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工商大学202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简章 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湖南·长沙 招生单位名称:湖南工商大学招生单位代码:10554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邮编:410205 电话:0731-88688031

传真:0731-88688032
I 目录 湖南工商大学简介.............................................................................

1湖南工商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说明..................3湖南工商大学硕士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8湖南工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一览表...................11湖南工商大学硕士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简介......................13湖南工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简介......................33湖南工商大学2022年硕士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一览表........41湖南工商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二级单位联系人一览表........48 II 湖南工商大学简介 湖南工商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湖南省现有财经类高校中办学历史最长、综合实力最强的高校,是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建校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1万余名优秀工商财经人才,被誉为“培养经济湘军的基地,造就职业企业家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
学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现拥有23个教学院部;55个本科专业;100余个科研机构;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设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数学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法律、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审计、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保险、翻译、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艺术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6个一级学科连续两年入选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全国排名进入前10%,分别居省内高校第1、2位。
学校打造了一支敬业奉献、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拥有一批以陈晓红院士、范国滨院士、刘合院士和董尔丹院士为代表,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主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人选等在内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拥有高级职称教师4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6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凸显研
1 究生培养特色;坚持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
按照“提升层次、拓展授权、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案例分析大赛、法律案例分析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总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学校按照“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理念,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引领,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层次,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行业广泛,深受广大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先进单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愈益广阔。

2 湖南工商大学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说明
一、考试形式全国统考。

二、招生专业我校2022年拟招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全日制研究生和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专业和录取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报考条件(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3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3.报名参加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四、报名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3.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2)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22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
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6)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
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应按照规定缴纳报考费。
选择湖南省内考点报考的考生必须在网报时通过网上缴费,否则不能网上确认。
网上缴纳报考费的时间预计为2021年10月,以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二)网上确认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
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五、报考资格审查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自学考试未毕业考生要求注册学籍在2020年12月以前,入学前须取得国家
5 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报名时必须在备用信息一中填写考生本人的考籍号,在网上或现场确认时,考生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本人考籍卡(证)确认。
请未毕业的自考生网报时认真查看,凡不符合要求的考生,一律不得报考。
否则,责任自负。
报考我校的考生,凡报名系统中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必须在2021年11月15日前将个人学历认证报告等证明材料发至我校招生办邮箱hnsxyyzb@,否则我校将取消其考试资格。

六、考试(一)准考证: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经济类综合能力、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法律硕士、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初试地点: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
(六)考生初试成绩单不邮寄。
请考生自行通过湖南工商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或者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查询。
(七)复试内容包括:专业素质笔试、综合素质面试、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三个部分。
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加试方式为笔试。
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不加试。
报考会计、审计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复试时间、地点在复试通知中直接通知考生。

七、调剂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考生体检工作安排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
6 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相关规定。
考生体检具体时间、要求将在我校拟录取名单公示后另行通知。
凡体检不合格者,取消拟录取资格。

九、录取我校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心健康状况及档案审核意见,按照“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

十、学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一、其它事项
1.新生入学时,凭调档函、录取通知书将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等转入我校。

2.学费缴纳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我省研究生收费管理的通知》湘发改价费〔2018〕99号文件精神执行,如有变动,按省物价局最新文件执行。

3.如相关规定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最新政策规定不一致,则以教育主管部门的最新政策规定为准。

二、联系方式1.2022年研究生招生信息动态会及时发布到我校研究生院网站(),请考生查询。

2.咨询电话:0731-88688031。

3.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大道569号湖南工商大学岭南校区研究生院,邮政编码:410205。

