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微信我们会多寂寞,微信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什么时候开始 6
姻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名誉主编:袁仁国主编:李芸编辑:于思奇校对:王心怡Te(l押010)51949390E-mail押dushu@ 再不微信我们会多寂寞 姻朱子峡 如果你刚刚使用上微信,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时尚超前,因为全球已有近3亿人在你之前用上了微信。
如火如荼的微信,让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跨进“微信时代”,一切碎片时间被它充分开发、利用,人们沟通和交流方式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微信懂得人有多寂寞 著名作家刘敬元原是《作家文摘》的总编辑,退休已有4年。
不久前在朋友建议下,刚刚开通了微信。
用上以后,他惊奇地发现,电话薄中许多好友早已开通。
那些逢年过节才联系的老友们见了新来的刘敬元,也纷纷现身,以各种有趣而搞笑的表情向他打招呼,好友编剧石林加上他后第一句话便是:“咱们又多了一种联系方式。
高科技真是好啊!” “因为微信,人们走得更近。
”这是刘敬元使用微信后给出的结论。
如今,刘敬元的生活已离不开微信。
闲暇之余,他总是习惯打开微信,看看朋友圈的最新状态。
从微信上获得乐趣的他还成了微信的免费宣传员,拉入好几位老友。
他照搬了朋友当初动员他的那套:“现在最时兴的是什么?微信啊!就跟对讲机一样,可以两个人,也可以几个人同时聊。
这年代不玩微信太OUT了……” 口口相传,也许这便是中国微信发展迅猛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个数据足以佐证微信的炙热:注册用户近3亿,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1月上线的微信,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成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
尽管微信实际上是对现存的包括QQ在内的众多沟通方式的补充,但操作简单的它正让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全职太太王静告诉笔者,她女儿在加拿大留学,母女之间的电话联络早已被微信取代,“用微信聊天就好像我们在面对面地对话,既有趣,又增强了亲切感,而且不受时差限制”。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微信被《新周刊》评为“年度新传媒”,因为“它附身于手机之上,打通了 传统电信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界线。
在当下的半熟社会中,它懂得人有多寂寞,而且正以轻盈的新媒体技术重新构建了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
《新周刊》所谓的“微信懂得人有多寂寞”,实际上还隐含着一层意义,即微信的交际功能———当你使用微信的“摇一摇”功能时,便可认识到同样“摇”手机的陌生人…… 抢搭文化平台 “大家好,我是小开,假期第一天过得还开心吗?” 小开是今年4月1日正式上线的南开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中的虚拟人,师生只要通过微信搜索“nankaiuni”即可加入,并可与它一起互动并获取各种即时信息。
比如当你畅游南开园时,“小开”会为你充当讲解员:“思源堂始建于1923年,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企业家袁述之捐资兴建的科学楼……” 如南开大学一样,如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搭建了微信平台。
只要打开手机,学生们就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活动、讲座、图书馆相关书籍信息,还能查询天气、交通等日常信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名大一女生告诉笔者,她就有许多微信群,宿舍的、班级的、系里的、学校的,还有高中同学群等等,“微信太方便了,同学们基本上都在用”。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被无穷放大的年代,微信的潜力也愈来愈多地被人们开发。
稍许留意,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街头广告,还是电视屏幕,都开始在下方出现一个二维码。
只要你轻启微信,对准二维码,“啪”的一声,便会进入对方的微信平台,了解到他发布的各种信息。
比如你搜一下IIC-Pechino的微信号,便可进入意大利文化处的发布平台,在这里,你可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意大利使馆文化处的活动信息! 自媒体的大能量 相比于5年前的汶川地震,这次雅安地震,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为主的“微救援”平 如火如荼的微信,让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跨进“微信时代”,一切碎片时间被它充分开发、利用,人们沟通和交流方式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台扮演了重要角色。
震后不到一分钟,人们就开始用微信来报平安。
其后,播报灾情、寻人求助、公益捐款、呼吁提醒等信息也让微信等自媒体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不得不说,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
只要你愿意,你自己就是一个媒体。
