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教师节特刊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7版
“郭老师的课,我总感觉40分钟很短,还没等上呢,就下课了。
”学生王思冉抢着对记者说道。
“我们郭老师上课总是把主题藏起来,‘死’不告诉你,反正就是让你猜。
就是吊我们 的‘胃口’,我的‘胃’都快出来了,也不告诉你。
”机灵的小女生刘泽钰插话说。
“郭老师的语文课让我们不停地动脑筋,勾出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我们都盼着上语文课。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生怕漏掉关于他们郭老师的重要信息。
孩子们口中又“恨”又爱的郭老师,就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语文教师郭玥。
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做小学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许多家长最佩服的是郭玥的坚持。
一位学生入学后对学习生字有很大的困难,连家长都想放弃了,但郭玥没有放弃,她给孩子时间,等待孩子成长,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区分渴和喝,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学习‘掰’字,两手一分各一半。
”这是郭玥班上学生嘴里经常自言自语的话。
郭玥在教识字时,不仅简单地教读音和笔画,她还给每个生字都附一个小故事,讲字理,编“小口诀”。
这样简单的“小口诀”,贯穿了学生一至二年级。
“郭老师特别关注孩子,这种关注,不是普通的那种关注,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心理成长。
”有家长说。
正是因为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郭玥尤其看重阅读。
什么是语文课的核心?通过阅读和习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的核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课外阅读课程的研发,成为郭玥自己拥有的那片“森林”。
这门课程的创新之处,是通过“课外阅读导引单”这个支架,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使用一些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预测与印证、边读边想象、整合性梳理提取信息……郭玥认为,这种策略在小学阶段不宜显性化,应该是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
“它能培养学生学会整合资讯、提取证据、多元解读、批判性思考。
”郭玥对记者说。
导引单中的话题或活动,既是学生阅读的“脚手架”,也是师生围绕经典展开深入对话的依凭。
在设计导引单之前,郭玥需要提前阅读,根据读物特点梳理出本书在构思布局、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依据学情预测学生的兴趣点、盲点,以及认知差距,依此选择阅读策略,最后综合以上内容精心设计导引单的话题或活动,以跟进和指导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课程设计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激趣”,即激发学生读“回头书”的兴趣。
在导引单介入之前,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相机引入阅读书目开篇的一个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
郭玥告诉记者,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不带任何任务,只是轻松地读书。
教师唯一的要求就是快读,最好是一鼓作气读完。
这时的阅读可以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只求让故事情节完整、鲜明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的“趣”是对故事大意了然的“意趣”。
然后,教师借助导引单引导学生读“回头书”,走进书中读懂人物、读出细节,读到故事的背面去,此时的“趣”是“旨趣”“隐趣”。
这个“趣”是深入读书悟得的“趣”,是学生自己读书不容易感悟到的。
在东河区公园路小学,学校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而郭玥的课外阅读课时间是其他教师的3倍。
郭玥通过整合教材,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缩短了,但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上课外阅读课。
她还把这门课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许多时间、空间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状态。
《城南旧事》一课就是这样上出来的。
郭玥本想,这样一本以儿童为主角的书,孩子们应该喜欢,但她发现孩子们并不感冒,甚至有点排斥。
“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没有故事情节”“看不懂”……面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评价,郭玥很坚持,她不想用搞笑和娱乐迎合孩子,而是希望推荐给孩子经典的读物,把真正“美味的”东西给予他们。
郭玥用一个月的时间上完这节阅读课,她设计了4个章节,还抛出好几个问题:“妞儿是秀贞的孩子吗”“你们觉得小偷是坏人吗”……由此引发孩子们的多元解读。
