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生鲜到底靠不靠谱,电信流量卡好不好用

好用 3
04消费czczrb@ 责编:陈荣浩电话:2352950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 线上支付线下享用 网购生鲜到底靠不靠谱 网购生鲜,部分市民仍有顾虑 尽管网购生鲜已经成为热潮,但是有部分消费者仍对此心存顾虑。
大众点评网的一位网友发表疑虑:“家人都喜欢吃三文鱼、北极贝、海蟹这类海鲜,家附近没有好的海产市场。
身边有些朋友特别热衷网购食品,据说网上买水果也很划算,碰到活动还有送小块进口三文鱼。
但是我之前没有网购过生鲜,靠谱吗?” 张女士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她认为网购生鲜,最怕收到的时候不新鲜,因此她认为日常需要的水果蔬菜还是在家附近的超市买比较踏实,除非是家附近买不到的东西,交通不便,才会考虑网上购买。
市民李女士同样表示一般不会网上买菜,“我在市场或者超市 买鱼买肉,可以看着挑,看着选,买水果也可以自己挑品质相当、个头差不多的,网上买怎么保证每个都差不多?” 而老年人往往对网络不熟悉,也就更不愿意在网上买生鲜了。
已经退休的张阿姨说:“我现在退休了,平时空余时间很多,更愿意去市场买菜,同时还能散散步,活动一下。
”退休的王先生表示自己并不会网购,觉得麻烦。
还有部分市民不愿意网购生鲜则是担心长途配送难以保障食品的新鲜度,有消费者就表示,生鲜和包装食品不同,保质期短,对温度要求高,“谁知道物流配送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这是要吃进嘴里的,还是谨慎些好。
” 筵钟明 网购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生活中的各个层面,现在,动动手指网上下单,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牛排海鲜就送到了家门口。
笔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生鲜网站都打出吸引眼球的广告语,以增加销售量。
还有不少团购、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
线上支付,线下享用,这似乎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
但与一般标准化的网购商品不同,生鲜品类无论在产品品质把控、运输和售后等方面,都给消费者和电商平台带来了许多问题。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壮大,由生鲜质量问题而引发的退货纠纷和投诉也日益增多。
投诉量伴随销量增多 生鲜市场的毛利率高,很多商家们都看到了商机。
除了京东、天猫、1号店等平台电商进军生鲜市场外,一些实体商超也将触角伸到了网上。
生鲜食品与实体店同价甚至更便宜,还能实现上午下单当日送达,不少人表示很高兴。
家住市区的李先生就表示,“平时工作太忙,晚上下班晚,晚餐都是叫外卖。
后来开始在网上下单买蔬菜鱼肉,下班回家就可以直接收货做饭了。
”然而也有网购生鲜经历的消费者向笔者说了自己遭遇的质量问题和退货难。
前段时间,王女士在某团购网站看中了一款进口香蕉,团购价很划算。
王女士仔细查看了其购买次数和用户点评,便放心下了单。
但快递延迟了几个小时送货,王女士打开箱子时发现一半香蕉已经坏了。
最后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生鲜食品放到网上销售,还常常出现图文不符、货不对板的现 象。
精心处理过的图片提升了消费者的期待,拿到手的实物却不免让人失望。
市民杨小姐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网购的海鲜产品和图片差很多,售后要退货、退款都比较麻烦,尤其是退货,新鲜食品还得找能及时送达的快递寄回去;有的网站规定不能退的,最多给些额外折扣券,收到的东西不好不敢入口,只能白白损失了。
” 笔者浏览多家生鲜网站的销售页面发现,对商品表示不满意的评价也不少。
一位买家对一款野藤葡萄评价道:“对商品不满意,有好多已经坏了,打开包装就闻到一股酸味,包装倒挺好,三串葡萄用很大一个箱子装。
”一位买家对美国华盛顿进口车厘子评价道:“第二天中午11点多才到,还告诉我昨晚放在冰箱了。
但是,打开纸箱里面都湿了,外面是干的,冰袋全部软化了,里边的果全部解冻。
如果送不过来,就宁愿第二天再送。
” 业内人士:品质稳定是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生鲜食品在供应链管理上,在产品的拣选、配送等各环节上的要求都非常高,不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很容易影响商品的质量。
不少生鲜商家没有自己的专业配送队伍,只能与物流公司合作,也面临着被动接受物流公司运营规则的问题。
此外,由于生鲜不是标准产品,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如何界定商品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所以生鲜电商的投诉率一直都比较高。
