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养老资讯,每日养老资讯2018

人工智能 5
年2月7

日·星期
欢迎订阅 目录 养老视点......................................................................................................................4 北京:居家养老出新政,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年内出台................................................

4山东:新建住宅小区未建养老服务设施不予验收........................................................7山东:寿光市老龄办,及早谋划2018年“银龄安康工程”工作思路......................7四川:遂宁市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会议........................................8贵州:毕节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9

广西:坚守梦想,永不言弃............................................................................................

92018年四川将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4项评估标准.............................................11

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

11居家养老更有保障!山东支持大型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12城乡低保再度提高,养老服务持续升级......................................................................13

养老服务业发展路漫漫..................................................................................................

14

解决养老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15

“十三五”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16国家这些政策的部署,必将加速养老市场重新洗牌..................................................17预计2020年中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比将超50%................................................19打通国家养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20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而非“社会养老”..............................................................22老龄化已走近,“带薪陪床”还有多远......................................................................24社会学专家告诉你,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有哪五个特征?..........................................25 热点新闻....................................................................................................................26 全国老龄办机关举办
2018年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

26 政策法规....................................................................................................................27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

27 养老研究....................................................................................................................29 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与税收扶持机制研究..............................................................

29 养老产业....................................................................................................................33 广东:广州市建设机构养老标准化体系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

33孙荫环:智慧化转型有有助于养老问题的进一步解决..............................................34继广场舞之后,养老产业愈发受资本亲睐?..............................................................35发展养老产业需要运用PPP机制..................................................................................37老龄化趋势下房子为什么越来越贵?..........................................................................

40 养老访谈....................................................................................................................48 发挥民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兜底作用——人民日报访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黄树贤..............................................................................................................................

48 智慧养老....................................................................................................................50 用智慧养老驱动银龄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0

“互联网+”破题居家养老民生难题............................................................................

51 养老培训....................................................................................................................52 浙江:杭州养老护理员缺口
1万名,政协建议实施“最低薪酬制”......................

52 健康管理....................................................................................................................53 人变老时间表..................................................................................................................

53 养老金融....................................................................................................................55 张岚
PPP:供给侧改革下养老产业融资新路径——PPP支持养老产业概述...........55 社会保障....................................................................................................................56 社科院研究:人口老龄化加剧,今年养老金缺口将达
1260亿元............................56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三支柱”,你了解吗?..............................................................

57 国际交流....................................................................................................................57 经济日报:日本后老龄社会的应对、挑战和出路......................................................

57泡沫经济和老龄化致日本经济停滞,英媒:向中国发出的警示..............................60这个发达国家“少子老龄”跟日本有一拼,已成政坛“雷区”..............................

66 热问快答....................................................................................................................67 天津市乡村医生养老政策方案已报请市政府研究......................................................

67 老年说法....................................................................................................................67 轻信虚假回购承诺,七旬老人被骗巨款......................................................................

67 政府购买服务...........................................................................................................

69 大连市旅顺口区得胜街道低保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招标公告..................................69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德胜街道办事处德胜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护理设备采购项目 公开招标公告..................................................................................................................

70 关于我们....................................................................................................................71
联系我们....................................................................................................................72 2018
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养老视点 北京:居家养老出新政,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年内出台 北京正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年内出台管理办法。
据介绍,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主要针对有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预计有60万人左右。
1月24日,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了第二次全体会议,市人民政府在会上就《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书面报告。
同时,本次大会召开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本市目前养老事业发展情况。
异地养老的人群,在河北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照北京的政策报销,目前京津冀三地正在进行系统对接。
现状:养老服务队伍总量不足为了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去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
在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本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目前,北京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欠缺的问题,城六区1600个老旧小区养老服务场所严重不足,适老性无障碍设施改造尚未开展,还没有出台对闲置国有资产和设施用于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
已建成的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运营不善,服务功能不适,提供的居家养老项目有限。
此外,养老服务队伍总量不足。
全市近300万居家老年人需要与之相应的养老服务人才,但总量严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大,特别是为近6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护理人才基本还是空白。
如何缓解人手紧?今年推子女带薪护理政策2015年,在养老照料中心推动针对家中有长期卧床老年人的短期托管服务,也就是常说的喘息服务,给这类家庭提供支持。
今年,将会探索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
《报告》中提出,北京将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
这样,今后政府将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既能弥补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不足,又能满足失能老人的情感需求。
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介绍,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在南京有类似探索,“在家中提供相应护理的时候,监管体系怎么设计、如何确保有效和简洁,是目前正在做的事”。
“今年相关的管理办法会出台,随后将进行试点。
”李红兵说。
办法的最主要内容是考虑到监管,如何确保这些政府发补贴、给薪金的子女能真正回家照顾有需要的老人,真正保证老人养老问题,这些监管办法必须要做到,目前相关的办法正在研究,年内具体的方案将出台,并选择合适的区先行试点,并进一步推广。
市人大副秘书长刘维林称,探索子女“带薪”护理父母,不是鼓励“赡养父母还得先给孩子钱”这样的观念,只是政府对在家护理老人的子女的一点补贴,与孝顺父母的传统不冲突。
北京今后在探索中会出台详细规定,这不是要混淆子女的孝顺父母责任,而是两码事,家庭有老人的,子女自愿担负护理老人职责,政府给补贴就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意思,补贴并不见得多,主要起到鼓励作用。
据介绍,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主要针对有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预计有60万人左右。
家庭病床医疗费将纳入医保《报告》提出,北京准备对家庭病床发生的医疗费用项目进行细化,将符合规定的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同时,调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中护理费、医疗康复项目,提高报销水平。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徐仁忠介绍,未来,市人社局还将促进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共享,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内设置分支医疗机构,开辟医保定点“绿色通道”。
针对老年人生病多、用药多且行动不便的情况,为进一步方便老年人在居家附近就医用药,市人社局在医保社区用药报销范围中进一步增加了224种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药品,使社区医保可报销药品达到1435种。
徐仁忠表示,本市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机构就医,使用医保目录内药品发生的相关费用都可以纳入医保报销。
同时,本市将进一步完善家庭病床医保报销政策,减轻老
4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年人负担。
如将本市老年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费、物理康复治疗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考虑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市人社局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将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包括家庭病床建床费、家庭病床查床费、治疗医药费,此外还将报销起付线降低50%。
果老年人出院后24小时内建立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计算,无需再支付起付线。
徐仁忠表示,这样将进一步减轻居家养老患病老年人的医药费负担。
此外,关于扩大医疗和康复项目问题,徐仁忠表示,按照现行医保制度,在治疗方面的护理费目前已经全部纳入报销,而大部分康复项目也在报销范围之内。
徐仁忠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下一步,医保将会逐步将康复项目纳入报销项目中。
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报告》提出,在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推进6家医疗机构康复功能转型。
在医联体内部逐步统一核心医院与社区的药品目录和品规,减少为社区老年人配送药品环节。
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介绍,在城六区每个区选择一家二级医疗机构,向康复功能转型。
目前,市卫计委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服务,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开展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指导;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等服务;根据需要与社区托老所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
今后,还将建立家庭病床,实行“三优先”服务,免收老年人普通门诊挂号费,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难补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费,每年为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老小区咋解决上楼难?加装电梯政府将拨款补贴市政府提出,北京将开展既有多层住宅楼房增设电梯试点。
这次试点将由住建部门牵头,在城六区启动试点,目前补贴款已经划拨试点区。
下一步,北京将制定申请主体、审批手续、补贴申报、产权归属、后续运维等一系列详细的方案,对建设小型液压外挂式电梯等创新方案进行论证评估。
市住建委副主任赵成介绍,所有纳入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平房区、棚户区改造的项目都在全面推开无障碍改造、适老改造,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正在推进并且有阶段性进展,财政部门目前已确定了城六区试点的资金方案,40%安装费用由政府承担。
老楼装电梯面临的问题是,第一安装位置不能影响消防通道和公共安全;第二电梯设计方案要保证楼房的结构安全;第三是资金还需要筹集,可以产权单位、居民自己出,也可以有其他社会资金支持;四是涉及到相关业主和居民的同意。
为了保证相关资金使用透明和公正,城六区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方案正在征求意见,之后会全面铺开。
两类人群“河北看病北京报销”提到异地养老的问题,李红兵介绍,去年开始,作为试点,中标集团在河北高碑店建设大型养老设施,马上封顶,这让北京的政策能够出北京。
徐仁忠介绍,北京市人社局已和河北省人力社保厅签订了相关协议。
在北京退休后在河北居住、在北京工作在河北居住的两类人群,在河北就医时,只要是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按照北京的政策报销。
同时,河北人在北京看病也有相应的政策安排。
但目前,异地就医的结算问题面临困难,因为河北和北京的医保政策不一样,河北有11个统筹地区,北京为市级统筹,政策不一样。
因此,现在看病的时候需要先现金垫付,回北京后再报销,报销时间长一点,不能实现实时报销。
不过目前,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市的系统进行对接,“这是大的系统改革和完善,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也在加快速度,北京已经做好了准备。
” 信息化居家养老模式将全市推广昨天下午,北京市民政局发言人李红兵在参加海淀团小组审议前,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在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摸准老年人分层次的需求。
李红兵表示,未来信息化居家养老模式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首先满足失能老人需求
5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京华时报:我们北京现有的养老床位,并不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未来我们将如何做? 李红兵:首先我们要回到一个问题上,到底什么人适合去住养老机构,按照我们原来的观点,我们没有对人群进行划分。
很多老百姓好像认为,退休就可以住养老机构。
但实际上,真正的要住养老机构的人群,应该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生活周边已经很难有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服务。
并在居家养老成本很高的情况下,通过集中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而选择住到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首先要满足的是失能老年人的需要。
健康老年人可以自行选择养老模式,就近选择或者通过其他途径选择养老模式,这些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性价比,综合考虑选择怎样的方式。
此外,在服务的供给当中,有些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在人口非常集中的中心城区。
各种居家服务,还是要依托一个平台才能上门服务。
而服务平台需要用房,用房实际上占目前居家养老很大的一个成本比例。
为此,政府也在思考,今年政府将免费或低偿为服务平台提供设施,平台只需要负责专业化的运营和服务。
服务成本降低了,费用也就不会转嫁到老年人身上。
摸准老年人分层次需求京华时报:北京在推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朝阳区推行老年人“一键呼求”的试点模式。
未来,是否会全市推广?李红兵:这是肯定的,信息化一定是未来解决居家养老模式非常重要的必经途径。
居家养老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分散,居住地分散、需求分散,这种需求的分散对于提供者来讲,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也将会带来很高的成本。
因此,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把分散化的需求整合在一起,变成不同的几大问题。
比如,老年人只需要找人上门来擦玻璃,而不是需要一个保姆,这时老年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满足需要,这就是细化问题。
这样才能切身解决成本高,需求分散的问题。
朝阳推广的这种方式,目前也在摸索经验,但一定要做的就是细化老年人的需求。
在“细化”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要摸准居家老年人分层次的需求。
真正困难的老年人被两道门挡住了,一个是家里的门,不进家门了解不到老年人的困难。
另一道门是心里的门,老年人表达不出来,我们要把困难找出来。
需求不清就不会有好的供给,供给侧改革也是要调整这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抓需求,所以失独老年人的需要更是重中之重,这是我们上半年的重点工作。
盘活城乡社区现有闲置设施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本市已出台了《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等相关文件。
今年还将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城乡社区现有闲置设施进行全市普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整合盘活存量资源,缓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特殊老人可获商业服务在老年人优待服务方面,在既有优待服务基础上,2015年将优待服务内容扩展到六大类44项。
在政务服务、卫生保健、商业服务等方面对有特殊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新增了提供上门服务的内容。
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还将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将《条例》实施提升到新水平。
同时,增加东城、海淀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并在朝阳和海淀试点推进驿站建设。
开展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试点、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试点。
资金方面,加大市级资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发挥其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统筹引领作用。
建立与老年人口增长趋势联动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明确区级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责任和投入要求。
此外,整合为老服务信息平台资源,建设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业务管理平台。
推进养老助残卡的广泛应用,把养老助残卡打造成为集社会福利、出行优待、消费优惠、服务便捷为一体的老年人专属“金卡”,实现对老年人服务满足情况的智能分析和精准管理。
基层敬老院将进行改造
6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李万钧表示,北京机构养老床位在“十二五”期间发展迅速,去年底养老床位12万张,在全国属于顶尖水平,应对老年人入住机构的需求没有问题。
“十三五”期间养老床位还要增长,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保守估计在15万张左右。
床位的增长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的则是把重心继续放在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以及已建成的养老机构的功能完善上。
例如,如何把医疗完全引入养老机构、郊区养老机构怎么提供像城区一样的医疗服务等。
此外,政府还要专门支持基层对现有的敬老院进行改造。
(来源:京华时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72 山东:新建住宅小区未建养老服务设施不予验收 山东日前出台意见支持社区居家养老,要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宜居环境。