面对第二个问题,有的孩子从法律角度说,偷东西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孩子从情理方面说,他是一个好哥哥,供弟弟上学; 记者手记 郭玥内蒙古包头 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语文教师,包头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包头市先进班主任。
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东河区优秀班集体。
曾获全国“七彩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语文青功赛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内蒙古赛区一等奖,主持自治区级“十二五”重点课题《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实验课题。
从自主研发“课外阅读”课程,到带领全校教师设计“课外阅读导引单”,甚至在全校、全区推广经验,郭玥做的不止这些。
在做了两年校教研处主任后,郭玥选择主动“辞官”当班主任,问及缘由,她说“:陪伴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 郭玥:慢慢陪你“读”下去 □本报记者梁颖宁 你问我答
1.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答: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能力,希望可以不断突破自己。
2.你最欣赏的以改革知名的学校是?答: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3.如果给你足够的权力,你会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什么样?答:我的课堂上学生能真正站在课堂正中央,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都感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4.学生的哪一句话曾让你心灵触动?答:有语文课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5.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答:在学生的成长中给予他们正能量。
6.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评估的?答:无私奉献。
7.你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答:尖刻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之后这些话会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会像针扎在心上一样。
8.用3个词概括你自己。
答:执着、专注、简单。
还有的说他作为一个儿子,就是败家子,但作为朋友还是很好的。
通过阅读,孩子们明白好人与坏人不是绝对的。
之后,班里召开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各自写的《人物小传》,每个孩子都写得非常深刻。
“其实,我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孩子们这些道理。
”郭玥欣慰地说道,“那个年代距离孩子们很遥远,但是成长距离孩子们很近,人的成长是伴随离别的,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离别。
” 到了最后,郭玥借助导引单读完整本书后提出“,别离”是英子童年永恒的主题,秀贞与妞儿的离去,小偷的离去,宋妈的离去,父亲的离去,每一次别离都是一次痛苦,但作者却用轻缓的笔调给我们讲述着这一场场别离,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疾风骤雨,可为什么我们的心里就像装着一块铅一样沉重呢?紧接着,郭玥又把阅读延伸,让孩子们欣赏电影《城南旧事》和学唱《送别》。
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典的魅力终会开花结果。
“慢”是为了更好的抵达 为什么对阅读如此看重,这源于郭玥从小养成的习惯。
很小的时候,她就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幼儿画报》《中国少年报》,甚至去读远超自己年龄的读物。
尽管有些文章她读不懂,但她不怕“慢”,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直到最后读懂了。
这种慢也是受父亲的影响,郭玥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父亲的故事。
作为工程师的父亲常常趴在一张特别大的办公桌上,不嫌麻烦,一点一点地绘制各种机械工程图。
父亲的“慢”深深地印在郭玥的脑海里,她也用“慢”的方法读了许多书。
参加工作后,她更把父亲的那种“慢”,那种“老知识分子”的一丝不苟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中,找准一点深钻进去。
“课堂是沙,课程是聚沙成塔。
”郭玥说。
长久以来,阅读整本书是语文教学中的空 白。
因为无人指导,所以阅读收效甚微,学生读了许多书却都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的泛泛一读。
郭玥想通过课外阅读课程的导引单,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经典。
一次教研活动,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说,郭玥的课程设计难度太大,她与孩子们“聊书”聊得太深了,这样的学习也就她自己班上的学生可行,换一个班恐怕很难复制。