7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方向)代码及名称 所属单位 02经济学03法学 0201理论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 0301法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103经济史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104西方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105世界经济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学院 0201Z1互联网经济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201国民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202区域经济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020203财政学 财政金融学院 020204金融学 财政金融学院 020205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206国际贸易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0209数量经济学 财政金融学院 0202Z1金融工程 财政金融学院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法学院 030104刑法学 法学院 030105民商法学 法学院
8 030109国际法学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法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8工学 0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 0835软件工程 02软件工程技术 03领域软件工程 01大数据与智能决策 02物流工程与智慧物流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03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 12管理学 04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管理05管理系统工程 120201会计学 1202工商管理 120202企业管理 120203旅游管理
9 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学院前沿交叉学院前沿交叉学院前沿交叉学院前沿交叉学院前沿交叉学院 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 13艺术学 1305设计学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01环境设计02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03手工艺设计 工商管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10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一览表 专业学位代码及名称 领域(方向)代码及名称 所属单位 01金融机构管理与创新 财政金融学院 0251金融 02资本运营与风险管理 财政金融学院 03数智金融与金融管理 财政金融学院 01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 理学院 0252应用统计02大数据分析与商务统计 理学院 03经济统计建模与应用 理学院 01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经济与贸易学院 0254国际商务02跨境电子商务 经济与贸易学院 03国际物流与供应链 经济与贸易学院 01资本市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 会计学院 0257审计 02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03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审计 会计学院会计学院 04大数据与智慧审计 会计学院 0351法律 035101法律(非法学)035102法律(法学) 法学院法学院 01传媒管理与产业政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552新闻与传播02融合新闻传播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3品牌传播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08540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智能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 0854电子信息085403集成电路工程 前沿交叉学院 085404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院 085405软件工程 计算机学院 11 1253会计 085410人工智能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2网络与信息安全01财务报告及应用02投融资决策0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04大数据与智慧会计05CFO与资本运营 前沿交叉学院前沿交叉学院 计算机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院会计学院 12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学术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简介 ——理论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历史积淀深厚,是湖南工商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于2013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面向政治经济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互联网经济6个专业招生。
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36人。
该学科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收入分配与消费经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跨国经营与投资、可持续发展研究、互联网经济与经济发展”等12个相对稳定且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近年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多项,逐步形成了涵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的国家级项目群。
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季刊》《EnergyEconomics》《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0余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与科研奖励23项。
二级学科名称: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湖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依托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消费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重点智库——商贸流通与消费经济等平台,培养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既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与经济信息研究部门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收入分配与消费经济研究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经济史经济史学依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高尚情操,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素养、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13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既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就业,也能够在各类生产经营企业、新闻媒体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学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依托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和湖南工商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培养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既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政策与经济信息研究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就业,也能够在各类生产经营与贸易企业、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依托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国际贸易学、湖南工商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世界经济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世界经济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强,把握世界市场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既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国际化生产经营与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跨国经营与投资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
该专业依托2011计划——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单位),按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既能够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部门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评估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业。
该二级学科设有可持续发展研究、两型社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是充分融合我校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学科优势的交叉学科。
该专业已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依托2011计划——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着力培 14 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互联网经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创新与创业能力强,能独立承担互联网相关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互联网经济与经济发展、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2个研究方向。
——应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历史积淀深厚,是学校建设历史最长的传统优势学科,1999年开始与湘潭大学联合培养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获批为湖南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位点。
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工程等8个专业招生。
现有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2人。
教师团队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23人。
2016年获批湖南工商大学“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商贸流通与消费经济智库获批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建设智库。
该学科以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以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应用经济学的建设为引领,以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和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发展史”、“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城市群与城乡融合发展”“财税政策与收入分配”、“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财政竞争”、“财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治理方向”、“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商贸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非、中亚贸易与投资”、“跨境电子商务”、“计量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经济金融数量分析”、“金融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20个特色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0余项,逐步形成了涵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的国家级项目群。
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统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EconomicModeling》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8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和教学奖励20余项。
15 二级学科名称:国民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类专业,从宏观、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
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充分掌握现代计算技术和数量分析工具,全面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的高层次人才。
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中外银行金融组织和各类大中型企事业机构所需要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综合协调管理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国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发展史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是应用经济学博士点立项建设方向。