按规划要求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的住宅小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2018年,每个县(市、区)建成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至少引进或培育1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
支持单位、团体、家庭、个人利用自有房产和其他资源设立养老互助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
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小额定向公益慈善项目等形式引导企业、团体、个人捐资,为特定老年群体购买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
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开办补助。
对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上门服务居家老年人数量多、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具体奖补办法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和医养结合。
大力推进以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养老服务信息网为主要内容的“两台一网”建设应用,2018年年底前实现省市县联网运行,以信息化手段整合老年人需求信息和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支持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需资金主要由基本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分担,到2020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实现“嵌入式”发展或签约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达50%以上,二级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的比例达60%以上。
(来源:齐鲁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71 山东:寿光市老龄办,及早谋划2018年“银龄安康工程”工作思路 2017年,寿光市老龄办认真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银龄安康工程”。
通过15个镇街和市直各部门共同努力,“银龄安康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在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方面,还存在镇街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对此,在2018年中重点抓好以下措施,搞好理赔服务,以服务带动参保率的提高。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自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推进“银龄安康工程”全面实施,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住不放,攻坚克难,推向深入,确保全市老年人参保全覆盖任务目标按时完
7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成。
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银龄安康工程”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
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把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继续把财政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之中,并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老年人做好事、赠安康。
通过加大对理赔案件的宣传,加大对理赔对象的关爱,进一步增强广大老年人主动参保、积极参保的意识。
主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克服急躁情绪,注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避免和杜绝因方法简单带来的不良反映,切实把好事办好,真正做到使老年人满意,为社会认可,让政府放心。

二、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措施。
将继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确定为老龄办和中国人寿寿光支公司的“一把手”工程,加强沟通协调,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共识、谋划新举措,确保工作顺畅有力。
双方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坚持合规运作,建立银龄安康运作长效机制。
“银龄安康工程”涉及到全市老年人的保障权益,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做好服务是持续推动“银龄安康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要牢固树立“老年人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强化服务意识。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落实“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要求,在宣传咨询、业务承保、出险赔付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切实履行各项服务承诺。

三、进一步拓宽渠道,确保全市老年人参保全覆盖。
要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城市社区、宣传媒体、各种救助系统的作用,确保全市老年人一个不落,应保尽保。
继续按照“政府赠、社会捐、子女送、个人买”的思路,积极提幅扩面,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抵御风险保障。
一是继续推进政府赠送制度。
各级党委、市直部门要继续在财政购买赠送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企业为老年人赠送银龄安康保险,不断扩大银龄安康的社会影响,进而带动社会捐助比例和参保老年人参保份数。
二是积极开展为老年人献爱心活动。
结合开展“敬老、助老、爱老”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社会力量为老年人赠送银龄安康保险,形成自觉关心老年人健康、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浓厚氛围。
三是充分利用银龄安康服务专柜和公开服务热线,热心解答和积极解决参保老年人遇到的问题。
让更多老年人了解银龄安康、信任银龄安康、支持银龄安康。
不断提高其社会信誉度和影响力。
目前,“银龄安康工程”已成为寿光市养老惠老的一个品牌,下一步,寿光市将继续以此为契机,以积极的态度合力推进,以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银龄安康工程”的知名度,持续开创老年人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来源:寿光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83 四川:遂宁市召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2
月5日下午,遂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环岛商务中心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罗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市政府副市长袁冰主持,市民政局,市委市政府目督室、市文明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老龄办、各县(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等20余部门参加。
会上,市政府副市长袁冰宣读成立遂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
市民政局局长冯蓉志就遂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就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明确工作任务、负责单位和完成时限。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罗晖发表讲话,对试点工作提出要求,她指出,养老服务改革是事关群众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一件大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会议精神和试点方案要求有序推进,不断提升我市养老服务综合水平,不断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她强调,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解决好“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当前民生工作领域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我市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任
8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务,更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着力点出发点;二是要抓住关键任务,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加紧完成政策法规制度的研究制定,摸清全市老龄人口状况的底数情况,加强养老服务场地的供给保等;三是要强化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见效,要坚持协同合作、责任推进、严格督查,提高工作能力。
同时,要严格遵守资金使用纪律和廉政要求,做到专款专用。
(来源:遂宁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86 贵州:毕节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1
月29日,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毕节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毕节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期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全市老龄事业进行了系统部署。
从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龄产业、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老龄科学研究等9个方面,对我市“十三五”期间老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规划》的一大亮点,是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对涉及的10个大项52小项任务,均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据悉,按照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划》从草拟到出台,经过了广泛的意见征求、专家评审、合法性审查、市政府专题会研究、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等程序。
下步,市老龄办将牵头抓好《规划》的督促落实,让《规划》能够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老年朋友。
(来源:毕节市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85 广西:坚守梦想,永不言弃 自从2011年2月,南宁12349服务热线成功开通以来,谢惠波(谢惠波,广西12349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主任。
)主任就与广西的居家养老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老服务项目多关爱老人充满正能量让我们先来关注以下这些数据:开通全国首条12349防走失热线、开通区内首个社区老年大学、建立近30个坐席、7×24人工值班制为老服务平台,首家引进全国老龄办华龄健康365工程,开通全国首条“跨省养老养生热线”。
开通的专业热线有:便民服务热线、求助热线、看病热线、移车热线、防走失热线、婚介热线、法律咨询热线、养老养生热线八条热线。
提供的服务有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维修装修、餐饮送餐、卫生医疗、搬运物流、法律援助、娱乐生活等10大类百余项社区便民服务。
广西12349平台在为老人服务工作中,实行咨询免费、上门服务不收服务费、不收加盟费。
实行无偿、低偿服务两种方式。
这就是谢惠波主任创办的广西12349虚拟养老院。

