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有针”,62019

胰岛素 0
年7月1日星期
主编/计红梅编辑/张思玮校对/马改平Tel:(010)62580616E-mail押swzhang@ 医药健康 “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能够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注射感受和治疗效果,并且患者没有出现胰岛素注射后皮下硬结,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没有增加。
”前不久,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与参会者分享了一项由他领衔的被称为“FREE研究”的研究结论。
据介绍,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分组,以有针胰岛素笔为对照,评价新型胰岛素无针注射器作为施药载体用于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FREE研究也是首个将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探讨无针注射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全国共有10家三甲医院参与,入组患者为427例,跨度112天。
该研究系按照国际标准的临床研究方法开展的世界最大规模比较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和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研究。
长期有针注射会出现皮下硬结 根据2017年国际联盟IDF数据统计,中国已成为糖尿病流行最为广泛的国家,成年糖尿病(20~79岁)患病人数达到1.14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至少达到3亿。
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药物之
一。
Ⅰ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禁忌时,仍需使用胰岛素,以控制高血糖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控制血糖措施。
“但是,传统有针胰岛素注射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问题。
”纪立农举例说,传统有针胰岛素注射方式对患者心理存在一定影响,一些患者因恐针或惧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或因不能按照医嘱来按时注射胰岛素而导致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增加。
此外,注射针头重复使用也会影响胰岛素注射的准确性并增加皮下硬结发生的机会。
无针注射带来新选择 而无针注射技术的出现为那些需要长期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北京快舒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舒尔”)总经理张宇新介绍,无针注射就是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的皮下注射,即通过无针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的压力,推动 纪立农正在分享研究成果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 “无针”胜“有针” 姻本报记者张思玮 “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具有统计学优效和临床优效,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且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药管中的药液经过微孔形成药液柱,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药液在皮下呈3.5厘米直径的弥散状被吸收。
“我们用压力替代了针头,这种射流的速度极快(流速一般大于100米/秒),且进入肌体的深度一般不超过6毫米,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很小,因此一般不像有针注射器那样有明显的刺痛感。
”张宇新说。
但是,对于使用无针或有针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疼痛感有别,还会有哪些不同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做了相关研究,并证实了相比有针注射,无针注射的确提高了速效胰岛素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改善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 并且胰岛素吸收更快。
比如,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郭立 新和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肖新华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接纳无针注射的临床接受度调查明显高于有针注射,46.6%的糖尿病患者对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笔或普通注射器存在恐惧感,70%的糖尿病患者诉有针注射时存在疼痛感,78.3%的糖尿病患者既往存在因胰岛素笔或普通注射器皮下注射胰岛素造成过局部皮肤划伤、淤青、断针或溢液等问题,67.5%的糖尿病受试者因上述原因不愿接受有针注射胰岛素。
纪立农表示,既往的短期临床研究显示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可增加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吸收的 速度,使胰岛素在体内的降糖作用更接近生理性的胰岛素降糖特征。
但因为患者需要长期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是否和有针注射胰岛素一样安全有效尚需长期的研究,其中对降糖疗效的评价指标要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这个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
技术效果与安全性得以证实 鉴于此,由纪立农牵头在全国10个研究中心开展“FREE研究”。
该研究纳入Ⅱ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已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预混或基础)皮下注射治疗的受试者或者正在采用口服降糖药或生活干预,因血糖控制不佳拟定启动胰岛素治疗的受试者;年龄在18~75岁;入组前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时间≥3个月;HbA1c为7.5%~11%;BMI≤32kg/m2。
研究人员共选出427位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和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
“我们此次将主要疗效指标定为治疗第16周的HbA1c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值,并且将SMBG血糖变化、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生活质量问卷、胰岛素剂量变化、受试者满意度作为次要疗效指标。
”纪立农说。
最终研究结果显示: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相比,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组的HbA1c下降幅度非劣效于有针胰岛素治疗组,并且具有统计学优效和临床优效;与胰岛素笔注射相比,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与胰岛素笔注射无差异;无针注射胰岛素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理论上讲,无针注射适用于所有可以接受有针注射的人群。
”纪立农表示。
相比国外,我国在无针注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
