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什么龙虾最好吃排名

龙虾 19
周末养生32022年5月22日星期日责任编辑:桂颖辉电话:8220055Email:srrbdds@ YangSheng 入夏后天气湿热可多吃9种食物增强体质 入夏后的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开太阳时很热,阴沉要下雨的天气又闷,使人会烦躁不安。
上饶市立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韩雪告诉记者,刚刚入夏的时候就是这样,天晴热下雨闷,人会烦躁不安和体内的湿热有关,大家可以多吃“3红”、“3绿”、“3黄”这9种食物,预防湿热,增强体质,健康进入夏季。
“3红”:红枣、红薯、牛肉
1、红枣推荐食谱:红枣银耳汤。
具体做法:
1、银耳几朵提前30分钟用凉水泡发,洗净以后挤干水分,用刀切成小朵,放入盆中,再放入一小把红枣备用,取一个小碗,放入一小把枸杞子,加入适量清水,浸泡5分钟。

2、准备一个砂锅,添入清水1000克左右,倒入银耳和红枣,放入冰糖一小把,盖上锅盖,水开后改成小火,炖煮40分钟。
3、40分钟过后,汤汁已经炖得浓郁黏稠了,再倒入提前泡好的枸杞子,盖上锅盖焖5分钟,5分钟过后关火起锅,再把炖好的红枣银耳倒入汤盆中,美味即成。

2、红薯推荐食谱:红薯饼。
做法:
1、削皮的红薯一个,切成薄片,放入蒸锅中,开大火连续蒸15分钟,15分钟过后取出红薯,用合适的工具捣成红薯泥,再打入两个鸡蛋,用筷子搅拌均匀备用。

2、准备一个小盆,倒入面粉400克,加入酵母粉4克,白糖3克,加入白糖可以促进面粉发酵,醒发30分钟。

3、在案板上撒上面粉,取出醒发好的面团,揉搓成长条,用手拽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再用手揉几下排出面团里的空气,盖上保鲜膜,二次醒发15分钟。

4、电饼铛提前预热,把醒发好的面团,一个一个地按扁做成圆形的面胚。

5、锅烧热后,刷上少许植物油,放入做好的面胚,30秒后翻面,饼胚熟透,即可取出放入盘中。

3、牛肉推荐食谱:豆花牛肉。
做法:
1、准备老豆腐一块,先从中间切开,再用手撕成小块,装入盆中;牛肉3两左右,去掉外面的筋膜,切成薄片,放入盆中。

2、加入食盐1克,胡椒粉1克,白糖1克,料酒适量去腥,生抽少许调味,老抽几滴调色,再加入少许清水,用手抓拌均匀,再打入一个蛋清,用手抓匀,再抓入少许玉米淀粉拌匀,最后再加入少许植物油。

3、准备大蒜几粒拍扁切成蒜末,生姜一小块切成姜末,和蒜末放在一个盆中,红油豆瓣酱10克,火锅底料10克切碎,和姜蒜放在一起,小葱1根切成葱花,大蒜2粒拍扁切碎,和葱花放在一起。

4、炒锅烧热倒入食用油,油温至五成热时撤火,下入腌好的牛肉,用勺子翻动几下,滑油15秒左右倒出控油。

5、另起锅添入适量清水,加入食盐3克,水开后下入豆腐块,用勺子推动几下,煮2分钟左右,倒出控水,放入盆中。

6、重新起锅添入少许食用油,放入葱姜, 豆瓣酱和火锅底料,翻炒化开,添入适量的清水,加入生抽15克调味,料酒10克去腥,白糖2克提鲜,胡椒粉1克,鸡粉2克,下入牛肉,搅拌化开调料。

7、起锅添入半勺食用油,加入辣椒油5克,搅拌化开,油温至7成热时关火,再把热油均匀地浇在盆中,美味即成。
“3绿”:韭菜、莴笋、绿豆芽
1、韭菜推荐食谱:韭菜鸡蛋馅饼。
做法:
1、准备一个和面盆,倒入高筋面粉300克,加入食盐1克用筷子搅匀,加入适量的清水,边加边搅拌,先搅成面絮再揉成面团,放在一边松弛10分钟。