免费发放蓝手环,公益路上充满爱自从开通全国首条防走失热线,平台为11万多的老年人免费发放“防走失蓝手环”并免费提供服务。
发放“一键通”老人终端6000多部。
通过蓝手环和“一键通”终端共找到走失老人1000多人次,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几十位老人的生命,得到了老同志及其家属的好评。
不但如此,谢惠波主任一
9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直在坚持向社会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发放蓝手环,乃至全国的有需求的老人都可以邮寄。
特别是建军节、儿童节,走进军休所、学校,社区加大赠送力度。
12349公益旗帜飘扬在上空,让员工感到公益路上充满了愉悦和幸福。
看病不难不贵,才是最大的敬老爱老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困境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增加费用,也增加了家属的负担。
那么,当老年人面临高龄失能、慢性疾病、骨折伤残等困难时,应该如何解决呢?
“整合社会的各种医药资源,打造虚拟的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出路”谢惠波主任表示,在未富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12349热线率先与健康管理、医疗机构携手走进社区,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讨老年群体居家养老和医疗帮助的问题,12349积极探讨的“电话医生”服务模式广受欢迎。
电话一通,养老轻松12349开通以来,平台免费接听各地来电、回访及咨询电话超过50万人次,接待来访及上门服务5000多人/次,帮助了许多老年人、残障人士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心理上的抚慰,特别对高龄、孤寡、特困、空巢老人予以特别的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12349热线一直坚持7×24小时值班服务,节假日和晚上从不间断。
同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台已采集老年人信息数据近40万份,加入12349的志愿者团队已达30多个,累计公益服务时间超过5万小时。
广西12349“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关心照顾着97%的老年人,老人电话一通,养老无忧。
广西12349平台列入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试点2015年,为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国家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安部、卫生计生委按照《关于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各地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工作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首批开展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广西12349平台参与服务的城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全部榜上有名;直接参与服务的城区桂林市七星区上榜,并成为广西在全国中唯一上榜的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桂林市七星区毛塘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南宁市江南区二桥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全国的试点社区。
荣誉背后为老服务任重道远2013年,广西12349中心获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称号。
2013年度,广西12349中心被授予“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
2015年南宁的二桥社区、桂林七星区的毛塘社区获全国民政部试点单位。
2016年度,广西12349平台再获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实训基地”和“学习示范基地”两称号,成为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城乡社区数字化教育实训基地之
一。
广西12349平台运营五年来,投入近1000多万元,既不收老年人一分钱,也不收加盟商家一分钱,使12349真正成为了老年人生活的“110”。
平台入不敷出,运营举步维艰,但是谢惠波主任仍然以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为广西的居家养老事业全力以赴,为实现平台的服务崇旨:替世上老人解难,帮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而努力拼搏。
(来源: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84 10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2018年四川将制定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等4项评估标准 2月6日上午,2018年四川省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今年全省民政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扶贫、养老、灾害应对……你所关心的民生领域,在未来一年都有哪些新举措。
精准扶贫:关注深度贫困人口中的严重精神障碍者今年,全省将开展重性精神疾病专项救治行动,对45个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治疗重性精神疾病期间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给予特别救助,减少因病致贫和返贫。
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省厅将组织全省性社会组织与45个深度贫困县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
养老服务:制定4项评估标准会议提出,要聚焦供给侧改革,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力争形成一批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制度。
今年还将启动《四川省养老机构条例》。
落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相关政策。
此外,还要加强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级分化、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评估4个标准。
今年,全省将继续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启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创建工作。
灾害应对:汶川、茂县、松潘将开展防灾减灾演练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全省将以开展“5·12”汶川地震时周年纪念活动为引领,增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一是举办第九届“综合减灾与绿色发展论坛”,专设“四川论坛”,展示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果。
二是组织汶川、茂县、松潘三县,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检验《四川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三是拍摄汶川地震10周年专题纪录片。
(来源:华西都市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98 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
周期健康服务”。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老龄人群康养需求在我国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的比重日益增大,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更是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为此,温州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温州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可以说是给温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路径。
为了让老年人有品质地安享晚年,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2014年温州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获批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2017年成为我国第二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28个市(区)之
一。
在此背景下,温州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提出“双下沉、两提升”,全面深化医联体建设,做实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断向基层辐射,使温州老人居家养老实现医养结合获得有力保障。
一直以来,温州居家养老面临医养结合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基层养老医疗人才缺乏,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满足不了社区老年人对医疗护理保健服务的需求;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涉老服务内容有待丰富与完善;全科医生人数不足,家庭医生服务还没落到实处。
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将三级医疗机构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去,发挥三甲医院的品牌效应,不仅能推进医养结 11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将促进整个温州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为此,笔者建议在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温州居家养老服务,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全科医生培养。
全科医生可作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个健康守护人,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助医、护理、体检、康复等服务,推动医疗护理保健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
此外,可通过适当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高效地开展。
二是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容。
随着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对医疗护理保健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养老服务要在传统养老服务内容的基础上,丰富医疗、护理、保健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卫生机构不仅要发展现有的基础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还要发展护理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项目。
同时,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步伐,配套相应的必要设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推行医养结合智能化。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相融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养老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融入医疗护理保健信息,发展远程医疗,将远程诊断、远程医学信息服务等医学活动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建立社区老年人动态健康档案,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需求。
如基层医疗机构与医疗中心可合作实现慢病监测管理,借助智能医疗设备观测老人日常生理数据并反馈给医院及子女,实施紧急呼叫,实现及时诊治。
四是落实分级诊疗。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护理保健需求,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之间进行多方式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此基础上推行家庭医生制、社区首诊制和分级诊疗,让老年人在社区内就可享受医疗护理保健服务,让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真正得到落实。
五是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方面,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对老年人预防保健和康复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一方面,中医药多是天然药材,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患者长期服用,且传统的针灸、推拿等对解除老年人的病痛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可以说,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然而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服务水平和质量还不够理想,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意识仍较薄弱。
因此,应当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扎实推进社区居家养老中医服务,这也是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积极响应。
(来源:温州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99 居家养老更有保障!山东支持大型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2
月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我省将加快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2018年,我省每个县市区都要建成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至少引进或培育1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
“虽然我国养老模式日趋多样化,但受传统观念及养老机构建设水平等影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因此,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的愿望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从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壮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给出了明确规定。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首先要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意见》要求,未按规划要求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的住宅小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对于配套建设和调剂配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与政府已经资助建成的公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在不变更产权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通过 12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招标、委托等方式,根据实际无偿或低偿提供给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使用,未经民政部门同意不得改变用途。
因城市拆迁或其他原因无法保留或改变用途的,由相关单位在本区域内提供不少于同等面积的养老服务用房。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离不开养老专业服务组织。
《意见》提出,要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支持大型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支持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跨地区发展,支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拓展服务领域,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养老龙头品牌专业服务组织。
对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上门服务居家老年人数量多、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
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支持实施一次注册、多点运营,在注册地辖区内运营多个服务站点的,由运营地县级民政部门参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办法实行备案制,不再另行注册登记。
此外,我省还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工作。
《意见》明确,我省将制定全省统一的星级评定标准,根据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管理、用户评价等情况,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开展星级评定。
对使用政府提供服务用房、落地后3个月内不开展服务、转让转包服务或经评估服务质量不达标、内部管理不规范、服务对象不满意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及时予以调整清退。
(来源:新锐大众)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68 城乡低保再度提高,养老服务持续升级 今年,南阳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不低于
250元、142元提高到不低于262元、154元,特困人员生活费标准按照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
这是记者从2月6日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十三五”末实现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全覆盖今年,南阳市将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强化社会救助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的兜底功能。
健全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落实低保审核审批长期公示和近亲属备案制度。
推进农村敬老院综合提升,打造一批示范性中心敬老院,提升一批标准化乡镇敬老院,转型一批向社会老年人开放的敬老院,推动敬老院转型发展。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快推进“一站式”结算,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
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机构,培养发展一批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
加快推进市养老中心公建民营试点,切实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加快推动市、县(区)两级“12349”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市级平台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积极探索开展市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
