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剪辑 0
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驻华代表处建国门外外交公寓5号楼,北京,中国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中国出版©UNESCO2013 版权所有
2 ISBN978-92-3-001148-
2 出版物原名:UNESCOICT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Version2.0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11年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第二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承担翻译工作,马宁、余胜泉负责整体翻译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李蕾、李晓丽、徐连荣、沈欣忆、程薇、吕巾娇、段金菊、谭伟、丁国柱、杨阳负责第一稿的翻译,马宁、丁杰、王旭负责对翻译稿进行交叉审校,马宁负责翻译稿的第二轮审校及排版、定稿工作,崔京菁、程成、马宁绘制了书中的图片及封面。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的曾庆怡、程成对整个翻译工作提供了大量帮助。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遵照了框架原文的写作风格和排版风格,并遵循汉语的表达习惯对一些语句进行了润色,个别词汇或句型的翻译或许有待改进之处,希望广大读者谅解并多提宝贵建议! 本出版物所用名称及其材料的编制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界线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
本出版物表达的是作者的看法和意见,而不一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看法和意见,因此本组织对此不承担责任。
根据《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项目的宗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签发本许可文件,允许免费使用文档中的信息和数据。
本许可中所言的“您”,是指遵循本许可规定的条款,引用任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的关于ICT-CFT内容(及ICT-CFT成果和产品)的用户。
基于非商业目的,您可以将ICT-CFT成果共享、复制、摘录和传播给第三方。
只要您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明成果名称、来源(链接到成果网站)、出版日期等方式,体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版权关系,您就可以在自己的材料中整合ICT-CFT全部成果或部分成果而无需修改。
除此,未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明确
3 授权,您不得使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ICT-CFT有关的名称、简称、商标,及其他任何官方标志或标识,也不得彰显或暗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本项目有任何关联、赞助、连带责任或从属关系。
除非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授权,ICT-CFT整体成果或部分内容皆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所有商业用途的使用权与翻译权,必须提交申请。
联系方式:copyright@。
法国巴黎丰特努瓦广场7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邮编75352(UNESCOPublications,7,placedeFontenoy,75352Paris07SPFrance)。
所有ICT-CFT成果依其原稿所示。
无论明确或隐含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均不保证ICT-CFT成果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对使用的准确性、适合性和特定用途不承担任何责任。
需注意的是,其他组织或个人可能对ICT-CFT的某一成果或部分成果享有所有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部成果或部分成果并不保证或表明其具有所有权与控制权。
在使用ICT-CFT全部成果或部分成果的各种方式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对您或其他方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在使用ICT-CFT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留其特权与豁免权,此权利不受约束且不会放弃这些权利。
在使用成果的任何方式中,若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间出现无法妥善解决的纷争,您同意将纷争提交至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并按照相关仲裁规则和适用的法律条款进行仲裁。
仲裁法庭不得判定惩罚性赔偿。
当事人应服从仲裁决断书的仲裁结果,该仲裁是对所有争议、索赔或纠纷的最终裁定。
本出版物表达的观点和意见均来自于作者,并不代表教科文组织的观点。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展示的材料,没有蕴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任何国家、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
地位、疆界划分等方面的任何意见。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国巴黎丰特努瓦广场7号,邮编75352(7,placedeFontenoy,75352PARIS07SP)2011年出版 根据以上许可通知使用和重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微软公司,2011印刷:法国 CI-2011/WS/5–2547.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4 第二版 UNESCOICTCOMPETENCYFRAMEWORKFORTEACHERS(Version2.0) 目录 前言..........................................................................................................................................................6
致谢..........................................................................................................................................................7
5 概要
..........................................................................................................................................................9

1.简介

.....................................................................................................................................................

10 有效运用ICT..................................................................................................................................10
框架项目........................................................................................................................................10

2.原则

.....................................................................................................................................................

12政策背景........................................................................................................................................12
教育改革........................................................................................................................................14

3.模块

.....................................................................................................................................................

15技术素养........................................................................................................................................15
知识深化........................................................................................................................................17
知识创造........................................................................................................................................19

4.实施

.....................................................................................................................................................

22模块化结构....................................................................................................................................22
未来的发展....................................................................................................................................22
发展途径........................................................................................................................................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模块.........................................................................................24
技术素养........................................................................................................................................25
知识深化........................................................................................................................................29
知识创造........................................................................................................................................34
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38
技术素养:教学大纲样例............................................................................................................39
知识深化:教学大纲样例............................................................................................................67
术语表....................................................................................................................................................87 前言 在首台主流计算机推向学校教育的二十年后,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关于
ICT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经验, 并且对ICT对国民教育系统的潜在变革性冲击有了重要认识。
然而,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紧迫的挑战。
这些挑战来自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的金融投资,以及对教师在教室或其它教学环境中发挥ICT作用时 所扮演角色的清晰愿景。

6 一个重要启示是,我们要认识到ICT在教育战略上需应对的诸多方面,如教师能力、学习资源、ICT装备、学生与教师的动机,以及它与国家其它领域的政策、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
在ICT教育总体规划中采用跨部门的方法可以帮助国家成功地阐明所有相关联的维度。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旨在帮助各国制定各自完整的教师ICT资质政策和标准,该框架应被视为ICT在教育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版本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是2011年版,它是2008年第一版的修订版,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思科、英特尔、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微软等单位长期以来成功合作的结果。
基于世界范围内的学科专家和用户反馈,本版中的“框架”更为充实,并且增加了包含示例的教学大纲、针对技术素养和知识深化的考核规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将定期更新这个框架文件,欢迎将关于《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应用的反馈意见发送电子邮件至:ICT-CFT@。
我们要感谢众多的员工、合作伙伴及国际专家团队,是他们的努力创造了《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我们要特别感谢Ms.MartinaRoth,Ms.MichelleSelinger,Mr.TarekShawki和Mr.JimWynn发起ICT-CFT的想法.ICT-CFT的演变得益于Mr.RobertKozma(第一版)、Mr.PaulHine(第二版),众多世界一流教育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部门与信息通讯部门的有关人员均对该框架进行了专业撰写与审校。
非常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思科、英特尔、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和微软,他们的努力使ICT-CFT成为现实。
JānisKārkliņš传播与信息署副署长 QianTang教育署副署长 致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曾为本书尽心竭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表示深深的感谢: 学科专家 RosyAguila,阿根廷
7 PhilipVictorAkoto,加纳 MurrayBrown,新西兰 JeaneneBluhmdeCarvajal,墨西哥 IssaouGado,贝宁 PedroHepp,Desarollo,智利 PaulHine,英国 RobertKozma,美国 ClaudiaLimon,墨西哥 RanaMadani,约旦 TimMagner,美国 SarietjieMusgrave,南非 TrudiVanWyk,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mmonwealthofLearning) PhilipWongSiewKoon,新加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国王ICT教育奖评审委员会PeterDzvimboPaulRestaTakashiSakamoto 出版编辑PaulHin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传播与信息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构和相关办事处 的人员。
合作伙伴 思科,英特尔,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微软 咨询团队 Basma
AbdulFattah TanBienChingGary ThanompornLaohajaratsang
A.A.El-Sheikh SueCohen ErnestoLaval RuqyyaAliAljourish SaidaDeljac JennyLewis ZaherAtweh AnastasiaEconomou MartaLibedinsky MargaretBaxter DebbieForste CherPingLim FionaBeal PedroHepp LindaLim PaulBeedle FlemmingHolt ManiaMoayyadMubaslat IvarBerg LarsIngesman KateO’ConnellMurray PhilipBlackburn BarbJenkins LilianOfori-Asare CliveBulme HollyM.Jobe AmalOudat NeilButcher ShaheenKhadri PaulinaPannen KarmaChewang SimmiKher InnwooPark DanPhelan ConstanzaProto MeganRademeyer YashwantraoRammaDdunguRonaldGeraldRoosSamiRousuBrendanRoutledgeD.KevinSherman PeterSimmondsinaSteinSeng-CheeTanIvanaTurcicPrstacicTimUnwinAlexanderYu.Uvarov PeetVenterAdrianaVilelaCharalambosVrasidasQiongWangDerekWenmothNicoleWildisen
8 概要 现代社会越来越依靠信息和知识。
所以需要: □建立一个具备ICT技能的团队来处理信息,团队成员要会反思、有创造力,善于解决问题并能形成知识体系。

