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也是双刃剑,责编:洪巧俊

chinanet 1
电话:22751882016年6月19日星期日 hqjchaozhou78@百姓话题07 ■杂咀稗说 蒙眼盗铃 筵石飞 《掩耳盗铃》故事中那个盗铃者被人家捉住后,痛打了一顿,关到天黑才放回家。
“那铃太可爱了,一定得搞到手。
”他躺在床子,一边揉摩肿疼的屁股一边盘算:“哎呀,光捂住耳朵怎么行,人家还有眼睛能看到呢,都怪我没把眼睛蒙上。
” 想到这里,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又盗铃去了。
他跑到铃跟前,掏出预备好的棉花球塞住两个耳孔,再用毛巾蒙住双眼。
“这一回,笃定成功!心肝宝贝儿,你属于我的了!”他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伸出双手,搓了搓,拍拍响,大大方方地向铃摸去。
结果,他又被人家捉住了。
东施迁居 丑女东施一心想让别人夸她美,闹出了个“东施效颦”的笑话后,仍不愿罢休,又想琢磨出了个新把戏。
她出重金买下西施邻居的房子,搬过来与西施为邻,每逢西施出门,东施便紧跟着同行。
她臆想,人们在赞美西施的同时,也会赞美我的。
有一天,东施与西施紧挨着在街上并肩而行,赶街的人们纷纷指着东施嘲笑:“啊呀呀,这个丑八怪与西施走在一起更加难看了!” 东施又羞又恼,一溜烟地跑开了。
诬人到底 《疑人偷斧》故事中那个怀疑邻居小孩偷他斧头的农夫,后来在山里把斧头找到了,是他打柴时丢掉的,于是不停地责骂自己:“我真混蛋,怎么平白无故地胡乱怀疑邻居的孩子偷斧头呢,差点儿冤枉了好人。
昨天,我还到处败坏人家的名声呢,真是该死!” 后来,邻居知道了农夫诬陷他孩子的事情,就找到农夫的门上质问:“老邻居,我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看见你的斧头是什么样子的,你怎么随便污人清白?” 不料,农夫却把脚一跺,指着邻居的脑门吼叫道:“斧头就是你孩子偷的,昨天我还亲眼看见你孩子用我的斧头砍柴呢,你赶快还我的斧头!” 事后,农夫的老婆责怪老公说:“斧头已经找到了,你怎么还赖人家 偷斧头?”农夫诡诈地笑笑,说:“我既然说他偷了,怎好再改口呢?诬人,就要诬到底。
不然,我的面子怎么搁呀?” 南郭发迹 齐泯王继位后,也和齐宣王一样,爱听吹竽。
所不同的是,宣王爱听合奏,泯王爱听独奏。
三百名皇家竽乐团员,要一个个地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靠滥竽充数在皇家乐团混了半辈子。
他吓得不行,偷偷溜了。
不辞而别,可是欺君之罪呀,抓回来可就没命了。
再说,去哪儿呢?我这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动的人怎么吃饭呀……他犹犹豫豫边逃边思忖。
猛然间,他心窍大开,脚一顿,又转身往回跑。
南郭先生没有回皇家竽乐团,直奔王宫求见泯王。
他跪在泯王面前,装出一副精诚笃忠的样子,虔诚恳切地陈述道: “至高无上的泯王陛下,奴卑为先王吹了半辈子竽,实在想为陛下再好好地效劳几年,无奈奴卑年过五旬,气力不济,唯恐吹竽声音不够圆润悦耳,冒犯圣聪……” 南郭先生声泪俱下,咚、咚、咚地叩了三个响头。
泯王为南郭先生的忠诚所感动,说“:孤王念你为先王吹竽有功,封你为皇家竽乐团顾问,以后你就不用再吹竽了。
” “谢主龙恩,万岁,万岁,万万万岁!”南郭先生鸡啄米一般,叩头谢恩。
“为了报答圣恩,奴卑愿将残生余热奉献给竽乐事业,奴卑想创办一所竽乐函授大学培养竽乐人才,不知圣意如何?” “好,真乃孤王的忠臣也!”泯王大喜,“孤王封你为竽乐函授大学校长,赐你开办经费白银千两。
” 南郭先生如愿以偿,回去后立即印发招生广告。
广告写道:“为了繁荣竽乐事业,培养吹竽人才,经皇上恩准,特创办竽乐函授大学。
皇上钦封吹竽大师、皇家竽乐团顾问南郭先生为校长。
凡竽乐爱好者,不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均可报名入学。
每人交报名费白银五十两。
学制一年。
学习期满后,发给结业证书,并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皇家竽乐团。
” 借助皇上的盛威,竽乐函授大学兴旺发达,分校遍及全国各地。
于是,南郭先生官、名、利三得,暴发横财。
■韩江时评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 筵阮直 当网络发展到互联网+的时代,大众享受互联网时代也就开始了。
互联网+谁就有谁,加什么就是什么,互联网这个数字化时代的基本工具,不仅仅是“器物”,他还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眼界辽阔,胸怀变宽,路数活络。
互联网+毕竟是工具,但不秉承法律的职能,也不能肩负道德与正义,就像厨房里的张小泉菜刀,虽然是世界名牌,可一旦被歹徒拿到厨房外边它也是凶器。