拥有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研究基地。
该专业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和城市规划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等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创新管理、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及咨询服务工作,也能胜任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区域经济研究及教学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城市群与城乡融合发展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财政学 财政学依托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培养具有扎实的财政学和税收学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熟悉我国财税制度、综合素质高、创新与创业能力强、能独立从事财税政策分析和应用、财政税收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可在财政、税务、海关、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行政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税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财税政策与收入分配、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财政竞争、财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治理方向4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学 金融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拥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和湖南省高校“十 16 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学科发展平台,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有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该专业培养具备广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金融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及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和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金融业务运营、金融监督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拥有湖南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承担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创新方向研究。
该专业培养产业经济理论基础扎实、流通理论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强烈的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既能够在政府产业经济部门、商务流通管理部门,各类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商贸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学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湖南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
该专业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既能够在政府商务部门、海关等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国际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业。
该专业目前设置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非、中亚贸易与投资、跨境电子商务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拥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与政策。
该专业培养数量经济和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学科交叉能力突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既能够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统计部门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与科研 17 院所,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精算、数据分析、量化管理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计量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经济金融数量分析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依托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度量、控制与政策”与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高、创新与创业能力强、能独立担负专门金融产品设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量化交易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产品研发部、风险管理部、投资交易部等工作岗位,也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金融风险管理、资产定价2个研究方向。
——法学—— 法学是省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十三五”重点学科,是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
“法廉结合”“法商结合”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已凝炼出廉政法学、数据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等优势学科方向。
连续三年位居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40%,除省内已有的4个一级博士点学科外,稳居省内第1位。
学科面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4个专业招生。
现有法学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7人。
聘有包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在内的校外资深实践导师37人。
本学科拥有2011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商事法务综合实践基地、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省人民调解研究基地等特色平台;设有湖南省教育法治研究中心、港澳台法学研究中心、省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商法研究所、经济刑法研究所、廉政法治研究所、党内法规与监察法治改革研究所等特色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该学位授权点承担法学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5项、司法部课题2项;在《法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法学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13场;与校外单位共建研究生人才合作培养基地27个。
二级学科名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是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本学科依托我校湖南省廉政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和湖南省廉政法治专业特色 18 智库等省级平台,形成了较强的研究特色和优势。
致力于培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以及廉政理论基础扎实、精通反腐倡廉党规国法、跨学科研究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法律咨询与服务、廉政管理以及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宪法学、行政法学、廉政法学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刑法学 本学科在经济刑法、实证刑法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着力培养刑法学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司法实践能力强、具有刑事法治意识和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就业适应面广,既能够在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司法行政机关等实务部门就业,也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律师事务所和大中型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经济刑法,比较刑法,刑事司法与政策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民商法学 本学科依托湖南工商大学商法研究所、湖南省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商事法务综合实践基地等平台和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工商大学“青年麓山学者”等师资队伍,致力于资本市场法律制度、现代企业法律制度、土地流转法律规制等民商事领域的法学研究。
着力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又熟悉民商事法律实践的“法商结合”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既能够在公安、检察、法院、监察委及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又能够在立法机关、高校、研究院所从事理论研究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科在国际法基础理论、国际组织与国际秩序、国际法与比较法、“一带一路”与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和特色。
致力于培养既具有国内法功底,又系统掌握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熟悉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法律规则,具有严谨科学学风、扎实深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在立法、司法、外事部门、律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务工作,也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理论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3个研究方向。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
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淀深厚,2018年3月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面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3个学科方向招生。
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
该学科2016年获批湖南工商大学“十三五”重点学科,现拥有5个省级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校级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城市化研究中心,1个校级重点智库——湖南工商大学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与传播中心。
学科围绕马克思列宁经济管理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建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媒体传播理论与意识形态建设、和平文化建设等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逐步形成了涵盖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项目群。
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伦理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3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及教学奖励20余项。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聚焦列宁思想、21世纪政治经济学与城市化发展问题、互联网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依托湖南省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湖南工商大学城市化研究中心等平台,培养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相交融的宽广学术视野,综合素质高、比较优势明显、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够胜任管理、宣传、出版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相关学科的教研工作。
二级学科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依托两个省级研究基地即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两个校级研究中心即湖南工商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聚焦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 20 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建设基本问题、党的建设等方向研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水平较高、理论素养深厚、综合素质较高、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在大中专学校从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等工作,也可以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党的建设、思想理论宣传等专门性工作。