9 □使公民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资源,这样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并能过上充实且满足的生活。
□鼓励所有公民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并对那些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产生影响力。
□培养跨文化的理解力以及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
这些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正是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工作重点。
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需要武
装自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行业领袖、国际学科专家共同合作,创建了一个国际标准,这个标准描述了教师运用ICT进行有效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框架强调:教师仅具备ICT能 理解教育中的ICT 力并把它们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在学生使用ICT进行学习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优秀人才。
鉴于此,框架描述了教师工作的所有方面。
课程与评估教学法 信息和通信技术(以下简写为ICT)组织与管理 框架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发展的三个连续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术素养,使学生利用ICT工 教师专业学习 具更有效地学习。
第二阶段是知识深化,使学生深入理解学校课程中的知识并将它们应用于复杂 的、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中。
第三阶段是知识创造,使学生、及他们成为的公民和员工,能创造 出和谐、充实、繁荣社会所需要的新知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 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知识创造 理解教育中的
ICT政策意识 政策理解 政策创新 课程与评估 基础知识 知识应用 知识社会技能 教学法 整合技术 复杂问题解决自我管理 ICT 基本工具 复杂工具 普适工具 组织与管理 标准课堂 协作小组 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学习 数字素养 管理与指导 教师作为模型学习 者 每个模块的细节如附录
1所示。
如何将这些模块转化为教学大纲和考试规范的示例参照附录
2。
该框架旨在告诉教育政策制定者、教师培训者、教学服务供应商和一线教师们有关ICT在教育改革中所担负的角色。
11.简介 在学校教育中恰当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是大有裨益的,这一新兴理念在全球范 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这种益处几乎体现在知识和沟通扮演主要角色的所有活动 中:从改进教与学的过程到提高学习效果,从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到与其父母 无缝沟通,从校园网络到更高效的校园管理及监控。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不足 为怪,ICT
为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机会之窗,同时也为教育领域打开了 10 这扇窗。
有效运用ICT 在力争最大化地获得机会之窗所带来的益处时,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大量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负担设备所需的资金,可能无法接入互联网,或者缺少与他们所使用语言一致的优质资源。
然而,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师是否知道在教学中如何高效地运用ICT。
显然,ICT运用的方式取决于所授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
尽管如此,制定基本原则还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指导教学环节中ICT的运用,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项目所做的事情。
该项目关注ICT变革教育的众多途径。
ICT提供了高投入、快速演化的学习环境,模糊了正式与非正式教育的边界,鼓励教师开展新的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最终,它需要教育者重新思考,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能力才能成为知识型社会中的积极员工和有活力的公民。
框架项目 考虑到ICT对教育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其合作伙伴思科、英特尔、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微软以及世界知名学科专家,经过密切合作、多次磋商,最终确定了教师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技术所应具备的能力。
这项工作的成果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该框架首次出版于2008年,共包含三个小册子,即: 框架政策:解释ICT-CFT项目的缘起、结构和方案。
能力框架模块:解释如何根据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教师工作的六个方面,创建一个具有18个教师能力模块的框架。
实施细则:对每个模块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 第二版ICT-CFT的相关文献吸收了上面所提到的三种教学方式的组成部分,即:“技术素养”、“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
2009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研发教学大纲和考试规范的示例,目前适用于前两种:技术素养和知识深化。
它们构成该框架文件的附件。
附件中还包括文档中用到的术语表。
该框架认为教师应运用适合于知识型社会的教学方法。
在使用ICT工具时,学生不仅要能深入理解课程中的知识,还要能理解自身如何生成新的知识。
对一些教师或许大多数教师来说,这将是十分新奇且具挑战性的观点。
这需要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这 1该指南提供了一个包含六种技能的框架:政策课程与评估、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技术的使用、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专
业学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指南,将会定期更新以反映ICT的发展与演化。
也需要政府、教育负责人、教师教育负责人以及校长的大力支持。
如何使用该文档 本文档的附录有各模块说明、教学大纲和考试规范的样例,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师在课堂中最优地运用ICT以改善学生的学习。
这些附件可以指导政府修改相关的教育政策,也可以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参考资源。
对于教师培训者而言,这些附件可以用于开发完整的ICT能力课程。
附录还提供了教师已经掌握该框架相关能力的基本资格认证。
11 但最重要的是,该文档应被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师教育方面的重要主张,对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该文档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使在校学生成长为知识型社会中高投入、高产出的人才。
22.原则 12 政策背景 UNESCO的教育政策与项目对于任何国家或社会来说,教育都是其核心职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认为教育具有 以下目标:教授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承文化遗产为儿童、青年和成人的个人发展提供支持促进民主和提高社会参与度,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族裔鼓励跨文化理解,和平方式解决冲突,改善健康与生存状况支持经济发展,减少贫困,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繁荣 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项目是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包括教科文组织)一系列促进教育改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规划之
一。
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DevelopmentGoals,缩写为MDG)、全民教育(EducationforAll,缩写为EFA)、UN十年扫盲项目(UNLiteracyDecade,缩写为UNLD),和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Decadeof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缩写为DESD),全都致力于减少贫困并提高卫生保健和生活质量,他们均认为教育对实现这些目标有重要贡献
2。
他们致力于提高男女平等以及全体公民的人权发展,尤其是少数族裔。
这些项目都将教育看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看作一种能够让人们实现潜能和掌控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决定的方式。
教育还被看作是所有公民的权利。
此外,EFA和DESD项目强调学习的质量,包括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
UNLD和EFA将读写能力作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部分。
EFA、DESD和UNLD除了强调校内学习外,还强调发生在校园系统外的非正式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3认为,终身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的积极参与,是应对快速变革的世界所带来的挑战的关键所在。
该委员会强调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共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
框架项目:连接信息和通信技术、教育和经济ICT-CFT项目强调了这些教育项目的目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的教育目标。
像这些 项目一样,ICT-CFT强调减少贫困并提高生活质量。
和EFA和DESD一样,ICT-CFT强调提高教育的质量。
与几个教育项目一样,ICT-CFT同样重视读写能力的发展(如UNLD),甚至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了读写能力的定义。
为了与国际委员会保持一致,ICT-CFT强调终身学习、新的学习目标,以及在基于知识建构和知识共享的学习型社会中的积极参与。
2UNESCO.2005.LinksbetweentheGlobalInitiativesinEducation.Paris,UNESCO.3Delors,
J.,etal.1999.Learning:TheTreasureWithin.Paris,UNESCO. ICT-CFT项目通过构建ICT应用、教育改革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支持这些项目。
ICT-CFT基于这样的准则:系统性社会和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和促进繁荣的关键所在。
同时ICT-CFT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信息社会中及为了信息社会的教育》4报告中提出的设想:ICT能够成为发展和富强的驱动力,同时对促进教育发展有深远意义。
与此同时,ICT-CFT项目与国际委员会保持一致:全面经济增长与公平相悖,应该尊重人类的 现实条件,并对世界自然资源进行明智的管理。
和DESD项目一样,ICT-CFT在人类生活水平与经 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并通过系统的教育改革使二者趋于一致。
13 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 传统的经济模式将经济总量的增长与投入因素的增长相关联。
一个国家的企业购买更多的设
备并雇佣更多的工人,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积累。
在发展的早期,新加坡使用了这一方式,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为多个国家的公司组装电子元器件。
目前,中国也使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然而,正如新加坡所意识到的那样,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经济产量中的追加资本会变得越来越小。
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另一种方式是增加公民产生的经济价值。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强调新知识、人类能力的革新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教育和人类能力发展使得个体能够为经济体增加价值,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并参与到社会讨论中来。
教育能帮助人们提高家庭和社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无论性别、种族、宗教或者语言,人人都应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样个人贡献会成倍增长,人们可以公平的分享和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益处。
经济学家指明,有三大因素能促进基于人类能力增长的经济发展: 资本深化——劳动力使用比以前的生产力更高的设备的能力 高质量劳动力——知识渊博的、能增加经济总量价值的劳动力 技术革新——劳动力能创造、分配、共享和使用新知识的能力
框架的三种方式 上述三种生产力要素成为相互补充(一些地方有些重叠)的、连接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的三种方式的基础。
通过将技术运用的技能集成到学校课程中的方式,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使用新技术的程度——技术素养方式 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运用知识来解决复杂的、真实世界的问题,从而增加社会和经济财富的能力——知识深化方式 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创造、生成新知识,并从这些新知识中获益的能力——知识创造方式 框架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知识创造 4Guttman,C.2003.EducationinandfortheInformationSociety.Paris,UNESCO. 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5(Capacity BuildingofTeacher-TrainingInstitutionsinSub-SaharanAfrica,缩写为TTISSA)中所指 出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目标是将教师教育与国家发展目 教师工作的六个方面标结合在一起。
这三种方式使得教育能帮助一个国家发展经 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 济和社会,从一个使用新技术的国家,变成一个还拥有高绩效劳动力的国家,最终变成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国家。
通过这三种方式,一个国家的学生及最后成为的公民、工作14人员,能获得所需的越来越多的复杂技能,来支持经济、社 ICT 会、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同时提高生活的水平。
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 ICT-CFT聚焦于中小学教师,然而这些方法适用于各层次的教育: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第三方机构教育,同样适 用于在职学习和继续教育。
