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CarbonEnengy,怎么看是不是网络电话

怎么看 0
Lo低wC碳arbo能nEn源engy姻圆园10年11月8日姻周一出版姻第18期主办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姻科学时报社出版姻国内统一刊号院悦晕员员原园园愿源姻邮发代号院员原愿圆 未来20年我国能源安全将面临四大风险 新华社电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安建日前在福建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作了《全球能源格局与中国能源安全》报告,认为我国能源消费零增长点预计将在圆园猿园-圆园猿缘年间到来,能源安全将面临四大风险。
王安建表示,这四大风险是:能源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将持续上升。
预计圆园猿园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苑缘豫、天然气将近源园豫,而煤炭对外依存度也将接近员园豫;能源需求国竞争加剧。
未来圆园年,我国不仅要面对发达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面临着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巨大的能源对外需求;现有国际能源资源垄断导致我国能源海外获取困难重重。
能源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西方发达国家对现有能源资源和 供应的垄断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我国 能源海外获取形势异常严峻;以发达国家为主 导建立的能源市场机制,使得未来国际能源市 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国将付出更高的能 源成本和发展代价。
王安建说,通过系统预测,预计圆园猿园年— 圆园猿缘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源猿援远亿吨油当 量,人均能源消费达圆援怨愿吨;到达能源消费零增 长时我国将累计需求能源苑远亿吨。
面对未来圆园 年巨大的能源需求,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异常严 峻。
王安建认为,面对未来能源安全风险,我国 将本着“加强国内资源开发、立足国内资源安 全、加大走出去力度、最大限度分享境外资源” 的总体原则,全面构建能源安全评估、预警与保 障体系。
(沈汝发吴晶晶) 聚焦 现在的尴尬是我们正处于一个锁死的态势,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这三方面的人正相互对望着,但没人主动往前迈步。
这不是其中某一方的事,要发展智能电网最关键的核心是要让这三者向一个方向努力。
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一个也不能少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电网战略小组主席RichardSchomberg谈世界智能电网建设 □本报记者陈欢欢 RichardSchomberg,法国电力公司创新副总裁、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电网战略小组主席。
仅这两个头衔就足以使Schomberg成为业内的重量级专家。
此外,他还曾自己创建了一家公司,在1980年就创造了18个月销售额600万美元的纪录;在法国高等电力学校做过6年教授;成功设计了价值10亿美元的大型配电系统,该系统可将大量智能节点与实时安全操作紧密连接。
除了在欧洲的工作,Schomberg还是美国能源部智能电网架构委员会会员及NIST架构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一家智能电网公司技术顾问。
同时,他也很关注中国智能电网的进展。
10月28日在北京参加世界智能电网中国聚焦2010高峰论坛期间,RichardSchomberg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他坦承:中国有实力和机会在智能电网发展中走在前列,甚至成为第一个解决智能电网难题的国家。
不过,困扰世界智能电网发展的障碍在中国也依然存在。
技术不是难题 《科学时报》:我们了解到,法国正在为居民更换智能电表,能否介绍法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Schomberg:法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能源构成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我们有18%的核电和15%的水电,因此温室气体排放不多,人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非常低。
但核电的问题是反应堆一旦启动不可能随便关闭。
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决定发展核电时,同时做出另一项决定———将居民住宅中的热水器晚上10点开启,早上6点关闭。
这意味着每天夜间用电低谷时,全国核电站发出的电都以热水的形式被存储起来,从而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个方法,法国家庭都安装了电子电表,能够按时自动发送信号启动和关闭热水器。
这实际上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在法国已经用了40年。
如今这些电表也该更新了,在这次更换的先进电表增加了通信能力,实现了远程读表,今后就不需要挨家挨户地抄表 RichardSchomberg 了。
法国目前有3500万个电表,已经更换了1000万个。
《科学时报》:有人认为储能技术是阻碍智能电网发展的瓶颈问题,是否是这样? Schomberg: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廉价地建立大量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将势必有一个大发展。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项技术还不成熟,成本太高,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通过其他方式来平衡电网中的电力,如抽水蓄能等。
这实际是智能能源和智能电网的不同,智能电网强调通信和计算技术,但智能能源只需要平衡发电和用电,法国的例子已经告诉我们不用智能电网也能做到这一点。
储能技术被一些人称为“瓶颈”是因为这项技术同智能电网的其他技术相比还很不成熟,也许需要5年或者10的时间才能成为替代技术。
《科学时报》:如果储能技术不是瓶颈,那么什么技术会成为瓶颈? Schomberg:阻碍智能电网发展的瓶颈实际并不是技术问题。
比如3周前我参观上海世博会时,思科馆展示了2020年人类的智能化的生活,同现在完全不同,有很大进步。
但是当你参观时也会发现,现在的很多技术已经可以应用到2020年人们的生活中。
但是什么阻止它们应用到当下呢?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水平,而是标准和资金问题。