如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在微信中发表自己的即时之作。
在刘敬元的微信好友中,现年72岁的云南作协副主席、作家汤世杰就每天坚持写两幅字然后上传到微信发表并将此自称为“日课”。
“和他认识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他的字居然写得这么好!现在每天看到他的新作,也是一种享受。
”刘敬元告诉笔者。
“我感觉微信就像是一次革命。
”说起微信,作家王刚感慨万分,“老朋友们不时更新,让你感觉他们就在你的身边。
而他们发表的点点滴滴,也成了一个作家观察和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
” 在王刚看来,微信的兴起,代表一种文化。
“这种移动网络时代的变革,甚至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哲学观,人生中的失去不再是必要的,无需更多的喟叹,因为这里随时随地都能让人获得安慰与弥补。
” 全职太太王静自使用微信后,也开始每天在微信上发点什么,一顿刚做完的晚餐照、宠物狗狗的趣事,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生活 感想。
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微信在丰富人们知 识的同时,也给了他们话语权。
他们从发表中获得乐趣,而这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认识和评判。
必须承认,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这个社会。
可以说,在微信时代,人们不再是一个个个体,更像是一个共体。
王刚对此如此评论:“草根和精英在思想和生活等各方各面互相渗透、互相提高,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种渐进的改变,最终将全面重构社会。
” 无论如何,因为微信,传统的生活轨迹在不经意间被悄悄改变。
微信:天涯若比邻的人际交流 ———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 姻朱子峡 《中国科学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去买苹果4代,你去买4袋苹果。
”通过这句网络笑话便可感知这个时代的变迁。
如今,微信正如火如荼,你对此如何评价? 周庆山:以前我们主要使用互联网工作,在移动通信上仅进行个人交流,微信则将这两者合为一体。
我觉得微信这个东西很好,对人们的生活改变很大。
虽然它是出于商业考虑研发出来的产品,但其开发的很多新媒体的功能,在应用上的影响却远不止商业。
现今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的交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就使之形成了一种新文化。
《中国科学报》:这种新文化有什么特点?周庆山:原来的文化形态比较被动,给你什么你就看什么,现在是交互性的;原来的时间比较“死”,现在时间是由自己控制的;原来是物理空间占主要,现在更多的是网络空间。
在交流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效果比以前强更多,比如对人思想的影响。
这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极大地刺激和开发出来了,形成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科学报》:文化多元化的形成,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平民的参与吗?周庆山:是这样。
以前的文化主导是精英文 化,或者说是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导向的教育作用发挥较大。
而现在,平民文化的参与使我们进入到全民狂欢的年代,文化影响更多是一种互动式的,或者说是民间的。
这有张扬个性,但各取所需,避免了过去那种“空中楼阁”的优点,也有存在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误导式观点。
《中国科学报》:作为新媒体载体,微信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望。
不过,人们在微信中还是更愿意传递关怀和快乐等正能量,你怎么看? 周庆山:这类东西很多,这种通过社交网络发展起来的传播形态,其功能有点像“心灵鸡汤”。
比如说有了烦恼,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心灵上的慰藉和鼓励。
这是以前的文化起不到的作用。
微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这一便捷有效的方式将各自的关心、鼓励和温暖向自己的亲友传递,由此也就能够获得天涯若比邻的亲情和慰藉。
《中国科学报》:微信对于传播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机遇和改变? 周庆山:最起码多了一种传播营销渠道。
在传播学中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发现了“两级传播”的影响规律,即强调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首先经过意见领袖这一级,然后再从意见领袖影 响到公众,单纯靠大众传媒宣传的传播效果比较单向,而通过人际交流这个渠道,往往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人际交流是一种口碑传播,比较突出的是一种带有人际交流的效果,更能让人相信。
这种方式以前是口传,现在可以借用移动互联网。
微信就类似口碑传播,口口相传、互相传递。
人们不一定相信广告,但容易相信亲朋好友的口碑传播。
所以,如果将人际交流和大众传播相互融合,传播效果会更好。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载体,其未来前景如何?会影响未来传媒格局吗? 周庆山:我觉得它们将来会成为主流。