这些方法对于各类教育人员,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学校、ICT 协调者、课程建设者、管理者、专业学习教练和教师培训师来讲,都具有意义。
因为以经济发展 理论为基础,因此
ICT-CFT也为主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府部门提供了政策和规划。
教育改革 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了新的教师角色、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新的教师教育途径
6。
ICT与课堂的成功整合依赖于教师的这些能力:用新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新技术融于新的教学方法、发展社会性活跃课堂、鼓励合作互动、协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等。
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以往不同的课堂管理技能。
未来的教学技能将包括:创新的使用技术改善学习环境,促进技术素养、知识深化和知识创造。
教师专业学习将会成为教育提升的关键性部分。
然而,只有关注教学的具体变革,专业学习才能产生影响。
因此,该框架指明了教师在其工作的各方面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5UNESCO.2005.CapacityBuildingofTeacher-TrainingInstitutionsinSub-SaharanAfrica.Paris,UNESCO.6Makrakis,V.2005.Trainingteachersfornewrolesinthenewera:experiencesfromtheUnitedArabEmiratesICTprogramme.Proceedingsofthe3rdPan-HellenicConferenceonDidacticsofInformatics.Korinthos,Greece. 33.模块 将基于人类能力发展的三种教学方式(信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造)与教师工作的六个方面(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相交叉,创建出一个包含18个模块的框架。
15 框架 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 技术素养123456 知识深化123456 知识创造123456 这些方式代表了在教育中使用ICT的不同阶段。
一个国家是否采用这种方法依赖于ICT集成到社会、经济和教育系统的程度。
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方式的政策目标是使得学习者、公民和工作人员能够使用ICT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生产力发展。
相关的政策目标包括增加入学率,制造高品质资源并让全体公民享有,提高文化水平技能。
教师应该理解这些目标并能识别教育改革项目中与这些目标相对应的成分。
与这种方式相关的课程中,相应的改变可能包括通过技术提高基本的文化水平和在相关的课程情境中加入ICT能力的发展。
这将涉及到在传统的课程中留出一些时间,以整合一系列提高效率的工具和技术资源。
教学法的改变涉及到使用各种ICT工具和数字化内容作为整个课堂、小组和个别学生活动的一部分。
教师实践的改变包括知晓在何时(或何时不)、何地使用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和知识呈现、管理教学、或者获得支持教师自身专业学习所需的课外学习材料与教学法知识。
在这种方式中,几乎不涉及课堂社会结构的改变,但在教室或者实验室中技术资源的安置 理解教育中的ICT 课程与评估教学法 ICT组织与管理 教师专业学习 技术素养政策意识基础知识整合技术基本工具标准课堂 数字素养 与集成,以便学生公正合理地使用方面却有较大改变。
这些技术可能包含办公软件、练习和操练软件、教程、网页内容、以及实现管理目标的网络应用。
在发展的早期,与技术素养相关的教师能力包括:基本的数字化技能,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已有教程、游戏、练习和操练软件、计算机实验室中的网页内容、有限的教室设施等,完成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估方法、单元计划、传授式的教学教法。
同时教师也必须能够使用ICT管理课堂数据和促进自身的专业学习。
16 下面的例子表明技术素养方式在实践中的存在形态。
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技术素养 理解教育中的ICT 一位教授母语的教师理解在教学中使用ICT的基本原则,因此他/她7会考虑如何最好地使用他的/她的8教室里最近刚安装的交互电子白板。
直到现在,她还只是把电子白板当投影屏幕来用。
课程与评估 教师认识到使用交互电子白板上的单词处理功能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一项基本技能——如何改善句子的措辞。
单词处理功能允许修改或者移动单词而不用无休止地在纸张上重写整个句子。
单词处理功能还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
教师提供一个用词糟糕的长句,学生可在各自的电脑上看到这个句子。
然后,教师询问大家在五分钟内能生成多少种改进后的句子。
教学法 教师使用单词处理应用程序在交互白板上展示一些较差的拼写的例子。
教师演示如何稍稍替换一些单词或改变单词的顺序,使得句子更加简单和清晰。
然后,通过向全班提问,指出学生们句子中的问题并提供建议,教师让学生们进一步的修改一些例句。
按照学生的建议,教师在交互白板上呈现修改的过程,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看到这个改进过程。
最后,教师坐在教室的一边,要求学生走到交互白板前面自行操作,展示他们修改句子的过程。
ICT 最初,教师使用交互白板的单词处理功能与全班学生讨论。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每个学生使用一个笔记本电脑。
由于笔记本电脑与教师机是联网的,教师很容易就能在交互白板上展示改进句子的有趣案例。
学生能够在五分钟测试中修改句子,然后整个班级展开讨论并对不同的措辞进行评价。
组织与管理 第二次课程中,教师使用学校的笔记本电脑控制台,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使用他们自己的单词处理程序。
教师将课程分成两部分,学生就能明确在第二次课中应该做什么,而不用提问或者讨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笔记本电脑。
使用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在一个中心文件中记录学生的成绩,其他教师和学校管理部门也能获取该文件。
7下文中,“他”或“她”应该被理解为“他/她”。
8下文中,“他的”或“她的”应该被理解为“他的/她的”。
教师专业学习 教师在网站上搜索母语教学中关于写作技巧的授课资源,包括练习和写作作业、激励材料和关于课程的想法等。
知识深化 知识深化方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公民和劳动者的能 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17 力,通过把学校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真实世界工作、社会和生活环境中复杂且极为重要的 理解教育中的ICT 政策意识 政策理解 问题,为社会和经济增加价值。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环境、食品安全、健康以及冲突解决。
在 课程与评估 基础知识 知识应用 使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应理解 政策目标和社会优先事项,并能够识别、设计和使用具体的 教学法 整合技术 复杂问题解决 课堂活动以达成目标与社会 优先。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对课 程进行改革,强调对内容和评 ICT 价的深度理解,强调对真实世 基本工具 复杂工具 界问题理解基础上的应用。
评 价关注复杂的问题解决和将
评价融入到学习活动中。
与这 组织与管理 标准课堂 协作小组 种方式相关的教学法包括以 问题和项目为基础的协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入 教师专业学习 数字素养 管理与指导 探索主题,并用所学知识有针 对性地解决复杂的、日常的事 项和问题。
在这种方式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是建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理解,并 支持学生开展合作项目。
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实施和监测各种项目计划和项目解决方案。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课程和课堂结构也更具活力。
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概念 时,教师将采用专门针对其课程领域的开放式
ICT工具——科学的可视化,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工 具,和社会研究中的模拟角色扮演等。
和知识深化相关的教师能力包括开展以下各项工作的能力:管理信息、构建问题任务,以及将开放式软件工具和具体学科应用程序整合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协作学习项目中,以支持学生对关键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并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复杂的、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
为了支持协作项目,教师应该使用互联网和基于网络的资源帮助学生协作、获取信息,并与外部专家交流来分析和解决他们选定的问题。
教师应该能够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创建和监测个体和群组学生的项目计划;能够获取信息并与专家交流,能够与其他教师合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实践领域中知识深化方式的示例如下: 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知识深化 理解教育中的ICT 一位体育教师感觉很沮丧,因为许多学生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也不理解身体健康对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他认为可以用ICT工具改变学生的态度并且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
所以,他给学校管理委员会写了一份详细的经济预算,具体解释了为什么ICT能改善体育课并且能帮助学生学习。
课程与评估 体育老师将ICT工具应用到那些以前无法讲或无法生动教学的内容上。
现在他 可以将人类生理学加入到课程信息中。
以前,这些主题因太抽象和理论化而很 18 难解释清楚。
现在,他可以将生理过程用计算机仿真(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 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
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体育知识有 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还能更有效地开展形成性评价,因为他能用数码摄像机记录学生们在体育馆
中的表现。
他把拍摄下来的视频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怎样用不同的方式移动他们的肢体。
学生之前不知道在某个动作上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直接看到应该怎样去做。
教学法 以前,他只能口头讲述健康的益处,学生并不感兴趣。
但是现在,他可以给学生展示生动的影片剪辑、体育赛事、音乐和舞蹈视频等。
这些内容呈现了运动盛况,展示了健康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然后,他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设计自己的健康评估计划,比如在运动之后多久心率回到正常值。
学生们分析自己的评估计划,每个学生为组内其他同学推荐一个健康计划。
学生们建立一张协作电子数据表,来记录下一个月中计划开展的情况。
当完成健身计划后,他们在一个社交网站中相互评价和彼此鼓励。
ICT 教师需要获得: 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投影仪,以便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计算机演示。
来自互联网的视频剪辑 体育和人类生理学仿真、动画 简单的数据获取设备,比如心率测试仪,能直接将记录的数据导入计算机。
电子数据表软件,以便帮助学生记录每周的健身评价。
一个数码摄像机,用来记录学生的动作和在体育馆中使用健身设备的过程。
学生还使用学校和家里的其他计算机来获取共享的数据表,登录社交网站等。
一些学生可以使用移动电话将每天的健身计划成果提交到网站。
组织与管理 虽然教师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在体育馆使用的投影仪,但是学生们可以帮忙拍摄,也可以在他们自己的摄像机或电脑屏幕上回放视频,这样教师可以安排以下体育活动:每节课学生至少可以观看一个他们自己的视频片段,或者记录他们每周健身评估的结果。
教师使用笔记本监测学生在协作电子表单上的记录,并在社交网站上发布鼓励 教师专业学习 性评价和健康计划的其他信息。
教师定期访问由专业协会为体育教师组织的网上论坛。
网上论坛提供了很多如
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兴趣的新思想、新方法。
例如,他可以针对学生想实施的一个新的健身计划来提出问题,寻求技术建议。
知识创造 19 知识创造方式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持续地投入到知识创新、发明创造、和终身学习中并从中获益,从而提高生产力。
在这种方式中,教师应当不只能够设计可推进这些政策目标的课堂活动,还应能够参与制订学校中有同等效果的各种计划。
在这种方式中,课程设置超越了以往仅对知识和学科教学的关注,明确包含了创造新知识所需要的技能。
这些技能涉及解决问题、交流、协作、实验、批判性思考、创造性表达。
其实,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课程的目标,而且也是新评价方法的对象。
也许,最有意义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创建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确定他们已经知道的、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学习规划、执行学习任务、追踪进展情况、追求成功和调整失败。
这些都是在学习型社会中可以受用一生的技能。
教师的职责是有意识地建构这些过程、构筑学生使用这些技能的情境,并在学生获取技能的过程中帮助他们。
教师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学习社区,让学生能在其中持续专注于增强自身和他人的学习技能。
事实上,学校已转型为学习型组织,其中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可以被视为模型学习者和知识创造者,与其同事和外部专家合作,不断地参与教育实验和创新,以创造关于学习和教学的新知识。
各种网络设备、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环境被创建,并支持社区中的知识产出与随时随地的协作学习。
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知识创造 理解教育中的ICT 政策意识 政策理解 政策创新 课程与评估 基础知识 知识应用 知识社会技能 教学法 整合技术 复杂问题解决 自我管理 ICT 基本工具 复杂工具 普适工具 组织与管理
教师专业学习 标准课堂数字素养 协作小组管理与指导 学习型组织 教师作为模型学习者 胜任知识创造方式的教师能够设计基于ICT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能够使用ICT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支持学生持续的、反思型学习,并为学生和同事创建知识社区。
这些教师还将在同事中发挥领导作用,建立和执行一个关于学校的远景:一个以创新和持续学习为基础、并因信息和通信技术而更加丰富多彩的社区。
实践领域中知识创造方式的示例如下: 20 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知识创造 理解教育中的ICT 一位地理教师与历史教师、数学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参加一项基于ICT的项目并在其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该项目关注的最近当地社区中涌入的大量来自邻国的移民(邻国正经历一场政治动乱和经济紊乱)。
该项目涉及到调查移民的原因,了解移民们的日常生活情况及其面临的问题。
课程与评估 该项目涉及三个学科的内容:地理(理解社会团体的生成与改变)、历史(本国的近代史以及与邻国的近代关系史)和数学(用图表分析和呈现复杂的统计信息)。
学生还可能会进一步考虑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最近的移民潮对当地社会团体的影响。