二级学科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依托两个省级研究基地即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基地和校级重点智库即湖南工商大学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与传播中心等平台,聚焦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研究等方向。
该学科方向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写作能力较好、综合素质较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研究生能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学、宣传等专门性工作。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基础扎实,学术积淀深厚,先后获批为湖南工商大学“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面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5个方向招生。
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拥有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门省级一流课程、2个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实验室、3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基地以及与湖南省文联、长沙市委宣传部等校地共建的系列教学科研特色平台。
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在“商业文学研究”、“地域文学和文化研究”、“古典诗文研究”、“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方面形成了研究优势与特色,产生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在《文艺争鸣》《古汉语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5项、省级课题40余项;在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二级学科名称:文艺学 21 文艺学是“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深入了解中外文学理论发展历史、系统掌握中外文学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外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能独立担负文学批评、文本阐释、文化案例及数据分析等文学及其相关实践方面的专业工作、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文学批评、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管理,以及文艺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文艺美学、文艺传播与文化产业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语言学基础理论知识,语言应用和分析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阅读外文文献、翻译专业书刊及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从事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教育与管理、以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2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十二五”、“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熟练把握中国古代文学总体脉络以及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具有扎实的古代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独立担负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等专业工作、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文化交流、文化教育与管理、古典诗文写作,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与商业文化、中国古典诗文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潮与文学史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十二五”、“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具有扎实的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担负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等专业工作、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文化交流、文化教育与管理、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2 该二级学科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商业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区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3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十二五”、“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方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发展历史,具有扎实的比较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外国语言水平较高、应用能力较强,能独立承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等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的研究生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文化教育与管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该二级学科设有欧美文学、比较文学2个研究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源于1999年设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设有信息与通信理论、通信电路与系统、通信网络与工业物联网、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科学与现代通信等研究方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面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招生。
本学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人选、湖南省青年芙蓉学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依托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等系列省级平台开展创新研究,产生了系列高水平成果。
近5年主持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在puting、《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40余项。
拥有湖南省资助建设专业、湖南省一流专业、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湖南省精品课程、湖南省一流课程等多个省级教学平台,以及现代电子技术、数字芯片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多个实验室;与中国移动通信长沙分公司、湖南省无线电设备检测中心、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已具备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级学科名称:信号与信息处理依托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智能感知、智能信息处理、信息融合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培养脑认知信息感知、视听觉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多 23 源异构信息融合、人机交互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理论基础厚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数字图像处理、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级学科名称:通信与信息系统依托新零售与虚拟现实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信息与通信理论、通信电路与系统、通信网络与工业物联网、智能科学与现代通信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培养光电通信器件、通信电路、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数字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通信理论方法等方面,理论基础厚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通信行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通信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工程应用、网络运营与项目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点依托学校工程类优势学科和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培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的软件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
在中国工程院陈晓红院士的带领下,该领域形成了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技术和领域软件工程3个研究方向。
该领域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21人。
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人才。
该领域通过与经管类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商贸流通等行业,构建了移动商务环境下大数据决策、电子商务安全、在线金融即时交易等产学研用平台。
该领域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先后与长沙大科城、长沙信息产业园、南威软件、东华软件、长沙景嘉微等10余家软件及电子商务企业联合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
近五年来,该领域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8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Informatics、IEEETransactionsonComputers、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InformationSciences、FutureGenerationComputerSystems、《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和《软件 24 学报》等重要期刊和知名国际会议上发表,其中SCI/E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科技奖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方向名称: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大型复杂软件设计、开发、运行、测试和维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面向SOA架构的大型软件应用开发方法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包括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智能化理论与方法、服务计算、软件自动生成等内容。
形成了软件建模与软件演化理论、可信计算与软件系统安全等研究方向。
方向名称:软件工程技术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提高软件生产效率,改进软件质量,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与可信性,研究支持软件生存周期中需求分析、程序设计、编码、测试和运行维护环境各阶段,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自动化或辅助工具与环境的构建理论、方法,包括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大型复杂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形成了面向数据并行处理的软件开发模型、软件与数据安全以及高效可靠的云计算支撑平台软件等研究方向。
方向名称:领域软件工程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构建新零售、移动终端、计算机视觉和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的软件系统,解决软件的智能性、复用性、易用性、实时性等问题。
包括领域软件的软件体系架构、应用系统、中间件平台和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在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决策规划、人机交互、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处理技术的研发应用等内容,形成了面向智能商务、智慧政务等服务于数字社会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优化等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2018年获批为湖南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位点,同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在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科进入前10%,居全国第21位、省内高校第1位;“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25 中进入前9%,首次进入全国前20位。
面向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物流工程与智慧物流、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管理、管理系统工程5个方向招生。
前沿交叉学院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3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副主任,“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源环境管理理论与应用”国家基础科学中心主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与首席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顾问委员会主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
