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演员,8□本版编辑:高艳鸽

头像 3
美编:杨兴□热线电话:(010)64810710□E-mail:artxh@ 艺术星河 ·2015年7月27日 冯远征执导话剧《足球俱乐部》(左)、《死无葬身之地》(中)和《等待戈多》(右)剧照 话剧的魅力是看到一个真实的人 戏剧既是一个代表时代说话的剧种,同时也是能够传承的剧种,当我们能够欣赏的时候,往往都认为它是高雅艺术,为什么是高雅的?实际上在国外也是这样的,除了交响乐、歌剧、芭蕾等,能够让人穿上西服打上领带,很庄重地走入剧院的艺术形式就是戏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话剧。
有时候觉得话剧离我们很远,但是当话剧演员演出有内容的话剧的时候,你会被他震撼和感动,甚至会会心一笑,这一切实际上就是话剧的魅力。
话剧的魅力还有什么呢?就是观演关系,你坐在下面,我站在舞台上。
话剧的魅力就是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在舞台上演一段历史命运也好,或者矛盾冲突也好,实际上是面对面地告诉你一件事情,不是隔着屏幕的,拍完之后被导演剪辑,经过其他技术手段的处理,或者是用现在的电脑动画给你一个电影梦,话剧是用真实的人在给你造一个梦。
而演员也会因为观众会心的笑声,或者被观众感动的抽泣声感染,你们的感觉我们是感受得到的。
话剧为什么是互动的关系?就是因为真实的人在演,真实的人在看。
所以在舞台上我们演戏,观众笑的时候,我们会停一下,因为我们希望你们笑过以后再去演,观众鼓掌的时候我们也要停一下,等停止的时候我们再继续,这个时候表演是中断的吗?似乎是,似乎又不是,因为观演关系必须是这样的。
我们如何看待话剧?仰望?错!平视就可以了,不用带思想,先去看,先去感受,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你感受到了欢乐你就开心地笑,如果你感受到带给你一些痛苦,你想流泪那就流泪,你如果什么都没有感受到也没有关系,因为可能带给你的就是这样的状态,或者你当时的心情也正好符合了我什么都没看到,就像大家知道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所以一台话剧我们往往传递给观众的是一个想法,一个主题,但是每一个观众看到的是不同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主题。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生活状况不一样,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一样,所以你的思想意识形成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都是随着戏在成长 20多年前我看吴祖光的话剧《风雪夜归人》,那时候很年轻,当时看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心里想的是我如果遇到这么漂亮的女主人公,一起私奔多美啊。
可是前两年我开始演《风雪夜归人》的时候,发现当年看这个戏时忽视了另一条主线,也就是官场这条很重要的线,我后来演的就是法院院长,是一个以权谋私的人。
当我再看这个剧本后发现,这条线太重要了,我当时为什么完全忽视了?因为那时候年轻,正是向往美好爱情的时期,那个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其他都不憧憬,只是在憧憬遇到美好的爱情。
今天演《风雪夜归人》,我发现爱情线和官场线是并驾齐驱的,而且这两条线哪一条线离开另外一条线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因为它们是紧密连在一起的。
所以30年后再看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成长足以让我去重新认识这个剧本。
还有我们1999年恢复演出的话剧《茶馆》,当初刚恢复演出的时候,我们那一代是忐忑的,因为我们脱离不了老艺术家的影子,我们每天都是在影子下生活,去创作这个戏的时候很累,但是我们必须往前走。
当然我们开始的演出也受到很多质疑,但是演到今天,更多的观众接受了我们这一代人,观众看到我们这些演员的成长,更多的观众认为这群演员并不太差,这些演员已经传承了北京人艺的精神,已经把《茶馆》树立在舞台上,宋二爷还是宋二爷,常四爷还是常四爷,人物还是以前的人物,但是角色已经有现在的烙印了,因为我们都是随着《茶馆》这个戏开始成长的。
每名家
个 人 都 能 冯远 成征 为 演 员 □ 通常人们形容一个演员演技 出众,都会说观众提起他/她,想 到的只是角色的名字,甚至会想 不起他/他本人的名字。
拉开审 美的距离,观众蓦然发现他在大 小荧幕上的表演是如此精彩,喝 彩之余,很多人却又忽略了一个 细节:他是地道的舞台剧演员出 身,1985
年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 院,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 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 表演,主攻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 派,且多年来一直未曾真正离开 过戏剧舞台。
他——就是冯远 征。