扎实推进公办养老机构项目建设,县(区)建设一所公办综合性养老机构,确保“十三五”末实现县(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全覆盖。
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今年力争新建200个以上儿童之家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的运营服务和管理,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作用。
大力推动社会福利园区建设,对市社会福利院、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市养老中心、市救灾储备仓库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增强全市社会救助能力。
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力争新建儿童之家200个以上。
落实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依法做好收养工作。
加强残疾孤儿康复工作,将“明天计划”覆盖到全市散居孤儿。
增进残障人福利,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加快推进市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项目建设,逐步完善社会福利机构设施类别。
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依法开展慈善组织认定登记、公开募捐资格许可,加强和改进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的监管。
加强慈善超市和捐助站 13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点)建设,完善经常性捐助服务网络。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213 (来源:搜狐) 养老服务业发展路漫漫 从市民政局近期开展的调研可以发现,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根
深蒂固,家庭养老仍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过去一年,我市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建设和运营补贴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设施覆盖率;通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护理型床位,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的紧密对接和资源整合等。
然而,市民政局不久前开展的调研显示,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漫漫长路上,依旧有不少困扰因素。
养老观念相对保守落后 “我老了,就去养老院。
”从小在市区长大的“90后”独生女孩小赵轻松地说。
和她态度不同的是,小赵已经年过半百的父母却担心女儿以后的生活压力。
“即使对象不是独生子,即使我们都有养老金,也解决不了需要照顾的问题。
”小赵的父亲迷惑地说,“虽然不十分乐意,不过最后应该还是得去养老院。
”而此时小赵的奶奶却在老家独自生活,几个儿女不定期前去探望。
坚持在老家生活,既有儿女们感觉老人入住养老院显得子女不孝的原因,也有老人不愿意的原因。
“都是一些没有子女的人才去养老院。
”这是小赵奶奶的看法。
采访中发现,和小赵的家庭相似,面对养老问题,老中青三代各持不同态度的家庭数量不在少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
从市民政局近期开展的调研可以发现,受传统观念和现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根深蒂固,家庭养老仍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群众对民办养老机构存在偏见。
”我市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是没有弄清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办敬老院、福利院的区别。
”除此之外,由于子女担负着养老的主要责任,而相对于人均收入,民办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养老服务的需求对象支付能力不足,特别是农村赡养老人负担太重等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市社会化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象很可能继续存在。
养老机构软、硬件发展滞后 “得知民生养老院要在年底建成,我们一群老人十分欣慰。
再往后拖,我们这群高龄老人可能等不上了!”近日,居住在火电厂社区的姚老太太给记者发信息如此说。
原来,像她这样钟情于公办养老机构的老人还不少。
然而,由于目前公办养老机构绝大多数为农村收住“五保”老人的敬老院和城市收住“三无”老人的福利院,而这两种机构很少对社会老人开放,因此他们这群老人入住公办养老院的心理需求很难实现。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目前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尚未达到河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要求的35张以上。
另外在养老机构的组成方面,城区呈现出公办少、民办多,乡镇呈现为公办多、民办少;公办机构政府自营多、委托社会经营少;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设施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不同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区居家和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高、功能完善,有的县、区还处于起步阶段等。
在姚老太太的短信中,她还透露出自己的需求:可设助浴、剪指甲、理发等单项有偿服务,装修细节考虑周全,如坐便器高一点,尤其医疗方面如老人针灸、推拿按摩不可少。
然而在目前的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
同时,养老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数量少;护理人员工资待遇低、流动性大,持证上岗率有待提高。
在居家养老方面则显得运营困难,主要体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场地紧张、 14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社区基础设施不配套、新建社区无规划等,并且由于缺乏资金来源,这些机构即使成立了也运营困难。
政策落实有待加强 近日,一份由市城市管理局回复的《关于民办养老机构使用燃气享受优惠价格的复函》让新成立的市老龄协会会员们兴奋不已。
“对用气价格优惠的政策落实,将大大增添我们的干劲儿和提高我们的投资热情。
”一位养老院负责人这样表示。
但不可回避的是,市民政局前不久组织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调研显示,由于历史欠账问题,很多优惠扶持政策难以落实。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由于政府财政投入限制,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明显不足,只有依靠加速发展民办养老院来弥补。
与此同时,市政府文件规定的针对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用气、取暖、有线电视等减免政策,在有些县、区得不到有效落实;养老机构经营利润低、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机构发展所需中长期低成本融资支持缺乏;正在运营的福利机构缺乏流动资金,而福利机构的设施及划拨用地不能抵押贷款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也困扰着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开封网) /Home/Article/index/id/456/aid/46177 解决养老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我们国家的老年人是全世界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我们碰到的养老问题也是最为复杂的。
要想解
决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养老问题,仅仅靠出台一些好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发挥聪明才智来满足这个需要。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据民政部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
邬沧萍介绍,由于早期人口政策的原因,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高峰人口,在2010年以后陆续进入老年期,成为庞大的新一代的老年人。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城镇化的发展,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千万的速度快速增长。
很明显,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邬沧萍表示:“养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仅要依靠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更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要双管齐下,两只手一起抓。
”据了解,自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法颁布以来,我国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同时,逐步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制度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
“重要的是,要保证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位。
像这次福建、湖北、黑龙江等8个省区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一项好政策,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多方博弈,如果没有后续的配套政策跟进,很可能跑调走样。
除了靠用人单位自觉遵循外,有关部门还应建立配套制度,让护理假成为子女的真正权利,成为老年人的真正福利。
”邬沧萍说。
15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充分发挥居家社区养老的重大作用 《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22.9万张。
邬沧萍表示,对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对很多生活比较困难的老年人来说,在家养老是最合适的选择。
“解决养老问题,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单纯地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方面入手,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很多老年人倾向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6年以来,北京市“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
所谓“三边四级”,指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构建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乡落实、社区参与“四级”服务网络,依托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区域性养老服务平台,统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和志愿公益服务,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的“三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朝阳、房山、顺义、怀柔、密云、延庆6区已建成本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并试运营。
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
邬沧萍表示,《规划》提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强农村养老服务。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把体系建起来,而是要不断探索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 “但目前我们还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养老产业人才培养不足,养老行业也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这意味着我们未来需要加大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投入,强化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的地位,比如政府可以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完善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补贴政策,并提高相应工资标准。
同时,企业、高校等也可以共同发力,自觉参与到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的过程中。
”邬沧萍说。
老年人也要再社会化 邬沧萍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就要96岁了,“每天我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外出做一些身体锻炼。
闲暇时间我主要用来看书读报纸。
但是我发现,我所在的社区为老年人组织的活动并不多。
而且,和很多上了年纪的女同胞喜欢跳广场舞不同,很多岁数大的男同胞往往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养老的”。
“我始终认为,养老问题要想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子女、社会组织等出工出力,我们老年人自己也要保持乐观的、开朗的心态,要多和社会接触,进行‘再社会化’,培养我们老年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邬沧萍介绍,《规划》明确提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
培育积极的老龄观,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展老年志愿服务,引导基层老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凭借自身的经验、阅历等可以畅通无阻,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多老年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近年来,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逐步兴起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活动舞台,有很多老年人纷纷参与进来。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难免产生边缘感、失落感等不好的情绪,这都是不利于养老的。
开展老年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生活和精神的归属。
尤其是现在社会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发展进步,老年人也要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避免与社会脱节、疏离。
”邬沧萍说。
(来源:光明日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165 “十三五”养老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老龄人口大国,现有规模下人口老 16 2018
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龄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发改委社会所社会事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璐在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研讨会上指出,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7亿到4.8亿,全球老龄人口大约会到20亿。
报告指出,随着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进入,养老服务的消费市场潜力被不断激发,养老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稳增长、扩消费、惠民生的作用日益凸显。
李璐表示,高龄老龄人口、失能半失能人口、失智人口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的规模会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影响全局的一个基本国情。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2.4亿,占总人口的17.3%,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近1.6亿,占11.4%。
上述报告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养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为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创造有利条件。
据了解,到2015年末,全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数占养老机构总数的比例上升至41.5%。
预计到2020年,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比例将超过50%。
目前,养老产业业态日益丰富。
医养结合绿色通道加快建立,养老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养老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涌现。
老年用品市场日渐繁荣,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适合老年人的食品、药品、服装等供给逐步丰富,相关企业研发的康复辅助器具、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智能看护等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167 国家这些政策的部署,必将加速养老市场重新洗牌 2017
关停2122家养老院,持续4年强措施倒逼养老服务升级 1月2日在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说,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已达2.8万余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
全国民办养老机构达到1.25万余家,同比增长7.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设施分别达到3.8万家和7.8万家。
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提供了医疗服务,提前完成50%的预定目标;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低于30%提升到了46.4%。
2017年,民政部还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国4万余家养老院进行排查整治,处理隐患近19.7万处,依法取缔、关停、撤并养老院2122家。
2月1日,据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是2016年底在中央第14次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总书记亲自部署的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6件实事中的1件,这件事是由民政部牵头。
2017年3月,经过调研和准备,民政部和公安部等几个部委一起联合启动了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
这个专项行动计划开展四年。
2017年主要工作: 第一是对全国41700多个养老院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无论是经过有关部门登记的,还是没有经过登记的,都一一进行了排查,并按照“一地一案、一院一策”的要求进行整改,共整治隐患19.7万个。
经过一年的整改,2017年养老院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大幅度下降,下降了24.9%。