但郭玥不这样想:“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需要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所有孩子都可以做到。
” 如何设计、训练?郭玥为此绞尽脑汁。
一次作文课,班上学生普遍发挥不好,郭玥干脆放弃了原有的题目,重新设置了题目,让大家用数字作一首《吹牛诗》,这下大家都来劲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放飞想象,吹起牛了。
“大家都吹牛,我也吹了一个牛。
”学生赵宣睿说,自己至今都记得这些诗句,比如“六个苹果半秒吃”“八个西瓜一掌劈”“九只老虎我踢飞”……“我们在课上不停地动脑筋和思考,她总是勾出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
”学生李乾宁说。
“郭老师就是让你死劲儿往外抠主题,就是那种把指甲都能抠掉的感觉。
”学生形象地打起了比方。
就是在这种策略之下,许多学生对阅读开始有了积极的体验。
仍以《城南旧事》为例,在借助导引单分章节读完这本书后,学生对书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大家普遍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有的学生愿意再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也有的学生说这本书现在不再觉得平淡,读出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甚至有的学生还把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讨论。
郭玥从不认为自己很聪明,相反,她认为自己是又慢又笨的人。
刚开始上公开课,讲的并不好,因为拒绝用许多名师的课七拼八凑, 她自作主张的“原创”总是一塌糊涂,有些入职晚的教师甚至很快超过了她。
但慢慢地,这个在学校各项活动、竞赛中的“候补队员”逼着自己练内功,逐渐形成了对教育的理解、教学的理解、课堂的理解、课程的理解,有了自己的一点点风格。
前面的“慢”,是为了后面更好的抵达。
“我就像‘犟龟’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前走,但不知不觉可能会比其他老师走得更远一点。
”郭玥说。
“我要回到孩子们身边” “郭老师的人情世故,比白纸稍微厚一点。
”校长于涛说。
或许是因为把许多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上,在同事们看来,郭玥有时有点“不通情理”。
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结束后,因为一分之差输给对手,郭玥气冲冲地来找于涛,认为裁判误判,这不公平。
彼时结果已公布、奖项已颁发,按照惯例,于涛对郭玥说,那位裁判老师已经59岁,临近退休。
还未等于涛把话说完,郭玥说;“校长,你们这样决定,对我的孩子们不公。
”这句话一下子把于涛说的愣了好久。
原来,郭玥是为了她的孩子们,她怕这件事影响到孩子们。
最后,郭玥给于涛留下一句话,“对于这件事,我保留我的意见”! 那时正是学校考虑要提拔郭玥的时期。
她这般较真的“不开化”,是否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有些人开始担忧。
于涛明白郭玥的能力,也了解她的性格,还是坚持认为她是教研处主任的不二人选。
但万万没想到,于涛第一次找郭玥谈及此事就吃了“闭门羹”。
面对于涛的盛情,郭玥回答:“校长,我只想做教师,行吗?” 之后,历经“三顾茅庐”,威逼利诱,再晓以各种大义,告诉她现在学校需要她把能力发挥出来,带领更多教师一起发展……于涛的真诚与耐心打动了郭玥,最后她勉强答应。
但她提出条件,只试半年,“讨价还价后”定为试用一年。
一年后,于涛在全校大会上直接正式宣布,郭玥为教研处主任。
其间,学校的课外阅读课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外阅读导引单”在学校、在全区推广。
郭玥一心扑进去,带着其他教师一起努力研究,从“整体导引单”的设计,到“导引单”的前置课程的设计,到中间阅读,到讨论,到总结,再到最后的深入与外延,覆盖整个课外阅读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与环节。
在郭玥的带动下,学校其他语文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公园路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课程蔓延整个校园时,由学生推动的教师阅读也正在悄然发生。
“教师阅读会”“读书共享会”也开展起 教育创新源于爱与尊重 在采访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给我讲了同一个故事。
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办公室向郭玥大吵大嚷甚至拍桌“理论”,其他老师都来“看望”这位“小勇士”,并纷纷问郭玥:“这孩子是谁,如何与你争得这般‘天昏地暗’。
”郭玥笑着说“:他是我们班的名嘴。
”说完,继续耐心地听着孩子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抱怨。
郭玥知道,在那个时候,孩子需要把他的情绪彻底发泄出来,在还没有搞清楚事实之前,自己不能轻易下结论。
所以,郭玥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表示一下同情。
渐渐地,那孩子趋于平静,郭玥问他:“还有吗?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老师在听。
”学生不停地诉苦,到了下班时间,学生还在说。
郭玥就那样不厌其烦、充满爱意地听着,等着孩子冷静下来,直到孩子释然。
郭玥对学生说:“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原来,孩子们把跳绳当作拔河绳玩耍时,绳子突然断了,大家都怪这个孩子,而他百口莫辩,情急之下动手“打”了一位同学。
