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第25期总第100期,学历排名从低到高都有什么

都有 3
2020年12月第25期总第100期 “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和战略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 人大国发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
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
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8楼网站: 作者简介 赵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A岗)、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
王小广,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湘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2000-2014);兼任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
郭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张雯婷;办公电话:010-62625159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主编:刘青 编辑部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邹静娴
张雯婷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化。
全会强调“十四五”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四五”规划讲座,共同讨论全局战略和劳动力市场问题。
“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点。
刚刚结束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作了纲领性介绍,学习领会其精神对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至关重要。
11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和战略举措”专题讨论会。
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教授、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经济学院郭杰教授以及经济学院孙文凯教授。
王小广教授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就“十四五”规划内容进行了讨论。

一、“十四五”规划振奋人心,风险与机遇并存 王小广教授认为,“十四五”规划目标高远、振兴人心。
我国从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开始,到现在共有十四个五年规划,根据其内容和特点,这些规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初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里的“一五”到“五五”,这五个规划可以被认为是建设初期的规划。
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者还是国家,都追求重工业,以钢为纲,以粮为纲,其他区域的战略则是“三线”。
这些规划的特点就是重视工业、重工业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从“六五”到“十二五”,第三个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时代。
在发展模式上,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以内需为主,改革开放之后的30年则是内需为主、外需牵引,外需成为经济的发动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现阶段,外需难以驱动中国这个大体量经济,中国的发展模式再次回到以内循环为主。
实际上在2008年之后,我国经济已经变成内需为主、内需驱
1 动,这是一个驱动力的重大转变。
“十四五”规划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新发展理 念的源头应该是“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则是深入攻坚,提高创新能力和释放巨大需求潜力是关键性、决定性因素。
对此,有三个认识要到位。

一,当前我国处在大机遇期,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
100年前是美国在改变世界,是按照美国的意图来构建世界格局,如今,虽不能说中国主导世界,但是中国的经济愈加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总书记所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在改变世界,中国在发挥关键性作用,最后要起到领袖作用。
当前,中国也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风险期。
未来5年或10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个风险可能会使我们难以达到设想的目标。
虽然中国搞工业搞出了发展奇迹,但现在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正面临报酬递减的问题。
很多国家(如泰国、墨西哥、土耳其)因制造业做的不够好,而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2010年,中国工业位居世界第
一,现在连续十年第
一,但是“大而不强”。
从回报来讲,中国经济正处在报酬递减的持续过程当中。
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仍然有下行趋势。
用企业利润增速除以销售收入增速,得到的比例大于1为报酬递增,小于1为报酬递减,等于1为报酬稳定。
报酬递增或稳定是比较好的,如果报酬递减,说明增加投入对经济的刺激效用较小。
2002年到2011年是中国重工业最繁荣的10年,在这期间该比值平均为1.19;到2012
2 年中国GDP增速跌到8.0%以下,此比值降到0.35。
从行业看结果也是类似的。
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提高创新的能力。
这就是“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放到那么高的地位的原因。
五年前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表明创新是第
一,现在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创新。

三,当前处于外部强干扰期。
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美国都会对中国采取一种长期的遏制性战略,外部环境是恶化的,因此不利于我们发展。
总书记提出的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临许多逆风逆水,这个是不可改变的。
虽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签署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但这并不能改变美国和整个西方对我们的“围剿”态势,所以形势仍然严峻。
关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2035年远景目标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进入决胜的中场”,其中大多数指标都是“基本”。
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有人没实现,有人超前实现了,大多数人是实现了。
第二,2035年远景目标中的有些指标需要率先完成:(1)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指标要提前,这里提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也必须实现。
目前,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要在15年的时间内实现追赶,实现在技术上、科技上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
《中国制造2025》也是这个目标其中的一部分,到时中国制造业应达到日本或德国的水平。

(2)“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提前。
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分重要,产业基础或产业链的现代化是制造强国的基础。

