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炼就“蓝天之鹰””,中国民航大学排名为什么这么低

中国民航 10
202016年9月日星期
农历丙申年八月二十第9800号今日十二版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35邮发代号1—10 ZHONGGUOJIAOYUBAO 靠什么炼就“蓝天之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质量立校”探秘 本报记者蔡继乐杨国营王亮 蓝天为课堂,机场做黑板,校园军号响,头顶银鹰飞。
地处四川省广汉市、与三星堆遗址毗邻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很多人眼里“神秘”而光鲜—— 如今,她拥有全球办学规模最大的飞行学院,也是我国唯一全过程培养民航飞行员的大学。
截至2015年,学院为中国民航和亚洲、非洲培养3.2万余名飞行员。
其中,为中国民航培养的各类飞行员超过3万人。
学院毕业的飞行员成长为机长的,占中国民航现有机长的85%。
2011年9月,中国民航评选出的首批7名特级飞行员全部毕业于该校。
这样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在高校竞争激烈的今天,靠什么取得了如此卓著的成就? 学院党委书记陈布科说,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经过60年的发展,成为一所“以飞为主”,机务、空管等民航特有专业齐 头并进的特色飞行技术大学。
“与民航业贴得近些再近些”—— 找准定位“以飞为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创办于60年前的中飞院,历经由单科性空军航校转为多科性民航大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的艰难过程。
到21世纪初,学院面临严峻挑战,其在民航飞行员培养领域的传统优势一点点消失,不少航空公司将飞行员送到国外接受初培,最多时竟占到全国飞行员初培人数的一半。
怎么办?“传统办学特色不能丢,‘以飞为主’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我们要与民航业贴得近些、再近些。
”陈布科说。
学院立足航空业迅速调整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以飞为主,综合发展”的办学新理念。
办学定位找准了,学院开始大刀阔斧深化改革,优化办学结构,再造专业学科体系。
教务处处长何秋钊告诉记者,学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增设新专业。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学院拥有21个本科专业,从当初的单一专业格局,逐渐发展成为以飞行专业为主体,以空管、机务、维修等专业为主要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
学院的改革得到业界认可,国内航空公司开始“回归”,飞行人才送往国外培养的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中国民航局决定,2010年后中国民航所有飞行学员,只有在中飞院完成高级教练机训练后,才能具备航线运输飞行员从业资格。
绝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 从严把好生源入口关 成为飞行员是很多男孩的梦 想,但要踏上飞行员之路,必须面对严格的层层筛选。
“除了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报考我院的学员还要通过严格的政审。
”陈布科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很高,我们有一套严谨、科学的心理测评体系,只要不达标,学生马上会被淘汰。
”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各大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需求大增。
这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过去十几年,学院招生数量迅速增加,在校生数从2000年的不足1500人,增至目前的2.2万多人。
“萝卜快了不洗泥”,招生人数多了,飞行学院准入会不会自降标准?市场急需会不会诱发“速成”情结? 面对记者的担忧,陈布科笑着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把好招生关口,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把控得严一些,民航的安全 就有保障。
”绝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 招飞必须严格。
以今年飞行专业招生为例,初检21176人,上站体检9347人,合格5743人,最终录取2252人。
飞行员培养不能“坐飞机”—— 教学训练追求高标准 “飞行员的培养不能‘坐飞机’。
”陈布科说,“飞行员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成熟期’,任何违背飞行员培养规律,试图走捷径的做法都将遗患无穷。
” 为此,学院不断深化飞行员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国际领先的MPL(多机组人员飞行执照)课程试点,从一开始就把飞行学员向特定的机型和机组人员方向培养。
同时,在教学训练管理上,学院一直追求符合业界实际的标准。
(下转第三版) 江残苏奥开会放勇大夺学十学一生金 本报南京9月19日讯(记者缪志聪通讯员成蕾)一所大学走出一名世界冠军,已属不易。
然而在北京时间今天上午闭幕的里约残奥会上,江苏开放大学11名在籍学生获得了11金3银4铜的骄人成绩,金牌数占中国军团总数107枚中的比例高达一成,占江苏军团金牌数的一半,成了名副其实的“冠军摇篮”。