二,提供养老服务的产品进一步得到了丰富。

三,养老院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
养老问题的供需矛盾还是依然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供给方,我们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还不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老年人有效的需要还是不足的,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还是不高的。
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7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2018年,民政部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但是有些问题的整改还不到位。
比如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养老院、养老机构的最基本安全需要,但因为现在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现在采取的一些措施有的还是临时性的,不是从根本上解决的。
日前,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全市420余家养老院进行了全面排查,已经关停了30余家“小散乱”养老院,关停的养老院,多数是具有较长历史的敬老院,这些敬老院的房屋、设施较为陈旧,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下一步,天津市将推动全市养老院自我变革,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重庆市民政局了解到,2017全市对1084家养老机构进行整改,关停不合格养老机构64所。
关停的养老院要么是没有许可证,要么是消防要求不达标。
笔者认为这些措施将增加养老项目的部分投资成本,实力小运营不好的企业将会难上加难,助推了市场优胜劣汰的速度,使养老机构从数量建设迈进质量时代,单体项目是否能盈利将是考验企业经营水平的唯一标准。
高晓兵副部长:出台养老院分级标准,大力支持居家养老 现在特别需要居家养老服务,中国人养老习惯还是大多数人愿意在家养老。
居家养老需要社区给
予支撑,这个方面民政部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试点,在一些地方也取得了成功,我们要推广这些做法,进一步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
2017年通过大检查,通过整改,我们出台了养老院基本规范,我们称作“门槛式”规范,只有达到这个规范才能称作为养老院。
下一步,还要出台分级养老院标准,引导养老院能够在更高标准上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十三五”规划当中对养老有要求,我们也要认真地实施。
这里面主要还是要加大养老院的投入,大家都知道养老院的护理员、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不太好,人才的流失很大,我们也希望在养老院的服务队伍上能够加强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家庭支持政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需求将得到释放 我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消费需求尚未大量释放,服务供给不
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康复衔接不畅。
近日,民政部联合中央综治办、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召开视频会,部署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
会议强调,2018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全面摸清康复对象、社区康复资源等工作底数,建立工作任务清单,细化分解任务;要加快培育服务机构,完善服务网络,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和专业机构支持作用,切实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覆盖率;要打通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患者家庭、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衔接障碍,着力做好转介工作。
要不断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社区支持网络;要加强相关政策统筹,形成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以奖代补、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合力。
各级民政部门将提请各级党委和政府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推动将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及相关保障力度。
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和政策联动。
要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扶持一批示范性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加快发展。
2月1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老龄办主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表示,2018年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研究重度残疾人集中或者是社会化照料护理服务的政策,缓解家庭照料负担;深入推进居家养老、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推动省级层面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高龄、护理、服务补贴制度,加快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延伸:需要警惕的不是养老高端化,而是地产化 据报道,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项目,众多企业纷纷布局高端养老
机构。
记者调查发现,高端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高端化趋势明显,这让许多对养老项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
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服务成为新的产业风口,包括很多知名的地产企业涉足养老领域,开发养老项目并不意外,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健全社会养老体系不可或 18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缺的重要力量。
由此也催生出“养老贵”的话题,理性来说这些企业开发的养老项目,是纯粹的商业养老服务项目,在商言商,无论是其高端养老的定位,还是高档化服务的设计,都可以归咎于市场的范畴内讨论,供需匹配,盈亏自负,自有规律支配,不能简单等同于养老公共供给来讨论。
当然,如果所有养老项目都一味地追求高端化,超出大多数普通市民的承受能力,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更关键的是消费能力能否反过来倒逼项目供给结构的调整。
显然,这点令人担忧。
不得不说,当下的养老地产项目,具有核心价值的仍是地产而非服务,如果养老服务经营收益的预期低于其它商业用途的价值,显然还有待价而沽的空间,即便转型也是上优之选。
发展社会化乃至商业化养老,自然少不了地产项目的支撑,但养老终究是服务供给,地产作为基础资源配置,不应喧宾夺主。
养老服务市场化的确存在高端服务的商机,但始终都是小众市场,如果这些地产项目纯粹是市场化的结果,一哄而上只会使得养老项目名不副实。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许多城市相继着手制定诸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项目,其中少不了政策优惠。
诸多地产企业进入养老项目,真正需要警惕的并不是养老高端化的设计,而是养老的地产化倾向,成为低成本、低门槛获得土地资源、市场资源的筹码。
避免地产企业高端养老开发的虚火,既要扬汤止沸,更要釜底抽薪。
一方面在养老服务地产项目方面,细化政策设计实行激励扶持与从严约束并举,让拿地办养老容易,变更设计、改变用途以及上市交易变得艰难,阻断地产交易的冲动;另一方面细分让利于市场和让利于民生的关系,在降低养老服务兴办成本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杠杆,调节养老资源的分配,引导养老项目提供更多普适的养老产品,更多向民生释放红利。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174 预计2020年中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比将超50% 近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一书中披露一组最新数据称,2015年末,全国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数占养老机构总数的比例上升至41.5%,预计到2020年,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比例将超过50%。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也将近1.6亿,2055年我国老龄化达到峰值,65岁以上老人达4亿。
养老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老年人口大国,在2020年前后,我国还将迎来老龄人口进一步快速增长阶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璐向央广网记者分析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上升期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小型化、少子化的趋势,全国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
同时,60年代出生的人即将迈入60岁关口。
“他们的养老观念、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将明显区别于50年代的人,对各层次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李璐说。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40年,将突破4亿,2050年将达到峰值的4.8亿左右。
届时,全世界老龄人口约为20亿,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其四分之
一。
而随着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的广泛进入,养老服务的消费市场潜力也被不断激发,养老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养老最大需求量在于96%的社区居家老人。
那么,社区养老到底需要为老人提供什么服务?此前有报告称,目前来说,对于社区养老的需求底数没有摸清,比如社区老年人低龄、高龄、超高龄各有多少;自理、半自理、不自理各有多少等等。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求相对失衡,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比重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璐认为。
资源向失能半失能人群倾斜,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比例将不低于30% 19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根据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超高龄老年人口、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失智老年人口,以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快速增加。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顾严谈到,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加大,扮演着补充角色的机构养老,这些年也发展迅速,养老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快速增加。
顾严还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一是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增加。
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0万个,比上年增长20.7%,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
二是养老床位数不断增加。
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比上年增长8.6%;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比上年增长4.3%。
除了数量的增加,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越来越多养老服务机构目前不仅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等服务,还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及文化娱乐活动等服务。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中心《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的抽样调查统计,87.6%的养老机构有室外活动场地,84.2%的养老机构有文化娱乐设施,61.5%的养老机构有体育健身设施。
不仅如此,该书表示,养老机构的结构更加合理。
机构养老服务资源进一步向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倾斜,护理型服务资源进一步扩大,护理型床位占比明显提高。
预计到2020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比例将不低于30%。
(来源:老年福祉学院)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175 打通国家养老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老龄化这一内涵庞杂而深刻的社会学概念时,很多人难以提供清晰的解答。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
“老龄化社会”+“准备好了吗”,得到了1200多个新闻报道结果,最早的文章写于2004年。
追问的对象因时而变,有时是问中老年人,有时是问资本、社会、社团组织,有时是问子女,甚至有时候是外媒问中国,既有殷切的问,也有怀疑的问。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准备好了吗?
”并不能轻易地得到一句“时刻准备着”的回答,就像人不是一天变老的,社会老龄化的后果也缓慢显现。
即便在学者眼中,政府、企业、父母和子女也在十几年适应过程中更新着思考和答案。
“未富先老”“未备先老” 记者在济南一家西餐厅外的广场上看到这样有趣的一幕:三位六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一个吹竽,一个拉弦,一个唱戏,自得其乐。
这代表年轻与商业的西方餐饮文化与传统与故旧的本土戏曲文化显得并不冲突,居住在城市里的老年人以寻找自身生活空间的方式彰显着他们的存在。
其实,当下老龄化加重问题在很多学者眼里已经不是一个轻松的画面,而是关系到社会未来几十年发展的重大问题。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认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约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
二。
二是人口老龄化增速快。
从2000年到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上升12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则上升24个百分点。
三是应对任务艰巨。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
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相叠加,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相交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异常艰巨。
“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
如果出现公共政策失灵,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说,“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杨燕绥认为,目前,中国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难题:老龄人口的养老 20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体系和老龄产业发展滞后。
因此,部分早退休领取最低养老金的老年人群进入高龄失能阶段后,很多人将因无力购买护理服务而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76岁的杨明杰是一名家住济南的退休工人,由于妻子过世,儿子在外打工,他决定搬到养老院,“起码有个人照应”。