3 这个目标是2035年要完成的,并且它不是“基本”完成,更加突出了这个目标的重要性。

三,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没有说“基本”实现均等化,而是要求实现均等化,即2035年完成。
将2035年的远景目标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基本,一个是超前,这个超前就显示了未来我国要在哪方面下工夫。
“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的规划,有更丰富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一表述中的重点有三个,即需求、供给及创新能力,最终的结果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个指标,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的改革明显比“十三五”期间更深、更快,要求未来五年基本建成与基本形成,说明这两者的完成要早于2035年。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面临多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潜力巨大,发展韧性强劲,物质基础雄厚。
我国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金,2019年的GDP近14万亿美元。
美国的GDP约为20万亿美元,其70%的消费率对应的是14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但我国的消费率较低,中国居民消费总额是美国总市场的37.6%,人均消费只占美国的8.8%,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有19倍的空间,这说明我国消费潜力巨大。
此外,人力资源丰富也是我们的优势。
当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总人数为1.8亿。
按照现在平
4 均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800万,15年后就有1亿多人。
到了2035年,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将达到3亿人。
我们拥有的雄厚的人才资源也能够保障我国的创新。
“十四五”规划也是一个战略集成。
首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大国肯定都是以内循环为主。
虽然日本这十年的外部依存度提高,但是总体仍不到30%。
而中国比较特殊,经济体外贸依存度达到60%,全世界只此一家,不可复制、不可持续,以后会继续向内需发展。
如果把对外依存度分解为总依存度、加工贸易依存度和一般贸易依存度,那么在2006年之前,不断提高的加工贸易依存度就是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最主要原因,但是在2006年之后这一指标下降了,反映了国内与国外经济循环的结构变化,内循环渐渐占据主导。
现在国家高质量发展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动力问题;二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安全问题;四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使资源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的高效循环模式。
如果新发展格局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国就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大战略有五个方面。
一是战略出发点,新发展阶段下的新背景、新条件、新挑战要求全面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战略方向,要创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共享,要在开放中发展。
三是战略目标,十九大确定了新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第
一,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第
二,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
5 现从“富”到“强”的转变。
四是战略手段,要通过改革开放驱动、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
“九五”到“十二五”都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到“十三五”时期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体制改革为主线。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
五是战略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包括:第
一,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键。

二,扩大内需,释放巨大的消费需求是战略基点。

三,促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战略支撑。

四,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最根本的战略原则。

六,体制与治理现代化是战略保障。
在“十四五”规划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总共有12个部分。
除了国防等问题之外,我们将其概括为九点: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二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强大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通过消费;四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六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七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九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关于劳动力就业方面有以下几点需要加以分析:一是作为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人才强国战略主要针对人才利用的体制机制。

6 相比“十三五”,这部分没有特别新的内容,产学研深度融合也不是第一次提。
二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我国主要是结构性失业,面临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以及国企就业体制这三大问题。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大学生失业,但是农民工二代问题也比较突出,所以“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有深刻意义和所指的。
规划中提到的“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对灵活就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新经济、平台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并带来就业的多元化。
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可能是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就业。
预计2035年我国GDP将翻一番,劳动力数量会下降,虽然劳动力可能会出现短缺,但就业形势相对乐观。

二、各项战略目标尚需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 曾湘泉教授认为,从劳动就业的角度研究“十四五”规划,其实仍有较多内容。
从国家人口战略的层面讲,“十四五”规划中有很多的内容有新意,也有很多内容承接了“十三五”规划,特别是高质量的提法,“十三五”讲的五大理念及以创新为核心的理念,和“十四五”是一样的。
但是,高质量的代表是什么,哪些指标体系能够反映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
比如,GDP的增长跟财富的增长不一致,这可能就不是高质量增长。
过去我们为达到高质量发展而进行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从去产能、去库存的角度,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没有起到作用。
目前蓝领市场供求比为3.0,已创历史新高,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突出。
大学毕业生供给过多,就业困难,人才培养没有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作
7 用。
此外,应该重视科技强国战略,将来应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如何解决教育问题比如中国新生代过度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今年智联的数据来看,虽然招聘的工资是上升的,但企业想招的人招不到。
我们必须对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加大研究。
第二个是老龄化的问题。
“十四五”以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会十分突出。
近期调查发现,从事家政的都是50岁以上的人,从事家政行业的年轻人比例低,而50岁以上的这些人本身就是要被服务的。
老龄化急速加剧、岗位总量在下降,这些对于就业增长而言挑战非常大。
“十四五”中提到的提高参与率、开发老年资源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三、需要更加明确地研究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郭杰教授认为,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新发展格局并不全部指向经济问题。
郭杰教授认为,中国的失业不是问题,中国没有明显被迫失业,而是以自愿失业为主。
年轻人对就业态度发生了变化,劳动参与率下降。
因此,要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对于如何做到促进就业也需要斟酌。

四、需要更深入研究就业质量、教育和创新 孙文凯教授认为“十四五”规划内容非常丰富,共六十条,每一条内容也都很丰富。
其中第9条“激发人才创新活力”、31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43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44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45条“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6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47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8 都是劳动经济领域要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
这些内容确实在“十三五”规划中多有提及,“十四五”规划在文字上进行了适当修改。
但仍然需要深入贯彻学习“十四五”规划的内容。
这些关于劳动力市场的内容彼此关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政策制定有重大帮助。
比如,有效的教育体系能够提供更适合市场需要的大学生,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并且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效率从而应对老龄化问题。
要加大力度将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更好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兜底,也为创新和老龄化提供保障。
“十四五”规划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中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就业质量”,这一目标虽然在这之前也有所提及,但在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形势下更为重要。
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替代和就业形态变化对就业质量构成了挑战。
劳动者可能会面临收入极化、过度劳动、过度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亟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所有权利保留。
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此文稿时,应当获得作者同意。
如果您想了解人大国发院其它研究报告,请访问/more.php?
cid=425
9

标签: #都有 #洗发水 #硅藻 #的是 #seo #大学 #权重 #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