工具没有道德属性,人渣玩起互联网+来个 个都比本老汉娴熟,如今那些商业欺诈、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等,都是用的互联网+来完成的。
日前网上那个“裸条”事件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一起新花样,那些放高利贷的团伙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向女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
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一女大学生称,今年2月通过一网络平台借了500元,周利率30%,因到期还不上借新债还旧债,利滚利目前已达5万多元。
在欠款过万时,被要求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抵押,无奈之下只得照做。
还有利用微信群赌博的,庄家变着花样撩拨,玩家们不停歇下注,开一局只需5分钟,赌局像车轮滚动,玩家甚至不知道钱输给了谁,成千上万赌资就蒸发了。
这些借助“互联网+”加出来的“裸条”,微信圈里“游戏”之类的怪胎,就是被流氓拿到大街上伤人的菜刀,其本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放高利贷、赌博。
互联网其实也是个世界,可无论什么世界都要有规则,宇宙之 大,大于互联网,可这个无限大的天体的运行都是有规则与轨迹的。
但我们运行起来“互联网+”的虚拟世界还缺少“刑侦”“巡警”“特警”缺少“检察院”“法院”这些机构,要用法治来构建网络的公序良俗是首要的一条。
用法治来管理网络,就是要明确网络行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厘清虚拟社会的法律边界,明确互联网上的权利与义务。
一些人之所以敢在网上肆意而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伤害,原因之一就在于网络法治不健全,使这些人钻了空子。
这些人得逞了,一时又没得到惩处,使他们更加胆 大妄为。
当然,一些网民也确实鱼龙混 杂,大多数人是按规矩上网的,但人群中总逐臭之夫在“互联网+”上寻找旁门左道,凡此种种都说明,在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同时,切实加强网民的教育也十分必要。
要让网民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要教育网民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德,时时绷紧“法治”这根弦。
只有把这些方面工作做到了家,做到了位,我们网络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释放,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看图说话 紫砂壶灌迷魂汤 筵吴之如 《经济参考报》报道,经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宋铜先后担任峡江县委副书记、峡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长、峡江县委书记期间,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款共计人民币1628.5368万元。
宋铜因爱好收集紫砂壶而被人称为“壶哥”,在其所收受贿赂中,购壶款就达1200余万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县委书记喜欢高档紫砂壶,周围一帮随时准备与其大作权钱交易的不法富商,便立马大把掏钱为其买单。
这类交换,因为罩着一层“文玩收藏”的文化外衣,闪着雅趣的幽光,其后面的贿赂腐败性质便往往被遮掩了起来,因而为众多的贪官所青睐,以为是既获雅名又捞实惠的暴富妙策。
当然,行贿的商家也不傻,抛出巨资握住贪官钟情的紫砂壶把,其实也就是捏住了沉溺壶中的贪官的重大把柄,日后令其利用权势为自己的生意获得更大利益,而最终遭受损失的就是国家和百姓。
有道是: 紫砂壶灌迷魂汤,贪官受贿涎水长;莫说收藏多雅致,内中别样纳肮脏。
■世事杂谈 别忽视“微赌”背后的巨害 筵王石川 这是一种隐藏在虚拟世界的疯狂赌局。
从深夜到下个深夜,500人的微信群里,庄家变着花样撩拨,玩家们24小时不停歇下注,开一局只需5分钟。
近日有报道称,当前,一条完整的微信赌博产业链,随时等待着从玩家身上攫取财富。
微信赌博被称为“微赌”,其实从参与人数到涉及赌资,微赌更像是巨赌,比如名叫苏龙的一名销售,从去年5月至今,赌输了140万元。
