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性基因铸就制胜“利剑”,2018年7月12日

枪法 3
星期
●学先辈修养话强军使命● 军人修养E-mail:jfjbshyxy@责任编辑/徐文耀张国强王婷婷
6 用血性基因铸■刘 ●无论什么时候,血性都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是锻造战斗精神的支柱 有一位中国士兵,令美国老兵麦·卡拉汉终生难忘。
那是1952年的深秋,23岁的麦·卡拉汉跟随部队攻打上甘岭。
他们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终于攻上了山头。
麦·卡拉汉冲在最前面,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阵地上只留下30多具尸体和一名身负重伤的中国士兵! 中国士兵看上去年龄很小,两眼充满了仇恨,大声喊道:“敌人把我包围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美国兵看到他背着一台步话机,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可为时已晚,无数发炮弹像暴雨冰雹一样倾泻到阵地上……这位英雄士兵并非个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仅被记录下来的“黄继光”式战斗英雄就有6名,“杨根思”式战斗英雄多达44名。
这种“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美军始终不明白,想不通为什么志愿军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钢多气少”,而我们是“钢少气多”。
这个“气”,就是人民军队特 有的战斗精神,就是“机智、勇敢、不怕死”的血性胆气。
靠着这种“无形的利剑”,人民军队以高敌一筹的血性胆气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敌,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有军事专家指出,未来战争是脖子以上的战争。
信息化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厮杀一线,任何一个环节、一台装备、一名士兵,都可能成为战斗的主体,越来越考验着军人的心理素质、战斗意志和应急反应能力。
战争对军人血性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
无论什么时候,血性都是军人的脊梁,是胜利的基因,是锻造战斗精神的支柱,需要一代代革命军人传承下去。
传承血性基因,先要对血性有科学的认识。
朱德元帅曾说:“有了政治觉悟的自觉勇敢,乃是大勇。
”军人的血性应该是一种理智行为,是以必要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相反,不讲科学、不求策略、不计后果的“蛮拼”,只能称作鲁莽行为。
有血性的军人,心中始终装着大局,始终想着胜利。
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是为了用生命换取部队的推进;邱少云烈火中岿然不动,是为了保证作战计划的顺利实施……“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敢更多地表现在面对敌人时的冷静和沉着。
影中哲丝 飘过戈壁滩的云—— 白云好看难下雨 ■朱金平摄影并撰文 乘坐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的民航客机,如果越过燕山山脉向西飞行,要不了多久,就会看到一望无垠的戈壁滩。
那里因为缺少雨水,常年干旱,寸草不生。
广袤的黄褐色大地上,多么需要雨水的滋润啊!坐在飞机上的人们,也经常会通过舷窗看到机翼下面的一片片白云,美丽而优雅地从戈壁滩上空飘过,只是没有雨下。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美景。
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更向往蓝天白云。
但是,白云虽好看,却难以构成降雨的条件。
倒是不怎么养眼的滚滚乌云,在电闪雷鸣中能够给饥渴的土地 送去瓢泼大雨,孕育勃勃生机。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好看的东西 可能华而不实,有用的东西也许朴实无华。
人们对事物的要求,首先应该以造福社会、有利他人为标准,特别是在工作中,更要摒弃不“中用”的“花拳绣腿”。
就制胜“ 向东 传承血性基因,应积极营造英雄成长的“土壤”。
英雄的魅力,不仅在于征服了敌人,更在于激励了后人。
英雄的事迹传遍部队,激发起铁血斗志,许多官兵就会以英雄为榜样,行动上自觉追随英雄的壮举,成为新的英雄。
1959年3月,19岁的张映鑫入伍来到青藏高原,读了《黄继光》一书后,在日记中写道:“伟大的黄继光,你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我会像你一样,为祖国和人民争光!”在3年后的一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部队冲锋,张映鑫危急关头将最后一颗手榴弹猛地甩进敌堡垒,随即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射击孔……随着一声巨响,张映鑫以英雄的方式,实现了对英雄许下的诺言。
传承血性基因,需要在实战化训练中磨砺锤炼。
过去有一段时间,演习背台词、耍假把式,军事训练摆花架子,比武考核拼凑尖子等行为,折射出部分军人血性不足、作风不实、战斗精神弱化等问题。
习主席强调,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
着 方法谈 ●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心甘情愿做“栽树人”,甘于做好“地平线以下”的工作 利剑” 眼决胜未来战场,贴近实战的训练,是积累官兵勇于亮剑、有我无敌血性胆气的重要途径。
“三栖精兵”何祥美,当狙击手“用子弹说话”,在训练中一次次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掌握了特种飞行、军事潜水、狙击射击等30多种特战技能;某特战旅政委武仲良,叫响“没有过硬军事素质,怎么敢说‘看我的’”的战斗口号,坚持空中第一跳、水下第一潜、陆上第一枪……他们以实际行动激扬血性,立起了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
练兵先练胆,练胆先强心。
今天,我们行进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上,前进道路还有崎岖坎坷,突破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焕发当年革命先辈那种勇于冲锋、敢于牺牲、一往无前的血性精神,扎实开展备战打仗思想大发动、和平积弊大扫除,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坚强意志品格,真正把血性基因融入血脉、体现在行动上,让自己成为不用则已、用则一剑封喉的“利剑”。