这11名残奥会运动员均为江苏开放大学连云港学院2014级和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在籍学生。
他们参加了里约残奥会击剑、乒乓球、田径等多个项目、多个级别的赛事角逐。
据了解,江苏开放大学从2010年开始举办残疾人高等学历教育,至今已培养了5届共2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各级残联和社区组织为主。
作为特色办学的残疾人教育学院旨在为残疾人提供学历教育机会,帮助残疾人更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良性社会互动,不仅培养了很多残奥会冠军,也为他们今后走上就业岗位提供了帮助。
新疆喀什“儿子娃娃”足球队屡屡夺冠,然而成名后28名队员陆续走了27人—— 校园足球冠军队如今仅剩1人 本报记者蒋夫尔 视中教线 “这些天我都着急得睡不好觉。
”2016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了,新疆喀什市第九中学校长兼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校长阿布都艾尼·阿布力孜,被“儿子娃娃”校园足球队遇到的烦恼困扰着。
“又有6个队员悄悄离开了。
”阿布都艾尼有些伤心地对记者说,“这之前,已有11名队员悄悄离开了球队。
” 今年秋季开学,原本都应该升入喀什市第九中学就读的喀什“儿子娃娃”足球队的28名队员,只留下1名守门员,阿布都艾尼原本想在初中继续“儿子娃娃”足球队辉煌的梦想落了空。
无奈:足球队员陆续悄悄离开了 球员悄悄离开这样的事,阿布都艾尼不止经历了一次。
然而在采访中,说到伤心处,这个大男人竟然流下了眼泪。
说起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到“儿子娃娃”足球队,那可是大名鼎鼎。
这支校园足球队,正是从夏马勒巴格镇中心小学走出的,在全国和自治区多项校园足球比赛中夺冠,为新疆校园足球赢得了许多荣誉。
2015年,在“谁是球王”全国校园足球争霸赛中, “儿子娃娃”足球队一举夺冠,成为全国校园足球的明星队伍。
然而,球队获得全国冠军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就是成名后队员悄悄离开的情况。
“从2015年夺冠到现在,28名‘儿子娃娃’足球队球员中,有17人已经离开了。
”阿布都艾尼对记者说。
更让阿布都艾尼难以释怀的,是这些球员都是在学校和球队不知情的情况下走的。
“开学的时候,发现这些学生没来,向父母询问,才知道到内地足球俱乐部去了。
”阿布都艾尼说,“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不是滋味。
走了也不给学校打个招呼,这让学校和教练都难以接受。
”阿布都艾尼说,2015年有11个队员离开,其中绝大部分去了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俱乐部和培训学校。
今年又有6个队员离开,大部分也都去了内地。
而剩下的11名队员中,只有1名守门员选择留在了九中,其他球员都分散在了喀什地区的中学里。
“我原本想初中再继续培养他们,现在看这个想法落空了。
”阿布都艾尼失望地说。
说辞:家长为让孩子能有更好发展 “为何会不给学校和球队打招呼,就悄悄让孩子离开学校呢?”在喀什采访期间,记者找到一位曾经的“儿子娃娃”球队队员的父亲。
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父亲有些尴尬。
2015年“谁是球王”全国总决赛现场,身穿红色队服的夏马勒巴 格镇中心小学“儿子娃娃”足球队夺得娃娃组冠军。
(资料图片) “孩子所在的球队比赛得了冠军后,我看到孩子在足球方面发展很有潜力,便带着孩子找到了内地一家足球俱乐部。
”这位家长说,“没想到,孩子通过了俱乐部的测试,就这样留在了内地。
” 这位家长说,学校在孩子的培养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很感激学校,但他带孩子悄悄离开是担心说了学校不会答应让孩子离开。
这位家长认为,农村学校无论训练条件还是教练水平,都无法和内地俱乐部相比,所以选择到内地条件更好的俱乐部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悄悄离开的队员背后,是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到更好的环境里接受训练的愿望。
采访中,阿布都艾尼也承认,从长远看,球队队员前往内地发展更有利。
“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条件很艰苦,训练条件也有限,无法给队员在足球发展上更好的未来。
” “孩子可以选择离开,但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
”阿布都艾尼委屈地说,“招呼都不打就离开,让学校很受伤,毕竟学校用心培养了他们这么多年。
” 主力队员的离开,给喀什“儿子娃娃”足球队带来了重创。
“说心里话,这些主力队员离开 后,我们不敢轻易参加比赛了。
”阿布都艾尼说,“伤元气了,没有实力,也没有信心赢得比赛。
” (下转第三版) 【新闻·深度】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在线教师”这个新兴职业渐渐进入公众视线,也引发不少争议。
在线教师火热,带来了什么? ➡详见第四版 ●值班主编:张晨●值班编辑:余闯●设计:张鹏●校对:刘梦●新闻线索征集邮箱:xinwen@●纠错邮箱:jiaoyujiucuo@●发行热线:010—82296688 公众号:中国教育报 网站: 微博:@中国教育报 教育改革发展动态 河北 全省中小学开展结对帮扶 本报讯(记者周洪松)河北省日前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要求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原则上全部参与,更好地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