在仔细考虑项目的目标后,学生通过与教师合作,设计整个项目中用来评估自身和他人工作的评价量表。
学生至少用三种方式创造知识。
他们创造新的关于该当地移民案例的历史、地理知识(如事实、数据、访谈、生平故事,及其他对当地历史博物馆有价值的发现和结论等)。
他们发现移民很难获得一些传统的食物。
这一新的市场需求的商业知识可以提供给当地店主。
学生发现当地人对移民的偏见大多是缘于神秘感和误解。
如,一个移民是学校清洁工,人们认为他的教育基础一定很薄弱,而实际上他是一个有教养的工程师。
这样,当地知识和人们的相互理解会不断增强,社会团体间潜在的冲突就会减少。
教学法 教师扮演监督者和教练的角色,确保学生拥有他们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建议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方法,确保学生专注于他们的学习任务并在达成一致的最后期限内完成任务。
ICT 学生使用: 互联网获取在该国生活的详细背景信息,包括与移民的学生建立电子邮件联系。
电子表格程序分析和呈现关于移出和移入的人口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经济条件统计。
图形化应用程序制作海报,在当地中心张贴,向移民社会团体召集愿意接受采访的志愿者。
数码相机和录音机,以视音频的方式记录被采访对象的个人历史背景和在当地国家的经历。
文字处理软件作笔记,写下他们的发现并评估自己的工作。
演示软件制作展示材料,包括视频剪辑、静态图片等。
向他人演示研究发现。
组织与管理 教师在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中(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创建学习环境,允许学生 21 协作的存储、共享和开发作品。
还包括共享文件、wikis
和讨论社区等。
教师专业学习 地理教师定期向其他教师展示该项目如何使用ICT工具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知识。
教师还向同行解释项目开展和改进过程中的经验,以及他在其中承担的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和同行学习的榜样。
44.实施 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的国家可以从教师当前ICT应用能力现状的 研究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附录2”提供的大纲或考试规范来开展这项研究。
研究结果会帮助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提供者确定ICT-CFT的三种方式中哪 个是最相关的,并确定及其优先顺序。
22 模块化结构 ICT-CFT采用模块化组织结构。
教师教育机构与专业发展提供者在课程内容或学习活动设置上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涉及标准中的所有模块与能力。
他们可以设计只包含某些模块的方案,不过这些模块应符合“框架”的整体目标和基本原理。
这就意味着,课程与专业学习活动选取的各模块不能只是少量的无联系的能力模块,而必须有清晰的、合理的关系。
模块选择应遵循一些基本原理:“广度策略原理”,某一方式下的所有模块都会被选取;同一模块下的“深度策略原理”,例如,关于教学法,那么三种方式下的所有教学法模块都应被选取;“角色策略原理”,即为某些角色选取特别相关的模块,这些角色可以是技术协调者、课程协作者或者校长。
当然,还可能有其它的原理或策略。
未来的发展 尽管当前的能力设置已经很全面了,但ICT-CFT仍然是一个不断优化中的框架。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知识的新发展,ICT-CFT框架会不断审核与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专业学习提供者和教师教育者,提供关于该框架的内容、结构和审查等方面的任何建议。
发展途径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报告指出,教师教育项目经常会与发展目标不一致。
ICT-CFT意在为教育政策制订者提供政策目标,这些政策目标以新的教学方法的形式出现。
这些目标可以用来改革教师教育与专业学习,最终提高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但是,各国间社会与经济状况、发展目标各不相同。
经济发达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不尽相同,与低收入国家更是相差甚远。
ICT-CFT的目标是为不同发展状况与发展路径的国家提供一个通用的教育发展框架。
因此,框架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方式,无论是哪种发展策略的国家,都可以从框架中找到有用的部分。
社会与经济状况不同的国家,可能会具有相似的发展目标,但实现目标的途径却可以不尽相同。
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基于知识创造的生产力与经济产出来达到知识社会的目标,但许多中等收入国家或低收入国家或许不具备实行以知识创造为基础的增长计划所需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因此,一个国家可能需要制定一个长期发展路径,以便在追求更高的经济与社会目标时,可以从一种方式转向另一种方式。
ICT-CFT框架促进了这种策略。
根据教育基础设施、教师素养、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的不同,各国的发展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采用知识创造方式的关键是善于利用当前的各种优势来改善教育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
在一个国家中, 技术基础设施可能是强项,但在另外一个国家中,可能已经在努力改变各种教学做法。
在初期优势和改革努力的基础上,标准框架可以使各项能力互补,使教育变革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化。
通过这种方式,框架还可以被修改或本土化,以便为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政策、当前的教育状况等制定教育能力发展项目,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国家可以利用其在教师教育与教学法上的优势,来改进课程、评价和学校组织。
23 24 附录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模块 附录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模块 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方式的政策目标是使学生、公民与工作人员掌握信息与通信技术,以促进社会发展 和提升经济生产力。
相关的教育目标包括增加学校入学率、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资源、以及提 升基本的文化素养,包括技术素养。
25 课程目标 教师能力 教师应达到的目标 方法样例(给教师教育或专业
发展培训人员) 模块1:理解教育中的ICT 政策意识:通过这种方法,各项计划会把政策与教室中的活动直接联系起来 老师必须能够意识到这些政策,并能清晰说明教室中的活动如何与政策保持一致。
TL.1.a.确定课堂活动的关键特征,并明确这些特征如何服务于政策实施。
鼓励教师参与到关于国家政策与普通课堂活动的讨论中,识别支持政策实施的课堂活动特征。
让参与者根据政策辨别、分析他们的课堂活动。
模块2:课程与评估 模块3:教学法 基础知识:这一方法要求课程做出的改变通常包括:通过技术以及增加在不同情境中发展ICT技能的方式来提高基本的文化素养,这将涉及到在课程中整合相关的ICT资源与工具。
整合技术:教学活动的变革包括把不同的技术、工具、数字内容整合到整个课堂、小组、个别学生活动中去,使之成为其中一部分,来支持授导式教学。
教师必须有非常扎实的关于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标准评价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中。
TL.2.a.将具体的课程标准与特定的软件包、计算机应用等进行匹配,并描述这些软件和应用是如何支持标准的。
教师必须知道要在何时(以及不在何时)、何地、对谁,以及如何在课堂活动与授课中使用ICT。
TL.3.a.描述如何利用授导式教学与ICT来支持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TL.3.b.在教学计划中整合恰当的ICT活动来支持学生获得学科知识。
针对具体的学科领域选取软件包;让参与者确定与这些软件包相关的课程标准,并讨论这些软件应如何支持各项标准。
描述如何利用ICT和特定类型的软件来支持学生获得学科相关知识,并展示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使用这些技术补充授导式教学(即讲授与示范)。
让参与者设计包含个别指导与操练软件、数字资源的教学计划,并分享计划、接受同伴的评议。
TL.3.c.使用演示软件与数字资源来支持教学。
示范如何使用演示软件与其它的数字媒体来辅助讲授;提供多种教学讲授的 例子;让参与者设计一个使用演示软件的教学方案;让参与者使用演示软件来设计一份演示稿。
模块4:ICT 基本工具:这种方法中涉及的技术包括:使用装有办公软件、操练与练习软件、辅导材料和网络内容的计算机;以及使用网络来实现管理目标 教师必须知道基础的软硬件操作,以及办公软件、浏览器、通信软件、演示软件和管理应用软件。
TL.4.a.描述并演示常见硬件的使用。
TL.4.b.描述并演示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使用,例如文字输入、文字编辑、排版以及打印。
讨论并演示各类不同硬件的基本操作,例如台式计26算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手持设备。
讨论并演示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演示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这些软件。
让参与者创建一个文本文件,在其中练习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生成一篇文本。
TL.4.c.描述并展示演示软件及其它数字资源的用途和基本特征。
讨论演示软件的用途并演示其一般特征与功能。
让参与者自选某一主题,使用数字资源来创建一个演示材料。
TL.4.d.描述图形处理软件的用途与基本功能,并使用图形软件创建一个简单的图片。
讨论图形处理软件的功能,并演示其创作过程。
让参与者创建并分享一副他们创作的图片。
TL.4.e.说明什么是互联网并详细描述如何使用,描述浏览器的工作原理,并使用URL来访问网站。
讨论互联网的用途与结构,了解参与者的使用经验。
演示浏览器的使用,让参与者使用浏览器访问流行的站点。
TL.4.f.搜索引擎的使用。
演示搜索引擎的使用;讨论并演示简单关键词搜索过程;让参与者按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搜索,并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关键词使用策略。
TL.4.g.创建一个电演示电子邮箱账户的创建子邮箱帐号,并持过程与使用方法;让参与 续完成一系列电子者创建电子邮箱账户并发 邮件通信。
送一系列电子邮件。
TL.4.h.描述辅导与操练软件的功能与用途,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演示参与者所教学科的各种辅导与操练软件,并明明它们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让参与者分析27所教学科的特定软件包,并描述它们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学科知识。
TL.4.i.寻找现成的教育软件包与网络资源,根据课程标准评价它们的准确性与相关性,并将它们与特定学生的需求匹配起来。
让参与者搜索网站和目录,以确定适于特定学习目标或标准的软件,并分析这些软件包准确性与相关性。
让参与者讨论他们分析与评价软件的标准。
TL.4.j.使用网络记录软件进行签到、提交分数和保持学生的记录。
讨论网络记录保持系统的用途及优点,演示这类系统的使用,让参与者录入他们班级的记录数据。
模块5:组织与管理 TL.4.k.使用常见的通信与协作技术,例如文本消息、视频会议、以及基于网络的协作与社交环境。
讨论各种通信与协作技术的用途及优点;让参与者使用这些技术与组内其他成员进行通信与协作。
标准课堂:在这一方法中,除了教室与实验室的空间布局调整、技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等,课堂的社会结构变化很少。
教师能在全班、小组、个别学习活动中使用技术,并确保每个学生都可平等获取资源。
TL.5.a.将计算机教室整合到正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
TL.5.b.管理常规教室中个人、小组学习时增加的ICT资源的使用,以便不干扰课堂的其它教学活动。
讨论并给出使用计算机教室(或一系列课堂笔记本电脑)补充课堂教学的不同方法的案例;让参与者创建一个包含计算机教室活动使用的教案。
讨论并举例常规教室中使用ICT资源补充自主学习、两两合作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参与者编写使用ICT来补充课堂教学的教案。
模块6:教师专业学习 数字素养:在教师教育中,这种方法强调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以及使用ICT来促进职业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必需的网络资源的技术性知识与能力,以便使用技术获得更多的学科内容与教学法知识,来促进其专业发展。
TL.5.c.确定能与各种ICT资源协调使用的社会规范 TL.6.a.使用ICT资源来提高工作效率 辨别不同硬件与软件技术,并讨论适合它们在各种教学中应用(如个别化学习、两两合作、小群组学习、大群组学习)的社会规范。
28 讨论工作期间完成各种任务的时间比例;讨论ICT资源何以能帮助完成任务并提高效率;让参与者使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手持设备,及字处理软件、博客、维基百科或其它效能与交流工具,完成一项指定的任务。
TL.6.b.使用ICT资源来帮助自己获取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
讨论参与者可用来增加自身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不同ICT资源;让参与者确立一个专业学习目标,并创建一份使用不同ICT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例如网络浏览器与各种通信技术等。
TL.6.c.识别互联网安全问题并进行管理。
讨论互联网空间相关的问题,包括:网上欺骗、恰当地张贴信息、交流论坛、个人隐私与隐私问题、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网站缓存、信息推送、智力产品著作权、版权、不合适内容、数字公民、电子邮件礼仪、种族问题、合法主张、个人机密数据、密码问题等。
让参与者掌握合适的策略与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
附录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模块 知识深化 这种方式的政策目标是:提高工作人员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的真实世界中,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增加经济价值的能力。
课程目标 教师能力 教师应达到的目标 方法样例(给教师教育或专业29发展培训人员) 模块1:理解教育中的ICT 模块2:课程与评估 政策理解:这一方法通常要求教师理解政策,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国家政策的课程计划,体现出社会迫切问题。
知识应用:这一方法通常要求在课程上进行改革,强调认知的深度理解而非涉猎范围;在评价上也要进行改革,强调认知在真实的世界问题和紧迫的社会需求中的应用。
评估变革主要聚焦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以及将评估纳入到正在进行的班级活动中去。
教师应深入理KD.1.a.解释和分析考虑在学校内实施解国家政策和教育中使用ICT的ICT-CFT原理时会出现哪 迫切的社会需原则。
描述将这些原些问题。
识别实施的机会和 求,能够设计、则应用于自己教学潜在的障碍。
分析不同的方 修改和实施支中的具体方式。
分析法在实施ICT政策目标时 持这些政策的在实施这些原则的的优缺点。
课堂实践。
过程中会出的问题 与解决方法。
教师必须深入KD.2.a.确认该课程展示各学科的软件包(科学理解所授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课中的可视化工具,数学课 的知识,并能和过程,描述特定课中数据分析软件包,社会科 在各种情境下程工具的功能和目学中的模拟角色扮演工具, 灵活运用。
他的,并阐述如何用这语言类课程中的参文献资 们还必须能够些工具支持学生理源等。
) 创设复杂的问解关键概念和过程,参与与在线专家的交流,访 题,其解决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问在线博物馆,创建基于仿 案可以测量学的知识应用。
真模拟技术的网页,并描述 生对知识的掌 以上技术对学生理解学科 握程度。
关键概念的支持,以及在解 决复杂问题方面的应用。
让参与者在特定学科领域 中分析具体的软件包,并描 述这些软件包是如何在以 学习者为中心环境中支持 概念理解和复杂问题解决 的。
KD.2.b
开发和应用讨论学生反应特点,以及不基于知识和行为的同质量水平的产品特征。
开 评估准则,来评价学发包含这些特征的量表,并 生对于关键概念、能检测这些评估量表。
