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社会更多理解和支持,怎样网上购买鲜花

鲜花 1
10教育czczrb@ 责编:欧新平电话:23529502013年9月11日星期
老师:“希望不仅仅是在教师节时才想到要尊敬老师。
” 渴望社会更多理解和支持 教师节,是一个尊师重教、提高老师地位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各级党政领导深入学校慰问教师,一批优秀教师受到表彰,学生纷纷向老师表示敬意,尊师重教一时间蔚然成风。
而在采访中,很多老师向笔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不仅仅是在教师节时才想到要尊敬老师。
” 筵文雅 学生:对老师怀着感恩的心 教师节已深入人心,这是笔者日前采访时的第一感受,很多学生不仅知道,部分学生,特别是幼儿园以上慢慢懂事的学生,还打算给老师送礼,初衷也相当单纯,主要是感激老师。
潮安县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丽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会送礼给老师,问为什么,她说“:我要送给老师的是一朵鲜花,因为我们不听话老爱惹老师生气,老师看到美丽的鲜花,心情就会好起来。
” 某中学初二学生程婷也蛮善解人意的,他说:“老师的喝水杯总是被班里的男生摔坏,教师节来 了,我要买个杯子送给老师,老师每天上课都要讲很多话,一天下来嗓子都是哑的,有个水杯,那么老师嗓子不舒服时,就可以用它来喝水润喉。
” 高三学生张珊表示:“我自己动手折不同颜色的五角星,把它们装在许愿瓶里送给老师,每一颗星都带着我满满的祝福,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奋斗很辛苦,在即将高三毕业告别老师的时候,我会在教师节,用独一无二的这个礼品,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 大学生小李说:“现在上大学了,才发现上小学和中学时的师生情是最难忘的。
教师节,我虽然没跟中小学老师在一起,但我要给以往对我影响很深的老师发条祝福的短信,或者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 老师心中最好的礼物 “每到教师节,令我感到最幸福的就是不停地接收来自学生、家长甚至好友的一条条祝福短信。
”某中学张老师认为,教师节其实是被商家炒作变了味。
每当教师节来临,就会有很多学生买了贺卡、鲜花送给老师,造成很大的浪费,这也令老师十分为难。
“其实学生并不需要准备什么礼物,因为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认真学习,用自己的进步来回报老师。
”对于想要对老师表达心意的学生,张老师建议大家可以自制一张贺卡,写上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或是用实际行动给老师一个惊喜,因为这对于老师来说,比任何买来的礼物都珍贵。
某小学的刘老师说:“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孩子送的鲜花和卡片,我会把这些卡片收集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珍藏。
”她还说:“其实,凡是孩子精心准备的,一张简单的贺卡、一朵鲜花、一颗小别针,哪怕只是递上一张小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节日快乐”,都能让老师感觉到孩子的心意。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老师不图学生送什 么贵重的礼物,只要学生能取得进步,孩子和家长能真正地理解,能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就心满意足了。
” 好好学习就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某中学的纪老师说:“其实我最高兴的不是收到学生送的礼物,而是孩子们若干年后还记得我,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还有心回学校看我一眼,这样就说明我做老师还是成功的。
” 渴望更多理解和支持 教师节你最想怎么过?对这个问题,大多数老师坦言———最想休息一天。
其实老师们一直处于工作压力较大的状态,尤其是现在的班额越来越大,面对着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孩子,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有调查说,在教师节这天有86%的老师最希望收到的礼物仅仅是一句节日问候,特别是来自学生的节日问候。
如果是来自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节日祝福,那简直就是至为宝贵的礼物了。
大多数的教师,在一年一度属于他们的节日里并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仅仅一句问候的话语就足够,就足以成为他们辛勤耕耘、教书育人的慰藉和动 力,教师节,教师期待着学生的问候与祝福,因为这是他们努力的见证。
陈老师在市区一小学担任班主任多年。
她表示,“作为老师,我们没什么钱,但是却被外界认为是高收入。
看似清闲,每天只要上8个小时的班,但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做12个小时的工作,还要被领导和学生评议等。
”她有些委屈地说:“我自己的孩子是送全托,因为没有时间管。
教师节,我们不稀罕有多少东西送给我们,但我们希望得到起码的尊重!” 陈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非常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理。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老师的成就感体现在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中。
身为教师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家长的礼物,而是看到孩子纯真的笑脸,看到他们开心地追着你叫老师、老师。
即使工作辛苦腰酸腿疼,声音嘶哑,也无怨无悔。
身为老师,有苦也有甜,陈老师觉得自己还是收获了“太多太多”:“走在街上,当有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脸向你微笑着大声说‘陈老师好’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很骄傲,很满足。
” ■家长学校 “人前教子”会摧毁孩子自尊心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在中国,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几乎是司空见惯的事。
但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
那么,怎样才能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又能够起到批评教育孩子的作用? 不当众批评孩子 孩子难免做错事,无论家长有多生气,都应该避免一味地斥责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我对你这种行为感到很失望”这样相对温和的语句来批评孩子。
这样说一方面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让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更容易接受。
让孩子知道错在哪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能准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避免他们重复犯错。
由于家长常常是只针对问题的表面加以制止,再附加一句:“下次不能再这样了。