在没有电视前,报纸是主流,后来电视是主流,现在有了互联网,电视将会逐渐边缘化,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人不看电视了,互联网文化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社会形态慢慢往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中国开始推行三网融合,即电视、电话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
美国已经取消模拟电视全面推进数字与网络电视了。
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电视、点播节目、学习与娱乐,因此,未来的传播媒体将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从单渠道走向平台化,从而彻底变革现在的传媒生态,引发新的信息革命。
文化资讯 我国图书馆界首次发布综合性蓝皮书 本报讯近日,我国图书馆界综合性研究报告———《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图书馆界第一次发布综合性蓝皮书。
该书是由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主编、国家图书馆研究院组织图书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参与编写的一份综合性研究报告。
全书分为综述、宏观形势、行业发展、地区实践、专题研究和大事记六部分,共计50万字。
而今后,蓝皮书将以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交替出版的形式编纂,综合报告一般于每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5年规划的第一年组织编纂,主要对上一个5年我国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不晚于同年底交付出版;专题报告一般在综合报告出版年度之外的其他年度每年组织编纂,主要针对当前事业发展的重点、热点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不晚于同年底交付出版。
(李芸)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 本报讯近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 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的通知》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包括
189家藏 书单位的1516部古籍,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 保护单位”有16家。
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上,记者了解到,我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开 展的国家级重要文化工程———“中华古籍保护 计划”是在2007年正式启动。
截至目前,国务院 正式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1375 部古籍入选,命名16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 位”。
(刘畅) 《东京审判文集(精装本)》首发仪式在琼举行 本报讯近日,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了《东京审判文集(精装本)》一书的首发仪式。
在首发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 中心名誉主任、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之 子向隆万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 主任、“东京审判”问题研究专家程兆奇重点阐 述了东京审判的过程、结果和现实意义,总结现 阶段关于东京审判的研究进程及初步成果,并 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概括性介绍。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还将同国家 图书馆出版社联合出版
《东京审判庭审全记 录(英日双档)》一书,目前该书已获得2013 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而这也是迄今为止 第一次将英文和日文庭审记录合并出版的资 料集。
(辛可) 《证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问世 本报讯近日,由“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著,有着投资者圣经之称的《证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问世。
该书自1934年出版以来,多年畅销不衰,被 看做是价值投资的经典之作。
《证券分析》(第
6 版)是1940年版本的升级版,在保持原书原貌的 同时,增加了10位华尔街金融大家的导读,既表 明了这本书在华尔街投资大师心目中的重要地 位,也为这部经典著作增添了时代气息。
《证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由著名经济学家 巴曙松领衔的专业翻译团队历时一年半精心打 造。
(于思奇) “听松·观海—李超2013”画展开幕 本报讯4月29日,“80后”画家李超的“听 松·观海—李超2013”个展在北京三里屯开幕。
近年来,李超的创作走出了“三联画”,更加 关注中国传统与当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这代 人的困惑。