更让这个孩子难受的是,他的好朋友也认为是他弄断的…… 郭玥帮着“小勇士”分析事情的经过,这件事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他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郭玥还用各种故事引导那位“小勇士”。
按郭玥的话说,她与这孩子是不打不相识的“好朋友”,她也成了“小勇士”最敬佩的人,每当上语文课,“小勇士”就激动不已,甚至天天盼着上语文课。
当然,爱上郭玥的不止这一个孩子,她班上近50名孩子都爱郭玥。
爱学生是郭玥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教养。
郭玥懂得如何去爱学生、欣赏学生,她能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光芒。
她用自己的爱与尊重,坚守着儿童立场。
她研究儿童,研究教与学,研究课外阅读。
她让学生学习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她让学生快乐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她让学生智慧阅读,在阅读中训练思维。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美国诗人狄金森说。
在郭玥课外阅读的课堂上,孩子们安静地倾听,积极地发言,他们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激情四射,他们是会思考的读者。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射到学生心灵的阳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郭玥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来,许多老师意识到阅读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很好的一种方法。
就在今年,当了两年教研处主任的郭玥,提出辞去教研处主任一职。
之所以想辞去管理岗位一职,源于郭玥的愧疚。
“因为外出讲课和开会的时间很多,陪伴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在郭玥看来,任何事情都不如把孩子们教好重要,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离开时,因为依依不舍流下的眼泪,彻底打动了她。
“我觉得自己欠缺的太多了,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时间‘忙学生’,我只想好好当我的班主任。
”郭玥不停地去找校长。
终于,郭玥得偿所愿,卸掉了“官职”,重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班主任。
新学期的家长会上,郭玥郑重向家长们宣布:“今年,我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全身心地陪伴他们,要把我们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带得更好。
” 消息一出,孩子们激动万分,欢呼雷动。
“郭玥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她心无旁骛,没有任何杂念,淡泊名利。
”一位家长感叹地说。
而这位学生眼中的“郭姐”“郭哥”又有了新的想法,为毕业生设计一套“毕业20讲”课程,让他们开开心心踏入中学,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主编:褚清源电话:010-82296784编辑:刘亚文电话:010-82296736投稿邮箱: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学生王思冉抢着对记者说道。
“我们郭老师上课总是把主题藏起来,‘死’不告诉你,反正就是让你猜。
就是吊我们 的‘胃口’,我的‘胃’都快出来了,也不告诉你。
”机灵的小女生刘泽钰插话说。
“郭老师的语文课让我们不停地动脑筋,勾出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我们都盼着上语文课。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生怕漏掉关于他们郭老师的重要信息。
孩子们口中又“恨”又爱的郭老师,就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语文教师郭玥。
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做小学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许多家长最佩服的是郭玥的坚持。
一位学生入学后对学习生字有很大的困难,连家长都想放弃了,但郭玥没有放弃,她给孩子时间,等待孩子成长,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区分渴和喝,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学习‘掰’字,两手一分各一半。
”这是郭玥班上学生嘴里经常自言自语的话。
郭玥在教识字时,不仅简单地教读音和笔画,她还给每个生字都附一个小故事,讲字理,编“小口诀”。
这样简单的“小口诀”,贯穿了学生一至二年级。
“郭老师特别关注孩子,这种关注,不是普通的那种关注,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心理成长。
”有家长说。
正是因为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郭玥尤其看重阅读。
什么是语文课的核心?通过阅读和习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才是语文课的核心。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课外阅读课程的研发,成为郭玥自己拥有的那片“森林”。
