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星期一,编辑:陈秀云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E-mail:ncdzzbs@163 乡村美文化兴 聊城市东昌府区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孟昭福王忠友孟庆朋 一座座白墙红瓦的民居整齐排列,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村口,一张张笑脸质朴幸福,一场场文体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始终把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坚持统筹谋划,示范引领,建管结合,有序实施。
500多个村庄 用旧砖铺出整洁街巷 为解决群众出行的问题,东昌府区创新性地将村庄划分为近期拆迁类、整治提升类和永久保留类三个类别,因地制宜采用旧砖平铺的方式开展村内胡同硬化工作。
两年来,东昌府区采用这种模式累计完成550余个村庄的胡同硬化,基本实现了村庄胡同硬化全覆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问题。
此举既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要,又做到了变废为宝。
另外,与采用混凝土等其他硬化方式相比,在将来村庄搬迁时,这种方式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土地复耕。
经过测算,铺设每平方米胡同大约需要30块砖,每块砖的费用仅需0.4元左右。
胡同铺好后,东昌府区按照每平方米12元的标准对群众进行奖补,与传统沥青、混凝土硬化的方式相比,能节约资金80%以上。
污水处理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同时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污水治理投入较大,难以大面积推广。
按照传统方式,改厕后,每年至少要抽取粪污两次,并且粪污抽取后需要用中转车辆运输到中转站进行二次无害化处理,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东昌府区在堂邑镇刘庄村、教场李村等村庄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开展 旧砖平铺进行胡同硬化,方便群众出行。
建在村里的小型污水处理站。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场所。
“厕污共治”行动。
教场李村的房屋都是二层楼房结构,楼房内厕所由于原来没有连接化粪池,多年来一直无法使用。
此次改造中,通过前后两户共用一个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将两户的厨房、洗浴的污水和化粪池三格污水一并接入污水管道,进入小型污水处理站,经生物降解后用于农田灌溉,成功实现一根管子处理多股污水的目标。
截至目前,东昌府区共投资610万元对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建设。
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在全区9个镇街驻地新扩建污水处理厂8处及配套管网工程,铺设污水管网238.7千米。
文化阵地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说实话,现在生活好了,农事很多都机械化了,我们村老头老太太没事就到广场上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
”在堂邑镇举办的东昌府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展演现场,来自繁森新村的孔大娘高兴地说。
近年来,东昌府区整合各类文化资源,解决好“送文化”“种文化”的关系,将过去完成任务式的“送”,转变成订单式按需供给的“种”。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形式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建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20个、农家书屋695个,公共文化服务范围覆盖全部行政村(社区)。
每年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700余场,下乡送公益电影8300余场,实现文化惠民活动全覆盖。
办好“东昌文化大讲堂”公益培训,开设美术、剪纸、戏曲、广场舞等文化培训120余期,参与人次达3.9万余人次。
>>新闻链接 巧手剪纸,扮靓美丽庭院 “咱既然当了村干部,就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什么事都得作表率,尤其在打造美丽庭院方面,更 得带头。
”聊城市东昌府区韩集镇前姜村妇联主席曹凤玉说。
漂亮的砖瓦房、干净的庭院、随处可见的 剪纸作品,曹凤玉家里的这些物品都在展示着主人对生活的热爱。
曹凤玉热爱剪纸,时刻把剪纸 与生活相结合,到了重大节日,总要用剪纸的方式表达自己心情。
她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挂的是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创作的一幅剪纸作品,一艘红船下面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个字。
作为村妇联主席及剪纸爱好者,她积极传承和发扬剪纸这一中华传统 文化,引导全村妇女也动起手来,剪出生活中的美丽与精彩,剪出生活中的故事。
曹凤玉通过村委会邀请市剪纸名家前来指导,并组织村上留守妇女来学习。
大家用剪出的一幅幅美丽作品,装饰庭院,美化环境,打造不一样的前姜村“美丽庭院”。
亮化农村路,提升群众幸福感 “侯营镇离城区近,打工的人多,尤其冬天天黑得早,下班回来的人,只要一遇到对面有汽车开远光灯,什么都看不清,以往每年都会发生几起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
现在有了路灯,道路亮堂堂,解决了交通安全隐患。
”东昌府区侯营镇前卢村党支部书记闻子凤指着李 田路明亮的路灯说。
今年以来,侯营镇在“我为群 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通过民情书记“三遍访”,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经梳理发现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夜间安全问题。
镇党委、政府在本级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决定采取“财政 挤、自身筹、部门争”的模式,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全镇上下统一过“紧日子”的思想,挤出资金,专项用于公路照明工程,通过实施“亮化”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反映的“夜间出行”问题。
侯营镇通过邀请专家、召集干 部群众座谈、讨论、酝酿等形式,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结合实际、分批实施。
共自筹资金360余万元,在全镇7条乡级公路安装路灯1500余盏,共计40多公里,辐射周边38个村庄,方便3万多名群众安全出行,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乡道路灯亮化全覆盖,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积极反响。
徐培月是徐楼村的大棚种植户,他的大棚就在路边。
“路灯亮了,方便了我加班干活,好事办到 了我们种植户的心坎上。
”徐培月说。
侯营镇是农业大镇,像徐培月这样受益于亮化工程的种植户有1000多家。
夜间出行安全有保障了,起早贪黑的种棚户能借上路灯的光,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也丰富了起来。
侯营镇农村公路亮化工程获得了群众认可,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侯营镇连续2个月全区排名第
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户户有补贴,改造自来水管网 “这已经是俺村自来水管网第二次改造升级了,真是越改越清澈,越改越甘甜。
”11月2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久安新村张堂村村民付化安家中,他高兴地打 开自来水开关,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喷涌而出。
梁水镇在推动新村建设中,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办实事,重实效,着 力推进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精心筹备施工材料,逐村逐户勘查设计水道管网,在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科学安排施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 的交口称赞。
“我们这次对农村饮用水管网 进行升级,实行的是与城市饮用水同一管网,可达到同网同质,大大提高了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还降低了群众的用水成本。
”该镇水利站站长刘士锋介绍,“目前,全镇已完成52个村7900户农民饮用水管网改造,全镇的施工改造工作有望 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有了清洁的自来水,我们的 日子更幸福了。
”在该镇黄庄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升级现场,该村村民黄付岐正提着暖瓶拿着杯子给施工人员送水,他告诉笔者,“这次自来水改造升级,区政府每户补助300元,真是替村民解决了大难题。

标签: #号外 #公司 #seo #自然 #神马 #表格 #域名 #用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