但在市区找了一圈后,每月只有不足3000元退休金的杨明杰发现多数养老院他都承担不起,“条件稍微好点的每月都要2000多元,条件太差的还不如住家里。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当前中国老年群体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匮乏,财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工资收入等偏低的现象。
无钱养老、养老消费低迷,成为制约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费需要财力作支撑,如果老人的经济承载力低的话,养老产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明显的“未富先老”现象。
西方国家的老龄化程度虽然高于中国,但是它们的富裕程度也远远高于中国。
“一床难求”和“吃不饱” 老年人口群体不断扩大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养老压力的同时,也给养老产业带来了机遇。
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2万亿元,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在现实中,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尚处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老年人口有效需求总体不足、产业盈利模式模糊、政府扶持政策还须落地、产业链条不够成熟等问题。
据民政部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还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但“一床难求”的另一端,却是高空置率。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全国平均达到48%。
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负责运营管理的济南养老服务中心,目前设有500个医养结合床位。
据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有2300多名老人登记排队,真正是“一床难求”。
相比于济南养老服务中心的“挤破头难入住”,另一些养老机构则有些“吃不饱”。
红夕阳老年公寓是济南最早的一批民办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目前院里配有数十名专业医护人员,还有两辆救护车,公寓里的心电监护仪、吸痰机等设备也比较齐全。
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却没有换来高入住率。
据红夕阳院长张萍介绍,目前400多个床位才入住了40多人,入住率仅有一成多。
一位北京民办养老机构的从业者告诉记者,他曾想在济南开设一家连锁养老机构,但因找不到合适场所只能作罢。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城市土地寸土寸金,民办养老机构很难取得政府划拨用地,养老机构没有土地就意味着要面临着房租水涨船高、土地出让、房屋拆迁等重大经营风险。
一些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养老机构投资大、风险高、回报慢、收益低,包括银行在内的社会融资机构,对养老机构申请贷款多是避而不谈的,不愿意放贷。
民营资本进入门槛高、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引入,成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
“国家制定的养老行业政策,经过层层传导后,‘政策红利’往往是逐级递减而不是递增,所以如何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尤为迫切。
”山东省老龄办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养老用地难,融资、运营以及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困难外,像养老专业人员匮乏、养老机构运营不规范等因素,同样制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活到老,干到老”现实吗 除了健康负担、养老负担,人口红利锐减、冲击劳动力市场也被一些专家认为是人口老龄化的后
果。
但也有专家提出,无论是从老年人本身需求还是社会发展观念转变来看,未来会有更多老年人或退休者重新走向社会。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解决衣食无忧的问题以后,参加社会生产、给社会继续提供财富,其实是一种责任和需求。
现在,很多退休的人不需要别人抚养,他们本质上是劳动人口而非抚养人口。
采访中,一些老年人确实希望在退休后从事一些志愿工作,他们觉得这不仅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益。
济南一位退休干部表示,“一个不只是靠退休金,而是有日常收入和消费能力的老人群体,他们可以带动就业,产生正面影响。
”“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一个必然趋势。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都在65岁或者更高年龄退休。
在美国,大学教授没有退休年龄,只要能上课,80岁、90岁都可以继续工作。
未来,基本上年轻劳动力会普遍减少,会进入深度老龄化进程。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彭希哲说。
专家介绍,在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人参与工作,不仅仅是自助自救,也有缓解社会危机的作用。
“活到老、干到老”“发挥余热”,过去通常是对晚年生活的积极鼓励,而在老龄化社会,却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1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19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而非“社会养老”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人口流动性的加速,以及生活习俗的改变,中国几千年延续
下来的几代同堂的传统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返。
原来的“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的传统家庭生活模式正在消失,“空巢老人”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我们一生中还能见到父母多少次?”一道看似平凡无奇的亲情计算题曾在网上引发极大的共鸣。
很多飘在异乡的网友直言被“看哭”。
近日,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披露,2020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
伴随老龄化进程,失能、高龄、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也将大幅增加。
根据测算,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4200万,2030年的6168万,2050年的975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的2900万,2030年的4300万,2050年的1.08亿;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2020年的1.18亿,2030年的1.8亿,2050年的2.62亿。
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而非“社会养老” 空巢老年人往往容易陷入孤独抑郁的心理黑洞和缺乏支持的生活困境。
老年空巢化、老年高龄化和老年失能化交织在一起,已经成为长寿时代的大趋势。
在少子老龄化时代,要维系捉襟见肘的家庭养老功能,就要促进“养老在地化”和“养老就近化”的结合。
“养老在地化”是指健康活跃的老年人最好能在熟悉的、有归属感的地方养老。
老年固化现象告诉我们,老年人不适宜长期异地养老,容易“水土不服”,产生矛盾和烦恼,所以居家养老模式从情感上是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这也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
客观上,异地医保难以结算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如果是居住处在空巢状态,居家养老也存在着很多风险。
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脆弱老人和失能老人而言,困守孤城的居家养老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恰恰可能有很多无奈和风险。
针对居家养老的风险,应对的策略至少有二:一是未雨绸缪,选择护理型的养老机构,完成养老方式的转型。
二是完善社区助老服务,以社区助老之长济居家养老之短。
但社区助老服务能否开展起来,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社区中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口规模,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这样的服务是否符合规模经济的原则或者说是否有利可图,等等。
社区服务包括工具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前者可以是有偿,后者可以是公益慈善。
中国在社区助老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养老就近化”是指亲子关系在居住方式上最好保持有距离的亲密,代际分开居住模式契合“端过一碗汤去不凉”的亲情距离,老人通过迁徙投靠儿女或者相反,老人和儿女可以也最好同在一个地方生活,但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圈子,保持距离以示彼此尊重;同时距离还不能太远,否则影响亲密度。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来得复杂和严峻,即使子女在身边,脆弱的“4-2-1”家庭结构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回望过去,家庭养老不仅是制度化的传统,而且是人性化的安排,作为最贴近人类情感、最能满足老人心愿的养老模式可惜如今已经渐行渐远。
“养老社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应于不同类型的老人,需要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养老院和养老服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版)》,国家提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方针以及9073(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人进机构养老)或者9064(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实现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机构养老)或者XYZ的养老格局。
“养老社会化”反映了养老在家庭和社会之间分工的变化,就是在养老市场的分工体系中,家庭并没有放弃养老的责任,但向社会转移了养老的职能,所以是“社会化养老”而非“社会养老”。
今后,中国要高度重视社区助老和机构养老的发展,但这两方面的亏空实在太多,所 22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以我国不仅是众所周知的“未富先老”,而且是令人担忧的“未备先老”。
以我之见,当下我国机构养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其一是床位数总体上供不应求和结构性闲置现象并存。
口碑好的公立养老机构皆有排队现象,而成长中的民办养老机构还缺乏市场信誉和公信力。
其二是在养老产业化和高端化的风潮下,机构养老的市场价格被不断推高,有些入院门槛奇高,将很多想去机构养老的老人无情地挡在了门外,导致资源供给与有效需求的脱节和错位,叫好不叫座。
其三是养老机构的内部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还有待提高。
有些机构的老年人被集中管理,缺乏表达个人意志的机会、自由的空间和欢愉的氛围。
由此,提出“去机构化”和“居家化”的改革方向。
据介绍,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
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
与此同时,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
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堪忧。
他们通常居住房屋透风漏雨,院落破败不堪,院门房门形同虚设。
加之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
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
对应于不同类型的老人,需要提供具有不同功能的养老院和养老服务。
对活跃老人而言,老年公寓或许是合适的选择,关起门是小家,打开门是大家。
对失能老人而言,老年护理院则是必然的选择,老年人在这里可以获得专业的护理,过有品质的失能生活。
对一般老人而言,生活在不同档次的养老院或者福利院,只要一日三餐无忧,日常生活有人照料,也有一起闲话的朋友,不至于太孤独寂寞,就基本可以安养、乐活和善终了。
我认为,考虑到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养老任务极其繁重,是一个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人道主义问题。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要坚持“共享”:一方面追求“养老的适度福利”,体现养老的国家支持和社会反哺责任;另一方面要追求“养老的公平共享”,维护老年人安全,避免老无所养和老无所依。
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而非“社会养老” 国外如何面对养老的:日本:有大量与老年人有关的养老设施,包括可以利用“护理保险”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和“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以及民间运营的“收费老人院”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等各不相同。
荷兰:荷兰政府鼓励所有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
无论是老人拥有房产还是租房,国家都会在其偿付能力基础上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补贴。
对于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或者患有严重疾病需要有人专门护理的老年人,养老院成为荷兰养老体系的集中保障。
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体系首要功能是养老保障,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医疗保障和住房、子女教育等功能。
一般家庭养老主要靠老人自己的公积金,也有少数是老人住房的“反向抵押”,即将住房抵押给政府,换取每月支取的款项。
美国:最为人们熟悉的一类养老服务是“护理服务设施”。
除了一日三餐、个人照料等服务,更关键的是可为那些不需要住医院、但有更高护理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长期专业级别的医护服务。
设施内配有医疗人员值班,也分别受到联邦或州政府的认证、监督甚至定期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设施服务价格不菲,但也是接受美国政府医保项目资金的“大户”。
加拿大:最为普遍的是各种档次的“独立生活”老年人公寓,接收的住户是生活能完全自理的退休老人。
这类老年人公寓楼中除了一般公寓楼所拥有的私密生活空间和各种锻炼活动设施外,还提供医疗监测和应急支持、餐饮、清理房间、洗衣、组织社交和娱乐活动等老年人所需的服务。
(来源:搜狐)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202 23 2018
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龄化已走近,“带薪陪床”还有多远 在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工作的90后女孩小栾,是一名独生子女。
她的爱人也是一名独生子女。
小栾刚结婚不久,如今生活在北京。
小栾告诉记者:“我的老家在山东,爱人老家在山西。
现在我们两家的老人都还身体健康,我们会趁节假日回两家看看。
可是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需要照顾孩子,几位老人又远在外地,将来一旦老人生病了,我们平时工作又忙,没有足够的护理时间,想想就让人发愁。
”像小栾这样的家庭全国还有许多。
专家表示,由于此前人口政策的原因,造成了如今很多年轻家庭将会面临多个老人需要抚养的严峻问题。
日前,全国老龄办发布2017年全国“十大老龄新闻”,其中提到,截至2017年年底,黑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8个省区市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
新闻一出,立即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
“出台‘带薪陪床’制度当然好,这样照顾老人会方便很多。
可是能否落实呢?
”小栾有些担忧。
让老人得到来自子女的照顾 记者梳理发现,福建、黑龙江、湖北3省在护理老人的时间长短以及护理期间是否带薪等问题上规定各不相同。
