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观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CHINA

平台 7
ECONOMICTIMES ■责编:王小霞电话:(010)81785188—3014E-mail:wangxx_1999@ 财经深观察 金融 统筹:姜业庆 电话:(010)81785188-3042E-mail:yeqing1218@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3 ■美编:中一组版:梅雪荣 聚焦普惠金融 编者按普惠金融事关国计民生,聚焦于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和脱贫攻坚领域。
普惠金融“知易行难”的关键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但这一“堵点”正在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跨越式演进所突破。
金融科技正成解决“三农”问题重要生力军 ■本报记者姜业庆 ■综述 纾困小微企业还需数字普惠金融发力 ■本报记者姜业庆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都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近来,多部委密集发声、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喊话”支持和纾困小微企业。
政策的支持,为小微企业主融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普惠金融技术的发展,也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充足条件。
数字普惠技术具有独到的优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本质上是三个不对称: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以及收益和成本之间的不对称。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得以解决。
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中小微企业融资,相较而言,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不及效率。
因此,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还需要依靠数字化普惠。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都在打造小微企业综合化平台,做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合企业成长孵化服务以及融资服务,比如建行的普惠平台,除了融资之外,像支付、结算、理财,还有孵化成长,都在开始展开。
金融科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达到普惠的目的。
普惠的特点就是充分借助金融科技优势,发挥金融长尾效应,从而服务小微企业。
搜易贷首席执行官何捷指出,小微企业不仅包括常见的路边店铺,其实还有一类比这些更 加小微的私人企业主存在。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也指 出,金融科技、数字化普惠金融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使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体验得以提升,对金融服务进行全新赋能,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精准触达客户的重要力量。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科技的推动下,金融科技已成为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恒昌创始人兼CEO秦洪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金融科技使普惠金融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
一方面,金融科技加快了信用数据的积累速度,从而让风险更可控,让平台管理更高效。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降低了金融服务触达用户的成本,让更多金融长尾用户享受到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赋能小微企业 大部分私人企业主最初经营的业务规模非常小,也没有开设公司,在有了稳定的经营流水以后,为了扩大经营需要通过抵押房屋来申请小微企业贷款。
何捷以搜易贷为例告诉本报记者,在提出借款需求后,搜易贷会通过后台的科技系统,按照规定审核借款资质,重点核实客户当前的实际经营状况,如发现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营业执照的,会要求客户补全相关手续,合法经营,确认办理好证照后再发放借款。
何捷认为,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物,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使得金融风险高、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成本都相对较高,小 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社会面临的难题。
“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科技手段,建立起小微企业金融客户经营、精准营销、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的竞争力,提供更加下沉的服务触达。
”PPmoney万惠董事长陈宝国告诉本报记者,未来,小微企业贷款产业链将分化成为“资金-风控-获客”三个环节。
对于资金端,资金规模、资金成本、响应速度、资产管理水平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对于风控端,风控能力、品牌等要素将成为核心竞争要素;对于获客端,流量规模、转化率、场景化水平将成为未来市场核心竞争要素。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手段,能够推动并改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用技术服务普惠金融。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金蛋理财正是凭借扎实的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强大的风控体系、优质的债权资产以及高度的合规性践行普惠金融,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定位下,以数字科技降低获客成本,扩大了服务覆盖面,让小微企业、个人消费等重点人群更容易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
在飞贷金融科技董事长唐侠看来,金融科技企业能做的不仅是通过技术的嵌入,帮助小微企业顺利获得资金,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赋能”,帮助小微企业进行能力建设,提升数字化水平,触达更多的长尾用户。
当前的移动互联技术为众多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提供了难得一遇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利用‘新兴科技+零售’可以突破传统重运营方式下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
”唐侠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银行业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克服数字化转型的难点。
