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又一出“拍案惊奇”□

足球 1
何不器 随着经济风云变 幻,那个承办体育大赛= 搭建成功舞台+助力经 济腾飞的公式似乎要重 新考量了 世界杯来了,全世界热爱足球的人们迎来了一个盛大的狂欢节日。
四年等一回,就像生于2月29日的人期盼过生日一样。
世界杯来了,做体育的记者也更活跃了。
比赛本身之外,还有很多情节被拿来作为素材渲染发挥。
除了贝利的乌鸦嘴和各类花边新闻,还有诸如世界杯场馆建设、市场开发等等话题被拎出来,做些类似“决战岂止在赛场”的文章。
于是,主办国巴西遇到的一些麻烦成为世界杯揭幕前的大新闻,很多人在为巴西担忧,投入巨资办世界杯,到底值还是不值? 我个人觉得,这起码是一个现在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为价值的衡量在不同的人那里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凌濛初的《拍案惊奇》讲了个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的故事,讲的是姓文的书生随别人的船出海,用别人帮衬的一两银子买了一篓洞庭红橘子。
到了海外,橘子成了稀罕物,一篓橘子换了几百两银子。
回程中他又捡了一个龟壳,别人都说无用,回到福建却被一个波斯商人看上,用五万两银子买下。
事后波斯商人才告之,这个龟壳是鼍龙的蜕壳,里面生有二十四颗夜明珠,只需一颗就能值回五万两的本钱。
别人都替文生惋惜,他却说:“不要不知足,我们若非这主人识货,也只当得废物罢了。
”文生的橘子在海外人的眼里比银子更有价值;而文生对龟壳能够换回五万两银子也很知足,认为不虚此行;波斯商人更是觉得自己赚大发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没有输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赢局面。
回头看,花大笔金钱办世界杯值不值的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因为价值很多时候是潜在的,有时候并不是以物质的形式而是以精神愉悦的方式来体现的。
国际足联不用说了,它永远是大赢家,就像捡了宝的波斯商人。
因为它所处的垄断地位,因为它所处的法律真空地位,决定了它会从世界杯的举办中攫取很多利益。
还有球迷。
从表面上看,球迷是最轻松的,用不着花钱申办,花钱修这修那,用不着花钱养球队付奖金,也就买点儿啤酒灌自己肚子里。
但要追根溯源,掺和到世界杯这事的所有人其实都瞄着球迷呢。
球迷不买账的话,电视台能花大价钱买转播权吗?球迷不半夜起来点灯熬油的话,广告商肯往插播广告上大笔砸钱吗?大而言之,这职业体育的根基就是观众、球迷,一项职业体育运动的所有利益都是与它受关注的程度息息相关。
所以说,球迷才是世界杯最大的买单者,这个是不能用支出的金钱数目来衡量的。
再说巴西方面,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麻烦,但按照他们的说法,巴西让自己的体育场馆和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个超前的发展,让世界更加关注巴西,这是很大的收获啊。
至于巴西民众的反应,会有不断的民调来作出判断,要到世界杯后很长时间才能反映出价值所在。
这么一看,这世界杯似乎也没有输家——必须加注:不含比赛结果。
顺便说一句,从巴西这次举办世界杯的情况看,随着经济风云变幻,那个承办体育大赛=搭建成功舞台+助力经济腾飞的公式似乎要重新考量了,以后的体育记者再写有关的文章也不会那么简单了。
我是不是应该偷乐一下:前面说的那个《决战岂止在赛场》的文章是我写的,是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
☞比起促进文化、教育,世界杯的经济功能更加直观 世界杯一粒足球的经济之旅 □韩秉志 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大球场,是球王贝利攻入职业生涯第1000粒入球的传奇球场,也将是亿万观众瞩目的巴西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的举办场地。
这块有故事的球场,带给巴西人自豪和期待,也将再次见证与经济密切相连的“世界杯奇迹”。
世界杯与经济的牵手,巴西人记忆犹新。
那是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随着巴西球星罗马里奥举起大力神杯,巴西适时推出以反通胀为主的稳定经济计划“雷亚尔计划”,力图改善深陷通货膨胀深沼的巴西经济。
本届世界杯会给巴西经济带来多少“正能量”?以世界杯、奥运会为代表的大 型国际赛事,将在全球的经济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或许比哪支球队最终夺冠还难预料。
“最烧钱”与“最赚钱” “本届世界杯可谓是史上最烧钱的一届。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学者陈晓阳表示。
据测算,巴西政府投资2014年世界杯超过14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接近上届南非世界杯支出40亿美元的3倍,是2006年德国举办世界杯所有花费的7倍。
巨额耗资,多半要归咎于巴西糟糕的基础建设。
德国无需投资球场建设就能举办世界杯,南非的赛事承办城市也不像巴西如此分散。