再举个例子,美国和欧洲都在考虑需 求响应的问题。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不仅仅终止于电表,而是要延伸到洗衣机、干衣机、电视机、电话等家里的各种电器,这实际上就提供了更大的潜力来平衡发电和用电。
电力公司发送价格信息给电器,后者根据价格的高低决定是否工作。
这就是家用智能系统,同智能电网相连。
这种技术实际上非常简单,家里的电器只要有IP地址就能逐个控制。
但也许到2020年或者2030年才能实现。
为什么呢?技术实际上已经存在,问题是没有形成大家认同的一致的标准。
《科学时报》: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制定智能电网发展的路线图。
对于国际智能电网的发展,你是否有自己的时间表? Schomberg:实际上现在提出的大多路线图更像一个工作计划,表述了现行的技术和未来的目标,但由于现在智能电网领域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难以给工业界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大家都在努力,但我想只有建立起了统一的标准后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中国、美国和欧洲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虽然不一样,但需要的技术是一致的,但只有有了标准,不同国家的制造商才能将技术用于产品销往全世界,海尔、LG、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公司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建立起互通的国际市场。
中国发展很快,并且以前遗留下来的基础设施很少。
这跟美国和欧洲都不一样,是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一大优势,更容易从头开始。
但重要的是必须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选择,一开始就必须有正确的设计。
因此标准对中国来说尤其重要。
标准制订路漫漫 《科学时报》:标准对智能电网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Schomberg:首先,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电表等环节过去都是分开设计的,但是未来会通过智能电网联系在一起,这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
因此,在工程上一个简化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拆分开各自研究。
如果没有标准,就不能分开研究,今后也无法整合。
标准的另一大好处就是能够允许不同的设备提供商相互竞争。
比如法国电力公司从全世界范围内的5~7家供应商手 中购买电表,要求这些不同厂家的电表能 够通用、互换。
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随便 拿一个就能安装、使用。
这就是标准的力 量。
做到这点很不容易,需要制订一个好 的标准。
因为如果标准制定的太细,又会 产生
问题———所有厂家制造的电表完全 一致。
这对法国电力公司来说可能更简单 了,因为没什么可挑的,但如果我们这么 做的话,这些供应商之间就不存在竞争 了。
它们能竞争的可能仅仅是劳动力成 本,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创新降低成 本。
因此,一个好的标准必须即要有一个 标准框架,但又不能太具体,给制造商留 下创新的空间。
这是一大“秘诀”。
另外,标准对电力行业来说尤其重 要。
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都很长,达 到二三十年,这是电力行业和电信业的主 要不同。
打电话时碰到断线我们重播就 行,但是电力系统不行,必须保持稳定。
尤 其在今后电网中将应用大量的通信设备 和计算机时,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电力行业和电信行业的另一大区别 在于设备,如手机等每年或者每两年就换 了,因此电信业的改革较容易操作。
但电 力行业的基础设施价格昂贵、寿命很长。
手机去商店就能买,但是电表如果坏了, 必须由电力公司专人进行诊断、更换。

个正确的标准意味着不管你建什么,都允 许扩张和改进。
《科学时报》:IEC
智能电网战略小组 在标准制订工程中存在哪些难题? Schomberg:标准问题并不是新问 题,IEC成立于1906年,发布过6000条电 工标准。
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万余名专 家参与标准制定工作。
但今天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是各国已 有很多现行的标准,这些标准各式各样, 并且按照这些标准制造了很多产品。
我们 小组有几百条和智能电网相关的标准,仅 文件就堆积成山,很难处理。
因此
IEC在明年1月准备对外发布 一个MappingSolution,这套解决方案在 IEC智能电网战略小组内已经在用。
这是 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能像GPS一样给专家 起导航作用,同数据库相连,帮助专家知 道缺失了,需要什么,提供专业的建模信 息。
在IEC之外,一个协助制订标准的解 决方案也很重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的 标准组织独立工作。
(下转B4版) 综述 国际智能电网建设殊途同归 □本报记者陈欢欢 10月底,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的企业领袖齐聚北京,参加由SZ&WGroup主办的世界智能电网中国聚焦2010高峰论坛。
一个第一次举办的论坛就吸引了如此多的国外企业,中国智能电网的市场吸引力可见一斑。
中外智能电网的内涵是否相同?国外智能电网市场开拓情况如何?中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展如何?带着这些疑问,《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与会专家。
中美欧智能电网建设殊途同归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电网的发展可概括为两大趋势:一是统一或联合的特高压电网;另一个是分布发电与交互式供电的分散智能电网。
中国是前者的主要代表,而欧美是后一种智能电网的代表。
法国电力公司副总裁、IEC智能电网战略小组主席RichardSchomberg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各国建设智能电网的起源。
他指出,智能电网起源于美国。
早在2001年,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电力消费持续增长,导致美国经历了很多次大停电;其次,美国的电力基础设施虽然已经很老旧了,但由于放松管制,没人敢投资维修;而建设新的发电厂也需要大量投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智能电网,希望增加一些智能化和信息化控制手段。