2、取一个小盆,打入4个鸡蛋,用筷子搅散,平底锅烧热,倒入少许植物油,油热后倒入鸡蛋液,把鸡蛋煎熟倒在菜板上,用刀切碎,放入盆中。

3、洗净的韭菜一把,切成韭菜碎和鸡蛋放在一起,胡萝卜半个切成胡萝卜碎,一起放入拌菜盆中,加入蚝油3克,十三香2克,香油3克,植物油5克,然后用筷子拌匀。

4、先在案板上撒上适量的面粉,取出松弛好的面团,用手揉搓排气,先搓成长条,用保鲜膜盖住。

5、电饼铛烧热以后,先刷上少许食用油,把做好的面饼放在锅中,用手按平,再刷上一层食用油,盖上锅盖,30秒后翻面。
把馅饼煎至一面微黄色时,翻过来煎另一面,把馅饼两面都煎至金黄时,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2、莴笋推荐食谱:洋葱拌莴笋丝。
做法:
1、削皮的莴笋一根,先切成薄片,再切成均匀的细丝,放入水盆中,洋葱半个切成细丝,和笋丝放在一起。

2、香菜一小把切成段,蒜子几粒拍扁,切成蒜末,小米辣两个切成细圈,和蒜末放在一起。

3、把泡好的笋丝和洋葱倒入漏勺中控水备用,取一个拌菜盆,倒入蒜末和辣椒,加入食盐2克,味精1克,白糖1克提鲜,白醋5克,葱油3克,芝麻油3克,用筷子搅拌化开,倒入笋丝和洋葱,颠盆拌匀,放入香菜段再次拌匀,就可以装盘食用了。

3、绿豆芽推荐食谱:炝炒绿豆芽。
做法:
1、准备洗净的绿豆芽一盘备用,红椒一个切成细丝,青椒一个同样切成细丝,蒜子几粒拍扁,生姜一小块切成姜粒,再放入几粒花椒,一小把红干椒备用。

2、起锅添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姜蒜和红干椒,花椒爆香,倒入青红椒丝,开大火翻炒几下,再倒入绿豆芽, 快速翻炒20秒。

3、起锅开始调味,加入食盐3克,鸡粉2克,胡椒粉1克,白糖1克,淋入白醋10克,上火快速翻炒均匀,化开调料,淋入明油爆炒15秒,就可以关火起锅装盘了。
“3黄”:黄豆、鸡蛋、香蕉
1、黄豆 推荐食谱:黄豆拌芹菜。
做法:
1、准备芹菜半斤左右,五香黄豆一小把备 用,红椒半个切成长条,放入碗中,洗净的芹菜一小把, 再切成3厘米长的段,放入水盆中备用。

2、锅中添入适 量的清水,加入一勺食盐,再加入少许植物油,水烧开 后,下入芹菜段,用勺子翻动几下,等水再次沸腾,一分 钟后即可捞出控水拔凉。

3、然后把芹菜倒入漏勺中控 干水分,放入拌菜盆中,倒入红椒条,加入少许香油,加 入白醋10克,白糖2克,食盐2克,味精1克,用筷子 搅动,颠盆拌匀,装入盘中,再撒上一小把五香黄豆,美 味即成。

2、鸡蛋 推荐食谱:西红柿炒鸡蛋。
做法:
1、西红柿一个在顶部打上十字花刀,放入小盆 里面加入开水烫1分钟,先揭去西红柿外皮,再切成薄 片,放入盆中备用。

2、取一个小碗打入4个鸡蛋,加入 食盐1克入底味,再加入白醋几滴去腥增香,用筷子搅 匀打散,小葱两根切成葱花,青椒半个切成小片。

3、起 锅添入少许食用油,倒入鸡蛋液,用勺子搅动,颠锅翻 炒,把鸡蛋炒熟以后倒出控油,锅中再添入少许食用 油,先倒入葱花爆香,再倒入西红柿和青椒,快速翻炒 15秒,倒入炒好的鸡蛋,再翻炒几下,起锅开始调味。

4、 加入食盐3克,鸡粉1克,胡椒粉1克,上火快速翻炒 几下,淋入少许清水,继续翻炒,再淋入少许芝麻油,简 单翻炒均匀美味即成。

3、香蕉 推荐食谱:脆皮香蕉 做法:
1、准备香蕉4到5个,先去掉头尾,从中间切 开,去掉外皮放入盘中,准备一个盘中,放上适量的玉 米淀粉,再准备一盘面包糠备用。