在学科带头人陈晓红院士的带领下,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中部地区首个)、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围绕智慧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资源环境管理、数字经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数字建造等领域的决策问题,电商物流、绿色物流运输的建模与优化、物流系统的建模与决策分析、可持续供应链等领域的管理与工程问题,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管理、商务数据挖掘、智能推荐、物联网管理、管理系统模拟、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产生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工程院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在Nature、JournalofBusinessEthics、MarketingScience、InformationSciences、NationalScienceReview、《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控制与决策》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其中,ESI前1%高被引论文60余篇,SCI/EI收录300余篇;研究报告获省部级领导批示46项;出版《两型工程管理》、《中小企业互联网 26 融资》等学术专著34部;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5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
方向名称:大数据与智能决策 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方向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平台,在智慧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资源环境管理、数字经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数字建造等领域的决策问题研究与大数据分析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较大优势。
该方向培养数据挖掘、大规模数据交互式可视分析技术、大数据管理方法及应用、大数据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大数据智能与商务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区块链技术等现代决策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在投融资机构、决策咨询公司、评估中介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方向名称:物流工程与智慧物流 物流工程与智慧物流方向依托湖南省2011移动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在智慧物流、电商物流、绿色物流运输的建模与优化、物流系统的数理建模与决策分析,以及可持续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与运作机理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该方向培养物流工程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在物流企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方向名称: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 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方向依托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管理、商务数据挖掘、智能推荐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该方向培养信息资源管理、商务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 27 新能力强,可在信息管理行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方向名称: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管理 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管理方向依托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电子商务、物联网管理、新零售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该方向培养电子商务行为分析与信息处理、物联网管理与建模、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新零售智能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能够在电子商务行业、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方向名称: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工程方向依托湖南省移动电子商务2011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大数据技术与管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平台,在企业管理、工业工程、系统工程、优化分析、移动计算、社会计算、管理系统模拟、信息系统安全、区块链、数字孪生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
该方向培养系统科学、运筹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在信息行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是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融合新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探讨和研究企业各项管理决策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旨在获得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规律和管理方法的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培养各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历史悠久、体系完整。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创办的 28 湖南省商业厅会计人员训练班,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最早建立的经管类学科之
一,发展至今已七十余载,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企业管理,并于2013年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始终坚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科学研究,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4人,硕士生导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7人;拥有省政府参事1人,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5人,建有6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与教学平台。
近五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2100.95万元,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11篇;出版专著16部;获得1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奖励,10项成果分别被国家主要领导人、湖南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二级学科名称:会计学 会计学科拥有中央财政专项资助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和湖南省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等学科发展平台,依托会计学院师资力量和“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会计研究中心”、“大数据财务分析研究中心”、“廉政审计研究中心”等科研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会计、廉政审计等方面具有研究特色与优势。
该方向培养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与惯例,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具有国际视野与应用导向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近年来本学科研究生科研水平逐年提升,累计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9篇,主持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21项,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一项,毕业研究生能够在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际和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公司理财、管理咨询等研究与实务工作。
该二级学科目前分设“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理论与应用”、“审计理论与方法”3个研究方向进行培养。
二级学科名称:企业管理
1.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本方向围绕湖南本土实际,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为核心,综合应用数学模型、复杂网络、智能算法、物流系统规划与分析、经济学等理论与技术方法,重点围绕区域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及政策、物流产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共同物流、应急物流与物流绩效管理以及物联网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物流仿真优化技术应用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重点问题展开研究,已形成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物流产业理论与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仿真与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鲜明的研究特色。
29
2.市场营销管理。
本方向聚焦新经济背景下“三农”营销、新零售、商贸流通等领域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问题,运用数理模型、大数据决策、行为实验等分析工具方法,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品牌管理、全渠道战略、云营销、服务营销、新零售、数字时代消费者行为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渠道管理、农产品营销、新零售消费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3.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本方向深入研究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着重研究企业理论、企业战略、组织再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等问题,研究内容比较集中,研究特色比较鲜明。
将经济学与管理学分析方法引入教学科研中,紧紧围绕“四创”即创新、创业、创意、创造,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
该二级学科设有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3个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学位点依托工商管理一级硕士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平台,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结构优化和旅游企业绩效评价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和一定优势,已成为我国旅游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该专业培养旅游管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可在政府旅游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旅游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二级学科目前设有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1个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技术经济及管理
1.技术创新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创新经济学、创新系统学、技术战略、集成创新项目管理等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从国家技术系统宏观管理、产业政策与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战略到企业技术与创新项目管理、集成管理、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等需求出发,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组织创新网络、创新路径、创新方式等等创新体系建设;开放式创新系统、产学研合作联盟、技术产业政策、新产品开发管理、创新联盟、创新战略、专利与知识产权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2.服务质量与管理。
本方向研究结合各类传统和新兴服务行业,系统研究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以及服务质量的动态优化管理等内容。
服务质量的评价方面重点是创新服务质量评价方法,设计各类服务行业具体的服务质量测评指标和体系,开发更为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价工具等问题;并对服务质量动态规律以及面向服务接触改善的服务质量要素管理和内部支持及优化的服务质量系统改进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
30 该二级学科设有技术创新与管理、服务质量与管理2个研究方向。
——设计学—— 湖南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有28年办学历史。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20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学术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与专业中居领先地位。
设计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之
一。
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获批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设计学”成为湖南工商大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