这一次,他联手北京电影学 院摄影系,本着以“每个人都能 成为演员”的信念,辅以格洛托 夫斯基学派的教学手法,以导演 身份进行一次创作实验。
7月24 日至25日、8月14日至16日、8月 28日至30日,由冯远征执导的
部小剧场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足球俱乐部》《等待戈多》亮相 天津大剧院,展现给观众全新的 视听体验。
——编者 《茶馆》到今天已经演了600多场,老艺术家演了300多场,我们演了300多场。
印象特深的是演第599场,在第二幕的时候,当我演的宋二爷快上台的时候,突然景片子倒了,逼着王掌柜说墙都倒了,还开张吗,那可是要拉大幕重新演的。
看到这一幕的观众,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会说,在我的生命中,有天看戏的时候,《茶馆》这个话剧的景片倒了。
假如有一天我在舞台上演戏忘词了,观众偶尔会想起某年某月某一天我在台上忘词了,那会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点。
对格洛托夫斯基学派的认识 我在德国学的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
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大家公认的体验派,我要演一个医生,我首先去体验医生,我去体验他的生活,看他怎么吃饭,怎么上班,怎么工作,怎么开药方……这是外在的技术,可能更多的是说,我体验一些内容,怎么从心理上感受到。
而布莱希特更多的是感受跳进跳出,从角色中跳出来,然后再回到里面。
戏曲更多是用形式的东西,用多年的一些程式化的东西,积累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表现,这也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
实际上,随着这些著名流派的渐行渐远,表演体系也出现了很多分支,分支的东西不足以成为一个大的流派,相对小众,更多的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从事专业的人会去钻研会去研究,而格洛托夫斯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关门弟子,他发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很多东西有点落后了,他认为老师的一些东西有点过于繁琐,一些表演训练会拆解成各种各样小的练习,比如注意集中练习、模仿练习、放松练习,当每个学生都花很长时间做这些练习的时候,他们可能做得很好,但是往往绝大部分学生这样学完以后,发现自己不会组合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可能他自 身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的学生可能解决不了。
我们花大量时间做无实物练习,要体会水杯的重量,杯里还有多少水,但是试想我们在舞台上,有几个人做无实物表演?所以表演开始需要这样的过程,但是走到现代的时候有些东西应该摒弃掉。
格洛托夫斯基说过一句话“:在座的人都有成为好演员的潜质。
”中国把表演分得很清楚,演电影就进电影系,学话剧表演就是演话剧。
但是在欧洲没有分这么细,戏剧学院有导演系、表演系,欧洲的戏剧导演都是演员和编剧出身,因为不懂表演的导演不会跟演员去交流,而好的编剧能够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能够解决剧本的问题,甚至能够有很好的判断,因为是写戏出来的,他在内心会演。
我曾经也跟很多编剧交流,问他们是不是在写的时候,一定是把每一个你所写的角色都演一遍,写二十个角色得演二十个人,是不是在家里跟神经病一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一个普通的人,经过开发和挖掘,可以成为一个演员,格洛托夫斯基就是这样认为的。
学习表演,我们永远是在教方法,缺的是挖掘。
演戏也是这样,我们没有挖掘潜在能力的时候,我们没有让自身得到解放的时候,我们没有舒展身体的时候,我们就形成一个壳,这个壳恰恰束缚了很多演员的表演,让很多现在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会演戏。
荒诞派戏剧需要问个为什么 下个月,我有一出荒诞派戏剧在天津大剧院上演,叫《等待戈多》。
这出戏当年刚上演时很多人看不懂“,你们说的都是什么东西,让我们要睡觉。
”结果这些艺术家没办法,就到监狱去演了《等待戈多》,演了之后犯人长时间哭着鼓掌。
这部戏在监狱里火了以后,所有人都去看,所有人都说这个戏太棒了,但是实际上他们真的没看懂。
为什么犯人看懂了?很多犯人在等待什么?在等待几天、几个 月、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就该出狱了,他们每天倒计时数着在监狱的日子,他们在等待。
有的在等待死亡,有的再也出不去了。
而《等待戈多》能够让犯人看懂,就是因为他们永远在一种荒诞的环境中生存,这个东西束缚了自由。
比方说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同时在等待出狱,他们的境遇或许是一样的,但他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等待戈多》这部戏就是在说两个人同时在等待一个人,他们之间产生了错位的对话,这实际上是作者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和自己的思想,但是没有办法用正常戏剧形式表达的时候就运用了荒诞派手法。