品质稳定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鲜电商急需解决并给予长期保障的关键问题。
业内 人士分析,生鲜电商的出现,首先解决了果农、菜农等与普通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处理好物流是问题的关键。
由于生鲜食品极易变质腐烂,对冷链供应和“最后一公里”的极速物流要求很高。
业内人士提醒,降低损耗,重视用户的消费体验,将是生鲜电商PK的生存之道。
法官提醒: “互联网+旅游”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网购要善用电子数据维权“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线旅游交易市场总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网购收货后发现是假货或与网上宣传不一样怎么办?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醒消费者,要善用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进行维权。
据介绍,李女士去年12月在某网站上花费1480元购买了一件貂绒大衣。
店家向李女士介绍,衣服经过第三方检测,貂绒含量在95%以上“,假一罚十”。
李女士收货后对产品质量有所质疑,便将衣服送去检验,检验结果为锦纶23.9%、兔毛76.1%。
李女士认为店家的行为系消费欺诈,故起诉至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要求返还购物款1480元,并赔偿10倍价款。
庭审过程中,李女士向法庭 提交了与被告客服人员的网络聊天记录,以证明被告网店作出了错误解释,进而误导李女士作出购买选择。
最终法院采纳了李女士举示的证据,认定在该网站进行销售的服装公司构成欺诈并应承担10倍赔偿。
该服装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市五中院日前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主审法官提醒,当消费纠纷发生时,电子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可以成为维权的有力证据,消费者发生纠纷时应及时保存证据,必要时可进行公证。
据新华社电 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覆盖总人数和市场总规模将翻两番,有望突破6亿人和1万亿元。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认为,“旅游+互联网”是全球两大最多消费群体领域的融合,又是全球两大最具成长性消费市场的叠加。
目前全国排名前10位的互联 网企业都在进军旅游业,“旅游+互联网”必将创造巨大需求红利和市场红利。
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说,“互联网+旅游”正成为在线旅游模式后一大新力量。
传统企业应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线上部分可借助成熟平台,获得大数据支撑,提升自身运营能力。
从在线机票行业到全球互联的未来酒店,从华侨城、海昌众多景区加入的未来景区,到正在尝试的在线旅游签证等等,互联网与旅游业相辅相成。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基于大量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技术,旅游业正在成为连接互联网最紧密的传统行业。
据新华社电 中国奢侈品行业开始结构性调整 “关店潮”折射市场“蜕变” ■图表 市农贸市场农副产品价格情况 计量单位:元/500克 商品名称 精瘦肉肋条肉排骨鸡肉(白条鸡)鸡蛋(鸡场蛋)西洋菜本地菜心水东芥菜空心菜上海青芥兰椰菜西芹生菜大白菜白苋菜奶白菜菠菜西红柿土豆花菜青皮冬瓜南瓜黄瓜红萝卜白萝卜茄子青尖椒莲藕苦瓜丝瓜莴笋青豆角蒜苔韭菜 市区市场 上周
本周
16 16 12 12 27 27 16 16
7 7
3 3.5 3.5 3.5 2.5 2.5
2 2
3 3
3 3 2.5 2.5
3 3 2.5 2.5 2.5 2.5
3 3
3 3
4 4
4 4
3 3
4 4 2.5 2.5 2.5
3 2.5 2.5 3.5
3 2.5 2.5 3.5 3.5
4 4 4.5 4.5 3.5 4.5 3.5
4 3
3 3.5 4.5 5.5 5.5 3.5 4.5 乡镇市场 上周
本周
11 11 11 11.5 24 24.5 11 5.2 5.2 3.5 3.5 3.5
3 2
2 2.5 2.5
3 3.5 3.8 3.5
2 2.5
3 3 3.5
3 2.5 2.5 2.8
3 3.5
3 2.5 2.8 2.5 2.5 3.5
3 2
2 2.8 2.5 2.5 2.5 3.5
3 1.5 1.5 2.8
3 3.5
3 4
4 3.5 3.2 2.5 2.5 2.8
3 3.5 3.5
3 3
5 5 (本表数据由潮州市价格监测中心提供) 近日,
法国奢侈品牌LouisVuitton(路易威登)拥有12年历史的首家广州分店悄然关门,这一消息交织于中国“双十一”“买全球”的消费狂欢中,引发业内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诸多讨论。