这门课程的创新之处,是通过“课外阅读导引单”这个支架,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通过使用一些阅读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预测与印证、边读边想象、整合性梳理提取信息……郭玥认为,这种策略在小学阶段不宜显性化,应该是渗透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
“它能培养学生学会整合资讯、提取证据、多元解读、批判性思考。
”郭玥对记者说。
导引单中的话题或活动,既是学生阅读的“脚手架”,也是师生围绕经典展开深入对话的依凭。
在设计导引单之前,郭玥需要提前阅读,根据读物特点梳理出本书在构思布局、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依据学情预测学生的兴趣点、盲点,以及认知差距,依此选择阅读策略,最后综合以上内容精心设计导引单的话题或活动,以跟进和指导学生阅读。
课外阅读课程设计最核心的理念就是“激趣”,即激发学生读“回头书”的兴趣。
在导引单介入之前,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相机引入阅读书目开篇的一个片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学生阅读整本书。
郭玥告诉记者,学生在第一次阅读时,不带任何任务,只是轻松地读书。
教师唯一的要求就是快读,最好是一鼓作气读完。
这时的阅读可以不求甚解、一目十行,只求让故事情节完整、鲜明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的“趣”是对故事大意了然的“意趣”。
然后,教师借助导引单引导学生读“回头书”,走进书中读懂人物、读出细节,读到故事的背面去,此时的“趣”是“旨趣”“隐趣”。
这个“趣”是深入读书悟得的“趣”,是学生自己读书不容易感悟到的。
在东河区公园路小学,学校要求每位语文老师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而郭玥的课外阅读课时间是其他教师的3倍。
郭玥通过整合教材,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缩短了,但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更多时间上课外阅读课。
她还把这门课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许多时间、空间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了见缝插针、无孔不入的状态。
《城南旧事》一课就是这样上出来的。
郭玥本想,这样一本以儿童为主角的书,孩子们应该喜欢,但她发现孩子们并不感冒,甚至有点排斥。
“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没有故事情节”“看不懂”……面对孩子们发自内心的评价,郭玥很坚持,她不想用搞笑和娱乐迎合孩子,而是希望推荐给孩子经典的读物,把真正“美味的”东西给予他们。
郭玥用一个月的时间上完这节阅读课,她设计了4个章节,还抛出好几个问题:“妞儿是秀贞的孩子吗”“你们觉得小偷是坏人吗”……由此引发孩子们的多元解读。
面对第二个问题,有的孩子从法律角度说,偷东西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孩子从情理方面说,他是一个好哥哥,供弟弟上学; 记者手记 郭玥内蒙古包头 市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语文教师,包头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包头市先进班主任。
她所带的班级被评为东河区优秀班集体。
曾获全国“七彩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小学语文青功赛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内蒙古赛区一等奖,主持自治区级“十二五”重点课题《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实验课题。
从自主研发“课外阅读”课程,到带领全校教师设计“课外阅读导引单”,甚至在全校、全区推广经验,郭玥做的不止这些。
在做了两年校教研处主任后,郭玥选择主动“辞官”当班主任,问及缘由,她说“:陪伴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 郭玥:慢慢陪你“读”下去 □本报记者梁颖宁 你问我答
1.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答: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能力,希望可以不断突破自己。
2.你最欣赏的以改革知名的学校是?答: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3.如果给你足够的权力,你会将自己的课堂变成什么样?答:我的课堂上学生能真正站在课堂正中央,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长,都感到自己是最重要的。
4.学生的哪一句话曾让你心灵触动?答:有语文课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5.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答:在学生的成长中给予他们正能量。
6.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评估的?答:无私奉献。
7.你做过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答:尖刻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之后这些话会一直在我耳边回响,会像针扎在心上一样。
8.用3个词概括你自己。
答:执着、专注、简单。
还有的说他作为一个儿子,就是败家子,但作为朋友还是很好的。
通过阅读,孩子们明白好人与坏人不是绝对的。