荒诞派戏剧是在表达什么?是在表达形而上的东西,而不是像一个普通的戏剧那样讲故事,而形而上的东西往往是我们需要动脑筋思考才能理解的。
那么如今我们再去演《等待戈多》,要表现的是什么?我们创作者的思想怎么放进去?不能说当年这个作者要研究的是什么就研究什么,我们需要问一个为什么。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在等待,有的在等待升职,有的在等待爱情,有的在等待宝宝降临。
荒诞派戏剧不一定就是让人看不懂,而是你用自己的生活感受怎么看而已。
你感受到多少就是多少。
试着去理解作者和二度创作者的思想,你就能看到荒诞派戏剧的本质。
作为一个创作者,作为一个表演者,他们实际上也是在探索,也是在不断的创作,就像我导的另一部戏《死无葬身之地》,演员都是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学生,这群零基础的学生,从我开始教他们表演,到上台演这出话剧,用了26天。
我就是用了格洛托夫斯基的理念,再加上这些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去培训他们,去挖掘他们的潜力,他们可能没有专业演员的技术和技巧在身上,但是他们质朴的表演真的是让人很震撼。
(本报记者张悦根据著名演员冯远征在天津大剧院“当代学者大讲堂”所作的“戏剧赏析与话剧表演”讲座整理) 星光范冰冰:我想成为杨贵妃,又幸好没有成为她 □本报记者李博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之后是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范冰冰似乎打算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演个遍。
范冰冰说自己特别羡慕电影中杨贵妃生活的那种“味道”,“羡慕”二字的弦外之音似乎是,她想成为杨贵妃那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却又无法成为。
范冰冰无法成为杨贵妃的原因很简单——在如今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君临天下的唐玄宗李隆基。
所以,她不可能像杨贵妃那样只收获赞誉与掌声,而是要像所有普通女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幸福打拼。
“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道出的那句著名台词,用在范冰冰身上,颇能彰显出某种十分诡异的契合——在如今的中国娱乐圈里“,范冰冰”三个字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永远有“料”的话题。
然而,范冰冰却多次对媒体坦陈:“我只是想好好演戏。
” 率性而机智,任性却周全,范冰冰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有人认为她是敬业合格的演员,也有人说她是永不满足的“野心家”,还有人直指她是靠绯闻和八卦上位的“投机分子”。
一部命运多舛的电影 即将于7月30日在全国上映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下文简称《杨贵妃》)是一部为范冰冰量身打造的电影,更是一部命运多舛的 电影。
这部由十庆、田壮壮、张艺谋联合执导,范冰冰、黎明、吴尊、吴刚、陈冲、宁静主演的影片早在2009年便已立项,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拍摄完成,其间来自韩国、英国、日本的投资方相继退出,主创团队也换了好几茬。
“我们一拖再拖,是因为不想让《杨贵妃》成为妥协的产物。
”范冰冰告诉记者,这部影片的投资方来自于不同国家,“杨贵妃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很有名的中国女人,除此之外再无更深的了解。
”所以从剧本创作阶段开始,杨贵妃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人物,影片甚至一度被更名为《盛唐危机》。
“电影开拍在即,很多东西还是无法达到预期,中方投资人便毅然停掉了这个项目。
我们一致认为,与其让一部糟糕的电影毁了杨贵妃,还不如暂时不拍。
”范冰冰回忆道。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杨贵妃》剧组开始了重新找投资、做剧本、选演员的漫长过程,直到2013年才重新开拍。
这一版的《杨贵妃》从大秦国使臣的视角展开故事,以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传奇为核心,衍生出一系列战争与宫廷阴谋,全景展现了盛唐时期波澜壮阔的爱恨情仇。
“第一次拿到十庆创作的剧本,我捂着被子看到凌晨两点,看到最后一场戏时,眼睛里全是泪。
我打电话给十庆导演说,赶快拍吧,再不拍我就老了。
”对于这部几近夭折的影片,范冰冰始终不离不弃,原因特别简单——她太爱杨贵 妃这个角色了。
“其实我不太愿意重复饰演同一个角色,但杨贵妃却是个例外。
”范冰冰说,“8年前,我曾在电视剧《大唐芙蓉园》里演过她,但感觉演得不够过瘾。