一年间,苏龙进入参赌的微信群不下20个,部分赌群5分钟一局,24小时不间断开奖。
这使得他输钱像淌水,尽管也有进账,但明显赢少输多,直至倾家荡产。
剖析可知,“微赌”有三大特点,一是借助微信群这一平台,极易设赌和参赌;二是参与人数和涉案金额高得吓人,远甚于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小打小闹式的赌博;三是不易被查处,正因为这种赌博隐蔽性强、聚赌速度快、资金流动快、证据灭失快,给执法人员查处带来 了重重困难。
毋庸讳言,微信这一社交平台 带给用户无限便利,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微赌”。
但这不是平台的错,相反,运营方有责任加大管理。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微信安全团队通过用户投诉、风控等机制,累计处理逾二十万违规账号,同时积极配合全国警方打击微信涉赌案件11起,涉及5省9市,抓捕不法分子百余人。
这是看得见的成绩。
问题是,如何从源头上遏制“微赌”兴起,有没有釜底抽薪之策,这考验着运营方的管理智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设赌方只能得逞于一时,而不可能得逞于一世,他们只要挑战法律,就总会露出狐狸尾巴。
而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查处“微赌”的难处,远胜于查处现实中的赌场。
一方面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如专家所称,侦查机关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要特别注意电子数据的收集,还应尽快制定系统的电子数据取证操作规范。
另一方面则需要增加主动性。
相关报道提到 一个细节,有的执法部门面对举报不管不问,甚至百般推诿。
很显然,乱作为和不作为都不利于遏制“微赌”蔓延。
更应意识到,不同于传统赌博,“微赌”还涉嫌诈骗,存在洗钱隐忧。
记者调查发现,“微赌”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极大的赌资流动,这些特征恰恰是网络洗钱的温床。
换言之,如果不加大力度打击“微赌”,它所带来的巨大损害不只是赌博这一个层面,还可能让洗钱更加隐蔽地进行,从而破坏我国经济秩序、威胁我国金融安全。
同时,势必不断蚕食互联网支付行业,这也是运营方所不愿看到的。
“微赌”不微,危害巨大,它俨然是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它所生成的隐患让人忧心忡忡。
正因如此,从运营方到执法部门,从公众到立法部门都应该早重视、早应对。
如果法律滞后,就完善法律;如果技术监管水平不够健全,就从技术上发力。
此外,还应该建立举报平台,对其形成围攻之势,防止其不断做大,不让其兴风作浪。
谁让朋友圈里越沉默越安全 筵陈方 好心的朋友总是提醒我尽量不要在朋友圈晒自己出游的照片,在他眼里,生活得越“低调”安全系数越高。
我知道朋友所谓的安全系数,并非指在生活上,而是在职场中。
但作为一个多少有些“分享强迫症”的人来说,我不仅喜欢晒旅游照片,还喜欢用“定位”功能。
每次游玩完毕,同事朋友找我要攻略时,我总是嘻嘻哈哈:“要什么攻略,看我朋友圈按照我定位的线路走就行,酒店都定位好了。
” 从来不觉得自己无所顾忌地“分享”会影响到“职场安全”。

不耽误工作,二不花费公款,活得清清爽爽,和朋友们分享这些美好的事情,又有什么不安全的呢?相反,我很少在朋友圈里晒和工作有关的内容,工作认真与否,是否具备职业精神,远远不是你晒几条朋友圈就能证明得了的。
当然,我能理解朋友的好意。
微信已成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信息获取平台之
一,“朋友圈”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而成了“工作圈”。
在职场上,一个人在其他同事眼中是什么形象,取决于他人从你的信息平台上捕捉到什么 信息。
一个经常晒游玩照的人,与一个经常晒加班内容的人相比,谁更“热爱”工作?至少在不熟悉的同事眼中,后者一定比前者更“敬业”。
所以,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工具不仅是纯粹的社交工具,而是“塑造”自己形象的道具。
你在社交工具上呈现的信息越少,他人越不便评价你的直观“形象”。
所以,微信朋友圈发的内容越少,你的职场安全系数越高,也并非毫无道理。
近日《华商报》一篇“揭秘官员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称,和许多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圈显得很“单一”,除了工作,他们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甚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