不过,差距意味着潜力。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同样也可能是收益最好的一届世界杯。
世界杯之于巴西,仍是在正确时间内作出的一项正确选择。
“比起促进文化、教育,世界杯的经济功能更加直观,这也是许多国家争相举办这项盛事的原因。
”中国足协执委、原人民日报体育部副主任汪大昭说,“举办世界杯靠的是国家实力。
无论是从软件还是硬件设施来看,巴西都需要这次世界杯。
” 不过,这场全球商机,国际足联早早切走一块相当重量的“蛋糕”。
除了球场门票外,转播费、广告收入,以及世界杯特许商品经营拍卖权三项重头戏就让国际足联赚得盆满钵满。
其中,仅电视转播权一项,国际足联就从巴西世界杯获得17亿美元。
汪大昭表示,国际足联“中饱私囊”的印象,是在南非世界杯形成的。
当时国际足联推行新政,对世界杯商品特许经营权和商标严格控制,并将世界杯赛的收入分配从之前的32个参赛国扩大到所有209个成员国。
尽管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更好地在全球推广足球运动。
在巴西国内,随着世界杯开幕,巴西投资和消费的趋势已经显现出世界杯对经 济的刺激效应。
陈晓阳认为,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世界杯还将推动巴西旅游业发展。
去巴西看世界杯需要花多少钱?根据国际足联官方款待计划,在玛瑙斯观看一场英格兰对意大利的小组赛,约需每人1700美元。
如果要观看两场半决赛和冠亚军决战,每人需花费近40万元人民币。
即便如此,仍然一票难求。
由于购票需求量太大,想通过国际足联官网购买到球票的中签率,难度堪比北京买车摇号。
受益最多的无疑是旅游业。
陈晓阳说,预计巴西在世界杯期间将迎来约60万外国游客,消费总额将达68.5亿雷亚尔(约合29.5亿美元),而2013年全年外国游客消费额为118亿雷亚尔(约合50.8亿美元)。
巴西本地游客也将为经济注入183.5亿雷亚尔(约合79.05亿美元)。
利用世界杯来创收,同样成为不少巴西本地居民的小算盘。
据巴西当地租房网站统计,由于住房紧张,目前巴西居民已提供民宿近10万个床位,而且价格不菲。
拼抢“球迷经济” 遥远的世界杯赛场并非与中国无关。
无论是对世界杯的赞助,比赛用球、吉祥物的制造,还是球场的改建工程,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参与。
对于蜂拥而来的中国品牌来说,世界杯,不仅是一场体坛盛事,更是一座金矿。
国内商家同样希望能借“足球盛宴”大捞一笔。
“世界杯,赢钱才是正经事”“底线抢球不重要,底价抢购才重要”……商家早就打出了这样的广告语。
世界杯在中国究竟有多火?与“世界杯”有关的微信公共账号就有200多个。
在苹果手机商店,与世界杯直接相关的应用达360多个,游戏应用、新闻引擎、赛事直播、体育彩票等应用一应俱全。
每年
七、八月份本来就是啤酒销售的传统旺季。
借世界杯的噱头,啤酒厂商更加活跃。
哈尔滨啤酒抢占先机,成为中国唯一连续两届赞助世界杯的啤酒品牌。
在青岛啤酒天猫旗舰店,“足球纪念套装”和“足球罐”两款产品同时上架。
短短11天,“足球罐”已卖出超过10000件。
就在世界杯开幕前一个月,极米科技推出一款180寸无屏电视,这款集高清、3D、可随身携带等多项功能的“看球神器”,一经推出就引来近20万人的预订量。
除了啤酒、电视等传统商机,今年也出现了不少新兴角色。
从一款名为“拼豆夜宵”的手机订餐软件上看到,这家在线的“夜宵餐馆”将服务时间定为每晚21点 本版制图刘佳男 到凌晨5点的“深夜档”,“世界杯”期间,商家专门为熬夜球迷准备了包括麻辣小龙虾、烤串、鸭货等美食。
世界杯过后怎样? 世界杯过后,巴西会怎样?按照巴西体育部长雷贝洛的表态,本届世界杯除场馆外,与世界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涉及机场、公路、酒店、通信、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资。
“我们建造的基础设施不只是为世界杯服务,更为了巴西的未来。
”“东道主举办世界杯是否受益,关键在于有怎样的规划预案,这与赛事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息息相关。
一些国家对体育大赛的观念有偏差,投入不计成本,就会造成日后场馆过剩等问题。
对待赛事遗产,要考虑到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否则就可能给自己添麻烦。
”汪大昭说。
考虑到两年后的奥运会,若此次世界杯能够成功举办,留给巴西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信心。
不论是在竞技体育层面还是在大型赛事筹备层面,都会让巴西人重新认识自己体育强国的地位。
如果巴西队能够如愿夺冠,那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带来长远影响。
利益与风险并存。
陈晓阳指出,目前巴西通胀率达6.19%。
世界杯期间大量游客涌入巴西,必将推高巴西餐饮、住宿和交通价格。
仅此三项占巴西通货膨胀指数比重近10%,将推高通胀0.35个百分点,届时通胀率可能将超过政府管理目标上限6.5%。
尽管巴西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限制电力和汽油等能源价格上涨,但难以控制世界杯期间物价上涨。
若通胀持续走高,将为巴西经济雪上加霜。