(作者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常思“烂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某工程团新兵连当通讯员,连长是一位老兵,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他常对我说:“看一个兵是不是好兵,就看他眼里有没有活儿;看一个干部称不称职,就看他心里装不装问题。
”后来,我由战士提拔为干部,尔后又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越发感到老连长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眼里有活儿,说明责任感强,反应机敏;又说明勤于动脑,敏于动手;还说明办事利落,事半功倍。
连长在讲这个道理的时候,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后方仓库有两个远离营区的哨所,一次同时遭到暴雨山洪的袭击。
一个哨所的哨长趁着洪水消退时,及时清除垃圾污泥,水退却后,哨所周围水洗如镜;另一个哨长待水完全退却后,才想起清扫之事,此时泥浆已经凝固结块,大大增加了清扫难度。
看,眼里有没有活儿,结果差异挺大的,它不仅影响着办事的功效,也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走向。
在人们看来,雷锋是一个眼里最有活儿的人。
看到炊事班缺人手,他自告奋勇到伙房帮厨;看到有人随手扔掉报废的螺丝钉、破布头,他一一拾起来放进节约箱;在外出差,看到群众有困难,他总是一声不响地给予帮助,群众夸赞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所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雷锋眼里有活儿,并不遗余力去干好这些活儿,不仅体现出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崇高品德,而且以实际行动为党和军队增光添彩,在人们心里树起一座巍峨丰碑。
心里装不装问题,更是干事创业有所担当的基础和前提。
问题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曾鲜明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对于一个干部来说,发现问题是水平,正视问题是党性,解决问题是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不仅是推进部队建设、做好工作的“推进器”,而且是一个军人积累经验、走向成熟的“加油站”。
从大的方面来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小的方面来看,问题是工作的导向。
一个人心里装不装问题,其实反映了两方面的素质:一是能不能看到问题。
凡有责任心、有眼力的人,都能做到“察于未萌,止于未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愿不愿意正视问题。
有的人讲党性、懂辩证法,敢于正视和揭露问题;有的人抱着“家丑不可外扬”心态,将问题掖着藏着,甚至粉饰太平、弄虚作假。
因此,要把问题装在心里,首先必须把党性装在心里,把辩证法装在心里。
既有党性,又懂辩证法,心里 眼里有活儿乐■ 其 心中有问题 就会装着问题,解决问题自然就会有办法。
可以说,眼里能及时发现问题,心里能随时装着问题,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党性,就是担当,就是能力素质。
那些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顽症痼疾和短板问题,就会在千千万万“心里装着问题”的人面前迎刃而解。
几十年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老连长对我的许多教诲都渐渐淡忘了,但他所传授的“眼里有活儿,心中有问题”的“真经”,我一直记着并努力躬身践行,成为我破解难题、做好工作的重要法宝。
如今,我已退休了,愿把这句话送给仍在军营各个岗位的战友们,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泥塘里不能跳高” ■解登春 “怕”是一服清醒剂 ■何雪飞 谈心录 ●常想“怕”字,常思底线,就能知敬畏、明法度,保证思想不迷航、言行不偏向,很多错误都可以因一个“怕”字而避免 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一个“怕”字是干事创业的大忌。
然而,对于加强党性修养而言,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怕”恰是共产党员修炼“金刚不坏之身”的法宝。
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
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
”自从16岁离开家乡四川广安,他就再也没回去过。
有人询问原因,邓小平回答得很简单:“我怕!”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怕”是一服可贵的清醒剂。
一名党员干部,不管处于多高的位置,“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吞下自酿的苦果。
常想“怕”字,常思底线,就能知敬畏、明法度,保证思想不迷航、言行不偏向,很多错误都可以因一个“怕”字而避免。
“怕”也是锤炼思想作风的砥砺石。
提起任弼时,人们常津津乐道于他的“三怕”座右铭:一怕工作少,二怕用 钱多,三怕麻烦人。
杨善洲则常常将“怕”字挂在嘴边:“共产党人什么困难 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
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这样“怕”字当头、克己奉公,我们党才以自身良好形象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坚克难,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怕”还是修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无论是刘少奇回乡调研怕给群众添麻烦而采用化名,还是“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怕影响党员干部形象而拒吃群众的炖鸡,或是“导弹司令”杨业功怕别人悄悄报销他父亲的医药费而当场把发票撕碎,都体现出共产党人心中有民、言行有戒的高尚境界。