而且职级越高,发的内容越少。
微信朋友圈被公务员“敬而远之”,实在算不上“大新闻”。
抛开职业身份,每个人的“分享欲”不同,社交媒体上对朋友圈敬而远之的也不仅是公务员这个群体,只是公务员这个群体在中国多少有些“特殊”,基于这个职业群体具有“风向标”的特质,他们也许是所有职业群体中最不愿意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群体。
而职级越高的公务员发的朋友圈内容越少,更不奇 怪。
别说公务员群体,无论是公司还是媒体亦或其他职场上,哪一个组织中不都是“职级越高的人朋友圈越沉默”呢? 社交媒体上,职级高的人几乎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别人很难从他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捕捉到工作以外的“生动”内容。
每个人都没有向他人展示自己生活的义务,只是很多在朋友圈里“沉默”的人,“沉默”的原因并非他们不想展示,而是担心自己真实的生活变成他人的谈资,自己生动有趣的生活在另一个评价体系中变得“不正确”。
于是,他们宁可隐藏自己的真性情,克制自己的表达欲。
尤其是对于职场上职级高的人,朋友圈里“越沉默越安全”几乎是他们的职场生存法则。
在一个丰富生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不该只有一副“铁板”的面孔,在遵守各种规则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多面有趣。
朋友圈不需要粉饰的太平,不该有假装的表象,想沉默就沉默,愿分享就分享。
如果连分享朋友圈都要瞻前顾后,这个社会又将是多么无味且令人沮丧。
在这个无法远离朋友圈的时代,唯有不惧于分享表达,才能让人真实地活着,体会到更多乐趣。
■社会走笔 “担心房价下跌” 何必讨厌讲真话 筵舒圣祥 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近日发表文章《一城一策去库存,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认为“过去我们担心房地产价格上涨,今天更应该担心房地产价格下跌。
泡沫一旦破裂,银行贷款的重要基础垮了,后果很严重,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这比单个企业甚至单个行业的危机要严重得多”。
这篇文章意外引发强烈关注。
说实话,这是一篇颇见功力的文章,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确有作者自己的很多思考。
其中,关于房价上涨原因的分析,特别是去库存“恨不得把所有的措施都加上去,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库存消化掉,结果又炒起一个泡沫”等观点可圈可点。
但是,因为副省长的身份,作者公开表示担忧房地产价格下跌,遭到了如潮的批评。
显然,很多人没有兴趣读完这篇长文,他们就是认为房价应该下跌,而且必须大跌。
在门户网站的调查中,七成人表示不担心房价下跌,因为房价下降“有利于百姓”;同样多的人认为,去库存就是要“降低房价,让人人都能买得起”。
房价大跌,意味着有房一族的财富大幅缩水,为什么还“有利于百姓”呢?难道有房子的人就不是百姓?更何况,现在的房价要降到“让人人都能买得起”,那至少得腰斩才行吧? 房价倘若腰斩,情况会怎么样,其实不难想象,国际上的经验也很多。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金融系统出现大问题,企业随之大量 破产倒闭,所有人的财富缩水,社会失业增多,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仅从“让人人买得起房子”的视角来考虑房价该涨该跌,是很愚蠢的———真正的低收入者到时候连吃饭都有问题,怎么可能还买得起房子?房地产之所以要去库存,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担心高库存会导致房价暴跌,曹广晶副省长只是说得更直白一点而已。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地方政府担心房价下跌有什么不对,而是因此采取的动作可能恰恰事与愿违。
一些地方出台强刺激的政策,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把房子卖完,完全意识不到这样的动作传递到市场上会加剧房价的波动。