2020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学院“设计学”列第31位,进入全国前20%。
学院依托学校“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的背景,本着“艺术设计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设计为基础、市场为核心、创意为灵魂,培养在本学科领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型研究型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
经过多年发展,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其它各类教学成果奖项20余项,省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
教师的专业能力突出,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得创作奖项100余项,成果转化40余项。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诸多项目体现出交叉学科研究特色,形成稳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
方向名称:环境设计本方向主要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
环境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又兼顾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
环境设计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体,在其内外空间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实施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微观环境的设计。
环境设计要求依据对象环境调查与评估,综合考虑生态与环境、功能与成本、形式与语言、象征与符号、材料与构造、设施与结构、地质与水体、绿化与植被、施工与管理等因素,强调系统与融通的设计概念,控制与协调的工作方法,合理制定设计目标并实现价值构想。
方向名称: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本方向主要研究平面及数字技术媒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强调信息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信息有效沟通,强调交互与体验,强调多种媒体技术的互渗与结合,强调艺术性、人文性与技术性的高度结合。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以视觉信息的交流与意义传达为目的,通过内容的组织,叙述结构的建 31 立,符号形式的选择,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之间加强沟通与理解提供可视化信息方式。
在信息社会的语境下,该研究方向超越传统的印刷设计、包装设计、装潢设计概念,其应用领域扩展到动画设计、网页设计、游戏设计;研究层次深入到图形与图像、认知与体验、交互与沟通设计等,同时强调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
方向名称:手工艺设计本方向主要研究历史及现实中的手工艺领域的设计问题,体现着基础性及应用性的双重价值。
人类的手工文明是丰富的造物智慧之源泉,也是现代文明和现代设计的基础,手工艺创造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进入大工业生产时代之后,手工艺创造以其独特的单件手工制作方式与艺术品质而凸显新的价值特征。
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如陶瓷、金属、玉器、髹漆、印染、织绣、木工等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同时还形成遍布各地、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工艺。
这些工艺形式在历史上曾以“工艺美术”命名,对中国现代设计概念的形成与传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手工艺设计不仅关系到传统工艺生产方式的传承和弘扬,还延伸至现代手工艺形式的创新与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及特定的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等领域。
32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简介 ——金融—— 金融学是湖南工商大学重点学科,拥有金融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金融创新研究基地、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实验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地方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等学科发展平台。
金融硕士点已形成“金融机构管理与创新”、“资本运营与风险管理”、“数智金融与金融管理”等富有特色的稳定研究方向。
该学位点拥有一支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现有校内专职硕士生导师32人,其中教授14人,博士28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6人,拥有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高校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2人,主持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奖
二、三等奖各1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和湖南省一流课程6门;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另聘有校外兼职实践导师40余人,主要来自省内大型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或资深高管,理论水平较高、业务管理与运营能力强。
该学位点近年来共立项国家社科重点及一般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40余项,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研究报告以及发明专利约20项。
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EconomicModelling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
该学位点已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共建金融硕士联合培养及实践实习基地10余家。
该学位点是培养金融学理论基础扎实,金融业务技能娴熟和金融创新能力强的高级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
——应用统计——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统计学习与智能计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移动商务智能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培养实践基地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湖南省“双一流”重点学科等科研平台,同时通过湖南工商大学数学建模实验室、数据科学与金融计算模拟实验室、统计调查与数据挖掘实验室等教学平台,构建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商务统计、经济统计建模与应用等稳定的学科方向。
33 本学位点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0人,博士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
本学位点由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理学院院长谢小良教授为学科负责人,聘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计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邱东,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终身教授、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卫国为本学位点的讲座教授。
同时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来自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研究部门的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董事长、行业精英共计33人作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
近年来,本学科成员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余项、省级项目60余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20余项;在《NonlinearAnalysis》、《中国科学》、《统计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在ESI期刊上发表的SCI收录论文170多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10余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4篇;出版学科相关专著6部,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4部;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教学成果奖4项。
本学位点生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整齐、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声誉良好。
本学位点已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与就业合作关系,拥有多家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端统计专门人才。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已逐步成长为相关学科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办学质量优良、社会影响广泛的研究中心和教学基地。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基础,以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国际贸易学为引领,以湖南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基地和湖南省区域战略与规划基地3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与供应链”三个研究方向。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博士19人,另聘有一批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知名专家担任校外兼职实践导师,形成了一支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
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5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ofCleaner 34 Production》、《中国工业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2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
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等多项奖励。
学位点建有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商务模拟实验室、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商务“双创”教学实验平台,依托十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国际商务专业技能与素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国际化经营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审计——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依托会计学院师资力量,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面向审计职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技术,解决审计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卓越审计专门人才,分设资本市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审计三个研究方向,开设了卓越ACCA项目班,具有国际化审计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以廉政审计和资源环境审计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
审计学专业现已成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开设的《审计学》为湖南省一流课程。
审计硕士学位点已经与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金融企业、政府审计部门等机构合作成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60余家,与天职国际合作办学,聘请资深注册会计师为代表的校外实践导师20余名,给予学生各培养环节和职业规划予以指导。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国有企事业单位、银行、外企,以及其他各类型企业等。
学位点立足校内研究平台,依托校外联合培养与实习实践基地,凝练审计学科特色,已成为重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法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依托财经类高校优势,紧紧围绕“法商结合”的内涵式发展特色,形成了以民商经济法为主干,经济刑法、劳动法和诉讼法为主体,商事仲裁和律师法制为支撑,廉政法治为特色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并凝练出廉政法治、企业法务、资本市场法制和商事仲裁与诉讼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该专业学位授权点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力量雄厚。
现有法学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7人。
聘有包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在内的校外资深实践导师37人。
该专业学位授权点搭建了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
该点的法学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和湖南省一流专业,并建有省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校外优秀实习基地;建有2011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湖南商事法务综合实践基地、省廉政建设研究基 35 地、省人民调解研究基地;设有湖南省教育法治研究中心、港澳台法学研究中心、省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商法研究所、经济刑法研究所、廉政法治研究所、党内法规与监察法治改革研究所等特色研究机构。