心中有“怕”,才会有如履薄冰、谨言慎行的戒惧,不为私心所扰,不被名利所累,构建起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品格高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敢腐”“不能腐”主要靠铁纪发威,而“不想腐”则更多地体现为知敬畏、严格自律,检验的是党性觉悟。
《菜根谭》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
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只有心有所“怕”,懂敬畏,明得失,知进退,守规矩,才能在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中,守住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单位:92038部队) 对于抓基层打基础,有人曾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下苦功抓基层打基础,就像在烂泥塘里跳高,越使劲陷得越深。
”此话可谓切中肯綮,发人深思。
“烂泥塘里不能跳高”,想必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为在烂泥塘里不但跳不高,反会溅一身泥,越使劲结果越糟。
抓基层打基础也是这个道理。
基础打不牢,根基不稳固,无异于一片“烂泥塘”。
如果此时不想着如何出力加固根基,反而还想着如何“出彩”以示政绩,结果必然是越使劲越糟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履行任务的根基、安全稳定的基石。
基层人员的流动性、建设的渐 进性、工作的周期性、落实的反复性,决定了抓基层打基础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虽然费劲大、收效慢,不显山、不露水、难“出彩”,却关系到部队的长远建设,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漂浮,必须一点一滴打基础,一砖一石筑地基。
然而现实中,有的同志在抓基层打基础上却易犯“急性病”,一上任就大烧“三把火”,频出“大动作”,想方设法“走捷径”,甚至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结果是“一任出政绩,几任背包袱”,看似是为了战斗力建设,实则却削弱了战斗力的根基。
实践证明,抓基层打基础,无捷径可走,也没有近道可抄。
为什么有的单位单项冒尖却事故频发?就是走了不该走 的捷径、抄了不该抄的近道。
曾有人把干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栽树型,这类干部爱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事;另一种是种菜型,这类干部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一茬收一茬,满足于短期效益;第三种干部是插花型,这类干部重“表面文章”,善“花拳绣腿”,只顾栽盆景而荒了田地。
哪种干部更能赢得口碑、更利于单位长远发展?答案显而易见。
“见效快”与“有长效”是两回事儿。
“速生林”一年多就可以长成,而泡桐则 需要多年的生长。
“速生林”长成后难堪大用,而泡桐几十年后还能泽被后人。
所以,焦裕禄在兰考种泡桐,想的是“百 年大计、基本建设”。
杨善洲在大山里一待就是12年,“绿了山沟、白了头发”,但老百姓永远记住了他。
事实证明,只有不求虚名、不图私利的人,真正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的人,才能甘心做默默无闻、久久为功的事。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强军兴军是一场接力赛,“功成”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我们当常思“烂泥塘里不能跳高”,自觉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思想,心甘情愿做“栽树人”,甘于做好“地平线以下”的工作。
唯有如此,才能为部队长远建设打牢厚实基础,为强军事业添砖加瓦。
抓工作也要踢好“临门一脚” ■郭崇学 看新闻说修养 ●现实中,有些工作抓不到底、落不到位,往往就是欠缺踢好“临门一脚”的功夫 2018俄罗斯世界杯激战正酣,精彩不断。
一些赛前被看好的球队纷纷爆冷出局,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有的球队在比赛中无论控球率还是射门次数,都占有绝对优势,最后却惨遭淘汰。
分析原因,主要是“临门一脚”欠佳导致了得势不得分,反而被对手抓住反击机会进球, 无奈地看着对手晋级。
这一现象给人启迪、引人思考。
以比利时队对日本队这场比赛为例,被称为“欧洲红魔”的比利时队面对0比2的落后局面却成功逆袭,不但抓住机会扳平比分扭转劣势,还在比赛临近结束的最后时刻,凭借快速发动的进攻、简捷的配合加上精准的“临门一脚”,实现比分反超,3比2“绝杀”日本队,挺进八强。
紧要关头,正是这抓住机会的“临门一脚”改变了场上态势,最终决定了比赛的结局。
同样,人生和事业也经常要面对“临门一脚”的挑战和考验,踢好了就能打开成功之门,踢不好往往会前功尽弃。
做事情,开头再精彩,过程再热 闹,如果接近目标却踢不出“临门一脚”,或是没有选准方位而踢偏了,那么终究是功亏一篑。
现实中,有些工作抓不到底、落不到位,往往就是欠缺踢好“临门一脚”的功夫。
比如,有的缺乏跟踪督导、一抓到底的务实作风,习惯把会开了、话讲了、发文了当作落实了,工作没有通到“最后一公里”;有的缺乏能扛重活、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工作需要攻关冲刺、攻城拔寨的时候,却没有胜人一筹的实力和功底,啃不了“硬骨头”,完不成“硬任务”;有的缺乏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顽强韧劲,抓工作耐力不足、前紧后松,前面干得风风火 火、呼呼啦啦,后头却斗志衰退、疲疲沓沓,结果只能是虎头蛇尾。
可见,踢好“临门一脚”是决定和影响工作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抓好工作必须注意把握的重要方法。
掌握这一点,就应像足球运动员射门一样,既要眼力精准,又要脚力强健。
眼力精准,就是要瞄准矛盾问题,紧盯目标发力,做到工作不偏向、不脱纲、不离谱;脚力强健,就是要素质过硬、本领高强,抓工作有思路、有招法、有力度,抓一桩像一桩,干一件成一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踢好“临门一脚”,真正使工作落实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力有效。

标签: #宝箱 #上有 #csgo #怎么做 #程序 #奥迪 #人少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