2、盆里打入两个鸡 蛋,用筷子搅匀打散,把香蕉段裹匀淀粉,沾上鸡蛋液, 最后裹上面包糠备用。

3.起锅倒入食用油,等油温五成 热时,改中小火下入裹好的香蕉,炸至定型以后,用筷 子翻面,炸至外皮酥脆即可捞出控油,摆入盘中就可以 上桌食用了。
(本报记者桂颖辉文/图) 近日,广丰区李先生因肚子发胀、胃口不好、饭后 不消化、大便不畅、全身无力前往医院就诊。
经相关检 查,该患者被确诊为脂肪肝,但让人费解的是,李先生 并不胖。
李先生也很郁闷:“我不胖,因前不久退休没有 事情做,就经常在家久坐,但这期间体重也没增加多 少,脂肪肝怎么就突然找上了门?” 久坐可能导致脂肪肝 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姚俊介绍, 久坐也可能会导致脂肪肝。
首先,久坐容易造成热量过 剩。
久坐则活动减少,热量消耗减少,若饮食没有调整, 吃的和原来一样多,热量消耗不完,多余的热量会转化 成脂肪,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其次,久坐会导致腹 型肥胖。
坐着的时候摸肚子会发现,此时腹部比较松 弛,多余的脂肪组织更容易在腹部、腰部堆积,容易造 成腹型肥胖,进而导致脂肪肝,还容易出现尿酸、血脂 升高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有云:“久卧伤气,久坐伤肉”,长时 间坐位,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容易导致肌肉缺乏营养, 造成肌肉量(尤其是四肢肌肉)减少或松弛无力。
“总的 体重也许没有大的变化,但胳膊、腿细了,腰粗了,肚子 大了,脂肪肝也随之而来了。
”姚俊说。
居家身体也要动起来 既然久坐能够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对此,姚俊给出 了3点建议。

1、学会吃。
运动量减少,就不能吃得过多、过饱,要 “管住嘴”。
学会“吃”,要做到食物多样化、口味清淡化、 营养均衡化。
饮食原则是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富含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体重超标的朋友可以每周吃
1 天-2天水果餐或轻断食,更有利于减重、降脂、保肝。

2、动起来。
建议养成“课间”休息的习惯。
就是模仿学 校上课的规律,每过30分钟-40分钟,强迫自己放松休 息10分钟,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例如健身 操、颈椎操等,以促进气血运行,防止颈椎病、腰椎病等出 现。
平时健身的习惯也不能丢,可以在室内做疏肝健脾 操、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瑜伽等,或着小范围慢跑、快 步走等,推荐早起或下午、晚餐后3个时段进行锻炼,每 天1次-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运动强度以全身出汗后 再运动10分钟-15分钟为度。