让参与 力和过程的了解程者针对样品试用这些量表, 模块3:教学法 复杂问题解决:与这一方法相关的课堂教学法包括: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其中学生可以深入探索学科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复杂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困难中。
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以富有技巧的方式、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同时要设计问题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支持学生的合作活动。
在这个角色中,教师需要具备帮助学生创造、实施和监测项目计划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习中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基本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度。
KD.3.a.描述如何利用合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ICT来支持学生理解关键概念和过程以及应用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
KD.3.b.确定或设计复杂的、真实的问题,嵌入关键概念和过程将其结构化,使其成为学生项目学习的基础。
KD.3.c.设计支持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在真实问题中应用概念的在线材料。
KD.3.d.设计单元计划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合作理解、表征、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时候能进行推理、讨论和使用学科关键概念,并且反思和交流解决方案。
KD.3.e.构建单元计划和课堂活动,学生 比如学生化学实验报告。
描述如何使用ICT和特定的软件工具来支持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应用,以及以何种方式使用技术来支持基于项目的学习。
举例来30说:学生团队扮演成海洋 生物学家或海洋学家,使用网络等各种工具,找出保护生态系统的方法;学生团队在社会学习中,使用演示工具并应用政府概念,支持当地一个组织的工作。
包括以在线讨论或实时交流的方式与专家进行合作。
讨论包含关键概念的真实世界问题的特征;调查这些问题的例子;让参与者生成案例,比如提高庄稼产量或营销某产品的需求。
分析在线材料,找出支持深度理解的关键特征。
让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在线活动支持概念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科相关技能。
讨论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的特征;调查这些活动的例子;让参与者设计活动来支持学生,比如使用物理概念来加固房子以防地震;使用分数来对资源进行均分。
讨论活动特征,活动使用开放式的数字工具和应用程 模块4:ICT 复杂的工具:为了理解关键概念,学生使用特定学科领域的开放式技术工具,例如科学中的可视化软件,数学中的数据分析工具或者社会性学习中的模拟角色扮演类。
教师必须熟悉各种学科工具和应用程序,能够在各种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情境中灵活使用这些工具与程序。
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所选定的问题时,教师应当能够使用网络资源来帮助学生合作、获得信息、与外部专家交流。
教师应当能够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创建和监控学生个人与小组的项目计划。
在合作解决复杂问序促进学生投入到基于项 题时,开放式的工具目的学习;检查此类活动的 和学科特定应用程样例、工具和应用软件;让 序将支持学生的推参与者生成和展示各自学 理、讨论和使用学科科领域的单元,例如,使用 关键概念和过程。
计算机模拟和社会性学习31概念来理解一个聚居区扩 展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机制; 或者使用一个图形包来展 示一首诗歌表达的意境。
KD.3.f.实施协作性讨论在协作性的、基于项目的、基于项目的单元的单元中,教师作用以及教 计划和课堂活动,向师使用的策略。
让参与者展 学生提供指导,促进示策略的使用和支持单元 学生项目作品的成实施的数字化资源。
功完成和关键概念 深入理解的达成。
KD.4.a.使用各种恰展示一个学科领域中各种当的学科开放软件,软件包的使用;让参与者探 如数据分析、模拟角索和展示这些软件包。
色扮演、在线资料等 KD.4.b.评价在线资让参与者搜索网站和目录,源在支持特定学科发现特定学科中支持基于 中的基于项目学习项目学习的恰当软件。
让参 的精确性和可用性。
与者开发评价标准与量表, 并根据所选目的有效性来 评估自己的选择 KD.4.c.使用编辑环呈现编辑环境或工具的使境或者工具设计在用。
让参与者集体设计一个 线材料 学习课程的在线单元。
KD.4.d.使用网络和呈现软件的使用,帮助教师合适的软件去管理、去管理、监控和评价学生项 监控和评价各种学目工作,让参与者输入学生 生项目的过程 项目作品的数据。
KD.4.e.使用信息与讨论教师使用线交流与合交流技术与学生、同作环境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伴、父母或者更大的让参与者记录日志、分享文 社区进行交流与合件和展示他们在线交互的 作,帮助学生更好地例子 模块5:组织与管理 模块6:教师专业学习 合作小组:课程周期和课堂结构更为动态,学生在扩充的时间内进行小组活动 管理和引导:此种教师专业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聚焦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基于复杂问题指导学生,并管理动态学习环境。
教师必须能够创建灵活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必须能够整合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并且灵活地应用技术来支持合作。
教师必须要有能力和知识创建和管理复杂的项目,与其他教师合作,使用网络去获取信息、与其他同事或外部专家联系来支持他们的专业学习。
学习 KD.4.f.使用网络支讨论学生使用在线交流和持学生课堂内外的合作环境支持自己合作性 合作 项目工作和学习;让参与者 记录日志、分享文件和展示 学生在线交互的例子32 KD.4.g.使用搜索引讨论搜索引擎、在线数据库擎、在线数据库和邮和邮件来找寻合作项目的 件来找寻合作项目相关人和资源的使用;让参 的相关人和资源与者根据他们的课程进行 相关项目的搜索;让参与在 线合作项目;让参与者反思 他们的经验,与他人分享并 讨论 KD.5.a.为了支持和依据这些配置支持或阻碍增强学习活动和社学生交互和参与,检验和讨 会交互,在课堂内放论不同的课堂计算机安排; 置和组织计算机和让参与者设计课堂资源的 其它数字资源。
安排和讨论设计的合理性。
KD.5.b.管理技术提讨论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基升环境下的学生基于项目活动的管理方式;着 于项目的学习活动眼于各种配置的优缺点,让 参与者讨论课堂管理的单 元计划 KD.6.a.使用信息与讨论在线信息的各种资源通讯技术获取和分以及其他可以支持专业学 享资源,支持他们的习的资源;让参与者参与搜 活动和自身专业学索支持专业学习目标的材 习 料;让参与者分享和讨论这 些搜索和实施计划 KD.6.b.使用信息与讨论各种在线专家的资源通讯技术与外部专和可以支持学习的社区;让 家和学习社区接触,参与者进行在线寻找专家 支持他们的活动和和社区的活动;让参与者与 专业学习 专家交流,参与社区活动, 然后分享和讨论这些活动 的成果。
KD.6.c.使用ICT来讨论与在线资源分析相关寻找、管理、分析、的知识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整合和评价信息来支持他们的专业学习 将其整合在实践中,评价他们的质量;让参与者进行描述、讨论和展示他们实践的例子。
33 附录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模块 知识创造 知识创造的政策目标是通过培养能够不断参与知识创造和革新并从中获益的劳动者, 以提高生产效率。
课程目标 教师能力 教师应达到的目标 方法样例(给教师教育或专业34
发展培训人员) 模块1:理解教育中的ICT 模块2:课程与评估 政策创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断演化。
知识社会技能:通过这种方式,课程不仅专注于学校课程知识还明确包括知识社会技能,例如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评判性思考。
学生同样要有能力决定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评价本页是这过程的一部分;学生必须有能力评价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成果的质量。
教师必须理解KC.1.a.设计、实施讨论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 国家政策的目和调整学校层面的意图以及如何在学校层面 的,能够对教教育改革计划,以贯的计划中加以贯彻实施。
让 育改革政策的彻国家教育改革政参与者以小组合作方式设 讨论有所贡策的主要思路。
计学校改革计划,并作为贯 献,并参与设 彻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组 计、执行和修 成部分。
让参与者实施该计 改旨在实施这 划的初期阶段,评价其进展 些政策的计 效果并交流所遇到的挑战 划。
和克服挑战的策略。
教师必须了解
KC.2.a.确定和讨论讨论复杂认知过程的特征 复杂的人类发学生如何学习和展和学生如何获得和展示这 展,例如认知、示复杂的认知技能,些复杂认知过程。
让参与者 情感和生理发例如信息管理、问题确认在自身学习过程中这 展。
他们必须解决、合作和评判性些技能的使用。
让参与者在 知道在怎样的思考。
一个课程计划中明确地整 情境下学习者 合这些技能的使用。
让参与 可以更好的学 者反思实现课程计划并提 习,教师必须 供如何提升改进的建议 预测并有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教师必须具备支持复杂过程的能力。
KC.2.b.帮助学生使讨论有效的信息搜索和信 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息管理技能的特征,基于信 来获得搜索、管理、息与通讯技术的学习活动 分析、评价和使用信如何支持这些技能的培养 息的能力。
和展示;让参与者生成这些 活动的案例。
KC.2.c.设计学习单讨论推理、计划、反思、知 元和课堂活动,整合识建构和交流技能的特征, 信息与通讯技术工讨论基于信息与通讯技术 具和设备,帮助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支持这些 获得推理、计划、反技能;让参与者生成和分享 思、知识建构和交流这些活动的案例。
让参与者 模块3:教学法 自我管理:学生在一个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他们不断参与创造知识产品,构建自身与他人的知识与技能。
在这种办法中,教师的作用是明确地模拟这种学习过程,构建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认知技能。
的技能。
KC.2.d.帮助学生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KC.2.e.帮助学生开发基于知识和行为的评估准则,并应用准则来评价他们自己对关键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技术与通讯技能。
帮助学生使用这些准则去评价其他学生的工作。
KC.3.a.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明确地示范自身的推理、问题解决和知识创造。
评价学习单元,提供更多资源的建议。
讨论交流和合作技能的特征,基于技术的学习活动如何来支持这些技能;让参与者产生成和分享这些活动35的案例。
让参与者通过参与,在虚拟专业学习社区中示范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讨论使用基于知识和基于行为的评估准则来进行自身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特征;让参与者生成和评价这些活动和准则的案例。
让参与者基于已有的技术参与开发基于知识和行为的行为准则。
让参与者在讨论自身认知技能的基础上,具体形象地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技能来解决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
让参与者共同分享、彼此借鉴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中所采取的策略和过程。
KC.3.b.设计在线材料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性问题解决、研究或艺术创作。
讨论有助于学生设计和规划自身学习活动的在线材料的特征;让参与者分组协作编制与评价各种在线材料。
让参与者在专业学习社区中示范在线合作解决问题、研究或艺术创作活动。
KC.3.c.帮助学生设讨论支持学生设计和规划计项目计划和活动,自己学习活动的教师活动使他们能够参与合的特征;让参与者生成和展作性问题解决、研究示与这些活动相关的例子。
和艺术创新。
模块4:ICT 模块5:组织与管理 普适技术:使用各种网络设备、数字资源和电子环境来促成和支持知识创造以及随时随地的合作学习。
学习组织:学校已转型成学习组织,所有的行为者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进程中来。
教师必须能够设计基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知识社区,并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来支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技能及其持续的反思型学习。
教师应能够发挥领导作用,培训同事并为之提供后续支持,建立和实施其学校愿景:基于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创新和持续学习社区。
KC.3.d.帮助学生以有利于其现行知识生产和与其他人沟通的方式,把多媒体制作、网站制作和发布技术纳入其项目学习中。
KC.3.e.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KC.4.a.描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制作工具和资源(多媒体录音和制作设备、编辑工具、出版软件、网站设计工具)的功能和用途,并用它们来支持学生的创新和知识创造。
KC.5.a.描述虚拟环境和知识建构环境的功能和用途,用以支持增加知识和理解课程只能怪的学科内容,开发在线和面对面学习社区。
KC.5.b.描述规划和思维工具的功能和用途,用以支持学生创新和规划自己的 讨论支持学生在自身学习活动中使用各种技术的教师活动的特征;让参与者提出此类活动的范例;让参与者展示多媒体制作、网站制36作和发布技术,以支持学生通过在线专业学习社区中发布作品。
讨论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教师活动的特征;让参与者在专业学习社区中提出此类活动的范例、交流想法并对他人的作品提出批评建议。
展示各种软件包和数字制作资源并说明它们如何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创新和知识创造活动。
让参与者分析在学科领域中使用这些资源的范例,并说明它们如何支持学生的创新和知识创造。
让参与者在他们设计的单元中使用并评估这些工具。
展示各种虚拟环境和知识建构环境,并描述它们如何支持对学生的学习社区。
让参与者分析在学科领域使用这些资源的具体范例,并描述明这些环境如何支持对学生的学习社区。
让参与者在设计的学习单元中使用这些环境并展示其效果。
展示各种规划和思维工具并描述它们如何支持学生创新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
让参与者分析在学科领 模块6:教师专业学习 教师作为学习者的榜样:从这个角度看来,教师本身是学习大师和知识创造者,他们不断地参与教育实验和创新,进而创造关于学习和教学做法的新知识。
学习活动,开展持续的反思性思维和学习 教师还必须具KC.6.a.发挥带头作备能力、动机、用,展示随着信息与意愿、鼓励和通讯技术逐步融入支持来实验、课程和课堂活动,他持续学习和运们的学校会变成什用信息通讯技么样子术来创造一个基于知识创新的专业学习社区。
KC.6.b.发挥带头作用,支持学校的创新活动以及同事的不断进修 KC.6.c.持续评估和反思促进创新和改进的专业实践。
KC.6.d.使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资源来参与专业社区;分享和讨论最佳的教学实践。
域使用这些资源的具体范 例,并描述它们如何支持培 养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
让参与者在设计的学习单 元中使用这些环境工具并 展示其效果效能。
37 讨论把信息与通讯技术融 入课程和课堂以改进教育 工作的学校和各种愿景;让 参与者制订和交流行动计 划,在这些计划中,他们要 发挥带头作用,与同事和管 理人员合作,为学校树立这 种愿景。
让参与者执行该计 划的初期阶段,评价进展并 交流遇到的挑战和克服挑 战的策略。
讨论促进专业人士参与和 维持学校创新所需的社会 支持的类型;
让参与者设 计和分享行动计划,在计划 中和管理人员、同事一起营 造创新支持环境。
让参与者 提供在学校实施创新工具 和资源的策略。
讨论有利于正在进行的创 新和改进的专业实践;让参 与者根据自身经验,举例这 类做法 讨论如何通过专业学习社 区,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支 持正在进行的创新和改进; 让参与者根据自身经验,举 例说明这类基于信息与通 讯技术的实践。
38 附录