业内人士认为,近些年多家奢侈品店的关店和调整,足以折射出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整体业态变革。
反腐倡廉遏制了送礼和奢靡之风,加之奢侈品价格差异导致消费外移、网购兴起等消费模式变化因素影响,中国奢侈品行业开始了结构性调整。
“LV的关店,只是冰山一角。
”奢侈品品牌管理公司杰奢汇CEO刘鹏波告诉记者,许多“logo化”的国际奢侈品,过去在中国很多情况下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而今在消费者不再“为买而买”的情况下,慢慢失去江湖地位。
中国奢侈品行业年增速从超过30%的“牛气冲天”,到逐步下滑至个位数,再到2014年首度出现负增长,与中共大力推动的反腐倡廉、反浪费行动不无关系。
八项规定将畸形消费的泡沫挤出,推动理性需求的回归。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18日在接受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访谈时表示,中共党员用自己的钱进行高标准或者挥霍性的消费,破坏了群众心目中党员应当是社会主义新风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践行者的良好形象。
对这样处理私生活的党员,党组织不能不管、不能不予过问。
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 指出,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
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
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除了反腐、厉行节约带来的冲击之外,更多新兴品牌崛起、网购盛行和消费外移等因素,也让传统大牌奢侈品店的销售业绩“雪上加霜”。
刘鹏波认为,当前这轮“关店潮”,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粗放型”的奢侈品牌关门,或降价清理库存;而更多接地气、个性化、重服务的品牌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并蓬勃发展。
贝恩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指出,70%的受访者称喜欢尝试不同的品牌和风格,由此导致了更加明显的品牌多元化。
这也从需求及合意性方面为进取型品牌提供了更多与传统大牌公平竞争的机会。
该调查表明,近45%的受访者计划未来3年购买更多的新兴奢侈品牌产品。
网上购物正成为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热门选择。
刚刚过去的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全天交易额高达912.17亿元人民币,掀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网购狂潮。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5%,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则高达36.2%。
Burberry(博柏利)去年4月在中国知名购物网站天猫开设了网 店,这也是国际奢侈品牌首次进驻 中国的网店平台。
奢侈品研究与顾问机构财富 品质研究院长周婷表示,电商和代 购等新流通渠道的发展,让消费者 有更多机会接触并购买到奢侈品, 渠道大众化也正进一步加速奢侈 品牌的大众化。
2014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人 数超过1亿人次,
今年前三季度同 比增长7.7%。
财富品质研究院今年 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2014 年境外消费达810亿美元,同比增 长超过9%。
中国消费者76%的奢侈 品消费发生在境外。
“当前的税率政策导致境内外 奢侈品价格差异巨大,推动游客海 外消费,促使国内奢侈品业经营陷 入困境。
”一家名表品牌的高管告 诉记者,随着对外交流愈加频密便 捷,中国消费者海外购买奢侈品的 渠道正不断扩大。
在多重因素冲击下,中国奢侈 品市场正在经历“蜕变”,而打折、 调价是不少国际奢侈品牌的应对 方式之
一。

此外,还有不少品牌正 对现有门店进行改造,强化形象展 示和推出线上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来业态调 整到位之后,中国奢侈品行业有望 告别暴利时代,走向理性与成熟。
“奢侈品行业在中国仍然会继 续向前发展,而且市场容量是在扩 大的。

”周婷说,中国消费者要求更 好的物质和体验,以及更高的生活 水准,消费升级将支持整个行业继 续向前。
据新华社电 ■消费警示 预付式消费有风险 储值需要理性 “消费1000元,就能获得300元的现金奖励”,“预存2000元,就能消费2600元”,这样的宣传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娱乐、汽车消费、休闲消费、家政服务、服装洗涤等行业。
