费者大幅让利后,财险公司短期经营承压。
“这次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改变了车险的成本结构。
改革后,公司没有更多费用给中介,新的价格体系也压缩了价格竞争空间。
”泰康在线副总裁左卫东对记者说。
车车科技CTO周健祥也表示,车险综改实施后,对行业的短期影响比较大,改革从民生的角度进行了三大方面的调整:一是降保费,二是提保障,三是增效。
这次综合性改革为消费者带来了非常大的优惠,但财产险行业却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引人注意的是,当前低迷的车险保费增速还未触及反弹拐点。
数据显示,5月份单月财险保费收入为1077亿元,同比下滑2.3%,其中车险保费收入655亿元,同比下滑8.8%,较4月份进一步下滑。
“车险综改将会给以往高度依赖车险的产险行业带来改革的阵痛,但中长期看,利于险企提升风险定价与渠道管理能力,促进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中国人保集团原副总裁谢一群近期表示。
鉴于车险综改的影响,业内人士对今年的车险保费增速不太乐观。
例如,熊猫保险科技创始人王刚对记者表示,车险综改前的车险市场规模约为8000亿元,据综改后两个季度的车险保费增速预测,今年车险市场预计有10%的负增长。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则预计,车险同比负增长或将延续到今年9月份,彼时正好为车险综改一周年。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车险综改之前,受汽车销量增速低迷的影响,车险保费增速已显颓势。
2016年-2019年,车险保费同比增速依次为10.3%、10%、4.2%、4.5%。
对不少中小财险公司来说,车险这块“蛋糕”的增量已显得有些不足,存量则更难竞争。
主要原因是,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明显,财险三巨头的位置难以撼动。
近几年来,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瓜分了车险市场大部分份额,2020年这三者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2.2%、23.8%、11.6%,合计超六成。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车险承保利润一度出现行业性亏损,甚至有部分财险公司选择退出车险市场。
例如,史带财险在2016年1月份全面退出了中国车险业务市场,开始主攻非车险业务。
车险综改后,一些此前本来就经营不善的财险公司愈发艰难。
数据显示,今年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利润出现大幅滑坡。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一季度,车险承保利润为26.3亿元,同比减少68.67亿元,同比下降72.31%,承保利润率降至1.44%。
对不少财险公司来说,车险的生意并不好做。
面对这种境况,多家险企寄希望于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渡过难关。
谢一群表示,“目前以车辆物理损失和人伤损失为核心的车险商业模式将受到深刻挑战,保险承保对象将向整个智慧交通产业链延伸,险企应积极推进车险全面升级转型,在提升精准定价、精准营销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保障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风险的产品,创新拓展UBI、智能汽车等新车险。
” 周健祥也表示,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车险保费在下降,赔付率按照标准要求在上升,对车险行业来说,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难以完成这一要求,车险行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中华联合财险副总裁王永祥在7月6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利用更多的工具或者方式,把触达客户的流程变得更加精准。
一方面为客户推荐基于自身风险以及个人偏好的组合产品;另一方面在内部流程下,基于客户的偏好,找到最了解这个产品的员工,并向客户销售。
数字化改变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在传统金融业做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变革以及组织变革,是最大的挑战。
除上述险企之外,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家险企加速数字化转型。
车险行业经过综改的洗礼后,能否通过数字化等方式涅槃重生,仍有待时间检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转型成败既关乎一批财险公司的生死存亡,更关乎4亿多车主的切身利益。
本版主编沈明责编陈炜制作董春云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ccd #什么意思 #ceo #cookies #好玩 #cut #cms #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