2 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 技术素养:教学大纲样例 如何使用这份文档这份文档为教师们列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中每一个模块的专业学 习任务。
虽然这些都是在专业学习方案中实施的任务,但是他们与教师在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相关。
39因此,有关这些任务的描述可以参阅专业学习方案和教学。
举例来说,任务5.3中最佳实践部分的“和同事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以确认其合理性”可以参考专业学习方案或教学过程。
方案提供者决定方案是否运行,其中包含与同事一起实施活动,或者决定方案能否引起正在承担这一日常教学活动的教师的关注。
为了表明在专业学习方案中任务的重要性,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以及发生率通常涉及教学任务——教师在工作中执行任务的频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等等。
有关任务的详细信息说明会在技术素养教学大纲末尾的文档中说明。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 模块1理解教育中的ICT 展示ICT-CFT推动下的技术素养目标意识 40 注释:假定ICT-CFT是国家的政策目标。
1.1确认在ICT-CFT支持下的政策目标 范围说明为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需要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公民: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处理信息和 生成知识创造性、反思性、协作性以及问题解 决(生成知识所需要的)多产的且全心参与到社会中,影响那 些涉及他们生活的决策渊博、机智,从而能有效的管理他们 的生活,拥有充实、舒适的生活促进跨文化理解、和平解决冲突有效促进国家经济,使其能参与国际 竞争 任务要素明确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及将 ICT与教育相整合的理论、观念和益处。
了解ICT-CFT是如何阐述这些经济与社会目标的。
了解ICT-CFT框架的基本特征,比如有三种方式,哪个为第一阶段。
外围规范与ICT-CFT或ICT不相关的国家或 地方政策。
工业/雇主的ICT培训政策。
课程开发政策。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以及发生率 每月的、关键性的、不难的,且在规划或计划中的任务。
任务触发支持国家政策的教师们在教学中使 用ICT-CFT的方法,期望成为高效且有责任的教师。
政府希望通过采用ICT-CFT政策来改进教师效能。
使用的工具ICT-CFT的出版物,尤其是ICT-CFT 第二版本及相关参考出版物中关于社会和经济部分所列的原则。
最佳实践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观念 障碍害怕改变。
没有当地语言版本的ICT-CFT出版 物。
国家缺乏支持ICT-CFT的意识。
当地反对或缺乏ICT-CFT的资助。
预算限制。
严重错误不能正确理解ICT-CFT是与教学相 关的,而仅是将其视为使用计算机。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1.2明确ICT-CFT框架的目的和方式 注释:这一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它用来展现ICT-CFT是如何影响教育工作者,并使之收益,主要方式是如何使课堂更加活泼,以及如何使得学生沉浸于网络资源和数字工具中。
这些将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沉浸在真实世界问题中,成为合作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者。
范围说明能够理解:这是ICT-CFT三种方式的第一种方式:技术素养是知识深化(方式2)和知识创造(方式3)的先决条件。
ICT-CFT的每一种方式中都包含6个要素。
任务要素要以主动和热情的态度不断反思和 探索ICT-CFT中不熟悉的观念和方法,积极参与和承担有关ICT-CFT的专业学习,不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
列举CFT在课堂中的应用及好处。
在特定课堂情境下使用可视化应用程序。
41 ICT-CFT的认识、采纳和应用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不能一蹴而就。
外围规范对教育者来讲,其他的ICT框架。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以及发生率每天的、关键性的、有点难度的, 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使用的工具ICT-CFT文档以及任何相关资源。
障碍害怕改变。
没有当地语言版本的ICT-CFT出版 物。
国家缺乏支持ICT-CFT的意识。
当地反对或缺乏ICT-CFT的资助。
预算限制。
常见错误在尝试改变教学时,过于激进;尝 试太多太快可能会适得其反。
1.3明确ICT-CFT支持下的学习经验会产生的预期学习结果用ICT,有使用计算机外设的经验,与他 范围说明 人协作,喜欢反思并能够解决问题,心 这是ICT-CFT三阶段的第一阶段, 态更加开放等。
总之,为接下来的两个 因此,学生经过这一步之后会变得:更 阶段打下基础。
明智、更有动力、乐于调查,对新的信 注释:这一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息资源敏感,喜欢不同的观点,能够使 任务要素 使用的工具 认识到使用技术素养方式(罗列、 ICT-CFT
文档及任何相关资源。
分析、讨论所带来的好处)对学习结果 带来的好处。
障碍 对ICT-CFT如何在自己的教学环境 在使学生受益形象化方面缺乏创新 中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好处进行可视化。
性。
42 培养学生使用ICT以促进学生反思, 害怕改变。
提高学生进一步使用ICT的兴趣。
没有当地语言版本的ICT-CFT出版 物。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以及发生率 国家缺乏支持ICT-CFT的意识。
每天的、关键的、有点难度的, 当地反对或缺乏ICT-CFT的资助。
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预算限制。
1.4理解ICT-CFT框架在既定场景中的相关性 范围说明技术素养的方式应该应用到特定的 课堂情境下,为达到帮助教师理解和使用ICT-CFT方式的目的,规定需详细,符合实际。
方案应该能够反映国家进行专业学习的情况,要考虑如何将1.1-1.3中的覆盖的原则应用到教师所在国家的实际情况中去。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专业学习会考虑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方案。
(专业学习应该与特定国家相关,考试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 目标相匹配。