眼里只有单向度的目标,意识不到经济活动的复杂,在这一点上,某些地方政府强力去库存的冲动,与某些网友渴盼房价大跌的心态,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天真。
房价上涨,一开始大家责怪温州炒房团,后来发现人家只是更聪明一点,顺应了市场的趋势;接着又纷纷责怪土地财政,后来发现就算地价被管住,房价也不一定下降,无非是“租值”被耗散。
商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增发下的热钱涌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房地产需求猛增,土地供应却途径单
一,如此扭曲的供求,必然导致房价的上涨。
让房价回到多年前,大概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回去了,那必然意味着灾难。
所以曹广晶副省长担心房价下跌,只是讲了一句真话,我们不应该对讲真话如此反感,即便它不像假话那么好听。
获救者被判赔 让法律为道德托底 筵晏扬 江苏徐州市12岁少年李鸣鹤,因救落水同伴小旭而沉入塘底。
痛失爱子后,李鸣鹤的父母因不满获救者“不主动上门感谢,甚至连死者的葬礼都没参加”,也为了回击“闲话”为孩子正名,将小旭的父母告上法庭。
徐州市铜山区法院审理认为,获救者小旭虽无过错,但要承担“公平责任”,一审判决小旭的父母补偿原告8万元。
这是一起让人痛心的悲剧,少年舍身救人,年仅12岁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父母的是无尽的伤痛。
这是一起让人遗憾的纠纷,别人的孩子为救你的孩子付出了生命,你却连上门感谢、参加葬礼等起码的礼数都没有,在此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不露面,将世之常理、人之常情抛诸脑后,难怪李鸣鹤的父母感到异常气愤。
这也是一次让人欣慰的判决。
现实中,获救者(及其监护人)知恩不报的事例并非个别,人们往往只是从道德层面进行谴责———打官司索赔,法律能管道德上的事吗?很多人有此疑问。
铜山区法院的判决表明,知恩图报既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法律要求,人情冷漠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的制约。
法院判决小旭的父母补偿原告8万元,依据的是公平责任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当损害发生,而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又显失公平,在此情况下,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的 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
这一原则在《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中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在此案中,虽然李鸣鹤和小旭均无过错,但李鸣鹤是为救小旭溺水身亡,李鸣鹤父母所遭受的“损失”若得不到补偿,显失公平,作为受益人的小旭及其父母,理当给予李鸣鹤父母以经济补偿,用这种补偿来体现公平和道义。
人们常说“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在特殊语境下,这句话并没有错。
但要看到,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社会行为的规范,两者在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有所分工又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无论是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的“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还是我们常说的“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道德往往需要法律来托底,而法律常常要为道德做主。
法律之上有道德,道德之下有法律,当道德发生滑坡时,法律为其提供刚性支撑;当道德变得面目可疑时,法律为其辨明是非、分清对错。
这是一次法律判决,也是一次关乎道德的判决,既彰显了法律正义,也传递了道德观念。
这次判决具有一定的标本价值———法律为道德托了底、做了主,正是这次判决的标本价值所在。

标签: #格式 #指数 #模式 #cosco #cg #cartoon #cnn #c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