之后,班里召开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各自写的《人物小传》,每个孩子都写得非常深刻。
“其实,我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孩子们这些道理。
”郭玥欣慰地说道,“那个年代距离孩子们很遥远,但是成长距离孩子们很近,人的成长是伴随离别的,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离别。
” 到了最后,郭玥借助导引单读完整本书后提出“,别离”是英子童年永恒的主题,秀贞与妞儿的离去,小偷的离去,宋妈的离去,父亲的离去,每一次别离都是一次痛苦,但作者却用轻缓的笔调给我们讲述着这一场场别离,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疾风骤雨,可为什么我们的心里就像装着一块铅一样沉重呢?紧接着,郭玥又把阅读延伸,让孩子们欣赏电影《城南旧事》和学唱《送别》。
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典的魅力终会开花结果。
“慢”是为了更好的抵达 为什么对阅读如此看重,这源于郭玥从小养成的习惯。
很小的时候,她就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幼儿画报》《中国少年报》,甚至去读远超自己年龄的读物。
尽管有些文章她读不懂,但她不怕“慢”,一篇文章翻来覆去地读,直到最后读懂了。
这种慢也是受父亲的影响,郭玥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父亲的故事。
作为工程师的父亲常常趴在一张特别大的办公桌上,不嫌麻烦,一点一点地绘制各种机械工程图。
父亲的“慢”深深地印在郭玥的脑海里,她也用“慢”的方法读了许多书。
参加工作后,她更把父亲的那种“慢”,那种“老知识分子”的一丝不苟用在了自己的工作中,找准一点深钻进去。
“课堂是沙,课程是聚沙成塔。
”郭玥说。
长久以来,阅读整本书是语文教学中的空 白。
因为无人指导,所以阅读收效甚微,学生读了许多书却都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的泛泛一读。
郭玥想通过课外阅读课程的导引单,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经典。
一次教研活动,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说,郭玥的课程设计难度太大,她与孩子们“聊书”聊得太深了,这样的学习也就她自己班上的学生可行,换一个班恐怕很难复制。
但郭玥不这样想:“培养孩子的语文能力,需要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其实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所有孩子都可以做到。
” 如何设计、训练?郭玥为此绞尽脑汁。
一次作文课,班上学生普遍发挥不好,郭玥干脆放弃了原有的题目,重新设置了题目,让大家用数字作一首《吹牛诗》,这下大家都来劲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放飞想象,吹起牛了。
“大家都吹牛,我也吹了一个牛。
”学生赵宣睿说,自己至今都记得这些诗句,比如“六个苹果半秒吃”“八个西瓜一掌劈”“九只老虎我踢飞”……“我们在课上不停地动脑筋和思考,她总是勾出我们的好奇心,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
”学生李乾宁说。
“郭老师就是让你死劲儿往外抠主题,就是那种把指甲都能抠掉的感觉。
”学生形象地打起了比方。
就是在这种策略之下,许多学生对阅读开始有了积极的体验。
仍以《城南旧事》为例,在借助导引单分章节读完这本书后,学生对书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大家普遍认为这本书“很有意思”,有的学生愿意再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也有的学生说这本书现在不再觉得平淡,读出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甚至有的学生还把话题带回家与父母交流讨论。
郭玥从不认为自己很聪明,相反,她认为自己是又慢又笨的人。
刚开始上公开课,讲的并不好,因为拒绝用许多名师的课七拼八凑, 她自作主张的“原创”总是一塌糊涂,有些入职晚的教师甚至很快超过了她。
但慢慢地,这个在学校各项活动、竞赛中的“候补队员”逼着自己练内功,逐渐形成了对教育的理解、教学的理解、课堂的理解、课程的理解,有了自己的一点点风格。
前面的“慢”,是为了后面更好的抵达。
“我就像‘犟龟’一样,一点一点地往前走,但不知不觉可能会比其他老师走得更远一点。
”郭玥说。
“我要回到孩子们身边” “郭老师的人情世故,比白纸稍微厚一点。
”校长于涛说。
或许是因为把许多精力放在了学生身上,在同事们看来,郭玥有时有点“不通情理”。
一次学校的篮球比赛结束后,因为一分之差输给对手,郭玥气冲冲地来找于涛,认为裁判误判,这不公平。
彼时结果已公布、奖项已颁发,按照惯例,于涛对郭玥说,那位裁判老师已经59岁,临近退休。
还未等于涛把话说完,郭玥说;“校长,你们这样决定,对我的孩子们不公。
”这句话一下子把于涛说的愣了好久。
原来,郭玥是为了她的孩子们,她怕这件事影响到孩子们。
最后,郭玥给于涛留下一句话,“对于这件事,我保留我的意见”! 那时正是学校考虑要提拔郭玥的时期。
她这般较真的“不开化”,是否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有些人开始担忧。
于涛明白郭玥的能力,也了解她的性格,还是坚持认为她是教研处主任的不二人选。
但万万没想到,于涛第一次找郭玥谈及此事就吃了“闭门羹”。
面对于涛的盛情,郭玥回答:“校长,我只想做教师,行吗?” 之后,历经“三顾茅庐”,威逼利诱,再晓以各种大义,告诉她现在学校需要她把能力发挥出来,带领更多教师一起发展……于涛的真诚与耐心打动了郭玥,最后她勉强答应。
但她提出条件,只试半年,“讨价还价后”定为试用一年。
一年后,于涛在全校大会上直接正式宣布,郭玥为教研处主任。