3.明确限制性条件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限制。
(比如,为了解决网络连接较慢的问题而要花整晚的时间下载老师第二天要是用的视频)
4.与同事分享想法和可行的方法,以便他们帮助你找出已有方法的优缺点,给出替代方法。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以及发生率每年的、重要的、有点难度的、 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要素基本来说,为分析方案,需制定
项拟议的解决方案,以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如何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更详细地来说:
1.了解和分析给定方案(可用的硬件、软件,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情况,影响他们学习的社会和经济条件,课程目标以及课堂情况等)。

2.使得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习 任务触发完成1.1-1.3(ICT-CFT方法的理论 思考)。
从现在开始准备思考这些观点的实践应用。
使用的工具数字工具的极大范围的使用有助于 展示方案和应用ICT的方法(视频剪辑、演示软件、学生讨论时音频剪辑、照片等)。
障碍 方案中的资料不足。
在思考方案以及ICT-CFT应用方面缺少教师的经验。
常见错误方案不够详细或者缺乏真实性。
43难以充分或恰当的利用数字化工具 和资源。
严重错误将现实情况和教学中的问题简单化。
方案和方法必须令老师们看起来信服和合理。
最佳实践产生真正富有创新性和想象力的办 法。
相关决议从一系列给定方案中选择特定方案。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 技术素养 模块
2 课程与评估 阐述ICT资源支持课程的基本知识 “要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教师 44 不可能经常给学生讲授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如打印或使用鼠标的技能。
2.1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找到恰当的ICT资源并确认使用资源所需的技能连接问题,许可限制,没有教学语言适用 范围说明 的软件。
在线(共享软件、免费软件等)或在 先决知识 零售商店中,找到与特定内容相关的工具 理解课程标准、预期教学结果、教学 (也就是专门的学科软件包),并对这些 大纲。
软件进行评价。
找到特定学科的网站(例 任务
4.2和4.3。
如为学科老师建立的网站,或者历史频 课程目标。
道)、教学资源网站、期刊网站(如“教 最佳实践 学历史”期刊)以及相关的非学科网站(如探索频道、学习频道、新闻报道等);找到恰当的开放性软件(如数学教学使用的电子表格)。
任务要素 挖掘数字资源的潜力,使教学更加生动。
主动进行专业发展:向同事或其他人学习如何最佳使用数字资源、提高计算机技能、保持教学和软件革新的意识。
确定课程目标。
常见错误 确定学习活动。
研究探索(如借助网络)哪些方式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可通过寻找相应的资源)。
在现有资源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使用和改进。
在使用某个新软件进行教学前学习该软件。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关键性的、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障碍 软件或资源选择不恰当。
课程目标和软件/资源的不匹配。
侵权行为。
严重错误 放弃承担设计恰当的教学/学习活动的专业责任(寻找现成的课程,而不是设计活动)。
硬件、资源和可用软件/数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任务结果 精彩的课程;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缺乏合适的、符合需求的工具,网络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2.2根据具体的情境,评价和选择合适的电子化教学资源 范围说明 预测潜在的学习结果:效度、目的、范围、成本、许可和版权、课堂动态、小组结构、教学方法/模式。
(备注:这个任务的重点是,如何分析一个情境以便使ICT发挥最佳效果。
以下是一个情景案例:教室中有一台可上网的电脑,打印机和照相机,但是没有投影仪,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给一个12岁左右女孩组成的大班讲授波义耳定律?)任务要素 分析情境(教室中可以使用的技术、学生的年龄和水平、教学语言、学生是否有残疾、特定主题),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探索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评价资源的可靠性、适用年龄、适宜性,以及在教室中使用的可行性。
(参考4.2任务要素)。
匹配资源和情境(例如,考虑硬件的便携性、设计不同的方式使用资源或工具以探索资源或工具的可用性)。
决策如何最佳使用选择的资源和工具进行最佳。
范围之外 对资源或者课程目标的详细评价。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 需要在一个特定背景及学习环境中完成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
障碍 缺乏合适的、符合需求的工具,网 45 络连接问题,许可限制,没有教学语言 适用的软件。
先决知识 关于学生如何学习这个特定课程目标的知识,例如,他们在理解波义耳定律时有哪些困难,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概念或知识。
原则上,如何将具体的课程标准和计算机应用程序或资源进行匹配的知识。
常见错误 过分大胆的计划在现实课程中并不会奏效,比如带宽不足的情况下设计了视频会议。
软件或资源的不恰当选择。
课程目标和软件资源之间的错误匹配。
过度依赖技术,尤其是极其有诱惑力或市场大力宣传的资源、工具及游戏。
侵权行为。
严重错误 放弃承担设计合适的教学/学习活动的专业责任(寻找现成的课程,而不是设计活动)。
硬件、资源和可用软件/数据资源之间的不匹配。
最佳实践 意识到不同的学生需求的差异及学生任务之间的区别。
在这一情境中使用有数字资源或工具的方法。
调查如何让其他老师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使用数字资源或工具。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2.3根据具体的情境,评估和选择ICT评价资源 范围说明范围、成本、教室动态性;形成性 和总结性的方法;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价,例如:在线考试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内容(如,制 作视频、创建电子表格,向全班同学演示)评价教学(学生在电脑演示的软件中点击选择某个问题的答案)。
任务要素分析情境,以便确定需要评价什么, 以及有哪些资源或工具可以使用。
确定需要哪种类型的评价,例如总 结性评价还是形成性评价。
采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评价,而不只是书面测试。
鉴别和评估ICT评价资源,例如SurveyMonkey网站(美国著名的在线调查系统服务网站)。
将ICT资源与评价相匹配。
考虑多种网络评价方式(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练习题、拖放位置题)。
先决知识教学中使用的评价方法的基础知识。
46意识到基于ICT的评价方式的优势, 例如可以向学生提供即时反馈、自动计分、自动收集数据以及单项分析。
最佳实践挖掘ICT的潜力,提供比传统评价 方式更快速、更准确,更详细的评价。
障碍缺乏资源,例如教室中只有一台电 脑,很难进行网络测试。
常见错误过度依赖统计数据。
使用ICT方法 更容易获得数据,但是额外的数据和统计并不一定能够提供额外信息。
假设认为ICT评价只是网络测试,而不包括其他方式,例如制作视频来展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在一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就可以满足需求时,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制作基于ICT的评价方式。
范围之外测试理论。
出勤记录,教室管理事 宜(第五部分会详细介绍)。
任务频度、重要性、困难和发生率每周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程 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严重错误允许ICT错误改变评价方式和目的。
成功标准知道如何开展教学(继续进行或重 新教学),如何知道学生,如何改进教学,修正活动或资源。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2.4选择一种合适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监测和共享学生绩效数据 范围说明 密码安全问题的知识。
使用ICT记录、管理和报告学生的 使用的工具 47 绩效数据(等级,学生作品档案袋,学 至少会使用电子表格和计分软件。
生成绩确认,以及给学生、家长和管理 可能会用到数据库、学生信息系统、网 部门的报告)。
络接口等。
任务要素 最佳实践 建立一个个人评价记录跟踪系统 创建一种数据高质量文化。
(例如,记录分数的电子表格)。
确保输入的数据是最新的。
学习如何使用校际评价记录跟踪系 利用不同来源的数据来监控绩效: 统(或其他有大量教师使用的系统)。
使用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对照来自其 通过各种方式录入数据(刷卡、键 他学生、教师、学校的数据。
盘输入)。
通过向家长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来 生成评价报告。
提高家长对
ICT评价系统的参与度。
解释评价结果。
充分利用ICT系统提供的信息,例 向不同的对象(学生、家长和管理 如由ICT分数记录揭示的学生或老师绩 者)合理发布相应的评价数据。
效下滑的早期指示信息。
范围之外 障碍 利用ICT来管理学生作业(通过电 缺少硬件、软件资源和财政支持。
子邮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内网提 责任文化缺失。
交作业)。
常见错误 深入的数据分析(例如,统计分析)。
错误的数据输入(包括不完整的数 任务频度、重要性、困难和发生率 据)。
每天的、关键性的、非常困难的, 缺乏数据管理技能。
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密码的安全性没有保障。
先决知识 错误的计算公式。
学习机密信息相关法律和最佳实践,
严重错误 努力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性。
没有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性。
意识到使用在线系统的优点与局限, 允许黑客侵入。
例如将ICT用到一个需要专业判断的自 由错误数据做出错误结论。
动化程序中的优缺点,包括:向家长提 对可以使用的数据持消极态度(不 供报告并理解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会使用基于ICT的系统提供的信息,因 使用项目库为父母提供报告的优缺点等。
为这些信息之前不存在)。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模块3教学法 48 整合技术和教学 3.1将ICT整合到教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和学习理论模式中 范围说明教师在讲授中使用软件、视频、动 画、模型等向全班学生展示。
学生听老师讲课,分析和提问并回 答教师的问题。
任务要素 考虑可能会被用于课堂讲授的数字工具和资源的范围,并分析哪些工具可能会用于课堂讲授中的交流、演示和调查环节。
例如,学生可使用电子点击器与教师交流,使教师知晓他们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
考虑数字工具和资源可能被使用的各种方式。
对于一个特定的课堂情境,选择可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数字工具或资源。
分析针对特定目标而选择的工具或资源的效果和适合性。
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处理问题的临时计划(例如,投影仪出问题、上课当天教室停电)。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保证完全有能力操作软件和硬件,而不是在课程进行中发现他们不记得某个软硬件的操作步骤。
在适当的时候保证学生有能力使用必要的硬件或软件。
范围之外学生可以独立操作计算机。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每小时的、关键性的、困难的,日 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先决知识 知道在授导式教学中使用ICT的优点和不足。
最佳实践 在授导式教学中使用ICT时要满足不同的学习风格,例如根据学生喜欢的学习风格改变文本、图片或音乐,并且使用特殊设备满足个别学习需要,例如为一些听力受损的学生提供音频帮助。
常见错误 没有明确在教学讲授中可以应用的软件和硬件的整体范围(不仅仅是一些演示性软件)。
严重错误 过度依赖技术进行教学,例如用播放视频取代课堂讲授。
选择不恰当的工具或资源,例如一些可以使用且有趣的资源,但与教学目标无关。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3.2使用ICT资源设计创新性学习活动来支持特定的教学效果 范围说明基于授导式教学并涵盖学生学习活 动的课程计划或活动,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课堂作品(个人及小组)家庭作业短期及长期的项目作业学生的自学成果e-learning测试及评价任务要素 清晰地表述教学目标。
设计学习活动。
考虑支持教学活动的所有数字资源及工具。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数字资源和工具评价以上数字化支持的效果。
范围之外 支持授导式教学。
49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小时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 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常见错误 没有预期到软硬件可能出现的问题, 没有提前制定临时计划。
选择比课堂教学时间更长的活动。
ICT
工具或资源与学生的年龄或能 力水平不相称。
ICT工具或资源不能吸引学生。
严重错误 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没有达到学 习目标。
例如,学生最终在玩电脑,而 不是真正地学习教师布置的任务。
3.3在“即时的”和“自发的”学习交互中应用ICT 范围说明在课堂中或学生自学过程中(项目 或课后作业)产生的,未事先计划及非结构化的学习交互。
在这些学习交互中,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希望了解比课堂讲授更多的知识。
这可能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新闻,最新的科学发现或者未预料的他人询问。
任务要素 对于相关的发生率询问持欢迎态度,以鼓励学生们保持好奇心和积极性。
探索机会来展现数字资源和工具如何支持学习,并向学生展示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使用ICT。
使用数字化资源或工具获取信息,如使用网络查询,使用电子表格计算学 生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模式等,或用图表展示变化趋势并与过去的成绩进行对比。
通过在学习中纳入该新维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以及对初始学习目标的理解。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字资源对于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中。
范围之外 未充分设计的课堂,或者未充分准备的教学。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很重要的、有些难度,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任务触发 向学生展示,ICT工具如何应用于日 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组织的课堂 常任务。
讨论,自发地扩展已计划的学习活动、 呈现有效的搜索查询策略。
可能的教学环境范围等。
障碍 50 先决知识 教师不愿意尝试探索计划外的疑问 任务
4.3 或未设计好的话题 标准化的办公室工具 没有可以使用的ICT资源。
使用的工具 常见错误 任何合适的数字工具,尤其是网络, 学生和教师脱离初始教学目标,例 例如使用电子表格计算。
如探索越来越多的网络链接。
最佳实践 严重错误 管理学生的新疑问,以使其有成效 进入不恰当的网站,例如包含成人 并与教学目的相关。
内容的网站。
3.4
设计恰当整合ICT资源的演示介绍 范围说明确定演示的结构、时间、与讲座有 哪些不同、计算机技术如何支持教学等。
包括所有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不仅是向全班学生进行屏幕展示的演示软件。
任务要素 清晰地描述教学目标。
确定哪些ICT资源(硬件、软件、数据)是最恰当并且可以得到的(不局限于演示软件,可以是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或视频软件)。
图表在演示软件中只能以静态方式呈现而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可以动态呈现。
组织演示的结构及其与其他教学部分的关系。
考虑所有可用于教学的数字化资源。
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风格最为匹配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
运用良好的视觉设计、逻辑推演制作演示,并避免屏幕上过多额外的无关 信息以及其他常见错误。
应用良好的演示技术(加入更多的 交互、提问和评论环节等)。
评价演示效果。
使用“建构”(即信息的逐步展示) 来与陈述相同步,使得学生兴趣最大化并增加互动性。