”有时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因此说清楚这两点,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避免重复犯错的情况发生。
放下姿态了解孩子 孩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玩具继而大吵大闹要买,让家长难堪是常有之事。
家长较常的做法是把孩子拉离现场或者立刻变脸让孩子住嘴。
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非拥有这个玩具不可,只是有时因为家长的这些过激行为,让孩子叛逆不服。
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拿捏好孩子的爆发点,放下姿态,尽量融入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的一些执着,要学会适时地让步。
在类似情况发生的时候,家长可以蹲下来陪着孩子,尝试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评价这个玩具,和孩子一起聊聊这个玩具是在哪个卡通片出现过,有什么样的功能,拿到手上可以如何操作或者拆卸等。
当孩子过足话瘾和眼福后,对这个玩具就不再那么执着了。
避免命令式口吻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喜欢以“权威身份”对孩子采用命令式的语气,但这种单方面的命令方式对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孩子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事,孩子的自主性受到压制,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而有些孩子则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对父母采取反抗的态度。
家长应通过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用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思想,在语言上要变命令式口吻为商量式口吻,或者“建议”。
“建议”从形式上看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见,作为孩子也必定会认真听。
并且“建议”是让对方作出判断,有利于自然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据人民网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入读北师大研究生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将于9月 14日正式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特 殊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日前,张丽 莉和其他学生代表一起参加了北师 大学生座谈会,
谈及一年前的那场 意外,张丽莉表示,以一己之身换来 学生平安不后悔。
对于即将就读北师大教育学 部特殊教育专业,张丽莉解释选择 这一专业的原因是发生变故后,她 在医院里看到有许多身体残疾的 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行早期 干预,造成了后来沉重负担,结合 自身感受她更对特殊教育有一份 特殊感情。

张丽莉的导师也表示, 会考虑她的特点,从特殊教育专业 角度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除此之 外,学校也会在诸如生活上对她给 予照顾。
座谈会后,在北师大的孔子像 旁,张丽莉与学校领导、导师共同 种下一棵“敬师松”。
北师大校长董 奇表示,张丽莉本身就是一个很好 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 解惑,还要引领社会风气,她的到 来能对学生教育起到很好的示范 作用。
据新华社电 图为“最美教师”张丽莉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报到。

新华社发 教育专家表示: 改变父教缺失母亲应当放权 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抚育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母亲肩上。
殊不知,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与父亲情感淡漠和性别社会化障碍,尤其是男孩子缺少男性气质,胆小、怕事、懦弱。
教育专家表示,在家庭教育中,仅有母亲关心的孩子是“缺钙”的。
改变父教缺失,母亲应当放权。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关颖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不仅是普遍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更与在家庭小环境中母亲对父亲参与育儿的态度、以及是否为父亲创造接触孩子的环 境密切相关。
父亲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一个前提条件是母亲放权。
无论母亲多么能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大包大揽,一人独做。
“妻子体贴丈夫,怕孩子给丈夫添麻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不同于干家务。
”关颖说,鼓励丈夫当“甩手掌柜”,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是剥夺了父亲了解孩子的机会、接触和教育孩子的权利。
“母亲在为孩子辛勤付出的同时,忽视了让孩子感受父亲的存在、接受父亲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父亲成了孩子的陌生人。
” 关颖认为,无论父亲有多忙、离孩子有多远,做母亲的都要积极创造父亲与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的条件,尽可能拉近孩子与父亲的心理距离。
比如,在彼此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们相互祝愿;在节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闲娱乐、承担家务,尽可能把孩子的事让权给父亲,保障父子有更多的共同时间等等。
“当然,父亲不缺位关键还在自身。
”关颖强调说,“父亲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履行父亲职责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责任,这样才能以符合自身特点的特殊方式与母亲实现优势互补。
” 据新华网 ■教师手记 “壹号土猪”品牌的启示 筵席城 如今,学名师成了教育界的一种时髦,名师的头衔也叫得响当当的,你如果还不知道一些名师的上课风格,或者没有去学名师,那你就太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于是乎,一线教师学名师就成了专业成长的必经要道。
学名师,也并非不好,只是有些教师,他们学名师并不是学名师的教学理念、创新意识、勤奋精神,而是学习名师的上课风格,包括名师的言行举止,照搬名师的课堂用语,有的还是完全复制,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名师跟我们普通教师一样,他们行,我们也行,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必须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名师之所以能博得学生的青睐,就是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这使我想起了北大学生陈生。