作为下一届世界杯东道主,俄罗斯已开始未雨绸缪。
今年索契冬奥会成功举办,得益于国家财政预算投资和社会投资在赛会筹备中的良好结合,使得索契建成了高规格的场馆和基础设施,筹备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
类似的经验,很可能继续受用于未来世界杯的筹备计划。
临淄足球博物馆 足球起源于这里 □单保江 临淄留下了人类 与足球这项运动的最 早记忆,足球也成为 临淄今天的新名片 许多足球迷未必知道,足球这一影响最大的世界级体育项目,就发源于中国。
中国古代流行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起源,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是世界足球起源地,这是国际足联在2004年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官方结论。
临淄足球博物馆,坐落在这座城市的繁华之处,叙说着这座城市当年的辉煌和足球的源流。
解说员说,这是世界上首家专业足球博物馆,它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民俗发展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是一部立体的足球文化百科全书。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还原了一段珍贵的历史。
历时八百多年的齐国,是临淄最难忘的一段记忆,当时社会的文明进步使得人们生活富足悠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高度发达。
《史记》和《战国策》均记载:当时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蹋鞠”就是“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
球类运动在我国更早的历史中曾留下了不少痕迹,但形成为有明确游戏规则的运动方式——蹴鞠,这里有最早也最明确的记载。
历史的长河中,蹴鞠作为上流社会的体育娱乐活动兴衰起伏。
汉代时它获得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
宋朝的高俅,因擅长蹴鞠直步青云,成为赫赫有名、权倾朝野的高太尉,足见当时人们对这项运动的狂热追捧。
元明清时期蹴鞠走向衰弱,现代只在少数地区才能看到,临淄周边至今还保留着这项运动。
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两层楼的建筑,分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两大部分。
一楼大厅展厅两厢,一边是古代蹴鞠的花样造型,一边是现代足球明星经典的瞬间动作,两者交相呼应,展现了足球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历史。
它告诉人们:临淄的蹴鞠,就是当今世界的足球。
一楼大厅由北向南,依次为序厅、溯源厅、起源厅、发展厅、繁荣厅、暗弱厅和影响传播厅,主要揭示了古代足球的发展历程。
楼上展区有三个部分,首先是足球起源的确认,然后是中国现代足球,最后是世界足球。
整个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资料翔实,陈列有古今中外为世人所惊羡的近二百件珍贵文物和几百幅历史图片,复原场景20多个。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精彩的古代蹴鞠表演。
蹴鞠表演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踢球的动作和花样叫解数。
蹴鞠时要使出浑身解数,踢出若干花样,既有很强的对抗性,又有良好的观赏性。
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的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
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有意思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旱地拾鱼”、“拐子流星”等等,为该项运动增添了文化韵味。
“足球起源地”的称号使临淄有了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很快,这座世界上首家全面、系统展示足球两千多年发展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临淄足球博物馆建成了,并在国际足联百年庆典闭幕式、德国汉堡“魅力足球展览”等国际化大型活动中留下了自己的足印。
当然,足球起源地的巨大荣誉,也引起一些争议。
毕竟几千年演变,让足球的源流生出了太多的变数,也会产生出更多的解释和理解。
不过,在国际足联总部大厦,临淄作为足球起源地的标志性纪念物——“圣球之源”于2007年落成,为这些争议提供了一个国际足联官方的答案。
《周末》执行主编姜范 责任编辑敖蓉梁婧 邮箱jjrbzmzk@

标签: #视频剪辑 #二手 #二手 #天赋 #教育机构 #牌子 #视频 #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