2012年,我国批准了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胰岛素无针注射器上市,经过多年的不断研发,去年6月,快舒尔又推出了一款目前全世界最小、最轻的一体化QS-P型无针注射器迅弥。
据张宇新介绍,这款产品重量不到百克,一次取药一次注射,使用更简单,同时采用了更先进的射流技术、更精准的剂量调节,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注射诊疗体验,提供6年产品质保,目前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三甲医院的工作已全面开展。
“可以说,目前无针注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的安全性与实际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证实,临床广泛应用的前景十分可观。
”纪立农表示,无针注射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等方面的共同推动,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相关论文信息: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上海共识” 姻本报记者张思玮黄辛 结直肠癌肝转移,曾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难题。
数据显示,约有50%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出现肝转移,而这其中仅有20%的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获得肝转移手术机会。
但更多无法手术的转移性肠癌患者该如何治疗?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外专家的问题之
一,特别是在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背景下。
利好的消息是,6月15日,《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上海共识》(简称“上海共识”)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这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提供了有力的标准依据。
据悉,该上海共识历经6轮修订,汇聚29个国家的195位国内外专家的力量,耗时455天,铸就了全球范围内首个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标准。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领衔专家制定的上海共识,将进一步规范治疗患者,为结直肠癌预后疗效带来乐观前景。
”欧洲肿瘤外科学会前任主席波士顿教授如是评价。
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进行全程管理 “以往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手段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9.6个月。
”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顾问秦新裕告诉《中国科学报》,此次上海共识的发布,目的就是为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体系,推广疾病的全程管理模式,给全世界的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标准治疗。
据了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结直肠癌多学科(MDT)诊疗的单位之
一,至今已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完成了5000多人次的诊治。
并且,中山医院结直肠癌MDT团队扩大肝切除适应症,提出转化治疗新策略,倡导合理运用局部治疗,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幅改善,所有肝转移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提高至31%,其中,无肿瘤状态的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5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赢得 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 主任许剑民教授给《中国科学报》带来一组数据:通过对该院2002~2015年近万例结直肠癌患者随访的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达77.1%,10年生存率达70.9%。
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95.1%,Ⅱ期、Ⅲ期、Ⅳ期(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7.2%、46.1%。
其实,早在2008年,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原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就牵头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1年历经4次更新,推广至全国30余个省市、100多家单位、数万名患者,成为行业标杆。
相关成果先后获得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为了纳入更多的力量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专病诊疗体系,让患者第一时间接受国际先进的诊疗方法,从疾病全程管理的成熟经验中获益,上海共识应运而生。
将预防性治疗纳入“共识” “此次上海共识就是以《指南》为基础,由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牵头,在欧、美、日、韩等国际顶尖的结直肠肿瘤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讨论下,结合国外医疗领域的具体国情制定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海共识”强调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规范治疗,提倡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注重融入肝转移诊疗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还增加了一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建议,以期增加转化治疗失败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旨在为全世界的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标准治疗。
“这也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结直肠癌领域的影响力,使我国专家在结直肠 中山医院教授许剑民(中)正在做直肠癌手术 “上海共识是为完善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体系,推广疾病的全程管理模式,给全世界的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标准治疗。
癌肝转移领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造福国际广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樊嘉说。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共识还首次将结直肠癌预防囊括其中。
对此,波士顿表示,及早的筛查与干预,对结直肠癌治疗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预防性治疗也能精准降低肝转移发生的概率。
在此次的上海共识中,已明确将 MDT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并将MDT诊疗模式加入结直肠癌诊疗总则,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将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DT管理。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除了需依靠MDT团队高水准的诊疗能力,施行最先进的微创手术也至关重要。