他经过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眼光,带领他的团队进攻猪肉市场,最终他成功了,创立了“壹号土猪”的猪肉大品牌,其市场占有份额及销售量大为可观。
陈生他没有跟风,在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网络、房地产等都是引领时代潮流的行业,很多人都争先恐后跟着,可他却结合自身的实际,缜密思考,审时度势,量体栽衣,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生卖猪肉的成功经验,使我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初级中学工作的教师,我也有一段时间曾经彷徨过,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因为我也想成为名师。
那段时间,我在网上购买了部分名师有关课堂实录的书籍,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同样,我也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刻意模仿名师在课堂中说 的话。
记得有一节课,我说“: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尽情、大胆地说出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来品读课文,走进文本!”本以为这样带有“煸情”的话语一定会使课堂汹涌澎湃起来,学生一定“哗啦啦”地站起来回答,可是,我错了。
教室里静静的,学生们并没有站起来的意思,有点冷场。
失败的经验告诉我,学名师可以,但必须先有自己的品牌。
每一个名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于漪老师“深揪”语言法,钱梦龙老师的“自学导读法”,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李镇西老师的“民主教学法”等等,名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熟、个性的教学方案。
而我们虽然是普通教师,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性格喜好、社会阅历等,我们何不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出潜藏在身上的一些“个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打磨出一套既能适合学生,又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方法来,使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扎实地迈出有力且有深度的一步,为自己成为真正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没了自己的风格;挖掘自己,打造品牌,才会有出路。
常学人者,会忘了自己;重视自己,兼学别人,会打开一片新天地。
一辈子学名师,你成不了名师,可一辈子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你就完全有可能步入名师的行列之中。
陈生如果一辈子像陆步轩那样卖猪肉,他就注定永远只能是小贩,不同的是,他另辟蹊径,独具慧眼,高瞻远瞩,不邯郸学步,独立创新,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名牌”。
有“品牌”的教师,有一天“品牌”会成为“名牌”! ■关注 如何让孩子在“减”出的时间中快乐成长 随着“减负令”的推进,中小学课外空余时间更多,如何让孩子在“减”出的时间中快乐成长,成为众多家长面临的新问题。
25年内通过教育部门的规范以及各级部门的推进,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没有得到彻底改善,甚至很多地方出现“减负”年年喊,学生负担年年重的困局,“减负令”屡遭执行难。
杨莉是重庆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她说:“学生家长只会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考不上好大学就不可能找到好工作,要想考好大学就必须从孩子抓起,就算学校减负了,我们也不可能给孩子减负,该上的补习班还得上。
” “小学是减负了,初中怎么办,高中怎么办?不还得补回来?”在重庆政府机关工作的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周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参加各类培训,要是自己的孩子不参加的话就落后在起跑线上。
在教育专家看来,“问责”和“考试指挥棒”的问题同样关键。
“‘减负令’难以推行首先是因为缺乏问责机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对于学校违背减负令,并没有明确的问责规定;而就算有规定,也只在执行之初象征性抓典型,随后就不了了之。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告诉记者,历年来的“减负令”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育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深层次问题难以触及,决定了“减负令”不可能得到有效落实。
家长一方面担忧“减负令”难以得到彻底的实施,一方面更担忧“减负”后孩子空余的时间该如何安排?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减负不是搞一刀切。
”学校首先应该在教育观念上作出调整,通过改进教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减负”并不是简单地做“减法”,也不等于学校在减下学生课业负担之后就无事可做,相反,学校应该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天性、能力和情商。
周旭认为学校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之后,也要做“加法”,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学校通过开设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选修课,成立相应的社团,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据新华网 ■域外一瞥 美国五岁男孩获称“钢琴神童” 4岁展露音乐天赋 美国5岁男孩雅各布·贝拉斯克斯与同龄人没什么两样,而当他坐在钢琴前演奏时,便令人赞叹不已。
他小小年纪已经加入美国音乐家协会,人称“钢琴神童”。
展天赋雅各布家住佛罗里达州的彭布罗克—派恩斯,4岁时展露音乐天赋。
美国广播公司网7日援引他母亲蒂娜·贝拉斯克斯的话报道,大约一年前的一天,“威利(雅各布的父亲威利·贝拉斯克斯)去上班了,我在厨房,听到起居室里传来威利前一天晚上弹奏的曲子,我想,难道是威利回家了?”蒂娜走进起居室,结果看到雅各布在弹钢琴,不禁喊道:“雅各布,天啊,原来是你。
”于是,贝拉斯克斯夫妇让雅各布开始学习读谱、弹钢琴。
雅各布在三个星期内学会了贝多芬的奏鸣曲集,而且此后可以不看谱演奏。
获美誉夫妇俩决定让雅各布参加美国音乐家协会的面试。
美国音乐家协会的面试相当严格,即便对一些资深音乐家而言也堪称考验。
雅各布的父亲威利说:“他必须学会10首古典曲目,完全记住。
他做到了,而且非常棒,令人惊讶。
他的表现完全出乎意料。
”雅各布的天赋令他的钢琴老师雅菲德·谢拉欣喜不已。
谢拉说,同样一首曲子,其他学生得花一个月才能学会,而雅各布只要一节课就能掌握。
雅各布因此赢得诸多赞誉,获称“钢琴神童”、“小贝多芬”、“小莫扎特”。
据大洋网

标签: #网上 #飞机票 #人工智能 #文字 #聊天记录 #流量 #利用微信怎样赚钱 #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