据唐侠介绍,“飞贷和银行采用联合运营和按效果收费的合作模式。
前期银行的投入很小,对于银行来说整个项目风险极小,机会成本、试错成本和落地成本都降到了最低。
”据唐侠介绍,截至目前,飞贷陆续与银行、保险、信托、支付四大金融子行业头部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2019年2月底,飞贷与中国人保财险举行正式合作签约仪式。
双方将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作为合作原则,释放各自优势,整合彼此资源,通过保险产品和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创新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践行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实际上,借助科技创新手段不断探索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新路径,是当下众多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普惠金融实践的必由之路。
秦洪涛以恒昌为例告诉记者,其在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探索中,坚持小额分散的服务原则,利用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等创新技术,让金融服务下沉到全国更多的地区,为小微企业提供多维度金融服务,优化和提升金融服务运行效率并防控风险。
通过“科技+金融”双向赋能,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应用,与自身积累的业务经验相链接,共建普惠金融新生态,为小微企业和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普惠金融完成“最后一公里”。
■观察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还需风控提质 ■本报记者姜业庆 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降本增效、提质改革的重要工具,在服务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服务“三农”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能够在信用信息缺失、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借助技术手段,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同时为信贷决策、风险防控等提供有效支撑。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零人工干预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与操作风险。
但需注意的是,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在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形势下,还要加快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在核心技术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之中,更加重视网络安全独有的可控性问题。
进一步推进自主可控测评,从而更好地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王新华认为,互联网金融标准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广创新的桥梁和促进创新的保障。
金融标准化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推广应用,也有利于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落地,提升金融监管治理的能力,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数字普惠金融从初期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百融金服创始人张韶峰认为,一方面是安全的 挑战。
金融科技日益繁荣,其支撑的金融业务架构和上层应用更是日趋复杂,处理的数据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金融科技需要实现对大量存储设备的高效管控,对海量信息进行高速、精准的运算,实时防控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确保用户信息得到保护,让科技金融的服务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是风险管理的挑战。
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从单纯的金融机构供应商发展为与金融机构的多方面交互合作。
这就要求金融科技公司愈发需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
其实,在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发展过程中,早就开始采取了智能风控模式。
记者了解到,PPmoney的“灵机2.0”智能风控系统大数据模型、全流程审批、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催收和智能监控。
其中的“金钟罩”与“灵机分”能从更精确的维度提升贷款的风控决策质量和效率,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风控体系,有效识别金融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同时让集团的普惠金融服务变得更加精准化、专业化。
“金钟罩”反欺诈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风控模型,结合大数据分析、关系图谱网络等核心技术,实现对欺诈客群的精准识别与实时拦截,从而保证借款用户的真实性。
除此之外,“金钟罩”还能根据市场以及客群的变化迭代出相应的风控策略,不断丰富风控反欺诈手段,多维度提升反欺诈能力。
对于金融科技研发与风控管理,在 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爱钱进总裁杨帆看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多年以来,凡普金科深耕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研发,自主研发了智能动态风控系统,大大提升了凡普金科的反欺诈和风险评估能力。
据悉,凡普金科的“黄金罗盘”能够通过闭环的智能化运营,使分析更加高效,提升运营能力,节约成本,更好地服务更多的用户群体。
凡普金科通过历史大数据研究,搭建预测模型获得规律,应用数据搜索手段,多维度进行拆分分类,并进行评估和打分,实现在无常的市场变化中,让每一个营销动作都能更加精准。
“对于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要做好普惠金融,最大的难题也在于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带来的信贷风险。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国庆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能否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直接关系到消费金融是否能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及其自身发展的成败。
据悉,马上消费一开始走的就是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科技驱动业务发展之路,从创始之初至今,马上消费金融始终聚焦金融科技,陆续组建了9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领域研发出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截至目前,累计申请专利173项。