近五年来,该学位授权点承担法学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5项、司法部课题2项;在《法学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法学专著8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学术交流会议13场;与校外单位共建研究生人才合作培养基地27个,形成了理论与实践互动开放的教学和科研新机制,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
——新闻与传播—— 新闻传播学科依托所处传媒大省和工商类高校优势,坚持“文商结合、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现代传媒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2015年获批二级交叉学科——传媒产业管理学术硕士学位点,2017年获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校内外专兼职硕士生导师39人,具有正高职称者17人、副高职称者16人;博士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湖南工商大学“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校外兼职导师主要由省内主流媒体的领军人物和行业精英组成,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新闻奖获得者3人、湖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4人。
学位点与地方传媒深度互动,搭建了良好的科研与专业教学平台,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省级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现代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媒体传播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湖南日报社、红网新媒体集团、长沙晚报社、长沙广电集团等10余个实习基地。
依托以上平台以及所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交叉融合、人文底蕴丰厚的建设基础,学位点在新闻伦理、文化产业、地方新闻传媒史等领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7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4部;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奖励5项。
在培养传媒管理与产业政策、融合新闻传播、品牌传播等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点依托学校工程类优势学科和移动商务智能重点实验室、新零售虚拟现实技术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等省级平台,培养系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基础理论,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技术 36 素养、工程素养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教授的带领下,在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领域名称:计算机技术面向企业数字化与智能化等问题开展计算机技术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计算机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该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感知技术、商业智能、智慧城市工程、移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形/图像处理等。
该领域培养感知视觉分析、虚拟现实环境设计和应用等方面具有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能够在信息处理行业、设备生产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软件工程面向软件信息化与智能化等问题开展前沿软件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高层次软件技术人才。
该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分析及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障、系统管理与支持等。
该领域培养软件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在软件开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与决策咨询公司等单位从事软件开发与设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网络与信息安全面向网络协议与信息安全等问题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前沿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
该方向研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运维、物联网安全技术及应用、智慧城市工程、入侵检测与身份认证、信息隐藏、安全协议、区块链技术、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密码工程与应用等。
该领域培养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具有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能够在信息处理行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信息处理与系统控制等问题开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方法与技术研究,培养系统掌握新一代电子信息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复合型高层次电子信息技术人才。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器件、智能传感、生物特征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等。
该方向培养智能感知、信号与信息处理、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电子信息行业、高等院校、 37 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工程应用、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通信工程面向网络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通信信号处理与系统设计等问题开展智能化的通信工程前沿理论与方法研究,培养系统掌握通信系统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复合型高层次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通信电路设计、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与组网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
该方向培养通信系统分析、通信系统软硬件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通信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人工智能面向认知、决策、反馈等智能化问题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够胜任人工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该领域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算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机器人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
该方向培养智能系统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创新能力高、综合素质高,可在智能制造、互联网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人工智能系统研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领域名称: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面向大数据应用与大数据工程的实际问题开展大数据前沿方法与技术研究,系统掌握大数据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复合交叉型高层次大数据技术人才。
该领域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资源环境、智慧社会、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创新应用与科技服务。
该方向培养大数据技术与工程领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可在IT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领域名称:集成电路工程面向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片上系统设计与开发等专业领域能从事多学科背景下复杂工程系统的产品设计、验证、测试、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领域聚焦片上系统设计、DSP算法与FPGA设计、各类应用芯片设计(图像处理芯片、AI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生物医疗电子芯片)的研究与应用。
该领域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基础等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是在集成电路设计、验证、测试 38 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掌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SoC系统开发的方法,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该学位点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33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首席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高层次人才。
该学位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点,先后与长沙景嘉微等10余家软件及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
近五年来,该领域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Nature、InformationSciences、《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或被SCI/EI收录论文1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湖南省光召科技奖等省部级科技奖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会计——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依托学校具有传统办学优势的会计学科,已经稳步成长为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齐整、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声誉良好的研究中心和教学基地。
会计硕士点已经形成财务报告及利用研究、投融资决策研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人工智能与会计应用研究、CFO与资本运营研究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该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会计硕士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立项为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已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为国家一流课程。
现有校内专职硕士生导师35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30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另聘有校外兼职实践导师60人,校外导师全部是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资深注册会计师等会计行业实务专家。
近5年来,会计硕士点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数十项。
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审计研究》、《财政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SCI论文6篇、《新华文摘》转载2篇。
出版专著20余部,主编教材20余部。
会计学位点已经与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了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2家,与上市公司、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合作成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60余家。