截至今年4月底,许剑民领衔团队已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超过5200例,机器人手术2224例,位居全国首位。
同时,中山医院结直肠癌团队还成立了上海市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达芬奇手术培训中心,先后发布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操作指南》等,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标准制定等方面多点开花,实现了“产学研”三位一体。
据悉,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自2005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吸引了大量欧美、日韩和我国港澳地区的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及超过9000名国内外学者到会交流。
新知 吸二手烟增加患高血压风险 近日,在2019年欧洲心脏病护理大会上,韩国成均馆大学报告的最新一项研究称,人们即使从来不吸烟,但如果暴露在二手烟环境,很可能会患上高血压。
这意味着健康生活和禁烟规定可降低罹患高血压风险。
研究报告作者、成均馆大学教授ByungJinKim说:“我们对非吸烟者进行的研究显示,罹患高血压与长期处于被动吸烟环境密切相关,即使被动吸烟量较少,也是很危险的。
” 此前研究表明,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与罹患高血压存在联系,但大多数研究范围较小,且仅限于女性,而且使用的是自报告问卷,受调者通常在报告中填写自己并非被动吸烟者。
截至目前,这是评估二手烟和高血压之间关联性的首个大型研究活动,测试者是否吸入二手烟是通过尿液可替丁(cotinine)指数测量确定,可替丁是尼古丁的主要代谢产物。
此次研究活动涉及131739位非吸烟者,男性占1/3,平均年龄35岁。
结果显示,在家中或者 工作单位被动吸烟会增大13%的高血压风险,20岁之后与吸烟者生活在一起,会增大15%的高血压风险。
暴露在被动吸烟环境10年或者以上,增大17%的高血压风险,男性和女性被动吸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相等的。
暴露在家中或者工作单位的二手烟环境而导致高血压的患者占27.9%,而非吸烟因素导致高血压的患者占22.6%。
同时,暴露在家中或者工作单位的二手烟环境的人们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压。
ByungJinKim说:“该研究结果表明,要预防高血压,有必要完全远离二手烟,而不仅仅是减少接触。
虽然世界各地都在努力扩大公共场所禁烟区,使被动吸烟的危害降至最低,但研究显示,1/5的非吸烟者仍然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的禁烟规定,同时向吸烟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实现彻底戒烟。
让他们知道家庭成员被动吸烟将承受疾病痛苦,从而成为吸烟者戒烟的动力。
” (刘奕洋) 资讯 2019北京大学儿科战略发展论坛举行 本报讯近日,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儿科发展联盟、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19北京大学儿科战略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论坛期间同时举办北京大学儿科学系(教研室)成立90周年庆典,并启动了我国儿童血友病综合防治中心。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多位知名儿科专家教授进行经验分享。
在学科方面,他们通过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文化、学科管理模式的探讨等对儿科建设提出宝贵的建议,也通 过分享儿童慢病、新生儿疾病、疑难罕见病等极大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研究进展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在科研方面,与会专家介绍了儿童IgA肾病注册的研究(RACC)设计与实施。
此外,会议期间还启动了我国儿童血友病综合防治中心,这不仅是血友病患儿的福音,也标志着我国儿童血友病的管理治疗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据悉,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办的北大儿科战略发展论坛自2012年起至今已举办了8届。
(崔雪芹) 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成立 本报讯由广东省科协和省科技厅主办、广东省视光学学会承办的2019年岭南科学论坛·双周创新论坛之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视觉健康论坛于6月21日至23日在东莞举行。
论坛上,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将推动粤港澳三地视觉健康产业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
据了解,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联合体是由广东省视光学学会、中山大学眼视光学系牵头组织,联合粤港澳三地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眼镜、照明与显示、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脑科学与生命科学等专业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非法人联合体。
目前,该联合体已汇聚了来自 粤港澳三地十家成员单位,将进一步 聚合粤港澳三地视觉健康机构的优 质资源,创建粤港澳三地视觉健康相 关学科、行业和科技工作者的长效合 作机制,推动粤港澳三地视觉健康产 业资源整合和创新发展,提高粤港澳 三地视觉健康领域的国内和国际影 响力。
本届论坛邀请了粤港澳三地的 眼视光专家进行系列主题专业演讲 及进行了实操性技术培训、最新成 果和产品展示。
论坛上,眼视光近视 防控专家提出,对
3~15岁的儿童和 青少年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通过监 测四大眼生长指数,在专业指导意见 指引下综合防治,可有效预防近视的 发生。
(朱汉斌刘少芳) 腾盛博药全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启用 本报讯6月23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市科委、海淀区政府、腾盛博药公司联合在京举办“2019突破性创新洞察论坛”,并为腾盛博药全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揭牌。
据介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时间,腾盛博药全球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实现团队整体入驻。
中心将开展治疗乙肝的新型免疫疗法和新型小干扰RNA治疗药物的国内开发工作,有望为中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功能性治愈疗法。
论坛上,腾盛博药公司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 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签署成立“北京市肝病创新药物临床试验联盟”,将通过整合北京地区肝病领域优势单位和专家资源,打造临床试验协同网络,为北京地区其他学科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提供示范。
腾盛博药公司还分别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工业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支持清华大学建立临床试验中心和创新药物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并且与药明奥测、爱康集团、华润生命科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郑金武)

标签: #视频教程 #上传 #松鼠 #酱肉 #钢化 #花朵 #游戏 #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