目前,马上金融的人工智能已覆盖获客、催收、营销、风控等多个流程,建立了贷前申请的反欺诈、信用申请评分、贷后 AI智能催收、风险数据集市等几大模块,实现了对欺诈行为的精准防控和智能拦截;业务系统可对全国用户的贷款申请进行7×24小时不间断在线自动审批,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安全化的消费金融服务。
目前,其自有获客入口超过260家,深耕线上消费场景超过180个,连接线下商户超过19万,完成了包括资金供给、数据支持、征信、场景及获客渠道等一系列的生态布局,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在数码3C、旅游、家居装饰、教育培训和健康美业诸多消费领域的消费信贷需求。
得益于此,马上消费金融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注册用户数已超过6000万,共促成了近5000万次的商品交易,累计放款额突破1900亿元,并帮助超500万人群建立了信用记录,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仅2700元。
消费金融帮助中低收入者提升消费能力及普惠民生、拉动消费的作用,从中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存在技术有待进一步更新、信息安全有待提升、征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现实挑战。
《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8)》中提到,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为,但其也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甚至因其与网络、科技相伴相生的原因,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
由于金融科技能够快速、精准地帮助“三农”金融科技平台完成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并形成核心风控能力,正成为“三农”金融发展的利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从中国农业银行获悉,在金融科技战略上,该行明确将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银行由零售大行向零售强行转型。
对于这样的路径选择,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当前银行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金融科技给银行业带来颠覆性冲击,同业纷纷加速零售业务转型步伐,农业银行零售业务和网点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聚焦到网点智能化转型层面,为应对网点客户离柜化、交易脱媒化、获客渠道窄、营销衔接慢、服务体验弱等问题,农行浙江分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最新金融科技,在乌镇打造互联网智能科技银行,实现了客户精准感知、产品量身定制、营销场景融合、服务一站交付。
而就近期发布的年报来看,在金融科技助力“三农”发展方面,农行和建行都交出了不错的答 卷。
农行利用金融科技推出的“惠农e通”平台,截至2018年年末,“惠农e贷”贷款余额达1018.4亿元,“惠农e付”覆盖716万农户,“惠农e商”上线商户超过267万户。
建行在2018年始终致力于加强金融科技与“三农”服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的“区块链金 融精准扶贫平台”“金融扶贫撮合平台”,依托“善融商务”平台,大力开展消费电商扶贫。
截至2018年年末,善融商务累计入驻扶贫商户3878户,全年实现扶贫交易额100.07亿元。
不仅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力金融科技助力“三农”,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也在探索赋能“三农”业务。
360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为响应国家扶农、助农政策,落地《农村金融零距离》项目,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科技金融服务。
而该项目主要用于解决农户发展的资金问题,围绕国家助农新政策的五个项目: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的产业融合项目、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直供直销等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农业多功能开发来推进,涉农余额达约159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360金融是连接金融机构和用户的科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通过360金融的撮合,有效地解决了农户信用评估难题。
而且根据用户个性化的资金需求,予以优惠政策,以此支持“三农”创业就业。
金融科技助力“三农”服务,不仅仅在于解决农户个人的资金需求,分布在农村的小微涉农企业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满足这个群体融资需求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供应链金融。
农分期创始人兼CEO周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只是工具,要向农业产业深度切入进去,在供应链中做文章。
” 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中农林牧渔占GDP贡献近10%,但获得银行的贷款却不足1%,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桎梏。
农户群体缺乏大数据信息支撑,信用状况相对复杂,被普遍认为服务风险较高,“信用问题”是导致金融机构对农户群体缺乏信任的本源。
周建告诉本报记者,自成立之初起,农分期便积极投身农业大数据建设。
从感知、采集数据阶段,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户自身及其辐射的多种维度进行海量数据的挖掘,得到有效的分析结果,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模型——新芽信用,有效填补了农村征信的空白。
周建认为,通过庞大体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度的信息整合,构建“农业大数据风控模型”可切实提升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效能。
农分期的“农业大数据风控模型”在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提升涉农贷款风险的管控能力;二是助力传统金融机构以较低成本加大涉农资金投入比重;三是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提升业务创新和开展的效率,激发其开拓农业金融产品的创新模式;四是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提升农业贷款的覆盖率,站稳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市场地位。
总结来说,“农业大数据风控模型”在赋能传统金融机构方面,可有效提高其经营的独立性和规范化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张。
此外,“农业大数据风控模型”有助于促进农业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它实现了供应链内各主体利用自身信用等级,以较低成本高效获取金融或其他服务。
在实现供应链管控和产业融合等层面也存在重要的意义。

标签: #电梯 #好看 #平台 #哪个国家 #气垫 #五名 #眼影 #平台