学位点立足校内研究平台, 39 依托校外联合培养与实习实践基地,凝练商科特色方向,已成为重要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40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学术硕士)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02收入分配与消费经济研究 020103经济史 01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2经济思想史学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02微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020105世界经济 01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02跨国经营与投资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可持续发展研究02两型社会、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0201Z1互联网经济 01互联网经济与经济发展02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 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1国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02国民经济预测与决策03国民经济发展史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区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02城市群与城乡融合发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 41 备注 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统计学、贸易经济学复试笔试科目:F002区域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④801经济学(自命题) 020203财政学 01财税政策与收入分配02税收政策与税制改革03财政分权与财政竞争04财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治理 020204金融学 01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02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商贸流通产业理论与实践02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02中非、中亚贸易与投资03跨境电子商务 020209数量经济学 01计量经济的理论与方法02经济金融数量分析 0202Z1金融工程 01金融风险管理02资产定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1经济学(自命题) 0301法学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宪法学02行政法学03廉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01经济刑法02比较刑法03刑事司法与政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法学综合一(自命题)④803法学综合二(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法学综合一(自命题)④803法学综合二(自命题) 42 贸易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3财政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财政管理、税收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4金融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市场学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统计学、贸易经济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1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统计学、贸易经济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6计量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金融学复试笔试科目:F004金融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市场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7廉政法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复试笔试科目:F008刑法学(分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02商法学03知识产权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 01国际公法学02国际私法学03国际经济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法学综合一(自命题)④803法学综合二(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法学综合一(自命题)④803法学综合二(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09民法学(分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复试笔试科目:F010国际法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列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2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命题)④8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 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命题)④8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 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命题)④8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02文艺传播与文化产业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理论语言学02社会语言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1中国古代文学与商业文化02中国古典诗文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外文学史(自命题)④805文学阅读与写作(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外文学史(自命题)④805文学阅读与写作(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外文学史(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2文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复试笔试科目:F013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复试笔试科目:F012文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43 03中国古代学术思潮与文学④805文学阅读与写作(自命题)史 现代汉语、中外文学经典作品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商业文化02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区域文化0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和流派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1欧美文学02比较文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外文学史(自命题)④805文学阅读与写作(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中外文学史(自命题)④805文学阅读与写作(自命题)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电子技术基础(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2文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复试笔试科目:F012文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现代汉语、中外文学经典作品 复试笔试科目:F027通信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0835软件工程 0835软件工程 01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02软件工程技术03领域软件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8数据结构(自命题)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01大数据与智能决策02物流工程与智慧物流03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04电子商务与物联网管理05管理系统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学(自命题) 1202工商管理 120201会计学 01会计理论与方法02财务理论与应用03审计理论与方法 120202企业管理 01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02市场营销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 44 复试笔试科目:F028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原理 复试笔试科目:F014管理信息系统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管理思想史、信息资源管理 复试笔试科目:F015财务与会计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复试笔试科目:F016企业战略管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03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④802管理学(自命题) 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 120203旅游管理 01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01技术创新与管理02服务质量与管理 1305设计学 1305设计学 01环境设计02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03手工艺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学(自命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管理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7旅游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 复试笔试科目:F016企业战略管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组织行为学、管理思想史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5中外设计史及评论(自命题)④807设计思维与创意(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8命题设计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设计素描、专业写作 45 湖南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一览表 (专业硕士) 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251金融 0251金融 01金融机构管理与创新02资本运营与风险管理03数智金融与金融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综合能力④431金融学综合(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19金融市场与公司金融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证券投资学、西方经济学 0252应用统计 0252应用统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20数理统计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应用回归分析、数据分析方法 0254国际商务 0254国际商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6经济类综合能力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自命题) 复试笔试科目:F02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 0257审计 0257审计 01资本市场与注册会计师审计02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03社会责任与资源环境审计04大数据与智慧审计 0351法律 035101法律(非法学)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复试笔试科目:F015财务与会计F022政治理论(参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 复试笔试科目:F023民商法(分论) 46 035102法律(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律硕士综合(法学) 复试笔试科目:F024刑法(分论) 0552新闻与传播 0552新闻与传播 01传媒管理与产业政策02融合新闻传播03品牌传播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笔试科目: ②204英语(二) F025媒介分析与传媒文化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自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命题) 新闻传播学基础、时事新闻述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自命题)评 0854电子信息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2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085403集成电路工程085404计算机技术085405软件工程085412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085410人工智能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1电子技术基础(自命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8数据结构(自命题) 复试科目:F034笔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电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 复试科目:F026笔试科目: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测试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 1253会计 1253会计 01财务报告及利用02投融资决策0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04大数据与智慧会计05CFO与资本运营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 复试笔试科目:F015财务与会计F022政治理论(参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 47 湖南工商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二级单位联系人一览表 代码 二级招生单位 研究生干事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办公室 001 前沿交叉学院 曾妍 0731-88688292 科技楼205 002经济与贸易学院 徐宇琼 0731-88689273经管楼A1105 003 财政金融学院 杨美华 0731-88686701经管楼B621 004 工商管理学院 周芳笃 0731-88687352经管楼A707 005 会计学院 公共管理与 006 人文地理学院 007 计算机学院 智能工程与 008 智能制造学院 009 资源环境学院 彭柯焦莹徐慧杜林孙颖璐 0731-88688399经管楼A5070731-88689282经管楼A14100731-88689238经管楼A16210731-88688377经管楼A17110731-88688020经管楼A1316 010 理学院 刘芳 0731-88686640经管楼A922 011 法学院 刘颖 0731-88688300 二办311 012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学与 013 新闻传播学院 014 外国语学院 015设计与艺术学院 刘醇何泓彦李胜娟雷丁 0731-88688256 一办317 0731-88688155 一办410 0731-88689284 一办218 0731-88688083岭南创意坊101 48

标签: #seo #域名 #湖南省 #怎么做 #怎么做 #名次 #怎么做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