欧洲的电网运行状况很好,但欧洲是全球风电发展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地区,截至2009年年底,欧洲风电装机容量已达7615万千瓦。
在2004~2005年,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日益增长,欧洲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帮助管理、平衡电网中发电和用电的平衡,以此来接纳大量的分布式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在这两个原因之上,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的讨论越来越多,各国政府开始寻求解决方案,智能电网成为一种选择。
而在中国,故事又有了另一个版本。
除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要求以外,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而能源和资源主要在西部。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的资源能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极不协调———东部4.8%的土地创造了30%的GDP,导致2/3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但实际上我国2/3的煤、风能和太阳能都在西北,4/5的水电资源集中在西南。
“因此中国的智能电网必须同时强调坚强和智能两个特性。
”他说,这就要求中国的电力系统必须具有高效传输。
2010年7月8日,由中国自主研制、设计和建设的四川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式投营。
Schomberg评价道:“中国发展了全世界最高级的特高压电网。
” 特高压电网并不需要计算和通信技术。
参加此次论坛的专家指出,中国的智 能电网更强调“坚强”和“统一”的特性,中国的政治体系、经济环境、管理体制等也使得电网朝这个方向推进具有一定优势;而欧美的智能电网则更强调信息化管理和用户需求侧响应。
Schomberg最后指出,虽然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历史不同,但是现在都处在同一个交叉路口———都对同样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感兴趣。
“因此可以说,欧美中处于不同考虑,但殊途同归,最终找到了类似的解决方式。
”Schomberg说。
企业合作广泛建立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
根据PikeResearch的预测,2008~2015年全球智能电网总投资额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仅在美国就有530亿美元。
大好前景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投资。
他们包括ABB和通用电气这样的传统电力设备供应商,IBM、甲骨文等IT企业,另外还有思科、私人控股的SilverSpringNetworks甚至是一些电信运营商都希望能在智能电网中占得一席之地。
半导体制造商可能成为智能电网的最大的受益者。
变压器、变电站和控制家用电器的家庭能源管理设备上大量需要微处理器来分析信息。
ABB全球智能电网部门负责人BazmiHusain表示,电网现代化建设和自动化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来源。
ABB同时还对智能电网基础设施供应 商进行投资。
作为美国第五大电力控股公司,杜克 能源为美国五个州的400万名用户提供服务。
美国杜克能源公司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DavidMohler10月28日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杜克能源发展智能电网的举措覆盖了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发电、输电、配电到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能效项目。
“我们的智能电网那个战略关注于系统、用户参与、通信、政府管制、合作者五大方面”。
思科就是杜克的一大合作者。
去年,思科推出了一套“智能互联建筑”解决方案,据其客户报告称,不到1年该产品已经为公司节省200万美元。
2011年,思科公司计划推出一个类似的家庭能源控制器。
他们预计,未来7年,全球电力基础设施信息化拥有150亿~200亿美元的市场。
其实,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相互合作的关系。
美国GridWise联盟就是为促进智能电网发展为目的而成立的行业组织,成立于2003年。
其成员包括IBM、ABB、AT&
T、西门子、通用电气、谷歌等上百家企业。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新能源首席专家杨俊乾在论坛上的一句话具有一定代表性。
他认为,智能电网领域现阶段“不存在竞争对手,只有合作伙伴”。
Mohler认为,合作对于建设智能电网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标准制定方面。
(下转B4版) 能源观察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面临多道坎 阴林伯强 世界智能电网的竞争已经全面展 开遥主要的几大智能电网计划分别是 美国的全国统一智能电网尧欧盟的超 级智能电网以及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 计划遥总体来讲我国的智能电网有比 较大的特殊性袁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 较大区别遥 美国的智能电网体系是为了在环 境以及生态友好的前提下袁满足传统分布式能源体系的需要袁以智能网络联结用户电源袁同时解决太阳能尧氢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能尧水电能和车辆电能的存储袁包括解 决电池系统向电网回售剩余电能遥目前美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在政 策鼓励尧技术推动作用下已经步入稳步推进阶段遥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奥巴马政府新能源经济野救市计划冶中至 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遥联邦政府前后共投入150多亿美元袁使得美 国智能电网从技术研发到示范工程进展都较为顺利遥特别值得