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福建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独生子女的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持其子女进行护理照料,并给予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的护理时间,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对赡养人、扶养人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便利,并给予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的护理时间;对独生子女照顾失能或者患病住院老年人的,每年护理时间应当累计不少于15天。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黑龙江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十二条规定,老年人患病住院期间,子女所在单位应当给予其陪护假。
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20日,非独生子女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0日。
陪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湖北省老龄办有关同志告诉记者:“由于各省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在最初调研的时候,就有很多企业员工表示,希望延长护理时间。
因此我们在《办法》里只设下限时间,没有设上限时间,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子女护理时间,减轻了老人怕耽误子女工作的不安和自责。
也正因为如此,和福建、黑龙江等省份提出‘护理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不同的是,我们充分考虑到企业的情况后,在这方面没有作出硬性规定。
”“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精神的重要依托和养老的基本单元,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赡养、扶养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道德要求。
为使更多老人能得到来自子女的亲情照顾,而且为避免用人单位对独生子女就业的排斥,我们今后也将继续努力,进一步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
”湖北省老龄办有关同志表示。
“带薪陪床”抓住了老龄问题的焦点和痛点 据黑龙江省老龄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黑龙江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70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8.5%,且呈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少子化四化并发态势。
黑龙江省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高,留守、空巢老年人患病住院的护理问题已成社会性难题。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各方面普遍认为,设立陪护假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在父母患病住院期间的后顾之忧,减轻这一部分人的医疗护理负担。
”这位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老年人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会是社会热点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大,遇到的养老问题也更多。
“以此次设立护理时间为例,老年人生病住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短期治疗,一种是长期治疗。
然而无论哪种情况,在入院之初都急需家庭成员或者子女的照顾。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今后老年人入院治疗的可能性和次数都会增加。
法律规定带薪护理老人的想法是很好的,体现了人文关怀。
但是,实际执行 24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起来将面临不小难度。
另外,为了保障落实,一方面当事人需要开具准确的老人住院证明,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需要认真准确地进行核查。
这样又在无形中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
”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此次8个省区市的做法,抓住了当前老龄问题的焦点和痛点,通过立法提出解决方案,是补齐老龄工作短板的一个重要举措。
“此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要作出相应适当补贴安排。
这样做也可以缓解企业的部分压力。
”解决老龄化问题、推进老龄工作,根本上要靠制度安排。
独生子女家庭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和相应困难,政府应该及时予以解决,这是落实执政为民、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
“此次8个省区市的做法既是老龄立法的创新,也是关切制度安排,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健全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党俊武说。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邬沧萍表示,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位。
多措并举减轻独生子女负担 随着部分省份护理假制度逐步出台,人们开始关注,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家庭乃至全社会又该如何应对?
董克用建议,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在遇到老年人抚养方面的问题时,更需要采取社会化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发达国家,亲人住院是不需要家属陪护的,甚至连探视时间都有严格规定。
老年人住院后,由医院全权照顾,包括医疗和生活起居。
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出台更为合理的医院管理制度,减轻独生子女家庭负担”。
党俊武表示,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社会化养老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择。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养儿防老,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子女无法在父母身边工作,时间和空间都出现错位。
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17年9月,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已达2.8万余家,养老床位近700万张。
同期,全国民办养老机构达1.25万余家,同比增长7.8%;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型养老设施分别达3.8万家和7.8万家。
截至2017年11月底,我国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国93.4%的养老院不同形式地提供医疗服务;养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由2015年的低于30%提升到了46.4%。
“其实机构养老、社会化养老是一种进步,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无论老年人进行何种选择,都是老人的自由。
要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党俊武说。
邬沧萍说,除了一味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在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由于过去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完整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比较低。
在社会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他们很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除了对老年人进行更多的陪护以外,还应该鼓励、帮助老年人‘再社会化’,培养老年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真正减轻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负担”。
(来源:中工网)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206 社会学专家告诉你,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有哪五个特征? 当前,我们赖以为生的老龄特征逐渐强化的社会具有一些什么特点呢?我尝试着回答如下:
第一个特点是快速老龄化过程中可能“断裂”的特点。
我们知道,从成年型社会到老龄型社会,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美国经历了20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几十年。
中国人口转型的这种宏大叙事,书写的是压缩式、超越式发展的历史,可能不到20年。
2016年,我们60岁以上人口超过16.7%,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8%,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影响下,又发生着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运动,大多数老龄人口难以进入城市,给这个时代打上很强的断裂特色。
这种断裂表现为双重断裂:一是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区位断裂与代差断裂,二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现代与传统的断裂。
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找到一些解决办法。
第二个特点是老龄化社会与少子化社会共生的劳动力人口缩减的特点。
中国的老龄社会是老龄化 25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与少子化并存的社会,也是政策性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老化形成的双重老化社会。
2015年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计生改革的制度红利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老龄化与少子化共生的现象将长期影响我们,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还会持续下滑,但持续的下降,正在逐步瓦解传统型“中国制造”的劳动力基础。
中国如果不在近期完成经济转型,提升技术水平,以后很难提高竞争力。
现在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取之不尽,其实农村已经很难找到40岁以下的劳动力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开展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第三个特点是老龄化中的血亲社会向姻亲社会转变的特点。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资源更多借助的是老年夫妻互养,而非子女。
传统社会,老年人会选择跟随某个儿子完成养老过程,孝道从文化结构上支持这种养老安排。
但现在,子女离开父母进入城市打工,家庭中血亲关系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姻亲关系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养老功能。
这种家庭制度的体制性变迁在两千多年有详实文字记录的历史中,应该是第一次。
这个新变化,也正在更为深重地影响老龄社会逐步深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社会结构。
在少子化过程中,年轻夫妻更多地使用的是姻亲关系来教育子女或互助养育子女与养老,在城市,丈母娘比婆婆有更多的家庭决策权,这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们不能简单说这个现象好不好,而应该将这个现象当做社会事实去研究,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看看中国的现在与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样? 第四个特点是老龄社会中老年政治显现的特点。
传统社会的政治是老人政治,现代社会曾经有所消解。
但在老龄社会,老人政治会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
我们注意到:老年人集体锻炼身体、练气功、跳广场舞、旅游等,这个现象说明老年人更易于组织起来,他们的组织成本低。
不要认为老年人只关心社保,研究过老龄化历史的人知道,美国的“灰豹党”曾经非常厉害。
美国的总统竞选,老年人的投票率高于青年人,法国也是。
为什么?他们有时间,有思想,他们在变老的过程中强化了对政治及对未来命运的关心感,逐渐生产出了与老年权力相关的政治意识并形成了他们的政治表达。
我国环保、抵制日货等社会运动案例显示,老年人的参与比例也在显著提高,我们应该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过程。
第五个特点是老年空巢和青年空巢并生的特点。
原来说在老龄化过程中,由于子女数量的减少,父母亲会在45-50岁就进入到空巢时期,研究者更多地关注了老年空巢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问题。
但在今天的现在化过程中,青年人也开始晚结婚或不结婚,由此也形成青年空巢家庭,客观上形成了老年空巢和青年空巢并生的社会。
这也是传统社会根本没有碰到的一种全新的社会组合现象。
而且在老年空巢的过程中,老年丧偶者越来越多,女性老年空巢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凸显出来。
子女因为财产继承等原因,反对老年父母再婚,这使老年同居问题,或者老年不同居但“约会”问题越来越多。
于是,代际之间的矛盾与老年同代人的矛盾开始彰显。
(来源:《中国民政》) /Home/Article/index/id/454/aid/46215 热点新闻 全国老龄办机关举办2018年离退休干部新春团拜会 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办举办机关离退休老干部新春团拜会。
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办党组成员吴玉韶、肖才伟、朱耀垠出席团拜会,在京离退休老干部及机关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绍忠主持会议。
团拜会上,人事部汇报了2017年的老干部工作情况,办领导为积极参加离退休党支部政治学习的 26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老党员颁发了“带头学习奖”,老干部代表发了言。
老干部对老龄办党组在过去的一年里对离退休人员的关心关爱表示衷心感谢,对2017年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做好老龄工作、改进老干部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办党组书记王建军代表办党组向老同志们拜年。
王建军主任详细介绍2017年全老龄办重点工作情况,希望老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老龄办工作,要求机关各部门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来源:全国老龄办) /Home/Article/index/id/457/aid/46187 政策法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 鲁政办字〔2018〕18
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的愿望和需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一)落实规划目标。
各地要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山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7〕2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22号)有关要求,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宜居环境。
未按规划要求配建、不能同步交付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的住宅小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综合验收备案。
2018年,每个县(市、区)建成2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二)加强统一管理。
配套建设和调剂配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与政府已经资助建成的公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在不变更产权关系的前提下,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登记管理,通过招标、委托等方式,根据实际无偿或低偿提供给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使用,未经民政部门同意不得改变用途。
因城市拆迁或其他原因无法保留或改变用途的,由相关单位在本区域内提供不少于同等面积的养老服务用房。