当时我就想,如果有朝一日能演一次杨贵妃题材的电影,一定会再次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角色中去。
” 一段舍命的爱情悲剧 杨贵妃对于爱情的态度,是 令范冰冰爱上这个角色的根本原因。
“能为对方舍命的情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情。
不敢舍命的,只能算是两情相悦。
两情相悦只能带来快乐,而被看做是生命之重的爱情,才能带来幸福。
”在范冰冰眼中,电影《杨贵妃》所要表现的,正是这种爱情观。
杨贵妃那句“玉环一生被动,今天我想给自己做回主”,使得爱情中的无奈与深情达到极致。
“我们希望为这段人尽皆知的传奇故事赋予 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剧照 更加现代的爱情观念,从而令当下的观众动容。
” 拍《大唐芙蓉园》时,范冰冰还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拍《杨贵妃》时,范冰冰已经年过30。
“我必须要把近10年的人生阅历注入表演之中。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范冰冰阅读了大量关于杨贵妃的传记。
“我越来越认定,她是个超凡脱俗、心性单纯的女性。
”范冰冰说,“她对政治和权术毫无兴趣,生命中只有爱情与艺 术。
她跨越年龄和身份的鸿沟与李隆基相爱,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而是因为两人在精神层面产生了共鸣。
” 影片中的几句对白戳中了范冰冰的心:比如“情用命赌”,比如“若非死别,绝不生离”。
“这虽然听起来像是海誓山盟,但我觉得没有一个女性不认为爱情就应该是这样的。
无论年龄大小、身份高低,只要是恋爱中的女人,肯定都愿意以这种态度去面对爱情,因为这样的爱情才有味道。
”范冰冰表示。
为了展现出杨贵妃的丰腴之美,范冰冰也是“蛮拼的”,她特意增肥10斤,并笑言至今仍没有减下来。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媒体指出范冰冰版的杨贵妃实在“太瘦了”,范冰冰直言增肥10斤已经是自己的极限,因为再胖“上镜就不好看了”。
何况她更加追求的是神似,“在电影中,杨贵妃的精神与气质,比她丰腴的身材还要精彩”。
一个开始回望过去的女人 很多人都不知道,范冰冰的手机屏保和微信头像,至今仍是她16岁时在《还珠格格》里的“金锁”造型“。
我很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
”范冰冰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开始喜欢往回看“,我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金锁’的年代,但我不想遗忘那个时候的单纯和美好”。
在范冰冰还是“金锁”的时候,她每天所要做的事,只是努力演好戏而已。
将近20年过去了,范冰冰一步一步从过去的“冰冰”变成了今天的“范爷”,也从单纯的演员变成了集演员、投资人、制作人及“话题女王”于一身的娱乐圈女强人。
很多人都说她运气好,也有人认定她“后台”硬,但范冰冰却说,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源于“内心足够强大”。
在关于范冰冰五花八门的称谓中,她最不愿提及的就是所谓的“话题女王”。
有媒体批评范冰冰擅长靠感情话题炒作自己主演的影视剧,但她却坦言,自己绝少在公共场合提及个人感情,在面对各路媒体的追问时,她只能用“打太极”的策略应付过去,结果就被定性成了“宣传期的爱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不久前范冰冰和男友李晨甚至特意选择在两人都没有宣传任务的时候公布恋情。
“演员的爱情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并不一定有那么多‘附加值’。
生活在镁光灯下的明星,同样会喜怒形于色,也同样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
”有些时候,范冰冰真的很羡慕杨贵妃,“她的爱情源于精神世界,因此纯粹而富有。
如果一个女人能够享受到杨贵妃那种奋不顾身的爱情,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
”范冰冰说自己想成为杨贵妃,又庆幸没有成为她“:因为她华丽的人生最终以悲剧落幕,那种痛苦的感觉我在电影中体会过一次,知道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 本报所付稿酬包括作品数字化和信息网络传播的报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邮政编码:100029办公室(:010)64810369广告部:(010)64812322发行部:(010)64811201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159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印刷零售价:1.00元

标签: #传媒 #流量 #手续费 #零钱 #流量 #大小 #朋友圈 #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