在这次展出中,每件作品都有指向, 似乎都在追求一种极致,或是西方式对立的极 致或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极致。
不得不承认,李超 是一位将当代文化之“矛”与中国传统文化之 “盾”集于一身的艺术家。
(周天) 文化微议 圆明园兽首回归 4
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
这是兽首被掠走后,首次由海外无偿捐赠的方式重返祖国。
算上鼠首和兔首,以及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现在共有7尊兽首回到祖国大陆。
据不完全统计,包含兽首在内,散失在国内外的各类圆明园文物至少有150万件。
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表示,“这是‘绝对的特例’,很难代表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个开始或者起点”。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同样认为,这种回归方式不是大批流失文物回归的主流渠道,重要的是政府要制定有效措施系统地组织追讨。
点评:圆明园兽首铜像能以这种方式回归自然令人高兴,因其受关注程度高,实际上象征意义更大。
看到文物流失的数据,如专家所说中国文物回归及追讨之路还很漫长。
中医药翻译错漏多 中医术语往往蕴涵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若直译,会导致读者不知所云,如将“龙骨”译为“dragonbone”———事实上“,龙骨”只是一种入药的化石,并非龙的骨头;将“失笑散”译为“powderforlostsmiles”———其实“失笑散”只是因为这味药效果太好了,医生用了以后总是情不自禁地笑了…… 国际著名中医翻译学者、来自英国的魏廼杰博士在中国参加研讨会时发现,和国内学者讨论关于中医药的英语表达,有很多都对不上,他认 为,中国的中医药成果要在国际医药与人文领域发挥持续影响力,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世界能够看懂听懂中医药”。
点评:最基本的中医术语翻译及标准化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何谈中医药科技、文化的推广?当然这项“工程”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甚至仅靠一些高校培养人才也是不够的,相关机构应该组织一批高水平的学者、翻译人员,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电子书免费下载惹争议 前不久,当当网宣布,除少数品种外,其他电子书均免费下载,一时引发免费下载潮。
很快,京 东商城在第一时间紧急上架5万本电子书供免费下载。
这股热潮一直持续了三天。
“当当网这次活动,我觉得更多的是在培养读者阅读电子书的习惯,让电子阅读更加深化。
”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欣慰。
但是,“0元电子书”策略,在出版业引起了轩然大波。
免费第一天上午,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作华文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刘方就接到近10位作者的来电,他们对当当网的免费行为表示极大愤慨。
在作家出版社和中国作协的努力下,作家出版社的近千本电子书已全部下架。
究其原因有
二,一是版权方提供的所有电子书,当当和京东没有付费;二是当当网将各家出版单位委托销售的电子书“0元”送人之前,没和出版社打招呼。
点评:这事肯定是当当和京东没理,他们做的是无本的生意,虽然没赚钱,可赚了吆喝———网站人气旺了,点击量大了。
虽说有普及电子阅读的意思在里面,可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送人呀。
舞台剧因闪光灯拍照起冲突 4月26日晚,舞台剧《贾宝玉》首演演出中,许多人都在用相机、手机和iPad拍照,闪光灯不 断亮起。
剧场工作人员多次以红外线灯照射相机取景器示警,个别观众没有停止。
演出结束后,导演林奕华在和全体演员集体亮相环节,举着手机对观众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手中的不仅是一部手机,也是一把刀。
” 林奕华的怒气,很快通过微博传开,不少网友开始自省,并纷纷转发提醒后来者注意。
令人遗憾的是,27日晚的第二场演出中,几位女观众因为拍照上演了更夸张的一幕。
前排一位女观众拍照时闪光灯频闪,后排另外几位女观众大声喝止,之后双方竟然对骂起来。
点评:到网上去晒照片和高科技带来的便捷使得人们总是会忍不住想随时拍照。
再这样下去,可能类似舞台剧、话剧等场所不仅“禁止拍照”,还会禁止带电子产品入内。
复制兵马俑欧洲巡展 最近两年,奥地利某公司在奥地利、捷克、比 利时等15个欧洲国家城市举办巡回复制兵马俑 展,据统计,吸引观众超过300万人次。
该巡展很少在人们熟悉的博物馆举行,而是 别出心裁地选择城市中心商圈,譬如匈牙利布达 佩斯的VAM设计中心、捷克布尔诺的Triniti办 公中心等。
然而,尽管兵马俑在欧洲的名气很大,但除 2008年大英博物馆的兵马俑展外,一些兵马俑 真品展的声势都不大。
点评“:模仿秀”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固然与 策划的精心有关,同时也可以看到兵马俑在欧洲的 影响力之大。
大规模兵马俑真品展不容易实现,国 内的机构需要下点工夫,怎样才让兵马俑为我们发 挥更大作用。
栏目主持:喜平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强震应急与次生灾害防范》

标签: #什么时候 #从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时候 #下个月 #什么时候开始 #什么时候 #如何查询微信是什么时候注册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