提的是袁2008年8月袁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多市就完成了智能 电网的第一期工程袁成为全美第一个拥有智能电网的城市遥 为满足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大陆的电力需求袁欧盟在2007年 提出了建设超级智能电网的构想遥2009年初袁欧盟明确提出袁将北 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尧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均通过智能电 网融入欧洲电网遥以英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北海国家袁2010年正式 拟定了联手打造可再生能源超级电网的宏伟计划袁该工程将把苏 格兰尧比利时和丹麦的风力发电尧德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挪威的 水电站连成一片袁这是实现欧盟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 供应中的比例提高到20%的承诺的关键步骤遥 观察欧美智能电网可以发现袁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院都是以 配电侧以及输电侧智能电网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基础的大 规模开发利用为重点袁在较大范围内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负荷差 异袁与燃气电站尧常规水电及抽水蓄能电站等调峰电源进行错峰尧 调峰以及水火互补袁克服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不连贯 性遥 对比欧美袁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目前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满足电 力负荷需要袁保护环境袁有效解决电力渊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 生能源冤大规模尧远距离尧低损耗传输问题袁为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清 洁能源电力提供更好的平台袁提升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遥 国家电网提出的我国智能电网总体
发展三阶段正式宣布我 国也已经进入全球智能电网的竞争行列遥早在2007年华东电网 公司便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袁随后又启动了高级调度 中心和统一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试点工程遥2008年华北电网公司 以致力于打造智能调度体系袁搭建智能电网信息构架为主体进行 智能电网相关的研究和建设遥 现阶段中国建设智能电网有别于欧美袁至少国家电网提出的 带有特高压电网的坚强智能电网是如此遥
相应的工程实践以特高 压交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和智能电网试点工程为主遥目前主要从基 础条件尧项目可行度尧具有示范效应等几方面考虑袁选取了9个工 程作为首批试点袁其中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是首个 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遥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袁我们充满期待遥但这种特 殊性也使得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遥 主要可能有院一尧中国建设的智能电网将智能融入特高压输 电袁与欧美尧日本的智能电网有所差别遥目前美国尧日本等国都已 建立了战略上电力联网的网络司令部袁重点就是维护智能电网稳 定性与应对未来的安全性问题遥那么我国这种将特高压和智能电 网相结合的系统的安全威胁袁以及一旦受到攻击应当怎样应对袁 是需要认真评估的问题遥二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快速增 长袁但国内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相关研究和解决方案渊尤其 是成本冤相对滞后遥三尧智能化用户硬件装置和软件配置使其与电 网能够进行互动袁仍然需要长时间的研发与实践遥四尧除了技术上 的困难之外袁盈利模式可能是关键问题所在遥投资巨大的智能电 网袁如何从中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袁实现电力公司尧设备制造商尧 服务供应商尧电力用户多方共赢袁可能成为智能电网能否推广的 决定性因素遥 诚然袁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袁但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遥可以说袁 中国和欧美情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源分布情况袁国外从用电终端 倒推到配电端袁再倒推到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并不一定适合中国袁 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结合在一起可能是比较明确的中国特色遥但 是袁我们也必须吸取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袁例如智能电网对于分 布式能源的支持袁因为分布式是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方式之 一遥另外袁与欧美相似的强调用户侧的智能用电袁提高用户侧的用 电效率袁让用电服务更加优质袁这也同样是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 重点遥 标准问题是智能电网发展公认的一道坎袁对于标准制订的争 夺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袁一是接入的问题袁二是设备标准的问题遥 电网公司作为标准制订参与主体袁发布的标准还只是企业层面 的袁如果要上升为国家标准袁还需要更多参与方一起进行完善遥电 网公司目前自己往设备领域发展袁的确引发了一些关于标准制订 利益冲突的担忧遥 最后袁从欧美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来看袁盈利模式是重 点关注问题袁而对于中国更是关键问题遥欧美的智能电网建设非 常突出市场运作和服务创新袁并且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遥国内 市场化相对不足袁寻求一种较好的智能电网盈利模式是极为重要 的袁它是智能电网快速普及的基本推动力遥 国内许多企业的单位能耗相较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较高袁具 有较大的节能空间袁而对能耗的有效控制可以对电网的削峰填谷 起到一定作用遥
在政府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及节能降耗政策推动 下袁大用户的智能用户端技术可能相对容易接受袁形成一个快速 发展的路径遥 名誉主编院马重芳主编院李晓明 责任编辑院李晓明 编辑部电话院愿圆远员9191-8160广告热线院82616610电子邮箱院xmli岳泽贼蚤皂藻泽援糟灶

标签: #把你 #把你 #怎么看 #朋友圈 #怎么看 #怎么看 #国企 #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