范围之外 高度专业化软件,例如在在工业环境或特定学科中使用的软件(因为ICT-CFT考试不是针对特定学科的)。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严重错误 视觉设计较差(颜色、文字字体、字号、颜色、间距等)。
从屏幕上阅读。
信息呈现过多。
讲授信息而没有交互。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模块
4 ICT 选择和应用基本工具 51 4.1根据具体的学习活动,确定需要使用的硬件及设备 范围说明计算机(桌面式或移动式)、外围 设备、记忆和存储设备、显示器、白板、手机、投影仪、数码照相机、打印机、需要的简单维修设备,教学中使用的各种设备或外围产品的优势及劣势以及各种设备的价格。
任务要素 确定教学需求。
鉴别能满足教育需求的一个和多个设备。
估计成本。
使用设备进行活动测试。
证明设备在所需时间和地点是可以使用的。
对将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形,按照教学需求对设备效用进行再评价。
范围之外安装选定的设备及外围设备;了解使用设备及外围设备的详细技术知识(如,如何使用照相机照相,而不仅仅 是图像如何存储)。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关键性的、有些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 学校采购一个新的硬件设备。
需要数字化档案(如为一次旅行拍摄视频)。
需要降低纸张浪费。
最佳实践是根据目的选择设备,而不是根据设备选择目的。
障碍对使用设备需要的技能估计不足,准备不足,信心不足。
设备的成本和可获得性。
技术上有难度,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严重错误在使用之前没有进行测试。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4.2使用网络及浏览器支持学习活动 范围说明 理解和使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登录网站;评价一个网站的可信度;插 件程序;下载文件或媒体;评价内容的 相关性;了解什么是浏览器及浏览器的 类型;理解网速可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的 影响。
任务要素 
鉴别网络与学学习活动的相关性。
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评价网站的可信度。
评价网站的精确性。
根据相关政策和知识产权评价网站。
评价网站内容对学习活动或结果的 有效性。
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的软件,如插件 程序。
将网页内容融入学习活动和结果中。
对网站加书签或批注。
范围之外 网络如何运作;网络的历史;建立 网络连接;解决网络连接问题。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关键性的、有些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 需要从不同角度发现额外信息或最新信息。
需要发现更丰富的资源,例如除了文本外的图像和视频资源。
需要设计交互性活动。
需要交流和协作。
需要融入真实情景学习。
最佳实践 从以下几个角度证明网站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这个网站是否被引用,网站作者是否可信,网站的创始人 和赞助方是谁。
52 在安装插件软件前查看学校政策。
测试和跟踪网站链接,确认链接可 用并且内容恰当。
证明设备在使用环境中是可连接的。
评价使用该网站的风险。
需要时对网站加书签。
准备一个备用计划,以防技术故障。
任务障碍 网络连接慢或无法连接。
社会常识认为该网络不安全。
缺少必要的外围设备。
先决知识 任务6.3—鉴别网络的安全性。
理解网络带宽。
认同使用政策。
浏览器是什么,及目前存在的种类。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组成部分。
网络是什么。
如何浏览网站如何让网站的一部分在离线时也可 以使用。
网络上可用的服务类型。
如何评价网站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严重错误 错误输入URL地址,导致进入意外 的或不恰当的网站 相关决策 在教室中使用该网站时,是否需要其他ICT资源? 可以在教室中离线使用该网站吗?还是必须在线使用? 该网站适合学生使用吗?我希望学生从该活动中获得什么?网络是最好的或唯一的选择吗?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4.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检索 范围说明 应。
53 如何恰当的搜索、进行自然语言搜索并评估搜索结果;了解搜索结果的排名;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种类及其优劣势;如何使用关键字;如何在搜索中使用引号;如何搜索特定资源类型(例如,图像/媒体);对搜索结果进行安全评价;访问搜索结果;对搜 评估和比较不同搜索引擎的关键字和搜索结果。
针对相应的信息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搜索结果。
打开、访问及书签标记相应的网站。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周的、很重要的、低难度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索结果进行存储/书签标记/打印;管理 任务触发 收藏夹/浏览历史;对搜索结果进行导航;对最新资源及信息的需要。
对搜索结果使用语言工具进行翻译。
任务要素 确定要搜索的内容以及格式(如图像、文本和视频等)。
对给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关键词进行搜索。
在搜索结果之间进行导航或定位。
必要的情况下修改或细化搜索字词 以得到合理数目的、适当的搜索响 需要拓宽知识面及资源面。
为加强学习经验而搜索真实信息的 需要(包括搜索现实生活案例)。
将虚拟体验作为学习的一部分的需 要。
先决知识 任务4.2和6.3。
版权原理和法则。
移动设备适用的搜索引擎及成本。
4.4创建和使用基于Web的电子邮件账户 范围说明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什么是好的 密码;建立一个电子邮件帐户的步骤(包括帐户失活和重新激活);电子邮件的概念;保存和发送附件(包括附件大小);电子邮件规范;地址簿;电子邮件供应商;隐私考虑;安全性(垃圾邮件,病毒,垃圾邮件,身份盗窃等);管理电子邮件帐户(包括文件夹的建立);垃圾邮件过滤器;移动设备电子邮件;邮件故障排除;注销电子邮件账户;了解基于Web的电子邮件和基于客户的电子邮件之间的区别。
任务要素 创建一个电子邮件帐户。
创建和发送电子邮件。
一对一或一对多发送,抄送或密送。
电子邮件的回复。
发送/接收/保存附件。
管理电子邮件帐户。
创建/组织文件夹。
删除邮件以满足邮箱容量限制(包 括发送文件夹和垃圾文件夹)。
将邮件移动到文件夹中。
定期检查垃圾邮件文件夹。
管理地址簿及其功能(包括群组)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范围之外 互联网如何工作;互联网的历史;如何建立互联网连接;如何排除互联网连接过程中的故障;电子邮件服务器管理;企业电子邮件。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天的、关键性的、有些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 与家长、管理人员、同事、学生等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的需要。
跟踪交流趋势的需要。
为学生分配任务的需要。
共享数字媒体或文件的需要(1对
1 或1对多)。
降低成本和纸张的使用的需要。
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沟通的需 要。
先决知识 考虑适用规范电子邮件比传统邮件的优势理解作为异步通讯的电子邮件和 同步通讯方式的不同。
了解远程数据存储的特征和优点。
了解短信和邮件之间的区别。
任务4.2和6.3。
障碍 54 速度较慢或不可靠的互联网连接。
防火墙阻止了邮件或者附件。
拼写错误的电子邮件地址。
附件大小超过限制或者邮件被阻止。
常见错误 对常见的错误信息缺乏了解.不良的邮件礼仪,比如当回复一个 人比较恰当时回复了所有人或在邮件中使用大写字母。
发送邮件前没有检查。
邮件主题相关问题,邮件主题没有表明邮件内容或导致邮件进入垃圾邮件。
没有添加附件。
没有按时检查邮件及管理邮件账户。
严重错误 邮件地址拼写错误(导致发送给错误的收件人或不存在的地址)。
忘记了邮件的永久性存在。
对邮箱密码缺乏保护。
4.5证明使用所选的应用软件可以满足教学需要 范围说明 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图形软件,演示型软件;将软件与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生年龄相匹配;使用基本技能已达到教学目的。
任务要素 确定学习效果被完成或此任务被执行。
确认所选软件的可用性可以满足学习结果。
比较/评估可能性(例如报告的撰写,混合/搭配活动等)。
确定将要使用软件的功能.表述对开展活动所需要的技能。
对未来使用该活动进行评估范围之外 软件的安装,课堂的管理与实施。
工作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周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的需要,例如 使用多媒体可视化技术来取代传统的教科书讲授。
障碍许可使用成本。
软件不可用性。
软件在所需语言下不可用。
软件内容或实例没有本土化。
严重错误 选择工具后用相应的教学活动去匹配。
相关决策55 这种软件在课堂环境中是否实用?
在课堂中使用此软件是否还需其他ICT资源? 4.6使用软件来管理学生和课堂数据 范围说明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软件的使用;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学生管理系统的使用(记录考勤、成绩、学生注册、课程表等信息)。
任务要素计划收集什么样的数据。
数据收集。
将数据输入应用程序。
分析数据。
生成和共享报告。
在适当的时机,根据信息指导实践。
范围之外 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记录存储系统的管理和网络结构。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周的、关键性的、有些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分析数据和生成报告的需要。
机构或政府需要。
先决知识了解数字记录的优点。
对不同类型数据管理系统的概览。
可以被捕获的数据类型及数据捕获 的目的。
理解可能生成的报告的类型。
理解数字安全和隐私问题(任务 6.3)。
了解应用程序如何在单机和接入网 络的计算机上工作。
障碍缺乏专业学习。
缺乏使用应用程序的信心。
缺乏网络或者网络不可靠。
不可靠的软件或应用程序支持。
对数字记录有时间限制。
相关角色。
信息技术支持。
软件支持(对所选软件)。
学校管理。
常见错误收集和输出无用的数据。
没有确认捕获数据的类型。
不正确的公式或分析(例如为报告 选择了错误的图表类型)。
严重错误 没有对数据进行备份。
相关决策 谁有权对数据进行访问?需间隔多久进行数据捕获?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4.7常用交流和协作技术的使用 范围说明文本信息,音频会议(VOIP),视频 任务4.4和6.3。
56 理解协作活动包括的内容或应该包 会议,虚拟教室/会议技术,基于WEB的协 括的内容。
作技术(如即时通信、博客、wikis、资 了解哪些ICT工具对于协作学习具 源共享等,包括新兴技术,如WEB2.0以 有可行性。
及以后的技术),社交网络,数字公民 最佳实践 与网络规范的想法,电子邮件,协作使 从简单的协作活动入手,例如本地 用当地资源的技术(只有实验室或学校 合作而非国际合作。
局域网VS.互联网)。
对协作活动进行合作性地规划。
任务要素 确保协作活动围绕课程目标进行。
确定能够为学习增加价值的合作学 障碍 习的机会。
低估了协作所需要的时间。
选择合适的协作工具。
在使用协作工具时缺乏信心。
制定协作学习计划(例如所需时间、时区、语言、文化以及逻辑上的差 逻辑等). 异。
测试协作学习的组建。
常见错误 协作学习。
没有意识到文化差异。
为未来情景,评估协作学习对给定 没有和参与协作的另一方拥有共同 教学需要的有效性。
的目的和达成共识。
范围之外 没有跟上新协作技术的发展。
设置、管理硬件及相关软件;管理 严重错误 网络及学习管理系统。
低估了协作的后勤挑战。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相关角色 每月的、很重要的、困难的,日程 信息技术支持 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相关决策 任务触发 
对相关工具的要求,如视频会议需 参加竞赛的机会。
要网络摄像头。
成为更大社区中一员的机会。
学生应从活动中收获什么? 获取专家建议的需要。
考虑互联网是否是协作学习的最佳 先决知识 或唯一选择。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模块5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一个标准化课堂57 5.1将学习活动整合到计算机实验室环境中 范围说明基于计算机的实验环境——讨论和 举例说明计算机如何帮助完成教学活动;制定使用实验室环境的教学计划;在互联网实验室环境中教学的优势劣势;课堂管理技巧。
任务要素确认可融入实验室环境的学习机会。
计划流程(包括预订实验室、使学生 获得文档、密码设置等)。
验证实验环境对学习的支持(如考 虑学生的数量VS.计算机的数量)。
对实验室活动进行测试。
确保学生有进行此活动的技能。
制定任务表将活动罗列出来。
范围之外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的布局规划,网络管理,实验室外的环境(如图书馆,教室)。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每月的、重要的、有些困难的,日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任务触发在教学中整合ICT的要求或机会。
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先决知识任务4.1、4.5、5.3、6.3。
确认为活动选择了恰当的ICT工具 (包括硬件、软件和外围设备)。
学生有能力处理在线学习活动中出 现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剽窃和人身安全问题。
学生熟悉实用实验室的使用制度与政策。
在实验室环境下管理学生的不同方法。
常见错误低估了实验所需的时间。
低估或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严重错误假设一切都有序进行,没有应急方案。
成功标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得到提高。
学生对学习具有持续增长的热情。
相关工作角色信息技术支持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5.2管理不同环境中个人、小群体、大群体对ICT资源的使用 范围说明 先决知识 使用一定范围内的ICT资源;知道 任务4.1,4.5,5.3和6.3。
58 ICT资源的能力及限制;对个人、两两、学生有能力处理在线学习中遇到的 小群体采用不同的课堂管理策略;ICT资 问题,包括知识产权问题,剽窃与人 源下的课堂环境——讨论并举例说明计 身安全问题。
算机如何帮助完成学习活动;在课堂环境教师意识到当ICT资源融入课堂时, 中使用ICT资源制定课程计划。
课堂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任务要素 最佳实践 识别能够整合ICT资源的学习机会。
保证能够得到信息技术支持。
设计程序(如可利用的资源和相应的对活动时间的正确估计(包括活动结 支持服务)。
束后汇报的时间)。
设计活动的策略(包括学生分组)。
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测试活动。
障碍 确认学生有完成相应活动的技能准物理学习环境不利于使用ICT资源, 备。
或环境灵活性不足以纳入不同社会 提供必要的大纲对学生的活动进行 群体使用ICT资源进行学习。
引导。
学生对不熟悉任务的抵触。
回顾活动进程为后续设计做参考。
在使用ICT资源时缺乏信心。
准备备用方案以防技术使用出现问常见错误 题。
小组人数的不恰当影响了活动的进 范围之外 展。
实验室环境,ICT资源/工具的深度知如果小组人数不恰当没有在进程中 识。
即时调整。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低估了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每周的、很重要的、有些困难的,日低估或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技能水 程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平。
任务触发 严重错误 结合即时或真实生活学习经验的可 假设一切按计划进行,没有应急方案。
能性。
成功标准 通过使用ICT进行更多的互动和差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得到提高。
异化教学以丰富教学的可能性。
学生对学习具有持续增长的热情。
教学中应用ICT的要求或者契机。
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在学习中使用ICT,且没有干预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
附录2:教学大纲与考试规范示例技术素养 5.3确定能与各种ICT资源协调使用的社会规范 范围说明 在课堂上使用ICT资源的优势与不足,59 一定范围的ICT资源(如移动电话); 包括可能的中断和挑战。
确定与各种ICT资源协调使用的社会规 认识到加入使用ICT资源的活动会增 范;与学习相关的各种不同社会规范的价 加课堂管理的复杂性。
值;确认个人、两两、小群体学习中使用考虑到每个学生可用的ICT资源,理 的不同ICT资源的不同课堂策略。
解什么类型的活动是可行的。
任务要素 理解不同社会规范在教育方面和社 确认不同软硬件技术的可用性。
会方面的益处。
考虑教学应用的潜在的社会规范(包最佳实践 括恰当性)。
和同事按计划运行学习活动,对其合 根据不同的目的将不同ICT资源与不理性进行确认。
同社会规范进行匹配。
障碍 范围之外 物理学习环境不够灵活,不能支持各 实验室环境,ICT资源和工具的深度 类社会群体使用ICT资源进行学习。
知识,课程设计。
学生对不熟悉规范的抵触。
任务频度、重要性、难度和发生率 常见错误 每月的、很重要的、低难度的,日程小组人数的不恰当影响了活动的进 安排或计划中有的任务。
展。
任务触发 如果小组人数不恰当没有在活动过

标签: #快手 #视频下载 #自己的 #水印 #手机 #草稿箱 #包被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