二、培育壮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 (三)加大引进培育力度。
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以为高龄、失能、空巢、独居等重点老年人群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社会化市场化生活援助服务为中心,兼顾广大老年人其他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
2018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或培育1家社区居家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落地。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加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牌子,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四)发展龙头品牌组织。
以老年人需求为核心,支持大型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支持养老专业服务组织跨地区发展,支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拓展服务领域,规模化承接、连锁化运营社 27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一批知名养老龙头品牌专业服务组织。
(五)支持开展互助养老。
支持单位、团体、家庭、个人利用自有房产和其他资源设立养老互助 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
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小额定向公益慈善项目等形式引导企业、团体、个人捐资,为特定老年群体购买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
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完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立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反馈激励机制。

三、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 (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支持民办非营利性养老专业服务组织一次注册、多点运营,在注册地
辖区内运营多个服务站点的,由运营地县级民政部门参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管理办法实行备案制,不再另行注册登记。
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重点优抚对象等政府支持、优待的老年人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经履行相关程序,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交由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承担。
(七)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省财政继续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22号)规定,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开办补助。
由专业机构和服务组织托管运营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鲁政办字〔2016〕22号文件规定继续给予经费奖补。
县级可视当地农村幸福院运营状况,按入住老年人数量给予一定扶持。
(八)实行激励奖励办法。
对连锁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上门服务居家老年人数量多、群众满意度高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具体奖补办法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将优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纳入山东省品牌建设规划,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6〕24号)规定和相关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奖励扶持。

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九)加快推进“互联网+养老”。
大力推进以养老管理平台、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养老服务信息网为主要内容的“两台一网”建设应用,2018年年底前实现省市县联网运行,以信息化手段整合老年人需求信息和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积极推广智慧健康老年用品,保障失能失智老年人需求。
(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
支持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所需资金主要由基本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市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确定。
到2020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实现“嵌入式”发展或签约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常住老年人群,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养老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比例达50%以上,二级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的比例达60%以上。
(十一)加快标准化建设。
加快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建立设施、服务、管理全流程标准体系,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养老服务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诚信、规范运营。
指导养老专业服务组织加强服务合同管理,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与从业人员、消费者签订服务劳务合同,明确服务清单和服务要求,鼓励推广使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三方权利义务关系。
(十二)加强质量评估监督。
制定全省统一的星级评定标准,根据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服务管理、用户评价等情况,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开展星级评定。
加强对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监督管理,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估,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对使用政府提供服务用房、落地后3个月内不开展服务、转让转包服务或经评估服务质量不达标、内部管理不规范、服务对象不满意的养老专业服务组织,及时予以调整清退。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意见贯彻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8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2018年2月3日(此件公开发布)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2月3日印发(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Home/Article/index/id/462/aid/46169 养老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与税收扶持机制研究 内容提要: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枝独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展缓慢。
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发展最直接有力的工具变量。
在当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机遇期,从改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应改革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调控经济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推动养老保险第
二、第三支柱的建立和完善,以达到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优化和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目的。
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23086万人、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和10.8%,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
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在当前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削弱的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被寄予厚望。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失衡,第二第三支柱发展滞后,总体覆盖范围较小,整体上难以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在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背景下,提高养老金水平和企业降费的双重压力使得几乎是单一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加“难支”,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信力受到挑战和质疑。
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发展最直接有力的工具变量。
在当前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要机遇期,从改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全面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调控经济和资源配置的功能,补齐养老保险三支柱功能短板,合理调整制度结构,优化养老保险制度安排,有利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及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发展并不均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枝独大”,造成第一支柱挤压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第二第三支柱发展缓慢又不得不做大第一支柱、三大支柱之间无法有效衔接的恶性循环局面。
从税收角度看,税收政策通过影响不同支柱养老保险的支付成本以及预期的未来净收益率来改变各经济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养老保险需求。
根据养老保险在缴费、投资和养老金给付这三个阶段是否征税,可以将养老保险征税模式分为EET、TEE、ETT、TTE、EEE、TTT六种(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
当前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覆盖率和养老金水平形成了掣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养老保险与税收制度改革正当其时。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完善,但由于统账结合,公私不分,问题重重,亟需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沉重,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下行趋势 29 2018年2月7日《每日养老资讯》 明显,这其中关键症结就在于其简单地将个人账户引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而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遗症。
“统账结合”是一个在所有制、财务机制、责权关系上的混合制度。
李珍教授等对个人账户的评估显示,个人账户微观不经济,保障水平被显著拉低;宏观无效率,社会福利损失较重;产权不明晰,政府和社会被绑架;有负外部性,治理环境趋于复杂,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个无效的制度。
如果继续将个人账户放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内,无论做实还是实行名义账户都不能解决问题。
在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下,虽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征税模式为EEE,但28%的缴费率使得企业不堪重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再沉溺于那些本应舍弃的早期制度设计,不能再对制度设计时希望利用两种制度优势的良好愿望抱残守缺,必须对“统账结合”制度进行改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降税减费,仅靠降低其他几个险种的费率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加以剥离,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立自愿型的个人养老储蓄账户。
如此,既可以根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私产权不分问题,又有利于降低费率减轻企业负担。
关键是统账分离有助于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建立覆盖全民的平衡的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第二支柱发展缓慢,企业年金计划覆盖面小、参与率低、整体规模小、补充养老功能不足。
2016年末全国有7.6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232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0.4%,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1075亿元,而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3965亿元,占比较低。
在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占主要份额,民企占比很小,与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的身份不相符合。
为了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从2004年颁布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到2013年《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103号)的发布,正式确立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采取EET模式,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在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EET税收优惠模式对企业年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效果,但成效并不明显。
除经济大环境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因素以外,主要是由于年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完备与政策长期效应不足导致的,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是扩大企业年金制度参与率的根本动力。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制度发展几乎为空白,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储蓄养老账户,但发展潜力巨大。
在我国,商业养老保险被认为是补齐第三支柱短板的主要实现方式。
但当前我国居民仍倾向于传统银行储蓄,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认知不深,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第一支柱缴费对第三支柱投入造成了挤出效应,关键还是针对个人投保商业养老保险,国内这些年尚未出台实质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征税模式为TTT,这是导致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积极性不足的重要原因之
一。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已讨论多年,为加快推进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政策落地,2017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落实好国家支持现代保险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商业保险机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
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养老保障。
”《若干意见》确认了商业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凸显商业养老保险的“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专业作用,通过个人税收递延鼓励人们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从而为不同群体提供补充的养老金制度选择。
由上观之,税收制度优化设计是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市场发育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要充分认识到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及其巨大影响。
通过税收激励来促进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短视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强自我养老积累进而减少老年贫困,从而降低政府在养老金上的支出,而且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看,有利于降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减轻企业养老支出负担。
同时,也有利于统筹解决政府在养老保障领域的“错位”与“缺位”问题。
此外,寿险市场的培育,引导储蓄流向资本市场,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被视为股市的“压舱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发展及税收优惠政策经验借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福利危机引发的以“紧缩”为标志的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美国

标签: #天津 #爱玩 #人工智能 #流量 #套餐 #流量 #课程 #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