其间,学校的课外阅读课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外阅读导引单”在学校、在全区推广。
郭玥一心扑进去,带着其他教师一起努力研究,从“整体导引单”的设计,到“导引单”的前置课程的设计,到中间阅读,到讨论,到总结,再到最后的深入与外延,覆盖整个课外阅读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与环节。
在郭玥的带动下,学校其他语文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公园路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课程蔓延整个校园时,由学生推动的教师阅读也正在悄然发生。
“教师阅读会”“读书共享会”也开展起 教育创新源于爱与尊重 在采访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给我讲了同一个故事。
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办公室向郭玥大吵大嚷甚至拍桌“理论”,其他老师都来“看望”这位“小勇士”,并纷纷问郭玥:“这孩子是谁,如何与你争得这般‘天昏地暗’。
”郭玥笑着说“:他是我们班的名嘴。
”说完,继续耐心地听着孩子激动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抱怨。
郭玥知道,在那个时候,孩子需要把他的情绪彻底发泄出来,在还没有搞清楚事实之前,自己不能轻易下结论。
所以,郭玥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表示一下同情。
渐渐地,那孩子趋于平静,郭玥问他:“还有吗?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老师在听。
”学生不停地诉苦,到了下班时间,学生还在说。
郭玥就那样不厌其烦、充满爱意地听着,等着孩子冷静下来,直到孩子释然。
郭玥对学生说:“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原来,孩子们把跳绳当作拔河绳玩耍时,绳子突然断了,大家都怪这个孩子,而他百口莫辩,情急之下动手“打”了一位同学。
更让这个孩子难受的是,他的好朋友也认为是他弄断的…… 郭玥帮着“小勇士”分析事情的经过,这件事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他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郭玥还用各种故事引导那位“小勇士”。
按郭玥的话说,她与这孩子是不打不相识的“好朋友”,她也成了“小勇士”最敬佩的人,每当上语文课,“小勇士”就激动不已,甚至天天盼着上语文课。
当然,爱上郭玥的不止这一个孩子,她班上近50名孩子都爱郭玥。
爱学生是郭玥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良与教养。
郭玥懂得如何去爱学生、欣赏学生,她能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光芒。
她用自己的爱与尊重,坚守着儿童立场。
她研究儿童,研究教与学,研究课外阅读。
她让学生学习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她让学生快乐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她让学生智慧阅读,在阅读中训练思维。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美国诗人狄金森说。
在郭玥课外阅读的课堂上,孩子们安静地倾听,积极地发言,他们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激情四射,他们是会思考的读者。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射到学生心灵的阳光。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郭玥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来,许多老师意识到阅读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很好的一种方法。
就在今年,当了两年教研处主任的郭玥,提出辞去教研处主任一职。
之所以想辞去管理岗位一职,源于郭玥的愧疚。
“因为外出讲课和开会的时间很多,陪伴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在郭玥看来,任何事情都不如把孩子们教好重要,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离开时,因为依依不舍流下的眼泪,彻底打动了她。
“我觉得自己欠缺的太多了,我还需要继续学习,我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有更多的时间‘忙学生’,我只想好好当我的班主任。
”郭玥不停地去找校长。
终于,郭玥得偿所愿,卸掉了“官职”,重新当上了朝思暮想的班主任。
新学期的家长会上,郭玥郑重向家长们宣布:“今年,我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全身心地陪伴他们,要把我们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带得更好。
” 消息一出,孩子们激动万分,欢呼雷动。
“郭玥天生就是当教师的料,她心无旁骛,没有任何杂念,淡泊名利。
”一位家长感叹地说。
而这位学生眼中的“郭姐”“郭哥”又有了新的想法,为毕业生设计一套“毕业20讲”课程,让他们开开心心踏入中学,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主编:褚清源电话:010-82296784编辑:刘亚文电话:010-82296736投稿邮箱:美编:孙东电话:010-82296729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声明:
该资讯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