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搭建“阳光村”18年,A122022

趴着 1
年1月13日星期四统筹郭宁责编彭珍玲责任美编韩露校对杨中霞 她搭建“阳光村”18年温暖了100多个孩子的童年 帮助特殊家庭、残疾家庭的孩子自立自强,他们在这里得到温暖,迎来命运的改变 今年是新乡市西鲁堡村“阳光村”存续的第18年。
从2004年接收第一批服刑人员未成年的子女开始,到后来帮助特困家庭或者父母有严重残疾的儿童,“阳光村”已走出100多个孩子,2021年9月,还有两个孩子顺利考上了大学。
孩子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在这里得到了温暖,迎来命运的改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文见习记者宋若旻/图 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 “阳光村”创建人丁巧荣 她努力随着“阳光村”被人熟知被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 2021年12月,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一行来到“阳光村”的这天,“阳光村”的午餐,是土豆炒火腿肠、大米饭。
米饭老早就蒸上了,帮厨的大妈们掐着表,点儿一到,油锅一起,孩子们十一点四十放学,到“家”后,洗洗手就能吃上热饭。
“阳光村”从来不接受现金捐赠,已过古稀之年的创建人丁巧荣会跟爱心人士耐心地说,“不要捐钱,算不清……您要是有能力,给我们送些米面粮油、菜肉蛋奶就好;我们这儿日用品管够,孩子们的文具和体育用品也不缺。
” 现在的“阳光村”,是2016年从之前的危房搬过来的。
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方形院子,北边和东边形成了一个L形的二层小楼,孩子们的宿舍在北面的一楼,厕所、厨房和餐厅都在东面。
剩下的就是个大大的院子,只要大晴天,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阳光村”,阳光毫不吝啬地洒满整个院落,一窝小猫都趴在地上晒着太阳。
18年前,丁巧荣成立“阳光村”的初衷,只是想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找点事做。
可自从接触到第一批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后,慢慢的,她开始割舍不下了。
从开始的服刑人员子女,到后来的特困家庭以及父母有严重残疾的孩子,随着“阳光村”越来越被熟知,被送来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2009~2013年是“阳光村”最艰难的几年,“阳光村”完全变为个人经营,丁巧荣的全部工资贴进来也远远不够,“那么多孩子要吃饭,”她回忆道,“有时四处求人送过来一些粮食让孩子们吃。
” 她感动懂事的孩子为她绘画送生日祝福 “阳光村”的成立虽然是“无心插柳”,可随着与孩子们的接触,丁巧荣“刹不住车”了,不少孩子一两岁就来到“阳光村”,几十个孩子一起长大,18年间,已经有100多个孩子从“阳光村”走出去。
丁巧荣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如数家珍。
18年的养育,如今最大的孩子已经20多岁了,在外地打工,孩子很知道感恩,逢年过节会给丁巧荣和“阳光村”寄点东西,丁巧荣很不高兴,她会再把钱转给孩子。
“他们有孝心,我高兴。
”丁巧荣说,“但是都刚工作,自己也没什么积 蓄,只要他们能够独立生存,我就放心了。
” 但这还抵挡不住孩子们想要报答她的心。
有一年生日,吃完晚饭,丁巧荣坐在屋子里看电视,孩子们突然排着队从门口一个个来到她面前,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幅画,上面还写了字:“奶奶,祝您生日快乐,健康平安!” “谢谢奶奶给我一个家。
”“我有好多兄弟姐妹,奶奶,我很幸福。
” 丁巧荣听着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话语,眼泪控制不住地滴到一张张画上,那一刻,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吃的苦、受的累都值。
她欣慰“阳光村”培养出了大学生 不少人知道“阳光村”,还有家庭条件很好的父母,专程带孩子来“阳光村”体验生活,富裕家庭孩子满身名牌,丁巧荣不希望“阳光村”的孩子们出现自卑或贪慕虚荣的心。
“我教孩子们,永远不要自轻、自贱,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
”她坚定地说,“想要什么,就要脚踏实地靠自身努力获得。
” “2021年9月,我们‘阳光村’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还都是二本学校!”丁巧荣很骄傲,“这俩孩子从没上过辅导 班,他们如果有像城市里孩子的教学资源,肯定能考得更好。
” “‘阳光村’不接受捐款,只接收米面粮油、菜肉蛋奶。
”丁巧荣说,自己从没算过,维持“阳光村”的运转,每天要花多少钱,这样算太累了,也没意义。
孩子们的衣物、文具等暂时都够,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各种粮食。
这里的孩子与普通家庭孩子不同,午餐一个简单的土豆炒火腿肠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如果您愿意伸出援手,在食物上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营养,我们将感激不尽。
征集 每年凛冬,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都会跋山涉水,寻找那些需要“雪中送炭”,但仍不坠青云之志的孩子和成人,架起公益的桥梁,为其送去社会的热心和温度。
至今,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暖冬”公益活动已经坚持到了第11个年头。
今冬,恰逢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之际,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暖冬与中原消费金融真诚携手,发起“善行中原·为生活奔跑者助力”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系 列公益活动。
善行中原,期待您的参与,我们一起加油。
您想帮助人,或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欢迎联系我们,热线:0371-86088666。
关注河南商报“记者陪你去办事儿”,阅读更多“暖冬”报道 “暖冬”后续 姐妹俩患上罕见病好心人纷纷伸援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见习记者杨雪情)2021年12月23日,河南商报“善行中原·暖冬”关注报道了商丘俩女儿先后被罕见病“找上”的家庭:姐姐梦园和妹妹梦茹分别在1岁半和6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高额的医药费让母亲白留栓和父亲黄银华多年来一直走在筹钱的路上。
报道发出后,母亲白留栓无私的爱以及两姐妹的乐观让无数人动容,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心人纷纷联系河南商报,希望给这个走在冷风中的家庭送去一丝温暖、一点帮助。
为姐妹俩筹款的水滴公益链接里显示的捐款总额也一直在增长。
这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让白留栓很感动。
她说:“我会和两个孩子一起坚强地走下去,相信医疗水平越来越高,姐妹俩可以好好长大。
” 为救娃他险成植物人郑州公交上门献爱心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记者曾令统)在开封务工的赵进前因为救小孩,自己不幸从高楼坠落,最终昏迷险成植物人,后在妻子宋美的照顾下从昏迷状态醒了过来。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报道此事后,仅在视频端就获得数百万浏览量及近6万点赞。
不少网友留下美好祝愿并愿意伸出援手,让好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郑州公交苏师傅党员志愿服务队看到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此前刊发的文章后,便自发组织志愿队工作人员,购买了一批衣物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于2021年12月29日前往开封,向这位好心人施以援手。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见到赵进前时,他正在接受相应的康复治疗,“现在感觉他的意识更清醒了些,再加上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宋美说。
社址: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商经开广场2号楼邮政编码:450016广告许可证号:4100004000083本报法律顾问:河南春秋律师事务所杜天征张岩河南春屹律师事务所张少春订阅价:全年360元零售价:每份2元 印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地址:郑州经开第三大街168号本报各部门电话(0371)办公室86088366财经部86088223政务部86088237公共部86088666女性用户发展中心86088221行风监督86088258发行热线86088777广告热线86088999

标签: #网络电视 #腾讯 #男人 #快手 #快速 #泥鳅 #字幕 #网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