3、药别停。
不少脂肪肝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 压、糖尿病等并发症,需长期口服降脂、降压、降糖等多 种药物,或者需口服中药调理,要坚持用药,不要随意 停药,最终导致病情复发。
(本报记者程家富) 久坐当心坐出脂肪肝 宝宝爱吮手指3岁以后需关注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脑梗塞 近日,铅山县一名40多岁的男子在家吃饭时突然发生晕厥。
医生从患者家属口中得知其患糖尿病多年,抢救时发现其一侧脑动脉已经阻塞,另一侧发生血管狭窄较严 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这是上饶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杨慧医生向记者介绍的一个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病例,因为患者糖尿病症状隐匿、不典型,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这次出问题才意识到严重性。
糖尿病患者属于脑梗塞的高危人群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杨慧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脑梗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几倍,主要发生于男性Ⅱ型糖尿病患者。
这类人不仅容易发生脑梗塞,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都属于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脑梗塞症状与单纯的脑梗塞症状相同,根据发病部位和轻重程度不同,表现为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等。
轻度的脑梗塞仅表现为头晕、思路不清晰等,容易被忽视,症状比较严重的脑梗塞表现为瘫痪、说话不流利、昏迷等。
糖尿病和脑梗塞有直接关系糖尿病和脑梗塞有直接关系,后者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之
一。
高血糖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堵塞。
杨慧说,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比普通人发展更快,发生脑梗塞的病程更短。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有年轻化趋势,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要提高警惕,他们更易受诱发因素影响,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不运动、抽烟、喝酒等。
糖友首次脑梗塞后易复发糖尿病患者要预防脑梗塞,需要综合控制多种高危因素,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其次,多运动、控制好体重、戒烟、戒酒等。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后,应按照脑梗塞的标准化治疗方法来治疗。
糖尿病患者首次脑梗塞即使得到控制后也容易复发,发生再次脑梗塞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好几倍,这是因为危险因素太多,控制起来难度大。
患者除了增强信心外,最重要的是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疾病不能只靠精神力量去战胜,而应该靠科学的方法去管理。
”杨慧说。
(本报记者程家富) 吃小龙虾会感染肺吸虫病? 医生:小龙虾须高温彻底煮熟 一到夏天,小龙虾就成了夜市的主角,但最近有传言称,吃小龙虾会感染肺吸虫病,这让许多网友恐慌不已。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上饶市立医院中医科主治医生熊贞良。
小龙虾中的肺吸虫不会被轻易洗出熊贞良告诉记者,小龙虾确实存在肺吸虫寄生的可能。
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有肺吸虫寄生的虾和蟹,其体内的肺吸虫囊蚴就会进入人体肠道,幼虫脱囊而出,从肠道进入人体腹腔,最终进入肺部,并发育为成虫,在移行、寄居的过程中造成人体机械性损伤,其代谢物等引起免疫病理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肺吸虫病。
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虾和蟹。
肺吸虫在虾和蟹的体内主要是以囊蚴(肺吸虫的幼虫侵入虾、蟹体内后,虫体会被分泌物逐渐包裹 形成一个封闭的囊,幼虫寄居其中)的形式存在,不会在水中游走,也不会被轻易洗出。
经过彻底加热的小龙虾,其体内可能存在的肺吸虫囊蚴会被彻底杀死,不会使人患肺吸虫病,而网上流传的视频中的女性是吃了生螃蟹导致肺吸虫病。
小龙虾烹饪须做到高温彻底加热熊贞良建议在选购及烹饪小龙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采购小龙虾时需选择正规农贸市场或大型商超,切勿在街头流动摊贩处购买,更不要为了图新鲜在一些河沟里打捞野生小龙虾。
购买时,一定要选择新鲜的、活的小龙虾,如碰到不新鲜的甚至已经死掉的小龙虾,请勿购买。
小龙虾在烹饪之前一定要多清洗,保证食材的卫生。
烹制小龙虾一定要用高温彻底加热,并保证一定的加热 时长,以杀死小龙虾体内的寄生虫及细菌,如肺吸虫。
另外,一定要避免生吃小龙虾。
食用时要去壳,去 掉虾头及虾线。
如果察觉小龙虾有异味,肉质较散,请谨慎食用。
小龙虾最好一次吃完,避免隔夜。
(本报记者桂颖辉文/图) 两岁的壮壮特别喜欢吮手指,壮壮妈妈介绍,孩子从7个月左右 开始吮手指,家中的老人觉得宝宝吃手指不仅不卫生,还可能影响到 牙齿发育,于是想了很多方法让壮壮戒掉吮手指的习惯,戴手套、在 手指上涂药水等,但都没什么效果。
她看到后是又气又急,有时看到 孩子吮手指便直接上去轻轻拍打其小嘴,惹得孩子哭闹不止,几次下 来,壮壮吮手指的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严重。
宝宝爱吮手指3岁以后需关注 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生周利华表示,婴幼儿吮 手指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出生后到1岁之间,处于 “口欲期”,在此期间喜欢用嘴巴探索事物,因此,吮手指是宝宝智力 发展的信号之
一。
与成年人不同,婴幼儿的视觉和手部功能没有完全发育,探索器 官通常以耳朵和嘴巴为主,他们往往喜欢把一切能拿起来的东西往 嘴巴里塞,通过嘴巴来探索、了解新东西。
手是他们与外界建立联系 的中介,当宝宝手中没有东西可以放到嘴巴里时,手便成了探索的目 标,久而久之,便会养成吮手指的习惯。
除了天性使然,宝宝吮手指还可能与过早断奶有关。
处于“口欲 期”的宝宝,吮吸需求强烈,吃母乳可以有效缓解。
一旦断奶后,改由 奶粉喂养,吮吸奶嘴的时间较短,宝宝吮吸的欲望得不到缓解,便会 通过吮手指来解决。
“宝宝在3岁以前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采取干预措 施。
但如果宝宝在3岁以后依然保持吮手指行为,则可能造成牙齿咬 合不正,同时也容易出现上颌前突的症状,严重时还需到牙科进行矫 正。
另外,长期吮手指,还可能影响宝宝发音,导致宝宝在说话时不会 伸舌、咬舌。

”周利华讲道,3岁以后家长应帮孩子矫正吮手指的习 惯,注意要有耐心,避免训斥,当孩子吮手指的行为得到改善时,应给 予鼓励。
宝宝吮手指不必强行制止 周利华提醒,像壮壮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喜欢吮手指,家长不必强 行制止。
但宝宝在吮手指的过程中,家长们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手部卫生。
宝宝经常吮手指,可能会将手上携带的细菌
并吞入腹中,宝宝肠胃娇弱,长期如此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家长 应注意及时帮宝宝清洁小手。
另外,还应及时帮宝宝修剪指甲,一般 一周一次最佳,避免甲缝积累细菌。

2、避免突然断奶。
除了吮手指外,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吃奶时也可 以充分体会到吮吸的快乐。
如果在此期间需要断奶,应及时给宝宝添 加辅食,增加奶粉喂养时间或使用安抚奶嘴,使宝宝逐渐适应,缓和 宝宝情绪,避免出现焦虑。
(唐亚婧
本报记者桂颖辉文/图)

标签: #名酒 #什么牌子 #河北 #李子 #什么意思 #匹兹堡 #数据 #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