出现问题也大部分都是由于店主停业、转让、逃逸或其它类似原因导致已办的储值卡不能再正常使用,从而引发消费纠纷。
因此消费者加入储值消费时要谨慎,根据自身的情况理性消费,避免或减少损失。
预付式消费存在的风险:一是商家服务“打折”或“缩水”。
有些消费者往往在商家搞促销时办卡,对商家缺乏必要的了解,实际的消费情况与商家承诺的“优惠”出入很大,感觉“花钱买难受”;二是商家关店走人或转手他人。
商家未办理消费卡交接手续,持卡消费者有卡不能消费;三是商家在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前提下先行发放消费卡,若因登记条件不符无法正常登记,只能关门,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极少数商家纯粹诈骗。
以办卡优惠条件为诱饵诈骗钱财,一旦得手就卷款走人,消费者投诉无门。
因此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受储值消费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算一算”,消费者办卡时算一算成本支出,办卡之前弄清自己是否长期需要此类服务,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消费卡,不要盲目地因商家的优惠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成本及风险。
二要“看一看”,消费者要看一看对方证照是否齐全,经营是否规范。
掌握商家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场地租用情况、业主联系电话等,要选择经营规模大、信誉度高的商家购卡。
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看清书面合同,仔细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在合同中详细注明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日期、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
要特别关注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
三要“想一想”,尽量不要选择大面值的消费卡,需要时随时充值,避免大的损失。
确需办理金额较大的卡时,可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与商家签订“一对一”书面合同,切实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在持卡消费时,若发现商家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辛桦 ■选购指导 挑选水果先闻香气 带酸味营养好 “水果是酸的好还是甜的好?”、“个大的水果是不是加了膨大剂?”、“坏了一点的还能吃吗?”……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疑问。
●从水果的口感判断,酸的营养价值高,还是甜的高? 水果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水果,味道略有酸涩的品种,其中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
比如说,特别甜,没有一点酸涩味的柑橘,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就比略有酸涩味的品种低一些。
这是因为,大部分保健成分都有点令人不愉快的滋味,或者酸,或者涩,或者苦,基本上都与甜味无关。
这里并不是说水果甜了不好,是说如果只有甜味,没有其他风味,健康价值上可能不如风味浓郁的果实。
●买水果时该选个小的还是个大的?有些个头大的是不是加了膨大剂? 水果大小主要受品种控制,不能仅按大小来评价是否自然。
品种不同,大小差异会很大,比如说富士苹果长得大,嘎啦苹果长得小。
一位专门研究膨大剂的专家介绍说,膨大剂是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让果实长得更大,成熟更快,但会影响甜度和风味,也不利于储藏。
买水果时,一要在同类品种中选择大小中等的果实,不要歧视长得小的;二要尝尝味道。
如果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就不用担心膨大剂的问题了。
●水果表面上坏了一点,扔了怪可惜的,还能吃吗? 水果的“坏”有几种情况,有的是长霉,有的是软烂,有的是碰伤变褐,有的是有个疤或者有虫子。
如果是碰伤,完全不妨碍食用。
去掉一小块褐变的部分就行了。
疤和虫子也是不妨碍食用的。
软烂的水果可以去掉软的部分,其余部分如果没有霉味也可以吃,只是可能带有酒精发酵的味道,不好吃但无毒。
任岷

标签: #宽带网络 #信用卡 #浙江 #好不好 #西瓜 #好不好 #好不好 #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