河北规定,全省学前教育要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关系;义务教育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高中教育建立“市—县”结对帮扶关系;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特殊教育学校结对帮扶薄弱特殊教育学校。
各级帮扶学校要确保帮扶到校(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通过开展管理帮扶、教师发展帮扶、办学条件帮扶、教育教学帮扶、困境学生帮扶等工作,使各被帮扶学校(幼儿园)在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共享。
河北要求,全省要将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实施教育脱贫行动重要抓手,合理确定市、县(市、区)帮扶学校(幼儿园)和被帮扶学校(幼儿园),制定具体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实施。
宁夏 投3.2亿在贫困村建幼儿园 本报讯(王冬记者陈晓东)宁夏教育精准扶贫近日再出实招,自治区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累计投入3.2亿元,为全区有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和增设幼儿园274所,新增班级701个,新增学位两万个,为贫困村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创造良好的入园条件。
2011年以来,宁夏已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支持各地新建农村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和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
2011至2016年,自治区统筹安排中央和自治区资金共计13.18亿元,已建成幼儿园588所,建筑面积99.0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2.7万个,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50.9%提高到2015年底的71.44%。
根据贫困村幼儿园建设规划,今年宁夏将再投入1.46亿元,建设幼儿园181所,新增学位9747个。
山东 财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平等 本报讯(记者魏海政)记者日前获悉,根据山东省政府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山东将采取财政支持等系列措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山东要求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学生流动性加大的新情况,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从2016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技师教育等各类涉及学生政策的转移支付,省级财政全部按照在校学生数及相关标准测算分配到市县,支持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全部纳入接收地财政保障范围,保障其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全面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奖补政策,资金分配要向接收农民工子弟较多的学校倾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湖北 六千大学毕业生农村任教 本报讯(记者程墨实习生熊邦红戴涛)今年,湖北省新招录大学毕业生近6000名,他们成为该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新成员。
近日,他们在湖北经济学院进行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完成后将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登上17个市州的农村中小学讲台。
自2012年起,为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湖北省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录用教师实行“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新机制,4年来为农村义务教育一线补充了3.1万名教师。
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湖北省今年对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在新机制教师“空岗补齐”基础上,由各县市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招聘计划、设定招聘条件,参加省里组织的统一笔试。
今年补充新机制教师岗2626名,各地另行招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3851名。
新招聘的教师与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为鼓励优秀人才在农村体面教书、尊严生活,湖北省近年来出台了如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可高于城区教师12%等一系列政策。

标签: #数据 #什么意思 #友情链接 #最重要的是 #权重 #搜索引擎 #林业大学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